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镇是扶绥县城所在地,2002年8月8日由原新宁镇和扶南乡撤并而成,镇辖区面积1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026亩,辖8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共31个自然屯:总人口6.88万,2002年被自治区列为广西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03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小城镇科技示范镇。
新宁镇区位优势突出,位于首府南宁市和新设的崇左市中间地带,距离南宁吴圩机场43公里,南宁73公里。水陆交通便利,湘桂铁路和建设中的南友高速公路贯穿镇境,左江河穿境而过,镇境内有年吞吐量30万吨的左江河码头,船泊可直航梧州、广州。
近年来,新宁镇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建立了充禾、水边、塘岸、长沙4个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建立了塘岸、大塘、城厢3个水果基地,盛产黑皮甘蔗、甜南瓜、四季豆、黑皮冬瓜、龙眼、芒果等,产品远销区内外。蔬菜产量达4万吨以上,水果产量达26000吨以上。工商业持续发展,初具规模,落户于镇境内的已建或在建的超亿元企业或项目有年产19万吨一级白砂糖的扶南东亚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0万吨水泥的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新宁镇市场贸易繁荣,商业和服务业发达,有中型交易市场4家,建有崇左市第一条步行街—金绿荫步行街,有新百、至家、家佳乐、利客隆等四家超市,有专卖店,批发店等个体工商户4000多户
家。镇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2年全镇财政收入达3800万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邮政、通信、信贷、供水、供电设施齐全,接受服务方便快捷;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有镇办初级中学3所,镇属小学16所。镇建有图书馆、广播文化站馆舍面积393平方米,图书馆藏书一万多册,民间娱乐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跃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城厢舞龙舞狮队,城厢女英班,夕阳红俱乐部,长沙、塘岸民声粤剧团等。
目前正积极开发江西岸生态旅游度假村和金鸡岩风景区。同时,利用南友高速公路过境的优势,正积极筹建大塘小康村和高速公路入城引道沿线商住区,使之成为高速公路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7万人 | 111.8平方公里 | 451421100 | 532200 | 0771 | 查看 新宁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新宁镇 |
新宁镇是扶绥县城所在地,2002年8月8日由原新宁镇和扶南乡撤并而成,镇辖区面积1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026亩,辖8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共31个自然屯:总人口6.88万,2002年被自治区列为广西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03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小城镇科技示范镇。 新宁镇区位优势突出,位于首府南宁市和新设的崇左市中间地带,距离南宁吴圩机场43公里,南宁73公里。水陆交通便利,湘桂铁路和建设中的南友高速公路贯穿镇境,左江河穿境而过,镇境内有年吞吐量30万吨的左江河码头,船泊可直航梧州、广州。 近年来,新宁镇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建立了充禾、水边、塘岸、长沙4个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建立了塘岸、大塘、城厢3个水果基地,盛产黑皮甘蔗、甜南瓜、四季豆、黑皮冬瓜、龙眼、芒果等,产品远销区内外。蔬菜产量达4万吨以上,水果产量达26000吨以上。工商业持续发展,初具规模,落户于镇境内的已建或在建的超亿元企业或项目有年产19万吨一级白砂糖的扶南东亚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0万吨水泥的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新宁镇市场贸易繁荣,商业和服务业发达,有中型交易市场4家,建有崇左市第一条步行街—金绿荫步行街,有新百、至家、家佳乐、利客隆等四家超市,有专卖店,批发店等个体工商户4000多户 家。