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玉林 >> 博白县 >> 大垌镇

大垌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垌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垌镇简介

  在博白县南部。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5村委会,有145自然村。1989年由那卜乡析设大垌乡。1993年改置镇。产甘蔗、烟叶、荔枝、龙眼等。为县著名烟叶产地。有中小学6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大垌圩,在博白南43公里。人口440。清乾隆年间建圩。地处宽大平坦田垌西边,故名。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瓷器等厂。有公路通英桥圩接玉湛公路。.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7万人 75平方公里 450923123 537000 0775 查看 大垌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垌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垌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博白镇

  博白县辖镇。县人民0驻地。在县境东北部,南流江东岸。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2居委会、2村委会,有64自然村。1950年设城厢镇。1957年改城关镇。1958年属城厢公社。1966年析置博白镇。产甘蔗、蔬菜、荔枝、龙眼等。博白蕹菜素负盛名。有中小学10所。镇人民0驻地博白,人口3.4万。唐起历为州、县治。县工商业交通中心。有自行车零件、电机、芒竹编织、烟花爆竹、电子玩具、农机、化工、卷烟、商标印刷、选矿、服装、制糖、塑料、食品加工等厂。古迹有仓沮阁。玉北公路经此。.  

双凤镇

  在博白县北部。面积99平方公里。人口2.0万。辖9村委会,有216自然村。1985年由浪平乡析设双凤乡。产茶油、茶叶、木材、龙眼、荔枝、柑橙、三华李等。为县茶叶生产基地。有中小学10所。古迹有绿珠井。乡人民政府驻地双凤圩,在博白西北18公里。人口1 000 。明嘉靖年间建。因村北地形似一对凤凰,故名。有集市。有公路接玉北公路。.  

顿谷镇

  在博白县中部偏西北。面积139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10村委会,有236自然村。1959年由沙河公社析设顿谷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3年改置镇。产甘蔗、荔枝、龙眼、黄榄、黑榄、柑橙、茶油、烟叶等。有中小13所。镇人民政府驻地顿谷圩,在博白西南25公里。人口760。清同治年间建圩。处山谷汇合处,故名。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芒竹编织、农具等厂。东南4公里有宴石寺遗址。有公路接玉北公路。.  

