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林镇位于赤峰市林西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17°56′,北纬43°51′。地处林西北部乡镇腹地,镇政府驻地新合距县城60公里。与锡林郭勒盟的西乌旗毗邻。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508平方公里。
新林镇历史文化悠久。解放初期,新林镇属林西县第五区,1956年撤区建乡,1958年底建新林镇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改建为新林镇。全镇现辖11个行政村(毡铺村、新合村、鹿山村、七一村、太平村、五星村、大勿兰村、上升村、八一村、大坝村、湖泗汰村),85个村民小组, 5293户,24000人,其中蒙古族395人,满族57人。镇内现存辽代四方城文化遗址,城址内散布大量辽陶、瓷碎片。中勿兰金边堡遗址是金朝兴盛时期为防御外族侵扰而建,始建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
自然环境优美。新林镇北倚大兴安岭,南靠边墙梁,境内河流纵横,山川绵延,哈什吐林区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发源于克旗天河园乡的巴尔汰河横贯全境。经过多年的生态综合治理,镇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变,荒山变成了青山;荒沙变成了绿洲;山水相映,绿树成荫,焕发出勃勃生机。七一至中勿兰敖包山流域3万亩生态工程被自治区定为生态示范区,境内山峦起伏,川谷纵横,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农业基础雄厚。经过两期六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基础建设明显改善,农业总产值显著提高。新林镇是全县的产粮大镇,重要商品粮基地,年粮食产量3000万斤,销售额达到1500万斤。14.6万亩耕地承载着新林镇人民的希望,玉米、小麦、谷子是主要粮食作物,油葵、药材、华子菇、甜菜、豆类是主要经济作物。杂粮杂豆品种多、质量好,历年来都被外地客商所青睬。
交通便利畅通。县级公路嘎九线横贯东西,乡级公路隆二线穿越南北,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已成为林西北部乡镇的交通枢纽和农产品集散地。
乡镇工业后劲实足。全镇共有乡镇工业4家,个体工商户310户,宝源锡矿股份公司,永盛大酱酿造厂已成为全镇乡镇工业的骨干企业,永盛商业一条街、新合工业园区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中心。
农牧结合成效显著。走农牧结合、可持续发展道路己成为全镇人民致富达小康的必由之路。.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4万人 | 508平方公里 | 150424102 | 024000 | 0476 | 查看 新林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林西街道 |
林西县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6年6月,是林西县委、县政府的正科级派出机构,位于林西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林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总面积18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范围为:东至羊肠子河;南至集通铁路;西至西山;北至新兴街。集通铁路横贯东西,省道204线纵贯南北,是赤峰市北部的商贸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办事处下辖7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为17073户,总人口51928人,其中城镇人口16468户49809人。 林西街道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下辖: 150424001001 121 东街社区居委会 150424001002 121 南街社区居委会 150424001003 121 西街社区居委会 150424001004 121 北街社区居委会 150424001005 122 北郊社区居委会 150424001006 121 北门外社区居委会 150424001007 122 西郊社区居委会 |
林西镇 |
