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港 >> 平南县 >> 镇隆镇

镇隆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镇隆镇谷歌卫星地图)


镇隆镇简介

  在平南县西部。面积92平方公里。人口4.2万。辖14村委会,有262自然村。1950年设六区。1958年改镇隆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4年改置镇。矿产赤砂岩、红砂石。产甘蔗、烟叶、荔枝、龙眼、柑橙、淮山、半夏、三黄鸡等。特产优质大米、蜜枣。有中小学15所。镇人民政府驻地镇隆圩,在平南南15公里。人口900。清乾隆年间建圩,始名镇龙圩。道光年间改今名。有集市。有爆竹厂。容平、邕梧公路交会于此。.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4.2万人 92平方公里 450821109 537000 0775 查看 镇隆镇谷歌卫星地图

镇隆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镇隆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平南街道

  平南镇是平南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29平方公里,东与丹竹镇接壤,南倚浔江岸,西与环城镇相邻,北靠城皇岭,辖3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总人口75583多人,耕地面积10000亩。   平南镇充分发挥位于城区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目前,已建成摩托车批零市场,塑料、橡胶制品成为镇的拳头工业产品。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79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0.39亿元,粮食总产量554.21万公斤,财政收入14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40元。1997年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广西乡镇之星”称号。   平南镇是自治区重点镇,“十五”期间要建设成为以发展乡镇工业为主的江滨城市及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十五”期末,中心城区要达到1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8万人。   平南镇是平南县两个文明建设的窗口,该镇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通讯等事业全面发展。当前,全镇人民正在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以-理论、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总-“-”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工业为重点,以上新项目为支撑,以优化投资环境为手段,大力发展畜、牧、水产的名、特、优、珍、稀养殖业,为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上渡街道

  上渡街道位于平南县中西部的浔江南岸,与县城隔江相望。平南至镇隆二级公路穿境而过。1987年8月与环城分乡建立上渡乡人民政府,1992年撤乡改镇,1994年5月镇政府由上渡街搬迁到下渡。行政区域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90公顷。辖5个村委会、1个社区,人口38763人。职中1所(县办),初中4所(私立2所),小学6所。卫生院1所,卫生室16个。矿产资源有石灰石,地方特产有石硖龙眼、荔枝、蚕茧。    农业和农村建设基本上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和修建沿江电灌站42座。按能防二十年一遇的洪水标准修建沿江防洪堤16.5公里,投资630万元。农业结构调整以优质水稻、蚕桑种养为主,农村养殖主要有瘦肉型猪、三黄鸡。2002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046元。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上渡新街、下渡、大乙岭3个开发小区。投资4600多万元的河南水厂建设已进入输水管道安装阶段。按四级沙砾土路标准修建了下渡至鹿凤村级道路,下渡至渭河村级水泥路已开工建设。    乡镇企业工作原有集体企业基本上完成了改制。利用地处城区的区位优势和平南至镇隆二级公路过境的交通优势,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了酒类、建材、橡塑制品等工业项目8个,已建成投产7个,项目总投资1.27亿元。2003年全镇财政收入将首次突破200万元。.  

