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 >> 平果县 >> 太平镇

太平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太平镇谷歌卫星地图)


太平镇简介

  太平镇位于平果县西部偏南,东与坡造镇交界,南跟果化镇相连,西与田东县思林镇接壤,北和耶圩乡相邻,镇政府距县城22公里。全镇现有11个村委会,139个自然屯,294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总人口4.7万多人,镇内居住壮、汉、瑶、毛南等民族。
   全镇土地总面积226平方公里。辖区内建有联合、布见、布干等3座中小型水库,以布见、联合水库为主,常年有效蓄水量3352.6万立方米,是平果县城、铝业公司及城郊8万居民生活用水的源头。矿产资源主要有铝矿、铁矿、煤矿、石灰石等,年产销量达5000万吨左右,平果铝业公司部分矿区属该镇区域范围内,储藏量达200万吨以上。平果至耶圩、平果至海城公路穿境而过,平果铝矿山部已修通至古案村部矿山路和正在修建的古龙矿山路,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运输业高速发展,太平运输有限公司分别在广州、云南设有办事处。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8726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287.1万公斤,财政收入达124.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8元。盛产玉米、水稻、黄豆、山羊、生猪、鸡鸭等,平果珍珠豆、太平山羊、太平乳猪深受广东等区内外客商的青睐。全镇现有一所初级中学、11所完小,小学教学点69个,在职中小学老师246人,在校学生6311人。
  该镇自1997年1月23日撤乡建镇一直归平果县管辖。.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4.7万人 226平方公里 451023103 533000 0776 查看 太平镇谷歌卫星地图

太平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太平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马头镇

  四塘镇地处桂西南,位于平果县东南部,北与马山县永州镇相交,南与隆安县敏阳乡毗邻,东与武鸣县灵马镇接壤。全镇总面积123.82平方公里,辖有5个村委会67个自然屯95个村民小组,3799户。2003年末总人口16740人。聚居壮、汉两个民族。   该镇属土山丘陵地貌,土壤为黄灰沙质土,土层深厚肥沃;亚热带季风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在摄氏23度,降雨量1400-1500毫米,四季可耕地种植。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水果等。矿产资源有锰矿、硅矿及石灰石,水电资源丰富,建有中小型水库六座,河流主要是濑江河,流经印山、龙盘、明江3个行政村,自东南向西北汇入右江,总长23.6公里,在其下游总投资达250万元濑江水电站正在建设中。陆路交通便捷,省道 20323线穿镇而过,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00公里、平果县城30公里。镇治印山村中心腹地,是全镇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实现了屯屯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电话,手机信号覆盖全镇。   近年来,四塘镇着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依托土山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411.7万元,财政收入163 万元,人均收入1463元。   目前,全镇形成了以甘蔗、水果、油茶、经济林为支柱产业的特色经济:甘蔗种植达1.6万,年生产原料蔗7万多吨,各种名特优水果种植达1.8万亩,年产量达2000多吨,其中尤以2000亩葡萄沟和6000亩优质红江橙而闻名平果县内外。油茶和板栗分别种植达3000亩、2000亩,林业用地面积8382公顷,拥有林木4666公顷,其中种植经济林(马占相思、速生桉已达13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7.1%。四塘镇已成为平果县甘蔗基地、水果基地、林业重点镇,2001年列为自治区204个重点镇之一。此外,一些传统种植的经济作物还有果蔗、花生、木薯、麻竹、马铃薯等,全镇有一所普通中学,6所小学,在职中小学教师167人,在校学生达2580人。.  

