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 >> 德保县 >> 燕峒乡

燕峒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燕峒乡谷歌卫星地图)


燕峒乡简介

  燕峒乡位于德保县城南部,东和龙光乡相依,北与兴旺乡相连,西与靖西同德乡、武平乡交界,南与靖西湖润镇接壤。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2公里,省道20311线横穿街圩,交通十分便利。全乡下辖10个行政村115个自然屯147个村民小组3912户,2002年末总人口17911人。全乡总面积191.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089 5亩,是个典型的农业大乡。
  该乡地处峰林谷地,有钦甲、钦合、多奎3个自然保护区,矿藏资源有铜、铁、金等,有名的年采掘量达320万吨的广西德保铜矿座落在燕峒乡境内。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主要土特产品有茴油和八角,产区在多龙、钦甲等村。山羊和本地麻鸭也是该乡比较有名的畜禽品种,特别是燕峒麻鸭年均销量在5万只以上。2002年,全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29万元,财政收入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元。
   该乡现有1所初级中学,1所乡中心小学,8所村完小,16个教学点。
   1930年4月,钦甲、燕峒等乡在中国0领导的右江革命运动影响下,组织过苏维埃革命政权。解放战争时期0领导的游击队在该乡开展反“三征”活动。1949年8月天保县民主政府在该乡平安村成立。.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91.3平方公里 451024204 533000 0776 查看 燕峒乡谷歌卫星地图

燕峒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燕峒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关镇

  城关镇是德保县城所在地。全镇总面积20.44平方公里,辖5个社区,居住壮、汉、苗、瑶等民族2.1万人。境内南面四山拱揖,西北边群峦来朝,风光旖旎的母亲河—鉴河自西向东贯穿城区。    城关镇文物古迹有青铜古钟、崖刻题字、镇安府三堂、秀阳书院、孔庙等,清朝乾隆年间镇安府所列“天保十景”中的云山叠翠、独秀擎天、鉴水潆洄、芳山晚眺以及响水瀑布、曲桥绿荫等自然景观皆在城关镇境内。    改革开放以来,城关镇坚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目前全镇从事个体工商户的居民有1865户,铁合金厂、石材工艺厂、藤编工艺厂、民族食品厂、酿酒厂等以私营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到20多家。   近年来,城关镇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围绕县城“一河二街一场一区”建设项目,先后兴建了莲城鉴河河滨游览带、中兴商业步行街、德盛路、民族文化广场、东蒙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城区面积扩大一倍多,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均有较大发展。2002年全镇财政收入6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1元。随着投资150亿元、年产320万吨的桂西华银氧化铝项目在德保正式启动,城关镇将成为一方投资热土。.  

足荣镇

  足荣镇位于德保县东部,东面与县内隆桑镇毗邻,南与荣华、兴旺乡相接,西靠东关乡,北依那甲乡。全镇总面积159.8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8210亩。现下辖10个行政村84个自然屯232个村民小组4995户,2002年末总人口21143人。镇政府所在地距德保县城18公里。田东祥周至靖西新圩二级公路过境16.5公里。近年来,足荣镇各方面协调发展。特别是通过开展村村通电等九大会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实现了村村通电、通公路、通程控电话和广播电视。2002年全镇农牧渔业生产总值4445万元,财政收入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1元。   全镇有1所高中,1所中心小学,9所村完小,10个教学点,有1所中心卫生院,10所村级卫生室。.  

隆桑镇

  隆桑镇位于德保县、田阳和田东三县交界处,东与田东县作登乡相邻,西、南分别与本县的那甲乡、足荣镇相连,北与田阳县五村乡交界。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0公里,二级公路210省道穿过境内,交通比较便利。现下辖11个村委会124个自然屯233个村民小组4114户,2002年末总人口17088人。境内居住着壮、瑶两个民族,壮族人口占93%。全镇总面积10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890亩。    该镇农业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辅以高梁、豆类、薯类;副业以养殖山羊为主,年出栏约占全县;总数的70%左右。2002年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1562万元,财政收入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7元。    该镇现有1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8所村完小,18个教学点。有1个乡级文化站,藏书3300册,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敬德镇

