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 >> 靖西市 >> 壬庄乡

壬庄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壬庄乡谷歌卫星地图)


壬庄乡简介

  壬庄乡位于靖西县城南部,距离县城28公里,东邻岳圩镇,西接龙邦镇,北靠地州乡,东北连化峒镇,南与越南为界,边境线长23.1公里。1984年10月设壬庄乡,乡政府驻壬庄街。辖12个行政村(街),其中有6个行政村与越南接壤。全乡有96个自然屯,165个村民小组。2003年总人口为20163人。总面积为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98亩,其中水田10663亩,旱地3635亩。农业主种水稻、玉米,兼种黄豆、红薯。经济作物有烤烟、生姜、柑果、茶叶、甘蔗等。2003年产粮807.66万公斤,人均有粮415公斤,农业生产总值254287元,财政收入44.24万元,人均纯收入1240.8元。
   2003年全乡发展烤烟种植1700亩,总产值达91.2万元,创税18.24万元,比上年同期翻一番。生姜种植面积392亩,产值达50.032万元。柑果、茶叶等经济型作物的种植规模也逐年上升。二、三产业不断壮大,有餐饮、运输、加工、建筑、建材等。目前全乡有壬庄初中1所,在校学生669人,教职工49人,小学12所,5个教学点,在校学生2076人,教职工104人。
  乡境内二郎屯有一处风光旖旎的纯自然生态风景区,集瀑布、流水、古桥、古树为一体。据中外专家分析,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已被上级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全乡有10个行政村通柏油路,并且均通往邻近的兄弟乡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乡境内河流、支流、渠道交错纵横,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壬庄乡圩场设在壬庄街,逢农历一、六为壬庄圩日,市场较为繁荣,主要交易商品有食品、服装等生活用品。中越边民贸易友好往来,主要贸易为生禽交易等。.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02万人 112平方公里 451025201 533000 0776 查看 壬庄乡谷歌卫星地图

壬庄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壬庄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新靖镇

  新靖镇位于靖西县中部,是靖西县城所在地,历来是桂西南边陲防务重镇。该镇辖区面积11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90.5公顷,森林面积494.5公顷。下辖9个社区和21个村(街)民委,总人口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万人,居住有壮、汉、苗、回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99.5%。名特物产有田七、大果山楂、大香糯、大肉姜、优质烤烟、五趾蛤蚧、麻鸭、矮马、壮锦、绣球、酸野食品等。文物古迹有旧州的张天宗墓园、岑土司墓群、文昌阁、宾山的凌虚塔、龙潭的鹅字碑等;风景胜迹有靖西八景的龙潭饮马、凤凰展翅、紫壁樵歌、鹅泉跃鲤、虎寨腾烟、江眠狮子。此外宾山、主山、太极山、排隆山、三牙山卧龙洞、麒麟岩等均是有名的游览地。新靖是靖西县素有“气候小昆明”、“风景小桂林”美誉的缩影,可成为得天独厚的旅游避暑胜地。    近年来,新靖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特有的地缘、资源、交通和商贸等优势,不断探索加快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烟、姜、果、菜、蔗、香糯、畜牧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全镇烤烟已发展到5238亩,大肉姜6050亩,水果1170亩,蔬菜8900亩,甘蔗2500亩,香糯6200亩;牲畜存栏5万余头,禽类近21万羽,水产养殖36.2公顷,建有猪、牛、鸡、麻鸭良种品改基地和优质鱼苗培育基地并辐射到全县各乡镇。    目前全镇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4633户,龙潭磷肥厂、硫酸锰厂、铁合金厂和华盛页岩机砖厂等以私营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到50家,日益发展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市场贸易繁荣,商业和饮食服务业遍布全镇,个体私营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提高到41.8%。城镇化建设主要围绕县委提出创建“西南边陲旅游名缄”的目标,认真组织实施“三变”工程,先后扩建了城东路、城中路、金山街,使城区面积扩大近两倍,镇容镇貌明显改观;全镇经   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均有较大的发展,2002年全镇工业总产值6741万元,农业总产值1.3752亿元,粮食总产量2.548万吨,财政总收入1472.8万元,其中地方财税收入1298.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0元。.  

