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崇左 >> 天等县 >> 福新镇

福新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福新镇谷歌卫星地图)


福新镇简介

  福新乡位于天等县西南部,与龙茗镇、上映乡和大新县的土湖、硕龙、那岭、全茗等乡接壤。距县城31公里,共设有13个行政村234个自然屯,总人口3.25万人。全乡总面积278平方公里(折417000亩),耕地面积37855.3亩,林地面积298517亩。
   境内山体高大,层峦叠嶂,四城岭是天等第一高峰。有丰富的林业、矿产、水利和旅游资源。盛产八角、茴油,素有“八角之乡”的美称,全乡拥有八角林50245亩,年产干八角17540公斤,茴油30660公斤,产品远销海内外。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以项目为载体,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甘蔗、指天椒、生姜、苦丁荼、八角、龙眼等经济作物和林业生产。2002年以来先后种植速丰桉4000多亩,年初投资建设的两个千亩连片速丰桉生产基地也已初具规模,林业发展前景十分广扩;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已建成更湖、念昌两座水电站,新开发的石山森林、登山探险等景点旅游项目已列入县重点招商项目。
   这里,有坚强的党委、政府班子,有丰富的资源、有好客的人民,我们将以宽松的政策,优美的环境,快捷的服务,真诚的合作,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和有识之士到福新乡投资展业,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25万人 278平方公里 451425105 532200 0771 查看 福新镇谷歌卫星地图

福新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福新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天等镇

  天等镇位于天等县县城,距南宁市180公里,距崇左市110公里,全镇总面积201.34平方公里,辖1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6.65万。全镇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平均气温20.6℃,年均降雨量1429.1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    天等镇物产资源丰富。主要有远近闻名的甜(甘蔗)、酸(生姜)、苦(苦丁茶)、辣(指天椒)、香(八角)“五味”特色农产品。其中苦丁茶因具独特的养生保健作用而荣获“国际名茶”金奖,指天椒因辣、鲜、香而著称,被国家外经部授予“优质荣誉奖”。    天等镇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称天等为“石峰峭聚如林,西来第一”,惊叹山山“光景陆离,神仙宫”,洞洞“幽爽兼备,隐其妙境”,堪称“桂西明珠”。主要景点有龙角天池、丽川景区、得月楼、百灵岩、安宁洞及广西乒乓球第一村——龙密屯等等,均位于广西区隆安县的“龙虎山”——大新县“德天瀑布”——靖西县的“通灵大峡谷”旅游风景线上的中点,在区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开发前景喜人。    天等镇区位优势独特。位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陆路通道上,东连全国有名的平果铝矿,北接德保铝基地,天等、大新、靖西三县形成的锰矿资源三角区,将会成为桂西地区重要的锰产业集群带。受中国—东盟贸易发展、旅游业发展和铝产业辐射、锰业开发的影响,天等镇将会迎来更好的经济发展机遇。    近几年来,天等县委、县政府加快城建、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特色工业园区,制定投资优惠政策,树立“你创业,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的思想理念,投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天等镇地处县城所在地,独占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欢迎四方客商到天等投资创业,天等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热情的服务、更优越的环境期待您的到来!.  

