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乡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中部,东临长美乡,南接思恩镇西与洛阳镇相邻,北与明伦镇交界。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3公里,全乡现辖7个行政村,1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826人。总面积19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936公顷。
环江至明-路贯穿南北。目前,已实现屯通公路目标,农村电话普及率达80%以上,闭路电视覆盖率达60%。大安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乡农林牧全面发展,甘蔗、桑蚕是该乡农业的两大支柱,共有甘蔗面积12800亩,年进厂原料蔗40000多吨,桑园面积6120亩,年产鲜茧达130万斤。2004年底全乡植树造林有望达到13000亩,其中退耕还林7000亩。大安乡大力发展畜牧业,目前已建成牧草养牛(羊)基地2个,存栏优质菜牛120头、羊70只,全乡共存栏羊2118只、牛3856只。2002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502.40元。
大安乡现有乡级图书阅览室1个,藏书4800册,群众自筹集资兴建的蓝球场12个,其中灯光球场9 个。
1995年,大安乡被国家国土资源管理局评为“全国土地管理‘三无’乡(镇)活动模范乡 (镇)”;2001年,大安乡被0中央宣传部、国家计生委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镇)”。.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48万人 | 196平方公里 | 451226204 | 547000 | 0778 | 查看 大安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思恩镇 |
思恩镇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南部,东临大才乡、大安乡、北与洛阳镇接壤,西与水源相连,南与河池市金城区东江镇为邻。全镇现有12个村委会,2个社区,213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为4.6万多人。 思恩镇是环江县城所在地,全镇土地总面积284.7平方公里,有通往全县其他乡镇的柏油公路,镇内有西南出海辅助通道支线:环江至贵州荔波县的二级路,环江至德胜的二级路(与金城江至宜州一级路相接)。南距河池市政府所在地金城江区50公里,距宜州市政府所在地庆远镇62公里。镇内城西有一民用飞机场。主要农产品为:大米、玉米、黄豆、家禽、 肉类、各类蔬菜、水果、甘蔗、桑蚕等。支柱产业以甘蔗、桑蚕为主,2002年,全镇桑园面积7380亩,鲜茧产量980吨,甘蔗面积1.9万多亩,进厂原料蔗65000多吨。 辖区内有县办企业环江远丰糖业股份公司,茧丝绸公司,自来水厂,电业总公司等。2002年全镇乡镇企业1428家,城区有各类个体工商户2303户。2002年财政收入778万元。 思恩镇现辖内有县办高中2所,初中2所,镇办初中1所,共有学生装4465人,教师273人。县办、镇属小学13所,学生5394人,教师439人。私立高中1所,私立初中1所,成人教育学校2所。 镇内有县级图书馆1个,藏书37800册。各类书店15个,缄区有线电视覆盖率100%。 思恩镇自唐朝设置,大环江河蜿蜒曲折,穿境而过,环境优美,风光旖旎。该镇自1985年至1998年接收县内外移民3654人到该镇落户。. |
水源镇 |
水源镇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南部,东与思恩镇交界,南邻河池市,西与上南、下南乡接壤,北和洛阳镇相邻。下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全镇现有158个自然屯,225个村民小组,32159人,耕地面积3.6万亩。境内居住有壮族、毛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着少数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省道公路253线及“金红”铁路贯穿腹地,交通非常便利。境内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奇峰异洞,溪水环山,旅游资源丰富,还有位于三才村盘江屯建于清光绪已卯年间的方宪修故居以及位于龙柱屯的古城墙等古迹遗址。矿产资源有锰、锌、滑石、方解石、煤等。经济以农业为主体。盛产水稻、甘蔗、桑蚕、蔬菜、生猪、鸡鸭、木材等。其中: 以水稻、优质蔗、桑蚕、林果等产业为支柱产业,推广反季节蔬菜、食用菌、板栗等经济作物。 水源镇现有镇级图书馆1个,藏书9000多册,9个村均建有图书室,全镇现有普通中学2所,在职教师123人:9个村级小学,在职教师241人,下辖16个点校,在校学生3100人。水源镇每逢1、4、7日为圩日。. |
