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社步镇位于贵港东部,桂平市正南。东与油麻上运、六平、谢余,西与蒙圩西村、顺东,下湾团结、龙岭、邓明、双福,南与麻垌莲山、义圹、白石,北与寻旺珍珠,西山西长为邻。民国时期发展成圩,以担水步头旁有社坛,故名。清未民初属中秀里与永和里,民国中后期属南区辖,1953年成立第七区,辖社步、下湾、新民、石冲四个乡,区公所驻地社步圩;1958年成立社步公社;1966年划出下湾等14个大队,另立下湾公社,驻地不变;1984年改为社步乡;属桂平县辖;1990年9月由乡改为镇,驻地不变,位于桂平市城南的郁江南岸,距市城区19公里。
人文情况
全镇2004年未,总人口51685人,汉族,交际操粤语方言。辖15个行政村,1个街委会,120个自然村。335个村民生产小组,40个地、市、镇直部门单位。全镇有16个行政村街小学,2个初级中学,共有40个教学点。在职教职工446人,其中公办教师(含正式工人)342人,代课教师104人;在校小学生6401人,在校初中学生2654人。全镇少年儿童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适龄少年入初中率达97%以上;初中升示范高中人数逐年增加。
地理环境
地属丘陵小山。呈南北走向。主要河流有沿西北界而流的郁江,还有石江河、白花河、骨明河等小溪。土质为红壤土。属淹旱灾害的水火之地。气候温和,1月均温11.3度,7月均温28.7度,年均温21.4度,全年降雨量1700毫米,年无霜期345天。
镇人民政府驻地一是水陆交通方便。陆路位于玉桂二级路旁,辖14公里,镇内有10辆社步至桂平市区专线车,柳微车40多辆,农用车260多辆,还有南区各乡镇和玉桂过往客车货车等,乘车、货运十分方便。水路,有水运公司,河面队,桂华水运公司,三大水上运输企业,共拥有345艘钢质货轮,运力达20万吨以上,千吨以上,400匹马力钢质货轮已有150多艘。上通贵港、南宁,下达市区至梧州等地,乃至直达西江、珠江三角洲、珠海,蛇口、东江等地。二是镇府所在地有22万变电站,3.5万变电站座落,用电十分方便。三是南面靠近全国道教36洞天中第21洞天-白石洞天;北边靠近西山,北回归线等旅游景点。.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5.17万人 | ·桂平旅游·桂平特产·桂平十大特产·桂平十景·桂平名人·桂平 | 450881108 | 537000 | 0775 | 查看 社步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木乐镇 |
木乐镇位于桂平市东部,东接平南县镇隆镇,南与理端乡、社坡镇相连,西与桂平市马皮乡接壤,北连木圭镇,处于北回归线上,属于亚热带气候,南梧二级公路自西向东穿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87平方公里,总人口5.63万人,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分230个村民小组。 木乐镇地下蕴藏着大量锌、锰、铁等矿石,地下资源丰富。手工业十分发达,是远近闻名的“服装之乡”,针织、印染、服装、绣花、织带等形成了一条工业链,主要产品是运动服,畅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中东、南非等地。l992年被评为原玉林地区亿元乡镇,1994年被评为广西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乡镇,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农村现代化小城镇建设试验镇,2001年列为自治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全镇有中学2所,小学20所,有教职工500多人,中小学生9000多人。有文化站、电教站、信息服务中心各1个。. |
木圭镇 |
木圭镇位于桂平东北部,总面积110平方公里,东与平南上渡镇、平南新桥农场接壤;南连木乐镇;西邻马皮、石咀镇;北隔浔江与江口镇、平南思界乡相望。镇0距桂平城区45公里,全镇辖12个村共22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7万人。 木圭镇交通便利,浔江流经五个行政村,镇内有合江渡头和木圭圩两个码头。沿江上达贵港,下至梧州、广东。10.5公里柏油路横贯全镇东西, 23公里四级公路横贯南北。全镇村村通公路。 木圭镇经济健康发展,2004年来全镇完成GDP1.79亿元,财政收入489.3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47万元,人均纯收入2200元。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盛产水稻、蔬菜、鱼类、肉猪、鸡鸭、木材、青篙竹、龙眼等。2001年以来,木圭镇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工作,种下了2万多亩桉树,现在桉树已成林。造林工作还在继续。 木圭镇矿产资源丰富,据统计,木圭镇矿区现在矿产贮量为:冶金锰298万吨,化工锰200万吨,松软锰贮量2000万吨。2004年全镇开采出冶金锰3万吨,化工锰4.5万吨。 为了发展木圭镇经济,木圭镇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建成沿路和沿江两个工业集中区,大力招商引资上项目,至2004年止,木圭镇有化学厂、冶炼厂、水泥厂、锰粉厂等20家企业。其中2004年引进三家投资超千万的企业,一个是落座于木圭镇金垌村车子坳的广西天鸿鑫锰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2亿元,主要生产电解金属锰、电解二氧化锰,预计2005年10月正式投产;一个同样是落座于金垌村车子坳的广西冠军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锰铁合金,预计2005年底正式投产;还有一个是投资2亿元的广西远辰锰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营一氧化锰和硫酸锰,目前该公司正在兴建厂房和安装设备,预2005年10月可以投产。. |
木根镇 |
" 木根镇位于桂平市南区的中心地带,东和中和、罗秀两镇相连,南同中沙、罗播两乡镇接壤,西跟大洋、下湾两镇交界,北与麻垌镇毗邻。镇政府所在地木根圩距桂平市区40公里。1986年与罗播乡分开,1993年撤乡建立建制镇,全镇辖17个行政村,160个自然屯,297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5.4万多人。 全镇总面积12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295.5亩(水田24878.5亩、早地5417亩),林地面积5532.1公顷,机关学校、圩场等第三产业用地200亩;辖区内建有平合、布新、大虫塘、扦冲、满塘、长生等六座中小型水库,常年有效贮水量达1740多万立方米,灌溉木根、罗播、大洋、下湾、麻垌等多个乡镇。还有泉塘、大井、简井、冲口江等多处优质地下泉水,水资源十分丰富,用水用电均可满足需求。 木根镇是一个经济建设发展势头迅猛,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后起之秀,已跻身桂平市超亿元乡镇行列,2000年被列为贵港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正在争创桂平市一流乡镇。