新安镇

  新安镇解放前为果德、隆安、进结三个县部分管辖。19951年划分为平果县第一区,1958年取名新安公社,1962年改称新安区,1967年改称新安公社,1984年改称新安乡,1994年升格为新安镇至今。    新安镇位于平果县南端,东北紧邻平果县城,南接隆安县,西连天等县,西北连平果县果化镇。镇政府所在地东北距平果县城、西北距国家重点项目平果铝业公司均在5公里以内,其北侧紧临平果江南工业区。    新安镇地处百色市一级经济发展轴右江河谷的前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百二级公路,南昆铁路、南百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百色市乃是大西南的门户,同时,南百高速公路平果出入口也位于新安镇南面道峨村那曹屯附近,是进出县城必经之路,使之成为平果县城的窗口。    全镇辖18个行政村,240个村民小组,145个自然屯,总户数11249户,总人口49182人,其中农业人口46176,非农业人口3006人,农村劳动力27599人,城镇人口16443人,其中非农业3006人,光圩街农业人口69 3人,享受城镇基础设施的附近村庄人口12197人,常驻未落户人口547人,城镇化水平为33%。    新安镇经多年来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东部夹谷地带较发达,西部山区相对落后的经济格局。而南百二级公路、南百高速公路及新安镇至果化镇也沿硖谷穿过。硖谷内共集结有新华、中桥、布思、龙越、大龙、新安、道峨、那劳8个村,是全镇人口最为密集地带,涉及面积84.76平方公里,覆盖人口近3万人。此外,布思、兴宁小康示范小区的建成,从雷感大桥至镇政府所在地将连成一片,与江南工业区形成江南城区。    新安镇总面积为2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676亩(水田9511亩,旱地28165亩),林地90885亩,荒地2479.5亩,平均每人耕地面积为0.77亩。适宜于种植水稻、玉米、甘蔗、水果、林木等农作物。    森林用材林面积2628公顷,经济林面积372公顷,薪炭林面积1753公顷,其它林面积334公顷,林地总面积为6059公顷,2003年共完成作业设计2365.78亩,县批准退耕还林2230.09亩,完成石山地退耕还林1718.61亩。    新安镇内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堆积铝矿,储量1000万吨(平均品位47.1%)、硫铁矿300万吨(平均品位23%)、硫砂矿210吨。.  

果化镇

  果化镇位于平果县的西部,东与太平镇接壤,南同马头镇、新安镇以及国家重点工程――平果铝连接,西和天等县相邻,北跟田东、天等县交界,距平果县城23公里。右江、邕色二级公路、南昆铁路和天平公路以及在建的南百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2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903亩,其中水田15830亩,旱地25073亩。辖18个村民委和1个社区,121个自然屯,总人口48047人,主要居住着壮、汉两个民族。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1706万元,财政收入308万元,人均收入1550元,人均有粮405.5公斤。   近年来,果化镇党委、政府根据本镇实际,坚持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为目标,稳住甘蔗这一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特色家业,以项目为中心,大力积极发展农村工业的发展思路。2004年甘蔗种植面积达35000亩,名、特、优水果种植面积10056亩,其中葡萄306亩,西瓜2500亩,砂糖桔100亩,天草柑桔100亩,桃李类8000亩,山心西瓜远销区内外。2004年计划引进一批项目,现已立项6个,总投资12000万元。这几个项目竣工投产后,预计镇财政收入可达1000万元以上。   果化镇文化站——宣传文化站是集读书学习、电教、科技培训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宣传文化站。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和区党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等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于2001年2月拨专款兴建,地、县、镇还分别投入配套资金和划拨建站用地,2001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共投资22万元,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内设藏书室、阅览室、电脑室、娱乐室、科教室、书画室、办公室等8个功能室。藏书、电脑、音响、棋类、课桌等设备齐全,是右江百里文明河谷功能齐全的宣传文化站之一。   建站以来,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宣传文化教育活动,向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学习实践""-""重要思想,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经济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体活动,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推动了农村科学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果化镇自然资源丰富,盛产铝矿、煤矿和铁矿等,据探明铝矿储量达169万吨,煤矿储量达82万吨,铁矿储量达32万吨,其中铝矿储量大,纯度高,成为国家重点工程――平果铝业公司生产原料的主要供应地之一。.  