镇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2年全镇财政收入达3800万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邮政、通信、信贷、供水、供电设施齐全,接受服务方便快捷;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有镇办初级中学3所,镇属小学16所。镇建有图书馆、广播文化站馆舍面积393平方米,图书馆藏书一万多册,民间娱乐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跃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城厢舞龙舞狮队,城厢女英班,夕阳红俱乐部,长沙、塘岸民声粤剧团等。 目前正积极开发江西岸生态旅游度假村和金鸡岩风景区。同时,利用南友高速公路过境的优势,正积极筹建大塘小康村和高速公路入城引道沿线商住区,使之成为高速公路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
渠黎镇 |
扶绥县渠黎镇位于县城西南部,距离县城16公里。公路、铁路、左江河穿境而过,设有南凭铁路渠黎火车站及南友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一个,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镇,交通通信便捷。全镇总面积336.27平方公里,人口5.3万,设17个村(居)委会,48个自然屯,52个居民点。镇内有区牧草工作站、渠黎华侨林场、丰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区、市直单位。境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盛产甘蔗、水果和瓜菜等农产品:矿藏储量 大,主要有铁矿、磷矿和石灰石;水资源丰富,有库容659万立方米,水面面积达2200亩的汪庄水库及贯穿境内的左江河;旅游开发潜力大,主要景点有汪庄水库、白龙潭等。 2002年财政收入160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080元。 2003年全镇2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200多人,教师226人;小学教学点29个,一至六年级小学生3277人,教师224人。200 3年镇设卫生院1个。 渠黎镇大力培育发展柑橙、甜南瓜、剑麻和林业等优势产业,2003年全镇共有柑橙种植总面积1万多亩,总产5000吨,为全县最大的种植生产基地。产品畅销广东、南宁等省市,并出口日本、越南等国。甜南瓜常年种植面积15000亩左右,年总产2万多吨,深受湖南、山西、武汉等地客商青睐。以山圩剑麻工业园、广西东正木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为依托,渠黎镇积极发动群众种植剑麻和速丰桉,并致力在今后几年内培育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渠黎镇土域广,资源丰富,距离南宁、凭祥、崇左三市各为58、122、52公里,距离南宁吴圩飞机场32公里,镇内有火车站及高速公路出入口及渠黎华侨投资区的优势,该镇推行领导联系企业(项目)等制度,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投资服务环境,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02—2003年度共引进山秀水电站、广西畜禽性能测定中心、广西种羊场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落户,总投资达12亿元,加快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
渠旧镇 |
渠旧镇位于扶绥县西南部,1949年沿用解放前的行政乡称为渠旧缚,1950年始设,先曾设区、乡、社、镇,1987年称渠旧镇至今,距县城49公里,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林、农、牧、渔业协调发展的综合型乡镇。全镇总面积174.35平方公里,2002年辖有11个村委会、29个自然屯,32个居民点。2002年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万人,非农业人口0.12万人。境内有左江河和湘桂铁路南凭段以及在建的南友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渠旧镇属亚热带气候区,土壤以红沙土为主,主要发展甘蔗、花生、红瓜子、饭豆、绿豆等经济作物,有“红瓜子”之乡的美誉。集镇有35KV变10千伏安变电站1个,建有移动通讯发射台,信号覆盖镇境55.2%,全镇11个村已有6个村开通了有线电话。 