初头朗镇位于松山区西部,距赤峰市区35公里,京通铁路、111国道横贯境内。初头朗镇不仅交通环境便利,而且地理位置优越,东部与松山区关家营乡毗连;西部与大庙镇交界;北部与孤山子乡接壤;南部与红花沟镇为邻,东南部与五三镇相接。地理座标东经118o37/,北纬42o19/。西辽河的支流,老哈河的上源--阴河曲折流经全境,且与嘎河在此交汇。初头朗(蒙语里的意思为两河交汇处)因此而得名。
初头朗镇东西长约26公里,南北宽约18公里,总面积为252平方公里。下辖福山庄、三座店、初头朗、大酒缸、三把伙、陆家营、彩凤营、柴胡栏子、牦牛山等九个行政村。耕地总面积70070亩,其中水浇地面积25000亩。人口总数23716人,其中汉族人口18437人,蒙古族人口3900人,满族人口1373人,其它少族民族人口6人。镇所在地常住人口6000人,流动人口2000人。
初头朗镇,地形西高东低,属半山半川区。年平均气温6℃左右,平均降水量360毫米,无霜期136天。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使这里非常适合玉米、谷子、高粱、向日葵、西瓜、杂粮杂豆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2003年全镇粮食产量达1600万公斤。福山庄村蛋鸡和大酒缸村迪卡猪两个养殖小区也已经初具规模,同时保护地蔬菜的种植也正在悄然兴起。
不仅如此,初头朗镇虽地小,却物博。境内黄金、褐铁、玄武岩、白云岩、大理石、硅石、矽砂资源储量丰富,尤其是黄金资源储量极大,著名的赤峰柴胡栏子黄金矿业有限公司就位于该镇,并且已有20年的生产发展史。
初头朗镇有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柴胡栏子烈士陵园;有松山区西部最大的农贸市场;有待建的国家大型水利工程--三座店水库。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使这里的小城镇建设如日中天,农民综合楼、银河科技馆、区中学教学(公寓)楼拔地而起,群星广场、文化活动中心而成为初头朗镇人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难怪初头朗镇会被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十星级文明建制镇”。.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4万人 | 252平方公里 | 150404101 | 024000 | 0476 | 查看 初头朗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振兴街道 |
振兴街道始建于2002年9月2日,地处松山城区中心,是松山区党政首脑机关所在地,东起鸭子河路,西至英金路,南临锡泊河,北至友谊大街,辖区总面积2.45平方公里,总户数7,901户,总人口26,687人。下辖小桥、木兰、振兴、院校、广场五个社区居民 街道旅游地图 委员会。党工委下设11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包括5个社区党支部、机关党支部、振兴地税所党支部和4个非公有制经济党支部,共有党员279名。驻街单位近百个,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800余家。 振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成立以来,党政领导班子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辖区各族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为推动辖区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3年完成财政收入219.6万元,乡镇企业入库税金860万元,引进资金4673万元。由于我们的努力,2003年街道党工委被区委命名为先进党委,街道办事处荣获区委、区政府“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镇街道”三等奖,并荣获“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
向阳街道 |
向阳街道辖区东至阴河,西至鸭子河路,北至友谊大街,南至锡泊河,面积3.86平方公里,有居民4744户,人口14000人,其中城镇居民11477人,农业人口2523人。下辖四个社区即向阳社区、临河社区、安居社区、银河社区。驻街单位26个,商业网点350个。在驻街单位中,有自治区级单位1个,市级单位3个,松山区级单位6个,大的建筑公司5家。辖区内有居民住宅楼85栋,平房71栋,别墅16栋。 向阳街道办事处机构人员编制18人,其中领导指数5人,下设4个办公室,党政办、街政办、社区发展办、财经办。 组织建设 党组织建设情况:党工委有直属支部10个,其中,机关党支部1个,社区党支部4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支部5个,有党员125名,其中社区党员69人,机关18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38人。 辖区内共有党员1055人,其中在职干部教师党员685人,工人党员110人,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党员40人,下岗职工党员37人,离(退)休党员172人,现役军人党员11人。 |
松州街道 |
松州街道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下辖: 150404003001 111 英金社区居委会 150404003002 111 锡泊社区居委会 150404003003 111 赤勘社区居委会 150404003004 111 松州社区居委会 150404003005 111 兴华社区居委会 150404003006 111 友谊社区居委会 150404003007 111 松秀园社区居委会 |
铁东街道 |