化峒镇

  化峒镇地处靖西县东南部,距县城12.8公里,全镇辖10个村(街),78个自然屯,142个村民小组,2003年年末总人口2.1万人。全镇土地总面积9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万亩。该镇东临靖西县工业重镇湖润镇,距通灵大峡谷和古龙山峡谷群风景区仅12公里。南与中越边境乡镇岳圩镇接壤。西傍新靖镇(县城所在地)。所辖10个村(街)当中,有6个村(街)被古靖二级省道横贯而过,乡村公路网四通八达。该镇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是靖西县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当地人常称之为“靖西粮仓”。盛产靖西香糯、粳米、麻鸭、鱼类等多种特色农产品。爱布瀑布群风景区、十九渡桥风景区等多处自然景点为游客所流连忘返。    几年来,农业结构逐步实现了“优质、高效”的战略性调整。烤烟、生姜、优质米、甘蔗、水奶牛、水产养殖等一批特色产业打破了传统农业结构,成为全镇农业的主导产业,其中烤烟已发展到4000多亩,优质米发展到8000多亩,特色水产养殖发展到1200多亩。交通运输、旅游、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生姜、水产养殖等农副产品贸易,多年来一直是靖西县的龙头市场。随着化峒镇八德铁合金厂的扩建生产,该镇一跃成为靖西县年产值超亿元,年创税800多万元的工业强镇。该镇壮族文化底蕴淳厚,集创作、编演于一体的化峒街民间文艺队曾应邀参加县内外文艺演出几十场,演绎了丰富多采的壮族农村生活。化峒中学是靖西县唯一的乡镇高完中,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多次评为县、市的先进乡镇。2001年,该镇率先通过了地、市级乡(镇)“普九”验收。.  

湖润镇

  湖润镇位于靖西县南端,属丘陵石山地貌,东邻大新县下雷镇,西邻岳圩镇,南面与越南高平省接壤,镇政府所在地距58界碑不足10公里,北邻化峒、同德乡,东北面与德保县龙光乡、天等县巴荷、上映乡相邻。    全镇有14个行政村(街),96个自然屯,1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万人,总面积209.7平方公里。湖润边境线长105公里,便于进行国际商贸,边境贸易日趋活跃;北达昆明南至南宁的316省道穿境而过,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地下有丰富的锰矿资源,是广西“锰三角”之一,矿产开采加工历史长,早在60年代,就办有500多名职工的国营锰矿,乘着改革开放之东风,私营企业像雨后春笋般迅猛崛起,现有大大小小私营企业150多家,锰业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有的打出国门,远销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年创利税10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4.5%,2002年以来,又先后引进5家锰加工企业,投资共约5亿元,投产后每年将为该镇增加财税收入2000万元以上;境内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建有坡州一、二级、峒牌、三叠岭、念祥等电站和一座110KV变电站,两座35KV变电站,工业用水用电富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神奇的通灵大峡谷,美丽壮观的三叠岭瀑布,景观奇特的古龙山峡谷群漂流,巍峨挺拔举世瞩目的庭豪山,还有英国探险队已探明的极具开发价值的多吉村万龙洞等等,宝贵的旅游资源将使该镇“旅游兴镇”的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02年全镇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达2.69亿元,乡镇企业总收入2.29亿元,财政收入达1115.8万元;   农林牧渔全面发展,黄皮果蔗久享盛誉,盛产水稻、蔬菜、鱼类、生猪、鸡鸭、禽蛋、木材等;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镇府所在地安装了标准路灯,进行了美化、亮化、硬化,被自治区确定为广西重点规划建设乡镇之一;新兴街布逢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成为千里边境线上的新亮点,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列为小康示范屯,被百色市列为边境大会战成果示范点;科教、文化、卫生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多彩,2000年湖润街被评为全国群众文化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安德镇

  安德镇位于靖西县城西北部,东靠龙临镇和果乐乡,南靠三合乡,西与南坡乡相毗邻,北部与那坡县接壤,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2公里。全镇共辖10个行政村街,64个自然屯,1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299人,总面积103.3平方公里。    全镇耕地面积19736亩,森林面积5920.8亩,多为石山杂木林。境内有一座小型水库和3条常流河溪。农业主种玉米、水稻、红薯、黄豆。经济作物有生姜、八角等。山楂和糖梨是重要的特色产业,每年收入可达6.5万元。木材也是许多家庭的主要收入,每年收入达10.3万元。    近年来,该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种桑养蚕和烤烟生产的支柱产业,全镇种桑650亩,2003年发展烤烟生产118亩,收入9.5万元。个体私营经济252户,每年产值30万元。2002年全镇财政总收入19.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8元。   全镇有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58 0人,教职工58人,小学10所,教学点17个,在校生1213人,教职工101人(含代课教师)。全镇历年来靠国家投入、社会扶贫和自筹,共修建村级道路9条45公里,新建屯级道路5条9.5公里;修建人畜饮水工程1座,地头水柜790座;安装闭路电视接收站38个,完成农村电网改造60台区,安装电话620部,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目标。实施生态扶贫工程,退耕还林2189.92亩,配套造林1600.6亩,封山育林2000亩,全镇共建有沼气池390座。该镇具有悠久文明的历史,壮族领袖侬智高曾在该镇建立南天国,刘永福也是在此地建立黑旗军。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曾获区“体育先进乡镇”称号。建有独具民族特色的街门、三层塔和风景怡人的灵山、照阳关等景点,吸引八方游客。.  

