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
毛祥村位于南圣河上游,所属东部,毗连南水公路,距五指山市区23公里,距南圣镇区约12公里,地形呈北高南低之状,最高海拔700米,最低海拔300米,土地状况为沟田、山梁地,山腰至顶部大面积为林地。
(二)人口资源状况
毛祥村委会是一个黎苗族聚居的村庄,下辖军民、新民、毛祥、什抄麦4个村小组,总户数288户,总人口1028人,其中党员共45名,男党员32名,女党员13名;苗族145户、560人,黎族143户、468人,特困户15户、28人,贫困户130户、476人,低收入户92户、384人;有劳动力603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37人,小学文化317人,初中文化90人,中专文化39人,高中文化14人,大专文化7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为55人。
(三)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面积765亩,坡地101亩,其中耕地外租300亩;集体林地12064.22亩,其中,商品林地7261.85亩,公益林地4796.37亩;在商品林地中,向外出租3000亩,每亩租金为20元至40元不等。
(四)农业生产状况
毛祥村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其中毛祥村、什抄麦村两个村小组水田已全部出租,无粮食作物种植;养殖业以养育小黄牛、猪、蚂蚁鸡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植橡胶、槟榔、益智、红藤为主,林果业以芭蕉、牛蕉为主。农业经营方式仍为传统的小农经营,除了个别农民增收示范户以养殖蚂蚁鸡、小黄牛成一定小规模外,其余养殖及其它产业还未能形成规模。目前已建立王凤、陈滨、陈光德、王则当、邓其国5个农民增收示范点。201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6444元。
(五)基础设施状况
?道路:全村委会现有硬化环村道4条,约4公里,由下辖的四个村小组所辐射。
?三通:全村通电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已达到98%,259户全部用上了移动手机电话。
?水利工程:军民村有水利硬化3条,共2500米;新民村有水利硬化3条,共1250米;毛祥什运坝头硬化一座,高1.7米,长15米;毛祥、什抄麦村水利硬化2条,共2.5公里。
?人畜饮水:全村完成约9公里自来水的建设,288户村民均饮上自来水。
危房改造:全村尚有危房39间,49户农户的住房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社会服务:有村小学一所,现有一、二年级共2个班,在校生3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军民村小组现有一间文化室,占地60平方米;有1间公厕和2个垃圾处理池,2个污水处理池,硬化排污沟4条,共250米。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69001101 | 570000 | -- | 查看 毛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新村村 |
新村文明生态创建于2003年4月,是在海南省军区-的关心的支持下,由驻军75560部队、市委市政府及镇委镇政府携手共建的省级文明生态村。新村村位于南圣镇南部,距镇政府1公里,毗邻驻军75560部队。全村共有68人,人口303人。2004年,新村村人均年收入达2413元,位居全镇前列。 在新村文明生态村的创建过程中,军地双方按照“文明、生态、自然、民族”的创建要求,经过6个多月工作,投入资金40多万元,投入5千个劳动工日,出动机械车辆180多次,建成面积达180平方米,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文化室1幢,内设会议室、办公室、图书阅览室等。建成标准篮球场和表演舞台各1个,扩建入村道2条220米,新建村道3条380米,硬化修建排水沟5条720米,为拆迁户新建平顶房1幢80平方米,填平鱼塘1个,平整公共用地3680平方米,建成一个村民休闲公园绿化广场。同时采取“政府出资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方式,积极动员群众做好“一池三改”工作。目前全村68户已经全部完成“一池三改”工作。 新村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不仅彻底改变了新村村过去脏、乱、差的村容村貌,而且促进新村村以文明生态村为载体,积极开展农村文明理论活动。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先后邀请市委党校老师、市农业局技术人员和市委宣传部教员到新村村为村民传授文化科技和理论知识,切实提高村民的文化知识和科技水平。2004年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彰,市委书记陈楷还亲自到新村村为村民上理论课。同时新村村充分利用村文化设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先后邀请了海南电视台《阳光无限》栏目组、联通文艺表演队、驻军部队等到村里开展文艺演出和篮球比赛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自新村文明生态村创建后,新村村不断加强对文明生态村的巩固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文明生态村的档次和水平。