  敬德镇位于德保县西北部,东连古寿乡,北接朴圩、巴头乡,西靠扶平乡,南与靖西县毗邻。镇政府所在地距德保县城43公里,全镇下辖13个行政村204个自然屯,236个村民小组4266户,2002年末总人口20469人。全镇总面积147.8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0310亩。    该镇农业主种玉米、稻谷、豆类、薯类。矿藏资源有铝土矿等。土特产有八角、茴油、油茶、山楂果、红心李等。其中山楂果和红心李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县之首。近几年来,该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烤烟、八角茴油和山楂果等生产。特别是烤烟生产,目前已成为该镇的一大农业支柱产业,自1991年起至今,该镇种植面积累计达2.7万亩,产量达4万担,产值1240万元,创特产税250万元。同时该镇还大力种植山楂、八角等,目前,全镇拥有山楂果面积7000亩,八角茴油林13000亩。全镇已形成“田地有烤烟,石山种山楂,土坡种八角”的农业发展格局。2002年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06万元,财政财收入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3元。   该乡现有1所初级中学,1所乡中心小学,11所村完小,19个教学点。.  

马隘镇

  马隘乡位于德保县中部,全乡下辖13个行政村133个自然屯,278个村民小组5965户,2002年末总人口27246人。全乡总面积130.3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1410亩。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仅7公里。    该乡主要矿藏有大理石、铁、锡、铝土矿等,其中铝土矿远景储量达3亿吨,由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投资的桂西华银氧化铝厂、选矿厂均设在该乡境内。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豆类、薯类为主。主产于该乡稻区的“天保香米”被评为广西优质米。闻名于世的德保矮马大部分产自于该乡。2002年全乡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8774万元,财政收入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1万元。    该乡境内有为纪念镇安土府第十世任官岑天保而建的“天保庙”,属国家二级文物。乡境内“响泉流韵”,是县十大名景之一。    全乡有1所初级中学,1所乡中心小学,11所村完小,14个教学点。该乡群众日常文娱活动丰富多彩,“马隘调”是德保壮剧南路的一个重要剧种,由该乡壮剧队编排的“宝葫芦”、“刘三姐”等剧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经常被邀请到外地演出。   该乡知名人物有:黄启汉,曾担任上海政协常委、广西政协副主席、邕江大学校长。黄启武,解放前曾担任天保县长,台湾资深国大代表,广西同乡会会长。.  

那甲镇

  那甲乡位于德保县城东部,东与隆桑镇相连,南跟足荣镇、东关乡的云梯村相连,西同马隘乡、巴头乡接壤,北和田阳县的巴别、雷圩乡相邻,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8公里。现下辖17个村委会128个自然屯,263个村民小组6285户,2002年末总人口为27139人。    全乡土地总面积17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0840亩。境内的矿产资源有铝土、硅、硫铁、红锑、重晶石、白玉大理石等。其中铝土矿成为桂西华银氧化铝矿工业基地的重要矿区之一。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豆类、薯类为主,名优土特产有八角、茴油等。全乡八角、茴油林种植面积达1.3万亩,年产八角生果120万公斤,是德保县八角生产的强乡之一。水资源有大章水库,常年有效蓄水量34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 600亩。辖区内有全县最大的林场—红泥坡林场,木材储量达4200立方米。    2002年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达5137万元,财政收入1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2元。全乡现有1所初级中学,1所乡中心小学,15所村完小,13今教学点。.  

都安乡

  都安乡位于德保县城西南面,东与本县东关乡毗邻,南与靖西县武平乡接壤,西北面和靖西大道乡和渠洋乡相连,正北面与本县马隘、古寿两乡紧靠。现下辖10个行政村111个自然屯204个村民小组3905户,2002年末总人口18089人。全乡总面积约135.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8225亩。乡政府所在地东距德保县城18公里,西距靖西县城36公里,是两县交通和经济文化的交汇点。    水果、烤烟、八角是该乡的三大主导产业。近年来,经过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乡的种植、养殖业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种植业的水果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目前,全乡水果种植户达1237户,种植面积9320亩,柑橙类水果年产量逾1400吨,产值超300万元。养殖业以发展杂交牛、山羊、二元瘦肉型猪和德保土鸡、麻鸭为主。2002年全乡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4626万元,财政总收入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5元。   该乡有1所初级中学,1所乡中心小学,9所村完小,10个教学点。都安中心小学被教育部定为全国唯一一所农村“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荣华乡

  荣华乡地处德保县东南部,东与田东县接壤,南与天等县相连,西与足荣镇毗邻,北至隆桑镇交界。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9公里。现下辖10个村84个自然屯111个村民小组3610户,2002年末全乡总人口18476人。    该乡总面积为222.6平方公里,95%面积属土坡,自然条件比较优越。鉴河流经7个行政村,全长30多公里,落差达400多米,辖区已建有红山、通明、方明二级水电站,在建的多罗五级站是德保县目前投资量最大的水电站,保明、达明、坡角水电站也正在紧张施工当中。农业以水稻为主,是全县早稻播种收割较早的乡。林产品有松、杉木。土特产品有八角、茴油、紫胶、油茶等。近年来,该乡从实际出发,以国家实施退耕还林为契机,确定了“以林为主,林果并重,打造亚热带水果乡镇”的发展思路,全乡的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2年全乡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2675万元,财政收入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8元,有广州市帮扶建设的荣华异地安置开发区处于该乡境内。   该乡现有1所初级中学,1所乡中心小学,10所村完小,37个教学点。.  

