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海南省 >>海口市 >> 秀英区 >> 海秀街道

海秀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海秀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海秀街道简介

  海秀街道于1987年成立,位于海口市西北部,东起丘海大道,西至长怡路与长流镇接壤,南依海秀西路和海盛路与秀英街道相连,北临琼州海峡。下辖金鼎、东方洋、长秀、海口港、十一支队、爱华、天海七个社区居委会。街道共有干部38人(其中班子成员8人,公务员12人,事业干部26人);共有党支部21个(其中改制企业党支部11个,两新组织2个),党员406名;土地总面积12.5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多人,流动人口1万多人。辖区有海口西站、海口港客运站、海口港轮渡码头。是琼北地区重要的海、陆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也是我市发展海湾经济的重要承载区域。辖区有企事业单位、个体、私营经济组织1000多家,主要分布在联运、金融、酒店、服务、娱乐、教育等行业。是秀英区商业、居住中心区和人流、物流的集散地,也是海口市城市“西扩”战略的后勤服务中心,更是秀英行政、经济、文化、居住、娱乐核心区。
  近年来,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便民服务为切入点,在社区管理、服务、协调、引导等方面下功夫。使社区劳动就业、计生、社保、法律、文体、教育、医疗等服务;便民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辖区社会治安稳定,域区建设日新月异。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达到96%以上,处处显现文明和谐的氛围。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成绩,2009年荣获“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海南省禁毒优秀街道”“海口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街道”“海口市侨联工作先进单位”“海口市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先进单位”。尤其在2009年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受到中央巡视组的高度肯定,中央、省、市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我们的经验和做法,并列为全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典型。2010年荣获海口市环境综合整治”五大工程”先进单位,已连续八年(2006年-2013年)荣获“海口市椰城环卫杯先进街道”。
  办公地址:秀英区海秀西路160号金鼎小区金和苑西405 办公电话:68662478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60105002 570000 -- 查看 海秀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海秀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天海社区 ·秀英区旅游·秀英区特产·秀英区十大特产·秀英区十景·秀英区 0

----

查看 天海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金鼎社区 ·秀英区旅游·秀英区特产·秀英区十大特产·秀英区十景·秀英区 0

----

查看 金鼎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东方洋社区 ·秀英区旅游·秀英区特产·秀英区十大特产·秀英区十景·秀英区 0

----

查看 东方洋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爱华社区 ·秀英区旅游·秀英区特产·秀英区十大特产·秀英区十景·秀英区 0

----

查看 爱华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长秀社区 ·秀英区旅游·秀英区特产·秀英区十大特产·秀英区十景·秀英区 0

----

查看 长秀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海口港社区 ·秀英区旅游·秀英区特产·秀英区十大特产·秀英区十景·秀英区 0

----

查看 海口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海秀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秀英街道

  秀英街道成立于1989年7月,是0秀英区委、秀英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辖区范围:东至丘海大道,南至南海大道,西至港澳工业开发区,北至海盛路。辖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下辖秀海、秀华、秀新、秀中、高新5个居委会和书场、向荣2个村委会,总人口8万多人,其中流动人口4万多人。   辖区驻有秀英区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医院、省卫校、省商业学校、国科园学校、万和技术学院、海口高新技术开发区、港澳开发区、药谷开发区等整点单位和威特电器集团公司、兴业聚酯、长安制药等一批知名企业,也有省化肥厂、化工二厂等一批破产、停产和改制企业。   秀英街道办事处自成立以来,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的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服务,加大城建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的管理力度,促进街道经济社会健康发展。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被省评为“禁毒先进单位”、2011年至201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海口市社会管理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单位联系电话 68662482   