渠旧镇绵绵左江自崇左市江州区濑湍镇入境从西北向东,蜿蜒流经4个村,往北流过江州区驮卢镇、扶绥县城,汇入邕江。耕地面积6.8万亩,其中水田0.6万亩,畲地6.2万亩。矿产资源丰富,山群宜开发碳酸钙化合物,有左江河流经,砂石相当丰富有旅游资源丰富,左江河畔风景、石山洞、渠旧古街骑楼。 甘蔗、水果、红瓜子是渠旧镇的四大支柱产业。渠旧还是远近闻名的红瓜子流通集散市场,借渠旧红瓜子品牌,县内外各地生产的红瓜子都先集中到渠旧,再统一销往全国各地,年集散总量达1000多吨,是广西较大的红瓜子集散地之一。2002年7月,渠旧镇量被远近客商冠以“红瓜子之乡”的美誉。2002年全镇种植红瓜子1.6万亩,总产475.2吨。林业以生态林和经济林为主。1996年林地面积4.5万公倾,1999年林地面积5.2万公倾,2002年为5.4万公顷。畜牧业以猪、牛、羊、家禽为主,1995年肉类总产量达678吨,2002年达937吨。水产业以渠桶塘为龙头,带动左江河网箱养鱼的发展,水产品产量851吨。 渠旧镇财政收入主要是农业税,2002年达160万元。镇设有农行储蓄所1个,信用社1个。 渠旧镇乡镇企业主要有采石场石料加工、河沙场、酒坊等项目,1990年实现年总产值300万元,2002年全镇发展乡镇企业423家,从业人员200人,年总产值1044万元。 1998年以来,镇、村、屯年举办农民种养技术培训80多期,1998年至2002年,经培训考试,全镇共有4 50位农民获得绿色证书。. |
柳桥镇 |
柳桥镇位于扶绥县西南部,与江州、宁明、上思三县(区)接壤,距县城74公里,距崇左市区53公里,距首府南宁104公里,国道322线穿越该镇中心,交通便利。 全镇辖1个居委会,1 2个行政村,90个自然屯,总人口31099人,其中农业人口27584人。全镇总面积32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820亩,其中水田25575亩,畲地46295亩。十万大山余脉四方岭横卧于镇境南部。境内主要矿产有金矿、铁矿等,非金属矿石灰石丰富,土壤以硅红、赤红壤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花生、木薯等,以甘蔗为支柱产业:林业资源有松树、杉木、速丰桉等;有小(一)、小(二)型山塘水库7座,主要有淡水鱼、虾等水产品;畜牧业主要有水牛、山羊、猪、鸡等。土特名产主要有李果、山姜、鸡皮果、芒果、天桃、洋桃、龙眼、荔枝、柑桔、红江橙、芭蕉、红瓜子、土鸡、松脂等。 200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57万元,农业总产值7010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2300万元,财政总收入82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63元。 柳桥镇现有3家私营企业,其中宇宇松香厂是境内最大的私营企业,年生产能力1万吨以上,产品远销欧美、日、韩国家和地区。自1999年10月恢复生产以来,该厂为国家出口创汇570万美元,缴税400多万元。曾获南宁地区私营企业纳税大户一等奖。 柳桥镇设有2所初级中学、10所小学,有中小学教师264人,在校生3605人。1990年以来,先后有柳桥、西长等10个村屯建成了-闭路转播站,20290人可同时收看央视一套和广西卫视等20套电视节目。全镇12个村屯建成了灯光球场。投资32万元兴建了新文化站,内设藏书室、阅览室、电教室等,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了干部群众的业余生活。有4家卫生院,有75名医务人员,乡村医生26人。柳桥、西长卫生院先后建成了门诊楼和住院综合楼,改善了医疗条件。 民俗风情有壮族三月山歌节、十月丰收节、瑶族盘王节等,民间艺术有歌坡、彩调剧;民间体育有斗鸡、赛驼螺、吊沙煲等。镇内现有柳桥、西长2个集圩,逢3日为一圩。 人物:甘富,男,1958年11月生,柳桥镇灶瓦村桐枝屯人,历任生产队长、民兵连长、村委会主任等职。. |
东门镇 |
东门镇位于崇左市东南部,东接山圩镇,南接上思县,西连柳桥镇,北邻岜盆乡。全镇总面积378.2平方公里,人口4.1万,其中集镇人口1.67万,镇辖1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88个自然屯。 东门是扶绥县南部四个乡镇的中心,322国道横穿东门集镇中心,交通便利,东距首府南宁市80公里,南距崇左市区75公里。镇内有那江、姑龙、丁欧等10座水库,常年有效库容量2355万立方米,水利设施完善。 目前,全镇有自治区、市、县级驻镇企业单位21个,镇直单位36个,个体经济企业425家,是新兴的农、工贸易重镇及崇左市综合开发区。工农业生产主要有制糖、木材、建材、面粉(淀粉)、酿酒、食品、采矿等行业,尤以粮食、制糖、木材著称,素有“产粮大镇”、“制糖强镇”、“速丰桉生产基地”之称,是全国蔗糖、速丰桉主要产区之一。农产品以“板包糯米”、“姑辽茶”、“东门土鸡”、“柑桔”等闻名区内外。 2003年东门镇国内生产总值4.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02亿元,工业总产值1.144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1.1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 37元,财政总收入2395万元。全镇现有2所中学,18所小学,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职中小学教师381人,在校学生5510人。 东门镇历史悠久,地灵人杰,风俗独特,民风古朴。该镇1999年被划定为广西重点乡镇,2000年被划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开发示范镇,2003年10月被确定为自治区小康示范镇。. |
