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弄村概况
纳弄村位于月里政府驻地南部约4公里。东与上稿村交界,南与六寨政府毗邻,西与立外村接壤,北与月里社区相连,地处山区,东部是高山,南部是缓坡和小山冲,交通不便。村驻下近村,纳弄是个较大的屯,故沿用作村名。
纳弄原是纳塘大队所辖的村。公元1980年6月才从纳塘大队分出成立纳弄大队,1984年改称纳弄村公所,1995年11月改称纳弄村民委。
全村内辖纳弄、上近、下近、上塘论、下塘论、拉高等6个自然屯,9个村民小组, 135户,896人。
全村总面积1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0亩(田518亩,地290亩)。较高的山峰有龙头山,海拔1080米。
农业以水稻为主,年产量50多万斤,是月里政府主要产粮区之一,兼种玉米,还发展棉花、黄果等经济作物。林业主要是松树,生猪年末存栏375头,耕牛180头。
有小学2所,师生75人。
纳弄村:因纳弄村是该大队境内较大的一个自然屯,故以纳弄作大队专名,驻下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51221105 | 547000 | -- | 查看 纳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月里社区 |
月里社区简介 月里社区位于月里镇政府所在地,东与上稿村交界,南与纳弄村毗邻,西与纳塘村接壤,北与播闹村相连。居委会所在地距镇政府400米,六月公路穿越腹地,交通便利。社区下辖26个自然屯41个村民小组,现有住户976户,4647人,世居民族有壮、汉、苗、彝等4个民族,其中壮族占65%。耕地总面积3279亩,其中田2090亩,地1189亩,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烟叶、长角辣椒,珍珠香李等。 月里社区现有党总支部1个,支部2个,共有党员83人,其中女党员10人,占党员总数的12%;少数民族党员52人,占党员总数的62.7%;35岁及以下党员9人,占党员总数的10.8%;大专学历4人,占党员总数的4.8%;高中学历16人,占党员总数的19.3%;中专学历5人,占党员总数的6%;初中及以下学历58人,占党员总数的69.9%。 月里社区现有村“两委”干部7人,其中全定额5人,半定额1人,计生员1人,女村干3人。社区党支部书记陈世春,社区主任袁正权。 |
牙林村 |
牙林村概况 牙林村位于月里政府驻地南部约15公里,东与立外村交界,西部和南部与天县三堡公社毗邻,北靠壁赖山与中堡村接壤。地处纳立河岸两旁山区,交通不便。村委驻纳管屯。这里自设乡、村建制以来,就以牙林作行政区划专名,沿用至今。 牙林解放前至1955年设村,属天峨县。1956年随同月里划归南丹县,牙林设乡。1958年改为大队, 1965年至1967年改为公社。1968年改为大队,1984年改称牙林村公所,1995年改设牙林村民委。 全村内辖牙林、纳管、纳上、上王龙、上王龙、么哨、交哄、黄港、纳乐、下绞、横绞、中绞、桥头、牙者、陇送15个自然屯,22个生产队, 333户,2457人。 全村总面积5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11亩(田1312亩,地1299亩)。主要河流有纳立河,流经境内的横绞、中绞、下绞、黄港、牙林等屯,从下龙王注入天峨县,长约11公里。 农业以水稻为主,年产量123.8万斤,是月里公社粮食主要产区之一。因地处红水河谷,气温较高,可种双季稻,还盛产芭蕉。生猪年末存栏536头,耕牛373头。 有小学3所,师生236人,大队设有代销店。 大队驻地东北面的达回桥,建于清道光九年,桥面宽6米,桥高6米,长28米,全部用石料砌成,负重量16吨,现仍完好无损,是该大队通往月里的唯一通道。 牙林大队:该大队有个牙林村,以该村名作大队专名。驻纳管。 |
纳塘村 |
纳塘村概况 纳塘村位于月里政府驻地西北部约10公里,东与月里社区交界,南与立外村毗邻,西与中堡乡接壤,北与大水井、化良村相接。地外山区,村庄大部分在纳立河东岸。有公路通到村委驻地,交通方便。村委驻纳立屯。纳塘是较大的一村子,曾是中堡乡驻地,比较出名,故沿用纳塘作为大队名。 纳塘解放前属月里乡龙头村所辖的屯。解放后至公元1953年称纳塘村,当年9月改为纳塘乡,公元1956年至1967年改为纳塘公社,公元1968年改为纳塘大队,1984年改称纳塘村公所,1995年11月改设纳塘村民委。 全村内辖纳立、纳挂、纳四、纳来、纳号、纳才、纳朝、上塘、下塘、河边、坡寨、大寨12个自然屯,17个生产队, 241户,1905人。 全村总面积1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2亩(1032亩主,地673亩)。境内有纳立河,自大水井村入境,从北向南流,注入牙林村,长约7公里。纳立村边的渡口,是通往河西岸的中堡等村的交通孔道。村委驻地下游约1公里建有纳立水电站,装机容量4800千瓦。 农业以水稻为主,年产量105.2万斤,是月里政府粮食主要产区之一。生猪年末存栏1008头,耕牛840头。 有小学1所,师生92人。 纳塘村委:因纳塘是该村境内较大的一自然屯,故以该屯名作村专名。驻纳立。 |
