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冻镇位于龙州县城西面、祖国南疆边陲。东与霞秀乡为界,东南连彬桥乡,西南与越南接壤,北邻水口镇。镇驻地东北和西南面有区直国营北耀农场及其下属6个分场。下冻镇全镇总面积114平方公里(合170543亩);耕地面积28451亩,其中水田19713亩,旱地8738亩;林地、牧地,宜农、林、牧荒地91577亩。全镇下辖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9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649人。镇有那花、两庄、布局3个行政村12个自然屯与越南接壤,边境线全长约41公里(从8号界碑至22号界碑),设有那花、布局两个边贸点。
下冻镇是个农业大镇,素有“龙州粮仓”之称。近年来,下冻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甘蔗生产,甘蔗已成为全镇最大的支柱产业,而下冻黄瓜驰名区内外,下冻烧鸭享誉全县。
下冻镇还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春秀水库、沿边水库,水质清新,水域宽广,座落于林木郁郁葱葱的群坡间,任可荡舟、垂钓、游泳等,是假日休闲的好地方。风景名胜观音洞、跑马洞是探幽寻奇的好去处。而边境一线淳朴的民风民情及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衣、食、住、行令人流连忘返。该镇系左江地区革0据地之一,境内有多处历史遗迹,蕴涵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和传说,而执法名将苏元春镇守边关时建造的10多处炮台,气势恢宏,观罢令人心潮澎湃。下冻圩是县内最繁荣的边境圩市,农历逢二、五、八为圩日,是下冻镇及周边村屯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圩日赶集人数达4000—8000人,农产品十分丰富且物美价廉,是休闲购物的天堂。
旅游景点
春秀水库 水质清新,水域宽广,水温冬暖夏凉,镶嵌在林木葱茏的群坡间,任可荡舟、垂钓、游泳等。现备有5只旅游船,国防柏油路直抵库坝,交通方便,是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跑马洞 离集镇约2公里,交通便利,洞口山石形态似飞奔的骏马而得名。洞内宽阔,有高大的莲花石,有形状各异的石钟乳,有用条石砌成的“小长城”,洞顶平坦。洞中有洞,长年有水从洞内深处向外咕咕流出,水中有鱼、虾、贝壳、石螺等水生物。传说清朝年代,曾有数千兵马在洞中安营扎寨。如今每到节假日,有很多游客到此洞观光探秘,十分热闹。
古炮台 下冻镇是左江革0据地之一,镇内有多处历史遗迹,蕴含着一个个惊心动魂的故事和传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而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当属抗法将领苏元春镇守边关时建造的10多处炮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114平方公里 | 451423101 | 532200 | 0771 | 查看 下冻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龙州镇 |
古城龙州镇位于广西南部左江上游,处于平而河与水口河的汇合处。东往南宁连接内地,西出水口通往越南,形势险要,自古有南疆重镇之称。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龙州隶属象郡。二千多年来,龙州几经更名,至唐代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年),正式设置龙州。全镇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辖有7个社区,耕地面积3763亩,总人口15708人。近年来,龙州镇凭借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网箱养鱼,致力于土地开发和招商引资各项工作,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获得双丰收,1994年至2001年连续荣获县“双文明”建设一等奖,2000年被评为地区“文明乡(镇)先进单位”,2001年被评为地区“财源建设先进镇。 2001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401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2561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26496万元,财政收入完成95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71元。 特色经济 龙州镇地处左江河畔,左江河水流平缓,温度适宜,很适合搞网箱养鱼。近年来,龙州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左江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建立了大湾、小湾养鱼基地,目前,全镇网箱养鱼达到了143箱,主要品种有青竹鱼、塘角鱼、河鲶鱼等。