洛阳镇 |
洛阳镇地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中部,东与大安乡接壤,南与思恩、水源镇相连,西与下南乡、川山镇毗邻,北与明伦、上朝、驯乐等乡镇交界,是环江县的中心乡镇,洛阳镇交通十分便利,金红铁路横穿全镇腹地,国道253线贯穿镇内9个行政村,环荔二级公路从政府驻地通过,距河池市中心38公里,距环江县城18公里,目前全镇己实现村村通公路;镇内主要河流有从北部流向南部的大环江河,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自治区227个重点建设镇之—。 全镇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2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46360人,其中移民14164人。有效耕地面积2538公顷,以甘蔗、桑蚕、林果为支柱产·业,传统农业种植有水稻、玉米、薯类、豆类,特色农业为文雅香粳、香糯。地下储藏有煤矿、铁矿、铅锌矿、锑、银、石灰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辖区内有红茂矿务局、柳铁普洛段、化达铅锌矿业总公司、华山林场、雅脉钢铁厂,平原李果场、平原畜牧场、平原园艺场、广西恒昌锌品厂等9家国有厂场矿企业和12家选矿厂。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49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80元。. |
川山镇 |
洛阳镇地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中部,东与大安乡接壤,南与思恩、水源镇相连,西与下南乡、川山镇毗邻,北与明川山镇地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部,东与洛阳镇相邻,南与下南乡接壤,西与木论乡临近,北与贵州省荔波县毗连。全镇总面积450平方公里。川山于1997年撤乡建镇,镇政府驻地由动街。全镇下辖14个村(区)民委员会,207个自然屯,2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200多人(不含异地安置移民),居住着壮、汉、毛南、苗、布依、仫佬等12个民族,其中非农业人口8100多人,流动人口5000多人。 全镇耕地面积42550亩,其中水田35500亩,旱地7050亩;川山是环江重点林业乡镇,境内有国有林场1个,全镇有林面积1298公顷, 目前尚有4133公顷的宜林宜果土坡丘陵可供开发利用。从1997年至今,川山镇已异地安置了县外移民近1万余人,共建立异地开发场11个,征用土地41000余亩。 川山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开采的矿产有铅、锌、锑、铁、煤、重晶石、方解石等,其中铅锌矿储藏量仅次北山矿区。川山作为环江的工业中心,已初步形成了采矿、冶炼、制糖、建材、化工的工业体系,境内有广西都川水泥厂、都川冶金化工总厂、都川银河矿冶有限责任公司等骨干企业,还有都川铅锌矿金鑫选厂、芳田选厂、坂坝选厂、津圩糖厂等集体企业18家,其中个体私营工业企业27个家。2002年乡镇企业总收1.7亿元,乡镇财政收入500万元。川山年产粮食1800万公斤。甘蔗、桑蚕、林果、畜牧业是全镇的农业主导产业,目前全镇种蔗面积3500亩,桑园面积3800亩,种植法国细刀豆约600亩;畜牧年存栏36200头,万亩桉树生产基地建设已正式启动。 川山镇交通便利,金茂铁路纵贯本镇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古宾河段经过社村到大沙流逶迤蜿蜒,流经全境汇通大环江河;正在建设中的环江至荔波二级公路纵穿全境,是连通黔桂两省的咽喉要道,是黔蜀两省出海通道最便捷之道。川山通讯发达,全镇绝大部分村屯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川山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目前已建成由动、都川两个小城镇建设中心,新建了3个商贸住宅开发区,2个农贸市场,川山正日益成为环江县、黔桂边界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商贸中心和交通中心 。. |
明伦镇 |
