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 >> 田阳县 >> 巴别乡

巴别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巴别乡谷歌卫星地图)


巴别乡简介

  巴别乡位于田阳县南部石山区,距县城56公里,总面积l92平方公里,全乡辖13个行政村147个自然屯1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3万人,耕地面积26390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甘蔗。境内蕴藏有丰富的铝十矿、铁矿、方解石等矿产资源,本地特色产品有玉米鸡、肉猪等名誉县内外。响誉百色市的“四月八”歌圩就在巴别乡。
   改革开放以来,乡党委、政府先后组织开展了人畜饮水大会战、村村通公路大会战、茅草房改造大会战、普九大会战、村村通电大会战、地头水柜建设大会战、村村通广播电视大会战、沼气池建设大会战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实现了村村完小有教学楼,全乡l3个村均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站,覆盖率达90%以上,91%的自然屯解决了用电照明问题,通讯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九五”期间, 以扶贫攻坚为主要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目前已形成山下种蔗、山上种竹、利用地头水柜种菜、种蔗和养鸭、养鹅与利用沼气池养猪、种菜等新的产业格局。.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03万人 ·田阳旅游·田阳特产·田阳十大特产·田阳十景·田阳名人·田阳 451021204 533000 0776 查看 巴别乡谷歌卫星地图

巴别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巴别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田州镇

  田州镇地处右江河谷腹地,位于田阳县城所在地,是该县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南昆铁路、邕色二级公路、右江航道贯穿全镇,距田阳军民两用机场四公里,交通便捷,是桂西南出海的黄金通道。境域东邻百育镇,西连那坡镇,南接那满镇,北达头塘、玉凤两镇,全镇总面积113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委员会52个自然屯和四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内有田阳南华糖业有限公司、田阳造纸一分厂等多家中型企业。2000年末全镇总人口62986人(含四个社区),其中农业人口31068人,主要为壮族和汉族,其中壮族占78%,汉族占18%,2001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2468元。镇内储存有石油、煤炭、天然气、钛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产业有粮食、甘蔗、蔬菜、畜牧水产、水果等,是桂西南菜北运第一镇,百色市(原百色地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著名的芒果之乡,国家科技部定点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先后被评为广西乡镇之星,百色市小康示范建设先进镇。2001年9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自治区重点镇。   境内属右江河谷平原,地势较为平坦,2001年末全镇总耕地面积36027亩,其中保水田21677亩,旱地(含丘陵旱地)14350亩。林地面积1190公顷,其中有林面积961公顷,森林覆盖率14.9%。境内有右江河及其支流共2条,总长度15公里,耕地灌溉面积2.1万亩,主要分布在百东河、磺桑江、宝美等三个灌区。气候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夏长冬暖,年均气温22℃,降雨量1100~1250毫米,无霜期355天,四季可种,是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1999年以来,年均种植蔬菜面积约8万亩,总产量20万吨;芒果生产面积累计12000亩,年均挂果面积约8000亩,总产量为4500吨。境内旅游胜景有:隆平东慕岛风景区、瓦氏夫人墓、三雷土司城。全镇有普通初级中学一所,在校生750人,小学(含教学点)16所,在校小学生1889人,全镇在职教职工325人,中小学教师合格率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初中入学率96%,自1998年以来,全镇采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近500万元,着力改善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每个学校均建有教学楼,并有定律、中山、镇初级中学等学校配有先进的语音室、电脑室。.  

那坡镇

  那坡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1959年前曾经是田阳县政府所在地。镇政府距县城9公里,   省道20312线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32.75平方公里,辖14个村(街),135个自然屯,2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万人,耕地面积31164亩(其中水田1.4万亩),人均耕地1.1亩。镇辖区内有红岭坡水泥厂、百林水泥厂、田阳县水泥厂、右江冶炼厂等市、县级企业。今明年,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工程那吉水利枢纽和南昆高速公路即将在那坡境内动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那坡镇视察工作,给予全镇人民极大的鼓舞,1990年11月21日和1996年11月1日,-同志先后两次视察那坡镇;1996年4月1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视察那坡镇尚兴村;2002年3月31日,0中央总-胡绵涛同志到那坡镇义安村龙云屯视察工作。   那坡镇地处右江河谷腹地,地貌由平原、丘陵、石山三种类型构成,由此形成了三种不同区域的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发展路子。河谷平原以发展粮食、蔬菜、养殖、农产品加工为主;土坡丘陵以发展水果、甘蔗、经济林为主;大石山区以发展竹子、甘蔗、草食动物养殖和石材开发及运输业为主。全镇形成了八大农业发展基地:一是六合1000亩茨菇基地;二是濑旺、那芘、万平、平朴3500亩新品种蔬菜基地;三是濑旺500亩果蔗基地;四是弄坡、尚兴1000亩优质芒果基地;五是永常5000亩竹子基地;六是义安村800亩"吨糖田"基地;七是那芘1000亩优质稻制种基地;八是平朴、敢亮150亩立体养殖基地。2001年,全镇蔬菜面积达3.2万亩(含复种面积),芒果面积达1.3万亩,竹子面积达1.78万亩,甘蔗面积达3200亩。2001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1.26亿元;农业总收入达1.29亿元。那坡镇在发挥农业支柱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全镇乡镇企业以煤炭、红砖、石灰、石料加工及公路运输等为主,尤其是建材业较为发达,成为百色市建材第一镇,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供应基地。全镇有煤炭矿井8个,年产煤炭20万吨;砖厂4个,年产红砖2000万块,各种交通运输车1030辆。2002年,财政收入达102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94亿元,乡镇企业总收入达7.43亿元。2002年,全镇人均纯收入1453元。.  