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1735万元,农业产值1231万元,企业产值1.2亿元,财政收入137.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0元。农林果方面,形成了优质谷、玉米、红茹、木薯、马铃薯生产基地,良种指天椒基地,荔枝基地,玉桂、八角基地,柿子、榄子基地,松杉基地等六大农特产品生产基地。乡镇企业方面,有毛纺、仿古工艺、药酒、制砖、农产品加工、饮食、交通运输等八大行业。全镇现有2所普通中学,18所小学,在职中小学教师433人,在校学生10280人,“两基”达标。 木根镇是有名的建筑之乡,建筑工程队遍布柳州、桂平、南宁、广东等地,能工巧匠、经济能人比比皆是,每年从外地带回资金多达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现已实现村村通电话、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通公路的三通目标。 木根镇有金珠山、银盒岭、狮子岭、莲花山、高天岭、庙岭等秀丽山峰。. |
石嘴镇 |
石嘴镇位于桂平市境东部,濒临浔江,南梧二级公路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北回归线横跨南部,桂平市北回归线标志公园座落在该镇小汶村。镇政府驻地石嘴街,距市区陆路16公里、水路14公里。总面积72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80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52738人,耕地面积33722亩,其中,水田2l538亩,早地12184亩。林地面积97公顷。池塘3日公顷。河流主要有摩天河、青楞河。 石嘴镇基础设施较为完备。防洪设施基本上能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农村二期电网改造已全面完成。石嘴是个农业大镇,水田主是种植优质早籼稻、新香粘、桂小粘、油粘等水稻,每年总产量达到18750吨:旱地作物主要有花生、玉米等,年产花生2400吨:经济林主要有龙眼、荔枝等,竹子林较为普遍,带动了竹子产业的发展。年产养殖成鱼2500吨,捕捞江鱼975吨,产鱼花3600万尾,渔业年产值1975万元。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9675万元。 近年来,石嘴镇引进外资800多万元,建立了占地面积500亩以上的小汶村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生产名、特、优蔬果品种30个。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镇有自来水厂、炮竹厂、协和五金铸造厂、纸厂、沙砖厂、西江机电厂、皮鞋厂、大米加工场、针织厂、船舶加工厂等厂家,2002年工业总产值达347万元。有个体工商户809家,营业税利收入1430万元。2002年全镇乡镇企业总收入1.13亿元。石嘴镇河面运输业较繁荣。2002年石嘴河面运输社所有船只全部实现钢质化,拥有跨省运输钢质货轮64艘、载重达7690吨,总装机3328千瓦,固定资产总值为980万元,利税431万元,成为桂平市经济效益较好的乡镇企业之一。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49亿元,财政总收入39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74元。通讯也较为发达,基本上屯屯通电话。全镇有小学19所,完全中学1所,初中2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8855人。全镇建有敬老院2所。 石嘴圩商业繁荣,三日一圩。. |
油麻镇 |
油麻镇位于桂平市东部。辖18村,行政区域面积166平方公里。2004年末人口4.8万多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1‰。耕地面积0.14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0.03万公顷。农机动力1.2万千瓦。有林面积1.0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4%。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1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8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0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5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26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万元。商品出口总额13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55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100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150万元。. |
社坡镇 |
素有“铸造之乡、腐竹之乡”之美誉的社坡镇位于桂平市东部,距市区18公里,交通、通讯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全镇辖14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5.3万人, 总面积103平方公里,城镇面积10平方公里,是全区204个工业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社坡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把社坡发展成为现在集铸造、腐竹加工业为龙头产业的“铸造之乡、腐竹之乡”。目前,全镇有铸造企业35家,腐竹加工户1300多家。社坡机械厂是玉柴配件的定点厂,是社坡铸造行业的龙头企业,该厂去年实现总产值2000多万元,上交税金150多万元,今年计划总产值3000万元, 上交税金250万元。 天天食品厂和广德利食品有限公司是我镇腐竹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自主出口权,年产销腐竹400─500吨,产品主要销往马来西亚、美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2001年全镇实现财政税收640万元, 其中工业企业提供的财政税收达440多万元,占全镇财税收入的百分之七十。社坡镇的工业化、 城镇化建设正阔步迈进,热诚欢迎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置业。. |
罗秀镇 |
