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玉林 >> 玉州区 >> 新桥镇

新桥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桥镇谷歌卫星地图)


新桥镇简介

  在玉林市东部。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4.9万。辖17村委会,有168自然村。1950年设四区。1958年改红旗公社。1968年改新桥公社。1984年改置乡。1990年改置镇。产甘蔗、烟叶、黄麻、桑蚕、茶叶、柑橙、荔枝、菠萝等。为市粮、果、烟茶、麻主产区之一。有中小学20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新桥圩,在玉林南13公里,丽江畔。人口1 720 。丽江原名桥丽江,又称新桥江。以江名村。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农机、食品加工、红砖等厂。玉北公路经此。.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4.9万人 62平方公里 450902102 537000 0775 查看 新桥镇谷歌卫星地图

新桥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桥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玉城街道

  玉城街道地处玉林市城区中心,是玉林市和玉州区党政领导机关驻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桂东南和雷州半岛重要商品集散地。街道下辖12个社区居委会,168个居民小组,辖区面积29平方公里,总人口19.1万人。   -经济发展   玉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上级党委、0的正确领导下,依托地处城市中心的区位优势,结合自身特点,确立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努力把玉城街道建设成为现代化工贸强街"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工业、商贸业、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城市经济,使街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6年新上工业、商业项目56个,完成投资4.65亿元,企业营业收入16.8亿元,工业总产值10.15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9亿元;全街道财政税收达2.37亿元。居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居民可支配收入12430元,2004-200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玉林市经济发展"十佳"乡镇(街道)的第一名。   -各项事业   和谐社区建设扎实推进,社区服务不断拓展,服务城市、服务居民水平不断提高。  平安建设成绩突出,社区警务室和治安巡防队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辖区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0.42%和22.95%,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卓有成效成果显著,"城乡清洁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旧城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小街小巷建设成绩突出;共筹资300多万硬化小街小巷80条,居民生活环境大大改善;  计生服务扎实有效,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  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南江街道

  南江街道地处玉林市城区南郊,属城乡结合部乡镇,现辖13个行政村,348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委员会,人口7.5万多人,总面积79平方公里。  南江街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快捷便利,资源丰富,商贸繁荣,经济较发达。黎湛铁路、玉林至北海、广东、茂名等主要交通要道穿境而过,是西南东向出海的通道;玉林火车站、玉柴机器、玉林制药等130多个中直、区直、市直大中型企业座落于境内,有力地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南流江由东向西蜿蜒曲折贯穿全境,灌溉方便,土地肥沃,农业开发潜力大,建立了粮食、蔬菜、水果、花卉种植和淡水鱼养殖、禽畜养殖等生产基地,是玉林市“菜篮子”工程重点生产基地之一,有名的鱼米之乡;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火山灰土等,分别是生产水泥、红砖的优质原料,其中,火山灰土蕴藏量居桂东南各乡镇之首。旅游资源有水月岩龙珠湖风景区,古渡云龙桥,玉州乐园等;目前,全镇共有厂场、企业1363家,个体工商户1333户,形成了水泥、红砖、铸造、食品、针织、服装、制革、白铁加工、编织、运输等特色产业;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9亿元,与去年同期比增长17.8%。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13472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41976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62843万元;财税收入2696.9万元,同比增长20%。各村水、电、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广播、电视、电信覆盖全镇13个行政村,通信传递快捷。此外,文教、卫生、科技、民政、民兵、计生、妇幼、老龄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城西街道

  城西街道位于玉林市西郊,全镇总面积27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辖9个村委会、2个城市开发区和1个塘步岭工业区。2004年全街道工农业总产值5.05亿元,财政总收1576万元。是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荣获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乡镇党委荣誉称号。  城西镇地处玉林市城郊结合部,周围有南流江、清湾江和白洲江三江环绕,环境优美,是北海、南宁出入玉林城区的西大门,至南宁、湛江、北海3小时可到达,至桂林、广州5小时可到达。黎湛铁路、324国道、玉石路、二环路、玉公路、玉福路等高等级公路纵贯全镇,形成了村村有高等公路通过的交通网络。  城西镇是玉林市规划中的商贸物流中心和工业集中区,是玉林城区人流、物流的聚集地。其中,已建成机电五金批发市场,正在建设建材和装饰材料专业市场,正在筹建中药城和汽车、摩托车市场。目前,林村工业集中区、塘步岭工业区和望州岭工业集中区,构成了环高等级公路工业带。  城西镇劳动力资源丰富,各行各业都有大批的技术熟练工人,一般员工月工资400-500元左右。电力充足,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均价0.45元/度左右。  