山圩镇 |
山圩镇位于扶绥县东南部,与邕宁、上思两县交界,距离南宁市60公里,距离扶绥县城45公里,南宁一凭祥公路(3 2 2国道)和南宁—上思公路穿境而过。山圩镇1987年正式撤乡建镇,目前共辖一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108个自然屯,总人口2.7万人。全镇总面积2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l2.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4.6亩。镇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剑麻加工企业—广西剑麻集团(山圩)工业园、广西东正木业公司中密度纤维板厂、南方木业公司胶合板厂、国营广西山圩农场等大型企事业单位。 山圩镇传统的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水稻、玉米、花生等,2002年,全镇甘蔗智能化生产6.3万亩,总产量44万吨。近年来,全镇剑麻种植面积达6000亩,速丰桉面积8000多亩。主要土特产农作物有黑皮冬瓜、黑美人西瓜、大白菜、甜辣椒。2002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1400万公斤,全镇拥有乡镇企业数6个,全年实现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1799万元。实现财政收入673万元,实现人均纯收入2016元。目前,全镇林地总面积9.15万亩,森林覆盖率24.4%。实现村村通公路,屯屯通汽车。 山圩镇境内有两个圩场:即山圩街和那白街,逢三日一街,市场交易活跃。2001年,全镇12个村委办公全部实现楼房化,全部建有灯光球场。 全镇现有中学1所、小学8所,在校学生2100多人,1998年“两基”通过自治区级验收,并被评为自治区“两基”达标验收先进单位,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多名教师和学生在全国、全区、地区级竞赛中获奖。 山圩镇传统的民间艺术有“春牛”、“彩茶”等。山圩镇文化站图书馆藏书1.3万册,是扶绥县藏书最多的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内有藏书室、棋艺室、影视室、培训室、阅览室、电脑室、活动室等等。镇文化站还组织有一支25人能歌善舞的文艺队,每年组织到村屯开展文艺演出演出20—30场次,2001年,山圩镇文化站获地区、县“先进文化站”的光荣称号。 该镇山清水秀,风景秀丽,主要有大栏山水风光、那派盆地恐龙发掘原址等,颇有旅游观赏价值。. |
中东镇 |
"中东镇位于广西西南部,扶绥县北端,距县城27公里,离南宁市69公里,东邻(自治)区直属单位金光实业总公司(原金光农场),西与崇左市江州区接壤,北与隆安县毗邻,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均有柏油路直通,程控电话村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均已开通,邮电通讯条件良好。该镇1951年前为同正县府所在地,同正、扶南、绥渌3县合并为扶绥县后,划为中东区;1958年改为中东人民公社;1984年作为南宁地区机构改革试点设置中东区;1987年正式定名为中东镇。全镇总面积422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100个自然屯,人口3.7万人。中东镇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海拔100—400米,最高为三哈秀山(804米),属小明山余脉,低山丘陵占总面积的二分之一,余为石山,少量为平地,宜林面积大,林木经济效益可观。经地质部门勘探,辖区内有大量的重晶矿、方解石、石灰石、白泥等可供开采,其中重晶矿储量达80多万吨,现已大量开采,年产3万吨。 该镇有耕地面积7.3万亩,其中水田2.7万亩,早地4.6万亩。近年来,该镇认真抓好支柱产业甘蔗的生产,2003年全镇种植面积为5.3万亩,并做好“六化”工作,其中智能化2.4万亩,良种化100%,机械化3200亩。全镇共种植砂仁5000亩,年产14000公斤,八角9500亩,年产20000公斤,黑皮冬瓜7000亩,年产2100万公斤,甜南瓜5000亩,年产500万公斤,香姜2 50亩,年产62 5吨。此外,大力利用荒山荒坡种植速丰桉,至2002年底,全镇已有速生桉4550亩。今年,成功引进投资300多万元的胶合板厂落户该镇,使植物提炼厂放心投入120万元扩建车间及进行技术改造等,为中东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9000万元,工业总产值1847万元,财政总收入3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33元。 目前,该镇已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共有中学1所,小学15所;组织有村级文艺队8支,并经常演出,村级图书室15间,实行全天开放,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镇有卫生院1所。. |