龙临镇

  龙临镇位于靖西县城西北28公里处,是靖西县大镇之一,东接新圩、大甲乡,南邻荣劳、录峒乡,西连三合乡、安德镇,北与果乐乡、渠洋镇接壤。全镇辖14个行政村(街),107个自然屯,2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571人,总面积141平方公里。    龙临镇有百大二级公路邻街而过,往西北至果乐乡,沿东北至偕乐村有四级公路可通。镇内有龙临、偕乐和大品三个圩场,镇政府驻地龙临街为靖西县较大集市之一,农历逢五逢十为街日,客流量一万多人次左右,日交易额约20万元;偕乐街贸易点地处龙临、大甲、果乐三乡镇交汇处,大品街贸易点位于新圩乡与龙临镇之间,有省道320线穿过,逢二逢七均为偕乐街、大晶街的街日,人流量大,农贸市场兴旺。    该镇矿藏主要有铝土矿和煤矿,铝土矿藏量丰富、矿床规模大、矿石质量好,全是露天矿,易于开采;煤矿品位高、埋藏浅、藏量多,主要有百鲁、龙满两个矿床,矿藏资源开采前景广阔。该镇土特产主要有田七、大果山楂、茶叶、八角、糖梨以及多种野生中草药,其中田七和大果山楂久负盛名。    龙临镇牛市于1980年开市,是广西西南著名的牛市,每个街日有近500头大牲畜在这里交易,牛马等牲畜成交额最多达2000头/圩日,上缴交易税最多为1982年,上缴金额达28万元。货源销往广东、河南、海南、湖南、湖北及区内各地。    2002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5833万元,财政总收入79.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17元。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村级完小14所,小学教学点15个,幼儿园6所,有中小学教师242人,初中在校生950人,小学在校生2837人。镇内有宣传文化楼以及图书室1座,藏书2.5万册。全镇已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全镇有4个文艺队,其中龙临街有1个舞龙队。.  

渠洋镇

  渠洋镇位于靖西县北部,距县城27公里,镇总面积1 28.2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南与岜蒙乡相接,西南分别与龙临镇、果乐乡、大甲乡为界,东北与德保县敬德镇、靖西县魁圩乡接壤。全镇辖11个行政村,101个自然屯,1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613人。    渠洋镇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大发展,镇政府所在地已由过去单一的农产品交换场所变为靖西北部地区的文化、贸易中心。百色市第二大湖—渠洋湖位于该镇中部,该湖水域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湖水清澈,山川秀美,湖中十几座独峰破水而出,独具风格,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毫无逊色,白天登高望渠洋湖,但见湖光山色,浑然一体,简直辩不出山在水里,还是水在山中。难怪有人感叹道;渠洋湖是缩小了的仙境,扩大了的盆景,是靖西县重点开发的旅游景点之一,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旅游开发规划已由广西大学旅游专科学校设计完成。   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357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3.1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93元。该镇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支柱产业有甘蔗、生姜、大果山楂、水产养殖等。该镇目前正在极积发展特色农业,在保持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桑蚕业、和西番莲种植业。渠洋镇水资源丰富,目前网箱养鱼、围网养鱼已初具规模。全镇现有1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0所完全小学,在职老师160人,在校学生2000多人。.  