燕峒乡

  燕峒乡位于德保县城南部,东和龙光乡相依,北与兴旺乡相连,西与靖西同德乡、武平乡交界,南与靖西湖润镇接壤。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2公里,省道20311线横穿街圩,交通十分便利。全乡下辖10个行政村115个自然屯147个村民小组3912户,2002年末总人口17911人。全乡总面积191.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089 5亩,是个典型的农业大乡。   该乡地处峰林谷地,有钦甲、钦合、多奎3个自然保护区,矿藏资源有铜、铁、金等,有名的年采掘量达320万吨的广西德保铜矿座落在燕峒乡境内。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主要土特产品有茴油和八角,产区在多龙、钦甲等村。山羊和本地麻鸭也是该乡比较有名的畜禽品种,特别是燕峒麻鸭年均销量在5万只以上。2002年,全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29万元,财政收入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元。    该乡现有1所初级中学,1所乡中心小学,8所村完小,16个教学点。    1930年4月,钦甲、燕峒等乡在中国0领导的右江革命运动影响下,组织过苏维埃革命政权。解放战争时期0领导的游击队在该乡开展反“三征”活动。1949年8月天保县民主政府在该乡平安村成立。.  

龙光乡

  龙光乡地处德保县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8公里,东与天等县把荷乡接壤,南与靖西县湖润镇毗邻。现下辖10个行政村82个自然屯191个村民小组3869户,2002年末总人口18552人。全乡总面积128.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90亩。人均耕地面积1.07亩。    该乡地处峰林谷地,水源缺乏,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豆类、薯类为主,辅以辣椒、姜等。主要矿产有重晶石、红锑矿和金矿等。2002年全乡农林牧渔业生产总2855万元,财政收入6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0元。    全乡现有1所初级中学,1所乡中心小学,8所村完小,17个教学点。    该乡陇托村有一片枧木原始森林,面积约650亩。枧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具有科考研究价值。   该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组织农民赤卫队,成立农民协会,开展打土豪运动。解放战争是0领导的游击队活动区之一。.  

巴头乡

  巴头乡位于广西德保县西北部,东、西、南部相靠本县的那甲乡、东凌乡、古寿乡等三个乡,北部与田阳县的巴别乡相交界,属于多石山地区。乡政府所在地离县城29公里。全乡总面积1 7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5035亩。现下辖14个行政村181个自然屯237个村民小组4494户,2002年末总人口20715人。    近年来,巴头乡通过公路、地头水柜、沼气池、村村通电等建设大会战后,全乡的基础设施得到不断改善,基本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看电视难等问题,有力地促进全乡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2002年全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37万元,财政总收入49.1万元,人均纯收入633元。    全乡现有1所初级中学,1所乡中心小学,11所村完小,21个教学点。    该乡矿产资源丰富,主要铝土矿、硫铁矿、煤矿、大理石等,其中铝土矿储量较多,是桂西氧化铝厂主要矿区之一。   乡境内有清代天保县十大名景之一的“马凉华表”。.  

东凌镇

  东凌镇位于德保县西北部,北临右江区泮水乡,东南面与田阳县洞靖乡接壤,是“三(区)五乡”的交界地带。镇政府所在地距德保县县城64公里,离百色市区75公里。全镇下辖19个村313个屯,总人口33436人,辖区面积320.68平方公里。近年来,该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跨越发展,乡村面貌日新月异,社会稳定和谐。    该乡适宜种植八角、茶叶、木薯、油桐、松杉、椿芽木等亚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已探明储量较多的有铁矿、铝土矿、石英矿和煤矿等。近年来,该乡通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基本解决了全乡群众的“三难”问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乡的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大发展。2002年度全乡农林渔业生产总值2731万元,财政总收入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元。   全乡现有1所初级中学,1所乡中心小学,8所村完小,21个教学点。.  


燕峒乡特产大全




燕峒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