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来宾 >> 金秀县 >> 金秀镇

金秀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金秀镇谷歌卫星地图)


金秀镇简介

  金秀镇位于大瑶山腹地,是县城所在地,距柳州市155公里。北与桂林市荔浦县及本县三江乡接壤,东与忠良乡毗邻,南与罗香乡、长垌乡相连,西与象州县、桐木镇为界,西北与三角乡相邻。
   金秀镇下辖7个村民委和2个社区居委会,53个自然屯,总人口1.66万,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主要居住有茶山瑶和盘瑶两个瑶族支系。土地总面积46.69万亩,其中耕地总面积1.008万亩,林地面积37.54万亩,牧草地面积2.3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日9.6%。2002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42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909万元,工业总产值520万元,财政收入759.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5元。完成企业总收入5306万元,总产值4620万元,实现利润196万元。
   金秀镇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二级公路直达县城所在地。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八角、茶叶、毛竹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现有八角35000亩、茶叶5300亩、毛竹1300多亩,形成了八角、茶叶、毛竹“三条林带”;绞股兰、灵香草等名优林下经济作物得到大力的发展,现有绞股兰2300多亩,灵香草2700多亩。大红八角、高山云雾茶、银毫茶、甜茶、绞股兰茶、灵香草、香菇、木耳、黄笋、黄柏、杜仲是金秀镇的主要农副产品,每逢双休日,辖内的少数民族便将生产出的农副产品运往县城销售,自然而然地形成圩期,为县城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
   金秀镇山峦叠嶂,风光旖旎,辖区内有原始森林公园,银杉风景区、莲花山、罗汉山、花王山庄、-山庄、避暑山寨、孟村民俗度假村等旅游名胜。
   全镇有镇办党校1所,各村分校7所,中心小学6所,幼儿园3所,小学教师73名,镇级设有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文化站、广播站。有村级图书室7间,灯光球场1个。.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66万人 ·金秀旅游·金秀特产·金秀十大特产·金秀十景·金秀学校名录· 451324100 542800 0772 查看 金秀镇谷歌卫星地图

金秀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金秀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金秀镇

  金秀镇位于大瑶山腹地,是县城所在地,距柳州市155公里。北与桂林市荔浦县及本县三江乡接壤,东与忠良乡毗邻,南与罗香乡、长垌乡相连,西与象州县、桐木镇为界,西北与三角乡相邻。    金秀镇下辖7个村民委和2个社区居委会,53个自然屯,总人口1.66万,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主要居住有茶山瑶和盘瑶两个瑶族支系。土地总面积46.69万亩,其中耕地总面积1.008万亩,林地面积37.54万亩,牧草地面积2.3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日9.6%。2002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42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909万元,工业总产值520万元,财政收入759.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5元。完成企业总收入5306万元,总产值4620万元,实现利润196万元。    金秀镇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二级公路直达县城所在地。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八角、茶叶、毛竹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现有八角35000亩、茶叶5300亩、毛竹1300多亩,形成了八角、茶叶、毛竹“三条林带”;绞股兰、灵香草等名优林下经济作物得到大力的发展,现有绞股兰2300多亩,灵香草2700多亩。大红八角、高山云雾茶、银毫茶、甜茶、绞股兰茶、灵香草、香菇、木耳、黄笋、黄柏、杜仲是金秀镇的主要农副产品,每逢双休日,辖内的少数民族便将生产出的农副产品运往县城销售,自然而然地形成圩期,为县城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    金秀镇山峦叠嶂,风光旖旎,辖区内有原始森林公园,银杉风景区、莲花山、罗汉山、花王山庄、-山庄、避暑山寨、孟村民俗度假村等旅游名胜。    全镇有镇办党校1所,各村分校7所,中心小学6所,幼儿园3所,小学教师73名,镇级设有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文化站、广播站。有村级图书室7间,灯光球场1个。.  