岳圩镇

  岳圩镇位于靖西县城东南23公里处,东靠湖润镇,西邻壬庄乡,北接同德乡、化峒镇,南与越南接壤。全镇总面积99.63平方公里,共辖7个村(街),60个自然屯,1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3万多人。    岳圩镇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现有耕地13855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黄豆、花生等。经济作物有烤烟、生姜、杉木、水果等。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为2572万元,粮食总产量591.2万公斤,财政总收入88.18万元。镇区集贸市场每年成交金额约500万元,成交货物有30多个品种,成交数量每年约有250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贸易量每年均有增加。难滩河自镇西北方入境,流经大兴、岳街两村(街),至7 4号界碑入越南境,境内河长约7公里。自化峒镇与岳圩镇交界的十九渡桥以下有连续急滩,浪花飞溅,烟雾满天,鱼过尤难,故名难滩河。该河两岸风景怡人,著名的有大兴风光等。镇境内河段水质良好,水势也较平缓,适合于漂流旅游。目前,该河跨国漂流旅游开发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展开,预计几年之后,难滩河跨国漂流旅游将成为岳圩镇乃至靖西县极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之一。岳圩镇地处中越边界,向北有柏油公路可至县城,南可往越南重庆、高平,东西方向有沿边三级柏油路贯通,西可达壬庄乡、龙邦镇、安宁乡等直至云南省,向东可至湖润镇、大新县等地。岳圩口岸距镇政府所在地仅1.5公里,目前已被批准为国家一级口岸,边贸部门已经立项规划建设,在不久的将来,岳圩口岸将成为靖西县与越南进行跨国贸易的重要基地之一,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该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进行了全面的农村电网改造,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每年均有较大的提高。现有初中1所,小学校(点)12个,有教职工143人,在校生1898人。2002年通过了百色市“普九”验收。在卫生方面,有卫生院1所,干部职工16人,2002年通过了市创建“爱婴医院”验收。辖区内7个行政村都设有村卫生室,村医生和村保健员共16人。2000年以来通过抓沼气池建设项目,全镇共新建池520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龙邦镇

  在靖西县南部,南与越南为界。面积119平方公里,边境线长43.85公里。人口1.8万,多为壮族。辖2居委会、10村委会,有76自然村。1952年为龙邦区。1958年建为公社。1962年复名区。1966年复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2年改置镇。矿产有锰。产桐油、柑橙等。特产香糯、田七、大果山楂、八角、-鸭、矮马。有中小学13所。镇人民政府驻地龙邦街,在新靖西南29公里。人口1 000 ,多为壮族。“龙邦”,壮语意为桄榔树的山弄,后谐音改为龙邦。清代在此设边防关隘。亦称隘圩。为中越边境贸易互市点,对外开放口岸。为竹木、金银花、木菠萝、山楂、蚬木砧板集散地。圩南有“十二道门”及“金鸡炮台”古迹。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为传统的歌圩日。田龙公路终点。有公路通越南高平。.  

地州镇

  地州乡位于靖西县城南部18公里,东界化峒镇,西接禄峒、安宁乡,南与龙邦镇、壬庄乡为邻,北与新靖镇邻连,全乡总面积18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7万亩,现有15个行政村(街)126个自然屯2 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3万人。地属岩溶峰林(丛)谷地,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坡豆河、鹅泉河,有较大水利工程怀敏水库;较高的山峰有岜岗罗(海拔1122米)。有林面积33762亩,以桉树、杉木、松树为主,人均有粮338公斤,人均纯收入1358元。以种植业为主,是全县的主要粮区之一,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黄豆、小麦、红薯。经济作物有烤烟、茶叶、生姜、佛手瓜。烤烟是支柱产业,坡豆烟区连片规模种植8000亩,覆盖6个行政村(街),有“广西烟叶第一片”之美誉,2003年全乡种植1.3万亩,产量2万担,产值1003万元,成为百色市第一个烤烟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的乡镇,收入超万元的农产有246户,种烟户均收入7586元,创农业特产税180万元,是柳州卷烟厂的厂办基地,烟叶畅销柳州、浙江、江苏等区内外。    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村完小16所,教学点9个,在校学生3871人,教职工271人,由广州市委援建的甘荷小学(投资120万元)是百色市一流的村级完小。乡直属单位有初中、中心校、财政所等21个,县地州人民法庭、地州茶场、果广电厂、靖西烟草专卖局地州批发部、五岭林场甘荷、乐村分场在乡境内,三级油路穿境而过,是通往龙邦口岸的必经之路,属边防二线乡镇,乡内有个体私营车队1个。   龙腾村北部的“伏石牛鸣”是全县的八景之一。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村村通公路、广播电视。设有移动、通信手机发射台。全乡有地州、坡豆两个圩场,逢旧历二、四、七、九是地州圩日,二、七是坡豆圩日。坡豆街成为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村两规范”的示范点。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发展,文化广播电视站藏书近5000册,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对口帮扶的乡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群众性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壮剧、山歌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项目。.  