明伦镇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部,东与东兴镇、龙岩乡交界,南跟大安、长美乡接壤,西与洛阳镇相连,北和驯乐乡相邻。省道253线穿境而过,是环江北部乡镇通往市区的必经之路。全镇土地总面积580多平方公里,现有16个村(居)民委员会,311个村民小组,总入口4.7万人(其中广东帮扶异地安置移民1.5万人)。 明伦镇森林覆盖率51.39%。境内的“五香”(香猪、香牛、香鱼、香鸭、香粳)系列名特优农产品闻名遐尔,是环江香猪的核心产区,国家农业部在该镇吉祥村建有国家级环江香猪原种保种场,所产的香猪远销香港、澳门及东南亚,香猪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境内有北宋牌坊,龙潭瀑布、才院小桃源洞等旅游胜地;明伦矿产资源丰富, 目前已探明的矿种有煤矿、滑石矿、硫矿、铁矿、铅锌矿等,是广西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 全镇现有2所普通中学,47所小学(包括移民点学校),在职中小学教师412人,在校学生6703人。 该镇的知名入物有:卢式慎,小时避过全家惨遭虏杀劫难,逃往云南,励精图治,于光绪年间官至布库大使,掌管云南全省财政税赋,后报请朝廷恩准建成著名的北宋牌坊以纪念他死去的亲属。卢焘,爱国将领,曾任孙中山大本营高级参谋, -陆军上将,贵州省省长,于解放前被-反动派谋害。覃展,曾任广西区-部副部长、区民委副主任。卢献匾,现任广西地方税务局党组-、局长。. |
东兴镇 |
东兴镇地处桂西北九方大山西麓,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部,东与融水县、罗城县接壤,西与本县明伦镇毗邻,南面、北面分别与长美乡、龙岩乡相邻,总面积490平方公里。全镇有1个居委会和10个村委会,255个自然屯199个村民小组,有壮、瑶、毛南、水、侗、苗和仫佬等7个少数民族,2003年总人口2.19万多人。 253国道贯穿全镇东西,镇内公路纵横通往各村,来往金城江、融水县、罗城县和贵州省十分方便。全镇森林覆盖面积达27万亩,镇内-苍翠连绵;峰峦叠嶂,河流纵横,水资源十分丰富; 以杨梅坳森林公园为龙头的旅游风景区,原始森林景观、瑶族风情和皇缸药浴等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络绎不绝:随着罗城县宝坛电站的竣工,杨梅坳将出现一个面积千亩的人工湖,湖光山色美仑美奂。东兴镇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铁、铜、锡、锌、石棉和金等矿产。东兴镇特色产品众多,香猪、香牛、香鸡、香鸭、香粳、香糯等特色农产品以其独特美味名扬天下。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东兴镇建成了东西长1500米的水泥路面街道和南北长2000米的柏油路面街道;扩建了5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拓宽了市场容量:街道两旁高楼林立,新建成的自治区级宣传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可容纳万名观众,各种功能齐全,可承接大型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东兴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沿河村种桑养蚕,山区村种竹种木,全镇大力养殖香猪、菜牛。随着大开发热潮的迅猛发展,东兴镇有建材、香猪加工、野菜加工、木材加工等30多家企业,住宅租凭、汽车运输、商业、饮食,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方兴未艾。2003年,全镇农业总产值7148万元,预计财政总收入217万元,农民均收入1320元。. |
大才乡 |
大才乡位于环江县东南部,素有环江门户之称,乡境东与宜州市安马乡交界,西与本县思恩镇相连,北与本县大安乡毗邻,南部与宜州市德胜接壤,大才交通便利,乡府驻地距县城23公里,距金宜一级公路8公里,环德二级路贯穿境内。全乡辖7个行政村、73个自然屯,128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1.2364人。总面积134平方公里,耕地l5189亩(其中旱地2652亩)。盛产水稻、西瓜、西红柿、甘蔗、桑蚕、猪花、莲藕、枇杷等。大才已形成了西瓜、桑蚕、甘蔗、西红柿四大支柱产业,大才西瓜、西红柿闻名区内外,有“西瓜”、西红柿“之乡的誉称。 全乡基本上全部实现屯屯“三通”(通路、通水、通电),农业基础较好,是河池地区农业科技示范乡之一,适合耕种各种粮食和经济作物。辖区内有下庙、木连、内马水库、神龙宫,适宜开发农业生态旅游,在环境路周边建有中科院喀嘶特农业生态示范站。 200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135万元,财政收入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50元。. |