铁东街道办事处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和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开展了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财政收入实际完成221万元;引进工业企业项目26个,引进资金6706万元,其中引进省外资金6456万元;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加值完成12552万元,上缴税金651万元。2003年铁东街道办事处荣获上级部门授予的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宣传工作优秀组织奖、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奖、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奖、乡镇企业工作一等奖、招商引资工作一等奖、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奖、综治工作先进集体奖、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奖等,铁东街道领导班子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政绩突出领导班子。 铁东街道地理环境优越,区域面积大、地域广,与新城区接壤,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非常优惠的投资政策。 2、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铁东街道铁东街道(Tiedong Jiedao) 代码:220203003 邮编:132022 面积24.44平方千米。人口35733人。办事处驻大同路4号。辖5个社区:站前社区、化院社区、小北山社区、广顺社区、武汉路北社区。 1979年成立铁东街道办事处。因驻地在铁路线东侧而命名。 |
玉龙街道 |
玉龙街道始建于2004年10月,成立后承担着整个新城的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2009年3月,按照松山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将整个新城划分为玉龙、兴安、全宁三个街道,玉龙街道管辖宝山路和新惠路之间的整个区域,总面积7平方公里,目前下辖王府、锦绣、玉龙、长安、温馨、成龙、阳光七个社区和富兴嘉城、河畔景地、富河国际三个代办处,在建和已经入住的居民小区24个,入住居民13869户,39552人。辖区有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141家,学校9所,个体工商户1200多家,在辖区工作、生活和活动的人口达6万人。 成立以来,玉龙街道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统揽社区建设全局的理念,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建体系,通过划分党员责任区、设岗定责等方式促动党员作用发挥;紧紧抓住市区社区建设专项推进的有利契机,强力推进了特色示范社区建设,“信息王府”、“红色锦绣”、“文化玉龙”、“文明长安”、“平安温馨”、“健康成龙”和“爱心阳光”品牌建设焕发勃勃生机,王府社区获得自治区和谐社区殊荣,玉龙和锦绣社区跻身赤峰市和谐社区行列;建立了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体系,成立了多支志愿服务和公益0队伍,实施了文化创业园区、就业基地、残疾人康乐园、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等民生工程;首推了社区工作人员双向选择聘用、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街居干部队伍素质显著提升。 街道自成立以来,获得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的“社区环境圆桌对话项目优秀组织奖”荣誉;获得自治区科协授予的“自治区科普文明街道”荣誉;获得赤峰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市直部门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单位”等10多项荣誉;连续四年被松山区委、区政府评为实绩突出班子,同时,被区委、区政府及区直部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优秀单位”等20多项荣誉称号。 成立以来,街道和下辖社区相继接待了中央综治委对自治区综治工作的验收、国家财政部对社区基层平安创建工作的调研、全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现场会、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场会、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综治工作会议等多次大型会议的现场参观和百余次外地街道社区的考察学习,日益成为松山区乃至赤峰市社区建设的窗口、为民服务的舞台。 社区工作纷繁复杂,肩负责任,光荣神圣。玉龙街道党政班子和全体街居干部,在松山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下,正紧随赤峰新城建设步伐,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团结拼搏、攻坚克难,为全力打造一流的城市街道社区建设品牌而努力奋斗! |
兴安街道 |
兴安街道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下辖: 150404007001 111 水榭花都社区居委会 150404007002 111 吉祥社区居委会 150404007003 112 农研社区居委会 |
全宁街道 |
全宁街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办事处2009年初成立,辖区范围为新惠路以西,总面积8.5平方 公里,街道下辖春城、如意两个社区,目前人口入住3418户,10532人。辖区内共有行政事业单位4家;非公企业7家;个体工商户128户。2010年,全宁街道及时谋划和部署了全年工作,确定了以党建工作上水平、和谐示范社区建设有亮点、便民服务有特色、招商引资有突破为目标,以“六项建设”为载体的街道全年工作思路;按照“规范、拓面、创新、提升”八字方针,谋划了构建一个社会党委、七个基层社会党总支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思路;以开展关爱便民“五通”和促进居民健康生活“五项工程”为抓手,确定了社区建设工作思路。街道社区通过与辖区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组织体系进一步优化,党员活动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领域有效拓展,居民服务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社区维稳功能不断加强,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贫困居民、下岗职工和残疾人等-得到更广泛的救助,社区更加和谐、更加富有活力。 -社区建设 2009年街道累计投入资金40多万元,按市级特色示范社区标准完成了春城、如意两个社区的软件和硬件建设。 