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乡位于昭平县中南部,距县城11公里,总面积181.9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1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7万。
富裕乡地处丘陵,地势东北高,东南面低,略呈三角形,桂江穿境而过,水陆交通十分方便。该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八角、肉桂、竹子等经济林的生长。土特产有松脂、八角、肉桂、毛楠竹、篙竹、笋干、柚子、粉蕉、茶叶、蜂蜜、香菇、木瓜、佛手果等。全乡有林面积1.45万公顷,木材蓄积量62.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80.1%,一般年产木材1万立方米,松脂1000吨以上,毛楠竹、篙竹40——60万条,八角50万公斤以上。矿产有黄金、白石矿等。境内烟端冲的五叠泉是昭平县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有待进一步开发。
乡镇企业以各种加工业、服务业、种养业为主,2000年,全乡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1000.5万元,农业总产值785万元,财政收入1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44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87万人 | 181.9平方公里 | 451121103 | 542800 | 0774 | 查看 富罗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昭平镇 |
昭平镇地处昭平县城,位于美丽的桂江之畔,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62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委会,两个街委会,13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37万。 昭平镇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十分适宜发展农业生产,盛产大米、水果、蔬菜、茶叶和猪、鱼、桑蚕等,尤其是江口村出产的“桂江蜜柚”和大壮村出产的“练滩粉蕉”更是久负盛名。 近年来,该镇按照“围绕一个目标,采取两大战略,实施四大工程,实现四大突破,建设一城、两田、三村”的工作新思路,紧紧依靠全镇人民,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促进了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1995年分别被自治区、地区评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镇,97年被命名为“广西乡镇之星”,99年度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工作先进乡镇”,同年还荣获“广西卫生先进乡镇”、“广西体育运动先进乡镇”、“广西文明乡镇”、“广西文明乡镇标兵”等四项自治区级荣誉称号,并获县双文明考核“特等奖”。. |
文竹镇 |
文竹镇地处昭平县城西北部,桂江中游,距县城18公里,水路上通桂林,下达梧州、广东,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270平方公里,辖5个村委会,105个村民小组,人口1.03万,有汉、壮、瑶等民族,其中七冲村为瑶族聚居地。 文竹镇资源丰富。全镇有林面积3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5.3%,活立木蓄积量达116万立方米。该镇是昭平县毛楠竹生产基地,有毛楠竹3.1万亩,民国初期所产“桂花竹纸”远销海外;有沙田柚面积7570亩,“桂花蜜柚”畅销全国;文竹“象棋茶”是广西名茶,列入自治区科技星火计划,文竹“高山石崖茶”产自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崖石缝中,其味甘甜醇香,有降压降脂之功效,是天然无公害的保健佳茗;该镇拥有昭平电站库区水面6700多亩,现发展有网箱养鱼面积4000多平方米,盛产食疗两用鱼光倒刺鲃(俗名黄娟鱼);此外,该镇境内还有猕猴、娃娃鱼等珍贵动物。 乡镇企业以竹木器加工、制茶、造纸为主。镇内有3个综合市场,并建成了桂花道城、文竹贯冲两个生态旅游村。 全镇设有成人教育学校1所、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村校4所、教学点14个、卫生院1所、村级合作医疗服务室5个。. |
黄姚镇 |
风景秀丽的黄姚古镇风景秀丽的黄姚古镇风景秀丽的黄姚古镇黄姚镇风景秀丽的黄姚古镇风景秀丽的黄姚古镇风景秀丽的黄姚古镇 ■摄影:筚路蓝缕 介绍:黄姚,一座听说了很久、向往很久而没有机会踏足的热土。一个广西省昭平县的古镇,据介绍已经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位于昭平县城东北40公里。 初夏,我们一行自驾车4名摄友慕名而来。中午从兴坪出发,来到这里已经傍晚。来不及安顿下来,行李还放在车上,做了这个古镇的名副其实匆匆过客。 黄姚镇位于昭平县北面,地处昭平、钟山、贺州三县(市)交界点,总面积36平方公里,辖6个村(街)委会,1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万。 农业以种粮为主。由于受独特的石灰岩地理环境、水质、光照、气温等因素影响,该镇生产的优质米小有名气。农副产品主要有蚕茧、青梅、柑橘、板栗等,比较著名的土特产有誉美东南亚、具有几百年历史的佐餐调味佳品——黄姚豆豉及滋补佳品——九制黄精等。 黄姚镇是一个有九百多年历史文化的明清古镇,地处漓江下游,素有“诗境家园”的“小桂林”之称。