立外村 |
立外村概况 立外村位于月里驻地西南部4.5公里,东与纳弄村交界,西与牙林村接壤,南与六寨公社毗邻,北与月里社区连接,地处山区。东北部高山挺拔,悬崖绝壁。西南部是缓坡和稻田,月里至纳立电站公路通过境内,交通方便。大队驻其习村。“立外”是壮语音译,壮语叫“里外”,“里”是旱地之意,“外”是棉花,因附近村民世代都在这一带种棉花。公元1966年建村时沿用“里外”作村名,汉文正字叫“立外”,意为棉花地。 立外解放前属龙头村所辖的屯,解放后属纳塘乡(大队)所辖的村。公元1980年从纳塘分出成立外大队,1984年改称立外村公所,1995年11月改设立外村民委。 全村内辖立外、其七、桥头、龙头、林场、己甲、者龙、上纳艾、下纳艾9个自然村,12个生产队。178户,1259人。 全村总面积2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亩(田730亩,地470亩)。较高的山峰有龙头山,海拔1080米,传说是南方来的一条龙变成的。山中一股清泉,终年常流不断,可灌溉全大队的水田。 农业以水稻为主,年产量70万斤,同时发展果树、棉花等经济作物。林业主种松树。生猪年末存栏204头,耕牛238头。 有小学2所,师生90人。 境内有社办畜牧场、林场。 立外村:因该大队有1自然屯叫立外,公元1980年新成立大队时即以立外作大队专名。驻其习。 |
纳弄村 |
纳弄村概况 纳弄村位于月里政府驻地南部约4公里。东与上稿村交界,南与六寨政府毗邻,西与立外村接壤,北与月里社区相连,地处山区,东部是高山,南部是缓坡和小山冲,交通不便。村驻下近村,纳弄是个较大的屯,故沿用作村名。 纳弄原是纳塘大队所辖的村。公元1980年6月才从纳塘大队分出成立纳弄大队,1984年改称纳弄村公所,1995年11月改称纳弄村民委。 全村内辖纳弄、上近、下近、上塘论、下塘论、拉高等6个自然屯,9个村民小组, 135户,896人。 全村总面积1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0亩(田518亩,地290亩)。较高的山峰有龙头山,海拔1080米。 农业以水稻为主,年产量50多万斤,是月里政府主要产粮区之一,兼种玉米,还发展棉花、黄果等经济作物。林业主要是松树,生猪年末存栏375头,耕牛180头。 有小学2所,师生75人。 纳弄村:因纳弄村是该大队境内较大的一个自然屯,故以纳弄作大队专名,驻下近。 |
摆者村 |
摆者村概况 摆者村位于月里政府驻地北部约15公里,东部和北部与贵州省平塘县交界,西与大水井大队毗邻,南与化良大队接壤。地处山区,东部是一道大山梁,横贯南北,北部多山,西部稍低,形成许多小山冲。只有一条小道与公路连接,交通不便。村驻么楼屯。“摆者”是壮语音泽,壮语叫“板意”,“板”是村之意,“意”是尾巴的意思。传说有一地理先生到此地看风水,说该村位于龙尾之下,故名。沿用至今。 摆者解放前属化良乡所辖的屯,解放后至公元1959年8月称村,公元1959年至公元1962年改为摆者大队,公元1963年并入化良大队。公元1980年从化良大队分出成立摆者大队,1984年改称摆者村公所,1995年11月改设摆者村民委。 全村内辖班台、么楼、摆者、麻林4个自然村,9个生产队, 206户,874人。 全村总面积3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4亩(田468亩,地246亩)。境内有1000米以上无名高山14座。拉平河沿西部边境流过,长约4公里。 农业以水稻、玉米为主,年产量47万斤。西部山区盛产野生杂木。生猪年末存栏235头,耕牛170头。 有小学3所,师生86人。 摆者村:因摆者屯是该村境内最大的一个自然屯,故以该屯名作村名。驻么楼。 |
化良村 |
化良村概况 化良村位于月里政府驻地北部7公里,东与巴峨村交界,南与月里大队毗邻,西与纳塘大队接壤,北与摆者村相连。地处山区,田地分布在高山弄场之中,月里公路从境内穿过,交通方便。村驻化良屯。 解放前,化良是月里所属的乡,解放后,至公元1953年8月,化良是属月里乡所辖的村,当年9月化良改为乡,公元1958年底改为化良大队,公元1965年至公元1967年改为化良公社,公元1968年改为化良大队1984年改称化良村公所,1995年11月改设化良村民委。 全村下辖化良、拉干、打拉、拉坳、懂拉、懂平、交捧等7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300户,2079人。 全大队总面积约2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96亩(田1350亩,地646亩)。 农业以水稻、玉为为主,年产量14万斤。生猪年末存栏492头,耕牛325头。 有小学2所,师生700人,有代销店。 化良村:因村驻地在化良屯,故名。驻化良屯。 化良村现有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41人,其中女党员5人,占党员总数的12.2%;少数民族党员39人,占党员总数的95.1%;35岁及以下党员8人,占党员总数的19.5%;大学学历1人,占党员总数的2.4%;大专学历2人,占党员总数的4.9%;高中学历4人,占党员总数的9.8%;中专学历2人,占党员总数的4.9%;初中及以下学历32人,占党员总数的78%。 |