水鸣镇

  水鸣镇位于-西部,与浦北县平睦镇相邻,是-西部中心乡镇。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7公里。根据“金农网”资料,全镇辖10个村委会,250个村民小组,人口3.3万多人。全镇土地总面积96.8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3960亩,山岭108600亩。浦北至宝圩、水鸣至广东塘蓬二级公路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水电供应充足。   水鸣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农业富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科教兴镇、依法治镇”的发展之路。根据“金农网”资料,全镇共有115家企业,其中2003年引进资金150多万元建成的水鸣珂菁木片厂,年创税50多万元。大力推进城镇建设,2003年建成新市场1个,面积1500多平方米;新开发商住房160多套。全镇形成了以芒竹编、木器制品等竹木工艺品生产基地,以香蕉、柑橙、龙眼、荔枝、八角、玉桂、竹笋为主的名优特亚热带水果经济林生产基地,以仔猪、瘦肉型猪为主的畜牧生产基地。   水鸣镇建有电子信息馆,健全了水鸣镇概况主页,联上了国际互联网,建成广西科技信息网络水鸣镇节点站,是县、市、区“科技信息网络示范乡镇”,“自治区党委科技示范镇”和“玉林市‘六镇’建设示范点”。   该镇图书馆为自治区二级图书馆,全镇建成四个村图书馆,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全镇现有1所高级中学,普通中学2所,小学11所。[1]   -   经济发展   2009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7.46亿元,增长12%。其中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农业总产值4.3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2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00万元,实现财政收入569.45万元,占任务111.37%;农民人均纯收入4329元,增长16%。[2]   农业   该镇是农业大镇,粮食生产是基础产业,该镇坚持抓好粮食生产。农技部门及时、准确为群众提供水稻生产病虫害防治服务;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科学调配水源。稻谷产量比2008年增产450吨。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壮大特色经济。   1、继续抓好水果经济林的品质改良和扩种工作。重点抓好香蕉和柑橙等优势水果林生产。2009年共种植2900亩,其中扩种200亩,品种改良500亩,柑橙面积4500亩。镇政府通过在科技信息网点销售、电话联系等方式组织果品销售,果农均无果品积压,产值达13500万元。   2、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为养殖户提供更科学、更高新、更可靠的技术服务,大大激发和增强了群众发展养猪业的信心。该镇是-最大的猪苗养殖基地,2009年仔猪养殖达24万头,出栏生猪13万头。养猪使许多农户脱贫致富,成为了该镇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产业。[2]   乡镇企业   1、传统企业“窘”中求进,新上企业兴旺发展。乡镇企业是该镇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虽然受大环境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出现被动“窘”境,但由于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方面加强对企业的服务,特别是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使企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新机制,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引进新企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了全镇企业的发展。该镇2009年新上工业企业4个,完成上级下达的项目任务。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600万元。   2、抓好项目工作,拉动内需加快经济发展。一是继续抓好两个商贸区商铺建设,特别是水鸣新商贸区大部分商铺已建好;二是抓好二级公路征地拆迁安置收尾工作,消除群众不满情绪和不稳定因素。 三、抓好垃圾场项目工作。四、计生服务所办公大楼、卫生院综合大楼、初中学生宿舍楼等一批项目建成并顺利通过验收,进一步拉动了经济的发展。五、大光村、新和村、上庄村等乡村道路硬化工作已基本结束,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2]   财政税收   2009年,该镇全面抓好财税征管工作,全年完成财税入库569.45万元,占任务的111.37%,超额完成县政府下达的任务,主要措施是实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该镇2009年的经济形势和财税潜力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在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中统一了思想,为全面完成调整后的新任务奠定了思想基础。二是服务措施到位。加强服务企业工作,加强服务招商工作,加强服务重点工程工作,确保经济稳定增长。三是依法征收到位。坚持依法治税,首先强化税源监控,向管理要收入;其次,加大执法力度,向清欠要收入;再次,规范纳税秩序,向稽查要收入。确保大税、小税全额入库。[2]  

那林镇

  在博白县西北部。面积202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12村委会,有519自然村。1951年设四区。1958年改那林公社。1984年改设乡。1988年改置镇。产茶油、甘蔗、茶叶、柑橙、荔枝、龙眼、黑榄、三华李等。为县茶叶生产基地。境内有广西鸟类自然保护区和那林水源林保护区。有中小学13所。镇人民政府驻地那林圩,在博白西南36公里。人口960。清顺治年间建圩。那裸与林村合并,各取一字得名。有集市。有造纸、爆竹、松香、农机、制茶、电器等厂。有公路接玉北公路。.  

江宁镇

  在博白县西部。面积154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11村委会,有494自然村。1950年设江宁区。1958年改高峰公社。1960年改江宁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3年改置镇。矿产有花岗石、瓷土、硫磺等。产茶油、甘蔗、茶叶、竹、木材、荔枝、龙眼、柑橙等。为县茶叶生产基地和芒竹编制品出口基地之一。有林场、茶场。有中小学14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江宁圩,在博白西南42公里。人口780。原名坡头圩。清光绪年间迁现址,改今名。为芒、竹编织产品集散地。有编织、造纸、塑料制品、制茶等厂。有公路接玉北公路。.  

三滩镇

  在博白县东部。面积99平方公里。人口4.9万。辖10村委会,有412自然村。1950年设五区。1958年改三滩公社。1984年改设乡。1989年改置镇。矿产有硫铁、金、铅锌等。盛产茶油、甘蔗、黄麻、茶叶。为荔枝、龙眼、淮山著名产地。有中小学11所。镇人民政府驻地三滩圩,人口950。因附近江中有3个滩得名。南朝梁南昌县治。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农具、水泥、石灰、制茶等厂。有公路通黄凌接玉北公路。.  

黄凌镇

  在博白县东部。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2.0万。辖5村委会,有216自然村。1987年由三滩乡析设黄凌乡。1993年改置镇。矿产有金、银、铜、硫铁、铅锌、钾、高岭土、大理石等。产甘蔗、茶叶、茶油、龙眼、荔枝、三华李、柑橙等。有林场和水电站。有中小学6所。镇人民政府驻地黄凌圩,在博白东南19公里。人口460。1943年建圩,以黄池垌、凌清2村名各一字得名。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淀粉、红砖等厂。有公路通三滩圩。.  