依托已成立的社区服务平台,社区各类文体活动团体纷纷成立并开展活动,目前在两个社区乒乓球活动室活动的人员每天达40余人,在社区文化活动站活动的老年京剧班、书法绘画才艺班、健身舞蹈队、秧歌队等各类团体达百余人。大力开展了和谐示范社区建设。街道以开展关爱便民“五通”和实施促进居民健康生活“六项工程”为抓手,全力打造“温馨春城”、“阳光如意”社区建设品牌。春城社区重点围绕“温馨春城”这一特色,着力开展了“关爱便民五通”即关爱医疗 “一证通”、关爱救助 “一-”、便民缴费“一站通”、便民家政 “一线通”、便民信息“一网通”服务,精心培树品牌,有效提升了和谐特色示范社区创建水平。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春城社区于年初工作会议上被区委、区政府命名为松山区特色示范社区。如意社区通过实施“五项工程”即运动健康工程、心理健康工程、医保健康工程、休闲健康工程、环境健康工程,正在着力打造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阳光如意”品牌。 -社会服务 本着“关爱、便民”的服务宗旨,街道开展了异彩纷呈的文体活动。通过同人川大药房、驻街单位合作举办了全 宁街道“人川杯”庆七一、迎国庆、促和谐文艺汇演;与内蒙古谷道粮原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为辖区贫困居民捐赠物资活动;成功举办了“播撒爱的阳光”庆十一系列活动、社区首届居民文化节,“和谐手牵手”纪念5.8红十字日等活动。街道通过开展的各种活动为载体,积极协调区红十字会、区总工会等部门和人川大药房、赤峰型钢有限公司等企业救助辖区困难家庭、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职工,截止目前已救助居民200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5万余元;协调上级有关部门为辖区120多名下岗失业职工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为辖区210多位老年人、14位残疾人、800多名已婚育龄妇女发放了“春晖满园”便民服务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完善“春晖满园”便民服务项目,对辖区862位育龄妇女进行免费体检,并进一步强化对辖区老党员、老干部的“上门送药、上门送医”服务功能;驻区司法所、警务中队表示将联合起来,为辖区居民开展普法教育、法律职能进社区的各项活动;同时街道党工委还在警务中队的大力支持下,组织辖区退休老党员、老干部成立义务巡逻队,负责对辖区治安情况进行巡视。 |
穆家营子镇 |
穆家营子镇地处赤峰市中心城市规划区内,是松山区党、政首脑机关所在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贯穿111线、赤大公路的必经之路。全镇总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3万亩,有林面积4.1万亩。所辖4个行政村(即衣家营子村委会、穆家营子村委会、鸭子河村委会、下洼子村委会),总人口2.73万人。 镇内交通便利,111国道横跨东西,京通铁路纵贯南北,与赤峰机场仅距5公里。四横四纵的城市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西有赤峰火车西站,东面的银河大桥构成了连通桥西地区与赤峰市北部旗县交通干线的枢纽。赤峰西客站是经内蒙古自治区批准建设的二级站,它的建成将使穆家营子镇成为赤峰市城区的客运中心和货物集散地。 穆家营子镇经济迅速发展,几年来,按照“依托城市,发展自己,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发展思路,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好产业化之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围绕收入抓市场,抓好市场活经济,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大胆实践,借助工业发展年的大环境,抢抓机遇,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加快全镇工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重点抓好四个行政村的基地建设、市场建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即以衣家营子村为主的养牛小区和占地50亩的牲畜交易市场,以穆家营子村为主的奶牛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市场,以鸭子河村为主的北方商贸城市场,以下洼子村为主的新城区建设和铁西建材批发市场。通过市场建设,有效地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到2003年末,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7亿元,财政收入2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10元。 2003年穆家营子镇领导班子被区委评为实绩突出班子,农业产业化和招商引资获全区一等奖,乡镇企业获二等奖,三大经济指标和劳动社会保障获三等奖。 穆家营子镇的文教、卫生、城市建设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镇中小学已全部实现楼房化,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并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两基”教育达标验收。 开放的穆家营子镇将以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政策,诚信、协作、敬业、拼搏进取的精神迎接各方朋友。. |
初头朗镇 |