首先着重从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入手,切实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工作力度。先后制定了《村规民约》、《文明生态村卫生管理制度》、《图书阅览室制度》、《村民会议制度》和《村干部值日制度》等,为加强文明生态村的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并明确划分各农户的卫生责任区,规定每周一、五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日,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小组组长负责监督落实,确保村容村貌整洁干净。同时积极开展“告别陋习、争当文明村民”活动,不断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教育,引导村民养成讲卫生、讲礼貌的良好习惯,树立村民“爱村如家”的观念,积极营造助学助残助老助贫的村风民风,形成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新型人际关系。 |
什兰村 |
什兰村委会是一个黎族同胞聚居的村委会,位于南圣镇中部,靠近镇区,五指山市最亮丽的生态旅游线路——南五公路横穿该村委会。该村委会下辖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有3个文明生态村:毛运村、什兰村和牙南下村。全村现居住476户黎族同胞,总人口1590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81名。全村委会现有橡胶3620亩,槟榔1211亩,芭蕉740亩,益智452亩,椰子176亩。什兰村2015年人均收入为8798元。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村民优化产业结构,千方百计拓宽农民的增收致富门路,使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观念深入人心。先后开办了番仟、番诺农家乐,主要经营五指山市黎族风味菜品。除此之外,充分利用资源打造了多个增收点,宏河蔬菜专业合作社、蚂蚁鸡、山羊养殖。2015年底,引进了“神马白菊”的花卉种植,帮助村民就近就业,缓解村民就业压力,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该村委会先后有中国重汽泺海蝶泉湾项目、七彩养生谷、南圣郡天康孔雀城、中国电网、五指山市防河堤项目、五指山市黎族织锦园、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五指山基地、南圣镇小城镇改造等6个市重点项目落户。 |
毛运村 |
毛运村是位于五指山市南部的一个黎族村庄,是五指山市军民携手共建的文明生态村安全文明村、无毒村。全村共45户,人口213人。 2000年7月,在省委、省政府和海南军区的关心支持下,驻军75550部队和五指山市委、市政府决定携手共建毛运文明生态村。2000年9月正式动工兴建,至2001年5月10日竣工。军地共投入资金180万元,驻军部队官兵先后投入3.5万个劳动工日,机械车辆2600台,新建钢筋1幢,主体工程建筑面积5605平方米,硬化村道1条长500米,修建篮球场1个,并安装了有线电视转播台,建成沼气池25户,种植草皮1200平方米,种植槟榔、椰子等果树1860株,并给村民们配置床、桌、凳、柜等家俱658件。 毛运文明生态村的建成,不仅改变了毛运村的村容村貌,同时促进了毛运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把文明生态村的创建活动同安全文明村、无毒村的创建活动一起抓,有效地推动了毛运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村民的法制观念也不断提高。三年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违法社会治安案件,村民遵纪守法、安居乐业、和睦相处,极大地促进了全村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村共种植各种经济作物600多亩,人均年收入达2106元。 |
同甲村 |
同甲村委会位于南圣镇北部,距离镇区8公里,依山傍水,毗邻五指山市重要旅游线路南水公路。全村下辖同甲一、永忠、番道等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282户,总人口1268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6名,其中女党员14名。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8586元。 全村主要以橡胶、槟榔、树仔菜、五指山蚂蚁鸡、忧遁茶等经济收入为主,其中橡胶1400亩、槟榔450亩、树仔菜60亩、忧遁茶110亩、五指山蚂蚁鸡3万只等。 近年来,村委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养殖,在同甲村委会创建林下养殖蚂蚁鸡示范点5个,辐射带动农户12户34人;积极发展树仔菜种植,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0亩扩大到60亩,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在永忠村民小组建有忧遁茶生产示范基地1个,产品远销海口、北京等国内大中城市。