桐木镇

  桐木镇是金秀瑶族自治县重镇,位于县城的西北部,距离县城3 3公里。地处交通要道,有省道20134线穿境而过。东通桂林、梧州,西达柳州、南宁,南到象州、贵港。全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分为低山、高丘、低丘、平原4个类型,为半丘陵-原地带,整个区域略带狮头型。总面积为14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245亩,粮食播种面积64314亩。有桐木河自北向南穿境而过,灌溉镇内三万多亩田地。镇内居住着壮、汉、瑶3个民族,9707户3.60万人,辖10个村委会,1个社区委,73个自然屯:镇直单位32个,县直驻桐木单位21个。    桐木镇享有“渔米之乡”和“大果枇杷”之称。主要盛产优质米、西瓜、辣椒、葡萄、柑橙、板粟、大果枇杷、蜜桃、油桃、桃形李、三华李、雪豆、糖蔗等农副土特产品: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山上种植大果枇杷,水田发展葡萄瓜菜,畲地种桑养桑,养好一栏瘦肉型猪,建好一座沼气池,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农副产品远销湖南、广东、香港等地。矿物主要有铜矿、重晶石矿及大理石等,各类矿藏具有品位高、质量好、埋藏浅,易采易选等特点。    桐木镇经济发达,贸易繁荣,与外市县毗邻乡镇近,三天一圩,商旅云集,圩日每天达15000人,臼成交额达20万元,是方圆百里内的有名贸易重镇。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17313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30086万元,财政税收820.1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81元;镇信用社储蓄存款余额l898万元。    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l所,村完小9所,固定教学点15所,县职业技术学校1所,县教师进修学校1所。镇成立有“八会一社”,八会即:0、新闻协会、老人协会、钓鱼协会、体育协会、盆景协会、果蔬协会、养猪协会,一社是桐江诗社。有镇级图书馆1个,藏书1.3万册;村级图书馆4个。有灯光球场48个,露天舞台21个,组建村级男女篮球队58队,业余文艺队20支。有县医院驻桐木一个,镇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10所。2002年底止安装程控电话4200部,手机9000部,IC卡电话亭65个,实现了全镇村村通电话。.  

头排镇

  头排镇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北部,东与桂林市荔浦县接壤,西与柳州市鹿寨县相邻,国道323线和省道20134线在境内交叉相汇,交通方便,通信十分便利。全镇辖4个村民委和1个居委会,总面积109.8平方公里,耕地2.3万亩,总人口2.07万人。辖区内有丰富的矿产和林木资源。    头排镇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是金秀县重要产粮基地之一。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逐步转向综合型。甘蔗、水果、西瓜、芋头、荸荠等经济类作物逐步形成种植规模。水果和西瓜成为头排镇的支柱产业。到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51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25元。    工业和第三产业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资2000多万元,新建、扩建了酒精厂、炮竹厂、砖厂、木材加工厂等一批龙头企业,加上原有的头排糖厂,工业经济显著增强,个体工商户也发展到877户,私营企业20家。2002年全镇乡镇企业收入达到8920万元。    小城镇建设方面,完成了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街道实现了硬化、绿化和亮化,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实现了村村通移动电话和程控电话,全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投资850万元建成的农贸市场以及正在引资重建的农特产品交易市场投入使用后,更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和商贸的发展。    投资100万元建成了“头排镇科技文化中心”,组建了一批业余文艺队,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投资30多万元建成了一座医疗综合楼,配齐先进医疗设备,全镇医疗保健水平上了新的台阶;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头排镇有远近闻名的月皇岭及令人神往的岳皇庙。全年气候温和宜人,山青水秀,是个休闲的好地方。头排镇每三日一圩,是附近乡镇的商品集散地,商业和服务业非常发达。.  

三角乡

  三角乡位于金秀县东北部,北面与荔浦县修仁镇和三江乡接壤,东南面与金秀镇相连,西面与金秀县桐木镇、七建乡等乡镇相邻。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6公里,距省道20l34线七建路段l0公里。全乡土地总面积1 570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4835亩,水田2518亩。下辖6个村民委,41个自然屯,54个村民小组,2002年年末全乡总人口5823人,其中农业人口5478人,农业生产以种植杂交水稻为主,早地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早禾、红薯和其他经济作物。畜牧业以养牛、喂猪、鸡、鸭、鹅和役用马为主。三角乡是个以林业为主的山区乡,全乡有林面积14779.8公顷。水源林占有林面积的64%,八角种植16483.9亩。森林蓄积量526206立方米,年产商品材3500—4000立方米左右。林区内盛产松杉木材、八角、茶油、香菇和绞股蓝等名贵药材。三天一圩的农贸市场。乡企办有木材加工,农副土特产品收购和茶叶基地200多亩。2002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3356万元,其中乡财政收入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6元。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2001-2002年外地客商到三角租赁土地连片开发种植八角4354.8亩,柳州老板在六秘屯建成一个集采茶、观景、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农庄,已初具规模。乡境内河流众多,有三角河、江燕河、六定河、长冲河等大小4条可开发兴建小型水力发电站和旅游(漂流)项目。目前外商投资980万元在江燕河劈山凿洞引水兴建的金桂水电站正在施工中。    乡驻地设有文化广播电视站、邮政、电信、供销、粮站、旅社、餐馆等服务行业,乡有中学1所、小学6所,固定教学点23个,1991年三角小学被国家教委定为“国家教委民族改革综合试验学校”, 国家民委、区、地领导曾多次到该校视察指导工作。乡有卫生院1所,村合作医疗所4所。l999年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后,41个自然屯已全部用上高压电,四个村民委开通程控电话,有线电话装机400多户。沼气池207座,七建到三角公路改建柏油路筹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并于近期启动。.  