此外,该镇根据本镇既是城镇又是城郊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农村、面向县城,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蔬菜主要有日本韭菜、肉芥酸菜等,水果主要有龙眼、荔枝、芒果、葡萄、木菠萝等品种。 旅游指南 龙州古城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城西五里将山上的名胜古迹小连城,与凭祥的大连城遥相乎应,这是中法战争时,广西提督苏元春兴建的。小连城上筑有城堡炮台,主峰城堡宏伟,堡上是炮座,堡下是兵房、药房,全用巨大的青石条砌成。登上古炮台,纵目远眺,周围群山若隐若现,龙州古城一览无遗,令人留连忘返。龙州城南的中山公园,园内亭台林立,秀丽多姿,在公园深处,俊奇的天桥,纳青凝翠的望江台,秀丽韵致的听涛亭,把红八军烈士纪念碑衬托得格外壮丽。-、张云逸、-等三位同志,亲笔给纪念碑题词。每逢佳节假日,游人络绎不绝。除此以外,位于新街旁的红八军革命文物纪念馆、独山路的天主教堂、康平街的基督教堂等古迹,更是值得一观。喜爱旅游者,可选择旅游线路:南宁——龙州——凭祥——河内七日游,龙州美景等着你。. |
下冻镇 |
下冻镇位于龙州县城西面、祖国南疆边陲。东与霞秀乡为界,东南连彬桥乡,西南与越南接壤,北邻水口镇。镇驻地东北和西南面有区直国营北耀农场及其下属6个分场。下冻镇全镇总面积114平方公里(合170543亩);耕地面积28451亩,其中水田19713亩,旱地8738亩;林地、牧地,宜农、林、牧荒地91577亩。全镇下辖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9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649人。镇有那花、两庄、布局3个行政村12个自然屯与越南接壤,边境线全长约41公里(从8号界碑至22号界碑),设有那花、布局两个边贸点。 下冻镇是个农业大镇,素有“龙州粮仓”之称。近年来,下冻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甘蔗生产,甘蔗已成为全镇最大的支柱产业,而下冻黄瓜驰名区内外,下冻烧鸭享誉全县。 下冻镇还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春秀水库、沿边水库,水质清新,水域宽广,座落于林木郁郁葱葱的群坡间,任可荡舟、垂钓、游泳等,是假日休闲的好地方。风景名胜观音洞、跑马洞是探幽寻奇的好去处。而边境一线淳朴的民风民情及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衣、食、住、行令人流连忘返。该镇系左江地区革0据地之一,境内有多处历史遗迹,蕴涵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和传说,而执法名将苏元春镇守边关时建造的10多处炮台,气势恢宏,观罢令人心潮澎湃。下冻圩是县内最繁荣的边境圩市,农历逢二、五、八为圩日,是下冻镇及周边村屯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圩日赶集人数达4000—8000人,农产品十分丰富且物美价廉,是休闲购物的天堂。 旅游景点 春秀水库 水质清新,水域宽广,水温冬暖夏凉,镶嵌在林木葱茏的群坡间,任可荡舟、垂钓、游泳等。现备有5只旅游船,国防柏油路直抵库坝,交通方便,是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跑马洞 离集镇约2公里,交通便利,洞口山石形态似飞奔的骏马而得名。洞内宽阔,有高大的莲花石,有形状各异的石钟乳,有用条石砌成的“小长城”,洞顶平坦。洞中有洞,长年有水从洞内深处向外咕咕流出,水中有鱼、虾、贝壳、石螺等水生物。传说清朝年代,曾有数千兵马在洞中安营扎寨。如今每到节假日,有很多游客到此洞观光探秘,十分热闹。 古炮台 下冻镇是左江革0据地之一,镇内有多处历史遗迹,蕴含着一个个惊心动魂的故事和传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而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当属抗法将领苏元春镇守边关时建造的10多处炮台。. |
水口镇 |
水口镇位于龙州县西北部,因两条发源于越南的河流在镇内交汇而得名,是国家一级口岸之一,镇政府驻地距县城35公里,东与武德乡、霞秀乡毗邻,南接下冻镇,西部、北部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56公里。全镇总面积183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1个居会委,120个自然屯,总人口20964人。全镇耕地面积39859亩,水田7800亩,旱地3200多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木薯、香蕉、果蔗、西瓜等,主要特产有桄榔粉、山黄皮果,矿产资源有金、铅、锌矿。 