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肚村位于万宁市西南部,与兴隆旅游区接壤,是一个黎族群众聚居的革命老区村庄,全村有353户1388人,8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区域面积5.6平方公里。主要收入靠水稻、橡胶、槟榔、淡水鱼养殖和外出打工。近年来,村党支部结合边肚村现有的环境条件,按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正和气候优良等条件,通过以农旅融合的方式,发展乡村旅游事业,使边肚村变成自然环境保护好、民族风情浓烈、村庄整洁、民风正的美丽乡村。2015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提名“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并获得“2014年海南最美乡村”的美誉,2016年村党支部书记黄业平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6年边肚村获得“海南五星级美丽乡村”的荣誉称号。
【管理】
(一)推进有力。1、市、镇建立农村社区建设协调议事机制,由市、镇主要负责人召集农村社区建设协调议事会,每月15日定期召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研究农村社区建设和部署工作。2、聘请雅克设计有限公司对边肚农村社区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并把村庄规划与边肚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配套衔接,坚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近几年,边肚村按照规划的要求分步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3、边肚村党建经费和工作经费、村干部待遇、人员培训等经费由市财政列支。村支部书记待遇由原来的1200元提高到2050元,工作经费由原来的4万元/年提高到7万元/年,同时按5元/人·年增加工作经费。
(二)管理民主。1、边肚村坚持党组织领导,村民委员会牵头的原则。采取多元化主体共同治理农村社区的格局。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2、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开展农村社区民主协商议事会,村内的重大事项必须召开民主协商议事会来讨论决定执行,并把民主协商会融入到“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之中,形成一征询、二提议、三商议、四审议、五决议、六公开的工作程序,为边肚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3、村务监督委员会依法参与村务民主监督,每年对村委会员进行民主评议1次,并将评议结果向村民公布;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来规范村民言行。
(三)参与广泛。为切实保障村民参与民主权利得到落实,村成立了乡贤参事会,把非户籍居民、-、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老党员、离退休的老干部、在外创业的边肚村籍企业家和进步青年纳入社区协商的组织之中,给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发声,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市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到边肚村开展联系活动,驻边肚村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共驻共建;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边肚村各项治理工作;每年向村民开展教育培训1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服务】
(一)乡村建设。2012年,市政府把文通村列为重点建设的特色村庄,采取国家扶持、个人投入资金的做法,改造房屋。市政府拨出民房改造专款资金280万元(每户补助5万元),将文通村56户的房屋全部拆除,重新规划,按照黎族传统风格,建设特色新黎村。民宗部门拨出200万元,采用黎族传统吉祥图腾甘工鸟、大力神、稻穗、黎锦等作为黎村民居图样,对全村所有房屋进行装饰,使文通村变成“彩瓦斜檐飞鸟房”建筑群。同时又筹措资金建起了黎族特色的村大门、村牌、路灯,装饰了图书室和戏台,使文通村处处呈现出黎家居住、饮食、农耕文化的内涵,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3年2月,海南梦想休闲农业有限公司看重文通村风光秀丽,自然生态良好,村民文明,便与村民达成协议,采取土地入股的形式,在“不征地、不拆屋、不砍树”的原则下,保护群众的利益,投入巨资建设集民俗风情、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健身、乡村体验、吃、住、玩为一体的“黎家乐”旅游景点。第一期投资8000万元建设休闲景点、道路、湖上水车、水边餐厅、林中别墅、观光带等景点,建起10幢别墅共35间客房接待游客,让游客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市文明办又投入资金建设旅游观光道路及基础设施。2014年该公司规划建设兴隆咖啡风情小镇,计划开发用地80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投资额为16亿元,建设周期5年。采取“公司+农户+股权”的合作形式,公司对项目所辐射区域内的村庄进行改造,建设基础设施,打造宜住的生活环境。如今,边肚村全公共场所安装太阳能路灯9盏,通路灯120盏,电力供应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照明设施覆盖主要公共场所和道路。完成农村电网、安全饮水和农村厕所等基础设施改造,建有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备和室外活动场所,建设篮球场和村民活动场所约3000平方米,辐射全村8个自然村1000多人。还设有便民服务站、党员活动室、建成标准化农村卫生室1个,基础医疗器械齐全,医护人员1人,能提供基础医疗服务,方便村民就近就医,计生服务室、远程教育站、农家图书屋(藏书5000册),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200平方米。
(二)体系健全。1、综合警务、人民调解、社会服务、卫生卫计、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进入边肚村,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困境儿童,残上疾儿童等特殊群体服务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2、建立农村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充分发挥志愿者特色,为社区群众提供了关于计生、医疗、法制等方面服务,并广泛开展居家养老、扶困助残等志愿服务,努力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称赞。
(三)机制创新。1、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全场委托代理机制,市、镇、农村社区实现服务协同。2、建立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联动机制,社区社会组织积极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发展把农村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社区配有1名社会社区工作专业人才,负责组织丰富乡村活动、调解村里矛盾纠纷等工作。
【文化】
