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玉林 >> 北流市

北流市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北流市谷歌卫星地图)


北流市简介

   北流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南与广东高州、化州市、信宜市接壤。全市总面积2457平方公里,辖2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78个行政村,21个居委会,总人口118万人。原籍北流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30多万人,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广西第二大侨乡。北流历史悠久,设县已有1400多年,因境内圭江向北流而得名。旧称“粤桂通衢”、“古铜州”,历史上曾“富甲一方”,素有“小佛山”和“金北流”之称,是世界铜鼓王的故乡。改革开放以来,北流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广西十强县(市)前列,以陶瓷之乡、水泥之乡、建筑之乡、荔枝之乡、水稻高产之乡闻名遐迩。1994年4月18日,北流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目前市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人。绝大部分为汉族,少数民族仅占0.92%。
  北流历史悠久 南朝齐永明六年(488年)置北流郡,以境内圭江流向而得名。南朝梁(502—557)置北流县,为北流行政建置之始。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北流县、普宁县(今容县)设置铜州,贞观六年(627年)更名容州,治所在北流长达百余年。历元、明、清、民国,至今县行政建置已有1400多年历史。
  人杰地灵
  明代进士李宏曾任四川道监察史10年,清代中进士13人,其中阙邦觐19岁中进士点翰林,被誉为“北流神童”;新进士李绍昉宝和殿复试获一等一名,授职翰林院编修,担任国史编纂,其才思敏捷,学问渊博,时人誉为“才压三江”。现代北流籍的著名专家、学者有国学巨擘陈柱、有机化学家凌育宸、画家马达、铁道工程专家冯介、教育家兼诗人冯振、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陈一百、光学家顾去吾、水电专家窦音桂、音乐家何名忠等。北流还是一代名将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红八军军长俞作豫的故乡,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北流历届党委、0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城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综合实力稳居广西十强县市前列,以陶瓷之乡、水泥之乡、建筑之乡、荔枝之乡和水稻高产之乡闻名遐迩。先后获得了全国农业百强、林业绿化百佳县市、全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科技、教育、文化、体育、普法先进县市、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基层项目示范市,全国生态家园建设示范市和广西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等荣誉,还连续三年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前四十名。
  近年来,北流市委、市0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为重点,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百强县市、全国林业绿化百佳县市、全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排第33位)、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计生工作先进市、全国普法先进县市、广西园林城市、广西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并连续五届获得广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建成和已有大小公园三十多个,广场四个。每天晚上市民的娱乐活动,健身运动随处可见,到处都是一片繁华的景象。
  城市建设
  北流以建设中等城市和精品城市为目标,城市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高。目前,中等城市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城东,广西2003年重点开工项目北流市陶瓷工业园区已经开工建设;城南,新的商贸区和教育城规划已经完成;城西工业区已拉开规划建设框图;与此同时,市区中心的旧城改造已经起步。随着多个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和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完善,不远的将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北流,将是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城区人口达30万人的现代化城市。
  气候条件
  北流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高岭土地质储量1亿吨左右,露出地表的石灰石地质储量15亿吨左右,露出地表的粘土(水泥用)地质储量1亿立方米左右。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北流陶瓷、水泥工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交通资源
  北流市交通便捷,境内公路交通网络已基本构建完善,全市镇镇通硬化道路,99%的村通四级公路,半数以上村通硬化道路。国道324线玉容一级公路横贯全市东西;北宝二级公路纵穿全市南北,连接广东水东港和广东省高等级公路网;规划建设中的南宁----广州高速公路、洛阳---湛江铁路经过北流。从北流出发,4小时可达广州(395公里)、佛山(388公里),5小时可达深圳(518公里)、 珠 海(507公里),2小时可达 南宁(210公里),不用5小时可达桂林(467公里)。与广东的水东港、湛江,广西的东兴、凭 祥、北海、钦州、防城港、梧州、贵港等港口、边境城市,有一、二级公路相 通,2--5小时可达,出海通关便捷。此外,北流通讯发达,能源充足。日 供水能力达4.5万吨,年供电量达4.7亿千瓦时,供电保证率99%。
  经济发展
  工业状况
  北流工业起步早,基础雄厚,规模优势明显,已形成以日用陶瓷、水泥、兽药、罐头食品、机械、皮件等为主的工业体系。目前,全市有工业企业4300多家,其中陶瓷企业50多家、水泥企业28家、兽药企业26家、皮件企业33家、规模较大的罐头食品企业10多家,安排就业20多万人。北流已成为广西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及华南地区兽药生产基地。2009年的GDP将达到150亿元,在这金融危机的环境中,北流的工业欣欣向荣,将在广西综合实力十强县市中排第一,西部百强中排到前十。
  农业发展
  北流农业发达,农业结构调整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创汇型和加工型农业已占主导地位。全市现有水果83万亩,名优水果占90%。以牛品改为突破口的水产畜牧业发展加快。一些新的农业生产高效模式得到了成功实践。农村以沼气池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发展迅速,成为广西和全国的典型示范项目。以商贸、交通运输、旅游 、餐饮 、房地产、文化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城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上升至29%,从业人员超15万人。
  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全市现有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96家,其中自营出口企业57家,出口产品包括日用陶瓷、皮革制品、罐头食品、芒竹编、松脂、毛纺织品、家具、玩具、农机、兽药、园艺产品等15大类,产品销往美国、欧洲、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广西最大的产品出口县市之一,目前正在全面建设“外贸出口超亿美元市”。
  基础设施
  
  近年来,北流市立足于建设中等城市这一目标,按照“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容量、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形象”的思路,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城市规划布局、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风貌上突出日用陶瓷城、荔枝之乡、铜鼓名城的个性和历史文化内涵。目前,市区绿地率达28.83%,绿化覆盖率达33.1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39平方米,路灯亮灯率达98%。全市自来水普及率9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8.02%。1998年以来北流市连续三届摘取了广西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北流正发展成为一座花园式的、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中等城市。
  旅游观光
  北流旅游资源丰富。著名景点有:道教二十二洞天勾漏洞,以铸造了世界铜鼓王而闻名的汉代冶铜遗址铜石岭,桂东南第一峰大容山,一千多年前就已闻名的鬼门关。此外,还有万丈洒、天堂山、龙虎寨、伟人山、水月岩、圭江河、六洋水库、中国海相泥盆纪标准剖面等自然景观和景苏楼、大城殿、粤东会馆、德胜堂等人文景观,以及荔枝之乡的观光农业、生态家园的生态旅游等,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北流已被国家定为乙级开放旅游城市。市金荔酒店、精通大酒店、红云大酒店均为三星级以上涉外酒店。
  勾漏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北流市城区东面3公里处,占地面积204公顷,是全国道教“三十六洞天”的“二十二洞天”。岩洞全长1500米,勾、曲、穿、漏、奇景天成,洞内石柱、石笋以及各类天然奇特的钟乳石纵横交错,千姿百态。洞前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绿树婆娑,曲径通幽,石壁上历代石刻琳琅满目,倍添艺术魅力。 
  铜石岭位于北流市东郊10公里处,分大小两山,圭江自南而北饶过山前,山层变耸秀、巍峨壮观,石皆紫铜色,有的兀然独立,骨骼清奇;有的苍茫一片,气势雄浑。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峰怪石,丛立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大容山森林公园位于北流市北端23公里处,总面积2930公顷,平均海拔1000米,其中莲花顶海拔1275.6米,为桂东南第一高峰。大容山山势雄伟,森林茂密,是天然的亚热带植物王国,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活化石—桫椤,花中皇后—金花茶等。园内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达8.3万个/m。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游大容山公园,住莲花山庄,吃山珍野菜,玩高篝火晚会。你将远离都市的烦恼,公园内冬暖夏凉,干湿适中,是避暑、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李明瑞、俞作豫纪念馆位于城东北的田螺岭,该馆是纪念红七军、红八军首领李明瑞、俞作豫而建的。全馆占地3533平方米,建筑面积810平方米,落成于1985年2月1日,馆内陈列有介绍李、俞烈士光辉业绩的文字、实物、图片和自治区领导人以及红七、红八军老战士为该纪念馆的题词,该馆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成殿又名孔圣殿,高18.7米,长15.77米,面积247.6平方米,为两层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顶上饰祥龙彩凤、飞禽走兽,红墙黄瓦,殿正同16扇镂空雕花鸟虫鱼图案,流丹滴翠,极其精工美丽。北流孔庙建筑设计精巧严密,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风格。 
  景苏楼位于城区南门外河滨公园内,专为纪念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留迹北流而修建的,楼前有匾额“坡仙舣筏”。楼阁内有郁林州牧唐尔琨集联,东坡的手迹书画30多件。
  伟人山位于北流市陵城镇甘村地段(即玉容一级公路旁),有一座大石山,平地突起,酷似一位巨人仰卧朝天,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有头部、园顶、额面、鼻子、嘴巴、下巴、颈部、胸部、腹部突出,界线分明,右手平放、臂肢清晰、微弯的手掌紧贴腹部,视其面部,如安详熟睡的伟人!
  常用语言
  语种:白话(有人称:粤语)有些人说:上里话
  常用的名词(用粤语读)
  吃朝:吃午饭
  吃晏:吃午茶
  吃夜:吃晚饭
  靓妹:女服务员,问路人的时候不能叫小姐,叫靓妹!不然你等着耳光吧..
  一哥:对老公的称呼、对老大的称呼、对鄙视的人称呼。读的时候,语气改变意思
  一娘:对老婆的称呼
  上(玉林、南宁):去,去玉林、去南宁
  散仔:不良少年,经常打群殴架,去网吧那些
  咧:了,通常在一句话的最后面。比如:我去玩咧
  汤(鸡、鸭):杀,有时候也有人说:汤开你!那你就快点跑吧....
  碌(面、米粉):煮
  马:不,比如:马要、马想
  马:在最后的,么、吗的意思。比如:去潮流马?
  开:了,通常在一句话的中间,比如:杀开你
  吃绝毛:用粗口话骂人,意思很不文明
  伧妈、伧公:讥骂自己的父母,一位父母年老,不讲清洁卫生,生疮发癞,悲哉。
  嘿知:粗口话,青年、中年都说,唉
  马知:不知道的意思。
  屋几:家里
  行(hang)路:走路
  度咩:干什么
  饮茶:去茶庄里吃东西
  嘢:东西
  北流人的骄傲
  铜鼓王的故乡
  被称为“铜鼓王”的北流水冲庵铜鼓,面经165厘米,残重300多公斤,堪称“世界之最”。而这个“铜鼓王”便是铜石岭的产品。“铜鼓王”的出土有着传奇般的经历。清代北流石科乡有个农民,上山砍柴草,把变淡竖着往地上拼命一插,但闻土中发出异样的声响,扁担也插不下去,于是拨开泥土,赫然出现了一个硕大无比的铜鼓,村民还以为是神器呢,台岛附近六靖圩冼太夫人秒供奉,后来台岛水冲庵时,绳索绷断,于是便向庵中菩萨站普,决定留在水冲庵,大概是抬铜鼓的乡民略施小计,要铜鼓留在自己乡里吧。就是每年冬天,都在水冲庵举行祭鼓祈神的机会,敲起铜鼓,山鸣谷应,响彻云霄,乡民从四面八方云集敬神。这个“铜鼓王”现在展览于广西博物馆,两次赴京展出,见者叹为观止,为广西赢得了声誉,更让北流人骄傲!
  中国荔枝之乡
  就桂东南低于来说,荔枝要到夏至才熟透,把荔枝皮剥开,表皮的一层红色,从壳里面也看得到,亦即红过壳了。北方能吃到荔枝还真不容易啊,这时节荔枝树的绿叶间一丛一丛地红,是南国特有的景色。杨贵妃爱吃荔枝,就要从数千里外传送,味未变,已至京师。长安的数十里外,应该是岭南吧,为什么贵妃独嗜荔枝呢?若从正史所说,贵妃是北方人,便不好索解。近年广西容县人声称杨贵妃是容县的姑奶奶,容县毗邻著名的荔枝产地北流,如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边合情在理了。北流人吃荔枝可是相当挑剔的,一张入园券,任你拣着吃个够,内行人总要平鳞,软质,皮薄,个大,足圆就摘,最好的,还是桂味,肉多,核小。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18万人 2457平方公里 450981 537000 0775 查看 北流市谷歌卫星地图