忠良乡

  忠良乡位于金秀县城东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58公里。北部与蒙山县新圩镇接壤,东面与蒙山县夏宜乡相连,南部和西部分别同罗香乡、金秀镇毗邻。全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l08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全乡总人口10446人,其中农业人口9932人。    全乡总面积341.11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0.8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93.5%,耕地面积21263亩,其中水田面积3297亩,早地面积17984亩。西部和北部属中山,其余为低山或山丘。山脉呈南北走向,北部有天堂岭、平老岭,西部有猴子山等,卜泉和岭祖一带有面积为8平方公里的花岗岩体,为丹霞地貌。主要河流有忠良河、长滩河、六干河等。全乡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县林业生产大乡之一,2002年,全乡有八角林面积8200亩,毛竹、八角,茶叶、竹林面积8700亩,石崖茶面积150亩,生姜面积3000亩,绞股蓝、甜茶等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林产品主要有杉木、毛竹、八角、茶叶、竹笋、棕衣、药材等。水电、矿产、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农产品以水稻、玉米、生姜、木薯为主。 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2255万元,乡财政收1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8元。    2002年全乡有木材加工厂3家,年加工木材8000立方米。个体工商户198户。全乡有初中l所。小学6所,固定教学点29个,在职中小学教师1 39人。设有乡文化和广播电视站,有线电视用户700多户,村级卫星闭路电视接收站7个,家庭安装-接收设备100多套,-自然屯覆盖率为89.9%。    忠良境内有天堂山、平老岭、寨保河、长滩河、伦琴河、板显峡谷、土县瀑布、芭扇瀑布、巴勒风光、滴水冲瀑布群等自然风光,多为原始森林或丹霞地貌。瑶族以盘瑶、茶山瑶为主,讲瑶话,民风淳朴,喜唱山歌。忠良街逢3、6、9为圩日。.  

罗香乡

  罗香乡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的东南部,东与贵港市平南县马练乡接壤,南与平南县的大鹏乡毗邻,西部、西北、北部分别是本县的六巷乡、长垌乡、忠良乡。全乡人口1.2万多人,土地总面积397.3 平方公里,地处中亚热带过渡南亚热带的分界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乡政府所在地距金秀县城78公里,是个山区乡,周围青山环抱,地处低山峡谷-原,罗香河自西向东蜿延流经集镇,自然环境优美。   罗香白占茶茶场一角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罗香乡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种植用材林和经济林。特别是1999年以来,乡党委在行署提出“重钱抓粮”指导思想下,按照县委“一县两策,八块文章”的工作思路,结合本乡实际抓住重点,寻找优势,挖掘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为目的,大力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篇文章。经过认真总结,调查分析研究,乡党委、政府提出了“1234”总体工作思路,即一个巩固。巩固好现有的支柱产业——八角,在确保原有面积的基础上,计划每年新种植八角5000亩。在八角生产上进行深度加工、提高产品质量,保持罗香大红八角的知名度;二个发展。一是发展新的种植业:如茶叶种植计划每年500亩。中草药、食用菌种植等也要有所发展;二是发展新的养殖业,不断增加饲养量。三个发挥。一是发挥资源优势,利用罗香的土地资源,引进技术、能人、资金加快罗香的经济发展;二是发挥地方能人优势,以罗香0为龙头,组织地方流通队伍建设,搞好农副产品的产、供、销的服务工作。三是发挥区域优势,搞好过境公路、政权、生态、市场、设计好新的开发区等建设及规划。四个实现:一是实现年度财政收入140万元,目标150万元;二是实现各村委建设一个文明示范村;三是实现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四是实现计生工作上一个台阶,抓好间接经济建设,促进人口增长与经济稳定平衡发展。.  