平山镇

  平山镇位于桂东南,平南县的最南端,素有平南的“南大门”之称,是三县市(容县、桂平市、平南县)7个交界乡镇的中心,面积115平方公里,地形以红壤丘陵为主,适宜发展肉桂,龙眼、荔枝等经济林。四季基本无霜期,气候适中,山清水秀。辖 15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幅射人口20多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耕地面积2.1万亩,有林面积 11万多亩。全镇 1万多亩的肉桂林已进入旺收期。年销售桂类成品3000多吨,成为广西重要的肉桂集散地。省道容(容县)太(藤县太平镇)公路穿境而过,全镇村村通公路和广播电视,98%的村通电话。   1999年以来,平山镇按照“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的原则,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城镇化和工业化上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搞了圩镇的硬化、美化、亮化工程。圩镇99%以上的街道已水泥硬化,安装了路灯,并绿化了部分街道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3.5万伏变电站和供龙马自来水厂已完成了大部分的主体工程,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此外,全镇有1个2万多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有影剧院、文化站、汽车站、宾馆、饭店等公共设施,有1所一甲中心卫生院,一所重点初中和县属第二职业中学(在校生超过1000人),有15 所村级小学。   在搞好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平山镇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和“条件不足服务补,服务不足亲情补”及“老板发财我发展”的原则,营造宽松的环境,“诚招天下商”,外引内联,广交朋友,吸引了大批的老板到平山投资办企业。使来到平山的老板处处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与此同时,按照“打防”结合的方针,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使有心到平山镇发展的老板进得来,留得住,有财发。目前。平山镇的民营企业已由1998年前的6家发展到现在有一定规模的20家,用工500多人,年产值超亿元。竹、木、芒、铁编工艺和毛织、制衣等外向型企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广西贵港市的外贸出口基地之一,年出口总额占平南县的半壁江山。.  

寺面镇

  平南县辖镇。1958年设寺面公社,1959年置乡,1961年复设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55公里。面积123平方公里,人口3.7万。镇府驻寺面圩。平(山)大(安)和古(和)新(隆)公路纵横境内。辖寺面、竹桥、六合、富田、南山、罗泉、罗苏、岑凤、新隆、河洲、路塘、两木1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稻谷,盛产沙田柚、荔枝、柑橙、玉桂。有平南县新八景之一的“新隆丰碑”。建有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  

六陈镇

  六陈镇位于平南县西南部、距县城50公里,东南部与寺面、平山镇毗邻,西与桂平市的油麻、麻垌、罗秀三个乡镇接壤,北与大新镇交界。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属大容山余脉,多是100至200米高的山丘,占全镇面积的75%,北部是-原。容太公路横贯腹部。全镇面积232.7平方公里,20个村委会,800多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占全镇人口95%,均为汉族。   六陈镇靠北回归线,热力强,日照足,雨量多,夏不酷热,冬无严寒。年均温度21.2℃;年均降雨量420毫米,山上肥沃而疏松的土质,属化岗岩风化母质土,最宜肉桂生长,有“肉桂之乡”的美称,所产肉桂内厚棕黄、甘香醇浓,含油量在4%以上。桂油的桂醛度高达90%,   六陈镇经济较为发达,农户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植肉桂、松、杉树等,在养殖方面主要饲养的猪外销,每年全外销仔猪达18万头以上,年人均纯收入居全县前列。   六陈镇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较为发达,目前全镇有弹簧厂、桂油厂、凉果厂等厂场50多家,每年为该镇创税利100万元以上。   肉 桂   六陈镇是闻名海内外的“肉桂之乡”,从明朝就开始种植肉桂,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所植的肉桂是世界三大名桂之一。排行第二。肉桂是我国著名的经济树种,属樟科常绿阔叶乔木。肉桂制品是名贵的中药材和轻化工业的贵重原料。其中油桂、板桂、桂通、桂碎等桂皮制品可以做中药配剂,还可直接粉碎用来配制香料;未成熟的果实和缩存的花萼,还有桂枝、桂叶柄等均可入药,药用性能各有不同,分别有散寒止痛、活血化瘀、健胃健脾、强壮活络等功能,民间和历代医学家常把“肉桂”、“人参”、“鹿茸”并称。是医学上的珍品,故有“南方人参”之美称。由肉桂提炼所得的肉桂油,除上述药用功能外,还是高级香精、饮料、药品的重要原料。六陈镇所产的肉桂最负盛名, 产品以“陈桂”声名远播,具有皮厚、油多、味醇等特点。   花卉苗木   我镇有花卉苗木培育的经验,特别是桂花类花卉苗木尢为突出,桂花开花特别清香醒脑,精神振奋。花可制茶,制桂花香糖,提炼桂花有效成分制成香精香水,还有较高的药用价植。.  