亚山镇

  在博白县中部。面积133平方公里。人口5.2万。辖14村委会,有405自然村。1950年设六区。1958年改亚山公社。1984年改设乡。1989年改置镇。矿产有铁、花岗石等。产甘蔗、烟叶、黄麻、茶叶、龙眼、荔枝、菠萝、三华李等。有博白林场、农场及水电站,并有温罗温泉。有中小学18所。镇人民政府驻地亚山圩,在博白南9公里。人口3 400 。清康熙年间建圩。附近多乌鸦,得名鸦山,后谐音改今名。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羽绒、农机、造纸、编织、红砖、科技化工、兽药、水泥等厂。玉北公路经此。.  

旺茂镇

  在博白县中部。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4.9万。辖10村委会,有292自然村。1950年设六区。1958年改卫星公社。1959年设旺茂公社。1984年改设乡。1989年改置镇。矿产有锰、硫铁、高岭土、铝土等。产甘蔗、烟叶、柑橙、三华李。为县荔枝、龙眼主产区之一。有水电站和农场。有中小学11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旺茂圩,在博白南19公里。人口1 300 。清乾隆年间建圩。取生意兴旺茂盛意得名。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农机、纸箱、造纸机、造纸等厂。玉北公路经此。.  

东平镇

  在博白县中部。面积202平方公里。人口6.7万。辖16村委会,有285自然村。1950年设东平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置镇。产甘蔗、柑橙、烟叶、荔枝、龙眼、香蕉等。境内有农场和林场。有中小学23所。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平圩,在博白南35公里。人口2 200 。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建圩。因在河流东平地得名。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红砖、编织、爆竹、山楂饼、糖果、罐头等厂。玉北公路经此。.  

沙河镇

  在博白县西部。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口5.6万。辖15村委会,有424自然村。1951年设八区。1958年改沙河公社。1984年改置镇。盛产花生、菠萝、香蕉、荔枝、龙眼、柑橙、烟叶等。所产“喷施宝”闻名。有中小学20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沙河街,在博白西南36公里,南流江东南岸。人口4 760 。因南流江至此折流,河沙多堆积,故名。明代建圩。清雍正年间设巡检司。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化工、五金、浆料、农机、罐头食品、皮具、篷布加工等厂。有公路接玉北公路。水路通合浦县党江。.  

菱角镇

  在博白县西部。面积160平方公里。人口3.8万。辖11村委会,有120自然村。1985年由沙河镇析设菱角乡。1993年改置镇。矿产有煤、磷、金、铁、钛、朱砂等。产甘蔗、茶油、茶叶、龙眼、荔枝、柑橙等。所产红碎茶闻名。有林场、水电站和茶场。南流江航道贯境。有中小学14所。镇人民政府驻地菱角圩,在博白西南43公里。人口800。清代建圩。处盛长菱角池塘旁,故名。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制茶、红砖等厂。有公路通菱角圩、沙河圩。.  

新田镇

  在博白县中部偏南。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4.1万。辖11村委会,有318自然村。1952年设新塘乡。1958年改公社。1982年改新田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3年改置镇。以新塘、马田2村名各一字得名。产甘蔗、烟叶、荔枝、龙眼、柑橙、茶叶、茶油等。有中小学16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新塘圩,在博白南34公里。人口800。清光绪年间建圩于老圩旁,而此地又有5口池塘,故名新塘圩。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农机、芒编、爆竹等厂。芒竹编产品闻名。有公路通凤山圩。.  

凤山镇

  在博白县东部。面积154平方公里。人口5.6万。辖16村委会,有426自然村。1950年设十一区。1958年改凤山公社。1984年改置镇。有铁矿。产烟叶、淮山、荔枝、龙眼、柑橙、蘑菇等。有中小学22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凤山圩,在博白南25公里。人口1 390 。明代建圩,清雍正年间设巡检司。有农机、农具、服装、爆竹、油毡、造纸、编织等厂。有公路接玉北、玉湛公路。.  