一、地理位置 林西镇位于大兴安岭余脉南麓,是林西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域四邻是辽阔无垠的大草原。镇域总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6.2万人,是典型的移民聚居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空气清新,草原、田园相映如画。亘古火山,造就出含多种微量元素的优质地下水,地质变迁孕育了储量丰富的多种有色金属矿脉,广阔绿色农牧产品基地亟待巨贾龙头领航。 二、交通道路 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国道303线横贯东西,省道204线纵跨南北,集通铁路从境内中心穿过,建设中的省际呼海大通道,以宽广胸怀连接内外市场,全县乡村公路交织成网,通车率100%,通车里程1000余公里,可迅速连接城市、农村,为每一位来此打造黄金产业和财富平台的商家提供通畅的便利条件。 三、资讯服务 镇内资讯便民服务周到,程控电话遍布城市、乡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二十四小时全方位覆盖镇域每一个角落。已开通的政府宽带信息网随时提供各种商务、信息和网上洽谈。齐全的服务手段和完备的服务设施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您的各种商务活动提供一切可能的便利。 四、资源优势 (一)人文资源 林西镇位于美丽的内蒙古草原东部;1908年清王朝“移民实边、建县立镇”距今近百年的悠久历史。镇域现有人口6.2万人,是蒙、汉、回、满等多民族团结聚居的北方重镇,百年沧桑,演绎了汉文明和马背文明水0融的厚重人文内涵。也创造出了享誉全国、全区的文化县、文化镇、双拥模范镇、民族团结先进镇、“阿舍奈”卫生城、文明镇等多种美誉。 (二)地理资源 集三川之美,揽八方风土,身后,雄伟的哈达山一峰独秀,以北疆人特有的豪爽张开双臂环侍全镇12.6平方公里秀美山川。嘎斯汰河、黑水河、马岱沟河、羊肠子河,四河并流,穿境而过,以其清润、丰泽的水量抚育着沿岸4.8万亩膏腴的土地。周边九佛山、三楞子山、大冷山等自然风光景致优美,沙地植被丘陵地貌,草原风情相映如画,多种自然景观交汇成为人们假日、工作之余,休闲出游、娱乐的天然氧吧、心灵牧场。 (三)矿产资源 林西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藏24种,矿床、矿点、矿化点124处,其中尤以有色金属铜、锡、银、铅和非金属矿莹石、水晶宝石、石灰石、大理石最为出名。周边地区有著名的黄岗梁铁锡矿,白音诺尔铅锌矿等大中型矿址。. |
新城子镇 |
一、新城子镇概况 新城子镇198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为建制镇,镇政府位于林西县南部,距县政府28公里,距赤峰189公里,是林西县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也是周边地区商贸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 全镇辖五个村委会(七合堂村、老虎石沟村、大金沟村、小城子村、海堂湖村),19个村民组,总人口为7210人。南北长15.5公里,东西宽17.5公里,总面积为17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55000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为5400亩,东与巴林右旗毗邻、南与翁牛特旗隔河相望,西与克旗接壤。生态环境比较好。 省道二级油路从镇内穿过,镇内路面宽度14米,是赤峰通往锡林郭勒盟的交通要道。辖区内村村通公路,交通条件便利。 镇域水源丰富,电力充足,电视信息宽带网覆盖80%,移动通信、程控电话网站设施建设齐全。 文化教育卫生较发达,金融、司法、工商、税务、电力、电信、邮政、粮站、供销等机关单位设置齐全,可为客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二、资源状况 镇域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现以建成“七大”基地。 (一)10000亩内蒙野果基地(吉红123苹果),年产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内蒙野果12000吨。 (二)30000亩紫花苜蓿草基地,年产干苜蓿3000吨,产草籽450吨。 (三)100000亩野生山杏林基地,年产3000吨山杏核。 (四)纯种小尾寒羊基地,基础母羊年存栏16000只,年出栏20000只。 (五)老三区牌杂粮基地(主要品种:小米、芸豆、荞麦、玉米渣、高梁米、黄米),年加工各种杂粮500吨。 (六)玄武岩、花岗岩石材基地,资源贮量大,镇内现有石材加工厂一处,年加工石材4万平方米。 (七)九佛山旅游渡假区,具有丰富的待开发旅游资源,可使游人观赏的景点达300多处。 新城子镇“七大”主导产业需要诚招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投资开发客商。 新城子镇全面实施开发带动战略,制定了一系例的优惠政策,努力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营造宽松的开放氛围,诚招各界有志之士来新城子镇投资创业。. |
新林镇 |