北流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陵城街道 约6.08万人 5.861平方公里

----

查看 陵城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城南街道 0 0

----

查看 城南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城北街道 0 0

----

查看 城北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北流镇 约16.1万人 135平方公里

----

查看 北流镇谷歌卫星地图
新荣镇 约3.26万人 82平方公里

----

查看 新荣镇谷歌卫星地图
民安镇 约3.62万人 68平方公里

----

查看 民安镇谷歌卫星地图
山围镇 0 83.3平方公里

----

查看 山围镇谷歌卫星地图
民乐镇 约6.4万人 167平方公里

----

查看 民乐镇谷歌卫星地图
西垠镇 约5万人 68平方公里

----

查看 西垠镇谷歌卫星地图
新圩镇 约6.5万人 86平方公里

----

查看 新圩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里镇 约3.78万人 ·北流市旅游·北流市特产·北流市十大特产·北流市十景·北流市

----

查看 大里镇谷歌卫星地图
塘岸镇 0 114平方公里

----

查看 塘岸镇谷歌卫星地图
清水口镇 0 128平方公里

----

查看 清水口镇谷歌卫星地图
隆盛镇 0 171.5平方公里

----

查看 隆盛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坡外镇 0 123.3平方公里

----

查看 大坡外镇谷歌卫星地图
六麻镇 0 196平方公里

----

查看 六麻镇谷歌卫星地图
新丰镇 约3.78万人 ·北流市旅游·北流市特产·北流市十大特产·北流市十景·北流市

----

查看 新丰镇谷歌卫星地图
沙垌镇 0 77平方公里

----

查看 沙垌镇谷歌卫星地图
平政镇 0 164平方公里

----

查看 平政镇谷歌卫星地图
白马镇 约4.05万人 ·北流市旅游·北流市特产·北流市十大特产·北流市十景·北流市

----

查看 白马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伦镇 约3.2万人 82平方公里

----

查看 大伦镇谷歌卫星地图
扶新镇 约2.2万人 66平方公里

----

查看 扶新镇谷歌卫星地图
六靖镇 0 118.6平方公里

----

查看 六靖镇谷歌卫星地图
石窝镇 约3.75万人 ·北流市旅游·北流市特产·北流市十大特产·北流市十景·北流市

----

查看 石窝镇谷歌卫星地图
清湾镇 0 0

----

查看 清湾镇谷歌卫星地图

北流市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玉州区

   玉州区位于广西东南部, 是玉林市政府所在地,玉林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区总面积464.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56万,其中城区常住人口40万。辖8个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   玉州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北纬22°32′2″-22°49′16″,东经109°59′27″-110°18′40″之间,东南接梧州、??西,北靠贵港,西连北海、钦州。距深圳566公里,跟广州420公里,是华南与西南的结合部,是西南东向出海的最便捷的通道。区内交通便利,黎湛铁路、324国道穿境而过,有高等级公路与周边县市贯通。   玉州区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为21°C;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5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为80%;光热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795小时;无霜期长,年均无霜天数为346天。   玉州区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点有云天民俗文化大世界、佛子山风景区、大容山森林公园、水月岩、高山村明清民居民俗文化村等,还有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区辖的玉林市旅行社是广西十佳旅行社,振林宾馆等星级宾馆,可以为旅客提供良好的服务。   玉州区作为千年古州,自古是西南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有悠久的商贸历史,素有“岭南都会”之美誉。现拥有全国文明市场--工业品服装市场、全国第三大中药材市场--玉林中药材市场、建材市场、摩托车市场、粮油批发市场等一批专业批发市场,这些专业市场商贾云集,年商品成交额达100亿元。已形成机械产业、健康产业、陶瓷水泥、服装皮革四大产业集群,2004年四大产业总产值26.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印刷、食品加工、工艺品等工业品产业有一定规模;全国有名的“玉柴机器”、“玉林制药”在辖区之内。农业已形成畜牧、水产、无公害蔬菜等主导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香蒜、红薯、黑皮冬瓜、参皇鸡、瘦肉型猪、本地塘角鱼等特色农产品远销区内外。   近年来,玉州区按照“两个融入”(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两个率先”(率先加快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以开展工业大会战为主线,以构建区域性商品物流中心为重点,以玉贵走廊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发展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基础   玉州区总面积464.3平方公里,2004年末,总人口55.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7.8万人,市区常住人口35万人 。有耕地18.45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8万亩。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温、水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21.8℃,无霜期长达344天,农作物一年多熟,四季长青。全区现有中小型水库28座,(包括苏烟水库、三和水库在内)。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24座,集雨面积46.26平方公里,总库容5189.8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4352.76万立方米,属二类水库20座,三类水库6座,有中型陂坝19座,引水流量8.5立方米/秒,电灌装机161台共2643.64千瓦,机灌47台/588马力,水轮泵3台,全区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17.4万亩。   工业经济   玉州区地处玉林市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是玉林市委、市政府行政办公所在地。至2004年12月31日止,我区工业企业个数1470个,从业人员35467人,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70亿元,营业收入21.54亿元,出0货值4042万美元,上交税金7047万元,利润总额8119万元,其中工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28家,工业总产值9.63亿元,出0货值3084万美元,营业收入8.76亿元,上交税金5100万元,利润总额2567万元。我区工业布局合理,结构科学,产业既有高新科技产业,又有本地特色产业,涉及的行业和领域比较广,主要有:皮革、建材、机电、铸造、针织服装、工艺品、医药、食品、印刷、造纸等10大行业。其中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企业有:玉林市富英制革有限公司、玉林市中顺水泥有限公司、广西玉林市金龙PS版印刷材料有限公司,茂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玉林正泰彩印包装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家企业。   水产畜牧   玉州区水产畜牧业,坚持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推进养殖产业化、标准化为重点,以科技为依托,以搞好防疫检疫为保证,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水产畜牧业,全区水产畜牧业连年稳步发展。二00四年,全区出栏肉猪27.91万头,出栏肉牛0.96万头,出栏家禽470.63万羽,同比分别增长8.96%、19.63%和8.1%;生猪存栏15.49万头,家禽存栏235.75万羽,同比分别增长3.01%和0.5%;肉类总产量30040吨,禽蛋总产量5868吨,水产品总产量17868吨,同比分别增长8.86%、2.11%和7%。水产畜牧业总产值50834万元,同比增长25.45%。   行政区划   玉州区辖5个街道、10个镇:玉城街道、南江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名山街道、大塘镇、茂林镇、仁东镇、福绵镇、成均镇、樟木镇、新桥镇、沙田镇、石和镇、仁厚镇。其中,福绵镇、成均镇、樟木镇、新桥镇、沙田镇、石和镇由福绵管理区管理。   历史沿革   1996年,原县级玉林市辖20个镇、10个乡:玉林镇、南江镇、城西镇、名山镇、城北镇、茂林镇、新桥镇、沙田镇、樟木镇、福绵镇、成均镇、仁东镇、大平山镇、石南镇、葵阳镇、城隍镇、山心镇、沙塘镇、蒲塘镇、北市镇、小平山乡、卖酒乡、大塘乡、洛阳乡、高峰乡、博爱乡、铁联乡、仁厚乡、龙安乡、石和乡。   1997年4月22日,国务院批复(国函[1997]26号):(1)撤销玉林地区和县级玉林市,设立地级玉林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玉州区玉林镇东门路。(2)玉林市设立玉州区和兴业县。玉州区辖玉林、福绵、南江、城西、名山、仁东、樟木、成均、新桥、城北、茂林、沙田12个镇和石和、仁厚、大塘3个乡。区人民政府驻玉林镇民主路。兴业县辖原县级玉林市的石南、城隍、大平山、蒲塘、北市、葵阳、沙塘、山心8个镇和龙安、铁联、博爱、高峰、洛阳、小平山、卖酒7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石南镇。   2000年,玉州区辖12个镇、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玉林镇 201721 南江镇 77813 城西镇 51516 城北镇 45061 名山镇 72220 茂林镇 51408 仁东镇 49296 福绵镇 69053 成均镇 64811 樟木镇 70497 新桥镇 51823 沙田镇 44758 仁厚乡 24193 大塘乡 19173 石和乡 24886    2003年玉州区行政区划一览:   001 玉城街道 辖:城站、东成、北辰、南观、西就、东明、州佩、垌口、新民、大新、东岳、清湾江、胜利垌13个社区。   100 大塘镇 辖:大塘、苏烟、大双、三和、阳山5个村委会。   101 南江镇 辖:东南里、江滨里、苗园路3个社区居委会;南江、竹美、新联、平志、广恩、坡塘、七一、分界、岭塘、镇忠、常乐、云良、合汉13个村委会。   102 城西镇 辖:庆丰、江岸、林村、莲塘、永上、新定、新团、玉豸、五联9个村委会;城西开发区居委会。   103 城北镇 辖:陈旺、寒山、罗竹、彭村、睦马、排榜、周埠、高山、潘岭、西岸、钟周、凤村、谷山、平地14个村委会;城北开发区居委会。   104 名山镇 辖:统田里社区居委会;名山、和睦、旺瑶、榕楼、绿杨、太阳、长望、腾扬、朱砂、石棠、大良、二泉12个村委会。   105 茂林镇 辖:茂林、金谷、泉塘、泉东、大卢、泉西、陂耀、陂石、新寨、鹿峰、鹿塘、鹿潘、沙井、山电、车垌、湘汉16个村委会;中顺水泥有限公司村委。   106 仁东镇 辖:鹏垌、龚罗、大路、中庞、大鹏、都甘、旺卢、鹤林、木根、石地、沼心、周村、良村13个村委会。   107 福绵镇 辖:福绵社区居委会;上坡、中坡、十丈、上地、良表、水岭、韦福、福东、福西、福绵、覃村、香山、洋桥、镇石、宝岭、上枥、中枥、下枥、新江、沙浪、三龙、青岭、船埠、横岭、竹菜25个村委会。   108 成均镇 辖:成均、和合、六塘、石围、百石、万福、大岭、劝场、通曹、古城、宁冲、丹竹、安田、岭肚、井龙、二冲、小冲、平威、东高、石律、社岗、甘冲、大水23个村委会。   109 樟木镇 辖:樟木、中村、胜利、新发、上泉、庆龙、塘基、罗冲、莘鸣、古坡、太平、新龙、调马、旺老、太安、松山、瑞垌、忠荔、石龙、龙前、罗田、富塘、竹山、三塘、大旺、六答26个村委会。   110 新桥镇 辖:新桥、大楼、被霞、旺村、长屏、养心、永宁、阳岗、五金、金鸡、富寨、田横、辛仓、新沙、下山、化山、长石17个村委会。   111 沙田镇 辖:沙田、关塘、丽良、南流、大江、砥柱、中流、上中、苏立、六龙、万新、良平、和平、云龙、库顶15个村委会。   112 石和镇 辖:石和、沙坑、爱国、平坡、大义、旺久、麦垌、云茂、塘茂、长发10个村委会。   113 仁厚镇 辖:上罗、下罗、新旺、荔枝、大卢、茂岑、铁匠、道良、仁厚9个村委会。   2005年,撤销南江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南江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撤销名山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名山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撤销城西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城西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撤销城北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以原城北镇的行政区域为该街道办事处的辖区。   