该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奇峰林立,古木参天,溶洞幽深,清溪环绕。古镇有“六多”: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庙祠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古镇内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构成了古镇独特的风景。古镇8条主街道全部用黑色石板镶嵌而成,虽历经沧桑,至今仍无丝毫松动,街道平滑如镜。镇内600多座古建筑为九宫八卦阵式布局,属岭南风格建筑。著名的有黄姚古戏台、宝珠观、文明阁、天然亭、兴宁庙、吴家祠、郭家宅、佐龙祠等。人文景观有韩愈、刘宗标墨迹,0广西艺术馆旧址,何香凝、张锡昌、千家驹等文化名人故居寓所,被收入中华名匾的“咀坐契茶”等匾额及许多贤哲留下的楹联、碑刻等。古镇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小桥流水人家的境界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该镇2000年被自治区计委列为旅游开发型小城镇综合开发示范项目镇;2001年黄姚古镇旅游公路项目投资计划获得了国家计委的批准,国家计委于7月上旬下达了项目投资计划,补助该项目西部国债专项资金1200万元,主要用于新建黄姚古镇景区至钟山大爽23公里三级旅游公路,该路的开通,将大大改善黄姚古镇的交通状况,有利于促进黄姚旅游业的发展。 黄姚镇历史悠久,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民居,庙宇祠堂、亭台楼阁、现存传统建筑规模162200平方米。屋顶大多采用硬山、悬山、歇山结构,部分建筑采用石柱撑樑,柱上有雕刻,琉璃瓦屋顶,青砖青瓦,雕刻的木板屋檐给人古色古香的韵味。老街为青石板铺设,三条清溪环绕,四面清山环抱,钟灵毓秀,景色怡人。古老房舍上含有书香气息的楹联、匾额,颇具特色,有著名的清代乾隆帝圣旨,中华名匾——兴宁庙匾。. |
富罗镇 |
富裕乡位于昭平县中南部,距县城11公里,总面积181.9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1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7万。 富裕乡地处丘陵,地势东北高,东南面低,略呈三角形,桂江穿境而过,水陆交通十分方便。该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八角、肉桂、竹子等经济林的生长。土特产有松脂、八角、肉桂、毛楠竹、篙竹、笋干、柚子、粉蕉、茶叶、蜂蜜、香菇、木瓜、佛手果等。全乡有林面积1.45万公顷,木材蓄积量62.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80.1%,一般年产木材1万立方米,松脂1000吨以上,毛楠竹、篙竹40——60万条,八角50万公斤以上。矿产有黄金、白石矿等。境内烟端冲的五叠泉是昭平县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有待进一步开发。 乡镇企业以各种加工业、服务业、种养业为主,2000年,全乡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1000.5万元,农业总产值785万元,财政收入1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44元。". |
北陀镇 |
北陀镇位于昭平县中部,西距县城83公里,东接贺州市112公里,南连梧州市113公里,四面环山,素有“小盆地”之称。一九七四年后,修通了三条通外地的山区公路,镇过境公路又铺上了柏油,十八条机耕路连通了镇内各村寨,交通十分便利。每天有10部来回客车分别到梧州市、贺州市、广东、珠海市、县城,改善了北陀昔日进出山门过黄花岭,爬龙门顶,上良风峡交通落后的状况,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北陀镇下辖13个村,431个村民小组,3.61万人口,全镇总面积417平方公里。操客家方言。南亚热带的温度气候,土地肥沃。以种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北陀白米”闻名于世,是昭平县的“粮仓”之一。且山多地少,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年产木材16000立方米,松脂油近3000吨,特别是四级联营林场,二万亩湿地松已进入采脂盛期,是群众增收的主渠道之一,高山是一片用材林,低岭是一片经济林,镘头山是一片水果林的规模基本形成,北陀“三华李”是北陀镇水果名优特立,颗大甜脆,年产量达200多吨,兴建有一级、二级电站的良佑村是良好的旅游开发处女地。 北陀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俗汉化,教育办得十分红火,有着兴学重教的传统特色。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位居昭平乡镇首位,村村都有教学大楼,校园绿化整洁,校舍布局美观。一九九五年普级了九年义务教育,九十年代就筹建了教育基金会,北陀人每年都以百几十人考上大中专院校。 北陀镇圩镇建设逐步完善,镇政府所在地,逐步建成了全镇政治、文化、贸易中心,每逢圩日2、5、8日,赶集的群众不下七千人,周边乡镇的群众也前来经商贸易,北陀圩是昭平县三大贸易集市之一。目前通过引资,占地二万平方米,投资五百万元的北门商贸开发区正在施工之中,同时,北陀的生活和生产用水用电均可满足需求。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北陀历经三百多年风雨的古城墙,记录着北陀人勤劳朴实,不甘人后的足迹,记录着北陀这块古老乐土的历史。. |
马江镇 |
