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河池 >> 都安县 >> 菁盛乡

菁盛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菁盛乡谷歌卫星地图)


菁盛乡简介

  菁盛乡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的东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8公里,东邻马山县金钗镇,南邻龙湾乡,西接澄江、古山乡,北界拉烈、百旺乡。全乡下辖13个行政村,414个村民小组,5266户23800人。
   菁盛乡地处大石山区,境内石山林立,土地贫瘠,山恋起伏,山势陡峭,多险隘,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全乡总面积215.8平方公里,1088个弄场,耕地面积1.9万亩,境内有18公里红水河段,都(安)宜(州)公路穿越本乡境内。全乡的经济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业、养殖业主要以玉米、豆类、红薯和猪、羊、土鸡为主,饲养的黑山羊在当地颇有名气。2002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2720万元,人均纯收入1050元,财政收入21万元,粮食总产量3910吨。
   全乡13个村通简易公路,157个屯通屯级公路,98%的农户用上了电,实现了村村通电的目标;新建家庭水柜1620个,解决800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完成了13个村级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建设任务;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有了较大发展。卫生事业也有较大的突破,全乡13个村都建立了卫生室,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先后有2人考上清华大学,蓝志流、蓝宝华、陆汉魁、凡一平等区内知名人士都从这大山里走出去。境内有多处县级保护文物古迹如“灭瑶关”、“匹夫雄关”, 以及明成化戊戌.年(1478年)镌刻的“岖岈”,分别立于光绪二年(1876年)冬、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月十四月的“潘风岗经功碑”和“潘风岗墓表”。.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215.8平方公里 451228214 547000 0778 查看 菁盛乡谷歌卫星地图

菁盛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菁盛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安阳镇

  安阳镇为都安县委、县府驻地,镇党委政府驻县城商业街66号。镇东、南面与澄江乡接壤,西和地苏乡毗邻,北界高岭镇,是都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辖4个社区,16条街道,70个居(村)民小组。全镇总面积16.7平方公里,耕地3501亩,其中水田1607亩,旱地1894亩。    全镇总人口31784人,其中农业人口9798人,非农业人口21997人。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617万元,其中:农业增加值642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5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760万元。财政总收入12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4元。    镇直单位有安阳中学、安阳一小、二小、三小、四小、安阳财政所、安阳镇派出所等14个单位。全镇以发展制造业、商贸、服务行业为主。共有个体工商户1940户、私营企业13家,年纳税总额为615万元。制造业以多功能拖拉机生产为支柱,目前全镇共有多功能拖拉机生产厂家10家,年产量11540台,销售额22690万元。农业主要分布在镇北、巴谭两个社区。多年来,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农业投入,水利渠道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优质高效农业生产初具规模。    安阳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210国道贯穿其中,在建的西南出海大通道水任(河池)至南宁高等级公路从镇北穿越而过,该公路建成后,安阳镇将成为南宁的“卫星城镇”。.  

高岭镇

  高岭镇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中部,南邻县城15公里,210国道和即将建成的国道主干线重庆至湛江重要路段的水(任)南(宁)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镇政府所在地高岭街距县城15公里,交通、通讯便利。全镇总面积2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211亩。辖17个行政村,人口6.4万,是全县人口最多最密的乡镇。全境地处半山区平川岩溶河谷地带,地势呈南北走向,东西部为山区,中部为峡谷平川,都安的母亲河澄江河贯穿南北。    高岭镇是都安县粮食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盛产纱纸,素有纱纸之乡的美称,年产纱纸10000担,纱纸业年总产值600多万元,纱纸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高岭酒饼闻名区内外,年产量300吨总产值150万元,产品远销云、贵、川等省区。蔬菜生产、养鸭、养鱼这些传统种养产业具有一定规模。水南路通车后,高岭镇将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通过水南路的“载体”作用,依托城镇、面向市场、服务城市,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    高岭镇人杰地灵,教育长足发展,小学升初中考试总成绩连续十三年排在全县同类乡镇的第一名,每年高考高岭籍学生考上重点大学数十人,其中还有考上清华、北大等国际名校。高岭还有“文体之乡”美称,每年参加市、县的文体活动,均取较好的成绩。    高岭镇风光旖旎,“响水关”(又称“响泉夜月”)是都安八景之一,其山光水色非常迷人,“泉流石上响溅溅,始识林峦别有天。来到此间尘虑尽,一轮明月照山前”是此间月夜美景的写照。“桥楞隧洞”(俗名“神仙洞”),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8年-军队在龙洲村建一军用飞机场,占地1200亩,放后废场还田,现为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试验基地。.  