坡洪镇

  坡洪镇地处田阳县南部,210省道过境15公里,镇政府距县城30公里,交通便利,是田阳县通往德保、靖西、那坡三县及南部山区6乡镇的交通枢纽,是田阳县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全镇总面积2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753亩,人口2.6万人。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7558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5101万元,财税总收入3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64元。2003年8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重点镇。   坡洪镇现拥有坡洪纸厂、新建冶炼厂和新美砖厂等乡镇企业,镇内储存铝矿、铁矿、水晶石、大理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近年来,坡洪镇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甘蔗、蔬菜等支柱产业,年有甘蔗面积1.6万亩以上,反季节蔬菜达3000亩,从而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突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坡洪“花炮节”已有130年历史,闻名区内外,特产坡洪“古眉酱”更是历史悠久,远销港澳,为壮族特产一绝。境内有“睡美人”山、坡洪河、古美仙洞等旅游胜景。.  

那满镇

  那满镇位于田阳县城的东南部,地处右江河中游的南岸,镇政府驻那满街,距县城20公里,南靠田东县布兵镇,西与五村乡、琴华乡接壤,东隔右江与百育镇相望。全镇总面积138.33平方公里,西南面为石山岩溶地貌,占总面积43%。耕地面积20415亩,其中水田3957亩,旱地16458亩。全镇辖13个行政村,“1个自然屯,2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万人。全镇现有打火机厂和砖厂2个企业,个体工商产965个,从业人员达1203人。有中学1所,小学11所,在职教师160人,在校学生1658人。城镇中心设有卫生院,在职医务人员18人。    那满镇地处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部位,距将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铝工业重要基地的百色市43公里,直线距离田阳县城l0公里、田东县城11公里、百色二级公路3公里、南昆铁路4公里、百色机场5公里,到首府南宁200多公里。正在修建的南昆高速公路贯穿全镇。    那满镇右江河谷5个村共有47000多亩的肥沃土地,十分适宜种植水稻、蔬菜、花生、甘蔗、香蕉等农作物;丘陵3个村总面积60810亩,很适合发展甘蔗、香蕉,石山区总面积91620亩,可开发种桑养蚕、竹子、药材和畜牧养殖业。水利资源主要有右江、驮烈河以及六华、六弯、六谷3个总容量100多万立方米的水库和268座总容量为4268立方米的地头水柜、人畜饮水工程。境内矿产主要有黄金、煤和石油等。   近年来,那满镇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实施“优菜、优蔗、优果、优畜”的农业“四优”工程。全镇发展无公害蔬菜3万亩(含复种),甘蔗7000亩,水果2.4万亩(其中芒果2.2万亩),优畜养殖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在抓好“四优”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抓石山区的生态农业,发动群众大种苏木(一种药材)1.13万亩,竹子(造纸原料)1.86万亩。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全镇粮食、蔬菜、甘蔗、水果、畜牧、水产养殖、竹子和药材七大支柱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发展和提高。2002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0750万元,财政收入8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5元。.  