龙茗镇

  龙茗镇辖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9个村(居)民小组,4669户22430人,全镇总面积118.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699亩,旱田4900亩,畲地7000亩,人均耕地面积1.18亩,宜林面积13.5万亩,主要农作物有稻谷、玉米等,土特产有八角、茴油、生姜、指天椒、苦丁茶等。2003年人均纯收入 2227 元。1998年来,龙茗镇开展文明示范镇创建活动,投入资金180万元,拆迁了两个市场,新建了一个标准综合市场,修建了6条共长1500米、宽15至26米的街道,硬化绿化了3条街道。2000年3月扩建了龙茗三拱桥;2001年开发了龙茗车站三角地带;2002年对龙英沿江区进行开发,群众纷纷购地建起三、四层的钢筋混凝土楼房。如今,龙茗镇街道宽敞整洁,环境优美。交通方面,20311线横穿而过,每日汽车往来天等、大新、靖西、德保等。文化设施建设有镇宣传文化站,内设藏书室、阅览室、娱乐室、教室。教育设施有龙茗中学、龙英中心小学、西北小学、东南小学、三北小学、益山小学、桥皮小学和进宁小学。卫生设施有镇中心卫生院,三北村卫生室,西北村卫生室,益山村卫生室,桥皮村卫生室等。逐年来,全镇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由于措施有力,服务到位,今年上半年,我镇项目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主要有:    1、项目储备方面。共储备项目15个,其中单个投资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项目12个,生产性项目7个。已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7个,完成可研报告1个。    2、项目开工情况。今年以来,正式开工建设的项目共有6个,分别是:(1)投资100万元的龙茗中学学生宿舍楼,已建好四层(总共建五层);(2)投资280万元的龙茗鹏程松香厂年初开工建设,5月6日已正式投产;(3)投资430万元的天等荣安冶炼厂已完成厂址平整工作;(4)投资80万元的顺通绿堡种养基地已完成部分场地租、购工作;(5)投资108万元的龙茗蔬菜食品加工厂现正进行厂房整理和围墙修彻工作;(6)投资30万元的龙茗镇政府干部住宅楼现正进行装修。    3、上半年,我镇竣工的项目有两个,分别是:(1)投资590万元的桂龙铁合金厂在2003年建设基础上,现已竣工投产;(2)投资280万元的龙茗鹏程松香厂已于今年5月6日正式投产。.  

进结镇

  进结镇位于天等县东北部,是天等县的“东大门”,东与隆安县相连,北部、东北部分别与平果、田东县接壤,总面积 215.18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103个自然屯,人口4.047万,壮族人口占总人口99.8%。全镇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年均气温20.5℃,年均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玉米、黄豆、指天椒为主,乡镇企业有进结第一砖厂、进结第二砖厂等。200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96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47元,财政收入74.5万元。    境内地质状况复杂,南部与北部山峦重叠,东部和中部为砂贡岩丘陵。全镇耕地总面积为30037亩,其中水田9141亩,旱田5442亩,畲地15454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1880亩,粮食产量13350吨,有林面积5920公顷,其中马尾松面积占91.2%,尚有荒山宜林地500公顷。    富有特色农业资源主要有指天椒、生姜、黑山羊、桑蚕等。其中,指天椒面积4500亩,年产鲜椒1800吨,指天椒面积与邻近的驮堪、东平二乡一起,占全县指天椒面积三分之一强;大肉姜4000亩,年产量6500吨;桑树面积1000亩,年产蚕茧3000担;年饲养黑山羊1.5万只。全镇有剩余农村劳动力1万多人,并且有较高素质。    进结镇交通便利,公路已实现村村通。南宁至天等的三级公路穿境而过。从进结到天等县城有24公里,到南宁有160公里。将于明年开工建设的天等至平果二级公路贯穿境内5个行政村,届时从进结到平果仅36公里,从进结到南宁只有157公里,全是二级路。进结与广西第二大锰矿产地东平锰矿相距仅15公里。进结特殊的区位优势,使之成为工业项目投资的宝地。.  

向都镇

  向都镇位于天等县西北部,东北与田东县交界,西北与德保县为邻,东西南三面分别与本县的东平乡、把荷乡、上映乡、宁干乡接壤。全镇总面积2296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1029亩,占总面积的12%;全镇辖1个居委会和13个行政村,126个自然屯,总人口49069人,人均耕地面积0.84亩。    向都镇历史悠久,宋代时州郡建制,民国六年在现镇政府建向都县。向都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二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1930年3月-同志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向都镇资源丰富,盛产水稻、玉米、甘蔗、锰矿等,是天等有名的蔗糖之乡、辣椒之乡、山羊之乡、锰矿之乡。镇内平尧锰矿、隆禄磷矿储量大,分别排在全县的第二位、第一位,极具开采价值。镇内较大的私营企业有天等县天龙铁合金厂、邕向富锰厂、天等县桥头农机厂、向都针织厂、向都汉洞针织厂。镇内建有太平、汉洞两个水电站,容量270千瓦,并已并网入3.5万伏输变电路,电力充足。    向都镇自然景观独特,万福寺、清风岩、百感通天岩等向都八大景久负盛名,极具开发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向都镇4.9万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镇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福新镇

