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辖镇。1957年置光村镇,后改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复置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府54公里。面积118.4平方公里,人口1.7万。那(大)光(村)公路终点。辖光红、屯积、新龙、巨雄、新地、挺进6个村委会和泊潮1个居委会。镇办企业有农机厂、船厂、竹木厂、砖瓦厂。农业主产水稻、花生、甘蔗。.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7万人 | 118.4平方公里 | 469003106 | 578100 | 0898 | 查看 光村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那大镇 |
那大镇位于海南省西北部,儋州市西南部,东北距海口市137公里,西南距三亚市288公里(高速路)。建镇已有400多年历史,有史以来,一直隶属儋耳、儋州、儋县,现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儋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岛西重镇,交通枢纽。 那大人口集中,地域广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面积238.76平方公里,下辖30个村(居)委会,6个镇办农场,人口20多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4万人,流动人口6万人,是海南省人口最多的县市驻地。现有耕地面积34005亩,其中水旱田18368亩,旱地15637亩。 那大地势处于半丘陵山区,平均海拔168.7米。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雨量1815.6毫米,雨水多集中在5~10月份。年平均气温23.20C,平均湿度83%,风向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四季长青,气候宜人。 那大镇村(居)民所用的语言,主要有儋州话、广东白话、军话、客家话、临高话、海南话、黎话和苗话、普通话等9种,普通话比较普及。 那大在儋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创业,加快发展,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迅猛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那大的农村经济坚持以“扩大支柱、区域调整、开拓市场、搞活三产”为工作指导方针,根据市“三市两区”发展战略,确立了“工业富镇,农业稳镇,乡企立镇,商贸活镇,旅游旺镇”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郊区经济、短平快经济、立体经济、产业化经济”,形成了粮食、橡胶、水果、蔬菜、淡养、畜牧等六大支柱产业。五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平均以10.6%速度递增,2002年达到 136261万元;那大的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19.9%、39.5%和40.6%,经济结构逐渐趋向合理。 稳步发展的乡镇企业。那大的乡镇企业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资源,挖掘潜力,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五大乡镇企业体系。一是以橡胶为龙头的天然橡胶制品、胶泥杂胶加工、轮胎翻新等橡胶加工系列;二是以磊鑫耐磨厂、那大砖厂等十八家为龙头的建材产品系列;三是高科技产品加工系列;四是以那大三、四级水电站为龙头的机电工业系列;五是肉、蛋、畜禽养殖加工系列。. |
和庆镇 |
儋州市辖镇。1957年置和庆乡,后改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8公里。面积188.4平方公里,人口2.3万。225国道经此。辖罗便、美灵、和祥、新村、美敖、文卷、美扶、拱教、木排、美万新村11个村委会和庆居1个居委会。镇办企业有农具厂、锯木厂、酿酒厂、陶器厂。农业主产水稻,兼种橡胶、甘蔗、香茅。境内有西流农场、和庆农场、海南木排热带作物场、和庆水电站. |
南丰镇 |
儋州市辖镇。1957年置南丰乡,后改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建镇。位于市境南部,松涛水库北畔,距市府14公里。面积260.3平方公里,人口2.2万。那(大)南(丰)公路起迄点,通水路。辖陶江、松门、武教、新村、油麻、尖岭、头佑、油文、苗族9个村委会和南丰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五金、造纸、藤制品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兼种橡胶、香茅、益智等。土特产有红藤、白藤、藤制品。境内有南丰水电站、松涛水库管理区. |
大成镇 |