初头朗镇位于松山区西部,距赤峰市区35公里,京通铁路、111国道横贯境内。初头朗镇不仅交通环境便利,而且地理位置优越,东部与松山区关家营乡毗连;西部与大庙镇交界;北部与孤山子乡接壤;南部与红花沟镇为邻,东南部与五三镇相接。地理座标东经118o37/,北纬42o19/。西辽河的支流,老哈河的上源--阴河曲折流经全境,且与嘎河在此交汇。初头朗(蒙语里的意思为两河交汇处)因此而得名。 初头朗镇东西长约26公里,南北宽约18公里,总面积为252平方公里。下辖福山庄、三座店、初头朗、大酒缸、三把伙、陆家营、彩凤营、柴胡栏子、牦牛山等九个行政村。耕地总面积70070亩,其中水浇地面积25000亩。人口总数23716人,其中汉族人口18437人,蒙古族人口3900人,满族人口1373人,其它少族民族人口6人。镇所在地常住人口6000人,流动人口2000人。 初头朗镇,地形西高东低,属半山半川区。年平均气温6℃左右,平均降水量360毫米,无霜期136天。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使这里非常适合玉米、谷子、高粱、向日葵、西瓜、杂粮杂豆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2003年全镇粮食产量达1600万公斤。福山庄村蛋鸡和大酒缸村迪卡猪两个养殖小区也已经初具规模,同时保护地蔬菜的种植也正在悄然兴起。 不仅如此,初头朗镇虽地小,却物博。境内黄金、褐铁、玄武岩、白云岩、大理石、硅石、矽砂资源储量丰富,尤其是黄金资源储量极大,著名的赤峰柴胡栏子黄金矿业有限公司就位于该镇,并且已有20年的生产发展史。 初头朗镇有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柴胡栏子烈士陵园;有松山区西部最大的农贸市场;有待建的国家大型水利工程--三座店水库。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使这里的小城镇建设如日中天,农民综合楼、银河科技馆、区中学教学(公寓)楼拔地而起,群星广场、文化活动中心而成为初头朗镇人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难怪初头朗镇会被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十星级文明建制镇”。. |
大庙镇 |
" 大庙镇位于松山区西北部,距市区70公里,辖有19个行政村,16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224户,总人口27946口人,是一个汉、蒙、满、回、朝鲜等多民族聚居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9730口人。全镇总土地面积682200亩。 农牧业资源:镇内农牧业资源丰富,全镇耕地面积92615亩,其中水浇地面积53851亩,是一个以农为主、林牧为辅的半山半川农业区。种植业以玉米、谷类为主,2003年粮食总产32912吨。林牧资源较丰富,全镇有林面积28万亩,牧草地面积257000亩。 气候条件:大庙镇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热同期,秋季少雨凉爽,冬季漫长寒冷。全年平均气温7度左右,无霜期127天,年平均降雨量为330毫米。 矿产资源:镇内玄武岩、油母页岩、硅石、莹石等储量较大,现已开采玄武岩矿11处,年销售石材3万立方米。 野生动植物:大庙镇林牧露盖面较大,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动物有鹿、狼、野兔、山鸡、沙鸡等;药用野生植物有甘草、远志、柴胡、防风、黄芪等。 土地利用特点:全镇地貌和土地类型多样,既有适宜发展种植业的土壤,又有适宜发展萍果业的土壤。阴河川沿岸地势平坦,土地肥力较好,排灌设施配套,是全区主要产粮大镇,沿河荒滩已开发稻田6000亩。 特色经济: 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一是改造河滩盐碱地种植水稻达6000亩;二是药材种植达3500亩;三是露地蔬菜发展达到8000亩;四是玉米种籽繁育6000亩,种植业结构调整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舍饲畜牧业发展上,一是在继续巩固公主陵村肉牛养殖小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马架子、李营子两个村的养殖基地,全镇已发展肉牛养殖户135户,年内出栏育肥牛4600头以上,养殖基础牛1090头;二是继续巩固韩营子奶牛养殖小区,全镇现有奶牛200头;三是发展养鸡专业户113户,蛋鸡存栏50万只;四是肉鹅、肉鸡、火鸡养殖初具规模,全镇肉鹅存栏8500只,火鸡存栏1000只,肉鸡存栏6万只;五是与养殖业相关的饲料加工厂正在招商建设中。. |
王府镇 |
王府乡位于赤峰西部,距市区约55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18度26分,北纬42度13分。我乡东部与红花沟镇接壤;南部与碾坊乡相邻;西部与老府镇、姜家营子乡相连;西北部与大庙镇交界;北部与初头朗镇毗连。东西长约34公里,南北宽约11公里,总面积为190平方公里。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丘陵山区。西路嘎河贯穿境内东西,北岸多为小块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0℃,年平均降水量430毫米,无霜期130天。地下资源丰富,有黄金、煤炭、矿泉水、玄武岩、花岗岩、珍珠岩,膨润土等;交通极为便利,京(北京)通(通辽)铁路横贯我乡南部“111”线国道贯穿东西。 王府乡辖9个行政村,分别是牛家营子村、王府村、榆树林子村、神树沟门村、十间房村、沟门村、贝子府村、任家营子村、长胜沟村,74个村民组。总户数为4861户,总人口为17967人,其中蒙古族3320人,回族42人,满族480人,属以汉族为多数,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乡。 农业是稳乡之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三农”。因此,我乡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全面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重点培育肉蛋奶、蔬菜、种子、杂粮杂豆、饲料饲草、山杏六大产业,努力构建具有王府乡特色的产业格局。我乡玉米种子连续几年稳定在10000亩,无公害蔬菜稳定在3000亩,药材播种面积500亩,种草面积2000亩;在养殖业上,我们始终把发展畜牧业做为农民增收的一条主要途经,全力推进农区舍饲畜牧业的发展。坚持走自繁自育和外繁内育相结合的路子,集中大户搞育肥的目标。2004年新增基础母牛500头,存栏1500头,力争2000头,新增奶牛300头。实现鲁西黄牛与西门塔耳、夏洛来、利木攒、黑星等优良肉牛的冷配杂交,完善养殖小区建设,年内建设高标准养牛小区3个。同时在我乡长胜沟村建成梁山小尾寒羊繁育中心,年内出栏肉羊4000只;挂靠兴发集团等龙头企业抓好家禽养殖小区建设,出栏肉鸡20万只。 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引导农民进行植树种草,努力做好封山育林工作。2004年完成退耕还林2500亩,力争封山育林5000亩,飞播面积2000亩,德援项目2000亩。继续做好“五荒”拍卖工作,真正让“五荒”发挥效益,让群众得到实惠。. |
老府镇 |