拉仁镇

  拉仁乡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部,东与宜州市北牙、北山乡交界,南跟九渡、加贵乡相连,西同板岭、永安乡接壤,北和宜州1市拉利、龙头乡相邻。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85公里,辖9个行政村,232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23888人。全乡总面积为158.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215亩,早地19939亩,水田4276亩,2002年人均耕地面积1.05亩。    拉仁乡生态环境优美,素有“小桂林”之称。境内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矿产资源(其中矿产资源主要有仁德村的陈村锰矿、拉好煤场,拉仁村的再久煤矿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服务体系较为齐全。   2002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5200万元,财政收入105,农民人均纯收入1088元。    蔗糖生产是拉仁乡的重要产业,全乡糖蔗种植2600亩,高产高糖示范面积1045亩。种草养牛是拉仁乡的新兴产业,在示范基地的带动下,全乡种植牧草360亩配套养牛645头;沙田柚等水果种植面积160亩;桑蚕1600亩,木薯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550亩;养鹅、养鸭、养鱼等特色养殖业初具规模,种养业已初步形成区域产业化特色经济。    拉仁乡先后获得河池市“-”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自治县“先进基层党委”、“双文明建设先进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模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永安镇

  永安乡成立于1984年11月,地处都安瑶族自治县北部,东临九渡乡,西接下坳乡,南连大兴、五竹2个乡,北毗板岭乡,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缄53公里,全乡幅员210.7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288个村民小组408个自然屯4888产22000多人口。耕地面积18325亩,其中水田17200亩,旱地1125亩,人均耕地面积0.83亩。    目前,全乡建成了19.5公里长的县乡四级柏油路,修筑了7条总长52.2公里的村级公路和35条累计长76.2公里的屯级公路。引用外资建设自来水厂一个,修建家庭水柜和地头水柜3000多座。实施街道水泥地板硬化8600.多平方米,投资改造农贸市场22间880平方米。全乡家家使用省柴灶,兴建农村沼气池,有25%以上的农产使用沼气作燃料。几年来,永安乡全力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退耕还林工作,目前,全乡石山人工造林面积累计达7万多亩,森林覆盖面积达86000多亩,退耕还林200多亩,生态环境逐步改观,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2002年全乡人均纯收入1009元。    永安乡区位优势明显,是都安县东北部地区集市最繁荣的乡镇之一。街日猪仔交易量在250—300头,黄牛交易量在80—110头。黑山羊、瑶家三毛鸡以及杪皮、芸香竹、芭芸杆造纸原料等是永安的拳头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澄江乡

  澄江乡位于河池市南部,都安县城东郊,被誉为河池市的“南大门”。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委,46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7271万人。210国道、水(任)南(宁)高等级公路横穿该乡,红水河绕乡而过,澄江贯穿南北,红水河十大阶梯电站之一的百龙滩电站,位于该乡和马山县的交界处。    2002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1075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504.3万元,财政收入342.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6元。2002年,全乡小型多功能拖拉机销售1.2万台,产值达2.64亿元。目前,该乡多功能拖拉机制造正在向农用车型生产转型,走集约化、集团化发展之路,力争用5年的时间把澄江建设成为广西农用车制造基地。    澄江乡是都安的商品粮、蔬菜及水产品的生产基地,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全力打造“菜篮子”工程,推进全乡农业产业化的进程。目前,澄江乡已经建立兰堂大棚蔬菜基地、桑里千亩桑蚕基地、桑里高效立体农业示范区、澄江河网箱养鱼示范区、阳安砖厂、药材种植基地、苏利六鸡果园鸡场、六柱养鸭场等8个基地,通过 基地示范带动,已逐步走向规模化、品牌化,并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和“多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和亮点农业,以注册“瑶山春”商标为品牌的农副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攀升,将为澄江乡农业产业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  