播闹村 |
播闹村概况 播闹村位于月里政府驻地北部约4公里,东与巴峨村交界,南与月里村接壤,西与纳塘村毗邻,北与化良村相接。地处山区,东西两面多高山,自北各南是农场,村庄分布在东西两边的缓坡上。政府至化良采育场的公路通过境内,交通不大方便。村驻播闹屯。 播闹原属化良大队所辖。公元1980年从化良大队分出成立播闹大队,1984年改称播闹村公所,到1995年11月改设播闹村民委。 全村下辖播闹、己困、拉河汉、新寨、播立、上者马、下者马、上瓦瑶、下瑶瓦、岩脚寨等10个自然屯,14个生产队,223户,1552人。 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97亩(田1239亩,地358亩),境内有千米以上无名高山四座。水利工程有打罗水库,1960年建成,积雨面积1.5平方公里,有效库容3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340亩。 农业以水稻为主,年产量99.3万斤。生猪年末存栏301头,耕牛265头。 有小学2所,师生90人。 播闹村:因村驻地在播闹屯,故名。驻播闹屯。 播闹村现有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30人,其中女党员3人,占党员总数的10%;少数民族党员30人,占党员总数的100%;35岁及以下党员8人,占党员总数的26.7%;大专学历2人,占党员总数的6.7%;高中学历2人,占党员总数的6.7%;中专学历2人,占党员总数的6.7%;初中及以下学历24人,占党员总数的80%。 播闹村现有村“两委”干部8人,其中全定额3人,半定额1人,计生员1人,女村干2人。该村实行“一肩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罗朝兰。 |
巴峨村 |
巴峨村简介 巴峨村位于月里镇北面,东与上稿村相邻,西南与月里社区交界,北与贵州省平塘县四寨镇接壤。村委所在地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全村辖26个自然屯,3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壮、汉、苗等5个民族。共有住户852户,3867人。全村耕地面积3939亩。其中水田2702亩,旱地1237亩,人均耕地面积1.02亩。农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烟叶、长角辣椒等。 巴峨村现有党总支部1个,支部2个,共有党员79人,其中女党员12人,占党员总数的15.2%;少数民族党员70人,占党员总数的88.6%;35岁及以下党员17人,占党员总数的21.5%;大专学历1人,占党员总数的1.3%;高中学历3人,占党员总数的3.8%;中专学历7人,占党员总数的8.9%;初中及以下学历68人,占党员总数的86%。 巴峨村现有村“两委”干部7人,其中全定额4人,半定额2人,计生员1人,女村干2人。村党支部书记卢玉文,村委主任韦朝东。 |
上稿村 |
上稿村简介 上稿村位于月里镇东南部,东与贵州省独山县交界,南与六寨镇弄撒村毗邻,西与月里社区接壤,北与巴峨村相连。村委驻地在下稿屯,距镇政府8公里,六月公路穿越全村腹地,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26个自然屯36个村民小组,现有住户913户,3920人,世居民族以壮族为主,占30%。全村耕地总面积3933亩,其中田2218亩,地1715亩,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烟叶、长角辣椒,珍珠香李等。 上稿村现有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70人,其中女党员12人,占党员总数的17.1%;少数民族党员32人,占党员总数的45.7%;35岁及以下党员17人,占党员总数的24.3%;本科学历3人,占党员总数的4.3%;大专学历2人,占党员总数的2.9%;高中学历9人,占党员总数的12.9%;中专学历5人,占党员总数的7.1%;初中及以下学历51人,占党员总数的72.9%。 上稿村现有村“两委”干部7人,其中全定额4人,半定额2人,计生员1人,女村干1人。村党支部书记李应华,村委主任吴凤良。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