东罗镇 |
东罗镇位于桂西南扶绥县西南部(清咸丰年间“延陵国”国都驻地),距县城45公里,距崇左市府48公里,横穿境内的521县道南端5公里处与322国道交接,镇政府所在地西北部距南友高速公路渠旧岜美出道口11公里,北部距南凭铁路仅14公里,区位优势较明显。全镇总面积215.5平方公里。共辖9个村委会50个自然屯。镇内聚居着壮、汉等民族共39425人(含原广西东罗矿务局干部职工)。壮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 目前,东罗镇共有耕地面积102045亩。森林面积3487公顷。农业以绿色产业为支柱,主要种植有甘蔗、水稻、花生、木薯及各类瓜果蔬菜等,甘蔗年均产量42万吨以上。经济林木有:速丰桉、大小叶榕、甜竹、龙眼树、芒果、红心橙等。主要矿藏有:煤、铜、锰、锌、石灰石等,煤矿储量达9900万吨,属广西第二大煤区。镇境内有一集雨总面积为351平方公里,蓄水量3.23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客兰水库。水库年产鱼1080吨。镇内的土特产银鱼、客兰水库大头鱼、东罗肉鸽及野蜂蜜远近闻名。 东罗镇境内有巫头山、留宇洞,有客兰水库的山水田园风光、情人岛,有水库东北面四座山峰组成的 “三狮戏珠”自然景观及与之相关的美丽动人传说。有清咸丰年间农民起义领袖吴凌云在东罗建立的“延陵国”国都遗址及其反清斗争自封国王的神奇历史。在东罗镇这片有悠久历史且富神奇色彩的土地上,留传至今的有每年三、四月“赶歌圩”、“蒸五色糯米饭”;五月“赛龙舟”; 办婚事唱“哭嫁歌”、“送婚歌”;办丧事唱“哭丧歌”、喃道事、做道场;办喜事唱“贺歌”,讲“彩话”的风俗。有二月过“结义节”; 六月过“垂钓节”;七月过“中元节”; 八月过“鱼生节”:九月过“琅节”;十月过“晒网节”的民俗习惯,旅游资源丰富。 东罗镇占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优势。原广西东罗矿务局政策性关井破产留下的12000多名干部职工如今仍未就业,这些干部职工90%为大中专或以上文化,他们不仅掌握有一定的生产技术与技能,还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与能力。 东罗镇境内办有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完全小学、幼儿园和农技学校;设有镇卫生院和医疗设施先进,医治水准精良的东罗中心卫生院(原东罗矿务局职工医院);建有有线广播电视站。各单位村屯建有灯光球场等文娱场所。. |
龙头乡 |
龙头乡地处县城东北部,南宁市的西南面,距县城9公里,离南宁市区42公里,左江河流经旁边,南凭铁路穿越其中并设有客货运输站,距南宁机场25公里,总面积1697平方公里,龙头乡现辖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56个自然屯,总人口3.096万,其中农业人口2.97万人。2003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015元。龙头乡盛产各色蔬菜、甘蔗、西瓜、黑皮冬瓜、龙眼等农产品,享有“西瓜之乡”、“黑皮冬瓜之乡”的盛誉。此外,河沙、矿石也是重要的资源之一。发展农产品加工是龙头乡蔬菜生产的一大特色,每年种植的肉芥菜超过4000亩,全部由当地农民加工成水咸菜,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特色。龙头烧猪作为一个品牌也很负有盛名。它以肉鲜、味美广受区内外顾客青睐。 龙头乡耕地面积为5.86万亩,其中:水田3.2万亩,旱地2.6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97亩。该乡是扶绥县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每年的瓜菜种植面积达5.5万亩,人均1.85亩,总产量596万吨,每年冬种面积达3.2万亩,此外,龙头乡还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已在龙头、坛龙、那贵等村发展红心芋、甜玉米等“订单农业”500亩。在瓜菜种植过程中形成了“一村一品”,如旧庄、凤庄两村以发展菜椒、黑皮冬瓜为主,龙头村形成水咸菜、萝卜、豆角等种植基地。2002年乡财政收入335万元。 龙头乡目前有乡级中学、中心小学各1所,村级小学8所,教职工302人。龙头中心小学于1998年获得南宁地区花园式学校后,不断进取,先后获得“无毒学校”等数十种荣誉。 龙头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人口聚集地。文化的体现方式主要表现在重大节日举行的庆祝活动上,如:八音队和龙舟队的表演和比赛活动,这两个队曾代表乡、县、市到区内外参加各种活动,都获得了好成绩,特别是女子龙舟队,曾代表县、市到澳门、银川、桂林等地进行比赛,分别获得了二、三名的好成绩。龙头乡每隔两天为一个圩期。六合山喀斯特九龙洞自80年代发现以来为各界人士所关注,该岩洞以洞景奇特且连接六座山而得名,成为龙头境内的一大景观。. |