旅游指南 (一)旅游资源 水口是一个边关重镇,历史悠久,气候怡人,民风纯朴,交通便利,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镇内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民俗风情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中越界河两岸风光、中越烈士墓园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镇内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景点就有苏保德衣冠墓、奉村炮台、水口二炮台、业秀园(陆荣廷故居)四处,当前以苏保德衣冠墓、奉村炮台(311高地)等景点的保存、开发最为完好,随着沿边三级公路等边境建设大会战建设项目的竣工,这些旅游景点将涣发更加迷人的光彩。 (二)景点荟萃——311高地 311高地又名奉村炮台,位于水口镇西面,距水口集镇2.5公里。中法战争(公元1885年)以后,清末抗法名将士苏元春奉旨边疆,为了巩固国防,抗御外侮,用了近二十年时间,在中越边界线上建立了关、隘、卡和炮台等一系列国防设施,奉村炮台建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是这些设施中规模较大的一处。奉村炮台海拔311米,1979年我边防某部进驻炮台后,对原有设施进行了修茸、加固和扩建,并把它命名为311高地,从山脚到山顶共有622级台阶。主、副炮台共6座,建筑在周围1平方公里的几个不同高度的山峰上,与越南隔河相望,登高眺望,中越界河两岸风景和越方景物尽收眼底。 1998年2月,驻守311高地的边防某部撤离后,311高地交由龙州县旅游局管理,1998年5月被列为龙州县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0南宁地委、南宁地区行署、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宁军分区共同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并对景区进行了大量维修,修筑了一条l公里的水泥道路与沿边三级公路相接,使311高地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
金龙镇 |
金龙镇位于龙州县北部,距县城55公里,东与逐卜乡毗邻,西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32公里,北靠大新县宝圩乡,南临武德乡。全镇总面积197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132个自然屯,156个村民小组,现有总人口2.74万人。 金龙镇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山林面积达12433.4公顷,主要树种有山黄皮、刺槐、泡桐、栗、榆、杨、椿、楝、 山楂、李子、柿子、核桃、桃、枣等20余种。药材资源有野生品种防风、连翘、金银花、枸杞子、冬凌草、何首乌等3 0余种。有效灌溉面积达8469亩,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用地面积4.7万亩,企业等第二产业用地面积55亩,机关、学校、住宅等第三产业用地面积4 5 0亩,生活和生产用水用电均可满足需求。 2003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5400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达1852万元,财政收入94.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9元。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盛产玉米、黄豆、花生、木薯、甘蔗等。全镇现有一所普通中学,14所小学,在职中小学教师175人,在校学生2624人。 金龙镇风俗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位于金龙镇以南2公里处的“金龙湖”,蓄水量1300万平方米,水面面积近2000亩,加之风光秀丽,山青水绿,令人陶醉,旅客络绎不绝;具有壮傣族特点的美村闻名遐迩,有“小西双版纳”之称;并由此发掘了具有1200年历史、壮族最古老的乐器一“天琴”。同时,铁木菜板也有“木中之王”的美称,所制成的菜板远销国内外。. |
响水镇 |
响水镇位于龙州县城东北面,全镇总面积为206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67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14096人。响水镇管辖区大部分属石山区,部分属丘陵地区,西面原始森林为弄岗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深山蕴藏着多种珍贵树木、中草药和蛤蚧、乌猿、蛇类等动物,东面黑水河流经高峰村委会,将红阳全村隔于河的南岸。2002年上半年,全镇实现农业生产总产值2025万元,财政总收入14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4元。 特色经济 响水镇气候宜人,雨量充沛,一直是我县的产蔗大镇。另外,各村还发挥区位优势,如;鸣凤村、龙江村以种植红瓜子、地菠萝为主,红阳村发展种植酸头菜,高峰村发展网箱养青竹鱼,走出了有本村特色的致富路。 旅游指南 响水镇地理位置独特,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其中响水瀑布、棉江花山崖壁画闻名遐迩。