  福新乡位于天等县西南部,与龙茗镇、上映乡和大新县的土湖、硕龙、那岭、全茗等乡接壤。距县城31公里,共设有13个行政村234个自然屯,总人口3.25万人。全乡总面积278平方公里(折417000亩),耕地面积37855.3亩,林地面积298517亩。    境内山体高大,层峦叠嶂,四城岭是天等第一高峰。有丰富的林业、矿产、水利和旅游资源。盛产八角、茴油,素有“八角之乡”的美称,全乡拥有八角林50245亩,年产干八角17540公斤,茴油30660公斤,产品远销海内外。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以项目为载体,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甘蔗、指天椒、生姜、苦丁荼、八角、龙眼等经济作物和林业生产。2002年以来先后种植速丰桉4000多亩,年初投资建设的两个千亩连片速丰桉生产基地也已初具规模,林业发展前景十分广扩;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已建成更湖、念昌两座水电站,新开发的石山森林、登山探险等景点旅游项目已列入县重点招商项目。    这里,有坚强的党委、政府班子,有丰富的资源、有好客的人民,我们将以宽松的政策,优美的环境,快捷的服务,真诚的合作,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和有识之士到福新乡投资展业,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都康乡

  都康乡位于天等县中部,东邻天等镇,南接龙茗镇,西临上映乡,北近宁干乡,辖安康、逐龙、永隆、降祥、教惠、伏德、龙布、多信、显鲁、把孔等10个行政村109个自然屯,全乡面积133.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131.73平方公里,水域1.57平方公里,有林地4186.9公倾,耕地面积28448亩,其中水田18775.9亩,旱地9672亩。2005年,全乡总人口2953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4人,人口以壮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乡内地势平坦,山多地少,有天田、天仙两条公路穿乡而过,道路纵横交错,交通较为便利,基本实现村村通路。都康乡毗邻县城,乡政府所在地距天等县城仅为6公里,并已修成通县柏油路,有天等城郊之美誉。全乡水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有安保、伏德两大水系贯穿全乡,有念向、山洪、达荷等水库三座,总库容达620立方米,农业用水较为充裕。    都康乡农业基础好,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2005年全乡早玉米种植面积9389亩,早稻种植面积14176亩,晚玉米种植面积3086亩,晚稻种植面积17549亩,2005年粮食总产量2871万公斤,人均有粮260公斤。经济作物主要有苦丁茶、生姜、甘蔗、指天椒、花生等。2005年苦丁茶面积达2428亩,年产鲜茶3905担;2005-2006年度甘蔗种植面积2000多亩;生姜种植面积1332亩,年产生姜1400吨。都康利用充足的粮食资源,大力发展生猪饲养及特色家禽养殖,全乡2005年生猪出栏34980头,存栏31817头,土鸡、土鸭出栏148966羽,存栏69875羽。为增加农民收入,都康乡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良种、良法化,2005年全乡优质米种植面积达15960亩,占水稻面积85 %,玉米良种化达70%以上,实现了农业的优质、高产、稳产。另外,都康乡还积极发展畜牧业,发展山羊养殖,实施种草养牛和牛品种改良,全乡2005年山羊养殖4567头,出栏2689头;牛品种改良1750头。同时都康乡依托本地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壮大工业经济,2005年共吸引内外资320多万元,引入了精米加工,花艺加工,苦丁茶加工等项目4个。同时,都康乡劳动力资源富足,年剩余劳动力达8000人,因此,大力实施劳务输出,发展务工经济,全乡2005年外出务工人数达6042人,务工收入8000多万元,占据都康乡农民经济收入半壁江山。.  