容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辖县,著名侨乡。容县是杨贵妃的故乡、沙田柚的原产地,也是广西最大的侨乡,地处广西东南部,玉林市最东部,北流江(容县称之为绣江)中游。全县辖15个乡镇,行政区域总面积2257.39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人。东北部与岑溪市相邻,东南靠广东省信宜市。西和西南交北流市,西北和东北分别与桂平、平南、藤县接壤。县境东西最大横距5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3.5公里。容县县治设于容州镇(与贺州八步、河池怀远、柳州融安镇合称广西古代四大名镇),西距自治区首府340公里。全县辖12个镇,3个乡,219个村(街),总人口78万。容县是广西最大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共70多万人。   资源丰富   容县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宜人。全县耕地面积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6.6%,经济果木林约2.7万公顷。主要农业资源有居“广西三宝”之首,古代列为朝廷贡品,原产于松山镇沙田村的沙田柚;有以肉香、骨软、色黄而饮誉海内外,特产于石寨下烟村的霞烟鸡;有味甘芳香、畅销欧美的玉桂、大红八角以及荔枝、龙眼、红菇、松脂、茶叶、桑蚕、中草药等。容县水资源丰富,是全国百个电气化县之一。重要矿产资源有锡、萤石、石灰石、花岗岩、高岭土、氟石等20多种 ,近年发现了金、铀矿等战略矿产,其中高岭土储量达1000万吨以上。   建置沿革   容县历史悠久,自晋置县以来,已经1700多年。历史上,容县曾置管、路、县、郡、州。容城为管治、州治、郡治所在地,是岭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朝著名诗人元结到此做过容管经略使,宋朝名将李纲,一代文豪苏东坡,都曾在此停留并题诗铭志;明朝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更是慕名专程来此考察风景名胜地——中国三十六洞天之二十洞天都峤山,并撰文赞赏不已。 容县秦属象郡辖地。汉至三国为交州合浦县地。晋属荡昌县地,是容县地置县之始。南北朝前期属交州。南朝改荡昌县为阴石县。设阴石郡,是容县置郡之始,隋朝改为奉化县、安人县、宁人县、普宁县。唐武德四年(621年)置铜州,因境内有大容山而改名容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置容州管内经略使领十四州60余县,成为南疆的政治、军事重镇。宋置容州路,治所在普宁县。元隶属容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废普宁县,改容州为容县,是容县得名之始。中华民国时期属梧州府,后属梧州民团区和行政监察区、督察区。1949年11月解放后属梧州专区。1951年7月玉林、梧州两专区合并称容县专区。1958年7月撤消容县专区,容县属玉林专区管辖,1971年起属玉林地区。1997年4月撤消玉林地区设地级玉林市,容县属玉林市管辖至今。   历史名人   容县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世界壮学和岭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先驱徐松石的故乡,是杨贵妃的故乡,雍正朝的太子少傅何涛(乾隆皇帝的老师)的故乡,民国时期有黄绍竑(黄旭初、夏威、伍廷飏、杨愿公)等5位省主席,黄绍竑等人还曾任民国民政部部长等要职,将级以上军官70多人(后附名单),其他军政要员380多人。 容县还是广西最大的侨乡,不少侨胞在东南亚等国家经济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自然环境   地形 容县位于大容山和云开大山两大弧形山脉之间,东西南三面高,中部和东北部低,由南向东北微坡倾斜,平缓下降。县内山峦叠嶂,岭谷相间,河谷交错,丘陵起伏,是一个丘陵山地占优势的县。外廊呈北西—南东走向的长方形。容县地貌类型复杂,各种地类兼备,有堆积平原、台地、丘陵、山地等。河流两岸为狭小的平原台地,山地丘陵向中部逐渐下降,呈中山地、丘陵、台地、平原递次分布,在中部的槽谷地带,丘陵起伏,沟谷纵横,地表切割强烈,无平坦辽阔的平原。 山脉 县境西北有大容山脉,东北——西南走向,长约35公里。西南与东南是云开大山支脉天堂山,西北——东南走向,长约35公里,其主峰三唛尖海拔1263.2米,是容县最高山峰。中部有都峤山(又称南山),主峰大围顶海拔743米,方圆34.19平方公里,其山体表面为风化后生物残迹膜而成柴油黛色,为特殊的丹霞地貌,山内奇峰挺拔,狭谷幽深,山间洞壁相间,丹宫异彩。   河流 容县河流水系属西江支流北流河水系。县境内最大的干流绣江,贯穿县境中部。它的两大支流一条是南部的杨梅江,另一条是北部的泗罗江,构成容县的三大河流。县境内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余条,河道总长871.7公里,相应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3公里。   气候 容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3℃。7月最高,平均气温28.2℃。1月最低,平均气温12.2℃。年平均降雨量1698.9毫米。年平均无霜期335天以上。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台风、干旱、寒露风、倒春寒、冰雹。   土壤 全县以发育于花岗岩、沙页岩冲积物母质土壤为主,分为赤红壤、水稻土、冲积土、红壤、黄壤、紫壤6大类。   资源 全县境内雨量充沛,河流交错,天然落差大。河流最大天然落差达1218米。水资源丰富,是全国百个电气化县之一。小水电能源蕴藏量达13.8万千瓦,可供开发9.32万千瓦,现已开发7.03万千瓦。全县主要树种有松、杉、黎、楠、格木等珍贵树种,还有沙田柚、玉桂、八角、竹子、茶叶、中草药等。重要矿产资源有锡、萤石、石灰石、花岗岩、高岭土、氟石、黄金等20多种,其中高岭土储量达1000万吨以上。   旅游资源   容县山清水秀,是旅游胜地。道教福地“二十洞天”都峤山,山峰笔削,泉溪潺流,巍峨多姿,如诗如画;“天南杰构”经略台真武阁,四柱悬空,独具一格,风吹雨打,巍然屹立;唐代美人杨贵妃降世容州留下的贵妃井、梳妆台、斑竹园等遗迹,令人联想起美人当年的生活点滴;当地出土的石器西山古炼铜遗址、宋代城关瓷器窑址,可追寻历史的真迹;还有黎村温泉、绣江人工湖等。这些名山杰阁、胜迹奇泉,风光绮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容县“三名”旅游景区由真武阁景区、贵妃园景区、都峤山景区三部分组成。名楼,是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经略台真武阁景区;名人,是指反映“古代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一生传奇的贵妃园景区;名山,是指中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洞天,自治区级风景名胜都峤山风景区。 容县“三名”旅游景区位于县城和距县城10公里的石寨乡境内,整个景区结构奇特的楼阁、精美的园林、秀丽的山水令人流连忘返。1998年以来,容县以“三名”旅游开发为龙头,大力发展旅游业,实施“旅游旺县”战略,具有鲜明容县特色的“三名”旅游胜景初步成为两广、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旅游新热点。1999年初,容县被自治区列为全区近期建设和完善的15个重点旅游市县之一,被玉林市定为全市旅游开发“龙头”县。   此外,还有众多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如:黎村温泉(常年水温50-72°),唐宋城关窑址,大水瀑布,沙田柚原产地(广西第一个水果国家原产地保护区),清末民国建筑群(多是民国时期的军政界名人故居)——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富有中西建筑特色,以及民国骑楼建筑群(广西电视台多次来此拍摄取景)等。   交通状况   容县交通发达,路网密集。北流江(境内称绣江)穿境而过,水路可达梧州、广州、深圳、港澳等地。