新林镇位于赤峰市林西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17°56′,北纬43°51′。地处林西北部乡镇腹地,镇政府驻地新合距县城60公里。与锡林郭勒盟的西乌旗毗邻。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508平方公里。 新林镇历史文化悠久。解放初期,新林镇属林西县第五区,1956年撤区建乡,1958年底建新林镇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改建为新林镇。全镇现辖11个行政村(毡铺村、新合村、鹿山村、七一村、太平村、五星村、大勿兰村、上升村、八一村、大坝村、湖泗汰村),85个村民小组, 5293户,24000人,其中蒙古族395人,满族57人。镇内现存辽代四方城文化遗址,城址内散布大量辽陶、瓷碎片。中勿兰金边堡遗址是金朝兴盛时期为防御外族侵扰而建,始建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 自然环境优美。新林镇北倚大兴安岭,南靠边墙梁,境内河流纵横,山川绵延,哈什吐林区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发源于克旗天河园乡的巴尔汰河横贯全境。经过多年的生态综合治理,镇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变,荒山变成了青山;荒沙变成了绿洲;山水相映,绿树成荫,焕发出勃勃生机。七一至中勿兰敖包山流域3万亩生态工程被自治区定为生态示范区,境内山峦起伏,川谷纵横,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农业基础雄厚。经过两期六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基础建设明显改善,农业总产值显著提高。新林镇是全县的产粮大镇,重要商品粮基地,年粮食产量3000万斤,销售额达到1500万斤。14.6万亩耕地承载着新林镇人民的希望,玉米、小麦、谷子是主要粮食作物,油葵、药材、华子菇、甜菜、豆类是主要经济作物。杂粮杂豆品种多、质量好,历年来都被外地客商所青睬。 交通便利畅通。县级公路嘎九线横贯东西,乡级公路隆二线穿越南北,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已成为林西北部乡镇的交通枢纽和农产品集散地。 乡镇工业后劲实足。全镇共有乡镇工业4家,个体工商户310户,宝源锡矿股份公司,永盛大酱酿造厂已成为全镇乡镇工业的骨干企业,永盛商业一条街、新合工业园区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中心。 农牧结合成效显著。走农牧结合、可持续发展道路己成为全镇人民致富达小康的必由之路。. |
五十家子镇 |
林西县五十家子镇位于林西县政府所在地东北75公里处,东邻巴林右旗朝阳乡,北接锡林郭勒盟的西乌珠穆沁旗。全镇总面积266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水泉沟村、朝阳沟村、五十家子村、西耳子村、东边墙村),35个自然村,3465户,14180口人,在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体,同时混杂居住着蒙、满、回、藏等少数民族。五十家子镇地理位置优越,有近百年历史的“三八”集名扬区内外。这里交通便利,庙大公路穿境而过,每天有十几辆往返于大板、西乌旗、林东、林西等地的客运车辆。镇政府所在地距大板、林西火车站距离分别不足75公里。通讯、电力先进。程控电话、移动通讯覆盖全境,十千伏安供电网络,保证了全镇生产和生活正常用电。镇内水资源丰富,有150万立方米容量的水库一座,查干沐沦河流经镇内,二条万亩灌渠,五条千亩灌渠。镇内土地肥沃,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杂粮杂豆为主,年玉米产量在850万斤以上,豆类产量在350万斤以上,自2001年实施封山禁牧政策以来,畜牧业全部实行舍饲圈养,到2003年6月末,全镇大小畜存栏38629(头)只,其中牛存栏4609头。由于西北两侧靠近牧区,年上市交易的牲畜达10万头只左右,上市皮张25万张左右,绒毛130吨左右。 五十家子镇地上地下资源丰富,盛产蕨菜、黄花、蘑菇、山杏、赤芍和黄芪、黄花等,地下含有铅、锌、银、铜等丰富的金属资源,现有三支探矿队正在进行地质勘探。 1、招商项目:皮毛加工厂,实现绒毛皮张就地转化增值。 2、矿山开采。 3、350万斤杂豆开发。 4、镇政府所在地自来水扩建。 5、占地100亩的活畜交易市场配套建设。 五十家子镇人民热情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前来创业发展,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惠的政策、营造最宽松的环境,保证您企业成功、谋财顺利。. |
官地镇 |
官地镇位于林西县中东部地区,辖十个行政村,(龙头山村、下官地村、上官地村、二段村、王家沟村、新民村、杨家营子村、两棵树村、马鞍山村、半拉山村)2.26万人口,总土地面积为350多平方公里。西与新林镇接壤,北与兴隆庄相连,南与大川乡、大井镇、隆平乡毗邻,东与巴林右旗相邻,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有上好的矿产资源及产品资源。 官地镇辖区内共有各类矿产资源五十多种,其中以“黑中王”墨玉石材最为著称,该石材广泛分部在我镇6个行政村,面积30余平方公里,储量巨大,经中科院、中国石材协会考察鉴定该石材的主要特点是:色泽纯正、黑如墨;质地坚密、硬如钢;石感舒爽、轻如云;颗粒细腻、质如玉;铿锵悦耳、声如罄;光洁澄亮、亮如镜;具有抗折损、而腐蚀、而光晒、健康环保的特点,在国际国内市场极为走俏,有较大的开始潜力。 