宁干乡

  宁干乡位于天等县西北部,距县城17公里,是1984年从都康乡分设出来的新乡,全乡辖6个村50个自然屯5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5万人,总面积9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38亩,其中水田4825.4亩,旱地6812.6亩。全乡地势西高东低,九十九岭横穿西北边界,境内气候温和,自然资源丰富,东有辣椒、生姜,西有甘蔗及丰富的锰、磷、铜、锌等矿产品,北有丰富的水产渔业、苦丁茶,南有优质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乡6个村已全部通车,“天等至田东”公路横穿宁干、龙盛两村腹地。境内有那利、东仪、伏慢三大水库,主渠流经东平乡、都康乡、天等镇、龙茗镇等乡镇,森林资源广阔,畜牧业发展前景乐观。全乡现有7个党总支,有52个党支部,有491名党员,其中机关党员121名,农民党员370名。1984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95.5元,是个地道的贫困小乡。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宁干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1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69元。1999年的文明乡镇建设,全面完成宁干街道路硬化及乡直各单位的硬化、绿化、美化,使全乡乡容乡貌焕然一新。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1998年以来先后有5个单位被评为县、地级文明单位和“花园式”单位称号,如今,宁干乡正以“农业稳乡、城建强乡、工商活乡、科教兴乡、依法治乡”的工作思路,继续发挥地理位置优势,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她的风采。.  

驮堪乡

  驮堪乡位于天等县东北部,东界隆安、大新县,南邻天等镇,西接进远、宁干乡,北连进结镇,总面积273.31平方公里。有省道南宁至天等和县道隆安至天等穿过,交通方便。乡政府驻驮堪街,距县城19公里。下辖11个村委会,108个自然屯,7800户,总人口3.75万人,耕地面积40577亩,其中水田3728亩,旱田6950亩,畲地29899亩。2002年,天等县驮堪乡石山生态综合治理试验区项目启动后,通过几年来的治理,该乡的生态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也促进了农民增收,2005年,该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36元。   驮堪乡资源丰富,目前可供开发的资源主要有:一是目前已探明储量约35万吨的启新村铁矿石;二是总长约7000米的驮堪村福龙屯天福山山洞旅游景区,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奇形怪状,在灯光的照耀下景观十分迷人,且洞内空气清新,冬暖夏凉,四季宜人,是休闲娱乐胜地;三是拥有可供采割松香的8000多亩的松树林;四是可在崇左市天等县石山生态综合治理试验区内开发生态旅游。.  

东平乡

  东平乡清属向武土州,民国属向都县(今三寿、利益、江龙村属镇结县,1952年划入),称洞平乡,曾辖至今田东县江城、桑洞、那蒙、果柳、云林、丰马等村。东部东平、安然、利益和那造村有锰矿,辖区内有中信大锰天等分公司和县矿两个锰矿场。       东平乡地处天等县北部,东界进远乡,南连宁干乡,西接向都镇,北邻田东县。总面积129.84平方公里(折194760亩),耕地面积19519亩,其中保水田3641亩,旱田6953亩,畲地8925亩,可开发山地面积36205亩。现辖南务、平贯、安然、东平、那造、利益、三寿、江龙8个村,61个屯,1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591人。乡府所在地东平街,距县城38公里。       交通方面,东平乡8个村全部通了公路,每天有十多辆客车往返县城、南宁、田东等地。通讯方面,乡府驻地1995年开通程控电话, 1997年开通移动电话,目前全乡8个村均开通了电话。电力方面,建成了东平35千伏变电站,并相应架设10千伏线路至各村屯,使全乡的村屯满足了生产、生活及照明用电。 目前正在建的东平22万伏变电站即将竣工投入使用,届时可有效解决锰矿企业用电瓶颈问题。       东平乡属多石山地区,矿产资源和水利资源丰富,锰矿储量为1622万吨,远景储量1亿吨,其中工业锰储量828万吨,排名广西第二,全国第四,年开采量25万吨,销售量18万吨。指天椒和生姜等土特产品资源也很丰富,被誉为天等的""土产仓库"",2005年全乡种植指天椒4000亩,生姜3000亩。此外,水产畜牧业、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也较为迅速。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以市场为导向,分类指导,抓住机遇,把这些土特产品及经济作物推向市场。 自97年以来已有14家锰矿加工企业落户东平锰工业园,其中包括中信大锰公司于2006年3月28日新开工的年产2万吨无汞碱电解二氧化锰项目。东平,新兴的热土!欢迎各界人士到这片充满商机的“锰矿之乡”投资置业!.  