马江镇位于昭平县南部,桂江中游河畔。全镇现有5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1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8万人,总面积约1136.5平方公里。 马江镇是市、区重点小城镇建设乡镇之一,由于近年小城镇建设的扩大,该镇已成为昭平县南部的商贸、文化中心。2002年财政收入1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2元。该镇主要盛产茶叶、柑橙、米粉、木材、松脂、重晶石、黄金等。该镇水力资源十分丰富,辖区内有桂江、富群江两大河流。装机容量为4.8千瓦的旺坪电站于世纪七十年代建成。各村有金鸡、桂荣、寨儿景等5座中小型水库。周边还有装机容量6.3千瓦的昭平电站、4.5万千瓦的下福电站、6.9万千瓦的京南电站;此外,位于桂江马江境内设计装机容量力6.3万千瓦向金十坪电站也将于2004年开工建设。生活和生产用电充裕。全镇现有中学1所,小学6所,在职中小学教职工176人,在校学生3300多人。现有镇级图书馆1个,藏书6000多册。马江中心卫生院1998年通过国家评审为一级甲等卫生医院:2002年被评为爱婴卫生院。水陆交通发达,南可通梧州、广州,北可达昭平、桂林。贯穿马江境内的桂梧高速公路目前正在前期建设之中。每月阳历3、6、9日为圩日,是周边5个乡镇的商贸集散中心,圩镇经济十分繁荣。马江镇木材生产企业有8家,产品主要是木刨片、木屑片、松夹心胶合板、小衣架等成品、半成品。其中规模最大是台商独资创办的主要产品为胶合板的银江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该企业投入资金550万元。年生产设计能力为1.5万立米,年产值为1350万元,年创税利100多万元。. |
五将镇 |
五将镇位于昭平县城南部25公里处,总面积340平方公里,辖20个村(街)委会,34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万。 五将历史悠久,据《昭平县志》记载,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称五将,一直沿用至今。 五将镇交通便利,水路可上塑平乐、桂林,下达梧州、广东;公路四通八达,境内沿江公路直达梧州,是昭平县最便捷的交通要道之一。 五将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年平均温度19度,全年无霜期335天,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840毫米,对于发展东南亚名优作物、水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林业是五将镇的主要经济支柱,全镇现有林面积35.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9.7%,正常年产松脂4000吨,是全国十大产脂大镇之一,1996年被原梧州地区划为外向型林业改革试验区松脂基地示范区。矿产主要有黄金、石英石,是桂东南黄金的富矿;石英石储量达1000万吨以上,为广西六大储藏区之一。五将盛产八角、玉桂、竹笋、木薯、沙田柚、毛竹,现有八角林7800亩,玉桂林6950亩,水果9985亩。 近年来,五将镇根据自治区党委“1234610”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走出了一条“沼气应用+宝石加工+庭院经济”为模式的经济发展新路子,实施了“猪—沼气—水果—改水改厕—环村路”五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工程建设,使传统与现化、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得到协调发展,形成了多业发展、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
樟木林镇 |
樟木林乡位于昭平县的东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87公里,距贺州市56公里。该乡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35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046万人。 该乡属于山区乡。当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有峡口肚等五个小(一)、小(二)型水库,盛产优质水稻、香芋、烟叶、青梅、柿子等。该乡地形地貌复杂,有群山丘陵及岩溶洼地,在该乡九如村由农民合股开发的九如岩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约区内外2万人前来观光旅游。 该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近年来形成了由香芋、烟叶为支柱的农业生产体系。2003年度全乡种植烟叶6200多亩,产量93吨,产值1120万元,种植香芋3100多亩,产量589吨,产值1180万元。三江村建有用“土法”养殖的野生甲鱼养殖基地,所产甲鱼远销广东,供不应求。 该乡各项事业发展较快。现有制衣厂1个,水电站1座,运输业、木器加工业、宝石加工业初具规模。 |
仙回瑶族乡 |
仙回瑶族乡地处昭平县西北面,距县城38公里,与蒙山、荔浦、平乐三县相毗邻,是全县唯一的瑶族乡。全乡总面积169平方公里,人口1.4万,其中瑶族人口5645人,占总人口的39.7%。 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该乡是昭平县唯一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2001年有制种面积450亩。主要土特产有毛楠竹、茶叶、黄笋、八角、生姜、沙田柚和茶油。一般年产毛楠竹2.5万条,杂竹2.5万吨,茶叶1000担,黄笋10吨,八角15吨,生姜250吨,沙田柚125吨,茶油65吨。 旅游资源方面。茅坪村是该乡乃至昭平县的纯瑶族村,居民尚存居住竹瓦房的习俗,少数民族风情浓郁;古盘村还有著名的太平天国古战场,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
走马乡 |