罗秀镇位于桂平市的东南部,与平南、容县两县境交界,面积185平方公里。明万历年间建圩,称通济,后以此处多产桑蚕织罗绣锦,改名罗秀(绣)。距县城61公里,桂平到容县、玉林、广州汽车经此通过。辖21个村委会,总人口70449人(2004年底数),其中非农业人口206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99‰。耕地面积32866亩,其中水田27520亩,年产粮食19575吨,农机动力2.8万千瓦。有林面积1.0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0.5%。等级公路里程37公里。重要矿产资源有铁矿、铀矿。主要特产有米粉、玉桂、八角、沙糖桔、松脂,其中罗秀米粉号称""中国一绝""。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了泰国辣椒1500亩、沙糖桔1500亩(其中连片500亩),玉桂800亩、八角600亩等三个经济作物示范点,改种优质稻4000亩;种植速丰桉3000亩,种植大玉牛柑1000亩。建成了二元杂母猪、三元杂母猪养殖基地,改良了原有的猪品种,年出售猪花12万头,出栏肉猪42500头、家禽50万羽、肉类总产3800吨,水产放养面积960亩,水产品产量达930吨。 该镇有中学三间,小学22间,中小学教师620人,在校中小学生12350人。 企业560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86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49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5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76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37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4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34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6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5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2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33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20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800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800万元。 招商引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去年共引进资金1193万元,比前年增长一倍。其中引资343万元建成了罗秀敬贤庄米粉厂、广福红砖厂、新伟纸厂、环城家私厂、两个大型针织厂等6家企业;引进资金700万元开发供销社旧区,建立了一个专业市场,并投入了使用;引进资金150万元开发旧车站,建设罗秀锦绣商住城。(以上数据为2004年数据). |
麻垌镇 |
麻垌镇位于桂平市南部,全年气候暖和,雨充沛,地处玉桂公路沿线,全镇27个行政村,人口87500多人,总面积208平方公里,其中荔枝面积12万亩,是中国著名的“荔枝之乡”。 麻垌的特色产业是荔枝种植和产品加工,荔枝品种有黑叶、丁香、水荔、大造、白糖荔等10多个,其中以和荔为主栽品种;荔枝加工是麻垌的一个传统产业,因其手工细致,烘出的荔枝干色泽光亮并味道甜脆可口,每年的产品供不应求,远销全国各地。目前,全镇已建成华南地区唯一的“无公害水果”荔枝5万亩生产基地,年平均荔枝产量达1.5万吨左右。 麻垌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距麻垌圩约9公里的白石山,山势雄奇,风光秀丽,道家称之为“白石洞天”,为全国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一洞天,是桂平“八景”之一,据史-载:白石洞天从嘉佑三年开始就是道家活动场所,建有寿圣寺、三清观、会仙岩等寺观,是一处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近年来,麻垌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调束产业结构,加大圩镇和村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麻垌镇这颗桂南大地的璀璨明珠,在新世纪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中,正以日新月异的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
社步镇 |
基本情况 社步镇位于贵港东部,桂平市正南。东与油麻上运、六平、谢余,西与蒙圩西村、顺东,下湾团结、龙岭、邓明、双福,南与麻垌莲山、义圹、白石,北与寻旺珍珠,西山西长为邻。民国时期发展成圩,以担水步头旁有社坛,故名。清未民初属中秀里与永和里,民国中后期属南区辖,1953年成立第七区,辖社步、下湾、新民、石冲四个乡,区公所驻地社步圩;1958年成立社步公社;1966年划出下湾等14个大队,另立下湾公社,驻地不变;1984年改为社步乡;属桂平县辖;1990年9月由乡改为镇,驻地不变,位于桂平市城南的郁江南岸,距市城区19公里。 人文情况 全镇2004年未,总人口51685人,汉族,交际操粤语方言。辖15个行政村,1个街委会,120个自然村。335个村民生产小组,40个地、市、镇直部门单位。全镇有16个行政村街小学,2个初级中学,共有40个教学点。在职教职工446人,其中公办教师(含正式工人)342人,代课教师104人;在校小学生6401人,在校初中学生2654人。全镇少年儿童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适龄少年入初中率达97%以上;初中升示范高中人数逐年增加。 地理环境 地属丘陵小山。呈南北走向。主要河流有沿西北界而流的郁江,还有石江河、白花河、骨明河等小溪。土质为红壤土。属淹旱灾害的水火之地。气候温和,1月均温11.3度,7月均温28.7度,年均温21.4度,全年降雨量1700毫米,年无霜期345天。 镇人民政府驻地一是水陆交通方便。陆路位于玉桂二级路旁,辖14公里,镇内有10辆社步至桂平市区专线车,柳微车40多辆,农用车260多辆,还有南区各乡镇和玉桂过往客车货车等,乘车、货运十分方便。水路,有水运公司,河面队,桂华水运公司,三大水上运输企业,共拥有345艘钢质货轮,运力达20万吨以上,千吨以上,400匹马力钢质货轮已有150多艘。上通贵港、南宁,下达市区至梧州等地,乃至直达西江、珠江三角洲、珠海,蛇口、东江等地。二是镇府所在地有22万变电站,3.5万变电站座落,用电十分方便。三是南面靠近全国道教36洞天中第21洞天-白石洞天;北边靠近西山,北回归线等旅游景点。. |
下湾镇 |