太平镇

  太平镇位于平果县西部偏南,东与坡造镇交界,南跟果化镇相连,西与田东县思林镇接壤,北和耶圩乡相邻,镇政府距县城22公里。全镇现有11个村委会,139个自然屯,294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总人口4.7万多人,镇内居住壮、汉、瑶、毛南等民族。    全镇土地总面积226平方公里。辖区内建有联合、布见、布干等3座中小型水库,以布见、联合水库为主,常年有效蓄水量3352.6万立方米,是平果县城、铝业公司及城郊8万居民生活用水的源头。矿产资源主要有铝矿、铁矿、煤矿、石灰石等,年产销量达5000万吨左右,平果铝业公司部分矿区属该镇区域范围内,储藏量达200万吨以上。平果至耶圩、平果至海城公路穿境而过,平果铝矿山部已修通至古案村部矿山路和正在修建的古龙矿山路,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运输业高速发展,太平运输有限公司分别在广州、云南设有办事处。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8726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287.1万公斤,财政收入达124.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8元。盛产玉米、水稻、黄豆、山羊、生猪、鸡鸭等,平果珍珠豆、太平山羊、太平乳猪深受广东等区内外客商的青睐。全镇现有一所初级中学、11所完小,小学教学点69个,在职中小学老师246人,在校学生6311人。   该镇自1997年1月23日撤乡建镇一直归平果县管辖。.  

坡造镇

  坡造镇位于平果县城东北部,北与马山县相连。镇政府驻地龙马街,距县城23公里。武平公路(原国道邕色公路)、省道都凤三级油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右江百里文明河谷沿线乡镇之一。镇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呈不规则的四方形。西北部系石山区,东南部是丘陵,沿邕色公路属山间谷地。   全镇辖有坡造、龙马、都阳、绿德、龙板、龙昧、内里、敬村、伏琴、贤强等10个行政村,91个自然屯15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955户,总人口21583人,居住着壮、汉、瑶等三个民族,以壮族居多。镇辖区总面积12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925亩(水田7966,旱地8959亩)。全镇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黄豆,经济作物有甘蔗、龙眼、葡萄、大青枣等。目前,全镇共建沼气池2101座,沼气入户率达43.9%,退耕还林6000亩,甘蔗种植面积6600亩。2003年全镇水果总产量1437吨,肉类总产量2736吨,水产品产量304吨,地方财政收入17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6元。   全镇现有乡镇企业778个,其中集体企业1个,私营企业6个,个体工商户771户,从业人员2708人。2003年,全镇企业实现总产值16110万元,营业收入16390万元。   全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镇中心小学1所,村完小8所,教学点18个。在校小学生2092人,在校初中生60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5%。   近几年来,坡造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公路沿线村发展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水果种植,推动了水果生产的发展。至2003年止,全镇水果面积达6473亩,其中面积较大的有龙眼1614亩,葡萄815亩。建立有全县较大的品种繁多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水果型木瓜基地、台湾大青枣种植基地、适宜于石山区发展的红花桃种植示范基地等。其中以培育优质葡萄苗、种植有美人指、红提等17个优质品种的葡萄、优质草莓,总面积110亩的平果县金果公司位于该镇绿德村归德屯、邕色公路原线旁,距县城仅有12公里左右,为全县乃至全市提供各种优质葡萄苗,其葡萄、草莓已成为广大顾客信得过的绿色食品,产品远销区内外。.  