目前,同甲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同甲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甲村积极利用各项建设项目资金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体育彩票公益金建设共计377万元建设村庄环村路、入户路总长1.5公里,受益农户78户423人;推进农村水利沟渠建设,新建水利沟渠2公里,确保同甲一二三村民小组共200亩农田的灌溉;为全村7个村民小组安装太阳能路灯67盏,确保广大村民的生产生活安全等。建有永忠新村省级特色村寨,村庄民族风情浓郁,极大的助力南水公路的旅游建设。 目前,省级重点项目花舞人间建设项目已落户同甲村,已完成1000多亩的土地征用和租用,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可以预计,一旦项目的开工建成,将为全村1000多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进一步拓宽广大农户的经济收入渠道。 |
毛祥村 |
(一)地理位置 毛祥村位于南圣河上游,所属东部,毗连南水公路,距五指山市区23公里,距南圣镇区约12公里,地形呈北高南低之状,最高海拔700米,最低海拔300米,土地状况为沟田、山梁地,山腰至顶部大面积为林地。 (二)人口资源状况 毛祥村委会是一个黎苗族聚居的村庄,下辖军民、新民、毛祥、什抄麦4个村小组,总户数288户,总人口1028人,其中党员共45名,男党员32名,女党员13名;苗族145户、560人,黎族143户、468人,特困户15户、28人,贫困户130户、476人,低收入户92户、384人;有劳动力603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37人,小学文化317人,初中文化90人,中专文化39人,高中文化14人,大专文化7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为55人。 (三)土地资源 全村有耕地面积765亩,坡地101亩,其中耕地外租300亩;集体林地12064.22亩,其中,商品林地7261.85亩,公益林地4796.37亩;在商品林地中,向外出租3000亩,每亩租金为20元至40元不等。 (四)农业生产状况 毛祥村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其中毛祥村、什抄麦村两个村小组水田已全部出租,无粮食作物种植;养殖业以养育小黄牛、猪、蚂蚁鸡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植橡胶、槟榔、益智、红藤为主,林果业以芭蕉、牛蕉为主。农业经营方式仍为传统的小农经营,除了个别农民增收示范户以养殖蚂蚁鸡、小黄牛成一定小规模外,其余养殖及其它产业还未能形成规模。目前已建立王凤、陈滨、陈光德、王则当、邓其国5个农民增收示范点。201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6444元。 (五)基础设施状况 ?道路:全村委会现有硬化环村道4条,约4公里,由下辖的四个村小组所辐射。 ?三通:全村通电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已达到98%,259户全部用上了移动手机电话。 ?水利工程:军民村有水利硬化3条,共2500米;新民村有水利硬化3条,共1250米;毛祥什运坝头硬化一座,高1.7米,长15米;毛祥、什抄麦村水利硬化2条,共2.5公里。 ?人畜饮水:全村完成约9公里自来水的建设,288户村民均饮上自来水。 危房改造:全村尚有危房39间,49户农户的住房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社会服务:有村小学一所,现有一、二年级共2个班,在校生3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军民村小组现有一间文化室,占地60平方米;有1间公厕和2个垃圾处理池,2个污水处理池,硬化排污沟4条,共250米。 |
南圣村 |
南圣村委会距离南圣镇1公里,管辖6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是一个黎苗族聚居的村委会,南圣村现居住524户黎苗族同胞,总人口2113人,劳动力1329人,现有耕地面积1784亩,水田面积1033亩,旱田面积40亩。 村委会主要经济作物以橡胶、槟榔、瓜菜、花卉等为主,现有橡胶6985亩、槟榔1833亩、香蕉842亩,2015年经济人均收入3650元。 南圣村委会积极贯彻实行镇委镇政府的工作部署,两委班子结合当地的环境及地理优势,积极招商引资,拓宽农民的经济收入。近年来,省农林科技学校在南圣村开班教学,把课堂搬到离农民最近的地方,把知识和技术送到农民群众手中,为群众学习各种技能创造有利平台,多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切实解决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南圣村委会及时响应上级的号召,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瓜菜和花卉产业种植,因地制宜,辐射周边,组织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经营管理,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瓜菜种植基地中。基地合作分成,以土地入股农民每亩每年获得900元股金,且农民可以在基地就近打工,这是农民增收的又一亮点,为全村村民的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南圣村党支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以“平安南圣”、“和谐南圣”活动为契机,积极响应镇委、镇政府的号召,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强化村民的法律意识,协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群众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