下湾镇地处郁江河畔,位于桂平市南部,距市区25公里。东与社步镇、麻垌镇接壤,西邻白沙镇,南接木根镇、大洋镇,北同蒙圩镇隔江相望,总面积155平方公里。全镇划分14个村委会,1个街委会,337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6.4万多人,其中城镇非农人口0.4万多人。 下湾镇是典型的“七山半水一分田,一点五分道路兼村庄”格局。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130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l960元。 镇有农民技校1所,技术培训中心直接肩负着科鼓普及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全镇现有普通中学2所,小学14所,在职中小学教师450人,在校学生9845人,镇中心有卫生院,各村有卫生所。 下湾镇地理位置独特,下湾圩渡码头属深水码头,六十年代前该码头乘载着桂平南大区主要货物运输,如今作为圩渡码头,亦是陆路无法替代的。资源极为丰富,下湾镇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岩、石英岩、砂岩、页岩、铁、锰等。本镇特产的石灰石是上好的建筑用料,龙岭村石磨远近闻名,曾远销区内外、广东及东南亚地区。下湾芹菜榜上有名,以其质白、嫩、香、脆风味独具远销广东等地。. |
中沙镇 |
中沙镇位于桂平市最南端,毗邻玉林市兴业县、北流市、容县等县市,背靠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桂东南第一峰--大容山。距玉林市区50公里,离桂平城区82公里,全镇总面积117.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7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264万亩。现有11个村民委员会,2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万,是一个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边远山区乡镇。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中沙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抢抓机遇,因地制宜,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唱响两首歌,即""民歌""(发展民营经济)和""山歌""(发展林果经济),促进了全镇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2004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1亿元,实现财政税收1695.6万元,位居桂平市30个乡镇之首,人均交税565元,再创广西农村乡镇人均交税新高。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485元。中沙镇因此获得贵港市、桂平市财源建设突出贡献奖。 民营企业是该镇主要的经济支柱。全镇现有集体、民营企业25家,个体企业250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主要从事医药卫生保健、塑料制品、印刷装潢、化肥农药、建筑运输、林业纸制品、能源矿藏、餐饮服务等八大行业,形成了""一线四区""(在源安堂至北市公路沿线建成了上国工业区、沙坡工业区、南乡工业区和中沙商贸区)的自治区级示范园区发展布局。引进和开发了肤阴洁系列、肠胃散、银胡感冒散、朱虎化瘀酊、银胡抗感合剂、威雄宝、中国大绿皇、清阴灵、竹醋液等20多个科技产品。2004年,全镇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产值3.8亿元,营业收入3.35亿元,上交国家税金1650万元,占镇财政收入的97.3%。药海明珠--广西源安堂药业有限公司就座落于此。该公司目前拥有固定资产8000多万元,具备年生产能力10亿元的规模。2004年产值达1.6亿元,上交国家税金1450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85.5%,还创出了驰名中外的""源安堂""、""肤阴洁""品牌,该公司董事长莫兆钦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广西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称号,中沙镇连年被评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镇、先后被授予""广西星火技术密集区""、""广西乡镇之星""和""广西乡镇企业示范区""等称号。. |
大洋镇 |
大洋镇位于桂平市南部,东与罗播乡相连,南与玉林市兴业县蒲塘镇、高峰乡接壤,西邻大湾镇,北与白沙镇、下湾镇交界。镇政府所在地距桂平市中心69公里。全镇现有15个村委会,172个自然屯,355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总人口6.95万人,总面积1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14.33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003.33公顷。大洋镇地理位置优越,有大洋河穿境而过,玉林--桂平公路从城镇中部经过,是桂平通往玉林、兴业、陆川、博白、北海等地的主要交通枢纽,距南(宁)梧(州)高速公路入口28公里,交通运输业较发达,市场繁荣,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三县市交界商品贸易集散地。 大洋镇是桂平市的农业大镇,农业在大洋镇的经济中占重要地位。2004年全镇农业总产值8500多万元。主要农副产品有优质大米、玉米、西瓜、荔枝、龙眼、木薯、木材等,其中西瓜、大米、荔枝、龙眼等享誉区内外。有耕地面积40000多亩,林地面积45000多亩,其中黄京山林场2000多亩。有中小型水库四座,总库容量14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70000多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洋镇的工商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现有集体、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53家,年总产值4600万元。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每到圩期,商贾云集,人头涌动,农副产品、工商业品交易十分活跃。 全镇现建有高中一所,初中三所,小学十五所,从业教师580人,在校学生13530人;一级甲等医院一所,全镇从医人员150人;乡级图书馆一座,藏书2000册;村村通广播电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的木偶戏之乡,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近年来,地方政府十分重视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城镇交通和居住环境。现建有日供水量1200吨水厂一座,安装供水管道6.5公里,硬化圩镇路面8500平方米,建造排污沟7500米,建成工商市场、百家岭市场、猪花市场、生牛交易市场、广隆市场等共8000平方米,圩镇面积由1996年的0.46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1.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万人。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2500万元,财政总收入240万元,人均纯收1855元. |