海秀街道

  海秀街道于1987年成立,位于海口市西北部,东起丘海大道,西至长怡路与长流镇接壤,南依海秀西路和海盛路与秀英街道相连,北临琼州海峡。下辖金鼎、东方洋、长秀、海口港、十一支队、爱华、天海七个社区居委会。街道共有干部38人(其中班子成员8人,公务员12人,事业干部26人);共有党支部21个(其中改制企业党支部11个,两新组织2个),党员406名;土地总面积12.5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多人,流动人口1万多人。辖区有海口西站、海口港客运站、海口港轮渡码头。是琼北地区重要的海、陆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也是我市发展海湾经济的重要承载区域。辖区有企事业单位、个体、私营经济组织1000多家,主要分布在联运、金融、酒店、服务、娱乐、教育等行业。是秀英区商业、居住中心区和人流、物流的集散地,也是海口市城市“西扩”战略的后勤服务中心,更是秀英行政、经济、文化、居住、娱乐核心区。   近年来,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便民服务为切入点,在社区管理、服务、协调、引导等方面下功夫。使社区劳动就业、计生、社保、法律、文体、教育、医疗等服务;便民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辖区社会治安稳定,域区建设日新月异。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达到96%以上,处处显现文明和谐的氛围。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成绩,2009年荣获“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海南省禁毒优秀街道”“海口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街道”“海口市侨联工作先进单位”“海口市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先进单位”。尤其在2009年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受到中央巡视组的高度肯定,中央、省、市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我们的经验和做法,并列为全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典型。2010年荣获海口市环境综合整治”五大工程”先进单位,已连续八年(2006年-2013年)荣获“海口市椰城环卫杯先进街道”。   办公地址:秀英区海秀西路160号金鼎小区金和苑西405 办公电话:68662478   

长流镇

  长流镇建镇于1953年,地处海口市行政中心,东接港澳开发区,西通海口火车站,南靠马鞍岭火山口,北邻琼州海峡。海榆西线、南海大道、滨海大道、货运大道贯通境内,辖区内五源河和那甲河横贯而流,蕴含玉带缠腰之妙、财源滚滚流长之意。   全镇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217亩,全镇人口3.8万人,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约占劳动力的三分之一。管辖12个村委会(32个自然村)和4个居委会,一所卫生院,一所市直属中学和7所完全小学。各村主要以种养业、运输业和第三产业为主。   长流镇历史悠久,有着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新民村与传桂村曾被誉为“进士村”和“将军村”。长流镇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战争时期涌现了一批如王海萍、吴江滋等革命人物,康安村革命老区为祖国解放事业献出了23名革命志士的身躯,他们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仍广为传颂,长流人民引以为荣。据长流地区诸多村庄宗祠碑文记载,长流人的祖先大多数是在北宋时期的宋仁宗年间,从福建迁徙而来,繁衍生息已有900多年的历史。长流具有自身独特的语言,推本溯源,长流方言可能与古时的骆越语相关。长流自古至解放初期一直隶属琼山县管辖,直至1958年才划归海口市管辖。长流旧称“那流”,更名系“长流中学“创办所改,蕴取“源远流长”之意,自1947年沿用至今。   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流镇旧貌换新颜。经济发展迅猛,社会持续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西海岸开发区的设立和市行政中心已迁入长流,新的一轮开发热潮已经掀起,长流的明天更加美好。   

西秀镇

  西秀镇于2002年成立,由原荣山乡、丰南乡、新海乡合并而成。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交通运输发达,海榆西线、南海大道、粤海大道、滨海西路、粤海铁路、东环铁路等交通主干线贯穿境内。辖区濒临海岸线7公里,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海洋资源。辖区面积68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42.3平方公里,海洋面积2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59亩。有10个村委会,20个自然村,总人口为40384人,劳动力17881人。2010年人均纯收入4520元。    西秀镇农业特色经济四大支柱产业:蔬菜生产、海水养殖、畜牧饲养业、海水捕捞。201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68亿元,同比增长8%。   第二、第三产业经济发展迅速。全镇工业企业总数达到26家,小商店及粮油副食品业销售点共100多家。2010年,工业产值达0.99亿元,同比增长10%;第三产业产值达1.2亿元,同比增长3.84%。    近年来,随着海口市行政中心西移及工业建设西拓,西秀镇大力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一批有实力的项目先后进驻。东环铁路西秀段、海南中商农产品中心市场、富力盈溪谷、海南火山口(那甲)生态体育公园等项目已顺利落地;滨海西路二期、长流起步区和货运大道二期等项目正稳步推进;金沙湾、西海岸南片区、新海物流园区、附加征收站、新海变电站和海口技校等项目陆续开工。近年来,我镇重点项目征(租)地面积近12000亩,拆迁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各类项目建设总投入达100亿元以上,带动我镇经济跨越式发展。   