赤峰市松山区老府镇位亍赤峰市松山区西部,距市区71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5’,北纬42°10’。西部与河北省围场县接壤,南部与河北省围场县和赤峰市喀拉沁旗南台子乡相连,东部与王府乡和碾坊乡交界,北部与姜家营子乡毗邻,东西长约 25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呈不规则多边形,总面积为315平方公里。境内多高山丘陵,仅在西路嘎河两岸有少量冲积-原,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属丘陵山区。国道111线和京通铁路从境内穿过,交通方便,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覆盖全镇大部,通讯快捷。200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56元. 人口民族;老府镇总人口23402人.其中;汉族15814人,蒙古族5990人,满族1447人,回族148人,朝鲜族2人,黎族1人。 气候特点:年干均气温5.7℃,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为22.7℃,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为-10.7°C。年平均降水量约370毫米,无霜期150天,雹灾、旱灾、早霜和风灾等自然灾害对农业常产生不利影响. 农牧业资源:耕地面积为58560亩,在种植业上.以玉米、高粱、谷子、水稻、烤烟、荞麦、土豆、葵花、茄子、青椒、黄瓜、西红柿、豆角、芹菜、白菜、牛蒡等为主;在养殖业上,以猪、牛、单、马、驴、骡、马鹿、鸡、鹅等为主。境内二道河子水库供应了全镇大部分农业灌溉用水,杨树湾子村灌渠、二道河子村西敖包灌渠、杨家营至河东村灌渠、小河沿村灌渠、台子村灌渠和老府万亩灌渠等灌渠控制了老府镇的大部分水浇地.全镇设有老府、台子两个防雹点. 矿产资源:有金、钼、银、铁、花岗岩、大理石等资源,开采的矿山有索虎沟金矿、蒙古营子钼矿、白羊沟多金属矿(金、银). 旅游资源:大乌梁苏天然次生林区,蒙古营神仙沟、窑老沟天然次生林区,二道河水库具有一定的生态旅游开发价值. 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生动物,狍子、野兔、山鸡、沙半鸡、松鼠、金龟子等;木本植物有蒙古栎、白桦、臭椿、五角枫、绣线菊、家榆、春榆、汕松、平榛、虎榛、枸杞、海棠、杨树、柳树、侧柏、山杏、李子、梨、沙果,123小苹果、桑树、映山红、胡枝子、水蜡、野玫瑰、黄刺梅、月季、金银忍冬等;草本植物有草木樨、沙打旺、萎陵菜、车前子、酸模、白花蔓陀罗、艾蒿、卷丹、红花、黄花菜、牛蒡、苍耳等。菌类有松腾、红蘑、草蘑等。. |
哈拉道口镇 |
赤峰市松山区哈拉道口镇位于赤峰市东部60公里处,是区内农业大镇之一。镇内有国道111线、305线贯通,东与敖汉旗相望,西、北与翁牛特旗接壤,南与辽宁建平县相连,地处两省(内蒙、辽宁)四县(辽宁建平县、内蒙敖汉、翁旗、松山区)的结合部。镇内有全市最大的农贸市场一处。现辖10个村(哈拉道口村、王家地村、波罗和硕村、郎郡哈拉村、川宝地村、太平沟村、大兰旗村、桃池村、歪脖子井村、横牌子村),105个村民组,有6628户,26925口人。总面积311平方公里,有耕地160338亩,水浇地79831亩,其中稻田3万亩,有林面积16万亩,牲畜存栏21512头(只)。到2003年末,全镇GPP达109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62元,财政收入达351.9万元,粮食总产量达5021万公斤。 该镇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二00二年被自治区列为小城镇建设示范乡镇,先后硬化了市场路538延长米,主街道500延长米,配套建设了地下排水工程,安装了路灯20盏,主街两侧人行道铺彩砖8000平方米。如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崭新亮丽、独具特色的小城镇,并已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有效载体。 哈拉道口综合市场自满州国时就已形成,有上百年的历史。自1992年以来,该市场经历了搬迁和新建的过程,总面积219亩,市场四周建议商业用房300多间,市场内按商品种类划分为九大功能区域。市场辐射范围扩大到东北三省、北京、河北、天津及部分南方省区。该市场每逢农历双日为集日,平时参加交易人数3万人左右,年商品交易额达8000万元。如今,哈拉道口市场已成为赤峰市内较大的农畜产品、轻工业产品的集散地,对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以市场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个体工商户已达800多户。 哈拉道口镇农副产品较为丰富。现有稻田3万亩,年产稻谷1800万公斤,年销售""松州牌“大米882万公斤;每年种植食用葵花3万亩,年产葵花300万公斤,并且在这里孕育形成了葵花专业批发市场,年销售食用葵花1500万公斤以上;每年种植玉米4万亩左右,年产玉米2400万公斤,商品率达80%。. |
上官地镇 |
一、自然地理状况 上官地镇位于市区西部43公里。昭苏河北岸。焦大线与306国道交叉纵穿南北,交通十分便利。上管地镇属山地丘陵区,地势平缓。年平均气温400C,有效积温26500C,年降水量350mm,年蒸发量1800mm。 二、会经济情况 上官地镇辖官地、大五十家子、白音和硕、北新井、头把伙、塔布乌苏、碱场、山咀、前五家、后五家、-地、草帽山、驿马吐、板地营共14个行政村、97个村民组、5510户,总人口为2.04万人。全镇有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等民族,其中以汉族、蒙古族人口居多。全镇总面积3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4万亩,林地面积17.8万亩、草原面积12.6万亩,森林覆盖率23.6%。2003年,上官地镇全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5546万元,财政收入334.1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513元,固定资产投资1214万元。 三、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上官地镇正常年景粮食产量达到1.6万吨,2003年又实施了5000亩农业开发项目,农牧业结构调整成绩喜人,粮、经、饲比例达到了4:4:2。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2003年7月,成立了“兴绿蔬菜有限责任公司”,建有30多亩的蔬菜交易大厅,现已有2万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兴绿”蔬菜已销往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宁波等大中城市。2003年,家畜存栏5.6万头只,年末出栏育肥猪2万口,实现产值1160万元;出栏育肥牛2000头,发展基础母牛500头,奶年70头;引进小尾寒羊1500余只;肉鸡饲养量达到6万只以上,新进棚圈5000平方米。全镇生态建设连续2年突破万亩关,受到市区两级政府嘉奖。截止目前已完成沙源治理项目2万亩,退耕还林16万亩,封育1.9万亩,种草7000亩,退牧近草4万亩,德援3000亩,农防林改造400亩,公路绿化5万株,完成移民搬迁41户190口人。全镇现有各类水利设施178处,万亩灌渠2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00亩,改善灌溉面积4000亩。 四、矿产资源丰富 上官地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各类矿产资源4种,黄金、硅石、钼、矿泉水存储量较大,并已成为全镇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为业。. |