324国道贯穿东西,现境内已建成通车的高等级公路有容岑、玉容一级公路,容信(宜)、容平(平南县)二级公路,在建的高等级公路有容藤(县)二级等高等级公路。此外,新建成的洛(阳)湛(江)铁路;2008年12月30日,南(宁)广(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贯穿境内。   发展前景   近年来,容县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抢抓机遇,凝聚力量,充分发挥区位、侨乡、资源三大优势,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获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综合竞争实力跃居第13位。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2.13亿元,同比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39亿元,增长39.75%;财政收入31077万元,增长18.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7元,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2998元,增长18%,增幅创十年来新高。特别是我们以发展园区经济为突破口,不断增强工业园区的吸引力、集聚力和承载力,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良好势头,全县初步发展形成了电子、健康、林产化工、机械制造、陶瓷建材五大支柱产业集群。成功引进了全国电子行业综合实力排第七的无锡晶石电子集团公司,投资4亿元在我县建设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共引进了27家电子企业,初步形成了集聚态势;世界三大选种育种公司之一—法国古尔蒙公司与广西佳佳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投资2.1亿元建立法国优质家禽种苗(容县)繁殖基地和鹅肥肝加工基地。同时,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齐头并进。2004年度荣获自治区级十佳文明县城称号;2005年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是目前广西唯一的国家卫生县城,2006年以来,围绕“山青、水秀、地干净”目标,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扎实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不断优化发展软硬环境,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国家卫生县城”成果,形成了“好环境吸引好项目”的磁场效应。规划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容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渐显规模。社会和谐稳定,多年来,全县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重大刑事、社会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发案率、社会治安案件持续下降,2005年获得了自治区“平安县”称号。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容县逐步显现在世人面前。   附民国时期军界名人名单(来源《军政在线》):   民国时期,容县军界名人甚众,黄绍竑、黄旭初、夏威等曾名噪广西及至全国。蒋介石为了遏制桂系军阀的不断膨胀,特意在容县籍的军官及军校学生中培育自己的将军。因此民国时期容县籍的将军多达77名(不完全统计)。   民国时期容县籍将军名册:   序号 姓 名 原 藉 毕业学校 军 衔 任职   1 夏国璋 松山乡 保定军校 中将   2 韦一清 松山乡 少将   3 何觉民 自良乡 广西航校 少将   4 韦 灿 松山乡 少将   5 潘国骢 十里乡 黄浦军校第一期 中将   6 叶 琪 容城镇 保定军校第二期 上将   7 伍廷飓 黎村乡 中将   8 韦云凇 松山乡 上将   9 韦贽堂 松山乡 少将   10 杨愿公 六王乡 中将   11 马晓军 松山乡 中将   12 苏祖馨 松山乡 中将   13 黄绍竑 黎村珊萃 保定军校 上将   14 凌压西 石头乡 中将   15 梁栋新 石头乡 黄浦军校 少将   16 夏 威 松山乡 保定军校 上将   17 陈 雄 县底乡 保定军校 中将   18 黄旭初 杨村乡 上将   19 罗 奇 十里乡 黄浦军校 二级上将    20 李 毅 杨梅镇 保定军校 中将   21 吕国铨 容城镇 黄浦军校 中将   22 曾达池 自良乡 广西航校 少将   23 何柱国 杨梅镇 保定军校 上将   24 马拔萃 十里乡 黄浦军校 中将   25 甘丽初 容厢乡 黄浦军校 上将   26 杨 勃 容厢乡 黄浦军校 中将   27 李本一 杨村乡 中将   28 黄剑呜 黎村珊萃 少将   29 杜时宗 十里乡 少将   30 马翔鸿 松山乡 芝加哥大学 少将   31 马展鸿 松山乡 少将   32 龚杰元 容城镇 保定军校 少将   33 马振鸿 松山乡 少将   34 甘成城 容厢乡 黄浦军校 少将   35 覃品凡 容厢乡 少将   36 任廷钧 黎村乡 少将   37 黄官俊 松山乡 少将   38 苏松石 容厢乡 少将   39 马端图 十里乡 保定军校 少将   40 罗昌馨 十里乡 少将   41 梁宝仁 县底乡 黄浦军校 少将   42 刘觉任 十里乡 保定军校 少将   43 刘剑奇 十里乡 少将   44 崔 坚 六王乡 日本士官学校 少将   45 李秀年 石头乡 少将   46 陆汝群 石寨乡 黄浦军校 少将   47 罗 烈 十里乡 保定军校 少将   48 罗克传 十里乡 黄浦军校 少将   49 封赫鲁 杨梅镇 少将   50 封传壁 杨梅镇 保定军校 少将   51 封高亿 灵山乡 黄浦军校 少将   52 黄中聪 六王乡 保定军校 少将   53 黄绍耿 杨梅镇 少将   54 黄远镇 松山乡 保定军校 少将   55 黄循富 杨村乡 少将   56 梁仲西 石头乡 黄浦军校 少将   57 梁兆福 灵山乡 印度空校 少将   58 黄懋儒 松山乡 保定军校 少将   59 黎惠军 灵山乡 保定军校 少将   60 韩宗明 十里乡 少将   61 李国基 县底乡 黄浦军校 少将   62 李 江 县底乡 少将   63 陈汉吾 县底乡 保定军校 少将   64 陈世琼 杨村乡 少将   65 李 权 石头乡 少将   66 陆汝畴 石寨乡 黄浦军校 少将   67 刘钧华 十里乡 少将   68 马炳辉 十里乡 黄浦军校 少将   69 李焯 容城镇 少将   70 甘乃柏 容厢乡 少将   71 余丕才 杨村乡 保定军校 少将   7 2 邓光伦 县底乡 少将   73 何剑苍 容城镇 少将   74 陆受祺 石寨乡 保定军校 少将   75 夏拯民 松山乡 少将   76 韦有鹏 松山乡 少将   77 伍文湘 石寨乡 少将   注:以上数据只限于民国政府,时间1925年起。国民党政府上将军衔设特级上将(仅蒋介石一人)、一级上将、二级上将和上将四级。   容县特产沙田柚   沙田柚发源于容县,清乾隆皇所赐而得名,列为贡品。容县种植沙田柚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原称"羊额籽"。清代容地沙田村夏纪纲在中原某地当官,把家乡名果"羊额籽"赠给共事的朋友品尝,献给巡游江南的乾隆皇帝,食之连声赞好,随赐名"沙田柚"(1771年)。从此,容县沙田柚作为进贡朝廷的珍果,名扬四海,各地广泛引种,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已远销港澳、东南亚和欧美 各国。   容县沙田柚是我国柚类中独树一帜的优良品种。果大形美、味甜蜜、耐贮藏,果实为葫芦形和梨形,果蒂部呈短颈状;果底常有古铜钱大的环状印圈,内有放射沟纹,常称为菊花底或金钱底;单果重1000 - 1500克,果面金黄色;果肉虾肉色,汁胞脆嫩、蜜味清甜;10月下旬成熟,极耐贮藏,果实可贮藏150 - 180天,贮后风味尤佳,有水果珍品"天然罐头"之美称。   容县沙田柚极耐贮藏,贮后风味尤佳,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美称。   