大湾镇 |
大湾镇地处桂平市西南,郁江横贯全镇。东连桂平市大洋镇;南接玉林市兴业县;西交贵港市港南区的东津镇;北和桂平白沙镇隔江相望。辖区面积134平方公里;管辖18个行政村,258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全镇人口6万多人。 大湾镇是桂平市的农业大镇,农业在大湾镇的经济中占重要地位。2004年全镇农业总产值7000多万元。主要农副产品有优质大米、玉米、西瓜、荔枝、龙眼、木薯、木材等。耕地面积37897多亩,其中水田29395亩,旱地8501亩;林地面积25000多亩,其中双岭林场2000多亩。有中小(二)型水库九座,总库容量153.51万立方米,灌溉面积70000多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湾镇的工商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现有集体、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453家,年总产值1600万元。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每到圩期,商贾云集,人头涌动,农副产品、工商业品交易十分活跃。 全镇现建有初中二所,小学二十一所,从业教师486人,在校学生10434人;全镇从医人员100多人;乡级图书馆一座。每年农历五月五举行的龙舟赛是大湾传统的民间体育项目,其它还有象棋赛、拖拉机大赛、蓝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民间组织的文体活动。 近年来,地方政府十分重视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城镇交通和居住环境。现建有日供水量1000多吨水厂一座,安装供水管道10公里,硬化圩镇路面7500平方米,建造排污沟7500米,建成工商市场、生牛交易市场、等共5800平方米,圩镇面积由1996年的0.26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0.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0.24万人。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4129万元,财政总收入175万元,人均纯收1674元。. |
白沙镇 |
白沙镇位于桂平的西部,距市城区32公里,境内有郁江穿腹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为160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委员会,2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数6.4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6.023万人,非农业人口为0.441万,全镇总耕地面积为3906公顷,其中水田面积为2483公顷,早地面积为1423公顷。2002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2874万元,财政收入276万元,人均收入1542元。该镇水产养殖资源十分丰富,是广西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甘蔗、花生、玉米、红薯、木薯、大豆、黑美人西瓜、泰国木薯王等,其中优质谷生产及甘蔗生产是本镇的传统产业。有3所中学,21所小学,中小学教师668人,中小学生16522人。 全国著名的七十二洞天福地一罗从岩就位于本镇境内,是桂平旅游业一个重要景点之一,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
石龙镇 |
石龙镇位于桂平市西部,俗称桂平""西大门"",东与蒙圩相邻,西与港北区庆丰镇毗邻,南连厚禄,北与武宣县三里镇黔江隔河相望,南梧二级公路贯穿圩镇等6个行政村。全镇总面积2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882.94亩,林地面积约23万亩。辖区21个行政村街,人口7.7万多人,其中壮族人口占80%。全镇共有23所中小学,其中4所中学,在校学生3660人;小学19所,在校学生7286人。 石龙镇自然资源丰富。镇内有远近闻名的达开水库。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优质大米、龙眼畅销区内外。几年来,石龙镇通过实施""311,3211""工程,以福平、永兴、平阳、五狮、黄塘等样板示范点,辐射带动全镇,大力发展二元杂母猪,三元杂瘦肉型猪。养禽业和水产养殖业主要以发展专业户养殖为主,通过招标发包的形式引来专业户到石龙镇承包山塘、水库搞立体养殖。 石龙镇按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农林稳镇、工业强镇、商贸富镇""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为石龙镇投资的企业提供服务、排忧解难,乡镇企业已成为石龙镇的主要经济支柱。到目前为止,已有金雅选矿厂、福辉冶炼厂、矿粉厂、轧钢厂、新村大米加工厂、丰溢松脂厂、烟花炮竹(包装厂)、针织厂等几家中小型企业。2005年1-6月,石龙镇招商引资共16个新项目,总投资达3590万元。其中投资500万元的桂平市丰溢松香厂,现已建成并投产;投资980万元的石龙圩粮食、木器、禽畜农贸综合市场,已搞好开发的项目报批手续和总体规划设计工作,征地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投资200万元的聚龙商住小区开发项目进展顺利;投资1000万元白马圩综合市场及房地产开发项目二期工程已经开工。. |
蒙圩镇 |
蒙圩镇位于桂平市中部偏西,距城区仅13公里,南梧二级公路横贯其中,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2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25公顷,其中水田2759公顷,旱地1466公顷,下辖16个行政村(街),136个自然屯,总人口85412人,居住壮、汉、瑶三个民族。 蒙圩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黄豆为主。花岗岩、石灰石、白石、麦饭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全镇经济以乡镇企业、农业为主,烧制业发展迅速,运输业十分发达,素有""广西运输第一镇""的美称。农业优质化、产业化和商品化初具规模,经济结构合理,特色农业、定单农业脱颖而出,是桂平市优质谷生产基地和菜篮子基地。乡镇企业长廊已成雏形,有采石场20家,石灰厂8家,石渣加工厂10家,红砖厂8家和一个日产600吨的水泥厂等。运输业蓬勃发展,现有各类运输车辆800多台,年净运输收入达9000万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桂平市食品工业集中区座落蒙圩镇,目前投资5000多万元的坤锦和食品加工厂已动工兴建;投资3000万元的富多士食品加工厂也已动工建设;投资1100多万元的桂平蒙圩高科技种养场已建成投产。2004年蒙圩镇努力克服严重干旱、水灾以及煤电短缺等困难,高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三突破""目标,实现了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04年全镇财政总收入554万元,增长28.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43万元,增长20.3%;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增长9.5%;人口自然增长率8.61‰,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范围以内。小城镇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实现了村村通电话、通公路、通电视。. |