安庆镇 |
安庆镇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东40公里,英金河中游北岸,赤峰至新惠公路、京通铁路旁。北与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交界,东北与河南营子乡、太平地乡接壤,南与元宝山区风水沟镇为邻,西与水地相连,东西长22公里,南北纵深20公里,总面积283平方公里。耕地84339亩,其中水浇地4.8万亩。林地 10.24万亩,另有国营林31474亩,森林覆盖率31.5%。 历史沿革 民国20年3月置县安庆(“安庆”系蒙古语,愿意“昂琴”意为“打猎”)沟乡,属二区建昌营。满康德3年)安庆沟乡政改村。7年属翁牛特旗。1958年4月置安庆沟乡。1959年1月属赤 安庆镇 峰区,5月安庆沟乡改公社。1962年9月属赤峰县。1983年12月30日属赤峰市郊区,翌年5月安庆沟公社改乡。1998年5月15日安庆沟乡更名为安庆镇,2003年有13年行政村,54个自然村,125个村民小组,7200户、30343口人。 乡镇设施 区属安庆沟林场、安庆沟中心卫生院、中学驻乡治。区属安庆沟苗圃、二酒厂驻烧锅地村。林场有林10803亩,分布在该乡和哈拉道口、河南营子、波罗和硕、水地、木头沟、打粮沟门等7乡镇。 白庙子村 白庙子村,1958年被评为县、后为盟、自治区的治山治水栽树种草先进单位。本年受国务院表奖。国营松山区英金河一、二干渠和跃进渠穿过乡境,引进淤灌改良土壤,为松山区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2003年全镇粮食亩产370公斤,总产8000万公斤,商品率59%,为全区之首。全镇有果园448亩,年产水果9.7万公斤,养鱼产值8.2万元。 经济发展 乡镇企业89个,从业9044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6%。镇办煤矿有职工620人,固定资产550万元,年产原煤20万吨,产值560万元,实现利润总额418万元,为赤峰市明星企业,锰矿,年产2000吨,产值17万元。砖厂年产红砖1200万块,供不应求。砖机配件厂,产品远销河北、辽宁等省。全镇建筑业年产值1010万元。2003年全镇总收入10591万元,其中工业建筑运输商饮服务业等收入7002万元;人均收入2010元。 清翁牛特部镇国公府建于乡治西南7.5公里的今公爷府村。 |
太平地镇 |
太平地乡位于赤峰东部50公里处,下辖六个行政村(太平地村、酱坊地村、四分地村、六分地村、五十家子村、三分地村)、61个村民组、3821户,总土地面积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270亩;全乡总人口1.65万(有汉、蒙、满三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和蒙族人口615人,是一个工、农、牧、林协调发展的完整经济型乡镇。改革开放以来,太平地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发扬团结务实、负重拼搏、顽强奋斗的精神,致力于农业开发和山地开发,改善农牧业环境,大搞生态建设,突出发展工业经济,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科技教育,推进城镇化建设。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55万元,财政收入完成25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0元。 该乡气候条件优越。无霜期长达140天。 该乡周边环境优越,交通通迅十分便利。东与忙牛营子乡接壤,西与安庆镇相连,南与元宝山区毗邻。同时111国道横穿五十家子、三分地两个行政村;东安公路纵贯太平地、酱坊地、四分地、六分地四个行政村;纵横平坦的乡路呈网络状贯通全乡六个行政村的各个自然村,并与111国道,东安公路相连;全乡有3400户安装了程控电话;移动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全乡有线电视实现了加密联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 该乡地上、地下资源丰富。木材、煤炭、石油勘称太平?quot;三宝""。全乡有林面积37614亩,形成主付带288条,构成301个网眼,保护农田牧场73000亩,森林覆盖率达34.7%,农田林网化程度100%,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目前,全乡林木蓄积17.74万立方米,人均8.8立方米,相当于人均在“绿色银行”存款2600元;全乡现有煤炭储量250万吨;石油储量可达2亿吨。 该乡年产粮食2000万公斤左右。以温室大棚为主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和以羊角椒为大地蔬菜生产以及以育肥牛和肉羊为主的养殖业发展较快。温室蔬菜面积已发展到2000亩,年产各类蔬菜400万公斤以上,年存出栏育肥牛8000头,肉羊10000只。 该乡以煤炭采选、红砖制造、粮食储运、木材深加工为主体的工业发展迅速,现有企业790家,其中股份制企业3家,私营企业6家。 . |
当铺地满族乡 |