城北街道

  城北街道位于玉州区北部。辖14个行政村192村民小组,辖区面积64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4.8840万,耕地面积2026.65公顷,粮食种植面积1000多公顷。地方特色产品有香蕉、甜桃、台湾甜桃为主的农产品种植,并向规模种植发展,形成了以谷山、潘岭为主的香蕉、甜桃等水果生产基地,钟周、西岸、高山为主的蔬菜种植基地。主要旅游景区高山村明清民居古建筑,高山村2004年被评为全市文物保护单位,村周围有七个小山峰拱托着高山村山地,俗称“七星伴月”。明代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于1637年来到高山游宿。 高山村古建筑是以两广地区宗祠文化为主要载体的民居群。保存着明清古宗祠13座,古民居60座150幢,古火砖巷道9条,以及古坟、古井、古戏台、古剧场、古石碑、古围墙等一批古建筑。全年接待游客1.5万多人。著名的佛子山度假旅游中心就坐落在该镇,平均每年接待游客有2万多人。  全镇2004年财政收入603.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量1.567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315元,今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7000万元。  

名山街道

  名山街道地处玉林市城区东郊,国道324线横贯全镇。辖12个行政村,235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52平方公里。至2004年人口5229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26 ‰,耕地面积1.2万亩 ,粮食种植面积3.4995万亩。农机总动力2.466万千瓦。有林面积911.3公顷。   -经济发展   全镇形成石棠、和睦村花卉,太阳、二泉村黑皮冬瓜等生产基地。其中,花卉基地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授予“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2004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162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38 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550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  紧紧围绕“工贸强镇”的发展思路,加速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步伐。一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构建区域性商品物流中心,重点抓好华凯汽车城、弘通汽车城的建设,并做好市弘通汽车城、华凯汽车城、环东塑料制品厂、城发房地产、林丰房地产等新上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工作;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继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优以无公害蔬菜、中药材、花卉盆景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品;三是做大做强造纸业、建材业、铸造业和餐饮服务业等传统优势产业。   -基础建设   认真抓好玉贵走廊和革命老区文化生态家园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硬化名珠路二泉段1公里和新建大囊村四级公路1.74公里,并硬化了0.8公里,投入8万元修建腾扬石山抽水站,投入114万元建设名山、太阳、大囊、石棠四村的人饮工程,投资45万元建设石棠小学教学楼3层主体建筑,投资2万元建设了大囊村卫生室,引导群众建设沼气池271座,投资3.2万元抓好名山开发区路灯亮化工程,共安装路灯41盏,投资5.6万元建设二泉村委办公楼,进一步改善了村委办公条件。  

大塘镇

  大塘镇位于玉林市城区至桂平路旁边,距城区8公里。东与北流市大里镇相边,西南与玉州区城北镇接壤,北与兴业县卖酒乡相望。全镇土地面积32.7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1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850人。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733万元,财政总收119.1万元。    大塘镇地理位置优越,属三县市区交界地。大塘圩是历史名圩,圩市辐射人口50000人。圩镇现有商住面积3万平方米,年集市交易量1000多万元。小城镇建设开发前景看好。辖区内有二级路1.1公里,四级路20公里,四通八达。规划中的南(宁)广(州)高速路途经本镇,出口引线在本镇。    辖区内有2.5万亩坡地,2.5万亩山地。坡地可开发种植中药材、花生、水果等经济作物,山地可开发种植八角、麻竹、速长林、松树、杉木等经济林木。水资源充裕,有苏烟水库、三和水库、三叉塘水库等,总储水量2000多万立方米。其中苏烟水库日供玉林城区居民饮用水10万方。    大容山森林旅游渡假区山峦叠嶂,延绵深入该镇。大双村至大容山公园不足20公里,是玉林城区至大容山森林公园的捷径,旅游开发价值极高。    大塘镇工业以烟花炮竹、食品加工、机械配件为主。共有合法烟花炮竹生产企业11家,大型机械配件企业1家,食品加工企业多家,发展企业潜力大。大塘镇劳动力资源丰富,各行各业都有大批的技术熟练工人,一般员工月工资400―500元左右。电力充足,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均价0.45元/度左右。.  

新桥镇

  在玉林市东部。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4.9万。辖17村委会,有168自然村。1950年设四区。1958年改红旗公社。1968年改新桥公社。1984年改置乡。1990年改置镇。产甘蔗、烟叶、黄麻、桑蚕、茶叶、柑橙、荔枝、菠萝等。为市粮、果、烟茶、麻主产区之一。有中小学20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新桥圩,在玉林南13公里,丽江畔。人口1 720 。丽江原名桥丽江,又称新桥江。以江名村。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农机、食品加工、红砖等厂。玉北公路经此。.  

