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塘镇是武宣县城北部重镇,位于桂中地区的南部,距离县城9公里,北距柳州市85公里,素有武宣“县城郊区”之称。东连金秀县大樟乡,西邻兴宾区南泗乡,东西横距约24.8公里,南接武宣镇洪水口村,北毗象州县,南北纵距约21.8公里,西面有黔江河流流经,国道209线贯穿镇境长6公里,水陆交通便利。全镇产业以粮食、甘蔗、畜牧、水果、蔬菜、矿业为主。1999年5月,二塘镇被列为自治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第一期开发面积为202亩。
一、建置政区
二塘镇总面积260平方公里,其中城镇面积1.5平方公里。 自古以来,二塘以聚落于陇村、平畚两塘而得名。1949年称二塘乡,1957年称二塘区,又名第三区,1958年1月称二塘乡,同年12月改称为二塘人民公社,1984年复乡,称二塘乡,1996年4月撤乡改镇,为二塘镇至今。2002年全镇辖小林、大琳、水村、波耀、禄当、双桂、七星、四通、眉山、石苟、羊眷、平田、上召、乐业、甘岭、麻碑、渠盏、陇村、樟村、朗村、光山、二塘22个村民委员会53个自然村屯。总人口48160人,其中农业人口45320人,非农业人口2840人;汉族37179人,占77.20%,壮族等少数民族10980人,占22.80%。
二、自然环境
二塘镇境内大部分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东部属山区地带,呈南北走向,是大瑶山余脉,山岭连绵,西南低丘陵起伏,中部较为平坦,是主要农业耕作区,整个地势自东向西倾斜,境内最高山峰是古情山,海拔809米。主要河流有黔江河,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从北向南,流经境内长6.83公里。大琳秀江河自东向西南流入武宣镇境内,全长约15公里。土壤以红壤土为主,水稻土次之,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铅、锌、猛、重晶石等,储量较大,主要分布在大琳九岩、屯岭、水村、六峰山、风门坳、大坪桐等地带。
三、农业
主产稻谷、甘蔗、玉米、花生、黄豆等。2002年,全镇耕地面积80366亩,其中水田42089亩,旱地38277亩,粮食总产量19833吨,农业总产值14574万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4.82万人 | 260平方公里 | 451323105 | 542800 | 0772 | 查看 二塘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武宣镇 |
武宣镇党委、政府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使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好成绩。199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464万元,财政收入11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49元,跃进了全区十强乡镇企业行列。目前,全镇小康文明户有500户,致富文明户1705户,守法光荣户2050户。创建的武南、清水、盘龙三个精神文明示范村初具规模,1998年7月16日,自治区-曹伯纯亲临清水生态农业示范村视察,对取得的显著成效作了充分的肯定。该镇1998年先后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单位”、柳州地委“先进党组织”等光荣称号。. |
桐岭镇 |
桐岭镇是闻名遐迩的革命老区,聚居着36000多各族人民,镇内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优质米、甘蔗、玉米、黄豆、花生、木茹、莲藕、李果、龙眼、黄烟、木材、竹制品等,储藏大量的石灰石、锰、铁、铅锌、氧化铁、重晶石等。多年来,该镇坚持农业立镇、林果强镇、畜牧业富镇的原则,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实行宜蔗则蔗,宜果则果,宜林则林的多种经营发展战略,使全镇两个文明建设不断跃上新的台阶。1985—198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自治区“体育先进乡”,1987年和1990年两次被授予“全国体育先进乡”光荣称号。. |
通挽镇 |
通挽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使全镇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9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7199万元,财政收入为2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06元。该镇先后筹集资金70万元,完善通挽新圩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建一个600m2的简易圩亭。争取上级拨款,完善通挽至思灵公路的扫尾工作及电信大楼建设。总投资10.2万元,实现村村通闭路电视。投资5万元扶助分岭创办生态农业示范村,农户建成沼气池88个。筹集13.8万元建成尚黄村自来水工程,使该村2800人口、15000头牲畜饮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几年来,该镇先后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通挽交警中队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单位,通挽镇被评为地区“文明示范单位”。. |
东乡镇 |
东乡镇位于武宣县城东25公里,总面积1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29 万亩,其中水田1.815万亩,旱地1.514万亩,是武宣县农业稳产、高产区之一。该镇加大教育投入,先后筹措经费建成镇二中综合楼、教师宿舍楼、体育场地等教育工程。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由1995年的251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296万元,年均增长6%。1998年全镇粮食产量达15153吨。与此同时,加大了“三田”建设的工作力度,特别是把重点放在“万元田”建设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其加以倾斜,秋、冬菜种植开发了莲藕1千亩、淮山2千亩的“万元亩”示范样板。. |