大成镇地处于海现省儋州市中部,距儋州市政府所在地那大镇20公里,距洋浦开发区76公里,与国营西庆农场、国营八一农场、国营西华农场、华南热带作物两院相毗邻。全镇现有行政村(居)会6个、镇办农场1个,62个自然村庄,经济合作社124介。全镇土地面积2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22亩,总人口13000人。 大成镇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肥沃,光温条件优越,雨水充足,水利设施齐全灌溉条件良好,适合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大成镇以橡胶为支柱产业。近年来,为加快大成镇压经济建设步伐,在市政府和正确领导下,大成镇党委和政府以邓水平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广大干部群众,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精神,按照“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总体要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突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尽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不断提高计生和综合治理工作档次,倡导政府执行文化,努力建设一个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大成。大成人民的辛勤努力换来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相应和成绩,先后获得了“海南省禁毒优秀社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等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大成镇以儋州人的诚心、热心竭诚欢迎朋友们到大成镇来投资开发、兴办实业,共创大成的美好明天。. |
雅星镇 |
雅星镇位于海南省儋州市西南部,地处粤海铁路西环线与海榆西线公路交汇处,2002年8月行政区划与儋州市富克镇合并。目前,该镇总面积有557平方公里,拥有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和2个镇办农场,58个自然村,总人口23700人,其中黎族人口占总人数的60%,是个少数民族集居镇。 目前,雅星镇是儋州市最大的乡镇,近年来该镇领导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创新,不断开拓进取,注重软硬环境建设,大力实施“富民强镇,科技兴农,依法治镇”三大战略,狠抓社会治安工作,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村,加强民族团结,健全各方面管理机制,努力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稳定、文明、繁荣的环境。在经济建设发展上,该镇充分发挥交通便利,土地面积大,资源丰富等优势,结合该镇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加强产业规模化,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该镇的支柱产业除了甘蔗、橡胶、水果外,还兴起发展竹林产业,2002年该镇财政收入达56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750元。先后被评为海南省“六好”乡镇党委,海南省“-”重要思想学教先进集体,海南省民政工作先进单位,海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
兰洋镇 |
兰洋镇是一个少数民族镇,同时又是一个革命老区,是海南西部的一个重点温泉旅游度假休闲区。位于儋州市的东南部,面积为326.9平方公里,距离市政府所在地那大11公里,路面全部硬化,并安装有路灯;距洋浦开发区70公里。全镇管辖15个村(居)委会,71个自然村。辖区内有国营蓝洋农场、番加农场、鹿母湾林场、松涛大坝管理区等单位。总人口为25716人。 兰洋镇地处丘林地带,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具备光、温、湿、热等优越的生态资源。农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发展橡胶、甘蔗、热带水果等。 兰洋镇境内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石灰石、重晶矿、花岗岩石、高山土、黑泥质页岩等储量很高。尤其是温泉资源,更是独树一帜,现已探明地下有大小10多个温泉眼,温泉水温在41—93℃ 之间,日自流量为8000吨。兰洋温泉经国家矿产资源委员会勘探鉴定,命名为“氡泉”或医疗热矿水。热矿水中含氟量为2.4—18.0mg/∠ 、偏硅酸含量65.0—166.4 mg/∠ 、氡含量14.95—133.3mg/∠ 达到医疗热矿水标准。此外,还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如:锌、锶、锂、溴等。具有高温、恒质、无色无味等特点,对风温性关节炎、神经官能症、皮肤病及心血管系统等多种疾病均有很好的疗效。常浴温泉水,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浴后令您倍感轻松和舒适。最热的温泉水在12分种内可把鸡蛋泡熟,并可把各类食物泡熟,有“无烟火锅”之美称。省、市领导多次到兰洋后直接用温泉水泡食物用餐均赞誉不绝。近几年来,中外投资商看好兰洋温泉的独特功能,先后在兰洋镇建成了兰洋温泉度假村、海港度假村、金融培训中心等多家宾馆。兰洋是中外游客休闲、度假、开会的好地方。 海南明珠——松涛水库就在我镇境内,境内还有风景奇观的兰洋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鹿母湾瀑布、奇形怪状的观音洞和仙人溶洞。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兰洋的发展。把兰洋镇定位为那大三大中心组团之一,——兰洋温泉旅游度假区。着力打造以温泉休闲度假疗养为主,以观光农业旅游为辅,娱乐功能齐全的旅游度假区。兰洋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致力改善投资环境、筑巢引凤,交通、通讯、电力、热水供应等各项软硬设施已形成体系。. |