下南乡 |
下南乡地处云贵高原南麓,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南部,东邻本县水源镇,西靠南丹县,北接本县木论乡,南连金城江区。全乡人口20018人,其中98.2%为毛南族,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聚居地和发源地。全乡辖管1个社区、10个行政村240个生产队288个自然屯,总面积41.7万亩,耕地面积15737亩。 下南乡盛产菜牛。独特的山区气候造成了下南莱牛肉香甜脆嫩、肥瘦相间、味道鲜美的特点,食时软滑浓馥,不膻不腻,易于消化,以其独特的风味赢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其产品远销海内外,享誉全球。下南乡也因此有“莱牛之乡”之美誉。 下南乡储量较大的矿产资源有方解石、大理石、赤铁矿等。全乡现有企业16家。岜音双飞粉厂产品畅销全国,出口韩国、日本。大理石光滑质坚,是雕刻精品。运输、加工、商业、饮食、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全乡现有1所普通中学,11所完小,在职中小学老师206人,在校学生2267人。 下南乡至今仍保留完好的景点有:巍然壮观的凤腾山古墓群;栩栩如生的大理石浮雕;独具特色的民居古建筑等。毛南山水的灵性培育了下南乡独特的民族风情,毛南文化、毛南服饰、毛南舞蹈、毛南山歌、毛南农家酸肉和五色糯米饭等都各具特色。毛南族热烈奔放的木面舞,悠美飘逸的花竹帽舞等系列民族瑰宝曾多次代表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到北京、日本、台湾等地演出:并获得好名次。毛南族民间节日众多、风情绚烂。分龙节是毛南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这天,人们都要穿上盛装,一起唱歌、跳舞,欢庆节日,俗称赶庙会。男女青年以对山歌寻亲,如果情投意合,男的就送给女的花竹帽,女的就送给男·的花布鞋,作为定情之物。另外,“放飞鸟”、同顶等古朴的民间民俗活动也很丰富多彩。 下南乡文风颇盛,清未民初,毛南族的秀才、廪生、贡生等多达20余人,大都成为朝庭命官。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曾有一人出任过葡萄牙大使外交官。现在担任厅级领导干部的有3人,处级干部近100人,民族作家5人,医学博士教授4人,名画家1人。. |
大安乡 |
大安乡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中部,东临长美乡,南接思恩镇西与洛阳镇相邻,北与明伦镇交界。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3公里,全乡现辖7个行政村,1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826人。总面积19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936公顷。 环江至明-路贯穿南北。目前,已实现屯通公路目标,农村电话普及率达80%以上,闭路电视覆盖率达60%。大安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乡农林牧全面发展,甘蔗、桑蚕是该乡农业的两大支柱,共有甘蔗面积12800亩,年进厂原料蔗40000多吨,桑园面积6120亩,年产鲜茧达130万斤。2004年底全乡植树造林有望达到13000亩,其中退耕还林7000亩。大安乡大力发展畜牧业,目前已建成牧草养牛(羊)基地2个,存栏优质菜牛120头、羊70只,全乡共存栏羊2118只、牛3856只。2002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502.40元。 大安乡现有乡级图书阅览室1个,藏书4800册,群众自筹集资兴建的蓝球场12个,其中灯光球场9 个。 1995年,大安乡被国家国土资源管理局评为“全国土地管理‘三无’乡(镇)活动模范乡 (镇)”;2001年,大安乡被0中央宣传部、国家计生委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镇)”。. |
长美乡 |