宁潭镇

  在博白县东部。面积132平方公里。人口4.8万。辖9村委会,有287自然村。1950年设十区。1958年为东风公社。1959年设宁潭公社。1984年改设乡。1989年改置镇。产甘蔗、烟叶、龙眼、荔枝、柑橙、三华李、菠萝、茶叶、橡胶、紫胶等。有林场和农场。有中小学13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宁潭圩,在博白东南32公里。人口1 100 。明末建圩,因附近有深潭,潭中水冷,得名冷潭,后雅化称今名。为农副产品集散地。矿产有金 、铅锌、铁、铜等。有爆竹、废胶加工、红砖、印刷、造纸、糖果等厂。有公路接玉北、玉湛公路。.  

文地镇

  在博白县东部。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10村委会,有201自然村。1951年设十区。1958年属东风公社。1959年改文地公社。1984年改置镇。矿产有云母、锰、磁铁、铜、金等。产甘蔗、香蕉、荔枝、龙眼、柑橙、胡椒等。境内设有县属物资站,为化肥、煤炭、粮食、木材等储存、加工、调拨、转运中心。有中小学15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文地圩,在博白东南44公里。人口3 970 。明正统年间建圩于东门坡,称东门圩。1956年迁今址。原为坟地坡,后雅化为今名。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烤烟、大米加工、火电、编织、印刷、陶器、红砖等厂。黎湛铁路经此并设站。玉湛公路经此。水路可通广东省石角。.  

英桥镇

  在博白县东南部,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5.2万。辖14村委会,有203自然村。1950年分设九、十五区。1958年改英桥公社。1985年改置镇。矿产有金、银。产甘蔗、烟叶、龙眼、荔枝、柑橙、菠萝、三华李等。有中小学17所。镇人民政府驻地英桥圩,在博白南偏东43公里。人口1 300 。明代建圩。由原名阴桥,雅化得今名。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造纸、陶瓷、农具、食品、竹器等厂。玉湛公路经此。.  

那卜镇

  在博白县东南部,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5.2万。辖14村委会,有203自然村。1950年分设九、十五区。1958年改英桥公社。1985年改置镇。矿产有金、银。产甘蔗、烟叶、龙眼、荔枝、柑橙、菠萝、三华李等。有中小学17所。镇人民政府驻地英桥圩,在博白南偏东43公里。人口1 300 。明代建圩。由原名阴桥,雅化得今名。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造纸、陶瓷、农具、食品、竹器等厂。玉湛公路经此。.  

大垌镇

  在博白县南部。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5村委会,有145自然村。1989年由那卜乡析设大垌乡。1993年改置镇。产甘蔗、烟叶、荔枝、龙眼等。为县著名烟叶产地。有中小学6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大垌圩,在博白南43公里。人口440。清乾隆年间建圩。地处宽大平坦田垌西边,故名。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瓷器等厂。有公路通英桥圩接玉湛公路。.  

沙陂镇

  在博白县南部。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2.9万。辖7村委会,有143自然村。1985年由那卜乡析设沙陂乡。1989年改置镇。矿产高岭土。产甘蔗、烟叶、生姜、荔枝、龙眼、菠萝等。有中小学8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沙陂圩,在博白南60公里。人口700。清咸丰年间建圩。遇大风到处是飞沙,故名。为博白、广东廉江两县边境物资集散地。有铁锅、造纸、铸造、瓷器等厂。有公路接玉北公路。.  

双旺镇

  在博白县南部。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2.9万。辖7村委会,有120自然村。1985年由松旺乡析设双旺乡。1993年改置镇。矿产有高岭土。产甘蔗、烟叶、荔枝、龙眼、香茅等。有中小学9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双旺圩,在博白南55公里。人口490。20世纪初设旺泥塘圩。由旺坭塘、山周旺2村名各一字得名。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芒编、砖瓦、农具、泥油、发电、矿粉、农机等厂。有公路通白平农场接玉北公路。.  

松旺镇

  在博白县西南部。面积184平方公里。人口3.8万。辖11村委会,有203自然村。1950年设松山区。1958年改公社。1982年改松旺公社。1984年改设乡。1989年改置镇。以松山兴旺意得名。矿产有锡、铝、钨、金、水晶、磁铁等。产甘蔗、烟叶、荔枝、龙眼、柑橙等。有林场和农场。有中小学16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松山圩,在博白西南48公里。人口1 600 。清雍正年间建圩于江滩,称江滩圩,嘉庆年间迁至松山村,改名松山圩。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芒编、草帽、印刷、红砖、农机等厂。玉北公路经此。.  