地苏镇

  地苏镇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城西部9公里,东部与安阳镇、澄江乡相接,南部与南宁市马山县隔红水河相望,西部毗邻东庙乡、三弄乡和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北接高岭镇、保安乡。全乡下辖12个行政村521个村民小组,共有11025户49000人,总面积500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10亩,其中水田19000亩,旱地21010亩。    2002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23305万元,工业产值?23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36.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7元。全乡14所学校(其中中学2所、小学12所),在校学生8632人,教师4l0名。    地苏乡是桂西北竹藤草芒编织加工与集散中心,是全区有名的编织之乡。目前全乡年出口额在400万元以上的编织公司、工厂有1 1家,形成了“公司+基地+农产”的格局,全乡从事编织业有5000户 2.4万人,产品远销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全乡编织品出口总额5800万元,创税298万元,编织人均纯收入356元。    地苏乡是全县唯一的小康文明示范乡,大定和丹阳是全县小康文明示范村。 目前,该乡正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力争建设成“绿色食品基地”,打造首府南宁“一小时经济圈”。乡党委政府创建了“地苏特色经济热线网站”,有11家私营企业上网与国内及国外商家进行网上交易。2002年,全乡共有各类企业及个体产957家,从业人员达9000人,企业营业收入1.48亿元,企业总产值7234万元,实现利润1627万元,上缴国家税金200多万元。    全乡12个行政村都建有钢混结构办公楼和合作医疗卫生所,电视覆盖率达85%。实现了屯屯通电。12个行政村都建有自来水厂,户户饮上了自来水。全乡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南高等级公路贯穿境内13.2公里,有7个行政村通柏油路,5个行政村通四级路,92%以上村民小组通了屯级路。通讯覆盖率高,目前程控电话覆盖全乡,用户达4200部;移动电话覆盖11个行政村,移动电话用户2100部。    地苏乡属喀斯特地貌,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都安八景”中属地苏境内就有古松洲、八仙古洞、司司马桥和右江地下河溶洞等四个旅游景点,目前正在启动以古松洲为重点的特色旅游项目建设。.  

东庙乡

  东庙乡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西北部,东与地苏乡相连,南部和西部分别与大化县六也乡和雅龙乡交界,北和保安乡毗邻。乡府驻地桥庙屯(东庙村头桥屯),距县城16公里。    全乡总面积140.9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126.9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辖11个村民委323个村民小组,农业总户数5262户,总人口23730人。聚居壮、瑶、汉等民族,瑶族占总人口的51.5%。耕地面积19630亩,其中平台地6210亩,水田2040亩,其余均为2 5度坡以上的山窝石缝地。全乡共有11个村完小,28个教学点,1所中学,1所联中。在校初中生760多人,小学生2354人,在职公办教师186人。    该乡山多地少,地理位置偏僻, 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至2003年,全乡11个村委会已全部建有砖混结构办公楼。已实现村村通电,70%以上农产用上电,5个村通四级路,其余6个村通村级路,有县乡柏油路1条,乡级四级路1条。10个村完小已建有教学楼。农村经济发展迅速,2002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2148万元,农业生产总值20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财政收入30.6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3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213万元,实现税金17.2万元,粮食总产量356万公斤,人均有粮150.5公斤。    该乡盛产黑山羊,2002年黑山羊饲养量6000只,出栏1600只,产值32万元。早藕(又名芭蕉芋)粉丝加工业和山葡萄种植业是该乡的特色产业,素有“旱藕粉丝之乡”和“山葡萄之乡”的美誉,2002年外销旱藕粉丝2300吨,总产值920万元,山葡萄产量85吨,总产值14万元。竹藤草芒编织业是该乡的又一支柱产业,2002年竹藤草芒编织从业人员达4000多人,总产值200万元。    该乡知名人物有:韦树英,著名建筑学家,历任广西大学土木系主任、广西大学副校长,党的十三大代表,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广西科协党组-,常务副主席、广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兴乡

