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 >> 凌云县 >> 逻楼镇 >> 新洞村

新洞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洞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洞村简介

  逻楼镇新洞村位逻楼镇西南部,与本镇介福村、洞新村接壤,距县城35公里,乡镇所在地30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有32个自然屯,居住着汉、瑶等民族约1000人。
  【历史和自然资源】
  新洞村是典型的大石山区,村民大多居住在山岭上,土地贫瘠,耕地稀少,全村人均旱地约1亩,人均水田0亩,无经济林。种植的农作物主要以玉米、黄豆、红薯为主,受土质、光照、气候等因素影响,产量不高。
  【经济发展】
  新洞村地处大石山区,适宜山羊养殖,党委、政府在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鼓励养殖户适度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收入。
  劳务输出是新洞村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由于新洞村民风纯朴,群众素质普遍较高,他们凭着一技之长在劳务输出市场大显身手,多从事建筑、运输等行业。
  2015年,新洞村经济总收入227.5万元,农业总产值92.9万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55万元,畜牧业总产值35万元,人均农业产值980元,粮食总产量284.4吨,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650元。
  【社会事业】
  近年来,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新洞村群众勤劳致富,做好脱贫增收工作,深化拓展“农事村办”服务,推进新型、文化、生态的产业发展,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养老保险全面覆盖,参保达到70%以上。除去部分有医疗保险的务工人员,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2%以上。
  【改善民生】
  为了改善广大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新洞村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项目涉及人蓄饮水、危房改造、移民搬迁、道路交通、文化体育等。通过“一事一议”、财政拨款,社会力量支持等方式,现已经全部解决8个村民小组饮水困难问题,8个村民小组都已经修通公路,10户以上的自然屯除陇妹自然屯外,全部修通公路。下一阶段将主抓村屯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工程,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51027101 533000 -- 查看 新洞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洞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洞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敏村村

  逻楼镇敏村村位于逻楼镇西南部,与本镇洞新村、安水村、快村村接壤,凌(云)凤(山)二级路过境,距县城20公里,镇所在地15公里。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有33个自然屯,2015末全村总户数473户,总人口1890人,经过精准识别,2016年共有在册贫困户159户627人,敏村是一个汉族和瑶族聚居的行政村。全村有教学点1个,现有在校生20人(含学前班5人)。村民大多居住在山区,耕地稀少,全村人均耕地(旱地)0.87亩,经济林550亩,其中:八角79.2亩、油茶250亩、杉木300亩。   【经济发展】   敏村村除传统的农业产业外,还主产牛心李、百香果、食用菌等,现有牛心李种植面积500亩,百香果种植面积300亩,食用菌种植大棚18000平方米。计划发展种植核桃300亩,珍珠李400亩。现有石材加工场两个,山羊养殖户12户。2015年,敏村经济总收入350万元,农业总产值130万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7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60万元,人均农业产值688元,粮食总产量330吨,人均占有粮食4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800元。   【社会事业】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拓展“农事村办”服务,做好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推进新型产业发展,切实解决民生问题,2015年完成危房改造16户,新农合参合人数1705人,参合率90.2%。   【改善民生】   为了改善广大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敏村村继续加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项目涉及水利、危房改造、人蓄饮水、农田水利、道路交通、文化体育等。十三五期间全村共计划修建大型水池3座,修建水渠1条2公里,完成危房改造20户,道路硬化8条20公里。修建活动中心一个,完善敏村村部建设,完善移动基站建设,确保移动信号全村履盖。  