四塘镇

  四塘镇地处桂西南,位于平果县东南部,北与马山县永州镇相交,南与隆安县敏阳乡毗邻,东与武鸣县灵马镇接壤。全镇总面积123.82平方公里,辖有5个村委会67个自然屯95个村民小组,3799户。2003年末总人口16740人。聚居壮、汉两个民族。   该镇属土山丘陵地貌,土壤为黄灰沙质土,土层深厚肥沃;亚热带季风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在摄氏23度,降雨量1400-1500毫米,四季可耕地种植。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水果等。矿产资源有锰矿、硅矿及石灰石,水电资源丰富,建有中小型水库六座,河流主要是濑江河,流经印山、龙盘、明江3个行政村,自东南向西北汇入右江,总长23.6公里,在其下游总投资达250万元濑江水电站正在建设中。陆路交通便捷,省道 20323线穿镇而过,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00公里、平果县城30公里。镇治印山村中心腹地,是全镇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实现了屯屯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电话,手机信号覆盖全镇。   近年来,四塘镇着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依托土山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411.7万元,财政收入163 万元,人均收入1463元。   目前,全镇形成了以甘蔗、水果、油茶、经济林为支柱产业的特色经济:甘蔗种植达1.6万,年生产原料蔗7万多吨,各种名特优水果种植达1.8万亩,年产量达2000多吨,其中尤以2000亩葡萄沟和6000亩优质红江橙而闻名平果县内外。油茶和板栗分别种植达3000亩、2000亩,林业用地面积8382公顷,拥有林木4666公顷,其中种植经济林(马占相思、速生桉已达13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7.1%。四塘镇已成为平果县甘蔗基地、水果基地、林业重点镇,2001年列为自治区204个重点镇之一。此外,一些传统种植的经济作物还有果蔗、花生、木薯、麻竹、马铃薯等,全镇有一所普通中学,6所小学,在职中小学教师167人,在校学生达2580人。.  

旧城镇

  旧城镇位于平果县中部偏东,距平果县城43公里,东界大化县碧城开发区和马山县永州乡,西邻太平镇、海城乡,南和坡造镇接壤;北与那沙乡相连。旧城自古以来是交通重镇是平果至海城、都阳至凤山的交通中转站。该镇居住着壮、汉、瑶三个民族,现下辖13个村民委,169个自然屯,245个村民小组,8194户,总人口36237人。镇人民政府驻兴宁街。   旧城镇行政区域总面积200.3平方公里,东部属丘陵地带,西、南、北部均属石山地区,耕地面积30696亩,其中水田12864亩,有林面积60277.5亩,森林覆盖率2%,旧城镇是百色地区的桑蚕生产基地之一,群众以种植蚕桑、水稻、玉米、甘蔗为主。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种桑养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全镇种桑面积达1400多亩,2003年有蔗面积8500亩。麒麟花是旧城镇的特产,色泽鲜明、味道鲜美,极富盛名。康马村是该镇最大的麒麟花、剑麻生产基地,麒麟花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剑麻种植面积达8500亩。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7305万元,比上年增长6.3%,财政总收入13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0元,比上年增加110元。   镇内有铁矿、铝矿、硫矿、煤、大理石等自然资源,其中教美铝矿是平果铝第三大矿区。为充分开发大理石资源,我镇已创办了初具规模的石材厂。   旧城镇旅游资源丰富。镇内处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风景如画,城内的八峰山有""兴宁八景""。即""寒潭却暑""""云深古洞""""独秀荷芬""""讲坛面壁""""鸟道同行""""松林夜月""""丹荔蒸霞""""岑候乔木""。此外,还有被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广西明代土司墓--岑氏墓。于清道光末年(1847年)年修建的东壁塔等名胜古迹是游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镇内用电方便,水源丰富。用电均属百色网,年供电力为48.5万度。旧城集镇范围地下水丰富,八峰山脚下的水源地质好,经卫生部门化验。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旧城水厂年抽水量达45000立方米。   旧城镇有初中1所,中学生1450人,镇中心完小1所,村中心完小12个,教学点24个,小学生数3321个。有一家卫生院,16张病床。   旧城镇有一邮电支局,在兴宁街至方圆五公里内已覆盖有手机信号;BP机信号覆盖全镇,有35KV变电站一个。.  