三里镇 |
三里镇位子武宣县城东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3公里,距著名风景胜地百崖大峡谷25公里,东与太平天国天王称王遗址毗邻。全镇面积19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万亩,辖15个村民委,83个自然村,人口4.2万多人,居住着壮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72%。 交通、通讯便利,正在建设的武宣至平南二级公路横穿镇中心,北距工业重镇柳州市100公里、南距贵港市90公里。黔江河流经镇境,百吨船舶可直航柳州、广东、港澳,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村村通公路,光缆通讯遍及全镇,程控电话,移动通信,宽带网络方便快捷。 物产丰富,资源充足。三里土地辽阔:气候适宜,森林履盖率达51%,盛产甘蔗、水果、优质米、奶水牛、桑蚕、食用菌。品牌“李果王”的胭脂李荣获2003年农业部“优质鲜食李果”,荣誉称号。拥有被称为“广西第一家奶水牛养殖小区示范场”的旧县奶水牛规模养殖小区,已发展有了个养殖点,250头产奶水牛,800头晶改牛,产值达130万元。矿产品储量大,已探明的品种有铅、锌、锰,硫铁石。重晶石,储量达100多万吨,是武宣最大的锰锌矿”产区。 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新引进项目7个,引入外资1350万元。集镇开发不断拓展,建有全县第一个乡镇休闲广场,一批重点项目正在筹建。占地60亩的商住中心、武宣第一个果蔬批发市场和平南至武宣二级公路综合服务区等工程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 进入二十一世纪,三里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正致力于营造一个宽松的招商引资软硬环境。以优惠的政策、良好的姿态、灵活的方式和热情的服务,主动参与开发,努力为各方投资者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谒诚欢迎国内外客商及各界人士前来考察、投资开发,共创宏图伟业。. |
二塘镇 |
"二塘镇是武宣县城北部重镇,位于桂中地区的南部,距离县城9公里,北距柳州市85公里,素有武宣“县城郊区”之称。东连金秀县大樟乡,西邻兴宾区南泗乡,东西横距约24.8公里,南接武宣镇洪水口村,北毗象州县,南北纵距约21.8公里,西面有黔江河流流经,国道209线贯穿镇境长6公里,水陆交通便利。全镇产业以粮食、甘蔗、畜牧、水果、蔬菜、矿业为主。1999年5月,二塘镇被列为自治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第一期开发面积为202亩。 一、建置政区 二塘镇总面积260平方公里,其中城镇面积1.5平方公里。 自古以来,二塘以聚落于陇村、平畚两塘而得名。1949年称二塘乡,1957年称二塘区,又名第三区,1958年1月称二塘乡,同年12月改称为二塘人民公社,1984年复乡,称二塘乡,1996年4月撤乡改镇,为二塘镇至今。2002年全镇辖小林、大琳、水村、波耀、禄当、双桂、七星、四通、眉山、石苟、羊眷、平田、上召、乐业、甘岭、麻碑、渠盏、陇村、樟村、朗村、光山、二塘22个村民委员会53个自然村屯。总人口48160人,其中农业人口45320人,非农业人口2840人;汉族37179人,占77.20%,壮族等少数民族10980人,占22.80%。 二、自然环境 二塘镇境内大部分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东部属山区地带,呈南北走向,是大瑶山余脉,山岭连绵,西南低丘陵起伏,中部较为平坦,是主要农业耕作区,整个地势自东向西倾斜,境内最高山峰是古情山,海拔809米。主要河流有黔江河,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从北向南,流经境内长6.83公里。大琳秀江河自东向西南流入武宣镇境内,全长约15公里。土壤以红壤土为主,水稻土次之,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铅、锌、猛、重晶石等,储量较大,主要分布在大琳九岩、屯岭、水村、六峰山、风门坳、大坪桐等地带。 三、农业 主产稻谷、甘蔗、玉米、花生、黄豆等。2002年,全镇耕地面积80366亩,其中水田42089亩,旱地38277亩,粮食总产量19833吨,农业总产值14574万元。. |
黄茆镇 |
黄茆镇地处桂中,地势平坦,东与六峰山林场相邻,西临黔江,南与二塘镇相连,北与金鸡乡接壤,是武宣县北部的中心镇。于1997年撤乡改镇。镇政府所在地,南距武宣县城20公里,北距柳州75公里,国道209线南北纵穿全镇,8个村民委分布在209国道两边,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镇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委,24个自然村,152个村民小组,全镇人口2.5万多人。主要聚居壮、黎等少数民族。 黄茆镇经济、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7428万元,财政收入345.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90元。全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生1900多人,教师108人;完小7所,小学教学点5个,在校学生2800人,教师176人。黄茆镇卫生院是集预防、妇幼保健和医疗综合性卫生院,全院医技人员35人,设有病床20张,拥有X光机、B超机和生化分析仪(可做肝功能及两对半检查)大型电子显微镜、心电图机、胎心音多普勒等先进医疗设备。黄茆镇现有乡镇级图书馆1个,藏书10000多册,有5个村建有图书室,藏书11000多册。微波电视网络覆盖全镇。 黄茆镇是一个农业重镇。