光村镇 |
儋州市辖镇。1957年置光村镇,后改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复置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府54公里。面积118.4平方公里,人口1.7万。那(大)光(村)公路终点。辖光红、屯积、新龙、巨雄、新地、挺进6个村委会和泊潮1个居委会。镇办企业有农机厂、船厂、竹木厂、砖瓦厂。农业主产水稻、花生、甘蔗。. |
木棠镇 |
儋州市辖镇。1957年置光村镇,后改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复置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府54公里。面积118.4平方公里,人口1.7万。那(大)光(村)公路终点。辖光红、屯积、新龙、巨雄、新地、挺进6个村委会和泊潮1个居委会。镇办企业有农机厂、船厂、竹木厂、砖瓦厂。农业主产水稻、花生、甘蔗。. |
海头镇 |
儋州市辖镇。1957年置海头乡,后改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建镇。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府79公里。面积195.8平方公里,人口3.5万。那(大)海(头)公路起迄点,海头港可通海南岛沿海各港口。辖洋家东、珠江、岭地、红洋、那历、新洋、七柏榔、加乐、红坎、岛村10个村委会和港口、新港、德立、新市4个居委会。镇办企业有农机厂、造纸厂、水产品加工厂。农业主产水稻、甘蔗。属半渔半农经济区。盛产红鱼、石斑鱼、马蛟鱼、鲳鱼等。境内有红洋水库,海头糖厂。. |
峨蔓镇 |
儋州市辖镇。1957年置峨蔓乡,后改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49.5公里。面积70.5平方公里,人口1.9万。那(大)干(冲)公路经此。辖黄沙、王坡、田井、长荣、盐丁、龙门、笔架、多美、峨蔓、高根、多业、茅园、片石1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蕃薯、芝麻及豆类。有古儋州八景的“龙门激浪”、“笔架笼烟”. |
三都镇 |
儋州市辖镇。1957年置三都乡,后改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北部,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2万。那(大)干(冲)公路经此,环岛西线高速公路和洋浦港外公路通过镇境。辖棠柏、太平、漾月、三都、旧州、西照、颜村、南滩、德义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蕃薯、芝麻、绿豆、黄豆。古儋州八景中的“旧州西照”和“颜塘漾月”在境内。. |
王五镇 |
王五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海南省儋州市西北部,有西线高速公路,环岛铁路贯穿境内,与白马井对越边贸口岸、洋浦港口毗邻,距省会海口120公里,距那大4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126.8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人,其中外来人口2500人,镇区面积2平方公里,城镇居民人口5000多人,辖区有1个居委会和8个村委会,1所中学和16所小学。 王五镇自然资源丰富,镇内有春江、石马两大水库,有蕴藏相当丰富的油页岩、火山灰、重晶石等许多矿产,土地肥沃,雨量充足,光热足,年均气温23.3℃,年均降雨量1500mm。 沐浴着改革开发的春风,在王五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王五镇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王五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2002年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农业总产值 万元,工业总产值 万元,人均收入 万元,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先后被建设部授予“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农业部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及儋州市授予“文明单位”等称号。 今天,王五镇的交通运输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供电、通讯配套设施完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不少客商投资。 