大新镇

  大新镇位于平南县南部,省道容太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611亩,其中水田42300亩。辖13个行政村,人口84288人。   大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人杰地灵。80年代起一直是广西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广西人均产粮、亩产粮食最高的乡镇之一。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高速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优质谷、石硖龙眼、优质瘦肉型仔猪生产基地。大新石硖龙眼曾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是石硖龙眼母本之乡,现年产优质石硖龙眼3800吨。大新镇年产优质谷2万吨,年外销仔猪35万多头。另外,果蔗、葛薯、荔蒲芋、大头菜等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大新是平南县南部重要交通、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镇党委深入学习“-”,与时俱进,突出抓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圩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软硬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批的外商外资到大新经商办实业,仅去年就有山本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在大新落户。   大新正以她独特的区位优势,牢固的农业基础,巨大的发展潜力,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欢迎广大客商前来投资置业办厂,共创大新两个文明建设事业新辉煌。.  

大安镇

  "大安镇位于平南县东南部,容(容县)武(武林)公路,南(南宁)梧(梧州)二级公路纵横其中;北依西江,南连大新镇,东与藤县山水相傍,西交镇隆镇为邻。全镇面积124平方公里,耕地3718公顷,辖21个村委会和3个街委会,总人口98820人,其中城区人口31420人,城区面积3.8平方公里,2001年全镇粮食总产4157.3万公斤,国民生产总值4.61亿元,财政收入943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05853万元。大安镇是广西的三大古镇之一,是全国小城镇综合建设和全国农村经济综合改革试点镇。   农业抓基地。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生产开发建设,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2001年全镇经济作物达3.6万亩,经粮面积比例达63%,优质谷种植达3万亩,占70%,甘蔗种植面积近万亩,目前,全镇已建成六大农业产品基地:一是2.5万亩优质谷基地,二是一万亩甘蔗基地,三是以石硖龙眼、荔枝为主的2万亩名优水果基地,四是以番茄、荔蒲芋、葛茹、生姜、莲藕、马蹄等为主的优质蔬菜基地,五是2000多亩蚕桑基地,六是以优质仔猪、三黄鸡、种肉鹅、鳗鱼、中华鲟等为主的特优珍稀禽畜水产养殖基地。当前,镇党委、政府全面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政策,把品种调优、规模调大,产品调外、经营调活、效益调高,大力发展外向型、创税型、特色型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工业建龙头。大安中意公司实现了与海尔集团合作生产高档水暖器材,招商引资得以突破,新上沙砖厂、松脂厂、木材厂、水洗厂、手袋厂、皮革厂等多个投资超百万以上的企业。目前,镇党委、政府确立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大办工业,坚持对内搞活改革,对外搞好招商引资的方针,对桂花公司、中意公司等发展好的企业,不断改革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把建材、纺织、化工、食品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对发展不景气的企业,进行破、转、卖,搞活沉淀的存量资产。抓住西部大开发、加入WTO、迎接广东产业大转移等机遇,高度重视软硬环境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品位,建好工业园,扩大对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办事效率,铲除门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收费优,服务好,速度快,改善服务,筑巢引凤,积极主动地接受广东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武林镇