同德乡

  同德乡位于县城东南部17.6公里,东界德保县燕峒乡,北靠武平乡,西接新靖、化峒两镇,东南与湖润镇相连,南邻岳圩镇,乡政府驻同德圩。    全乡现有11个行政村,121个自然屯,1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57万多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0人,均为壮族。有同德、果老两个圩场,每月逢二、七为果老圩日,逢五、十为同德圩日。西部属岩溶峰丛,东部是花岗岩土山,中间为断层逻水谷地。总面积164.9平方公里,耕地2081 3亩,森林面积16498.5亩,以杂木林为主,次为松杉用材林。境内最高为古龙山,主峰红山海拔1309.8米,逻河从武平乡自北流入,经朋怀、意江、足表、同德、百达、七联、伏马、罗果等村街,朝东南流入湖润镇,境内长24公里。朋怀水库(中型)在北部朋怀村,此外还有东塘水库。农业主种水稻、玉米、生姜、蔬菜、兼种黄豆、红薯。经济作物有烤烟、水果、甘蔗、茶叶、八角、花生等。年产粮1064.3万公斤。人均纯收入1445元。年末生猪存栏20600头,耕牛8900头,马34匹,羊3290只。   全乡有同德初中1所,在校学生888人,教职工75人,小学11所,教学点22个,在校生1967人,教职工156人(其中53人代课)。.  

吞盘乡

  吞盘乡位于靖西县城西部,距县城44公里。东邻荣劳、禄峒、安宁乡,西接南坡乡,北连三合乡,西南与那坡县平孟镇相连,南与越南的高平省河广县交界,边境线从106—109界碑,全长22.5公里。吞盘乡历史悠久,孟麻、弄乃、渠怀等村是革命游击队活动基地。1944年6月,0靖镇区党支部在吞盘乡弄乃村建立,-降建南,为0任靖西建立发展的第一个党组织。全乡现有9个村(街)委,83个自然屯,1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812人。    吞盘乡总面积1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42亩,森林面积15186亩,多为杂木林。土坡面积72500亩,占总面积31%,石山和半石山132765亩,占总面积6 3%,蕴藏着丰富的铝土矿、铁矿。土坡和半石山的地形有利于大肉姜、八角、油茶、中药材的大面积开发种植。吞盘乡有吞盘、孟麻两个圩场,吞盘圩属内地圩场,孟麻麻圩为边境圩场,设有边境贸易互市点。孟麻圩日很繁荣活跃,每逢圩日越南群众用中草药材、禽畜类或土特产换取中国的各种商品,该圩适宜于对外贸易和扩大经营规模。吞盘乡农业经济建设迅速发展,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吞盘乡地理优势适宜开发种植大肉姜、八角、油茶和中药材,是靖西县著名的产姜、产油大乡,生姜生产、养殖业等是该乡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   全乡现有初中1所,在校生552人,初中教职工36人,现有小学教学点21所,小学在校生1582人,小学教职工100人。.  

壬庄乡

  壬庄乡位于靖西县城南部,距离县城28公里,东邻岳圩镇,西接龙邦镇,北靠地州乡,东北连化峒镇,南与越南为界,边境线长23.1公里。1984年10月设壬庄乡,乡政府驻壬庄街。辖12个行政村(街),其中有6个行政村与越南接壤。全乡有96个自然屯,165个村民小组。2003年总人口为20163人。总面积为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98亩,其中水田10663亩,旱地3635亩。农业主种水稻、玉米,兼种黄豆、红薯。经济作物有烤烟、生姜、柑果、茶叶、甘蔗等。2003年产粮807.66万公斤,人均有粮415公斤,农业生产总值254287元,财政收入44.24万元,人均纯收入1240.8元。    2003年全乡发展烤烟种植1700亩,总产值达91.2万元,创税18.24万元,比上年同期翻一番。生姜种植面积392亩,产值达50.032万元。柑果、茶叶等经济型作物的种植规模也逐年上升。二、三产业不断壮大,有餐饮、运输、加工、建筑、建材等。目前全乡有壬庄初中1所,在校学生669人,教职工49人,小学12所,5个教学点,在校学生2076人,教职工104人。   乡境内二郎屯有一处风光旖旎的纯自然生态风景区,集瀑布、流水、古桥、古树为一体。据中外专家分析,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已被上级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全乡有10个行政村通柏油路,并且均通往邻近的兄弟乡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乡境内河流、支流、渠道交错纵横,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壬庄乡圩场设在壬庄街,逢农历一、六为壬庄圩日,市场较为繁荣,主要交易商品有食品、服装等生活用品。中越边民贸易友好往来,主要贸易为生禽交易等。.  

