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都乡地处云贵高原余脉,位于那坡县西南部,属半石山地区,海拨750米,距县城50公里。东毗下华乡,南临百省乡及越南河江省苗皇县,西靠云南省富宁县田蓬镇和郎恒乡,北接本县那隆乡。全乡辖9个村民委103个村民小组,共有2707户13265人,居住着壮、汉、瑶、彝4个民族。
全乡土地总面积1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310亩,其中水田4680亩,旱地8550亩,人均耕地面积0.99亩。生活和生产用水用电均可满足需求,东兴至那坡的沿边三级油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八角是该乡的支柱产业,目前已种植有八角34310亩。2002年财政收入52.2万元,农业总产值2243万元,粮食总产量5391吨,人均有粮39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297元。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盛产水稻、果蔗、生猪、鸡鸭等。全乡现设学校27所,其中初中1所。小学设有乡中心校1所,7所高完小学,教职工99人,其中公办教师84人,代课教师15人;小学在校学生1370人。初中在职教师30人,其中公办教师22人,代课教师8人,初中在校生383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175平方公里 | 451026208 | 533000 | 0776 | 查看 百都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城厢镇 |
城厢镇是那坡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东与龙合、定业乡接壤,南与坡荷、德隆、那隆乡接壤,西与云南省富宁县毗邻。全镇总面积368.3平方公里,共有26个村3个社区,276个自然屯,3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万人。2002年农业总产值为5260万元,财政收入28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6元。 城厢镇主要经济作物有:八角、玉桂、水果、蔬菜和杉木林等。土特产品有大红八角、玉桂油、茴油等,其中以茴油最具代表性,属高级芳香油料,2002年该镇共产茴油30吨,销往日本及欧美各国,并享有盛誉,有“法国香水无镇安府茴油不香”之说(政和四年城厢镇谓镇安)。此外,该镇盛产桐油、茶油和茶叶,产品远销俄国、加拿大和东南亚各国。近年来,该镇在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特别是开展了八角低产林改造工作,大大提高了八角林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该镇还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矿产资源有铝矿、金矿、石灰石和辉碌岩等。其中,石灰石主要分布在城区东部和北部,金矿、铜矿主要分布在西部,尚未开发。 城厢镇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这里群山绵连、峰峦叠嶂,四季如春,有“小春城”之称。主要景点有:新石器时代人类洞穴遗址—感驮岩;3.5亿年前的海底世界、省级地质公园—罕见的枕状玄岩群;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的奇特溶洞—皇观洞、金龙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螃蟹山烈士陵园以及古时的镇阳八景等。此外,该镇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人文景观和边关情韵更令人神往,其中民族风情最为古朴神奇的是达腊的彝族跳弓和龙华的黑衣壮风情。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奇特支系,他们以黑为美、以黑为贵, 以黑作为统一的穿着和族群标记。其民风民俗保存完好,别具风采的服饰、高亢嘹远的山歌、玄秘的迎福仪式以及献红舞、黑枪舞、庆丰8字舞、抛红求爱等风情,可谓是壮族传统文化保存得最完美的“活化石”。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旅游爱好者的来访不断增多,黑衣壮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成为那坡县乃至百色市旅游文化的一个新亮点。. |
平孟镇 |
平孟镇位于那坡县南部,距县城76公里,与越南高平省的河广、通农、保乐三县相接,辖区内有109号至126号18块国界碑,边境线长74公里,全镇辖10个行政村1 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8万人,总面积211.9平方公里。驻守着两个边防连队,一个武警边防工作站,两个武警边防派出所和三个国防哨所,是对越自卫还击战的主要战场之一。自中越关系恢复后,特别是自1997年规划为全区小城镇建设示范点后,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镇内各项服务设施齐全,水、电、路条件优越,程控电话、通信寻呼、移动电话与全国联网,金融及邮政储蓄实现与全国通存通兑,辖区驻有玉林小叶榕提取厂、四川中药材加工厂,联通、移动、电信等通讯办事处,有九年一贯制中学1所、小学10所,在校师生1700多人。2002年平孟口岸医院荣获国家“一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荣誉称号。 平孟镇作为边陲重镇,又处在沿边公路线上,随着自然生态、民族风情、跨国旅游的开发,镇内百布河漂流探险,边防哨所、省级白云山原始森林,省级文物弄平古炮台及瑶族民族风情等风景区都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镇旅游公司与多家国内外旅游公司联手,正迅速成熟和壮大,2003年业务总额达50万元,呈现强劲势头,平孟口岸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大西南和桂西南通往越南最便捷的陆路交通要道,海关、边贸办、边民互市点,检验检疫场,边贸市场等单位和硬件设施齐全,各种优惠政策逐渐健全完善,2003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9亿元。 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产值3500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2100万元,财政收入9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00元。. |