西山镇 |
西山镇位于桂平市中至西北部,地处市堀区,属城乡结合镇,因境内著名国家级西山风景区而名。全镇总面积287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49个自然屯,分为山区、平原、城区三大部分。现有人口9.8万,其中农业人口5.7万,外来流动人口(包括非农部分)4.1万,是一个集农、工、商、贸、加工、运输、服务、饮食、旅游为一体的大镇。 镇政府驻地位于市城区中心,西山、新岗、岭头、大起4个村坐落于桂平市城区。黔、郁两江分别由南和西曲折穿过,汇合东流,形成浔江,千吨级轮船从这里可以直达广州、香港,水路交通非常方便。公路交通也很发达,南梧二级路、桂金二级公路及即将建设的玉桂二级公路途径辖区。现在,正在规划建设的市新城区又在西山镇境内,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和不断完善,西山镇的地理位置优势将更加突出,必将成为房地产开发和投资办厂的黄金宝地。该镇经济繁荣,农业方面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主要是大力发展生态有机茶的种植。工业和第三产业方面,主要是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其在该镇的经济比重中占到90%以上。 该镇有2所中学,13所小学,在校中学生3000人、小学生6900人。 西山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灵”而闻名全国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西山,国家重点动植物保护区—大平山动植物保护区,还有南国“小三峡”一大藤峡。另外西山镇环绕西山风景区的佛荔、新岗、前进、白兰4个行政村,是尚未开发的旅游宝地。. |
南木镇 |
南木镇位于桂平市的北部、市城区黔江北岸即是南木镇辖区,镇政府所在地距市区13公里。地理座标北纬23°20′,东经110°5′。东临浔江,南沿黔江,西与西山镇接壤,北邻金田镇,镇境内西北部为山区,北东南浔江沿岸和西南黔江沿岸属平原、丘陵相间,呈东西走向,西北边界有大平山和大塘顶,云台岭,西南部有纸条岭等,主河流有沿西南界的黔江末端和东南边界的浔江,南渌江贯穿境内。土壤多为沙质红壤土和冲积淤土。山体为石灰岩,属南亚热带温和气候,水源充足。年均气温23℃,桂金二级公路经过,交通便利。行政区总面积17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387个生产队(组), 2004年末,人口总户数为61679户,总人口76207人,其中壮族人口6531人,是个农业大镇。农村社会经济指标,社会总产值21802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792万元,工业企业301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5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7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23元。产业特色有优质谷、龙眼、果蔗、八角、肉桂、珍珠石榴、水蜜桃、柑橙、余甘果、花卉、桑蚕、淮山等。. |
江口镇 |
江口镇位于广西桂平市东北部,与平南县相邻,全镇面积152.8平方公里,是广西最负盛名的三大古镇之一。 江口镇距桂平市区陆路36公里,水陆32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江口镇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全镇辖2个街委,20个村委,人口10多万人,是广西第二人口大镇。城镇面积230多公顷,城镇居民2万多人,拥有耕地64000多亩,其中水田42000多亩,是优质谷、淮山、半夏、黄麻、桑蚕、香芋、篙竹等名产地。 近年来,江口镇党委、镇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经济,工农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努力实施“工业化”战略,全力以赴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镇区内形成了东升科技工业园和红河工业小区,拥有工业企业54家,其中我资企业4家,2001年工业总产值达3.9亿元。基本形成了以竹藤为龙头及保险柜、麻纺、针织、造船、印刷协调为发展的工业体系。农业方面引导农民走“压扩经”的路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创税农业,形成了三布难桑蚕、果蔬基地,东升大樟香芋基地,六宝淮山基地,和合甘蔗基地等,基地农业达10000亩,农业产值达1。8亿元。 配合工业化建设,江口镇同时实施“城镇化”战备,积极推动小城镇建设。近年来,全镇筹资5000万元投入防洪、道路、车站、市场、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镇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江口镇在城镇建设方面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大胆让利给投资者,目前规划中的世纪大道、木材专业市场、建材专市场等建设项目又成了投资者竞相争夺的目标。. |
金田镇 |
桂平市金田镇位于桂平市的北部,距桂平城区24公里,处在桂平北区六个乡镇的中心位置,桂平至金田和平南至武宣两条二级公路穿镇而过,使金田镇成为桂中、桂南北和贵州省通往粤港澳的枢纽,同时,更因太平天国农-动在此爆发而闻名。是全国有名的""淮山之乡""。全镇总面积153平方公里,管辖18个行政村,一个居民委员会,现有人口近8万人。是一个集农、工、商、贸、加工、运输、服务、饮食、旅游等为一体的大镇。 一、农业生产:优质谷、水果、淮山、黄沙鳖是金田镇的农业支柱产业。其中淮山年种植面积达2万亩以上,在自治区农业厅和桂平市农业局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下,2002年开始实施淮山标准化种植,年可产鲜淮山5万多吨,产品远销东南亚。黄沙鳖养殖业发展迅猛,同时由于品质上乘、食味鲜美、营养价值高而畅销。另外,沙姜、八角、果蔗、花卉等生产亦达一定规模。 二、乡镇企业:该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主要企业有淮山等农产品加工、钟厂、烟花炮竹厂、木器加工厂、毛织厂等企业800多家。