安宁乡

  壬庄乡位于靖西县城南部,距离县城28公里,东邻岳圩镇,西接龙邦镇,北靠地州乡,东北连化峒镇,南与越南为界,边境线长23.1公里。1984年10月设壬庄乡,乡政府驻壬庄街。辖12个行政村(街),其中有6个行政村与越南接壤。全乡有96个自然屯,165个村民小组。2003年总人口为20163人。总面积为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98亩,其中水田10663亩,旱地3635亩。农业主种水稻、玉米,兼种黄豆、红薯。经济作物有烤烟、生姜、柑果、茶叶、甘蔗等。2003年产粮807.66万公斤,人均有粮415公斤,农业生产总值254287元,财政收入44.24万元,人均纯收入1240.8元。    2003年全乡发展烤烟种植1700亩,总产值达91.2万元,创税18.24万元,比上年同期翻一番。生姜种植面积392亩,产值达50.032万元。柑果、茶叶等经济型作物的种植规模也逐年上升。二、三产业不断壮大,有餐饮、运输、加工、建筑、建材等。目前全乡有壬庄初中1所,在校学生669人,教职工49人,小学12所,5个教学点,在校学生2076人,教职工104人。   乡境内二郎屯有一处风光旖旎的纯自然生态风景区,集瀑布、流水、古桥、古树为一体。据中外专家分析,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已被上级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全乡有10个行政村通柏油路,并且均通往邻近的兄弟乡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乡境内河流、支流、渠道交错纵横,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壬庄乡圩场设在壬庄街,逢农历一、六为壬庄圩日,市场较为繁荣,主要交易商品有食品、服装等生活用品。中越边民贸易友好往来,主要贸易为生禽交易等。.  

禄峒镇

  禄峒镇位于靖西县西南部,东靠新靖镇、南接地州,安宁两乡,西和西南连荣劳乡、吞盘乡,北邻新圩乡。乡府所在地距县城13公里。全乡现有11个行政村(街),164个村民小组,152个自然屯,总人口2.3万多人,总面积169.7平方公里。禄峒乡地处山区,谷地以禄峒、平江较宽,其余为狭窄洼地、槽谷。主种水稻、玉米,兼种黄豆、红薯,经济作物有:烤烟、桑蚕、花生、生姜、田七、山楂等。全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经探明有硫铁矿、铁矿、重晶石、煤、铝土矿等,其中铝土矿具有藏量丰富,品位高,易开采等特点。全乡圩场2处:农历逢五、十为禄峒圩,逢三、八为平江圩。交通便利,柏油路东通县城,西和西南通荣劳、吞盘,全乡村村通公路。    2003年全乡农业总产值5294.7万元,粮食总产量931.7万公斤,财政收入8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农林牧全面发展,盛产水稻、玉米、生姜、烤烟、蔬菜、生猪、鸡鸭、山羊、木材等。全乡现有初级中学一所,11所小学,教学点28个,在职中小学教师210人,在校学生3006人。禄峒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俗独特。解放前曾划分为禄峒、平稳两乡,1958年设人民公社,1984年置乡至今。该乡解放前革命活动活跃,现定为革命老区乡镇。.  

南坡乡

  南坡乡地处靖西县西北部,距县城60公里,南坡乡地处靖西县西北部,距县城内0公里,东界吞盘乡,北接安德镇与三合乡,西与那坡县为邻,乡级通柏油路,各村屯的交通也较方便。全乡现有12个行政村(街),105今自然屯,165个村屯,2003年末总户数为5200户,总人口27214人,全乡总面积l84平主公里。    南坡乡地处石山地区,全乡的耕地面积中大部分为石旮地,耕作自然条件较差。南坡乡根据大面积的石旮旯地因其耐寒、耐旱的特点改种具有市场资源优势的生姜、西番莲、珍珠玉米、优质南瓜及木薯等特产,在2003年就有一个自然屯的生姜收入超过百万元;南坡乡是人民游击活动基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高密集的原始“活化石”沙椤树橛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在乡境内,加之这里的民风民俗淳朴,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独具乡村特色旅游开发的潜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完善,特别是乡政府所在地投入100万元资金建成的人饮工程的投入使用及各村屯大范围家庭水柜、地头水柜、沼气池等各项扶贫项目顺利实施后,南坡乡原先的“滴水贵如油”的现象已被新的面貌所代替。南坡乡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活动不断进步。   2002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4326万元,财政收入以大约每年16%的递增。全乡现有l所普通初中和1所中心小学11所村完小,在校生3294人,在职教职工185人。.  