海秀镇

  隶属秀英区,位于海口市西南部,东依龙华区,南临羊山地区,西连长流镇,北依秀英街道办事处,是海口市的城郊结合部,已被列入主城区建设。地处交通要道,全岛三条主干道有两条(224、225国道)贯通境内,交通、通讯极为便利。丘海大道纵贯南北,南海大道横跨东西,海榆中线公路从境内穿过,距秀英港口仅2公里。镇人民政府住址在南海大道西侧,总面积19.75平方公里。2006年,全镇总人口22191人,其中常驻人口10447人,流动人口11744人。有耕地面积196.11公顷,其中水田68.2公顷,旱田41.49公顷,坡地76.43公顷。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海秀人民公社。至1986年,先后改设为海秀区公所、海秀乡。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曾是海南省著名的亿元乡。2002年撤乡设镇,改为海秀镇,下辖新村、水头、周仁、儒益、业里、永庄等6个村委会和海榆居委会。境内南部为湿沼泽地,中部为台地,北部临海为低洼地,有多处地下温泉,其中较著名的是位于水头村的五龙池温泉(1957年围堤建成邱公山塘水库),50年代利用羊山涌泉在下游境内西南部建成了永庄水库,是海口市重要的城市生活用水源之一。有4所中学,小学5间,卫生院1间。文化古迹有邱峻墓、文峰塔等。2006年农业生产总值6969万元,财政收入610万元,年人均收入3635元。  

石山镇

  石山镇是海口市秀英区下辖的镇之一,位于海口市西北部,距海口市中心15公里,东接永兴镇,东南部分与东山镇接壤,西、南与澄迈老城镇交界,北靠西秀镇、长流镇,辖区面积120.74平方公里。东有海榆中线,西有粤海铁路,绕城高速公路途经6个村(居)委会,绿色长廊连接南海大道直达西海岸,交通便利。下辖1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共84个自然村,86个经济社,总人口约4.1万。现有党委1个,党支部25个,其中农村党支部11个,社区党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9个,非公企业党支部4个,党员958名。全镇现有编制70个,其中行政编制31个,事业编制39个。现有干部60名,其中公务员22名,事业编制干部38名。村“两委”干部142名。石山镇旅游资源优越,有丰富的、具有开发价值的自然景观,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的火山口遗迹群和千姿百态的溶洞群,其中以马鞍岭、仙人洞、七十二洞最为出名,为海南4A旅游景点之一。儒符宋代石塔遗迹、施茶迈宝仙井和修邱公楼、美鳌李氏古墓群、道教南宗五世祖——典读白玉蟾古庙、古村落、古井、古亭、古牌坊等一系列人文景观尚待开发。    近年来,石山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区委、区政府“四大板块”、“分三步走”、建成“五区两地”发展战略,按照“依托招商引资做大工业规模,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业,围绕火山口旅游做活三产文章,统筹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石山”的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创先争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被授予“海南荣誉文化名镇”、“海口市旅游风情小镇”、“海口市教育示范镇”等荣誉称号。石山镇美社村作为秀英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亮点,先后荣获“海南省文明生态示范村”、海南省和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点、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村、“海南省卫生村”等荣誉称号。2012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4.3亿元,年均增长5%,其中农业生产总值预计可实现2.84亿元,工业生产总值0.87亿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0.7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654元,年均增长5%。为我镇“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随着海口市城市西扩、工业西移,石山的镇位优势凸显,石山的发展已进入突破崛起的关键时期。石山镇将根据市、区、镇-会以及人大会精神,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紧紧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海口城市“西扩”发展机遇,按照石山“两区一中心”(依托火山口公园打造火山乡村旅游片区;依托美安红土坡打造热带高效农业产业区;将墟镇建成石山行政、经济、文化服务中心)的总体思路,推进旅游风情小镇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永兴镇