面对我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王五镇委、镇政府将高举邓小理理论旗帜,深入贯彻-同志“-”重要思想,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制定优惠措施,以一流的服务,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着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努力营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投资环境,力争把王五建设成为富裕的文明城镇。 王五人杰地灵,王五人民热情好客,王五拥有优越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投资创业谋利的好地方,王五镇委、镇政府竭诚欢迎天下客商前来置业投资,王五镇人民愿与你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
白马井镇 |
儋州市辖镇。1957年建白马井镇,后改公社,1981年复建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60公里。面积22.8平方公里,人口2.1万。那(大)白(马井)公路起迄点,白马井港为货物进出口装御港。辖竹古、山花、马口、荇根、赛基、钱地、福村、禾能8个村委会和胜利、解放、海滨、东方、新街5个居委会。镇办企业有造船厂、水产加工厂、农工商联合公司、远洋渔业、旅游业。居民多以渔业为主,盛产红鱼、石斑鱼。马鲛鱼、鲳鱼、鱿鱼、墨鱼、海参等。有伏波古庙、古儋州八景之一“白马涌泉”。. |
中和镇 |
儋州市辖镇。1957年置中和镇,后改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复建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50公里。面积51.5平方公里,人口2.7万。有公路接那(大)干(冲)公路。辖高第、水井、山春、灵春、和平、五里、七里、环龙、黄江、长村、横山11村委会和中和1个居委会。镇办企业有木材加工厂、修理厂、副食品加工厂、农具厂、自来水厂和旅游业。农业主产水稻、花生。境内有东坡书院、桄榔庵、东坡井、宁渐庵等古迹。. |
排浦镇 |
儋州市辖镇。1957年置乡,后改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建镇。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府70公里。面积95.8平方公里,人口1.5万。那(大)排(浦)公路起点,水运通沿海各港口。辖南华、昌王、禾丰、沙沟、黑石、瓜兰、春花7个村委会和排浦1个居委会。镇办企业有造船厂、修造厂、水产品加工厂。农业主产水稻、蕃薯、甘蔗、西瓜。渔业盛产石斑鱼、马鲛鱼、鲳鱼、海鲤鱼。. |
东成镇 |
儋州市辖乡。1950年置东成乡,后改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复置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22.5公里。面积116.5平方公里,人口2.2万。那(大)新(英)公路经此。辖抱舍、加悦、高荣、赛脚、平地、东城、文柏、番陈、洪山、崖碧10个村委会。乡办企业有农工商联合公司、东成综合厂、砖瓦厂等。农业主产水稻、甘蔗、橡胶,兼种香茅、咖啡、毛竹。. |
新州镇 |
新州镇 辖12个社区、19个行政村:马墩社区、东升社区、西立社区、唐庙巷社区、东方头社区、新街社区、周庙巷社区、世禄巷社区、中巷社区、西境社区、黄塘社区、新州社区、荣上村、英均村、兰田村、黄玉村、新地村、英隆村、攀步村、南岸村、英进村、敦教村、大屯村、黄村村、腾阳村、宣泮村、盐场村、宝山村、长塘村、西边村、泮山村。 新州镇所辖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995亩。其中水田9364亩,旱田3911亩,余为坡地。总人口27160人,非农业人口4397人,占本镇人口的16%。 地理气候 位于本市西北部,距市中心那大镇44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8′、北纬19°43′。地处海滨平原,海拔16米,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573.2毫米,年平均气温25℃, 一月份平均气温18.5℃,七月份平均气温28℃。 经济文化 农业以种植水稻、番薯和花生为主。平均亩产粮300斤左右,总产约500万斤;平均亩产花生190斤,总产约45万斤。199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551.5万元,年每人平均收入483元。墟镇小学2所,农村小学17所,在校小学生2300人,小学教职工2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89.7% 。镇上有邮电支局、信用联社等市属机构28个及市第二人民医院、镇卫生院,农村卫生所。 历史沿革 新州镇原称敦教坡。始建于1924年(民国13年),次年儋县县治迁徙敦教坡,为了区别于旧县治,当时将敦教坡称为“新州”。1939年4月16日,日本侵占新州后成立儋县伪治安维持会。1945年8月日军无条件投降,9月初0武装力量收复新州,成立儋州民主政府,随即撤出,新州镇复为-儋县县署。1950年4月22日儋县解放,新州为儋县人民政府驻地;是年。新州称为新文镇,属儋县第一区。1957年撤区改镇。次年12月,县治迁徙那大镇;同年在公社化运动中,成立新州公社。1983年全国取消公社体制,新州公社改为新州区。1987年3月改区为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