  武林镇地处西江南岸,位于贵港市东部,水陆交通便利,陆路距南梧二级公路5公里,水路上往南宁、柳州、下往广州、澳门、深圳、也是平南县唯一建有千吨级船泊位的港口城镇。    全镇辖7个村委会,101个农经社,总人口约2.8万人,总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公顷,其中水田666.7公顷,早地133.3公顷,山林地面积1000公顷。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32亿元,财政总收入221万元,同比增长33.9%。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    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优质谷占粮食面积80%以上,同时发展花生、木茹、芋、生姜、甘蔗、莲藕、葛茹、无公害蔬菜等有市场价值高的经济作物。建成万亩优质石硖龙眼基地。发展3000亩蚕桑基地:推广养殖瘦肉型母猪年出栏猪花5万头基地,同时抓好猪牛品种改良;l800亩鱼塘全放养肉鱼。    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塑编厂、出口红砖厂、烟花炮竹厂产品远销省内外:利用西江航线大力发展水上运输,全镇有300吨以上大小船只220艘(大的1000吨):造船厂扩大场所,建造千吨船;投资200万元新上项目的木衣架出口厂四月底正式投产:今年3月份招商木茹淀粉、饲料加工厂已落户武林;个体工商业户逐年增加。    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已建成横垌口商贸区,电影院商住区,旧市场开发区,外宾工业园区,港口建设进一步完善,新的港口城镇将初具规模。有待开发的永贵州(宝鸭州)、南蛇滩、草坪、丝木、沙滩、奇石林立竞相争辉,将给平南县带来旅游业的兴旺发达。    全镇中小学8所,其中初中1所,在校学生3680人,教职工175人。镇上建有卫生院1个,7个行政村均设有卫生室(所)。   武林镇历史悠久,早于晋穆帝时(345—361年)设置平南县第一个县城,“武城县”就座落在武林镇。镇上民间传统文化娱乐形式多样,有粤剧团、舞狮队,正月抢花炮、五月龙舟赛等。.  

大坡镇

  大坡镇位于平南县城东南面,离平南县城51公里,东与藤县岭景镇界邻,距藤城60公里,南与县内寺面、六陈镇相邻,西靠大新镇,北连大洲镇。全镇总面积1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780亩,山地面积151094亩,辖12个村委会,266个村民小组。2003年总人口为35938人,工农业总产值9662万元,乡镇财政收入184.0万元,人均纯收入为1916元。    大坡经济收入主要以农,林畜牧业经济收入为主,粮农种植水稻优质谷,畜牧家禽养殖形成规模,仔猪、肉猪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农林特产有玉桂、松脂、油茶、黑榄、柿子、龙眼、荔枝、木材等。近年来,农业大力发展果、桂和速丰桉种植,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境内高山有大雾岭、仗义岭、龙角高峰,最高山为猪母岭,海拔408.8米。全镇有大小河流31条,大小山塘80座。主要有流向县内白沙江的石狗河和流向藤县泗罗江右村河段的大坡河,大坡河汇流面积广,主河长18公里。大小二型塘库有洗身塘、铁卢塘、竹云塘,最大山塘龙角水库,面积为0.55平方公里,总储水量850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700亩。    大坡镇公路交通便利,12个村委会村村有公路相通,有4个村委会在安坡柏油路沿线,安坡柏油路往北连接南梧二级公路,往南连接容太二级公路,境内有大坡一藤县南村、大坡一藤县大益两条县镇过境公路相通。    镇内设有卫生院1所,初中2所,村小学12所,分校13所,在校初中生2134人,小学学生4826人。12个村委会,村村开通了程控电话,建立移动通讯网络。乡镇企业有松香厂、红砖厂、供销社茶厂,新上乡镇民营营企业有木材加工厂、工艺厂、食品厂。大坡卸香食品厂是获国家批准直接出口的食品加工企业。大坡绿茶质量好,档次高。    大坡圩是镇政府驻地,是本镇政治、文化、商品贸易活动中心,是容、藤、平三边圩镇,远近闻名,农历三、六、九为圩期。生活生产用品交易活跃,农副产品集散销售畅通。先后开发建成了市场新街、千米大街,广德岭开发小区,大坡二中、镇文化活动中心等建筑。圩镇面积发展到3平方公里,聚居人口达1万多人。.  

大洲镇

  在平南县东部。面积113平方公里。人口3.3万。辖14村委会,有314自然村。1984年由大坡公社析设大洲乡。1994年改置镇。产松、杉、松脂、玉桂、龙眼、荔枝、柑橙、茶叶等,有水电站和茶场、林场。有中小学16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大洲圩,在平南东南37公里,上寺河东岸。人口850。因处洲渚边,故名。清顺治年间始建圩。聚落三面环水。为松脂、玉桂集散地。有松脂、爆竹、糖果、制茶、水电、编织、木器加工、石器加工、酿酒等厂。大洲圩—大坡公路经此,并接邕梧公路。.  