  永兴镇是海口市的近郊型小城镇,是海口市10个中心乡镇之一,也是省“百镇建设”计划镇,位于海口市西南部。其北连海秀、城西镇,东连府城和龙泉镇,南接遵谭和东山镇,西交石山镇。镇区距离海口市区城区13公里,西北侧6公里处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镇区北边为狮子岭工业园区。国道224线(海榆中线)和龙美公路(龙塘——美安)成“十”字贯穿永兴镇区。北距秀英港15公里,北部约4公里处有市环城公路和丘海大道延长线,西北面有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经过,交通尤为便捷。   [人口]   全镇管辖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一共79个自然村,75个村民小组。2011年底总人口30236人,其中农业人口26672人,总户数7646户,其中农业户6678户。    [土地]   全镇总面积约112平方公里,各种林木11万亩;耕地面积22815亩(其中水旱田3741亩);山塘水库286亩(主要有东城水库、西湖、南蓝山塘)。   [风物特产]   特产荔枝、黄皮、柑桔、菠萝蜜、杨桃、人心果、石榴、香蕉、木瓜等多种热带水果。    [自然景观]   永兴镇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永兴镇40%土地处于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保护区中,境内划分为农业观光区、森林休闲度假区、火山文化风情旅游区。主要有龙吐玉珠、虎卧高岗、罗盘古韵、荔梁三台、洞天仙境、永茂奇石、南湖仙迹等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永兴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既有浓郁火山文化的古村落,也有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有宋代的唐震古墓、白马梁公庙、明代的西湖石坊、有孙中山亲笔题字“耆年硕德”石碑坊遗迹等。   

东山镇

  东山镇位于海口市的西南部27公里处,东面隔南渡江与定安县城相望,南面与澄迈县接壤,西面是秀英区石山镇,北面与秀英区永兴镇和龙华区遵谭镇相邻,海榆中线从北向南贯穿其中,南渡江从西往东穿插而过,是海口市、定安县和澄迈县的交汇点。   全镇土地总面积131.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289亩(其中水旱田面积35035亩,旱地面积20254亩),宜林地面积56230亩,村庄河滩面积55632亩;共管辖21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1个镇热作场,105个自然村,30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6万人。全镇现有党支部39个,党员1419人,其中机关党支部(包括社区)18个,党员484人;农村党支部21个,党员935人。全镇干部职工112人,其中公务员23人,选聘生4人,事业编50人,自筹35人。   东山墟共有人口2.5万人(包括流动人口),是全省重点百镇建设之一,同时也是海口市优先发展的十个中心镇之一。该镇有卫生院1所、中学1所,小学34所,幼儿园11所,周围有李向群纪念广场、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北纬18°渡假村、东方伊甸园、教师新村和服装工业园等基地,是东山镇政治、文化、经济中心。2012年,我镇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4318元。   东山镇地处南渡江河畔,拥有面积2.8万亩的马坡洋(海口市面积最大的田洋)和0.8万亩的射钗洋,也有灌溉面积2.6万亩的岭北水库(海口市最大的水库)和2宗中二型水库(保村水库和东寨水库)。现全镇年复种瓜菜面积3.5万亩,热带水果1290亩,淡水养殖3250亩,花卉860亩,实现农业总产值3.28亿元,其中猪、牛、羊、家禽的产值为2425.49万元。   服装加工业是东山镇支柱产业,该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开始只是手工小作坊。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政府政策的引导和企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该镇大小服装厂已发展到65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9家),员工5300多人,产值4亿元。   


海秀街道特产大全




海秀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