  大兴乡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西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缄3 0公里,北毗永安乡,南邻高岭镇,东与五竹乡交界,西与隆福、保安乡接壤,全乡总面积16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603亩,其中水田2802亩。辖1 3个村民委员会,454个村民小组;聚居汉、壮、瑶、苗、仫佬、水等6个民族,总户数7086产,人口31968万。交通便利,水任至南宁高等级公路贯穿境内17.5公里,全乡各村均已通村级公路。都安县母亲河—澄江河发源于乡境内的“楞燕”,流经境内12公里。    2002年,全乡财政收入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6元。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实施水(任)南(宁)公路两旁竹林绿化带建设,积极引导群众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山羊养殖、酒饼加工、山葡萄、早熟桃和茶辣种植等特色产业,2002年山羊饲养1.45万只,年末存栏0.98万只,年产值200万元,酒饼加工400吨,产值12万元。     该乡有13所村完小(含乡中心小学),1所中学,48个教学点。目前在校学生5335人,教职员工214人。乡文化广播站藏书5000多册。    在实施扶贫攻坚决战决胜阶段中,该乡涌现了“干就干好,让群众满意”的革命烈士—筑路英雄王任光。.  

下坳镇

  下坳镇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西北部,东与永安乡、板岭乡接壤,西与大化县板升乡交界,南与大兴乡、隆福乡毗邻,北与金城江区保平乡相连。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50公里。全乡现有20个村委会404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38920人。    全乡总面积36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490亩,辖区内建有六同水库,常年有效蓄水19.4万立方米。有坝牙和吉隆两座水厂,均可满足生活生产用水,下坳乡是都安县北大门,水南公路和210国道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7263万元,财政收入7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8元,农牧渔全面发展,盛产大头竹笋、甜笋、芭蕉、三华李、枇杷、柿子、荔枝、龙眼等,山羊、土鸡、果子狸、肉鸽等远销外地。林木资源丰富,是都安主要的木材供应基地之一。现有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各种企业经济实体共330家,200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637万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乡现有中学2所、完全小学20所,在职中小学老师344人,在校学生5541人。主要人文景观有“光隆岩”和“瑶难关”。“光隆岩”(革命岩)是革命时期我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点,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瑶难关”(瑶难隘)是清代土司镇压杀害瑶族同胞的一个遗迹。.  

隆福乡

  隆福乡地处都安瑶族自治县西北部,东连大兴乡,西接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和板升乡,南靠保安乡,北交下坳乡,乡府驻地距离都安县城53公里,乡级公路贯穿南北三个行政村,出乡境2 2公里可通接水南二级公路。隆福乡是河池市人民政府确认的革命老区,全乡总面积153.2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213个村民小组3621户,有壮、瑶、汉等3个民族共16570人。    隆福乡是典型的大石山区乡,石山面积占96%,山上草丛灌木四季常青,是饲养草食动物的天然牧场,现全乡耕牛存栏3857头,山羊存栏1 7850只。隆福土鸡肉鲜味美,远近驰名,是市场上的-货,隆福蜜蜂野花酿蜜是上佳的美容保健绿色食品。    近年来,隆福乡党委以退耕还林还草为突破口,念好“山”字经, 打好“山”字牌,充分利用山多草木茂盛,牧场广阔的自然资源,实施“山地网山养土鸡, 山野放养牛和羊,环山养蜂酿密糖”,精心打造山区特色的养殖晶牌,培植山区特色经济,走劳务输出和特色养殖并举的富民兴乡之路。.  