走马乡位于昭平县城东北30公里处的思勤江畔,是两地(桂林地区、贺州地区)三县(昭平、平乐、钟山)的交界地,源(头)昭(平)公路、白(沙井)黄(村)公路和思勤江贯穿全境,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乡总面积204平方公里,辖4个村委会,1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万。 走马乡是昭平县重点林区之一,现有林面积26.93万亩,其中用材林22.76万亩,经济林2.13万亩,竹林0.25万亩,其它林木1.79万亩。主要土特产有木材、松脂、勤江茶油、茶叶、楠木、木薯、笋干、木器等。 近几年来,走马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200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702万元,粮食总产量6219吨,财政总收入13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2元。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来自乡镇企业的税收占全乡财政总收入的比例逐年提高,2000年占60%以上。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实现了村村通汽车、程控电话和广播电视。科教文卫也取得了新的成绩,1997年顺利通过“两基”验收,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生入学率也得到了巩固;完善了医疗设备,开设了B超诊断室、心电图诊断室、化验室等。该乡还是贺州地区命名的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
凤凰乡 |
凤凰乡位于昭平县东北部,地势平坦,到处是奇姿异貌的石山、岩洞,百年古树参天,有建于清末的鹧鸪村和美村等古屋建筑群,古屋雕龙画凤、古香古色、景色秀丽宜人,富含历史韵味。凤凰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04公里,毗邻著名的黄姚古镇,距贺州市区45公里。全乡管辖12个行政村,299个村民小组,人口28000人,劳动力资源丰富。 凤凰乡是昭平县北面的一个窗口。两条柏油路贯通境内,至贺州市区全线通达柏油路。凤凰乡面积59.6平方公里,资源丰富,耕地面积15675亩,水田13022亩,旱地2685亩,林地面积26610亩,国有水库7座,蓄水面积600多万立方米。其中,鹧鸪村蕴藏着含铁42度以上的露天铁矿有待开发。2007年财政收入任务160万元,全年完成财政收入85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243万元,人均纯收入2267.7元。 凤凰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以种植晒黄烟、优质水稻、水果为主,马蹄、蔬菜、玉米种植为辅。凤凰乡种植晒黄烟历史悠久,晒黄烟品种优良,烟叶色泽好、味香浓、有韧度,生产的烟叶远销云南红塔集团、湖南常德烟厂和广西卷烟总厂等著名烟厂。近年来,瘦肉型猪养殖在凤凰乡得到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主导产业。凤凰乡党委、政府始终抓住“晒烟”、“瘦肉型猪”这两个龙头产业的发展,年均种植晒黄烟13000多亩,年产优质烟叶160万公斤;瘦肉型“二元杂”母猪年存栏达1000多头,年均向市场供应“三元杂”商品仔猪2万头以上。此外,水果种植面积5100亩,年产青梅、柿子等优质水果2000吨以上,优质稻年均种植面积5000多亩,年产优质大米210万公斤,马蹄、蔬菜等品质好,适宜进行深加工。 凤凰乡党委、政府在大力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还注重加强流通领域的建设,为广大的农民群众服务。近年来,先后成立了“农副产品购销部”、“瘦肉型猪养殖协会”、“晒烟协会”等服务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生产模式,促进农副产品的畅销无阻,营造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良好发展态势,全乡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 凤凰乡正以优质的服务,宽松的环境,诚信的理念,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考察、投资、创业,共同促进凤凰腾飞。 |
木格乡 |
木格乡位于昭平县西南部,距离县城68公里,东南与苍梧县京南镇接壤,西南与藤县古龙、平福乡毗邻。桂江穿境而过,境内有两个深水码头,有昭(平)梧(州)公路沿江公路过境,水陆交通便捷,素有昭平“南大门”之誉称。全乡总面积214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22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万。 木格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发展林业,特别是亚热带经济林。改革开放以来,该乡党委、政府充分挖掘山区特色潜力,做活了“山上”文章,八角已成为该乡的拳头产品。目前,全乡拥有八角林面积10万多亩,八角年产量可达70多万公斤,成为远近闻名的“八角之乡”。 资源丰富。全乡森林覆盖率达78.3%,活立木蓄积量5.6万立方米。矿产有黄金、银矿、硅矿等。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全乡大小企业达468个,其中以木、竹加工为主的规模企业2个,乡镇企业年产值达7000万元以上。 基础设施齐全。铺设了永久性水泥街道;建起了货运码头、人行码头;设有图书馆、娱乐室、影视厅、篮球场等活动场所;建有一个生产能力为550吨/日的自来水厂。 文化教育、广播电视、卫生等社会事业突飞猛进。教育通过了“两基”验收,学校的素质教育不断得到提高,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电视覆盖率达98%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