全镇有耕地5.78万亩,盛产甘蔗、水稻、龙眼、李果等。甘蔗种植面积4万多亩,2002/2003年榨季进厂原料蔗达19.38万吨。预计2003/2004榨季进厂原料蔗20万吨以上。矿产、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以“国画石”(俗称“草花石”)蕴藏丰富,极具开采利用价值。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199.9公顷,林种以速丰尾叶桉、松树为主。2003年完成退耕还林3500亩。近年来,全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有麻爪肉牛规模养殖小区、蔗木肉牛规模养殖小区、大浪肉牛规模养殖小区等8个养殖小区、新贵农业示范基地、上额花罗葡萄示范基地、长岭苗圃、甘检黄栀子示范基地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逐渐形成种养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结构,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变。 在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我镇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现建有粮所、供销两个商住小区。在这两个商住小区的带动辐射下,我镇现已形成沿209国道线300多米长的房屋带,城镇初具规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到2003年底我镇有注册个体工商户563户,注册资金达361.5万元,比2002年增长12.3%。. |
思灵镇 |
1987年12月,马步乡从原来的武宣镇 、桐岭乡、禄新乡分出,是个只有12年历史的新建乡。马步乡矿产资源丰富,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遍布全乡各地,尤以石灰石成为武宣县三个水泥厂的主要原料供应基地。乡镇企业有红砖厂、兽药、汽车修理等。1998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5236万元,财政收入3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粮食总产量8780吨。甘蔗种植面积15000亩,进厂原料蔗7.2万吨。优质水果种植面积3600亩,总产值45万元。1997年获自治区“体育先进乡”、全国“群众性体育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获柳州地区“乡镇图书馆建设奖”。1999年获“全区文化先进单位”称号。. |
禄新乡 |
1998年,禄新乡财政收入达33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30元,人均有粮407公斤。全乡名优水果生产种植面积已达4800多亩,优势支柱产业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全乡涌现出大批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先后有六个单位获地区以上先进单位称号,三十三人次获地区以上先进个人称号。. |
金鸡乡 |
武宣县金鸡乡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俗称武宣县北大门。209国道南北横跨乡境,可达柳州、贵港、玉林、北海、广州等地,象武公路东西贯穿全乡,直达荔浦、阳朔、桂林等地,柳江河环乡而过,直通柳州、梧州、广州、香港等地,沿江有日吞吐量近千吨的金鸡码头。东与象州相接,西与兴宾区隔江相望,南距武宣县城35公里,北距柳州市60公里,地处武宣、象州、兴宾三县(区)交界处。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乡政府机关座落于209国道和象武公路交叉处。全乡现辖8个村民委,36个自然屯,89个村民小组,2003年总人口1.8万人,总面积为147.3平方公里,有林面积9万亩,林业资源相当丰富,耕地面积6.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3.5亩。 近年来,金鸡乡紧紧围绕“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目标。一是积极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创办了松脂厂、中板厂、鱼步矿场、粤桂园林装饰石材厂、华奇林产化TV和两个红砖厂等厂矿企业,引进老板创办了5000亩的尾叶桉基地。二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创税农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形成群体支柱产业。2003年全乡种蔗3万多亩,2003/2004年榨季进厂原料蔗达16.2多万吨;宫溪蜜柚、龙眼果、红江橙、大果枇杷、四月桃等名优水果2.2万亩,年产量1100多吨;生猪出栏2万多头;种菇3万平方米;春秋菜开发7400亩,产值1200多万元。2003年财政收入320.2万元(不含甘蔗增值税)。 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金鸡乡切实抓虫子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6年被自治区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1998—2000年连续三年荣获县先进基层党委;1998年、2000年分别被地区评为小康村建设先进乡镇;2001年被县委评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六个好”红旗乡(镇)党委;2002年被县委评为“-”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单位等等。2003被来宾市评为“五个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先进协调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