镇常委政府为做强做大“石材开发”这个支柱产业,成立了由镇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将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实现“工业强镇”的战略,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实施广告招商、网上招商、参展招商,以亲招商、以友招商、以商招商;融资500万元建设石材开发区基础设施,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讯;以开发区为平台和载体进行资源招商,项目招商,净化投资环境,实现一站式全程服务,经过15个月的努力,引进杰威石材、神洲墨玉、天行石材等8个较有实力的企业入驻石材开发区,合同引资8000万元,与客商达成意向投资近2亿元,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35人。 官地镇有上好的土地资源,大部分在“隆平渠”及“九峰渠”的控制下,俗有“米粮川”之称,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使这一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该镇加大力度对种植业进行了调整,种植油料3万亩、玉米3万亩,杂粮杂豆3万亩,不断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加大农贸市场的规范力度,由政府出面协调,制定一系列的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后顾之忧,使农产品的产销成为产业化。目前官地镇共有固定收购农产品的商家27家,到了收购季节,客商云集。. |
大井镇 |
一、大井镇概况 大井镇位于林西县中东部,距县城22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8°6′--118°18′,北纬43°41′--43°45′。东与官地镇以山岭为界,南与隆平乡、大川乡接壤。全境东西长17.5公里,南北宽5.6公里,总面积为98.9平方公里。全镇辖3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8884人。其中矿区人口5620人。镇区有8个矿山企业。 大井镇始建于1993年7月,前身为大井经济开发区,1994年7月被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设置为建制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大井镇矿区内的大井村。镇区有大井银铜矿、赤峰有色金属公司中兴铅锌矿、林西富源公司、成达公司、鑫昌矿业有限公司、风驰铜锌有限公司、中兴锡选厂、小城子铝锌矿。富鑫碎石厂、大井玉田碎石厂等有色金属企业。大井地区是林西工矿业发展最早的地区,镇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有色金属储量集中,富存铜、铅、锌、锡、银等多种贵 金属。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井镇已成为林西县中东部周边乡村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交通、金融、商品流通的交汇点,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 大井镇地处303国道和庙大线公路交汇处,集通铁路由西向东在镇南而过。该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水电充足,与周围地区联系紧密,大井地区为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起来越重要作用。 二、大井镇及周边资源情况 大井有色金属资源富集。大井矿区为一个铜、铅、锌、锡、银等多金属共伴生的大型有色金属矿床,根据不同的工程控制程度及矿化类型将其划分为六个区段)即:老区、北区,东区、东南区、西南区、西区、控制面积为7.62平方公里,且有进一步外展的可能性。 查明各类矿体500余条,其中规模较大,并参与储量计算的矿体150余条,累计探明C+D级矿石储量2285.81万吨,其中Cu-Sn类矿石1071.25万吨,Pb一Zn类矿石1214.56万吨,金属含量Cu:178386吨,Sn:41156吨,Zn:362023吨,Pb:66004吨,Ag:1332吨。目前该矿区有大井银铜矿、中兴铅锌矿、富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成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矿能力达22万吨/年;年产铜3200吨、锡450吨、铅750吨、锌1600吨、。银15吨,产值近亿元,己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撑产业。. |
统部镇 |