陆川县

   陆川县隶属广西玉林市,县境内因有九洲江、米马河、沙湖河、榕江河、低阳河和清湖河六条河流而得名。位于东经110°4′,北纬21°53′—22°3′,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年平均无霜期359天,光热充足,年平均温度为21.7℃,年平均降雨量为1900mm。全县总面积1551平方公里,辖4个乡、12个镇、155个行政村,总人口90万人。是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根据地。   行政区划   陆川县辖11个镇、4个乡:温泉镇、米场镇、马坡镇、珊罗镇、平乐镇、沙坡镇、大桥镇、乌石镇、良田镇、清湖镇、古城镇、沙湖乡、横山乡、月垌乡、滩面乡。   区位优势   陆川县地处桂东南端,是广西的南大门,南与广东廉江、化州市接壤,从县城到湛江138公里;北靠玉州区,东接北流市,西南连博白县。黎湛铁路复线纵贯陆川南北,是广西通往广东的唯一铁路通道。马盘高等级公路南通往湛江、茂名、广州、海南,北接宾玉二级路交324国道至南宁、柳州、桂林、北海,是广西和大西南通往粤港澳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交通优势   黎湛复线铁路、马盘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县,县内五条公路干线连通相邻各县市区。县城到16个乡 (镇)村村通公路,85%行政村通硬化路、95%自然村通汽车。黎湛复线铁路境内里程70公里,设6个火车站。马盘高等级公路纵贯县境南北10个乡镇,里程84公里,北接南梧二级公路,南接广东化州、廉江,直达湛江、海南、广州,从玉林经马盘高等级公路(即经陆川)到达湛江、海南,比经博白到湛江缩短80多公里,是大西南通往粤港澳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我县是全国有名的“汽车王国”,现有86个车队,运输汽车10000多辆,运输业十分发达。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电力优势   电力资源充足。全县基本完成农网改造,拥有11万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4座。农网改造后工业用电价降到每度0.49 元,与广东工业用电价每度1元多相比有电价优势。今年经上级供电部门批准,在4月份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向广东方面送电的电力出售公司,目前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的11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的220千伏输变电所两个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年内可投入使用。我县电力基础设施好,有电力方面的优势。   资源优势   陆川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无霜期359天,雨量充沛,阳光充足。陆川县是广西第一个绿化达标县,全县有46万多亩低质、低效的湿地松需要更新改造,有26万多立方米的木材储蓄量,现正启动建设3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陆川猪是全国八大优良种猪之一,已建成国家种猪基因保护基地。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银、铅、锌、钛铁、硫铁等18种金属矿,有滑石矿、石灰石、花岗岩、陶泥等20多种非金属矿,储量丰富。陆川温泉久负盛名,境内有自流温泉三处:陆川温泉、谢鲁温泉和米场温泉。陆川温泉是分布在县城范围的温泉群,中心温泉处在县城中心的温汤河与九洲江的交接处,控制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每天可供5万人 使用。陆川温泉含有24种化学成份和多种有益于人体的放射性元素,出露温度45℃—53℃,能治皮肤病、关节炎、风湿等20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医疗与保健作用。矿泉水资源丰富,闻名区内外的茶花山矿泉水,是第一个获国家矿泉水天然绿色食品和全国首家通过医疗保健鉴定的产品。土特产资源主要有陆川猪、桂圆肉、丁香荔枝、木菠萝、淮山、乌石酱油等。   旅游资源   陆川县是广西第一批对外开放旅游县,辖区内名胜风景遍布,陆川温泉、谢鲁山庄和龙珠湖风景区为广西风景名胜。龙珠湖风光素有“小桂林”美称;谢鲁山庄建于民国年间,是国内著名的保留最完整的四大私人山庄之一,山庄占地600多亩,依山而建,集园林、人文景观于一体,被海内外游客称为“岭南第一庄”。人称“温泉之乡”的陆川温泉,是珍贵的旅游、疗养资源,广西区内外旅游观光疗养胜地。   陆川工业   陆川县的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具有四大支柱产业--轻工、化工、建材、冶金。主要产品有:日用陶瓷、民用铸铁锅、机制糖、食用酒精、罐头食品系列、饮料、酒、酱油、民族童装、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化肥、农药、钛白粉、普通硅酸盐水泥、铝锌、硫铁、钛铁、滑石等。全县有国有企业20家,乡镇企业1万多家,有固定资产26.5亿元,就业人员15万多人。1999年工业总产值24.00061亿元。   陆川农业   陆川县是一个农业县,全县农业人口72.3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6.5%,耕地面积40.42万亩,其中水田33.21万亩,坡地7.21万亩,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是闻名区内外的水稻高产县,是全国第一个粮食跨纲要县,年产杂交水稻种子 120-150万公斤,1997年被列入全国 商品粮基地县。近几年来,陆川县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大面积推广良种和先进技术,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90%以上,其中优质稻占60%以上。全县80%以上的水田采用了旱育稀植和抛秧等先进技术。1996年实现了亩产"吨粮田"县,1997年实现了亩产"吨谷田"县。近两年来,努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开发了科技农业,全县用20%的耕地种植收益大、见效快的甜玉米、果蔗、淮山、桑蚕、法国豆、冬种、苦瓜、辣椒等经济作物,积极搞好"三田"建设,1999年"万元田"珊罗示范片平均亩产值13154元。199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4.64亿元。 陆川县属亚热带地区,盛产热带水果荔枝、龙眼、香蕉、芒果、柑、橙、菠萝蜜等。果树栽培面积13533.3公顷,其中龙眼5000公顷,荔枝5266.6公顷。1999年水果产量4.215万吨,产值1.09亿元。农民人均水果收入147.7元。   交通运输   兴旺发达的运输业 陆川县交通便利,洛(阳)湛(江)、黎(塘)湛(江)铁路(复线),纵贯陆川85公里,境内设有6个火车站,每天有14对旅客列车在陆川停靠,黎湛线最大的货站--玉林南站在陆川县境内。玉(林)湛(江)二级公路208公里,陆川境内82公里。全县每个乡镇都通混凝土公路或柏油路,陆川县有"汽车王国"之称,全县有车队83个,有营运货车3360辆、14184个吨位;有营运客车171辆,总座位4632个,日均客流量11283人次。   科技教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陆川县科技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实施科技项目的引进开发,"十百千万"星火工程、"科普工程"、"知识工程",指导高新技术开发研究,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搞好民营科技企业,搞活技术市场,提供科技情报等工作。 全县有各类科技人员14572人,其中高级职称553人,中级6243人,初级7776人。完成开发项目800多项。有自治区级的科技型龙头企业、优秀科技型企业和市级科技示范企业共15家;培植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品12种,涌现了一批国优、部优、省优产品,一些产品填补了广西的空白,发展了民营科技企业25家。全县应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分别为88.51%和98.65%;专家、技术人员下厂、下乡1万多人次,行程189700多公里;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900多期,参加培训的69.6多万人次;放播科技影像14000多场,观众427万多人次,发放科技书籍资料116万多份,建立科普基地9个;进行技术交流47次,技术转让、服务合同金额157万元;签订投资项目25个,金额14亿多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科技人员获县级以上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奖的有2220多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励的23人次,获自治区级以上奖励240多人次,获地(厅、市)级奖励的550多人次,获国家专利30多项。从1993年开始共评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三批共58人次。1999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45.08%。   陆川县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布局合理。目前全县有中等师范1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独立建制的初中30所,完全小学167所,独立中心幼儿园17所,共545个教学点。全县已形成了师资教育、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科普教育等完整的教育体系。 全县有教师12142人,其中大学本科毕业263人,专科毕业2935人,中专毕业4338人,特级教师7人,高级职称153人,中级职称2842人,初级职称9147人。获全国先进23人,自治区级先进113人。在校学生共165201人,其中师范生666人,高中生5617人,职高生622人,初中生34135人,小学生111501人,入园幼儿12660人。   全县教育经费逐年增加,99年比98年增加24%,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逐年提高。199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给陆川县颁发了《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书》,1996年国家教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了对陆川县"两基"达标的验收。    学前教育     县城和16个乡镇建成了17所钢混结构、单门独户的县示范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同时,还购置了一大批电教设备、大型活动器械和各种教具、玩具,为幼儿创设了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保教质量稳步提高。2000年6月,马坡镇中心幼儿园步入自治区百所示范性乡(镇)中心幼儿园之列。   小学教育   经过多年的探讨与改革,陆川县的小学教育形成了坚持教学评价制度、教研组研究制度、骨干教师的"导师"制度、教师竞争激励机制、严格教学流程制度和培养发展学生特长。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特点,人人有特长"的新格局等特点。    中学教育      坚持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骨干教师培养的系统工程,坚持学科带头人的"导师"制度以及集体研究制度,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三为主",并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入格作文"、"全方位作文训练"、"快捷作文"等教学实验取得显著效果,教育质量名列玉林市前茅。   职业教育      全县有职业教育学校三间,其中1996年投资1200万元兴建了县职教中心,占地17多公顷,建筑面积15800平方米,有各类实验教室和实验基地20多个。开设有家电、机电摩托车维修、计算机、幼师、果树栽培、畜牧兽医、特种动物养殖、厨师等专业。   高新技术   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以科技含量高、优质、名牌占领市场。全县有"广西福达机电制造有限公司"等7家高新技术企业,有"固定型阀控式铅酸密封蓄电池"、"2%戊二醛强力灭菌剂"、"STC三相交流发电机"等14个高新技术产品;有"6105QC(汽车)飞轮总成"、"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425#、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有"JFW27型汽车发电机"、"462微型汽车曲轴"等八个产品填补广西空白的产品。   

博白县

   博白,古称白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属于玉林市。东接广东省湛江市,南依北海市,西邻钦州市,北靠玉林市。 地处东经109°38′-110°17′北纬21°38′-22°28′.属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9℃,年均降雨量为1756毫米,全年无霜期一般长达350天以上。商品农业、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名牌产品有编织工艺品、优质米、桂圆、荔枝、香蕉、博白蕹菜、瘦肉型猪、三黄鸡、速生丰产林、剑麻等。   历史   秦代以前,博白地处于岭南,居民为百越民族中的西瓯骆越部族。 汉代初期.今-地属南越国。在南北朝时期的梁代博白开始建县,距今已有1400余年。   行政区划   全县设置乡镇33个,其中镇28个,辖村委会(街道居委会4个)319个,村民小组8622个。   镇:博白镇、亚山镇、三滩镇、三育镇(已与径口乡合并为径口镇)、双凤镇、绿珠镇(已合并到博白镇)、水鸣镇、大利镇(已合并到水鸣镇)、永安镇、那林镇、江宁镇、沙河镇、东平镇、松旺镇、龙潭镇、双旺镇、沙陂镇、那卜镇、大垌镇、新田镇、凤山镇、文地镇、宁潭镇、旺茂镇、合江镇(已合并到东平镇)、顿谷镇、大坝镇、黄凌镇、菱角镇、英桥镇。   乡:径口乡(已与三育镇合并为径口镇)、浪平乡(已改镇)、三江乡(已合并到文地镇)。   面积、人口、民族   全县总面积3835平方公里。2001年全县总人口 147.99万人。全县有汉、壮、瑶、苗、侗、仫佬、毛难、回、京、水等24个民族,其中汉族146.67万人;其他少数民族1.31 万 人。   语言   县内主要通行粤语(也称白话、广东话),客家话(也称新民话)、地佬话.   风土人情   -是客家人聚居地,绝大部分居民都是历代从浙江、福建、广东迁移过来的客家人,与闽、粤、港、澳等地习俗相近,岭南文化源远流长,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兴业县