岜盆乡 |
岜盆乡位于崇左市扶绥县中部,离县城1 6公里,东与邕宁县苏圩镇接镶,南倚山圩镇相连,西与渠黎镇为邻,北靠新宁镇,苏罗公路与正在兴建中的南友高速公路分别横亘东西,纵贯南北,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全乡辖1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41个自然屯;2002年末全乡总人口为26919人。全乡总面积15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167亩,其中水田19951亩、地31261亩。农业以甘蔗、水稻、玉米、花生、蔬菜、黄红麻为主,林业资源有松、桉、竹等树种;水果有龙眼、柑橙、西瓜;畜牧业以猪、牛、马、鸡、鸭为主。土特产有龙眼、柑橙、超甜玉米、黑皮冬瓜、毛节瓜、肉芥菜、黑山羊、美国皇鸽、七彩山鸡以及名扬区内外的“乌猿竭酒”等。 2002年全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436万元,完成农业生产总值5270.9万元,工业总产值165万元,财政收入503.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83元,目前该乡已形成以蔗糖为第一支柱产业,瓜菜、水果为第二支柱产业的新格局。 岜盆乡有1所初级中学、8所小学,有中小学教师197人,在校生2927人。近年来,乡政府及全乡8个村委会均建成了-闭路转播站,实现了村村通闭路电视。全乡8个村委会均建成了灯光球场,搭建了戏台,2003年该乡投入30万元建成了宣传文化站大楼,丰富了全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完善,完成了8个村委农村合作医疗建设,2003年投入25万元建成了卫生院住院大楼,进一步解决了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该乡集动物观赏和自然风光欣赏为一体的岜盆乡九重山珍稀动物生态旅游景区正在规划建设中,景区九重山内栖息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白头叶猴40群370多只,自然景观十分奇特。自治区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崇左市扶绥县高新科技农业示范园和全国规模最大的阿西罗拉(西印度樱桃)种植墓地—广西阿西罗拉种植加工基地正在建设中,示范园和阿西罗拉基地均是集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生产基地,建成后将成为扶绥县甚至崇左市新的生态旅游景点。民族风情:有每年中秋歌坡节。岜盆乡的圩期为每三天一圩。. |
昌平乡 |
昌平乡位于扶绥县城北面,左江北岸,距县城7公里,离南宁市56公里。全乡总面积196平方公里,东连龙头乡和国营金光农场,南以左江河为界与新宁镇相望,西与崇左市驮卢镇毗邻,北与中东镇交界,全乡总人口2.61万人,耕地面积5.86万亩。 昌平乡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以集镇为中心的公路网线贯通东西南北。主要公路干线扶隆边境公路纵穿南北,向西有昌赛公路接通中驮国防公路,向东有往金光实业总公司的公路和向南有往龙头乡的公路直通南宁。邻近1 0公里处有扶绥县火车站、水运港口等,水陆均可通达南宁、崇左、凭祥、越南、梧州、广州等地和周边地区。昌平乡便捷的水陆交通运输条件和绝佳的区位优势,使之成为地方物流和贸易不可缺少的中心点之一。 昌平乡民俗文化悠久, 民族风情纯朴,物产资源丰富,著名的歌坡、三月三等民俗节日文化风情渊远流长,人民热情善良。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石山村林多姿多彩,风景迷人,著名具有代表性的万人洞、葫八宝、犀牛山自然风景区等以其雄奇怪异的喀尔特溶洞地貌景观和秀丽绵延的山水风光吸引着四方游客,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以石灰石、白石、高岭土为代表的矿产资源遍布全乡各地,具有很高的开采利用价值。农副土特产品丰富,农副业是该乡的主要经济产业,甘蔗是昌平乡的拳头经济作物,2003年全乡种植甘蔗面积3.5万亩,入厂原料蔗达21.6万吨;水果主要有荔枝、龙眼、芒果、柑果、坚果、香蕉、西瓜香瓜等,黑皮冬瓜,甜 南瓜、香葱等瓜菜生产已逐渐形成规模生产,许多农副产品如柑果、红光橙、坚果、甜南瓜、香葱等远销国内外,享誉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