一、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统部,百年小镇。地处北纬40°46′--43°58′,东经117°49′--118°4′,南北长19公里,东西宽22.5公里。总面积为270.4平方公里。座落于巴尔汰河中游,林西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45公里,省道S204线,从镇中穿过,东、南、北面分别与本县三个乡镇相接,西与克什克腾旗毗邻。 统部镇,现辖7个行政村(统部村、吉林坝村、水泉村、曹家屯村、两间房村、小井子村、甘珠庙村),46个自然村,85个村民小组,14000口人。其中有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并以汉族为多数。 统部镇系浅山丘陵高寒山区,周边高、中间低,镇所在地海拔为900米,南北川高为1070米,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较大,年平均温只4℃,年降水量为400毫米。 统部地区山川秀丽,比较富庶。可渭人杰地灵。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部镇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属北部乡镇的中心地带,所以经济比较发达,2002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7127万元,粮食总产量849万公斤,人均持有粮600公斤,人均纯收入1400元。由于统部乡政府驻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近几年来,按照小集镇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现已逐步形成了八个经济发展小区,两个基地,一个公园的新格局,其中有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的北方活畜交易市场为内蒙北方最大的活畜交易场所,二00二年十月,成功引进北京“锦绣大地公司”投资,市场规模成倍增长,计划年交易额将过去的亿元实现翻番。小商品批发市场一处,年成交额5000多万元,同时,乡镇企业逢勃发展,现已发展到940个,从业人数5000多人,其中有储藏能力50吨以上的冷冻厂5家,年产400万块砖厂3个。另外,由于这里处于中心地理位置,文教卫生、社会经济等事业发展较快。目前,有地区卫生院一所,中小学各一所,地区变电所供电能力为6000KVA。有地区法院、中心派出所。邮电、通讯畅通,程控电话可以国内外直拔,政府所在地有线电视入户率95%,自来水入户率100%,交通十分便利,S204线纵穿南北,嘎九线横贯东西。 三、经济发展优势 (1)地处要塞,204国道与嘎九线于此交汇,南连内地,北接草原,东西贯通,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2)物产丰富,农畜土特产品十分丰富,每年除交易大量活畜、肉食、皮张外,还大量收购禽蛋等。. |
大营子乡 |
" 林西县大营子乡属林西近郊区,政府所在地位于林西镇北9公里处。全乡辖13个行政村(五一村、宝林村、二八地村、东荒村、前地村、东升村、幸福村、土庙子村、老君沟村、联合村、中心村、和平村、繁荣村),6028户,总人口2.16万人,全乡信奉天主教群众6530人,是一个多民族及宗教群众的聚居区。全乡总面积78.2万亩,耕地面积15.33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50069亩。全乡大小畜存栏40350头(只),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以二、三产业为辅的林西镇近郊乡。 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进一步实施完善农业开发体系,加强封山禁牧,舍饲圈养,加强生态建设,深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乡农牧民正在逐步走上了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农牧结合,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相结合的发展路子。 2002年,该乡已初步建成北至边墙梁,南至农研所全长35华里的生态养殖长廊。共迁入生态养殖长廊200家养殖户,形成了养牛小区、养羊小区及养鸡小区。建设了家畜防疫改良站3处,糖化饲料厂4处,餐饮服务业1处。走生态养殖长廊的辐射作用,带动了周边及本地区的畜牧业的发展。 合理调整种植业。结合大营子结构地处林西近郊的地缘优势,以林西镇北街菜市场为“龙头”,大力发展农村无公害蔬菜种植,已初步形成产业化,并逐步向规模化、反季节化方向发展。大营子乡和平村、土庙子村、中心村、联合村、前地村的蔬菜种植,已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模式。不仅丰富了市场,而且使菜农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以冷山制糖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甜菜种植,2002年大营乡甜菜种植突破1万亩,长廊周边地区草业开发1.1万亩。全乡农经饲比达到3:4:3。 2003年,大营子乡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发展矿业开发,先后进行了和平石材矿,二八地“黄山黄”,土庙子钨矿的开发。目前,和平“墨绿”石材及二八地“黄山黄”石材矿已投入生产。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营子乡的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学习条件、通讯条件得到很改善。大营子乡原有有线电视500户,安装电话300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