进远乡

  清为镇远土州,民国为镇结县镇远乡,1951年下半年属镇结区,1958年上半年为进远乡;后曾称进远公社;1984年8月从进结镇分设出来为进远乡。位于天等县东北部,东接进结镇,南邻驮堪乡,西连东平乡、宁干乡,北界田东县,现辖进远、政州、岩造、和平4个村,25个自然屯,8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331人。总面积64.7平方公里(折97050亩),耕地面积12957亩。乡治进远街,距县城33公里。进远乡有省道公路从东到西贯穿政州、进远、岩造3个村。全乡通讯畅通,村村全部开通程控电话,并实现村村通闭路电视。    进远乡是全县有名的“石匠铁匠之乡”。石匠除了能建筑桥梁、楼房等建筑外,还能刻字、刻龙、刻狮子、刻龙狮戏珠,工艺精巧,产品畅销区内外。岩造村刻制的高约4米,宽约1.5米的大型石狮,更是人们装饰大门的好艺品,铁匠主要以修造农机具配件,制造铁制农具和生活用具为主,特别是政州村生产的菜刀,坚韧、锋利、耐用,远销滇、贵、川、粤等地。以前闻名的镇结石匠多集中于此。    进远中学曾是县第二中学和县师范学校所在地,是全县出名的“文化地区”。   进远乡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主要产稻谷、玉米、黄豆、指天椒、花生、生姜、莲藕等;现有林面积11319亩,其中速丰桉3千多亩,松木林10500亩,果树580亩;指天椒已成为进远乡重要支柱产业。除自种指天椒外,每逢指天椒上市季节,农民还分赴向都、东平、进结、宁干等乡镇及田东县江城镇收购干鲜指天椒,平均日收购指天椒2.7~3.3吨,月外调干椒60吨以上。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远乡又积极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指天椒种植示范基地,全年全乡种植指天椒3000多亩,速丰桉种植基地,劳务输出是进远乡的一个特色,每年平均有劳务输出3千人以上,年收入达1125.24万元。.  

上映乡

  上映乡位于天等县西部,东与宁干乡相连,南与龙茗镇毗邻,西与大新县土湖乡接壤,北与把荷乡相接。全乡辖有10个行政村122个自然屯,169个村民小组。全乡国土面积170.44平方公里,折合255660亩,耕地面积为25989.018亩,其中水田12011.858亩,旱田13977.16亩。到2005年底全乡总农业人口已达35184人,共7552户。    全乡有12个乡直单位,10个村完小44个教学点,在校生4830人,全乡干部职工300多人,共有 11个党总支,104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93个,全乡有党员633 名;村党总支委员50名,村委会干部56名(其中定工村干部40名)。    上映乡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辖区内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副名特优产品。其中佩光干屯的铁矿,福赖宝贯的锰矿,平典村的铁矿、重晶石矿,均具有储量大、品位高,是投资开发的好项目。上映乡海拨相对全县较高,气温偏低,季节稍后,农副产品生长期长,品质佳。现在种植已初具规模,并在县内外形成一定知名度的有生姜、西瓜、果蔗、指天椒、苦丁茶等名优产品,每到收获季节大量外商前来争购。目前,我乡生姜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1300亩,西瓜、果蔗种植面积各发展到600亩,八角种植面积发展到1.1万亩,指天椒种植发展到1300亩,苦丁茶种植面积发展到2000亩,此外,甘蔗种植这一支柱产业种植面积稳定在4000亩左右。退耕还林发展到2000亩,荒山造林达到1500亩。    近几年来,我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和“-”重要思想。乘改革开放之风,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顽强拼博,开拓创新,逐步摆脱贫困的面貌,谱写一曲曲改革发展的赞歌。到2005年底,全乡社会总产值已达到6981万元,全乡粮食总产量达到2439.1万公斤,个体工商户发展到了315户,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17元,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快发展。    回首历史的累累硕果,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上映乡将抓住西部大开发有利时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寻求新的发展契机,把上映乡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把荷乡