茂林镇

  茂林镇位于玉州区东部,玉容一级公路(国道324线)从境内经过,西与玉林城区毗连,东北面与北流市交界,是玉林城区和北流市区的联结地带。全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278个村民小组,2004年人口5064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全镇耕地面积2250公顷,粮食种植面积1652公顷,农机总动力31780千瓦,有林面积3066公顷。茂林镇风景资源丰富,主要风景名胜有天门关、穿境山、宝相寺和0岭森林公园,此外还有汉朝马援兵营遗址和宋代方度城遗址。主要特色产品有莲藕、板栗。近年来,茂林镇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科技示范镇、村民自治模范镇、文明镇和自治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全镇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816万元,财政收入208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475万元,企业总产值4566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46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    近年来,茂林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把工业确定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充分利用和依托茂林镇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积极引进和发展一批新的工业企业项目,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食品加工、五金、日用品制造为主的产业,全镇工业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茂林镇正逐步向玉林工业重镇之路迈进。.  

仁东镇

  【概况】仁东镇位于玉林城区西北部,面积63平方公里,东与城北镇、南与城西镇、西与福绵管理区福绵镇、北与兴业县大平山镇、龙安镇接壤。玉林城区二环路与本镇交接,黎湛铁路、324国道、玉石一级公路等高级公路从本镇通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镇辖13个行政村,325个村民小组,52个自然村,总人口53329人,农业人口4986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64‰。全镇有耕地面积2370公顷,粮食种植面积3576公顷,林业面积2039.9公顷,水库、塘面积3447亩,农机总动力2.5397万千瓦。全镇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67亿元,财政收入332.9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98元;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亿元,财政收入456.6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48元;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619亿元,财政收入448.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07元。    【经济发展】坚持把发展作为强镇富民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企业化进程,努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按照区委“工贸强区”的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工业项目储备。全镇乡镇企业已由“九五”高速增长转变为“十五”的持续稳步增长,由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向个私经济和民营企业方向发展,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零星分散的经营向小城镇和园区集中联片发展,由粗放经营向科技密集型集约化和特色产业的方向发展。目前,全镇有个体私营业主294家,已规划建设了仁东镇工业集中区和塘步岭、鹤林、三山坡、旺鹤等5个工业小区。工业企业以造纸、食品加工、五金制品、化工、针织、塑料制品为主。从2001年来,仁东镇工业企业取得长足发展,三年新上工业项目44个,投资额22530万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7个,500―1000万元的项目6个,100万元―500万元的项目31个。.  

福锦镇

  在玉林市中部偏南。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6.7万。辖1居委会、24村委会,有117自然村。1950年设为七区。1958年改福绵公社。1984年改置镇。盛产甘蔗、花生、黄麻、烟叶、柑橙等。为市烟、麻、果主要产区之一,福绵良种猪基地。有中小学24所。古建筑有万济桥,竹山村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并有船埠街硫磺温泉。镇人民政府驻地福绵圩,在玉林西南11公里。人口9 510 。原称福棉,清末以“福旺绵长”意改福绵。有纸箱、农机、农具、被服、水泥、塑料、制衣等厂。有公路接324国道和桂玉、柳玉、玉浔等公路。.  

成均镇

  在玉林市中部偏南。面积209平方公里。人口5.7万。辖23村委会,有163自然村。1950年设六区。1958年属五星公社。1959年析设成均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0年改置镇。产黄红麻、甘蔗、香蕉、烟叶、茶叶。特产八角,为广西粮食基地乡镇之一。有国有六万林场和水电站。有中小学25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成均圩,在玉林西南17公里。人口1 870 。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农机、造纸、调味油、陶瓷等厂。有公路接324国道和桂玉、柳玉公路。.  

樟木镇

  在玉林市南部。面积215平方公里。人口6.7万。辖26村委会,有217自然村。1950年设五区。1958年属五星公社。1959年析设樟木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0年改置镇。矿产有高岭土、石灰石、钛铁、独居石、硫铁等矿。产柑橙、荔枝、茶油、乌桕籽、香蕉、桐油、紫胶、甘蔗、烟叶、茶叶、八角等,名产良塘橙。有林场和水电站。有中小学24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樟木圩,在玉林西南18公里。人口3 450 。清名欧樟堡,因多樟木,故名。有集市。有农机具制造、木器、藤垫编织、皮革加工、棉纱织带、酱料等厂。特产豉油膏。有公路接324国道和柳玉、桂玉、玉浔等公路。.  