  兴业县位于广西东南部,总面积1486.7平方千米。总人口68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石南镇。   邮编:537800;区号:0775。   兴业县位于广西东南部,区位优势突出,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与贵港市、钦州市及玉林市玉州区、福绵管理区、北流市接壤。兴业县自建县以来就狠抓公路交通建设,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汽车的目标。城乡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地方经济建设驶入快车道。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黎湛铁路和324线国道贯穿全境,正在建设中的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该公路的建成将使兴业成为桂东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   兴业县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地处桂东南,面向广东、海南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邻近北海、钦州沿海经济开放区。自然条件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8度,无霜期345.5天,降雨量1592毫米。土地肥沃,物华天宝。历来盛产稻米,是广西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已实现粮食亩产吨粮田县目标,荔枝、龙眼、柑橙、香蕉等水果,茶叶、春烟、蔬菜、甘蔗等作物,品种繁多、质优量大。境内蕴藏丰富的石灰石、花岗岩、莹石矿等资源。   兴业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被誉为“岭南第一岩”的鹿峰山龙泉岩风景区;有景色宜人的燕山湖风景区;有始建于宋代的石嶷文塔;以及广西保存最大最完善的庞村清代民居群;还有中共兴业县特支旧址、桂东南抗日游击区办事处、兴业抗日武装起义旧址等。 兴业县有两座110千伏和八座35千伏的变电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区域性供电网络,年供电11.6亿度。通信十分发达。全县15个乡镇均开通了国内外直拔电话,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县。   2006年,兴业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方向,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加快建设步伐,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5.78亿元,增长13.9%;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8%、24.6%和17%,产业结构调整为48∶23∶29。完成财政收入2.011亿元,增长20.0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增长1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增长14.5%。   千年古郡开新宇,今日兴业展雄风。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兴业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兴业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打好基础。   【经济建设】   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5.78亿元,增长13.9%;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8%、24.6%和17%,产业结构调整为48∶23∶29。完成财政收入2.011亿元,增长20.0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增长1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增长14.5%。   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7亿元,增长7.75%。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全县粮食总产量25.08万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开局良好,石南镇马塘村百八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行动基地——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水稻增产增收明显,得到了农业部的肯定。   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县有养鸡龙头企业12家,养猪龙头企业2家。2006年,全县共出栏家禽6260万羽,增长17.3%;出栏肉猪60.5万头,增长5.7%;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8.43亿元,增长11.3%。   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企业发展到755家。森林防火和生态能源工作得到加强。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扎实推进。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选择石南镇凤山村、葵阳镇四新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的重点村;选择石南镇黎村、东山村,大平山镇雅桥村、鸣峨村、大苏村、陈村,葵阳镇旧县村、旧城村、葵中村,山心镇山心村,城隍镇湖村作为试点,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全县共投入建设资金800万元,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工业化建设不断加强,集中区经济效果初显。"振兴工业、服务工业"大会战取得良好成效。工业生产创建县以来最好水平。实现工业增加值5.64亿元,增长23.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亿元,增长11.3%。工业企业运营效益好,利润总额3818万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初步形成了兴业海螺、温氏公司、春茂公司、美凰公司、和丰公司、中石油兴业油库、鑫兆兴电子公司等为龙头的水泥、禽畜、石化、电子四大产业集群。   工业集中区建设不断完善,石大、六联、大平山、山心四大工业集中区成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进区企业已达到109家,累计完成投资26.13亿元,集中区工业年总产值实现5.32亿元。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我县经济的重要支柱。个体工商户发展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10510户,增长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新提高。强优企业发展迅猛,海螺公司销售收入突破3.8亿元。传统商贸服务业优势得到强化,消费趋于活跃。   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镇面貌日新月异。我县抓住自治区"三会一节"、第三届中小企业商机博览、兴业金凤凰文化节举办的契机,继续深入开展"爱我兴业、建我家园"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城区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百业文化商业中心、兴业人民广场、牌访岭商业开发项目住宅楼工程、大平山温口玉石路交叉口改造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建成。祥龙花园、兴业家园、兴业人造平原街、县给水工程一期工程、兴华房地产项目、大平山温口开发区建设、海螺项目葵阳圩镇回建小区建设、石南黎村和七团塘格村旧村改造工程等城建项目加快推进。教育活动中心、粮食局、国土局、法院等机关单位办公楼在抓紧建设中。   县城区面积由原来的6.7平方公里发展到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8万人,城区功能日趋完善。围绕服务自治区、市、县"四会两节",投资850万元建设国道324线兴业城区段配套工程,对道路进行"填平补齐"、"穿衣戴帽"、"美化亮化"改造。在全县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强化城镇综合整治,城乡面貌有了新改观。各乡镇小城镇建设在集约发展中推进。全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69亿元,增长19.9%;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7亿元,增长1.4%;城镇化率达22%,比2005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招商、招大商"的要求,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小企业商机博览、金凤凰文化节为招商平台,围绕水泥、电子、机械、房地产、农产品加工等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特别是成功举办了首届金凤凰文化节,有100个代表团、108家参展商、102家国内外投资商和来自国内20多个省(区、市)以及港、澳、台等地的客商和嘉宾参加。文化节上签约项目102个,投资额21亿元;参展产品518个,贸易额3.8亿元;签订贸易意向合同13个,金额2.58亿元。2006年,全县与区内外客商签订经贸合作项目140个,项目投资规模总额24.3亿元,增长4.91%,全县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3500万美元。成功引进了一批香港、台湾、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的知名企业共32家落户我县。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0元,增长22.2% ;农民人均纯收入2808元,增长14.9%。劳务经济加快发展,外出务工14.5万人,劳务收入超过6.96亿元,就业再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企业基本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扶贫开发取得实效,社会-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科教文卫】   教 育   兴业县是玉林撤地设市新建立的县,地处桂东南,管辖15个乡镇,213个行政村(街〕,总面积1486.7平方公里,63万人口。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狠抓校方,加快了教育事业发展步伐,早在95年就基本实现“两基”。现全县有学校239所,其中小学204所,初中30所,高中4所,中等职校1所。校园总占地面积289.5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72.9万平方米,有中小学生1050341人,教职工7551人。   