保安乡

  保安乡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县城36公里,因乡府驻保安村而得名。东与高岭、大兴两乡交界,南跟东庙、雅龙、地苏三乡相连,西和七百弄乡接壤,北倚隆福乡。解放前为保安乡,1950年为第六区,1952年为保安区,1958年为保安公社,1984年为保安乡,辖12个行政村446个村民小组7300多户30500多人,是都安县革命老区之一。   保安乡地属大石山区,地下河主流从大化县七百弄乡起,经该乡流入地苏乡。通过境内4级公路30公里。幅员面积23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732亩,林地60460亩。   全乡以农为主,主种玉米,兼种豆类、薯类、旱藕等农作物,年粮食产量4900多吨。特产有桐果、沙皮等。养殖业发达,年牛存栏量3959头,猪饲养量42835头,其中母猪饲养量5880多头,山羊存栏量12760多只,是著名的猪花生产基地和黑山羊养殖基地。养殖业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12个行政村全部开通村级公路,70%以上的农产用上了电灯,沼气池用户达40%,建设家庭水柜、地头水柜4000多座,群众“三难”(用电难、行路难、饮水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板岭乡

  板岭乡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北部,距县城70公里,东与拉仁乡交界,西北与下坳乡、保平乡接壤,南与永安乡相邻,北与三只羊乡、宜州市的龙头乡毗邻。全乡共辖13个行政村35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845人,全乡幅员面积28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756亩,其中水田6093亩,旱地18663亩。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03元,人均有粮238公斤。    林业是板岭乡的支柱产业,全乡林业用地面积11442.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7.5%,辖区内有国营板岭场1个,占地4500亩,主要种植沙木、马尾松等。板岭村、带河村、弄六村、尚智村、尚甫村等村有集体林场,乡内有个体木材加工厂5个。刁江流经该乡尚甫等9个行政村48公里,具有独厚的水力资源,已建有永乐和尚游2座水电站,北册电站已于2003年11月动工兴建,尚甫电站已经立顶。刁江水清澈见底,适宜各种鱼类生活,刁江鲤鱼、黄鳝、肉甜无比,倍受亲昧。刁江沿岸绿树成荫,开发刁江生态旅游大有前景。板岭乡含有一定储量的金矿、磷矿等矿物资源,具有一定的开采前景。茶油、竹笋、红薯粉是板岭乡的拳头产品,七彩山鸡是最新推出的又一特色品牌。    板岭乡历来重视教育事业,辖区内有三所中学,中学在校学生1500多人,小学在校学生3800多人,近几年来有100多人考上各类大中专院校,4人考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板岭乡交通便利,到宜州市105公里,经三只羊乡往金城江只有56公里。水(任)至南(宁)高等级路经尚甫村4.7公里,尚甫成为金城江进入都安的第一站,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三只羊乡

  三只羊乡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北部,东与宜州市龙头乡相邻,西倚河池市五圩乡,南连板岭乡。乡政府所在地驻龙英村,距县城84公里,距河池市(金城江区)46公里。三只羊乡幅员264平方公里,全乡耕地面积15020亩。地处高寒山区,境内石山林立,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偏僻,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致使三只羊乡文化教育落后,劳动者素质较低,经济发展缓慢,虽属革命老区,但多年来一直以贫穷著称,目前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特困乡之一。行政区现辖14个行政村,206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瑶、苗、毛南等5个民族,共4155户19763人,其中:瑶族人口1339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67.?8%。2002年,全乡财政收入13.52万元,人均纯收入1004元。     三只羊乡山多地少,粮食作物以种植玉米为主,兼种水稻、小米、黄豆、火麻等。经济作物有四月红桃、桐果、沙田柚、李子、沙皮、山葡萄等特色产品,畜牧业以养牛、羊、猪、鸡为主,黑山羊、瘦骨鸡久负盛名,远销广东、香港等地。.  