  把荷乡位于天等县西北部,东部同向都镇相邻,南同我县上映乡接壤,西部同靖西县交界,北部同德保县山水相连,是天等县的“西大门”。设有一个行政机关,全乡现辖8个行政村,89个自然屯,14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多万人,总面积14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760亩。    把荷乡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天等县城43公里,20311省道横穿境内,8个村委会已全部通车。各村已开通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交通、通讯便利;辖区内建有若兰、下万等3座中小型水库,常年有效蓄水量4000多万立方米,建有一座1000千伏安的电变站,生活和生产用电用水均可满足需求;农村集贸市场发育良好,是辐射到靖西、德保、大新等相邻几个县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弛名区内外的把荷牛圩市场。    把荷乡盛产西瓜、茶叶、生姜、荞头、八角、玉米、水稻、甘蔗、山羊、土鸡、黄牛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锰矿、重晶石、方解石、铁矿、磷矿等矿种,均有较大的开采价值,现已有区内外3家公司投资开采。    把荷乡各项事业不断进步。2005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3928万元,财政收入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814元,全乡 现有企业、个体工商户298户,年营业收入达313万元。汽车运输、商业、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现有1所中学,9所小学,在校师生 2957多人,其中中学教职工49人,小学教职工107人,中学生为691人,小学生为2110人,中学现有校舍面积数8620.4平方米,小学现有校舍面积数9703平方米。乡卫生院基础比较完善,现有医疗用房面积数为500平方米,各种设备也较为齐全。    把荷乡民情纯朴,民俗独特,每年农历3月20日是传统的民族歌节,届时,四乡八邻,远近歌手欢聚把荷,热情歌唱美好的生活。.  

小山乡

  小山乡是天等县的南大门,东南与大新县相接,东北与天等镇为邻,西部与龙茗镇相连。全乡辖小山村、龙桥村、龙哨村、胜马村、江南村5个行政村,58个自然屯,总人口为1400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13784人,占98 %;总面积有94.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共19949.1亩,其中水田3259.8亩,旱地5285.9亩,畚地11403.4亩,林地面积 29698亩,全乡森林覆盖率达17.8%,沼气池入户率达85%。    小山乡交通便利,距县城约23公里,距崇左100公里,距南宁160公里。境内有省道板德线、二级路穿过。省道上通本县龙茗镇、上映乡、把荷乡、直至德保县,下连二级公路。南宁—天等二级路穿过胜马、江南两个村,通往县城,另一端通往市政府崇左和自治区首府南宁。全乡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陆路交通极为便利。全乡通讯便捷,无线通信网络遍布全乡,村村通程控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    小山乡土地肥沃,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民风纯朴,人杰地灵,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农作物以水稻、玉米、甘蔗为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备。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大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甘蔗和苦丁茶生产作为龙头产业进行培植,以蔗茶兴乡,用蔗茶富民,逐步形成“蔗茶并举、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全乡共有甘蔗面积7188亩,是本县种蔗第二大乡镇,2005年入厂原料蔗达到2.04万吨,比上一年增长 0.26 %,增幅排在全县第一位;全乡有苦丁茶面积3065亩,年产茶青近300吨,是本县及大新等地茶厂的主要货源地,部分茶农还把茶青加工成干茶销往上海、福建等地。劳务经济是小山的第二大经济产业,劳务输出累计约4000人,约占总人口36%,年创收约2300万元。2005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3833万元,财政收入5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13.96元。    在抓好特色产业培植的同时,小山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水、电、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观,逐步解除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瓶颈”,大壮新村搬迁建设项目、小山村水利三面光建设、百马人饮工程、龙罗彻墙保土工程等的建设,改善了全乡农村基础设施,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全乡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福新镇特产大全




福新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