兴业县积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136幢,新建成初中8所,每个乡镇、村创建有“成人文化培训中心”、“农民文化学校”,积极改造中小学危房,新添置图书近100万册,教学设备基本配套,电化教学普通采用,办学条件根本改善,有17所中小学成为玉林市“办学条件合格学校”。现兴业高中、石南一中、石南三中、沙脑中心校成为玉林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几年来,兴业县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积极引导中小学校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程教学渠道上,积极探索教育督导评估新路子,推进素质教育;大力调整校点市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水平。在全县15个乡镇设立了“中小学财务核算中心”,采取集中管理、分校核算,规范了中小学会计行为,严肃了财经纪律。   文 化   群众文化蓬勃开展。五年来,共举办各种文艺晚会100多场。演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部分节目获自治区、市级奖励。其中,自编自演的粤曲清唱《夜访农家》参加广西“八桂群星”农民文艺汇演,荣获四个奖:演出二等奖、组织奖、创作奖和优秀演员奖;自编自演的歌曲《兵心常在》获广西第五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三等奖等等。几年来,乡镇(村)文化娱乐中心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呈现勃勃生机。县影剧院也于 1998年维修一新,第一个实现县“十大民心工程”之一。   “知识工程”工作稳步推进。乡镇图书馆从建县前的6个,发展到今天的15个,村级图书馆(室)也增加到100多个,实现全县行政村50%以上都有图书馆(室)。为此,该县被评为广西“知识工程”先进县,山心图书馆获广西乡镇一级图书馆,石南镇政府获广西乡镇图书馆建设奖,葵阳图书馆获市乡镇一级图书馆,县委宣传部黎德胜部长被授予“广西‘十佳’乡镇图书馆建设领头人”称号。自治区“知识工程”指导委员会和中央电视台记者先后到兴业山心图书馆和葵阳图书馆采访,拍摄有关材料,向全区、全国宣传。   图书馆(室)的不断增多,读书活动的广泛普及,对兴业县农民群众学习科学知识,充实生活,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以及推动县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1999年,山心镇农民李振盛靠读书致富,其事迹被整理成文字材料和图片,参加全区农民读书成果巡回展,影响很大。   文物保护维修工作扎实有效。全县21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重视和保护,群众文物意识加强。几年来,解决了桂东南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界址划定问题(位于城隍);成立抢修孔庙领导小组,抢救孔庙;维护和修缮被人为破坏的石嶷山、石嶷塔;确定庞村清代民居群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申报自治区级;龙安绿鸦古冶铁遗址获定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电影发行放映走出低谷。几年来,共组织放映100多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科学教育影片,起到了鼓舞人民,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作用。先后与“甲天下”烟草集团、CTL王牌电视集团、创维电视集团、小天鹅洗衣机集团联姻,开展“万场电影”下乡活动,免费为农民群众放映故事片和科教片800多场。既解决了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又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更为电影带来生机。   文化市场管理健康发展。目前,全县共有音像店19家,餐饮卡拉OK31家,电子游戏机室11家,网吧37家,桌球室5家,印刷企业4家,复印打字室17家,露天音乐茶座16家。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整个文化市场井然有序,健康发展。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完善文化市场守则,加强-管理。对全县所有文化经营点进行重新检证、登记,重新发证,切实解决了业主“-难”的问题。   卫 生   兴业县卫生局于1997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是县人民政府主管卫生工作的职能部门,内设办公室、卫生法制与监督股、业务股3个职能股(室),辖县级直属医疗卫生单位3个,镇中心卫生院1个,乡镇卫生院11个。截止2001年年底,设有病床392张,职工干部总数610人,其中卫技人员576人。有村卫生所204家,乡村医生572人。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级卫生组织为基础的上级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1999年,县卫生局被评为兴业县行风评议“合格单位”;2001年县人民医院荣获国家卫生部授予“二级甲等医院”称号;1999年元月蒲塘中心卫生院以玉林市最高分获国家卫生部授予“一级甲等医院”称号;2001年全县有大平山卫生院等9家乡镇卫生院通过审评,达到“一级乙等卫生院”水平。   体 育   几年来,兴业县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98年一举夺得“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实现县“十大民心工程”之二(蒲塘镇也获“全国体育先进乡镇”)。全县共有锻标适龄学生9万多人,及格级以上8万多人,达标率85%以上。   目前,整个兴业县有大型体育场1个,体育馆2座,篮球场 570个,400米田径场2个,200米—350米田径场13个,游泳池2个。每所学校至少有乒乓球台、篮球场、沙坑、600米跑道等体育场地设施。共有15所学校成为县体育传统项目训练点。去年,争取到上级赠送价值10万元的全民健身样板工程器材,并安装在县体育场上。从此,每天来健身的群众络绎不绝,健身风气大大增强。   体育竞技结硕果。五年来,该县共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活动150多次,直接参赛人数超过20万。参加市级以上比赛16次。在各级比赛中,都有令人振奋的好成绩。其中,破6项自治区级记录,12项市级记录,6项县级记录。县业余体校设篮球、乒乓球、田径、游泳等四个训练项目,共有5名教练,一切活动正常。几年来,共向市级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100名,向自治区输送10名。   【旅游资源】   兴业县山川秀丽,山峦起伏,风景名胜颇多。有被誉为“岭南第一岩”的龙泉岩风景区,燕山湖风景区、铁联水库风景区景色宜人,有始建于宋代的石嶷文塔、庞村清代民居群,还有中共兴业县特支旧址、桂东南抗日游击区办事处、兴业抗日武装起义旧址等。   庞村清代建筑民居群系兴业县梁纯庵(首富)及其子孙所建。位于兴业县城东面一公里的庞村内,现存民宅二十八座,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房屋方向皆壬丙兼亥已,基本上属硬山搁檀式结构,一底一搁、翘脊、重檐、歇山顶,梁檐有帮,帮雕穿花;墙体为青砖包皮、内衬泥砖,每座设有屏风;檐下、屋顶下绘有彩色的“裙画”,屋檐、窗额有精美的雕刻,手工精细,惟妙惟肖。   李宗仁屯兵发迹遗址当年为少壮派下级军官的李宗仁将军落难在此屯兵“得天地之灵气而连升三级”,设立干校、培养骨干队伍,为今后平定广西打下坚实的基础。   鹿峰山石林公园既有华山之险,又有泰山之奇,更有黄山之美。山上奇峰叠出,沟壑深幽,树木苍翠,一壁千仞,古藤直泻,鸟语花香,山回路转。使您遐想联翩,心旷神怡,既惊叹历史的天造地设,更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龙泉岩风景区位于玉林市兴业县城隍镇东一公里处,整个景区占地面积2.7平方公里。由龙泉岩、龙泉湖、鹿峰山石林公园、李宗仁屯兵遗址等几个主要景点组成。龙泉岩全长1256米,由众多的喀斯特溶洞及地下暗河构成。岩内钟乳石、石笋、石幔、石花、石柱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更令人惊奇的是,岩洞内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大蝙蝠,倒挂串连,形成一道亮丽的景观。   【历史沿革】   陈天嘉二年(公元561年)置石南郡、石南县,唐朝开始以兴业为县名。1952年8月撤销兴业县,归并玉林县。1997年4月22日,国务院批复(国函[1997]26号):设立兴业县。兴业县辖原县级玉林市的石南、城隍、大平山、蒲塘、北市、葵阳、沙塘、山心8个镇和龙安、铁联、博爱、高峰、洛阳、小平山、卖酒7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石南镇。隶属地级玉林市。   2000年,兴业县辖8个镇、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石南镇 67911 大平山镇 40122 葵阳镇 51644 城隍镇 44646 山心镇 48379 抄塘镇 42735 蒲塘镇 38530 北市镇 42672 龙安乡 30307 铁联乡 10518 博爱乡 10013 高峰乡 32832 洛阳乡 17571 小平山乡 28731 卖酒乡 24885    2003年,龙安乡撤乡改镇,小平山乡撤乡改镇,高峰乡撤乡改镇。   2003年兴业县行政区划一览(11个镇、4个乡):(根据当年广西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100 石南镇 辖:石南社区居委会;黎村、环江、庞村、七团、葵山、六联、富阳、东周、谭良、东山、凤山、凤东、南乡、新村、塔竹坪、横枫、韦鸣、马塘、泉村、东龙20村委会。   101 大平山镇 辖:龙泉、田寮、上阳、正阳、雅桥、大苏、江下、江岭、鸣峨、陈村、新岭、古城、平山、山下、山腰、三联、阳村、高良、埠头、南村、双凤21村委会。   102 葵阳镇 辖:葵中、旧县、旧城、葵安、葵联、葵西、新荣、合星、四新、龙口、立石11村委会。   103 城隍镇 辖:城隍社区居委会;城隍、大西、镇南、莫村、陈塘、塘肚、枫木、荣华、平定、平巷、白沙、龙谭、万安、马庄、莲塘、湖村、幸福、镇东18村委会。   104 山心镇 辖:山心、新莲、龙江、龙兴、鸣水、社塘、联和、要古、高田、石柜、樟木、寨门、公和、对塘、蓬塘、升平、良星、五星18村委会。   105 沙塘镇 辖:沙塘社区居委会;沙塘、合成、合民、安善、永兴、水车、富旺、平塘、五团、张榕、福隆、福联、马村、水口莫、新圩、与善、民强17村委会。   106 蒲塘镇 辖:蒲塘社区居委会;蒲塘、安国、白花、凤文、大文、炉岭、石奇、龙平、山奇、陈关、龙旗、西寨、石山、石槐、南塘、化寿16村委会。   107 北市镇 辖:`北市、钦善、万龙、宏福、院垌、洋塘、垌心、长华、福德、兴福、旺石、水田、福田13村委会。   108 龙安镇 辖:龙安、马鹏、柑坡、太村、秧塘、旺冲、螺网、腾冲、长居、六霍、六西、三角山、牟村、杨前、新塘15村委会。   109 高峰镇 辖:罗平、高峰、卢村、芦塘、新李、靖文、靖定、太平、集义、龙文、民安、上河、新河、永德、张村、大同、大兴、欧岭、麻畲19村委会。   110 小平山镇 辖:小平山、四塘、宽畅、崇善、谭村、金华、油村、大坡、三德、旺里、深塘、旺翻、良民13村委会。   200 铁联乡 辖:跳崆、西村、铁南、泉江、六闲、安东6村委会。   201 博爱乡 辖:博爱、新文、葵峰、大良、石门5村委会。   202 洛阳乡 辖:洛阳、大礼、六九、金山、旺龙、龙垌、新安、新忠8村委会。   203 卖酒乡 辖:卖酒、通流、平浪、竹沙、党州、苍院、乐太、睦村、周覃、忠良10村委会。   2005年,撤销铁联乡,整建制并入葵阳镇,葵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博爱乡,整建制并入山心镇,山心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北流市