长垌乡

  长垌乡地处大瑶山腹地,位于金秀县城西南部28公里,有金罗公路从乡政府所在地贯穿而过。该乡北部与金秀镇接壤,东面和罗香乡交界,南部同六巷乡为邻,西面与象州县大乐乡毗连。    全乡现辖7个村民委53个自然屯,人口总数5308人;总面积213.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55亩,其中水田6582亩,森林覆盖面积为89%。辖区中有珠江防林面积6240.9亩,绿色生态林工程林2185亩,属珠江防护林体系工程区域和金秀县重点的水源林保护区。2002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541万元,完成乡财政收入105.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35元。    全乡矿产资源丰富,有花岗岩、铁矿、重晶石、铜矿、石英矿和稀土矿等,储量丰富,具有很大开发价值。    近年来,八角已发展成为长垌乡的主导产业。现全乡八角种植已突破40000亩,人均八角8亩。据统计,2002年全乡用科学方法对八角进行低改面积已达20000亩。当年单八角一项农民人均收入就达1720元,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乡政府还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甜茶、生姜、灵香草和绞股蓝等短、平、快项目种植,在全乡形成了主导产业规模发展与其它经济项目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2002年全乡甜茶单项产值达54.06万元,成为该乡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长垌乡地质古老,地形复杂,风光绚丽、景色迷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在大瑶山五个瑶族支系中,长垌乡就有茶山瑶、山子瑶、盘瑶和花蓝瑶4个支系。瑶族文化丰富多彩,如举行跳云台、上刀山、过火海等绝技表演。独特的瑶族风情文化和神秘的瑶族民间绝技以及温和的气候条件成为长垌乡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目前,气势磅礴、海拔1979米的广西中部最高峰的圣堂山已经开发成为桂中著名的旅游圣地:多姿多彩的滴水河漂流和古老神秘的古占民俗风情旅游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    现在,全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旅游强县”、“林业立县”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水源林保护力度,全面推进全乡农村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到2003年年底,全乡的53个自然屯中,将有4日个自然屯用上高压电网,45个修通公路。.  

大樟乡

  "大樟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东南连桂平县紫荆乡、平南县大鹏乡,南邻武宣县河马乡,西北部与象州县百丈乡、妙皇乡接壤。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70公里。全乡辖8个村民委,75个自然屯。2002年全乡共有2678户,总人口12134人。大樟乡每隔两天一圩。    全乡总面积241.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154亩,人均耕地2.1亩,水田 575亩,人均水田0.6亩。东部和东南部属于山区,北部为平原,其余为低山或丘陵,东部及东南部山区有丰富的原始森林资源和水利资源。山区年平均气温18.4℃,主要河流有黄田河、门头河、三江河、石硖河,河水清澈见底,香草鱼远近闻名。辖区内旅游景点众多,以马槽、门凡洞、千亩杜鹃林、仙人桥、草冲山出名。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国家三级以上保护野生动物有:穿山甲、红腹角雉、水獭、山瑞鳖、蟒蛇、蛤蚧、娃娃鱼、 白鹂、老鹰、猴面鹰、黑中猴、班羚等。药材达千余种。主要矿产资源有铜矿、铅锌矿、铁矿等,土特产主要有生姜、八角、李子、枣子、糖蔗、黄笋、板粟等。其中玲马村中南屯的生姜名扬区内外;东温茶在清朝年间作为贡品进贡朝庭,1999年获上海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目前,全乡有企业3家,个体工商户130户,乡镇企业总收入3100万元,总产值2800万元,实现税利50万元,利润完成105万元。    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9所,固定教学点13个,幼儿园2所,中小学教师148名。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技术员3人。乡设有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文化站、广播电视站。    到2002年,全乡粮食种植面积22200亩,粮食总产量830.46万斤,人均有粮726斤。种蔗1200亩,进厂原料蔗3100吨,种桑350亩,产茧20000斤。种植八角40000亩,茶叶300亩,药材80亩。建有一个70亩的毛竹基地和一个10000平方米的巴西蘑菇基地。到2002年,全乡经济林面积已发展到3.6万亩,完成防林造林2420亩,世行贷款造林150亩,迹地更新造林14000亩,封山育林1l215亩,幼林抚育56000亩,完成退耕还林规划面积857.93亩,退耕还林的荒山荒地规划面积1422.1亩。.  