百育镇

  百育镇地处右江河谷腹地,是田阳县的东大门,邕色二级公路(324国道)、右江河、南昆   铁路横贯全境,境内有军民两用机场,东距首府南宁180公里,西距百色市4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镇总面积132平方公里,地貌以河谷冲积平原和小丘陵为主,耕地面积44951亩,其中水田31383亩,旱地13568亩。全镇辖九合、四那、百育、六联、七联、新民6个行政村62个自然屯17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800人(城区人口2000人),居民以操北部壮语的壮族人为主。   百育镇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是右江大型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灌溉条件便利,发展高、新农业产业得天独厚,是田阳县主要农业大镇,有西瓜、甘蔗、香蕉、芒果、秋冬菜、优质稻六大支柱产业。境内有右江河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百色市国家现代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可作技术支撑,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接近40%,近年来全镇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居全县前列。在深入创建右江百里文明河谷活动中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各种硬件基础设施和文化基础设施不断配套完善,正在规划的敢壮山公路入口处建设布洛陀美食一条街、桂西土特产一条街,将使百育小城镇的集聚功能、辐射功能更为增强,面貌更加焕然一新。    百育镇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有上百口油井,是田东油田的主要产油区;而丰富的煤炭、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尚待闺中诚待有识之士前来开发。境内人文资源丰富,民族特色氛围浓厚,六联村那贯屯附近的敢壮山,经众多的国内外壮学专家学者多方考证,确认是壮民族创世始祖布洛陀的诞生地和生活劳作的地方,是壮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和精神家园,千百年来沿习下来的每年旧历三月初八以朝拜布洛陀为主要内容的敢壮山歌圩吸引右江流域及周边十余县份民众,是广西最大的歌圩。百育这片热土被人尊称为""圣土"",敢壮山被尊为""圣山"",山上的布洛陀祠堂被尊称为""圣府"",极具旅游开发潜力。交通、区位、资源、科技、物产、人文六大优势,纯朴、勤劳的人民,以开拓、创新、服务为宗旨的镇党委、政府,一个具有产业特色和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桂西强镇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玉凤镇

  玉凤镇地处巴马、田东、田阳、右江三县一区交汇处,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便利,国道323线贯穿全镇。镇政府所在地那么街距县城42公里。全镇总面积387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民委,97个自然屯,   总人口2.5万。   玉凤镇蕴藏着丰富的硅、钛、锰、铁、辉绿岩、铵山岩等矿产资源,具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全镇有2座小型水库和数10条小河,水资源十分丰富。    玉凤镇境内主要盛产甘蔗、油茶、杉木、甜竹、芒果、酸梅、生姜、木薯等,是全县茶油的主产地,同时也是全县最大的用材林和经济果林木基地,素有“油茶之乡”、“绿色银行”之称。玉凤茶油驰名区内外,经国家绿色食品办公室认证,获得“绿色食品”称号。    近些年来,玉凤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山顶林木化、山腰果茶化、山下蔗粮化、沿河蔬菜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已成雏形。狠抓甘蔗、油茶、杉木等拳头产品的开发,全镇现有甘蔗种植面积6.1万亩,油茶林5.3万亩,杉木8万多亩。2002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7682万元,工业总产值5425万元,财政收入2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1元。   小城镇建设日臻完善。已完成过境街道水泥路面硬化,投资130万元的农贸市场和牛马交易市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2300万元的甫祟水电站、县城至玉凤二级路改造工程即将动工建设。玉凤街圩是田阳县最重要的乡镇圩日之一,每三天一个圩日。.  

头塘镇

  头塘镇地处右江河谷,是广西   田阳县的西大门,距县城8公里;总面积126平方公里,由北部土山区和河谷平原两部分组成;耕地面积31794亩,人均1.3亩;辖8个村委会135个村民小组,人口2.4万人。邕色二级公路、南昆铁路贯穿境内。粮食、甘蔗、芒果、香蕉、蔬菜、水产养殖是全镇六大支柱产业。    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8534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271元。2002年3月31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现任0中央总--同志视察了头塘镇。一年多来,头塘镇以建设""桂西第一镇""为目标,因地制宜,以""北山林果蔗,河谷蔗菜蕉""为思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招商引资,创办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得到提高。    城镇建设方面,以二级公路为依托,以土地开发为切入点、以招商引资和鼓励农户迁址建新居为途径,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目前,已开发的土地面积150亩,形成了市场、富元新区、头塘镇十字路口至加油站等三个开发带。到开发区建房的外地客商达89户113间,农民搬迁到新街建房达121户146间,机关单位、学校、私人建办公楼、住宅楼、商品房等260多栋,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修建了一条长1000米、宽8米的商品贸易一条街。依照""城镇建设园林化,居民住宅规范化""的总体思路,实施旧房改造,对沿路的楼房进行了统一立面装修,架设高杆灯等工作。建有集读书、科技培训于一体的镇宣传文化站,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镇府院内设有以党员学习教育培训为中心的党校,有灯光球场、升旗台、舞台、集体食堂各一个;有一条宣传长廊,组建一支农民艺术队。目前,小城镇雏形基本形成,成为百色市、自治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成为右江百里文明河谷一颗新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方面,2002年全镇人口出生率8.41‰,计划生育率从1995年97.5%提高到100%,连续14年被市(地)、县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洞靖乡