   北流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南与广东高州、化州市、信宜市接壤。全市总面积2457平方公里,辖2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78个行政村,21个居委会,总人口118万人。原籍北流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30多万人,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广西第二大侨乡。北流历史悠久,设县已有1400多年,因境内圭江向北流而得名。旧称“粤桂通衢”、“古铜州”,历史上曾“富甲一方”,素有“小佛山”和“金北流”之称,是世界铜鼓王的故乡。改革开放以来,北流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广西十强县(市)前列,以陶瓷之乡、水泥之乡、建筑之乡、荔枝之乡、水稻高产之乡闻名遐迩。1994年4月18日,北流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目前市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人。绝大部分为汉族,少数民族仅占0.92%。   北流历史悠久 南朝齐永明六年(488年)置北流郡,以境内圭江流向而得名。南朝梁(502—557)置北流县,为北流行政建置之始。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北流县、普宁县(今容县)设置铜州,贞观六年(627年)更名容州,治所在北流长达百余年。历元、明、清、民国,至今县行政建置已有1400多年历史。   人杰地灵   明代进士李宏曾任四川道监察史10年,清代中进士13人,其中阙邦觐19岁中进士点翰林,被誉为“北流神童”;新进士李绍昉宝和殿复试获一等一名,授职翰林院编修,担任国史编纂,其才思敏捷,学问渊博,时人誉为“才压三江”。现代北流籍的著名专家、学者有国学巨擘陈柱、有机化学家凌育宸、画家马达、铁道工程专家冯介、教育家兼诗人冯振、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陈一百、光学家顾去吾、水电专家窦音桂、音乐家何名忠等。北流还是一代名将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红八军军长俞作豫的故乡,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北流历届党委、0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城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综合实力稳居广西十强县市前列,以陶瓷之乡、水泥之乡、建筑之乡、荔枝之乡和水稻高产之乡闻名遐迩。先后获得了全国农业百强、林业绿化百佳县市、全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科技、教育、文化、体育、普法先进县市、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基层项目示范市,全国生态家园建设示范市和广西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等荣誉,还连续三年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前四十名。   近年来,北流市委、市0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为重点,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百强县市、全国林业绿化百佳县市、全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排第33位)、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计生工作先进市、全国普法先进县市、广西园林城市、广西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并连续五届获得广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建成和已有大小公园三十多个,广场四个。每天晚上市民的娱乐活动,健身运动随处可见,到处都是一片繁华的景象。   城市建设   北流以建设中等城市和精品城市为目标,城市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高。目前,中等城市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城东,广西2003年重点开工项目北流市陶瓷工业园区已经开工建设;城南,新的商贸区和教育城规划已经完成;城西工业区已拉开规划建设框图;与此同时,市区中心的旧城改造已经起步。随着多个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和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完善,不远的将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北流,将是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城区人口达30万人的现代化城市。   气候条件   北流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高岭土地质储量1亿吨左右,露出地表的石灰石地质储量15亿吨左右,露出地表的粘土(水泥用)地质储量1亿立方米左右。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北流陶瓷、水泥工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交通资源   北流市交通便捷,境内公路交通网络已基本构建完善,全市镇镇通硬化道路,99%的村通四级公路,半数以上村通硬化道路。国道324线玉容一级公路横贯全市东西;北宝二级公路纵穿全市南北,连接广东水东港和广东省高等级公路网;规划建设中的南宁----广州高速公路、洛阳---湛江铁路经过北流。从北流出发,4小时可达广州(395公里)、佛山(388公里),5小时可达深圳(518公里)、 珠 海(507公里),2小时可达 南宁(210公里),不用5小时可达桂林(467公里)。与广东的水东港、湛江,广西的东兴、凭 祥、北海、钦州、防城港、梧州、贵港等港口、边境城市,有一、二级公路相 通,2--5小时可达,出海通关便捷。此外,北流通讯发达,能源充足。日 供水能力达4.5万吨,年供电量达4.7亿千瓦时,供电保证率99%。   经济发展   工业状况   北流工业起步早,基础雄厚,规模优势明显,已形成以日用陶瓷、水泥、兽药、罐头食品、机械、皮件等为主的工业体系。目前,全市有工业企业4300多家,其中陶瓷企业50多家、水泥企业28家、兽药企业26家、皮件企业33家、规模较大的罐头食品企业10多家,安排就业20多万人。北流已成为广西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及华南地区兽药生产基地。2009年的GDP将达到150亿元,在这金融危机的环境中,北流的工业欣欣向荣,将在广西综合实力十强县市中排第一,西部百强中排到前十。   农业发展   北流农业发达,农业结构调整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创汇型和加工型农业已占主导地位。全市现有水果83万亩,名优水果占90%。以牛品改为突破口的水产畜牧业发展加快。一些新的农业生产高效模式得到了成功实践。农村以沼气池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发展迅速,成为广西和全国的典型示范项目。以商贸、交通运输、旅游 、餐饮 、房地产、文化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城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上升至29%,从业人员超15万人。   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全市现有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96家,其中自营出口企业57家,出口产品包括日用陶瓷、皮革制品、罐头食品、芒竹编、松脂、毛纺织品、家具、玩具、农机、兽药、园艺产品等15大类,产品销往美国、欧洲、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广西最大的产品出口县市之一,目前正在全面建设“外贸出口超亿美元市”。   基础设施      近年来,北流市立足于建设中等城市这一目标,按照“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容量、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形象”的思路,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城市规划布局、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风貌上突出日用陶瓷城、荔枝之乡、铜鼓名城的个性和历史文化内涵。目前,市区绿地率达28.83%,绿化覆盖率达33.1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39平方米,路灯亮灯率达98%。全市自来水普及率9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8.02%。1998年以来北流市连续三届摘取了广西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北流正发展成为一座花园式的、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中等城市。   旅游观光   北流旅游资源丰富。著名景点有:道教二十二洞天勾漏洞,以铸造了世界铜鼓王而闻名的汉代冶铜遗址铜石岭,桂东南第一峰大容山,一千多年前就已闻名的鬼门关。此外,还有万丈洒、天堂山、龙虎寨、伟人山、水月岩、圭江河、六洋水库、中国海相泥盆纪标准剖面等自然景观和景苏楼、大城殿、粤东会馆、德胜堂等人文景观,以及荔枝之乡的观光农业、生态家园的生态旅游等,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北流已被国家定为乙级开放旅游城市。市金荔酒店、精通大酒店、红云大酒店均为三星级以上涉外酒店。   勾漏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北流市城区东面3公里处,占地面积204公顷,是全国道教“三十六洞天”的“二十二洞天”。岩洞全长1500米,勾、曲、穿、漏、奇景天成,洞内石柱、石笋以及各类天然奇特的钟乳石纵横交错,千姿百态。洞前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绿树婆娑,曲径通幽,石壁上历代石刻琳琅满目,倍添艺术魅力。    铜石岭位于北流市东郊10公里处,分大小两山,圭江自南而北饶过山前,山层变耸秀、巍峨壮观,石皆紫铜色,有的兀然独立,骨骼清奇;有的苍茫一片,气势雄浑。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峰怪石,丛立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大容山森林公园位于北流市北端23公里处,总面积2930公顷,平均海拔1000米,其中莲花顶海拔1275.6米,为桂东南第一高峰。大容山山势雄伟,森林茂密,是天然的亚热带植物王国,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活化石—桫椤,花中皇后—金花茶等。园内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达8.3万个/m。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游大容山公园,住莲花山庄,吃山珍野菜,玩高篝火晚会。你将远离都市的烦恼,公园内冬暖夏凉,干湿适中,是避暑、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李明瑞、俞作豫纪念馆位于城东北的田螺岭,该馆是纪念红七军、红八军首领李明瑞、俞作豫而建的。全馆占地3533平方米,建筑面积810平方米,落成于1985年2月1日,馆内陈列有介绍李、俞烈士光辉业绩的文字、实物、图片和自治区领导人以及红七、红八军老战士为该纪念馆的题词,该馆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成殿又名孔圣殿,高18.7米,长15.77米,面积247.6平方米,为两层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顶上饰祥龙彩凤、飞禽走兽,红墙黄瓦,殿正同16扇镂空雕花鸟虫鱼图案,流丹滴翠,极其精工美丽。北流孔庙建筑设计精巧严密,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风格。    景苏楼位于城区南门外河滨公园内,专为纪念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留迹北流而修建的,楼前有匾额“坡仙舣筏”。楼阁内有郁林州牧唐尔琨集联,东坡的手迹书画30多件。   伟人山位于北流市陵城镇甘村地段(即玉容一级公路旁),有一座大石山,平地突起,酷似一位巨人仰卧朝天,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有头部、园顶、额面、鼻子、嘴巴、下巴、颈部、胸部、腹部突出,界线分明,右手平放、臂肢清晰、微弯的手掌紧贴腹部,视其面部,如安详熟睡的伟人!   常用语言   语种:白话(有人称:粤语)有些人说:上里话   常用的名词(用粤语读)   吃朝:吃午饭   吃晏:吃午茶   吃夜:吃晚饭   靓妹:女服务员,问路人的时候不能叫小姐,叫靓妹!不然你等着耳光吧..   一哥:对老公的称呼、对老大的称呼、对鄙视的人称呼。读的时候,语气改变意思   一娘:对老婆的称呼   上(玉林、南宁):去,去玉林、去南宁   散仔:不良少年,经常打群殴架,去网吧那些   咧:了,通常在一句话的最后面。比如:我去玩咧   汤(鸡、鸭):杀,有时候也有人说:汤开你!那你就快点跑吧....   碌(面、米粉):煮   马:不,比如:马要、马想   马:在最后的,么、吗的意思。比如:去潮流马?   开:了,通常在一句话的中间,比如:杀开你   吃绝毛:用粗口话骂人,意思很不文明   伧妈、伧公:讥骂自己的父母,一位父母年老,不讲清洁卫生,生疮发癞,悲哉。   嘿知:粗口话,青年、中年都说,唉   马知:不知道的意思。   屋几:家里   行(hang)路:走路   度咩:干什么   饮茶:去茶庄里吃东西   嘢:东西   北流人的骄傲   铜鼓王的故乡   被称为“铜鼓王”的北流水冲庵铜鼓,面经165厘米,残重300多公斤,堪称“世界之最”。而这个“铜鼓王”便是铜石岭的产品。“铜鼓王”的出土有着传奇般的经历。清代北流石科乡有个农民,上山砍柴草,把变淡竖着往地上拼命一插,但闻土中发出异样的声响,扁担也插不下去,于是拨开泥土,赫然出现了一个硕大无比的铜鼓,村民还以为是神器呢,台岛附近六靖圩冼太夫人秒供奉,后来台岛水冲庵时,绳索绷断,于是便向庵中菩萨站普,决定留在水冲庵,大概是抬铜鼓的乡民略施小计,要铜鼓留在自己乡里吧。就是每年冬天,都在水冲庵举行祭鼓祈神的机会,敲起铜鼓,山鸣谷应,响彻云霄,乡民从四面八方云集敬神。这个“铜鼓王”现在展览于广西博物馆,两次赴京展出,见者叹为观止,为广西赢得了声誉,更让北流人骄傲!   中国荔枝之乡   就桂东南低于来说,荔枝要到夏至才熟透,把荔枝皮剥开,表皮的一层红色,从壳里面也看得到,亦即红过壳了。北方能吃到荔枝还真不容易啊,这时节荔枝树的绿叶间一丛一丛地红,是南国特有的景色。杨贵妃爱吃荔枝,就要从数千里外传送,味未变,已至京师。长安的数十里外,应该是岭南吧,为什么贵妃独嗜荔枝呢?若从正史所说,贵妃是北方人,便不好索解。近年广西容县人声称杨贵妃是容县的姑奶奶,容县毗邻著名的荔枝产地北流,如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边合情在理了。北流人吃荔枝可是相当挑剔的,一张入园券,任你拣着吃个够,内行人总要平鳞,软质,皮薄,个大,足圆就摘,最好的,还是桂味,肉多,核小。   


北流市特产大全




北流市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