当铺地镇位于赤峰市区以北10公里处,地处阴河北岸,属城乡结合部。现辖6个行政村(当铺地村、新井村、大兴隆庄村、小兴隆庄村、北道村、兴隆洼村),31个村民组,3336户,13654口人,共有蒙、汉、回、满4个民族。信用社、工商所等驻镇、镇直单位共13家。镇党委下设总支1 个,支部12个,党员528名。 当铺地镇62平方公里,总土地面积8.7万亩,耕地3.3万亩,水浇地2.6万亩,林地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0%,活立木蓄积量为14万立方米,资源丰富。当铺地镇属于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日光充足,年日照时数为2877小时;年10℃以上有效积温在2900℃至3200℃之间;年降雨量在372毫米左右;无霜期125至130天。 当铺地镇是全国林业建设的典型,早在60年代林业建设就闻名国内外,并成为各地区相继学习的典范。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面实施种养立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科教兴镇四大发展战略,构筑结构合理、主业突出、特色明显、充满活力的城郊型经济结构。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5754万元,财政收入17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80元,比上年增长380元。 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截止2003年末,扩建养牛小区3个,即当铺地村五里岔千头牛养殖小区,当铺地村小磨菇山养牛小区和北道村养牛小区。全镇基础母牛存栏1100头,育肥牛出栏3200头,存栏1400头。今年预新建奶牛养殖小区2个,现已签订优质奶牛购买合同150头,投资总额300余万元。蛋鸡养殖初具规模,存栏5.1万只,其中大兴隆庄蛋鸡养殖小区占地10亩,有养殖大户3户,小区内蛋鸡饲养总量达2.5万只,小区外围有千只以上养殖户9户,总量达1.1万只。其他养殖业也呈现健康发展势头,共出栏育肥猪3000口;出栏肉鹅3万只;獭兔出栏总量达4.5万只;优质肉羊存栏达3000只。 种植业呈现良好态势。2003年,以大兴隆庄东山蔬菜生产基地和兴隆洼村西山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为重点,共发展无公害蔬菜面积达7000亩,其中保护地蔬菜面积达800余亩;以新井村西瓜生产基地为重点,种植优质新品种西瓜5000亩,其中西瓜套种面积达2000多亩。2003年该镇又为西瓜注册了“新绿”牌商标,为蔬菜注册了“原原”牌商标,并被内蒙古自治区批准认证为万亩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和绿色西甜瓜生产基地。. |
夏家店乡 |
夏家店乡地处松山区东部,总面积386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31个村民组,总人口33553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经济类型地区。京通铁路自475公里至483公里,途经我辖区3个行政村18个村民组,境内铁路线长8公里。有车站1个,大小桥涵17个,平交道口7处。铁路线两侧5华里内有3个行政村18个村民组3340户12568人;有单位9个,其中:中小学校4所;有废旧金属收购站点2个。 交通便利,京通铁路,赤通高速公路,国道111线和县级公路赤水线穿境而过,总长135公里的乡村公路将全乡连成一体。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1145万元,第二产业 产值4853万元,第三产业产值21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23元,财政收入25618万元。全乡地势西高东低,属半山半川区,土地资源丰富,共有耕地15.8万亩,其中水浇地7.6万亩,英金河一干渠、二干渠、跃进渠横贯境内,为全乡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农业自然生产条件优越,无霜期130-140天。有效积温在30000C左右。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谷子、绿豆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露地蔬菜、大葱、大蒜、西瓜、香瓜等。随着农村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设施农业建设面积达3500亩,逐步形成了蔬菜,露地大葱、大蒜、山地大枣,有机谷子、绿豆、荞麦、玉米,杂粮杂豆等生产种植基地。和玉米商品粮种植基地。粮食总产达到5.4万吨,农区畜牧业发展规模逐渐壮大。2005年来,大小畜存栏达到3万头,家禽存栏达到80万只,涌现出一大批肉羊、奶牛、蛋鸡等养殖大户,森林覆盖率达到26.7%。 -资源概况 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地上资源以石材为主,地下有金、铁、钼、莹石等矿产资源。共有民营工业企业22家。商业民营企业2家,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户 矿产资源 达到513户。三处农畜产品交易市场红火,运输业和餐饮业发展迅速。4月份开工投产的金鑫矿业有限公司总投资达1.2亿元,年创产值1.2亿元。是工业的支柱企业。民营企业神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是松山区第一家获得国家认证的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历史文化悠久,有夏家店、战国燕长城等历史文化遗址。八家村的戏曲,山水坡村的剪纸等远近闻名。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较快,共有中学2所,小学16所,小学入学率达100%,初级中学巩固率达98%。乡级卫生院2处,村卫生室28个,敬老院2处,农村电话入户率达70%,拥有移动电话4000余部,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电脑互联网开始进入农家。政府驻地互联网入户率达70%以上。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区级以上文明单位和先进集体有20多个,广大农民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三家村成为赤峰市首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东新井村成为自治区级科技推广和科技机制改革试点示范村。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特色产业 种植业 1、蔬菜种植产业1.5万亩,以大蒜、大葱为主,设施农业建设面积 荞麦 3500亩,以生产柿子、黄瓜为主。均已获得自治区农业厅无公害产品认证。 2、有机食品种植产业1万亩,以谷子、绿豆、荞麦、玉米为主,已获得国家农业部有机食品生产认证。 3、瓜果种植产业1万亩 其中:大枣3000亩,西瓜、香瓜7000亩。 |
城子乡 |