长美乡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东部,东与罗城县兼爱乡接壤,南和宜州市安马乡毗邻,西与本县大安乡交接,北和本县明伦、东兴两镇相连。小环江河由北向南流经全乡。全乡现有6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29个异地安置移民居民点,总入口17434人,土地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 长美乡矿藏有铁矿、铅锌矿、硅矿、锍铁矿、方解石等等。中洲河两边群峰林立,风景秀丽,有山高水长风光明媚之美称,摩崖石刻为楷体大字“山高水长”。全乡有水路、陆路,水路有5艘机动客船,交通十分便利。 长美乡是以甘蔗、桑蚕为主的支柱产业。随着大开发热潮的迅猛发展,该乡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国家退耕还林优惠政策,种植青梅3.75万亩,成为长美“青梅之乡”、同时准备新建能发6千个千瓦的2个水电站,再过两三年又成为“旅游之乡”。. |
龙岩乡 |
龙岩乡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部,北邻贵州省从江县,东北接融水苗族自治县英洞乡,总面积167平方公里,乡府驻地龙岩街距环江县城107公里。全乡下辖13个行政村,2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438人。 龙岩乡是以林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农业乡,乡内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土地资源、竹木资源、土特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全乡境内河流纵横密布(共有大小河流11条),目前主要的种植树种有杉木、巨尾桉、油桐、油茶及各种竹类,其中杉木储量、桐油产量、茶油产量和竹类储量居全县15个乡镇之首,使龙岩成为全县最重要的林业乡镇之林业的发展和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龙岩乡品种繁多的土特产品,主要的土特产品有:环江香猪、香糯、香菇、木耳、茶油、桐油、烟熏腊肉、熏千鱼仔、瑶家酸肉、绿头小麻鸭、土鸡、竹笋、本地辣椒等,这些土特产无不驰名区内外。多民族融合杂居造就了龙岩乡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支流纵横的小环江河源头地区又为龙岩人民奉献了美丽旖旎的山乡风光—龙岩至广荣的小环江河段景色迷人,每当夏日河水丰满,泛舟河上,看清流激荡、鱼翔浅底;黄种河段的蜿蜒跌宕、河水清冽、岸树繁荫;龙桥河谷的幽深险秀,蜜蜂洞的神奇俊美,都是极具开发潜质的农家避暑旅游资源。. |
驯乐苗族乡 |
驯乐苗族乡位于环江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原始森林覆盖面积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是环江县三大林业乡之一。东邻龙岩乡、明伦镇,南连上朝镇、洛阳镇,西接贵州省荔波县的佳荣镇、立化镇,北与贵州省从江县采便镇交界。乡政府所在地福寿社区,距县城97公里。全乡总面积380多平方公里,辖有8个行政村1个社区,136个自然屯,15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000多人,下金、朝阳两矿归为该乡管辖后,总人口增至25900多人。驯乐苗族乡在民国初至解放前设乡,属宜北县管辖,1951年8月,宜北县和思恩县合并为环江县,驯乐成为环江县的一个乡。1984年10月22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驯乐苗族乡。 2002年财政收入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4元;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283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624万元。盛产水稻、蔬菜、鱼类、生猪、鸡鸭、窑酒、木材等。乡现有集体、私营企业各6个,建材、食品、木材加工、皮鞋制造、服装等个体企业100个;住宅租赁、运输、商业、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方兴未艾。 学校软、硬件得到较大地改善。2002年,医院保持“一甲”荣誉称号;教育已通过市、县级“普九”验收。全乡现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9所、在职中小学老师187人,在校学生2650人。 通讯事业得到发展,移动电话和程控电话已全面开通,目前全乡已通程控电话500多部。生活和生产用水基本满足需求;驯乐至上朝、驯乐至下金机耕路改建四级路工程已基本完成,大大地推动了运输业的发展。贵州至环江公路横穿该乡,交通越来越便利。 驯乐乡民族民风古朴典雅。苗族芦笙舞节奏明快,妇女的银制首饰独特、诱人。壮族的“罗咳”山歌对唱,幽默诙谐,情真意切。.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