龙合镇 |
合乡位于那坡县东部,地处云贵高原余脉,乡府驻地距县城30.8公里,总面积159平方公里。东面与靖西县果乐乡相连,南面与靖西安德镇相通,西面与城厢镇接壤,北面与定业乡毗邻。全乡有11个村民委,123个自然屯,17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228人。 龙合乡是黑衣壮聚集地,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多年来,该乡结合原汁原味的黑衣壮民俗和其特有的文化特质,以及努力打造黑衣壮民族文化品牌,从保、发、宣、建等方面不断改善和优化黑衣壮民族文化,组织成立了龙合乡黑衣壮业余歌舞团。以黑为美,龙合乡成为了那坡县旅游的新景点,这里保留着古老的石磨、石凳:独具特色、别出心裁的民房,黑衣壮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远方的客人。近年来,积极开展边境建设大会战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相继修建了7 80处人畜饮水池,修通11个村74条屯级公路,接通11个村108个屯的通电线路,基本解决了全乡群众饮水难、行路难问题和不通电的历史。 20Q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420万元,财政收入2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15元。结合本乡实际,大力发展养殖业,并在德角屯建立了养牛示范点,以点带面,在全乡铺开,以此增加农民收入。劳务输出是提高农民增收的又一途径,2003年底外出务工共收入460万元。 现有初级中学l所,中心小学1所,村完小学10所,教学点24个,中小学在职教师133人,在校学生2396人。乡设有图书馆1个,藏书10000多册。. |
坡荷乡 |
坡荷乡位于那坡县东部,集镇地海拔1155米,距县城17公里,东北与龙合乡接壤;西连城厢镇;南连德隆乡;东与靖西县安德镇毗邻。坡荷乡是那坡县的“东大门”,全乡辖13个行政村,84个自然屯,115个村民小组,现有3068户15630人(其中农业人口14383人),居住着壮、汉、瑶3个民族。 全乡总面积18045.47亩(其中田5018.45亩),地13027.02亩)。农作物晚熟,宜种玉米和中稻、豆类、薯类和其它杂粮;林业有杉木、椿木;经济林有油茶、八角等;生态林有小叶榕、女桢子、枫树等;果类以糖梨著称;中草药材有三七、重楼、山豆根、黄山等上千种。 坡荷乡辖区内储藏有一定的金矿、铁矿、硅矿、铝土矿等;石材有纹质上乘的灰绿岩;满山遍野生长有上千种中草药材,是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定点培植万亩药材基地之乡。全乡现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已实现村村有办公用房、卫生室。已修通屯级公路58条238公里,受益64个自然屯,占总屯数的76%;有68个自然屯解决了人畜饮水难问题,占总屯数的80%;有?3个自然屯通广播电视,占总屯数的85%。当前,坡荷乡的经济发展思路有:搞好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扶贫开发、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农产品深加工等,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坡荷乡辖区内黑衣壮人口占总人口的94%,黑衣壮的山歌远近闻名,该乡中山村的“同歌节”、那池村的“请仙节”和三叉河风情歌圩等反映和浓缩了当地浓厚的风俗文化和民族色彩,在区内外享有盛誉。. |
德隆乡 |
德隆乡位于那坡县中南部,距县城17公里,东与坡荷乡、南与百合乡、西与下华乡、北与城厢镇接壤;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交通便利。那坡至平孟国防公路经过乡政府所在地德隆街。辖区共有13个行政村13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万多人,总面积2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95亩。 经过边境建设大会战后,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已实现村村五通(通电、通自来水、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建有2个农贸市场,圩日交易达10多万元。辖区内有德孚水源林保护区、区级玄武岩地质公园、团结小型水库万亩中草药材基地,10万亩八角种植面积,2002年,财政收入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7元,盛产有八角、杉木、玉桂、玉米、水稻、蔬菜柑桔、油茶、木薯等。其中八角是德隆乡的支柱产业。. |
百合乡 |