榜圩镇

  榜圩镇位于平果县东北部,距县城74公里。北与都安县、大化县接壤,东和风梧乡相连,西跟黎明乡紧接,南同海城乡交界。辖14个行政村(社区),190个自然屯,2003年末总人口4万人。    全镇土地面积150.8平方公里,林地面积8813.8公顷,耕地面积27037亩。辖区内有一座中型水库、三座小型水库和二座引水工程。省道都凤公路横穿该镇,交通十分便利。    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08亿元;工农业生产总产值7897万元;粮食总产量1.72万吨;财政总收入239.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69元。镇内有1916年设立的县重点小学—榜圩小学。1941年设立的平治县立国中(现为榜圩中学),及榜圩初级中学,现有村完小16所,小学教学点10个,中心卫生院1所,病床38张,1999年被卫生部授予“一甲医院”称号。镇人民政府住地榜圩街是原平治县县治所在地,是周边乡镇的商品集散地,商品贸易市场非常活跃;榜圩镇各种地方小吃小有名气,鱼生“榜圩巴乘”非常有名。榜圩镇也是平果县水稻、香蕉主要产区之一。2003年种植甘蔗面积3634亩,总产量18000吨;香蕉面积5370亩,产量5027吨;龙眼等其它名优水果面积2343亩,产量928吨;优质米1万亩,产量1.23万吨。   榜圩镇镇属福吉、常星、乐圩等村是革命老根据地,著名革命历史事件有“七壮士捐躯七星山”,著名革命历史人物有黄显金、黄明高、黄国祥等人。.  

海城乡

  海城乡位于平果县西北部,距县城48公里(经太平镇)。东面与旧城镇接壤,有海城-旧城柏油公路(26公里)与省道(平果-巴马线)相接;然后经旧城镇往坡造镇到都阳(22公里)与国道323线贯通;若经旧城镇往榜圩镇方向可通巴马、凤山县。南面与太平镇、耶圩乡接壤,有海城-太平柏油公路(在建,26公里)经太平镇往县城(22公里)与国道324线贯通;另有海城(龙王)-耶圩公路(14.05公里)通耶圩乡。西面与田东县思林、林逢、朔良、祷午4镇接壤,目前尚无公路贯通。北面与同老、那沙、榜圩等乡镇接壤、有海城-同老柏油公路(在建,26公里)经同老乡到黎明乡(31公里)与省道(平果-巴马线)贯通,与那沙乡、榜圩镇之间目前尚无公路直接相连。   海城乡的地形特征为南部石山紧叠,北部丘陵连绵,中部河谷较平坦。境内有全县最高山峰鬼头山,海拔970米。主要河流有百布河水系。北部丘陵山区有溪流,有坡雷、绿梨、六塘、六锦等中、小型水库,水量较充足。南部大石山区分布一些山塘、岩水,生产、生活用水很缺乏。多年来,海城乡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治乡方略,以生态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目前,全乡有林面积1113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8%。海城乡境内有海城-旧城柏油公路、海城-太平柏油公路(在建)、海城-同老柏油公路(在建)与邻乡县道、国道贯通。有5个行政村通等级公路,还有9条村级道路和50条屯级道路与其相连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   海城乡现有自来水厂1个,人畜饮水工程水池、家庭水柜共220处(个),全乡还有33个自然屯人畜饮水困难。境内的坡雷、六锦等中小型水库5座,但配套工程、引水渠道等设施建设不完善,未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灌溉效益。   海城乡已实现村村通电,境内有变电站1座,但全乡尚有27个自然屯不通电。鬼头山上建有县广播电视转播站,闭路电视已实现""村村通"",但尚有103个自然屯未能接收到闭路电视。   海城乡已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中国移动基站设在鬼头山,覆盖面广。   海城乡目前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农业大乡,其特色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综合开发,在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目前已初步形成按丘陵、石山、平地等地域特征分类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格局。.  

风梧乡

  2066.4吨,水产品产量377吨,乡镇企业总收入86凤梧乡位于平果县北部,距县城67公里,现辖11个行政村141个村民小组150个自然屯,总户数4907户,人口22165人。全乡总耕地面积14729亩,其中水田面积7520亩,旱地面积7209亩。    全乡总面积113.15万平方公里,都风公路穿越乡境,睦邻榜圩、旧城镇、堆圩乡,是交通物流中心、交通便利,西南部是低丘地带,西北、东北、东南部是石山区、山地多、平地少、地表缺水、易早易涝。土山区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有六力一、二库,总库容26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00亩。主要河流平治河。   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水果主要有香蕉、龙眼、荔枝,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野山椒等。2003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3125万元,粮食总产量5190吨,人均有粮256公斤,种植甘蔗2160.7亩,产量6458吨,年末生猪存栏15390头,畜禽肉产量10万元,财政总收入85.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7元。.  