牙南村 |
牙南村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置:南圣镇牙南村委会距市区15.5公里,地处梯形山区,是南圣镇最大的苗族聚集地,共有3个自然村分为5个村小组,分别是:牙南上一、二小组、什拱一、二小组、新春村小组,各村小组分离聚集而定居。牙南村委会山清水秀,水源丰富,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独特,位于南—水公路主干道上,是游客游玩五指山的必经之路。近两年来省市重点项目的进入,红峡谷漂流景区,七采养生谷景区、市自来水厂项目的落户更为牙南村增花添彩。 (二)人口资源状况:全村共有5个村小组,总户数450户,农业人口1688人,是纯苗族聚集的村庄,其中贫困户218户,776人;低保户42户,68人;农民劳动力争上1288人。育龄妇女451人,小学文化980人,初中文化420人,高中文化156人,大专文化14人,党年外出务工人数50人。设有村党支部,党员共有42人,村“两委”交叉任职,实现村书记、主任一肩摘抄挑。 (三)土地资源:全村土地面积1622亩,其中耕地面积841.14亩,分别为牙南上一、二村小组243.02亩、什拱一小组91.14亩、什拱二小组83.30亩、新春村小组198.89亩 (四)农业生产状况,牙南村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养殖以猪、鸡、蜂为主;经济作物以槟榔、橡胶、南药为主。农业生产方式仍为传统的不农经营为主,除新春村集中养殖示范户基地外,其它村均未形成发展趋势,2015年,全村粮食产量达306057公斤,人均占有粮食181公斤;年出栏生猪900头,年出栏山鸡9500只,主要集中在新村村小;农业总产值730万,农民人均收入4300元。 (五)基础设施状况: 1、自2010年以来,实现全村家家通自来水的问题,解散决了全村1600多人的生活饮水难问题,全村共建蓄水池5口,今年市科工信局又争取资金在牙南上一、二村建“膜法饮水”项目给全村400多户800多人用上安全放心水。 2、道路建设:2014年以来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户户连的水泥硬化道路,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73 3、三通;全村通电率达成100%,电活入户率达95%,自来水通水率100%。 4、社会服务:设有村小组文化室,配有娱乐健身器材,有村委会卫生室,配有一名乡村医生。建有垃圾收集点5个,村委会聘请10名保洁员进行管理。 |
红合村 |
红合村委会位于南圣镇南部,距离镇区3公里,土地总面积约2964亩,现有耕地面积399亩,水田面积379亩,旱田面积20亩。全村下辖什贺、报南、红合三个自然村,全村总户数108户,总人口473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6名,其中女党员9名,男党员37名。 村委会主要经济收入以橡胶、槟榔、树仔菜种植、淡水养殖等为主,橡胶1888亩、槟榔560亩、树仔菜87亩、淡水养殖560亩,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6589元。 近年来,村委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发展林下经济养殖,现已在红合村委会创建8个林下养殖蚂蚁鸡示范基地、其中,4个养殖示范基地被南圣镇列为农民增收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农民。截止目前,红合村已有一分部农户已搭建好鸡舍,准备投入生产。该做法将会带动红合村民走上共同致富之路,实现红合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下半年开始,多方争取资金投入90多万元加大什贺村建设,硬化1条250米环村道,修建1条160米长的防河堤,建起1间120平方米宣传文化室、1间60平方米的卫生室及1个标准篮球场,修建1个面积300多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加大“一池三改”力度和村庄绿化亮化,报南、红合两村的建设也在积极推进。至此,红合村建民房100户间,改厕90多户,电视电话入户率达100%。什贺村是市级重点文明生态村。红合村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大大提高村民生产生活质量,目前红合村已建成为全镇唯一连片文明生态村。 现在的红合村人人讲卫生,讲文明,促进遵纪守法、尊老爱幼新风尚形成,计划生育年年达标,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100%,多年来,红合村无重大刑事案件、打架斗殴事件发生,社会治安稳定,邻里和睦相处,是远近闻名的“无毒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巾帼文明示范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