龙潭镇

  在博白县南部。面积160平方公里。人口6.2万。辖13村委会,有277自然村。1952年设十四区。1958年改龙潭公社。1984年改置镇。矿产有铁和金。产甘蔗、龙眼、荔枝、柑橙、胡椒、橡胶、剑麻等。有农场和电站。有中小学18所。镇人民0驻地龙潭圩,在博白西南64公里。人口5 130 。唐龙池县治。明末建圩。传原有一龙潭得名。县南部第一大镇。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农械、爆竹、印刷、塑料、红砖等厂。玉北公路经此。.  

大坝镇

  在博白县南部。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2.4万。辖6村委会,有109自然村。1985年由龙潭镇析设大益乡。1986年改大坝乡。1993年改置镇。产甘蔗、荔枝、龙眼、柑橙、三华李。特产胡椒、橡胶、剑麻。有中小学9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大坝圩,在博白南70公里。人口580。清道光年间建圩。原为大草坝,故名。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接玉北公路。.  

永安镇

  永安镇位于博白县西部,地处十万大山脚下,与浦北县相邻。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9公里。全镇辖9个行政村和1个辖区林场,1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000多人。    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600亩,其中水田8000亩、山岭12.6万亩。种养业是永安镇农民收入的主要行业,该镇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其中杉木51300亩。主要经济作物有:八角38570亩、木薯6500亩、竹笋5850亩。养殖业主要有养猪、养鱼等,年出栏生猪超过18万头,是全县重要猪苗生产基地。乡镇企业主要是木器加工业,全镇共有大小木器加工企业(作坊)158家,其中大型企业3家,主要生产刀座、圆桌等,产品主要销往广东阳江、深圳等地。200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3亿元,企业总产值6880万元,财   政收入11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8元。    永安镇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村村通四级公路,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   该镇现有1所初中,9所小学,在职中小学教师235人,在校学生3500多人。.  

径口镇

  径口乡位于博白县东北部,东连本县三育镇,南与陆川县横山乡接壤,西接博白镇,北靠福绵区沙田   乡。全乡面积93.4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0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8万人。    径口属丘陵地带,山地面积占85%,宜林山地9.8万亩。目前全乡种植荔枝、龙眼、柑桔、香蕉等   水果13000多亩,八角、麻竹等经济林6000多亩。养殖业快速发展,大棚养鸡场达100多家,上规模的种猪养殖场50多家,是博白县生猪养殖基地。    径口乡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分布广、储量丰富,目前已探明矿种20多个,现正开采石灰岩、硫铁、铝锌等矿。该乡主要支柱产业有食品加工、芒竹编等,其中上规模的食品罐头厂2家,乡镇企业18家。去年以来,新上和技改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500多万元。2003年完成工业产值10685万元,实现财政收入407万元。   径口乡现有初中3所,径口初中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居县内领先水平,乡内有中心卫生院1所。.  

浪平镇

  浪平镇位于博白县北部,东邻玉林市福绵区沙田镇,西接浦北县平睦镇,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8公里。现辖6个行政村,2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万,总面积111平方公里。    浪平乡处于城乡结合部,交通便利,全乡村村通四级公路。该乡属丘陵地区,山区资源十分丰富,气候环境非常适合种植麻竹、玉桂、八角、荔枝等。目前,全乡共种植麻竹12000亩,玉桂、八角10000亩,优质鸡嘴荔枝5000多亩,建有麻竹笋加工厂1个。麻竹笋生产已成为该乡的朝阳产业、富民产业。为实现“十里山谷,十里麻竹”和创建玉林市最-竹生产基地目标,今后将以每年10000亩种植速度增长。    浪平乡经济发展迅猛,自2000年以来,财税每年都以100万元以上的幅度增长,成为博白县财税增幅较大的乡镇之一。该乡支柱产业为编织工艺品,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国家。较具规模的芒编企业有3家,特别是中外合资企业鑫星工艺品有限公司年交税300万元以上。2003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350万   元,财政收入34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50元。.  


大垌镇特产大全




大垌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