镇隆镇

  在平南县西部。面积92平方公里。人口4.2万。辖14村委会,有262自然村。1950年设六区。1958年改镇隆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4年改置镇。矿产赤砂岩、红砂石。产甘蔗、烟叶、荔枝、龙眼、柑橙、淮山、半夏、三黄鸡等。特产优质大米、蜜枣。有中小学15所。镇人民政府驻地镇隆圩,在平南南15公里。人口900。清乾隆年间建圩,始名镇龙圩。道光年间改今名。有集市。有爆竹厂。容平、邕梧公路交会于此。.  

安怀镇

  安怀镇,位于平南县城北面,东与东华乡、南与环城镇、西与官成镇为邻、北与同和镇以及藤县交界,距县城7公里,是一个半平原半山区的乡镇,总面积209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5.7万人,耕地面积4.03万亩,其中水田2.9万亩,旱地0.8万亩、坡地0.33万亩,山林19万亩,森林覆盖率78.6%, 2001年工农业总产值2.4亿元,财政税收2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34元。   全镇以农为主,农产品有茶叶、石硖龙眼、 柑、柿子、黄榄、玉桂、烟叶、松脂、莲藕、半夏等名优产品,其中团罗茶在95—98年度连获“桂茶杯”自治区优质产品特等奖,年产量达30000公斤,远销省内外。石硖龙眼种植面积1500亩,年产量达300万公斤;荔枝种植面积1000亩,年产量达2400万公斤, 柑2000亩年产300万公斤。   安怀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重晶石,总储量达3000万吨,纯含量达85%以上。铅锌矿储藏量达5000万吨,经检验铅锌含量达78.6%。同时安怀矿泉水资源也十分丰富,有佛子矿泉、青山矿泉。尤以扶兰佛子矿泉水质量上乘,经区有关质检部门检验,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佛子矿泉闻名广西。   工业有全国驰名的广西安泰化工生产的“杀虫威”系列农药,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曾荣获广西石油化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98年度广西优秀农药产品二等奖。   安怀镇新一届领导班子今年对招商引资项目,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外来投资办厂者给予大力的支持,欢迎各届朋友前来考察、投资。.  

丹竹镇

  丹竹镇历史悠久。据《平南县志》记载,唐贞观二年到十二年为秦川县治,到民国称北一区成丹竹埠。1950年1月平南县人民政府成立时称丹竹区。1984年9月称丹竹镇。该镇现辖8村1街,是广西重点镇之一。   丹竹镇位于平南县东部西江北岸,总面积94.34平方公里,东与赤马乡、南与武林镇、北与东华乡、西与平南镇为邻。总人口6万多人口。耕地面积3.8809万亩,其中水田2.3877万亩,旱地1.4932万亩。丹竹地处省道容太路与平武公路交叉点上,沿西江可直达南宁及柳州,下航可直达梧州、广州和港澳。南路可抵玉林、北海、湛江,北与柳州、桂林公路干线相连,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历史商贾云集,经济繁荣。   丹竹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5℃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荔枝、龙眼、西瓜、枣子、果蔗、余甘果、芒果、沙梨等水果。特别是自1994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组织广大农民种名优水果——石硖龙眼,到目前为止,全镇已种植28000亩石硖龙眼,年产石硖龙眼400万公斤。大宗出口商品有西瓜、果蔗、元肉、烟叶、荔浦芋等。丹竹朱砂楞烟叶远近闻名,是区内著名的“黄金叶之乡”。丹竹还是闻名区内的“枣子之乡”。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一个纵横20公里、石硖石蕴藏量高达40亿吨的东山石场,石质极佳,是生产优质水泥的主要原料。丹竹镇2001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1.7158亿元,财政收入9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32元。丹竹镇真正称得上藏金贮银,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  