果乐乡

  果乐乡位于靖西县城西北部,东和南靠龙临镇,西邻安德镇及那坡县龙合乡,北界魁圩乡,东北一小角与渠洋镇接壤。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47公里。全乡现有13个行政村(街),117个自然屯228个村小组,总人口24578人,总面积131.9平方公里。    全乡耕地面积24971亩,森林面积1413.5亩,多为石山杂木林。境内无常流河溪,旱季水源奇缺,雨季地下水消流不及,冒出地表,形成内涝。北部有岩溶塌落形成的连境湖。农田灌溉多靠机电泵抽取地下水。农业主种玉米、红薯、水稻。经济作物有生姜、八角等。劳务输出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    近两年来,该乡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立了以种桑养蚕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全乡种桑1300亩,2003年养蚕132张,收入6.3万元。2003年7月引进了西番莲种植项目,全乡种植西番莲?5万株共计1.2万亩,预计次年可使农民增收180万元。   2002年,全乡财政总收入31.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8元。全乡有所1普通中学,在校学生621人,教职工34人,小学13所,教学点9个,在校生1825人,教职工124人(含代课教师)。全乡历年来靠国家投入、社会扶贫和自筹,共修建村级道路12条56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新建屯级公路63条101公里;修建人畜饮水工程53座:安装闭路电视接收站39个:完成农村电网改造61台区。实施生态扶贫工程,退耕还林1490亩,配套造林1259亩,全乡建有沼气池1100座。.  

新甲乡

  新甲乡是原新圩乡、大甲乡合并起来的新乡镇。位于靖西县城西北7公里。东与武平乡、新靖镇为邻,南和禄峒、荣劳乡毗连,西靠龙临镇、北接大甲、岜蒙、大道乡。共有10个村委会,85个自然屯,4868户,总人口2.3万多人。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836亩。有林面积89955亩,有少量松、杉、桉树,多为石山灌木薪炭林。河流有庞凌河,境内长约8公里。百大二级公路和新圩至祥周二级公路贯穿该乡,交通十分便利。现有普通中学校1所,小学校17所,其中村完小9所,教学点7个。在职中小学教师246人,在校学生2987人。   2003年农业总产值5483.87万元,粮食总产量800.6万公斤,    新甲乡--烤烟  财政总收入201.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6元。新圩乡大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种植烤烟和其他经济作物,把烟、蔗、姜、果、桑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项目,尤其是把烤烟生产作为全乡的支柱产业来抓。2003年种植烤烟5160亩,交售干烟11312.15担,总产值606.58万元。根据各村实际,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甘蔗、生姜、西瓜、冬菜等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在全乡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   2003年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2626万元,总产值2163万元。2008年示范区玉米单季实际亩产达1025.6斤。   -   农业发展   新甲乡通过创建“全国粮食高产玉米示范点”项目,实现粮食生产规模    新甲乡玉米获丰收  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粮食生产大面积增产增效。在新甲乡新荣村万亩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创建过程中,积极、全面实行良种补贴,推广良种作法,普及科学施肥,提高了农民群众种粮的生产积极性,促使全乡玉米丰收。2008年示范区玉米单季实际亩产达1025.6斤。新甲乡政府发起成立的新圩烟农协会,与县烟草公司签订产销合同后,积极组织协会网络的农户进行订单生产,收到良好的效果。   -   特色产品   根据当地有利地势,新甲乡大力发展黄烟业。2006年种植黄烟4340    新甲乡--黄烟  亩,共收购烟叶13485万担,烟农售烟总收入855.4万元?收入1万元以上有97户,2至3万元以上的有42户。2007年种烟6000亩,比2006年多种1660亩。为保持烟叶生产好势头,2008年,乡党委、政府筹集6万元水利冬修经费,并深入发动群众,投入烟区水利冬修工作,截止2008年12月,共维修水坝3座,清理渠道9公里。   -   社区服务   新甲乡党委、政府从2007年8月起,组织170多名乡、村干部组成    新甲乡玉米侧产估产竞猜现场  19个工作队深入到各村屯,对越作战民兵、-及参加核试验人员进行摸底,并给668名曾参战、参加核试验民兵(军人)送去每月60元的生活补助费。还为社区困难户捐赠了3万元,其中2万元作为送温暖暨捐资助学资金,1万元作为贫困学生资金。   新甲乡为帮助生病人员早日渡过难关,除在联系医疗单位、派员帮忙照料等方面予以关心外,还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和知情的群众纷纷踊跃捐款,筹集到的10880元分别送到因病陷入困境的群众家里。   -   特色文化   在新甲乡玉米实验基地旁,测产估产竞猜活动正在这里举行。周边的300多名群众参加了竞猜活动,农业局、科技局、统计局等领导专家到现场进行了指导。活动先由农技专家说明测产估    新甲乡--玉米大丰收  产竞猜规则,再由农民朋友通过现场观看、估计玉米产量填写估产卡,后进行测产,按与实地测产产量差值最小为一等奖,其次为二等奖和三等奖。本次竞猜活动共设30个获奖名额,其中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8名。其中一等奖奖品为总价值近300元2包四川复合肥和2包正大619玉米种子,二等奖奖品为总价值近150元1包四川复合肥和1包正大619玉米种子,三等奖奖品为价值50元的1包正大619玉米种子。技术部门组成的验收小组进行实地收割、脱粒、过称验收,基地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玉米平均亩产544.1公斤,比常规种植亩增150公斤,示范建设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   清洁工程   2006年6月,政府投资启动清洁工程项目。实施前道路坑坑洼洼,群众排放的生活污水及牲畜的粪便横流,若遇雨天道路更是泥泞不堪,村民晚上都不敢出门。项目实施后,笔直的水泥道路将各个村庄连在一起。整洁的路面上,没有随意扔的果皮、纸屑,更看不到生活污水及牲畜粪便横流。每家每户房前屋后种花植树,环境怡人。   2008年9月,街道硬化项目竣工后,各村民制定了详细的后续管理与维护制度,并严格遵守。社区群众开始意识到农药残留问题,识到美丽家园的重要,修建屯内水泥路及排污水沟,修建凉亭、花坛等,以美化社区居住环境;开始使用沼气以保护森林资源。   -   丰收景观   2008年8月29日,新甲乡的主要农作物---玉米大丰收。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挂满金黄的玉米,构成一道亮丽的丰收景观。  