  洞靖乡地处田阳县南部石山区。乡府所在地驻地距县城50公里。全乡14个党支部,现有党员389名,辖区设8个行政村75个自然屯10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454人。全乡总面积140平方公里,三分石头七分土。耕地面积14050亩,其中水田面积7259亩。境内资源丰富,宜林面积广,现有林地面积5309公顷,盛产松木、松脂、杉木、八角、竹木(笋)等。野生药材较为丰富,有鸡血藤、金不换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硅矿、铁矿和水晶矿。境内水源丰富,流经境内的福禄河已建成5个梯级水电站,其中四级电站是田阳县工农业用电的主要来源之一。福禄河沿途风光旖旎,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全乡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和村村通广播电视,基本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全乡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水稻、玉米、木薯、甘蔗、生姜、八角、松木、养殖、劳务输出。近几年来,粮食年均总产量4325557公斤,人均有粮358公斤。种蔗面积6000多亩,年均进厂原料蔗2万吨以上。存栏大牲畜6421头(匹),出栏745头(匹);生猪存栏12519头;出栏15644头。林木采伐量2500立方米,茴油526公斤,竹笋(干)4125公斤。全乡农林牧渔总产值2575万元,企业营业收入5564万元。全乡科技教育卫生计生等各项工作全面发展。设有初中l所,完小8所,入学率保持在98.6%以上。   卫生保健网络完善,有1个乡级卫生院8个村卫生所。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乡党委政府根据该乡不同的自然条件,划分为三类发展区域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即在石山区的弄岩村、扁村村、百林村,抓好封山育林和石漠化治理,重点发展竹子、任豆树、苏木等,打造石山区特色产业。在土山区域的靖安、百勇、西平,结合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工程,更新松木,稳定甘蔗,大力发展八角生产,在引进项目进行低产八角林改造的同时,继续扩大八角种植面积,力争三年内八角面积达10000亩。同时尝试种植磨竽、伏苓、剑麻、桑树等。在公路沿线的淋楞、雪平村在抓好粮食生产和甘蔗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反季节蔬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巴别乡

  巴别乡位于田阳县南部石山区,距县城56公里,总面积l92平方公里,全乡辖13个行政村147个自然屯1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3万人,耕地面积26390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甘蔗。境内蕴藏有丰富的铝十矿、铁矿、方解石等矿产资源,本地特色产品有玉米鸡、肉猪等名誉县内外。响誉百色市的“四月八”歌圩就在巴别乡。    改革开放以来,乡党委、政府先后组织开展了人畜饮水大会战、村村通公路大会战、茅草房改造大会战、普九大会战、村村通电大会战、地头水柜建设大会战、村村通广播电视大会战、沼气池建设大会战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实现了村村完小有教学楼,全乡l3个村均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站,覆盖率达90%以上,91%的自然屯解决了用电照明问题,通讯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九五”期间, 以扶贫攻坚为主要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目前已形成山下种蔗、山上种竹、利用地头水柜种菜、种蔗和养鸭、养鹅与利用沼气池养猪、种菜等新的产业格局。.  

五村乡

  五村乡位于田阳县南部石山区,是田阳县的南大门,距县城50公里,东邻田东县,西邻雷圩乡,南邻德保县,北邻坡洪镇、琴华乡,省道2031 2横穿境内,交通便利。全乡总面积138.5平方公里,管辖14个行政村,123个自然屯,177个生产小组,4230户,总人口17459人。    2002年全乡农业总产值12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0元。全乡总耕地面积18830亩,粮食总产量达到4092吨。甘蔗种植面积6100亩,进厂原料蔗28000吨,推行高产示范蔗280亩,良种覆盖率达9 5%以上。到2002年止,全乡竹子生产面积达24380亩,年均竹编总收入为200多万元,竹子生产和竹编产业已成为该乡的特色产业。另一特色产业是高山养鱼,现鱼塘面积已达200余亩。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通过加工、运输、商业、饮食、服务等行业也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全乡现有校舍总面积13227.9平方米,初中1所,村完小12所,在职中小学教师职工129人,在校学生1633人。全乡完小校园建设“五室、三室、三场”基本配套。全乡以水、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也已基本完善。全乡建有304个共79008立方米地头水柜,沼气池370座。生活和生产用水、用电均可满足需求。通讯设施也得到较大改善。全乡14个村建成-接收站,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均已顺利开通。   五村乡的传统节日是端午歌圩节。每年乡里都举行丰富多采的文艺活动,以唱山歌为主,吸引着本乡和周边县群众参加人数达1万人以上,成为全乡最大的歌圩之一。.  


巴别乡特产大全




巴别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