官成镇

  官成镇位于平南县城的北部,距离县城15公里,东与平南县的安怀镇,南与平南镇、环城镇,西与同和镇、马练乡接壤。全镇面积203平方公里,宜林面积l2万亩,耕地面积5.560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3568万亩,旱地面积1.204万多亩。全镇有17个村委会,88个自然村,511个村民小组。2002年底,全镇有l8881户,人口88865人,其中农业人口86587人。全镇村村通汽车、通电话、通电视。    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42080万元,财税收入384.6万元,乡镇企业收入4418万元:全镇固定资产投入80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436元。    主要禽畜有牛、羊、鸡、鸭、鹅等:水果有荔枝(主要品种:章逻荔、丁荔、桂味、状元红、六荔共l000亩)、龙眼(主要品种:石硖、大乌园等共15000亩)、柑桔、柿子、蕉、芒果、梨、石榴等;经济林有茶、桑、松、杉、八角、竹、速丰桉(25000亩)等:经济作物有蔗、烟、麻、大头菜(1000亩)、秋花生(10000亩)、马铃薯、葱蒜(3500亩)等。    2003年全镇小学有教学点42个,在校学生8899人,教师408人,高级教师l87人,中学有3所公立初中,私立学校5所,在校学生3000多人,教师120人,高级教师16人。文化广播电视有了较大的发展,建有一幢三层共300平方米的宣传文化大楼,全镇有3个有线电视站。镇圩范围可接收到19-2l套电视节目,用户约700户。镇有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全镇l7个村均设有卫生所,医疗保健人员达150人。官成圩每三日一圩。   据记载,明未清初称为官村,1984年设立建制镇。明朝平南的巡检司曾设在官成镇的古城村。宋代龚州知州程垧其二子程颐、程颢及周敦颐(濂溪)在官成的思回石山讲学读书,太平天国豫王胡以晃出生在官成镇新平村的罗文队。有平南八景之一的畅岩怀古,还有历史有名的“官村大捷遗址”、“太平天国豫王古居”。以及官成水库、三宝山、乌龙、中、官东古道等名胜景观。.  

思旺镇

  思旺镇位于平南县北部,距县城20公里。全镇下辖17个行政村,总人口8.6万人。行政区域面积167平方公里,思旺永隆江从思旺腹地贯穿而过,悠悠的江水灌溉着4万多亩肥沃的土地。   近年来,思旺镇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环境,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水文气候条件的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种植,共种植淮山、葛薯、砂姜等经济作物1.5万亩,种植果蔗2000多亩,种植优质石硖龙眼、荔枝2万亩,马铃薯2万亩,全镇四季无闲田,被人们誉为“四季都是绿色的田野”。“思薯一号”品种品位较高,口感较好,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厚爱,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本镇生产的苦麦菜也是本镇的特色蔬菜,以清香略带一丝甜味而赢得消费者,产品也闻名县内外。全镇形成了“基地+公司+农户”的新型经济。全镇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800多家,规模较大的深加工企业有平南鸿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编织业是本镇的传统的手工业,以家庭式的编织工艺遍布全镇,规模较大的有永发编织厂、鑫海工艺厂、新巷编织厂。农产品和编织工艺远销港澳和国外。.  