沙田镇

  概况 沙田镇西南面临北部湾,镇政府驻地沙田圩镇距县城92公里。是合浦、博白、廉江三县市交汇点。全镇面积4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8公里。耕地面积535.5公顷,辖6个村委会,2个纯渔村,4个半渔半农村,2001年末,总人口1.8万。   交通便利 海陆交通十分便利。沙田港现有三个300吨船泊位及500吨混装码头一个,渔业码头2个,其中货吞吐量达40万。与国内外多个港口相通,越南雄基煤炭、玉林和合浦县水泥等货物经常通过沙田港进出。沙田港是广西和广东西部通往海南乃至东海亚的便捷出口通道。陆上,合山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到山口镇,距沙田镇15公里,进出货物十分方便。    环境资源 沙田港是桂东南与海南省货运距离最近港口。海上可直达东南亚各国。有商、渔业码头各一个。商业码头年吞吐量达5O万吨,且可泊5OOO吨轮船。沙田镇渔业发达,全镇有机动渔船416艘,总马力为16094马力。海产品资源丰富,主要有鱿鱼、墨鱼、黄鱼、对虾、蟹、包螺、带子螺、圣主螺、沙虫等。2001年捕捞量为3.99万吨,占全县产量三分之一以上。   沙田镇矿产资源有高岭土、石英砂和煤,名优特产有:珍珠、鱿鱼、墨鱼、对虾、包螺、带子螺、圣子螺、沙虫等。   沙田镇浅海滩涂资源丰富,可养珍珠、贝类、大蚝、对虾、蟹等,目前已开发养殖的浅海滩涂面积达519多公顷。年产量2.09万吨。镇养殖的珍珠珠体圆滑、色泽光亮,为优质珠。沙田镇种植业发展较快,现水果种植面积66公顷。   沙田镇境内淀州沙西侧海面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儒艮(俗称海牛、美人鱼)的生态自然保护区,故沙田有“美人鱼”故乡之美称;大坡岭山岗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沙田镇附近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区——山口红树林和永安大士阁(四排楼)。因此,开辟沙田——北海——海南三角海上旅游航线很有发展前途。   经济成就 有镇、村企业13家,联户、个体企业728家。主要产业有捕捞、造船、炮竹、码头装卸、海产品加工等,2001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38亿元,财政收入3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5元。   文教卫生 沙田镇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7所,镇卫生院1所。   投资导向:①万吨级码头建设;②渔船避风港建设;②海产品批发市场建设;④海产品加工厂建设;⑤浅海滩涂养殖;⑤土地承包种养。.  

石和镇

  石和镇位于福绵管理区南部,东与陆川县沙湖乡相邻,南接沙田镇,西与樟木镇隔江相望。行政区域面积85平方公里。全镇辖10个行政村、20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万人。该镇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距玉林城区仅17公里,玉公二级公路、玉博公路自北向南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玉林至铁山港高速路建成后,石和镇将具有更快捷的出海口。石和镇的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人力资源非常丰富。    全镇以低矮丘陵山岭为主,土地资源丰富。有林地3600公顷,耕地1514公顷,经济林2100公顷。2008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130万元,农业总产值1611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94万元,新上项目4个,引进资金1500万元,财政收入5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粮食总产量14134吨;家禽出栏159万羽,主要以参皇鸡为主;生猪出栏3.09万头;珍稀水产养殖业以黄沙鳖、本地塘角鱼为主,其中黄沙鳖养殖已成为本地群众带头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乡镇企业7家,其中广西唯一的灵长类实验动物驯养繁殖中心落户我镇。有初中1所,在校生850人,教师85人;小学10所,学生2231人,教师122人。经济作物主要有剑麻、荔枝、龙眼、茶树、糖蔗、黑皮冬瓜、指天椒、花生、木茹等;石和镇是远近闻名的茶叶生产地,名优产品有鹤山保健茶、手制精品绿茶、手制毛尖茶。    获得过的奖项: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单位。   

仁厚镇

  仁厚镇位于玉州区西北部。国道324过境。辖9个村172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30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7026万,人口自然增长率9‰,耕地面积1428公顷,粮食种植面积1216公顷。农机总动力1.23万千瓦。有林面积1112公顷。地方特色产品有大蒜、花生、红薯等。    全镇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11亿元,财政收入23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073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0.569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301元。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0.68亿元。    近来,仁厚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导向,依托“玉贵走廊”建设,“振兴工业、服务工业”大会战、城市基础设施大会战、筹备第二届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四大发展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同时,认真围绕农业增量,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做大作强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确保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目前,随着玉药制药生产基地项目的引进,镇内工业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红薯、花生、大蒜等农产品经优化调整后优势更加突出,蔬菜种植、猪鸡养殖蓬勃发展,酸品加工业不断壮大,目前规模酸品加工企业有11家。全镇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新桥镇特产大全




新桥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