其中,毛织业在近两年发展较快,成为该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 三、小城镇建设: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发展的眼光,以县级建制镇来定位,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对圩镇建设进行圩镇建设重新总体规划,大力实施街道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圩容镇貌常抓不懈,住宅小区管理日益完善。目前,已建成贵港市最大的乡镇文化中心广场和农特产中药材、木材、服装等13个专业市场和3个停车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2002年,金田镇被自治区评为""南珠杯""先进城市奖。 四、旅游业:金田镇历史悠久,山青水秀,风景秀丽,桂平至金田和平南至武宣两条二级公路给金田带来了便捷的交通条件。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遗址-金田营盘为主的历史文化游;以通过自治区旅游局专家评审,集旅游、度假、水上娱乐于一体的风门坳旅游开发区为主的娱乐度假游;及理村为主的乡村生态家园游三条主线正在形成发展。其中规划新增有跑马场、女兵营、水师营等多个景点开发的金田营盘第一期综合开发正在建设中。理村的绿树、鸟语、果甜、花香、小桥、流水、人家……让人有世外桃源,回归自然之感。. |
紫荆镇 |
紫荆镇位于桂平市西北部,座落大瑶山山脉南端,东连平南县,南接本市西山镇,西与武宣县相邻,北同金秀瑶族自治县交界,距城区41公里。总面积265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20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000人,有汉、壮、瑶、苗、侗、仫佬、土家等7个民族。2002年全镇社会总产值6000多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5000多万元,财政税收2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多元。 紫荆镇耕地面积0.84万亩,其中水田0.64万亩,林业总面积30.4万亩,主要盛产杉木、松木等用材林,森林蓄积量30多万立方米。镇内还有大量的笋竹、玉桂、八角、油茶等经济林以及柑桔、橙、李、柿、榄等水果。大宗经济产品有沙姜、辣姜、竹笋、香蕈、木耳、木薯、茶叶等。产品质量上乘,尤以“紫荆竹笋”、“紫荆香蕈”为珍品,畅销东南亚和港、澳、台等中外市场。镇内还有丰富的花草、药材、莎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等资源和猴子、飞虎、蛤蚧、黄獠、野牛、果子狸、穿山甲、娃娃鱼、金钱龟等野生珍稀动物;蕴藏着大量的重晶矿、水晶矿等矿产资源。有15所小学,1所中学,中小学教师177人,中小学生2858人,2所卫生院,3个圩集市(均为三日一圩制)。 紫荆镇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策源地,当年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等分别在该镇境内以教书、烧木炭为名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东王杨秀清的故居就在该镇风光秀丽的十八山冲—流传为东王冲。该镇如今还留下有杨秀清、冯云山当年烧木炭的小炭窑、教书遗址和太平军驻军的军营遗址。. |
马皮乡 |
马皮乡是1987年从石咀镇分出的乡镇,位于桂平市东部,与木圭、木乐、石咀、社坡4个乡镇毗邻,南梧二级公路横贯东西,交通十分便利。总面积63平方公里,耕地1723公顷。全乡辖8个行政村、1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01万,有汉、壮两个民族乡内有4个敬老院、1个卫生院、l所初级中学和8所小学,在校教职工200多人,在校学生6000多人。 马皮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除了大量种植优质水稻外,还致力于发展优质荔枝、水蜜桃、香蕉、蜜本南瓜、茶叶、香芋等高效益经济作物。特别是万亩龙眼基地生产的优质龙眼,更使马皮乡的水果名声在外。十分重视投资办企业。一是筹建了桂平(均福)碧云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碧云天茶,色鲜、香纯、味甘,可与桂平西山茶相媲美。二是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大型沙砖厂。 该乡已实现村村屯屯通汽车,通电话:以雅岭村为龙头,全乡已建立生态沼气池lOOO多座。2001年,建成了全市一流的新农村示范点,前期工程设计22幢楼房,每幢建设资金10多万元,目前已完成18幢,农产已喜入新居。新村示范点内有管理室1个,敬老院1个,标准篮球场1个。随着建设“玉贵走廊”的提出,该乡对南梧二级公路旁5 0亩左右的车头岭进行规划开发。现在规划开发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车头岭新区建设,将集商贸、市场、住宅于一体,趁着社坡至马皮柏油路的开通,努力把新区构建为桂平东区商贸中心。 马皮乡的人文景观富有特色。位于水秀村的“五仙桥”,相传是清朝一名叫陈瑶的财主出资筹建。抗日战争时期,李宗仁挥师北上路经此地,又募捐巨资重修了“五仙桥”。再就是马皮水库,总库容1251万立方米,水库三面环山,周边树竹葱茏,鸟语花香。. |
寻旺乡 |
桂平市寻旺乡位于贵港市东北部,304省道横贯其中,黔江、郁江流经寻旺乡汇合后,流入浔江。全乡共辖13个行政村,行政区城面积108.5平方公里。2004年末人口5.5266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6‰,耕地面积0.2766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0.580万公顷。有农用机械动力2.706万千瓦,有林面积28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0%,二级公路里程15公里,主要矿资源有石灰矿和河沙。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38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14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32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50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27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3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8万元。全社会国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746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0万元。城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8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300,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6000万元。 