六巷乡

  "六巷乡以乡政府驻地六巷村得名。位于金秀县城西南部,乡驻地距县城96公里,北部和长垌乡交界,东面与罗香乡、平南县大鹏乡相连,南部同大樟乡毗邻,西面与象州县中平乡、大乐乡接壤。下辖5个村民委5 3个自然屯、6 6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为1184户5306人。瑶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5 2%,有坳瑶、盘瑶、花兰瑶、山子瑶四个民族支系,世界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说过:世界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金秀,金秀的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六巷。    六巷乡东北部属中山区,西南为低山区。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东北部有圣堂山、五指山。圣堂山位于六巷乡东北部,是桂中第一高峰。现已开发为圣堂山景区,该景区覆盖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主要观赏点有:一、雾锁重山;二、双龙吐玉;三、石河奇观;四、神秘的石墙;五、杜鹃-。六、石桥神韵。五指山与圣堂山诸峰连为一体,最高峰海拨1969米。从南北两面看,峰林栉次,尤如仙人五指屏立天边,故名“五指山”。从东西两面看,则如巨柱擎天,高插如云。五指山西南坡类丹霞地貌突出,山谷中石笋林立,大小各异,且象形逼真。五指山时常云雾缭绕,变幻莫测,山上杜鹃成片,溪流纵横,飞瀑悬川。十分雄奇秀丽,六巷乡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辖区内有景色迷人的五指山风光,五人环抱不过的广西最大杉树王,高深莫测的老虎潭,横跨50米大河的独木吊桥,落差300尺的青山瀑布,六中公路沿途的1#、2#、3#石壁风光,王同惠女士纪念亭及集奇、曲、险、秀于一体的六甲河小江风光,加上民风纯朴充满神秘色彩的四个瑶族支系的生活习俗等。瑶民族文化独具一格,古陈黄泥鼓舞曾应邀到日本演出,是金秀瑶山景点最多、最壮观、最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山区乡。    六巷乡有极为丰富的矿产、水利资源,主要有含锰35%,蕴藏量约2万吨的泗锰矿,含量达96%蕴藏量10万吨以上的大岭石英硅石矿以及古卜坳氧化铁矿等;乡内有两条大河流,水利资源蕴藏量为6.92万千瓦,水利资源可装机量45738千瓦。是全县三个多雨区之一。    全乡总面积203.1平方公里。有耕地9628亩,水田3152亩,旱地6476亩。有林地20.003万亩,其中:松杉等用材2.44万亩,水源林12.31万亩,经济林5.1万亩,林竹2550亩。.  

三江乡

  三江乡位于自治县西北面,东与本县三角乡、国营金秀林场相连,南与本县头排镇连接,西与柳州市鹿寨县四排乡、寨沙镇相连,北与桂林市荔浦县茶城乡、修仁镇相邻,国道323线由南至北贯穿全境,距金秀县城67公里,距荔浦县城29公里,往南至柳州市110公里。全乡总面积189.28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委,耕地面积12037亩,其中水田5180亩。2002年末全乡总人口10291人。2002年全乡财政收入为91.08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1.96元。    三江乡前身称为三江街,早于前清时就以附近周边九个村寨而得名“九村街”,民国时为修仁县西圆乡驻地,建国初期,撤修仁县,建制荔浦县仍属荔浦县管辖。1953年,三江乡从荔浦县划拨柳州地区鹿寨县头排公社,改设三江、同化等大队(村公所)。l984年头排公社划拨金秀瑶族自治县管辖,改设村级乡人民政府。    1987年10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头排区的三江乡、同化乡、合兴乡和三角乡的长乐、柘山、古范3个村公所合并成立为乡级人民政府。    三江乡现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生440人,中心小学1所,村小12所,在校生1070人;建有移动通讯基站和扩台,设有粮站、国税站、地税站、治安派出所、财政所、企业办、文化站、广播电视站、交管站、邮政所、电信所、畜牧站、农技站、卫生院等单位,全乡6个村委都已通了公路,52个自然村有47个自然村通了公路和高压电,44个自然村通了程控电话,2002年末程控电话装机810部,个人拥有移动电话l 556部。建有7个卫星地面接收站:在政府所在地建有一个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的集贸市场,政府所在地已成为三江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乡有私营企业12家,乡办企业2家,个体工商户221户。2002年乡镇企业总收入2442万元,实现税利27万元。    三江乡是一个以水果为主导的农业乡镇,全乡水果种植面积3194亩,品种主要以柑、橙类为主。由于享有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优势,该乡的沙田柚皮薄肉厚,水份充足,含糖份高,目前已成为自治县的品牌水果。2002年全乡水果总产量为2300吨左右,销售金额为230万元。    全乡居住有瑶族、壮族、汉族,属金秀县5个谣族支系中的盘瑶和山子瑶。圩期:新历逢2、5、8 。.  


金秀镇特产大全




金秀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