龙湾乡

  龙湾乡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南部,东北面与菁盛乡接壤,东南、西南面与马山县交界,西北与本县澄江乡毗邻,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2 6公里。全乡辐员67.4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278个民小组4116户17884人。    龙湾乡境内山多地少,是有名的石山之乡,耕地面积仅16505亩(其中水田18亩,旱地16487亩,人均耕地面积0.94亩)。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繁。全乡经济基础薄弱,工业生产几近空白,农业生产以玉米种植和牲畜养殖为主,多年来,劳务输出一直是该乡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全乡常年外出劳务人员达3000多人。2002年,全乡社会总产值1531万元,财政收入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2元。    近年来,龙湾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及水南公路(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机遇,立足本地现有资源,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发展野生山葡萄生产和山羊生产为主线,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目前,龙湾乡山葡萄年产量已达120吨,山羊存栏量达25000多只,逐步形成了具有农村特色的山弄经济格局。    著名的红水河流经龙湾乡中旧村、龙湾村、映山村、加范村,流程达23公里,沿河而行的红(渡)宜(州)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比较便利。红水河沿岸山峦奇特,绿树成荫,生态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菁盛乡

  菁盛乡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的东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8公里,东邻马山县金钗镇,南邻龙湾乡,西接澄江、古山乡,北界拉烈、百旺乡。全乡下辖13个行政村,414个村民小组,5266户23800人。    菁盛乡地处大石山区,境内石山林立,土地贫瘠,山恋起伏,山势陡峭,多险隘,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全乡总面积215.8平方公里,1088个弄场,耕地面积1.9万亩,境内有18公里红水河段,都(安)宜(州)公路穿越本乡境内。全乡的经济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业、养殖业主要以玉米、豆类、红薯和猪、羊、土鸡为主,饲养的黑山羊在当地颇有名气。2002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2720万元,人均纯收入1050元,财政收入21万元,粮食总产量3910吨。    全乡13个村通简易公路,157个屯通屯级公路,98%的农户用上了电,实现了村村通电的目标;新建家庭水柜1620个,解决800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完成了13个村级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建设任务;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有了较大发展。卫生事业也有较大的突破,全乡13个村都建立了卫生室,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先后有2人考上清华大学,蓝志流、蓝宝华、陆汉魁、凡一平等区内知名人士都从这大山里走出去。境内有多处县级保护文物古迹如“灭瑶关”、“匹夫雄关”, 以及明成化戊戌.年(1478年)镌刻的“岖岈”,分别立于光绪二年(1876年)冬、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月十四月的“潘风岗经功碑”和“潘风岗墓表”。.  

拉烈镇

  拉烈镇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东部腹地,距县城48公里,辐员面积318.5平方公里,东西北部为大石山区,南部为丘陵,刁江自北向南流经境内12公里,横跨于刁江的拉烈大桥修通后,拉烈在都安东部片的经济、文化、交通的地位将日益明显。过境县级公路46公里(都宜公路),1998年以来,新建村级公路77公里,屯级公路49公里。   全乡共辖19个村488个村民小组37826人,分布居住壮、瑶、毛南、仫老等民族,耕地面积29171亩,其中水田2200亩,旱地26971亩,人均耕地0.8亩。境内有一定储量的煤矿。盛产橙果、野生山葡萄、猪花、黑山羊、山野土鸡等。近年来,该乡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明显增长。2002年全乡的GDP总值达4898万元,财政总收入为55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89元。有中学1所,完小学校19所。该乡是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系游击根据地之一。大革命时期农-动领导人曾在此开办农-动讲习所。.  