响水瀑布位于响水镇的响水旧街,离镇府所在地仅有2公里,瀑布从20多米的悬崖上落下,形成很大的落差,气势磅礴,哗哗的江水从重重叠叠的山坡上流下,一路上飞溅出一朵朵晶莹的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出缕缕银光,那飞泄而下的流水撞到悬崖石上,像飞花碎玉般溅开,那隆隆巨响如雷贯耳,方圆数里都可以听到其声。响水镇也因此而得名。棉江花山崖壁画位于棉江村农美,离镇府驻地4公里,为国内外考古学者所关注,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名优特产 地菠萝,响水镇盛产地菠萝,个大汁甜,香味诱人,地菠萝成果味道鲜美,既可生食,又可用作菜肴,菠萝鸭就是响水一种特色名吃,地菠萝还可用作饮料、罐头食品的原料,风味独特,极受群众欢迎。 红瓜子,主要分布在响水镇的鸣凤村、龙江村,种植面积3600亩,产量达40吨,总产值20万元,我镇产的红瓜子颗粒饱满,籽大且香脆,多年来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
八角乡 |
八角乡因盛产八角而得名,位于龙州县城的东南部,东北与上金乡相邻,东南与宁明县交界,南与凭祥市接壤,西与上降乡相连,北与霞秀乡毗邻。龙夏二级公路横穿该乡,乡政府所在地距龙州县县城18公里,至凭祥17公里,距宁明县城30多公里。全乡共有7个村委会,37个村民小组,47个自然屯,2003年末总人口1.1万多人。 农业生产是八角乡主要产业,农业生产中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等;水果主:要有酸梅、三华李、柿子、龙眼等;木材主要有松木、杉木等。经济林主要以八角、玉桂、橄榄为主,现有八角34000亩,玉桂1500亩,八角是本乡的支柱产业,年产八角生果60万公斤。“八角香鸡”是该乡的特色产品,其羽毛色泽艳丽、肉滑嫩、甜美、营养丰富著称,在本县小有名气,年上市8000多羽,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在每公斤16—24元,年销售额40多万元,是当地农民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八角乡为左江革命老区,属老、少、边、山、穷,经济发展不快。2003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2435万元,农业总值3515万元,财政收入3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4元。 八角乡现有1所中学,7所小学,在职中小学教师89人,在校学生1443人。有乡级图书馆1个,藏书8000多册。设有1所乡级卫生院,7个村委建立了村级卫生所,共有乡村医生6人. |
上降乡 |
上降乡位于龙州县城的南部,东连八角乡,西临彬桥乡,北邻霞秀乡,南接凭祥市,有平而河沿乡西流,龙凭公路由北穿南。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凭祥市区仅12公里,距离正在兴建的二级公路仅2公里。全乡总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00亩,现辖8个行政村46个自然屯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880人。 目前全乡共有八角林21000亩,酸梅、李果4100亩,每年旺季,八角、茴油、酸梅、李果特色经凭祥远销全国各地。近年来,随着发展特色经济热潮的兴起,上降乡西贡蕉、佛手瓜的种植已初具规模;速生桉经济林种植通过招商引资完成了2000多亩。 2003年全乡农业生产总值2935万元,财政收入44.6万元,农民纯收入1650元。全乡现有1所初级中学和6所小学,均建有教学楼(中学和中心小建有学生宿舍楼),村村实现通广播电视、电话。乡政府综合大楼、敬老院正在动土兴建当中。逢年过节,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上降乡是二战革0据地的乡镇之一。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会甘苦同志,原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嘉同志,原南宁地区行署专员、广西地防工委主任苏义同志,原龙州县委-、广西大青山林场-苏雁同志等,都曾在上降乡闹过革命。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曾涌现出苏鹏、黄廷锦、黄朝阶、黄桂枢等革命烈士。. |
彬桥乡 |
彬桥乡地处龙州县城西南面,东与县城隔河相望,南以上降乡交界,西与越南接壤,北与下冻镇相邻,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边境乡镇。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12公里,交通便利。全乡现有12个村委会,82个自然屯,1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668人。土地总面积为121平方公里。2003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7500元,财政收入2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10元。 彬桥乡农副产品丰富,是典型的农业大乡,主要以种植甘蔗、水稻、木薯为主。特色产品主要有八角、山黄皮等。同时,彬桥乡还是旅游风水宝地,乡内旅游景点繁多,有历史名胜古迹—小连城,有洞内千石百怪、奇形怪状的“逍遥洞”。还有主峰海拔1045.9米,横跨西南国境,延绵几十里,具有原始森林特征的大青山。. |