武平镇

  武平镇位于靖西县城东北部,距县城14公里,全乡现有14个行政村,133个自然屯,255个村民小组,5241户,总人口27461人,全乡耕地面积24846亩,其中水田1.1841亩,旱地13005亩。    武平乡交通便利,有油路通往县城,与同德、大道以及德保县的兴旺乡、都安乡等邻近乡镇通四级路。2003年全乡财政收入1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3元,粮食总产量1135.2万公斤,农业总产值4888.5万元。农业主种水稻、玉米等,经济作物有八角、烤烟、甘蔗等,近年来,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取得成效:已在安本村建起面积达2.2万亩的八角生产基地,八角年产量均达20万公斤以上,总收入达160多万元:义兴、巡马、安本等村因地制宜发展烤烟,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渠来村的棉谷以其特有的香味远近闻名,产量供不应求。矿产主要有磷矿、水晶、金矿、硫铁矿等,盛产水稻、生猪、山羊、鸡鸭、畜蛋、木材等。全乡有武平初中1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732人,教职工48人,有33个小学教学点,在校学生2820人,教职工186人。.  

魁圩乡

  城厢镇是那坡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东与龙合、定业乡接壤,南与坡荷、德隆、那隆乡接壤,西与云南省富宁县毗邻。全镇总面积368.3平方公里,共有26个村3个社区,276个自然屯,3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万人。2002年农业总产值为5260万元,财政收入28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6元。    城厢镇主要经济作物有:八角、玉桂、水果、蔬菜和杉木林等。土特产品有大红八角、玉桂油、茴油等,其中以茴油最具代表性,属高级芳香油料,2002年该镇共产茴油30吨,销往日本及欧美各国,并享有盛誉,有“法国香水无镇安府茴油不香”之说(政和四年城厢镇谓镇安)。此外,该镇盛产桐油、茶油和茶叶,产品远销俄国、加拿大和东南亚各国。近年来,该镇在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特别是开展了八角低产林改造工作,大大提高了八角林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该镇还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矿产资源有铝矿、金矿、石灰石和辉碌岩等。其中,石灰石主要分布在城区东部和北部,金矿、铜矿主要分布在西部,尚未开发。   城厢镇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这里群山绵连、峰峦叠嶂,四季如春,有“小春城”之称。主要景点有:新石器时代人类洞穴遗址—感驮岩;3.5亿年前的海底世界、省级地质公园—罕见的枕状玄岩群;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的奇特溶洞—皇观洞、金龙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螃蟹山烈士陵园以及古时的镇阳八景等。此外,该镇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人文景观和边关情韵更令人神往,其中民族风情最为古朴神奇的是达腊的彝族跳弓和龙华的黑衣壮风情。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奇特支系,他们以黑为美、以黑为贵, 以黑作为统一的穿着和族群标记。其民风民俗保存完好,别具风采的服饰、高亢嘹远的山歌、玄秘的迎福仪式以及献红舞、黑枪舞、庆丰8字舞、抛红求爱等风情,可谓是壮族传统文化保存得最完美的“活化石”。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旅游爱好者的来访不断增多,黑衣壮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成为那坡县乃至百色市旅游文化的一个新亮点。.  


壬庄乡特产大全




壬庄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