大鹏镇

  大鹏镇地处大瑶山南麓,距县城43公里,位于平南县最北端,与金秀县、桂平市相接,四面环山,素有小瑶山之称,聚居着瑶、壮、汉等民族。   全镇辖16个村民委员会,360个农经社,人口40000多人,面积2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4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2万亩。   大鹏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鹏山峰峦雄伟壮丽,气势磅礴,且有各种奇崖怪石。鹏山历史悠久,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有着不少历史胜迹和人文景观,这里有南汉时期梁嵩状元故居遗址,有状元苦学成才的读书岩,有状元练马场遗址。这里又是太平天国革命的摇篮,那里有“八王二将”的故居和传说,还有“花州起义”、“八王”故居、补王墓葬、天国将士百人坟,以及上帝坪、大血坪、杀人坪等遗址。她还是大革命时期广西两个农运中心之一,震惊全国的“碧滩事件”就发生在这里,1992年被确认为革命老区。   大鹏是平南通往桂平、金秀的交通要道。近几年,该镇党委、政府针对山多田少的镇情,实施了“林果业富镇、乡镇企业强镇、科教文化兴镇、商贸流通活镇、法律法规治镇”战略,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选准了八角、玉桂、竹笋、名优水果和茶叶生产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经济支柱来抓,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在“山字上做文章,种植八角6万亩、肉桂4万亩、竹笋3万亩、名优水果2万亩、茶林8千亩的“64328”富民工程,形成了村村办林果业的局面,并不断向基地化进军,全镇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01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2.6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7元,财政收入达152.6万元。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实现村村通汽车目标,村级有线电视覆盖率达80%,1998年兴建了大鹏移动电话机站。科技、教育不断发展。现在,全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们安居落业。.  

同和镇

  同和镇位于平南县北部,凹邻与藤县东荣、大黎、宁康和本县安怀、官成、马练等乡镇相接。全镇总面积198平方公里,有人口53628人,下辖14个行政村,有27个党(总)支部,党员l218人。平南县至金秀三级公路穿越全境,水资源十分丰富,梯级上巷、平塘两个镇辖发电站,年发电量300万度;县辖燕滩电站,年发电量1500万度;木茹、淮山、桠柑、优质水稻、茶叶、篙竹、松脂、八角、鸡骨草、玉桂、沙姜等特色农副产品,誉满县内外,猪花、三黄鸡形成基地,远销广东等地,由国营六万林场投资计划种植10万亩,现已种植5万亩的速丰桉,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同和镇分大旺、妙客两个圩集,镇政府座落在美丽如画的大同江边—大旺圩内。大旺圩逢农历一、四、七为圩期,有悠久的历史,有自治区级文物保护点;太平天国洪秀全确定进出口军全国的舟中诏发遗址。原于内船队非农人口全县最多,改革开放,他们外经商,目前这些人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新建成的现代化文化小区:有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灯光球场, 占地数十亩,集绿化、美化一体的同和公园,在全县乡镇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妙客圩,逢农历三、六、九为圩期,素有“小梧州”之称,60%赶圩人为藤县群众,圩内有1000多平方米钥混结构市场,有序、宽阔的街道,甚称全县村级一流圩集,江边莲藕、网箱养鱼远近闻名。   镇内重点初中中考成绩喜人,连年来考入重点高中人数均居全县乡镇人口平均数比例前矛,近年来多人毕业深造后到美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新建同和医院、妙客医院十分方便群众的卫生保健。.  

东华镇

  东华乡原属丹竹镇辖区,1987年4月1日,经上级批准与丹竹镇分开,成立东华乡政府。位于平南县城东北角,距县城30公里,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其中五个烈士的故乡,东有马鞍山脉与赤马乡分隔,南至佛子岭与丹竹镇廊廖村相连:西至东平平南村与安怀镇旺官村相接;北由东平水库的山水与同和镇相连。全乡总面积86平方公里,有耕地25400亩,其中水田19397亩,旱地6013亩,耕地90%分布在东西两干渠之间。    全乡辖6个行政村,213个农经社,全乡至2003年共有36556人,其中农业人口36289人,非农业人口267人。以种优质水稻为主,主要盛产:龙眼、荔枝、西瓜、柿子、枣子等水果。经济作物以烟叶、玉桂、蚕桑等。   2002年,东华乡至丹竹镇修好了12公里的柏油路,交通便利,通信畅通。全乡十里石硖龙眼果带长廊直通东平水库,是开发旅游渡假的好地方。.  