上龙乡 |
上龙乡位于崇左市龙州县县城西北部,东与上金乡、逐l、乡交界,南和龙州县城龙州镇相连,西同霞秀乡接壤,北和武德乡相邻。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8公里。全乡下辖8个行政村,71个自然屯,87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17480人。 上龙乡建于1987年8月,是龙州县最年轻的乡镇。全乡土地面积1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万亩(不含开荒地)。国道芦龙线(大新县至龙州县)横穿该乡,交通十分便利。辖区内的水陇水库,水源丰富,风景优美,是人们休闲、旅游、避暑的理想去处。 2002年上龙乡农业生产总值达7350万元。财政收入3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4元。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甘蔗、水果(香蕉)是支柱产业,两项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还盛产水稻、木薯、玉米、禽类、鱼类等。乡镇现有建材、加工制造、运输、批发零售。餐饮等约316家企业。全乡现有1所普通中学(初中部),1所中心小学,在职中小学教师170人,在校学生2006人。. |
武德乡 |
龙州县武德乡位于县城北部,东与金龙镇连接,南与上龙、霞秀乡毗邻,西与水口镇相连,北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25公里,乡政府驻地——科甲集镇距离县城35公里,属国家二类通商口岸。全乡总面积2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677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乡下辖8个村委会,67个自然屯,8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l8572人。全乡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黄豆、花生,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木薯,主要土特产及其它特色资源有蛤蚧、酸梅、大头菜、龙眼、山黄皮等,乡内蕴藏铁矿40万吨以上。全乡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均为石山区,有两个行政村全属干旱地区,有六个行政村部分是水田耕作区,部分是旱地耕作区。. |
逐卜乡 |
逐卜乡位于龙州县中北部,东北面与大新县交界,西南面与响水镇、上龙乡、金龙镇相邻。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中心48公里。全乡现有11个村委会,124个自然屯,2003年人口17840人。全乡土地面积221.5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生活用水用电均可满足要求。 逐卜乡自然资源丰富,地处国家级弄岗自然保护区,该区系经国务院1980年国发(80)323号文件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珍稀动物黑叶猴、犀鸟和珍贵植物枧木、金丝李、金花茶名贵药材等。 逐卜乡有1所中学,8所小学。逐卜乡黑皮果蔗已成为区内外品牌,近几年热销湖南、湖北、贵州、广东等省。果蔗品质优良,节长匀称、脆甜可口,耐贮运,深受外商喜爱。 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盛产甘蔗、水稻、蔬菜、鱼类、生猪、鸡鸭、木材等,乡镇柏油路直通往县城,全乡124个自然屯均能通汽车,交通较便利。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发展较快。联通通信、移动通信已开通,通讯便利,基础设施较好。年财政收入400多万元。. |
上金乡 |
上金乡位于龙州县的东南部,明江与丽江的交接处。东临响水镇,北接上龙乡,西至霞秀乡,南与宁明县交界。全乡辖1 0个行政村,86个自然屯,1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2.09万多人。全乡土地总面积约21 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万亩,水田面积1.1万亩,畲地面积2.6万亩。 上全乡农业主要以甘蔗种植生产为主,2002/2003年榨季入厂原料蔗14万吨,2003/2004年榨季突破15万吨大关。2003年,全乡农业生产总值6725.6万元;粮食总产量7344吨:财政收入62.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5元。 上金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俗独特,溶洞资源丰富,加之地处两江(明江、丽江)交接处,明江、丽江贯穿全乡,水上交通方便,沿江两岸风景优美,金乡在旅游业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