磨村村

  磨村村位于逻楼镇北部,村部驻沙坪屯,距镇人民政府驻地约4公里处。东与歌顶村接壤,南和陇村交界,西邻快村村,北接滥村村。交通较为便利,东经歌顶村可达凤山县,南经逻楼镇可达凌云县城和沙里乡,北经滥村村可达加尤镇,滥村村级公路穿境而过。全村总面积16平方公里,属半土半石山区,耕地总面积3250亩,其中水田1750亩,旱地1500亩。经济林面积4500亩,其中八角638亩、油茶2385亩、杉木456亩。下辖迷村、沙坪、上陇崴、下陇崴、新寨、老寨、陇孟、陇汪、陇凤、坡罗等自然屯1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36户,总人口2281人,居住着汉、瑶等民族。   【历史和自然资源】   磨村村是一个民国建制村,1952年与歌顶村并建歌磨村,1958年改称歌磨大队,1962年称公社,1968年复称大队,1984年称村民委员会,1990年改称村公所,2002年重称村民委员会。村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圣地,属革命老区村。土山区有丰富的水源,新寨水库年常储水不干枯,有利于下游农田的灌溉,全村以农为主,主种稻谷、玉米、黄豆、红薯等,兼营林业(八角、杉木、茶油)、畜牧养殖(牛、羊、猪)等。   【经济发展】   磨村村以盛产茶油、八角等传统特色产业而著称。每年低产改造油茶、八角面积约为300亩,增加产量约5吨。现全村种植核桃270亩、牛心李350亩,不断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磨村村立足实际,面向市场,始终围绕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的目标,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倾力打造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201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1万元,农业总产值132万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85万元,畜牧业总价值47万元,人均农业产值617元;粮食总产量427.6吨,人均占有粮食2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4025元。   【社会事业】   近年来,村“两委”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拓展“农事村办”服务,做好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推进新型、文化、生态的产业发展,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全村现有村级小学校1所,教师1人,学生8人;设有村级卫生室1个,2个卫生病床,卫生技术人员共1人。参加养老保险积极性较高,全村群众参保率达70%。   为了改善广大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磨村村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项目涉及地质灾害、水利、危房改造、人蓄饮水、农田水利、道路交通、文化体育等。通过争取“一事一议”等项目,实现全村17个村民小组中12个通入组道路,全面解决了17个村民小组的饮水困难问题。实现12个村民小组的道路硬化,受益群众1850人;组织60多户农村危房进行改造,直接受益人数290人。  

新洛村

  新洛村位于凌云县城东北部,逻楼镇北部,距离逻楼镇政府18公里,距凌云县城48公里。全村18个村民小组,52个自然屯,2015年末全村564户2638人,劳动力1691人,空巢老人62人,留守儿童108人,享受低保133人,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11户434人。   【历史和自然资源】   从改革开放以来,新洛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实现全村通电、通水、通公路、通电视目标,其中,通村公路实现硬化。全村大部分为大石山区,耕地总面积2110.4亩,人均耕地0.8亩(其中人均水田0.2亩);由于光照充沛,温度适宜,适合发展八角、杉木、油茶、核桃、烤烟、桑蚕、水果等产业。目前,核桃、油茶、烤烟等产业已初具规模。   【经济发展】   全村经济林2450亩,其中:八角190亩、杉木230亩、油茶1130亩、其他900亩。农作物以种植烤烟、水稻、玉米为主,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68元。   【社会事业】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洛村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有关政策要求,按照“扶贫开发”的要求,坚持“六个精准”的原则,深化拓展“脱贫摘帽”服务,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推进新型、文化、生态的产业发展,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全力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校生478人,其中:学前教育56人,小学生166人,初中生106人,高中、中职及中专生92人,高职高专6人,大学及以上54人。全村参保率和参合率均达95%以上。   【改善民生】   为了改善广大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新洛村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项目涉及人蓄饮水、危房改造、移民搬迁、道路交通、文化体育等。通过“一事一议”、财政拨款,社会力量支持等方式,目前,已经全部解决18个村民小组饮水困难问题,村民小组都已经修通公路。下一步将全力抓好村屯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移民搬迁、产业发展等项目,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新洞村

  逻楼镇新洞村位逻楼镇西南部,与本镇介福村、洞新村接壤,距县城35公里,乡镇所在地30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有32个自然屯,居住着汉、瑶等民族约1000人。   【历史和自然资源】   新洞村是典型的大石山区,村民大多居住在山岭上,土地贫瘠,耕地稀少,全村人均旱地约1亩,人均水田0亩,无经济林。种植的农作物主要以玉米、黄豆、红薯为主,受土质、光照、气候等因素影响,产量不高。   【经济发展】   新洞村地处大石山区,适宜山羊养殖,党委、政府在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鼓励养殖户适度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收入。   劳务输出是新洞村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由于新洞村民风纯朴,群众素质普遍较高,他们凭着一技之长在劳务输出市场大显身手,多从事建筑、运输等行业。   2015年,新洞村经济总收入227.5万元,农业总产值92.9万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55万元,畜牧业总产值35万元,人均农业产值980元,粮食总产量284.4吨,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650元。   【社会事业】   近年来,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新洞村群众勤劳致富,做好脱贫增收工作,深化拓展“农事村办”服务,推进新型、文化、生态的产业发展,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养老保险全面覆盖,参保达到70%以上。除去部分有医疗保险的务工人员,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2%以上。   【改善民生】   为了改善广大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新洞村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项目涉及人蓄饮水、危房改造、移民搬迁、道路交通、文化体育等。通过“一事一议”、财政拨款,社会力量支持等方式,现已经全部解决8个村民小组饮水困难问题,8个村民小组都已经修通公路,10户以上的自然屯除陇妹自然屯外,全部修通公路。下一阶段将主抓村屯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工程,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新洞村特产大全




新洞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