黎明乡

  黎明乡位于平果县北部,距县城89公里,乡驻黎明村。地理坐标:北纬23度45分至23度53分;东经107度26分至107度33分。东北与大化县接壤,西北与巴马县相邻,西南与同老乡相连,东南靠榜圩镇。全乡总面积约110平方公里。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69个自然屯,105个村民小组。辖区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地形为丘陵,东部属石山区。主要河流黎明河源于龙运村,流经本乡,注入平治河。全乡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集中于3-8月份,年平均气温为20摄氏度,每年霜期约25天。气候条件适宜于亚热带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境内土壤主要为红壤和黄红壤,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至三熟。以农为主,林、畜牧为辅。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黄豆;林业生产主要以杉木、松木、桉树为主;果类有三华李、本地李、板栗,优质林果有板栗、油茶、玉桂、龙眼、荔枝等,素有""板栗之乡""之称。全乡森林覆盖率为35%。矿产资源有金矿、铁矿、铝矿、石灰石等。乡交通不算便利,只有省道都阳至凤山公路208线和县道黎明至同老两条油路通过。   乡镇企业有百佳砖厂,黎明水厂以及在建的六坡砖厂。以当地盛产的芭蕉芋加工制成的芭蕉芋粉丝是响誉区内外的绿色食品,产品畅销全区各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旅游景点""敢沫岩""(也称红军洞)目前尚在开发中,洞中景点众多,景观独特。亚洲洞穴协会会长朱学稳教授在率中英联合探险队考察该洞后,认为该洞十分罕见,堪称""亚洲第一洞""。该洞陆路全长3.5公里,线路蜿蜒曲折;水路全长2.15公里,水势平稳,全程落差在千分之一左右。陆路水路均可旅游观光。   2003年末全乡总人口为3519户14518人,人口密度为130人/平方公里,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的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全乡耕地面积为7162亩,其中水田4519亩,旱地2642亩,人均耕地面积0.49亩。2003年粮食总产量5321吨,人均有粮384公斤;财政收入3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0元;年供电量为150万千瓦/小时。.  

同老乡

  同老乡是1984年设立的一个新乡,原隶属于黎明乡。同老乡位于平果县域西北部,乡驻地同老街,是平果县最边远的乡镇之一,东邻黎明乡西北接田东县朔良镇,南毗海城乡荣芳村,北靠巴马瑶族自治县羌圩乡,西接海城乡,东达黎明乡,距离平果县城116公里。人口、民族情况:全乡共9个行政村,即寿安、那录、那午、五柳、同老、平孟、紫楼、享利、池塘,84个村民小组,119个自然屯,总户数3327户,人口13650人,其中农业人口1 3287人,乡内居住壮瑶两个民族,其中壮族占88%。土地面积128.2平方公里,目标年耕地面积12.1平方公里,占全乡土地面积的9.4%。2003—2020年,镇区用地达规模57.5公顷。适宜于亚热带农作物和林木生长,原生植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为全县最高。    同老乡是典型的土岭地区,属亚热带土岭丘陵地带,地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自然土为红壤或黄红壤,是地处海拔较高的地区,大约在500米左右,其主要河流是达洪江,源于同老村板老屯边,枯水流量为0.5立方米/秒,河面平均宽度60米,最窄处20米,乡内有6座小二型水库:达洪江水库、那高水库、六烈水库、石弄水库、六债水库、坡楼水库。矿产资源主要是坡伏金矿和石弄金矿,还有坡伏硅矿。    同老乡以发展农业为主,林、畜牧为辅,工业比较落后。农业生产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同时还发展许多经济作物,主要有黄豆、西瓜、木薯、板栗、八角、酸梅、李果和芭芋粉;养殖业和渔业也发展很快,自2001年以来,每年有16000头生猪、500头牛、300匹马出栏,鱼产量在4吨以上;乡镇企业也有所发展。2002年,同老乡国内生产总值0.16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782万元,非农业总产值774万元。.  


太平镇特产大全




太平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