思界乡

  平南县思界乡位于县城西面,毗临浔江,乡政府设在思界圩,距县城11公里。全乡面积4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委员会,253个村民小组,人口31011人。    全乡有耕地面积11663.4亩。乡内农业以水稻为主、糖蔗为辅,土特产有花生、黄豆、荔蒲芋、龙眼、荔枝、薯类等,矿产资源有石灰石、河沙、红粘土等。    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6亿元,财政总收入194万元,比上年增长58.76%,农民人均纯收入1718元。2003年,全乡共有编织厂、砖厂、水上加油站等腰三角形企业8家,广西平南帝安工艺有限公司一枝独秀,成为该乡的龙头企业。该公司生产的竹芒草编织品以其手工精巧、款式新颖、造型美观、品种齐全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远销日本、美国和中东等国家。2003帝安工艺品有限公司产值1000多万元,占全乡企业总产值2500万元的40%;创税100万元,占财政总收入220万元的45%。    全乡共有小学6所,初中1所。2003年秋季期全乡有小学教师170人,学生3396人;初中教师48人,学生950人。民间娱乐活动丰富,有木偶戏、山歌对唱及各种文艺演出等。有乡级卫生院1个,医务人员10人。全乡各村均设有卫生室。   思界乡相思洲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是贵港市最大的沙洲。洲上住有陈、胡两姓人氏,人口800多人。霜秋过后,一边江水依旧汹涌,一边江水却已枯竭,河床露出嶙峋怪石,沙洲长出油油绿草,附近野花竞放,漫步其中,更饶有诗情画意。.  

国安瑶族乡

  国安乡位于平南县最北部山区,与柳州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相毗邻,总面积117平方公里,其中宜林山地13万亩,耕地1万亩,水田5500亩。于1984年8月从原大朋公社分出来的,1992年10月工林地区行政公署批准为革命老根据地。1993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成立为国安瑶族乡,全乡辖10个行政村。全乡总人口为20815人,分散居住在300多个自然屯,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瑶族)占87.6%,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多田少,老少边山穷的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    全乡2003年财政收入达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33万元,人均纯收入1740元,基本解决吃住的温饱问题。国安瑶族乡是平南县重要的松、杉、八角、茶叶、玉桂、竹笋生产基地,素有“八角之乡”的美称。国安瑶族乡每隔三天一圩。    全乡共有学校9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8所小学。有20间诊所,国有诊所1个(国安卫生院)。   国安瑶族乡有平南八景之一的田贵水库的“田湖映翠”、花洲村的花洲腾龙都是游玩观光的好去处,五指山、北帝山直指蓝天,风景如画,终年云雾环绕,现已成为人们陶野心情的好地方,花洲上帝坪是当年太平天国起义军首义的地方,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群山连绵,例映如画的水库风景、加山的瀑布、福船瀑布,瑶鹰嘴等地都是吸引人们观光游玩的好地方。.  

马练瑶族乡

  马练瑶族乡位于平南县最北部山区,东与藤县宁康乡、北与蒙山夏宜瑶乡、西与金秀罗香接壤、南邻县内同和、官成、国安等乡镇。面积240平方公里,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大部分是山地,水田仅有1.14万亩。全乡人口约4万,居住着瑶、汉、壮、苗、侗、仫佬等民族,其中瑶族约占65%。   马练瑶族乡有着丰富的八角资源,全乡种植优质八角12万亩,年产200万斤,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马练同时是全县最主要的林区,以杉、松木为主,木材产量占全县56%左右,年产量达2万立方米。近十年来,马练调整了林业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八角、玉桂、篙竹、笋竹等经济林木,现有笋竹3万亩。绿色食品——竹笋在马练一年四季产出不断,品种遍及大头笋、甜笋、黑壳笋、麻竹笋等十多个品种,年产量达2万吨。   马练瑶族乡气候温凉,适合种植茶叶,且茶质极佳,全乡有茶园5000多亩,年产茶叶5000担。   竹资源也是瑶乡的宝贵财富之一,有篙竹、丹竹、毛竹等,年产量约5万株。   马练瑶族乡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大同江梯级开发总装机可达24590KW,龙头电站——利俩电站已通过广西区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欢迎各届人士前来投资开发。.  


镇隆镇特产大全




镇隆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