百合乡位于那坡县中南部,东邻靖西县,西近百省乡、下华乡,南接平孟镇、百南乡,北毗德隆乡,属那坡县南部中心乡镇区域。政府驻地百合圩,海拔325米,距县城47公里。全乡现有10个村委会,116个自然屯,14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14347人。 百合乡总面积为233.9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1116公顷,林业用地1725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5.9%,位居全县之首,闻名的擎天大树就在百合乡境内,经济林木主要种有八角46349亩,玉桂20600亩、木40000亩;主要河流有百合河,是德隆河和北斗河汇流而成,河长23公里,最大流量431立方米,沿河两岸土地肥沃,主产稻谷,有那坡“粮仓”之称和“鱼米之乡”的美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辖区内建有两座,3.5万伏降压变电站,有丰富的河水和完善的自来水设施,生活和生产用水用电均可满足需求;现建有淀粉厂、砖厂等3个私营企业。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813万元,财政收入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4元。盛产水稻、茴油、木材、木薯、生猪、鸡鸭、鱼类。全乡现有两个集贸市场,经济贸易比较繁荣。 全乡有10个行政村通上了程控电话,三个村用上移动通讯;全乡现有1所普通初中,1所中心小学,10所村完小学,在职中小学教师132人,在校学生1832人;有乡级图书馆1个,藏书6000本,10个村建有图书室;有线电视率95%。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多彩,1990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乡(镇)”,1997年被评为“自治区体育先进乡 (镇)”。. |
百南乡 |
百南乡位于那坡县的南部,南接平孟镇,北连百合乡,西邻百省乡,南与越南国保乐县接壤,全乡辖8个村81个村民小组1766户8938人,聚居壮、汉、苗、瑶四个民族,在48KM边境线上共有126—130号五块界碑,全乡有6个行政村37个村民小组711户3529人居住在3KM以内的边境线上。 全乡总面积为201495亩约137.8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17亩,人均耕地0.77亩,林地面积125325亩,人均林地14.2亩,其中有林地面积6900亩,宜牧荒坡69080亩,森林覆盖率为35.4%。有田3446亩,地3471亩。 百南乡地势北高南低,山峰林立,溪谷纵横,植被以灌木为主,石山起伏,海拔最高点为1603.6米(妖皇山),最低点270米(百南街)。乡境内有河流纵横交错,那坡县最大的河流—百南河流经大龙潭流入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红河。东兴—那坡贴边公路穿街而过。乡境内盛产竹笋、猫豆、木薯、荔枝、菠萝、蚕茧及名优药材等土特产品。 百南乡的名胜古迹有:清朝时期清军为守住边关建有的岩龙古炮台和128号国界碑的关隘营地,为建立睦边县(即现在的那坡县)而成立睦边县委旧址—上隆弄尧旧址。. |
百省乡 |
百省乡位于那坡县西南部,西南面与越南高平省保乐县、保林县、河江省苗皇县接壤,管辖8块中越界碑,东兴至那坡沿边三级油路穿越境内,与其他乡镇均有油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全乡下辖8个行政村81个村民小组,共1989户8895人,总面积226.35平方公里,居住着壮、汉、苗、瑶、彝5个民族。 目前全乡已基本实现村村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城镇化建设步伐较快,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现已初步形成规模。该乡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坚持走“八角玉桂立乡,兴农养畜富民”之路,大力加强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八角低产林改造等工作,全乡累计造林面积为93580.9亩,其中八角34122亩、玉桂4542亩,实现人均有经济林10.5亩,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该乡特别注重发展特色农牧业,积极推广庭院经济,全面实施牛品种改良,大力发展人工养蜂,并不断提高农牧业的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百省乡一、二级水电站已全面开工,它将带动全乡各项产业的飞速发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百省乡的精神文明建设也颇见成效,村村均有图书室并配有不少科技书籍。每年举办的民族服饰展、山歌比赛、篮球赛等文娱活动。该乡将重点打造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红彝民族民俗风情村,以此来推动边境旅游业的发展。. |
百都乡 |
百都乡地处云贵高原余脉,位于那坡县西南部,属半石山地区,海拨750米,距县城50公里。东毗下华乡,南临百省乡及越南河江省苗皇县,西靠云南省富宁县田蓬镇和郎恒乡,北接本县那隆乡。全乡辖9个村民委103个村民小组,共有2707户13265人,居住着壮、汉、瑶、彝4个民族。 全乡土地总面积1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310亩,其中水田4680亩,旱地8550亩,人均耕地面积0.99亩。生活和生产用水用电均可满足需求,东兴至那坡的沿边三级油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八角是该乡的支柱产业,目前已种植有八角34310亩。2002年财政收入52.2万元,农业总产值2243万元,粮食总产量5391吨,人均有粮39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297元。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盛产水稻、果蔗、生猪、鸡鸭等。全乡现设学校27所,其中初中1所。小学设有乡中心校1所,7所高完小学,教职工99人,其中公办教师84人,代课教师15人;小学在校学生1370人。初中在职教师30人,其中公办教师22人,代课教师8人,初中在校生38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