2004年寻旺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玉贵走廊""建设,充分发挥本乡地处城乡结合部,毗邻城区的地理优势,实行优质服务和采取""促内联外,促商引商""等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抓长安工业集中区和河南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同时,强化服务意识,构建诚信政府,把管理变为服务,为投资者营造一个热情,安全的良好投资环境。通过努力,目前已有一批企业入驻工业集中区和经济开发区。已建成投产,并产生了经济效益的有:投资亿元以上的宏宇锰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发钆钢厂,还有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同聚铸造厂等12家。以加工精米为龙头企业的万德米业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腐竹出口加工和中小型针织企业,共11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50-500万元的企业100多家),这些支柱产业,推动着寻旺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寻旺乡深入开展""三级联创"",""五村""两规范活动,注重抓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作为第一目标。去年,全乡水果种植面积8700亩,速风桉10000亩。. |
罗播乡 |
罗播乡位于桂平市南部。东、北连木根镇,南接中沙镇与兴业县北市镇,西界大洋镇。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市区56公里。辖11个行政村,122个自然屯。总人口40625人,其中非农业1437人,壮族264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 乡境东、南、中部为山区, 西北部则丘陵相间,罗西、万寿等村属小盆地,地形为南北扩张,西部较平,东部凸出,略呈不规则的石斧形。最高的山是东南部海拔582.5米的灯勾山。全乡多为红粘土,土质比较肥沃,共有耕地面积15314亩(水田14116亩,旱地1198亩),林地7万多亩,是六山两坡一水一分地的地方。平均每平方公里有376人,人均水田有3.5分田,是人多田少的地方。 全乡交通方便,早已实现了村村通汽车,有五桂公路贯穿全乡,玉桂二级公路也即将通过乡境内,每隔15分钟有往返客车经过乡驻地。 全乡以农为主,主种水稻,并种玉米、甘蔗、木薯、红薯、花生等。年产粮食11473吨,经济作物有黄麻、西瓜、罗卜、烤烟等;经济林有玉桂、油茶、桐和果树荔枝、龙眼、梨、蕉等。自七十年代以来,全乡大量种植荔枝、龙眼、西瓜、罗汉果,年产量不断增加。副业和渔业也有较大的发展。 乡内有名优特产万寿西瓜、砂地罗》、罗北勒荔(荔枝的一个品种)。饮食行业有壮腰健肾、美容养颜的罗播肉酒和葱油饼特色产品,此佳肴美酒有天府美宴之美称。 全乡办有2所中学,中学教师110人,在校中学生1600多人,共有小学9所,师生5459人。有卫生院1所,标准的宣传文化广电站一幢,乡政府和三分之一的村设办了敬老院。通讯设备开通了程控电话,中国移动通讯、中国联通、CDMA等网络覆盖全境。 由于地方风俗有赶早集习惯,罗播乡没有固定的圩期,人们赶集时间都不约而同集中在每天上午这段时间,热闹非凡。. |
厚禄乡 |
厚禄乡位于桂平市西部,东接蒙圩镇,西邻贵港市港北区大圩、庆丰镇,南依白沙镇,北连石龙镇,乡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35公里。全乡现有日个村委会,76个自然屯,118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4.04万人。 全乡总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4万亩,其中水田3.09亩,旱地0.95亩。辖区内锡基坑有丰富的铅锌矿,已探明储藏量为1000万吨,还有丰富的重晶石、石灰石等。白沙至石龙,蒙圩至大圩公路横贯该乡,交通较为便利。 2002年末全乡国内生产总值1.93多亿元,其中农业产值7798万元,工业产值11537万元。农村税改后财政总收入26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32元。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盛产粮食、甘蔗、蔬菜、水果、生猪、鸡鸭、鱼类等。乡镇企业现有铅锌开采、选矿、冶炼、金属制品、造纸等15家企业。住房租赁、汽车出租、运输、商业、饮食等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全乡现有初级中学2所,16所小学,在职中小学教师386人,在校生8435人。 该乡现有乡级图书馆1个,藏书3000册。有5个-接收站。. |
垌心乡 |
垌心乡位于桂平市北部,距离城区35公里,金(金田)鹏(平南县大鹏镇)柏油路自南往北贯穿5个行政村。全乡辖7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2006年末人口2.4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83‰。全乡有耕地面积776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380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7430亩,粮食总产量4650吨;有林面积0.8万公顷,封山育林面积23650亩,木材采伐量530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0%;主要农作物有优质谷、淮山、玉桂、八角、沙姜、竹笋、龙眼、杉树、松树、速丰桉等。 - 相关介绍 全乡有13个基层党组织,党员603人,其中农民党员498人。 全乡有乡直单位17个,在职在岗干部职工81人,离退休干部职工20人,乡政府机关在职在岗干部职工30人,离退休干部职工12人。 全乡有初中一间,在校生750人,教师45人(其中退休1人);有小学7间,在校生2885人(其中学前班416人),在职教师120人,离退休教师52人。 金鹏公路是省道公路,在垌心乡境内有10公里,自理村桥头至督的村尾全境内路段为柏油路面的三级油路。 - 经济发展 垌心乡辖区内有罗宜河、邓塘河、大鹏河、十冬河四条河流,水力资源极其丰富。现已在十冬河建成装机容量800千瓦的木山头水电站,罗宜河建成装机容量1200千瓦的同心水电站,正在大鹏河兴建装机容量1500千瓦的金鸡水电站、装机容量1890千瓦的镰刀湾水电站。 2006年全乡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达983万元,工业总产值8666万元,农业总产值6378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9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55元,人均生活费支出1850元,全乡年末储蓄存款余额达2800万元,贷款27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