百旺镇

  百旺镇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东部,东与宜州市福龙乡、忻缄县红渡镇交界,南隔红水河与马山县金钗镇相望,西与菁盛、拉烈两乡接壤,北与加贵乡毗邻,乡府驻地距县城约68公里。辖1 0个村委会332个)村民小组7736户33693人。      百旺镇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红水河、刁江流经乡境内约30公里,现有水面3.2万亩,可开发利用1.2万亩。耕地总面积33885亩,其中水田15203亩,旱地18682亩。素有“鱼米之乡”之称,1993年至1998年吸收异地安置移民3100人,移民主要以种龙眼、荔枝等水果为业。百旺乡八甫村有年吞吐量为360万吨的码头,是柳州至都安的航运“咽喉”。辖区内建有4座中小型水库,常年有效畜水量8400多万立方米。乐滩电站扩建后,百旺是乐滩电站扩建受淹面积最多的乡,将变成库区的“水乡”,目前面临集镇迁建和移民外迁的机遇和挑战,但市场开发也面临无限的商机。    百旺乡煤矿资源丰富,蕴藏煤矿2400多万吨,其中可利用开发2000多万立方。全乡仅有一家国有煤场开采经营。刁江下游河段中小型电站一一琳琅水电站设于境内。    百旺的主要企业有百旺淀粉厂和百旺红砖厂,两厂的投资额均超过100万元。多年来,百旺乡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一是做好“水”文章,主要是发展网箱养鱼、饲养产蛋鸭(红心蛋)和水上运输业;二是做大“坡”文章,主要是种植高产木薯(GR911)、板栗、西瓜、小生姜、经济林和甜竹;三是做强“弄”文章,主要是种任豆树、种桑养蚕、种山葡萄、养母猪产猪花、养黑山羊等。    百旺乡属革命老区,是中国0上忻工委领导的都(安)宜(山)忻(城)地区“三六”武装起义的发祥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的根据地之一。.  

加贵乡

  加贵乡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65公里,东接宜州福龙乡,南面和百旺乡毗邻,西与九渡、拉烈两乡相连,北与拉仁乡及宜州市的北牙、北山两乡交界。全乡东西两面被卧龙山脉隔开,自然形成东西两部。加贵乡地属半石山地区,西南北面为大石山区,多旱地;东部较平,多水田;中部呈峡谷地带,多平地,地势自西向南倾斜,最高山脉为九桥山,主峰海拔825米,境内没有流河,属亚热带气候。    加贵乡总面积为16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90亩,占总面积11.62%,其中水田1457亩,旱地22333亩。目前全乡年产玉米约8 380吨,鲜茧910吨,水稻1166吨,黄豆343吨,糖蔗10000吨,木茹190吨,花生20吨,俗有“都安粮仓”之称。辖区内共有11个村民委(其中山区村3个),229个村民小组;聚居壮、汉、瑶、仫佬、苗等民族,共21049人,全乡建有山塘水柜963个,贮水量98226立方米,设有完全中学2所,完全小学11所,校点14个,在校学生2437人,教职工130人。.  

九渡乡

  九渡乡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部,东北、西北与拉仁接壤,东南倚加贵乡,南与拉烈乡相连,西和永安乡交界。乡府驻地距都安县城65公里。刁江流经境内24公里。是一个革命老区乡。全乡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223个村民小组3931户18672人,耕地面积16230亩。农业主产玉米,兼产豆类、薯类。    2002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4528.3万元,农业总产值2759.5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达100万元,工业总产值323万元,财政收入35.6万元同,农民人均纯收入1018元。粮食总产量达3158吨。种植山葡萄200多亩、野生山葡萄4000多亩,种桑养蚕1500多亩:淡水养鱼120多亩,山羊17000多只。全乡现有1所普通中学,9所村小学,32个村校点,在职中小学教师135人,在校学生2500多人。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素有篮球乡之称。    境内的“九如汉墓群”,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渡乡是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该乡大部分地区是游击队的活动区。    该乡的知名人物有:覃异之,解放前曾任-南京卫戍区中将副司令,解放后先后担任北京市人大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菁盛乡特产大全




菁盛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