" 城子乡位于松山区半支箭川中游西南部,距市区约30公里,全乡辖七个村民委员会(-扎子、兴隆庄、画匠沟门、新庄、塔子、城子、水泉),32个自然村,64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15861人,总土地面积20.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4万亩,林业占地12.3万亩,该乡开发较早,历史悠久,是古松山州遗址所在地。2003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3862万元,财政收入1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元。 城子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乡,农牧业在全乡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几年来,城子乡在农牧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地确定了以科技为导向,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增强农畜产品竞争力为核心,构建具有特色的种养体系,现在城子乡已经建成了万亩节水灌溉基地、万亩种子繁育基地、高效大棚生产基地、桑蚕基地、牧草基地和畜牧养殖基地。此外,以黄金、煤碳、红砖、商饮运输为主的个体私营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万亩节水灌溉基地位于-扎子村,总投资596万元,规划设计实用面积10000余亩,实现管灌7000亩,喷灌3000亩,修高标准机耕作业路24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600亩,植树5万余株。通过开发建设,每年可节水60万立方米,年节约资金4.6万余元,新增产值可达280万元。以“两杂”制种为主的万亩种子繁育基地位于-扎子村、画匠沟门村和新庄村,面积达12000亩,以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生产模式,积极挂靠松山区种子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由于讲诚信、重质量,已有20年不间断繁育的历史,每年的总收入都在1000万元以上。高效大棚生产基地已发展到全乡的六个行政村,与北京纯真公司合作生产美国甜椒种子和商品椒,现已发展高效温室大棚600个。面积450亩,亩产值可达12000余元。其产品供不应求,已远销美国、台湾等地。种子产业已成为该乡的一大支柱产业。桑蚕基地位于新庄村,占地450亩,投资40多万元,栽植从山东引进的大叶桑30万株,园区总收入达30万元。牧草基地总面积2000亩,其中水地牧草500亩,位于兴隆庄村和新庄村,品种主要有健宝牧草、美国大力士高梁。年产鲜草8500吨。此外,在畜牧业养殖上,该乡形成了小尾寒羊生产基地、肉鸡生产基地、迪卡猪生产基地、肉牛生产基地,年出栏畜禽20余万头(只),并初步形成了以兴隆庄村为主的养牛村一处。. |
大夫营子乡 |
大夫营子乡位于松山区西北部,建于一九八四年。距市区约83公里,北与大碾子乡、大六份乡接壤,东、南与大庙镇毗邻,西与东山乡、围场县山水相连。东西长17.5公里,南北宽10公里。全乡总面积219平方公里,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农牧结合乡。全乡辖10个行政村,即:牟家营子村、顾家营子村、崔家营子村、娘娘庙村、大夫营子村、七家村、庆昌德村、蔡家沟村、-台沟村、曹家沟村,共有76个村民小组,2516户,总人口10528人,主要包括汉、蒙古、满等民族。 大夫营子乡地理形状复杂,地势西高东低,是个山沟纵横、平川极少的高寒山区,5个半山半川区村和5个丘陵山区村。 年平均气温4.8℃,≧10℃以上积温为2200℃,持续日照160天左右,年降雨量在310-400㎜之间,无霜期137天。气候具有多季风、少降雨、富日照、寒署变化激烈、干湿周期明显的特点。全乡有耕地面积47,423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为11,000亩。有小型水利工程80处。主要农作物有土豆、玉米、等。土豆年平均种植面积已达1万亩,成为本乡经济支柱。 每年劳务输出人数达2500多人,实现户均1人。2003年全乡人均纯收入达1133元。 境内分布的矿产资源主要有莹石、褐煤,贮量丰富。辖区内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野生畜禽主要有狍子、山鸡、山兔等,药用植物有甘草、柴胡、黄芩等。盛产黄花、蘑菇等珍贵野菜。 有反季节蔬菜大棚500平方米,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 2001年到2003年间,全乡退耕还林12400亩,主要分布在蔡家沟和-台沟两村的漫甸上,那里将成为我乡独特的风景区。 有标准式舍饲暖棚2700多平方米,舍饲优质蓄2210头(只)。存有清康熙年间建的万佛寺遗址。现正在申请恢复建设中。 现有小型土豆加工厂七处,年加工土豆1400万公斤,土豆粉烘干厂一处,包揽东山、大碾子、大夫营子三乡的土豆淀粉烘干。 2003年度受区委、区政府劳务输出一等奖,生态建设一等奖,三大经济指标三等奖。. |
岗子乡 |
岗子乡位于松山区西北部,昭苏河上游,西与大六份毗邻,东与上官地镇接壤,南与孤山子乡、大庙镇相邻,北与翁牛特旗头段地相连,属自治区级贫困乡。 岗子乡总人口10298口人,其中汉族9598口人,蒙族300口人,满族400口人。 岗子乡总土地面积33.8万亩,其中耕地5.8万亩,水浇地1万亩,属高寒季风气候。岗子乡共有7个行政村,其中四大家村、芥菜沟村、新窝铺村属漫甸,年有效积温2200℃,适宜种植短期作物如小麦、莜麦、荞麦等;红庙子村、岗子村属山区,年有效积温2400℃,适宜种植玉米、谷子等;牌鹿沟村、水泉沟村属山区,年有效积温2300℃,适宜种植杂粮杂豆。乡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时,根据各村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积极进行了引导。如针对新窝铺村由乡政府牵线,与区粮食储备库签订了油菜订单,在新窝铺村建起油葵生产基地,仅此一项新窝铺村人均增收400元,并建起一处科技示范园区。四大家村适宜发展土豆,所以在此建土豆示范园区一处,2003年全村种植土豆2000亩,人均创收300元。2004年新窝铺村座水点种大葵花5000亩,测土配方施肥2000亩,全乡订单农业4000亩,基本有4个1万亩:土豆、油葵、小麦、大葵花,粮豆总产量6819吨。2003年年未岗子乡人均纯收入1068元,GBP1760万元。 在畜牧业方面,岗子乡注重规模效益。在牌鹿沟村马架子组发展养猪小区,现已成规模,养猪户50多户,存栏生猪1000多口,年出栏猪2000多口。在岗子村、芥菜沟村发展养牛小区,现已初具规模,存栏肉牛500头,年出栏肉牛300头。截止到2003年年未,岗子乡牲畜存栏总数9590头,其中肉牛1415头,羊2010只,猪3818只,肉牛出栏1395头,猪3120头。 岗子乡有林面积11.7万亩,森林覆盖率34.6%。2002年至2003年新增水利工程12处,其中打配机电井6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50亩。 岗子乡公路建设、计划生育工作始终处在全区前列,受到上级相关部门的好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