(一)创建环境优美、打造咖啡风情小镇。为让村民早日过上好生活,在边肚村干部领导下,村民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形成机关干部、公司与村民共同创建美丽乡村的局面。全体村干部天天奔波于各个村庄,日日干在文通村。现如今,边肚村建设成兴隆咖啡风情小镇,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农业产业、创意文化产业、健康产业为辅的新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生产上以咖啡等农业产业为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综合发展体系,带动农民走可持续发展路径。去年文通村人均纯收入11600元,是2009年的2倍多,村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生活有幸福感和自豪感。村中硬化道路纵横交错,房屋崭新,村庄整洁,树木苍郁,花果飘香,空气新鲜,景色迷人,并安装了“二维码身份证”和WIFI,村民和游客可以免费无线上网,成为万宁市最美丽的村庄。历史悠久。边肚村有着注重环境保护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不征地、不拆屋、不砍树”的原则,自然生态良好,绿化率高,绕边肚文通村建有一条4千米的绿色休闲观光长廊,沿线种植观赏花木,风景宜人,景色秀丽。传统村落、古老建筑和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遗产保存完好。
(二)创建良好秩序。1、组建一支20人组成的村级联防队,负责辖区治安巡逻、森林防火、重大活动安保工作等,确保“时时有人巡逻、刻刻有人防控”,有效的发挥了群防群治的防控作用,防止突发性治安事件、重大治安问题和火灾隐患的发生。2、班子团结、制度完善。2016年村两委换届一次性直接选举产生村干部5人,在村两委选举过程中,不出现任何阻碍选举、投诉-等事件。村两委干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真正成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建立了《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工作职责》、《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四议两公开》等一系列制度,实施制度上墙。通过规范制度管理,能及时有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3、建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机制。4、边肚村委会民风淳朴、村民相处融洽,实现了“零犯罪、零吸毒、零暴力、零-、零-”的“五零村”目标。
(三)村民关系和谐。1、边肚村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每年向村民组织1次“文明家风家庭”评比活动,做到文明创建进村入户。2、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行为。建成农民休闲文化广场3000平方米,配套篮球场、健身活动场所,太阳能路灯等设施,完成广场硬化、绿化、亮化、美化,闲暇时,村民白天“书屋读书”,晚上“广场跳舞”。组建一支民族歌舞表演队和一支广场舞蹈队,既增加了乡村旅游的内容,又丰富村民的娱乐生活。3、成立民主协商议事会。2016年,边肚村成立了17人组成的民主协商议事会和25人组成的乡贤参事会,把老党员、离退休的老干部、老族长、在外创业的边肚村籍企业家、祖籍在村的政企届精英和进步青年、种植大户、贤德女性纳入民主协商组织之中,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边肚村经济发展、参与民主协商工作的热情。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69006107 | 570000 | -- | 查看 边肚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黄山村 |
黄山村委会位于长丰镇政府的西北边,系红色革命老苏区,辖23个村民小组、36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农户1042户,总人口4307人,劳动力1680人;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交叉任职3人,书记、主任“一肩挑”。 全村总面积24000亩,其中耕地面积2900亩,林地6000多亩;村委会距东线高速公路8公里,村中心距镇墟3公里,村内主要道路已硬化。全村农业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槟榔加工业为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493亩,蔬菜200亩,槟榔6880亩,种植橡胶1053亩,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年可出栏生猪约1万头。辖区内约有槟榔加工户407户。全村经济总收入47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 【发展优势】 黄山村与镇政府相邻,有通往黄山村的主道,交通方便,区域优势明显,能带动槟榔加工产业及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1、基础条件:通向镇的道路3公里,全村道理约80公里,人行水泥路户户相连,出行方便。黄村现有一所小学,占地约10亩,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自2006年以来,创建了保定、黄山新村、后埇、斩牛坡连片的文明生态村,其中黄山新村正以小墟镇的方向发展,商贸极为活跃,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筹集160多万元,改造新村9米宽的街道366米,街道两旁建有排水排污沟。 2、环境优势:黄山村上游是尖岭保护区,森林覆盖率极高,有一座中型水库---黄山水库,生态林业面积较大,生态保护较好,环境优美,有着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优势。 3、资源优势:土地属丘陵地形,多而肥沃,且硒元素含量较高,可开发利用,种养殖条件好,宜种植富硒农产品。有种植大户16户,有致富能人35名。有槟榔加工、种养等专业合作社25家,覆盖农户135户,580人。引进外来企业海南万宁牛角岭生态休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晖润园林开发有限公司等发展生态养殖、园林工程等项目。 4、风土人情:黄山村村民民风朴实,,团结一致,热情好客,邻里和睦。始终抓好对村民文明理念的培育,一是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二是深入开展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坚持开展群众性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倡导文明风尚。三是努力培育村民卫生观念,每月定期组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全面治理脏乱差。四是不定期邀请镇司法所同志到村中进行普法宣传教育,使村民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五是建设文化室,用文化知识启迪思想,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技能。六是创建了助学基金会,奖励黄山村优秀学子及优秀教育工作者,积极促进黄山村的教育发展。 |
黄加村 |
黄加村辖区内11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农户450户,总人口1685人,劳动力500人;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交叉任职5人,书记、主任“一肩挑”。 全村总面积8500亩,其中耕地面积3000亩,林地1200亩;村委会位于海榆东线国道196公里处,村中心距镇墟6公里,村内主要道路已全部硬化。全村农业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2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 【发展优势】 黄加村东部、北部、南部位于万宁水库上游,依傍太阳河,三面环水,水资源丰富。西部靠近海榆东线公路,有通往黄加村的主道,交通方便,区域优势明显。 1、基础条件:黄加村临近国道,现有通向镇的道路6公里,人行水泥路户户相连,出行方便。全村住房80间,其中平顶水泥结构180间,瓦砖结构14间。村容村貌整洁,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健全。 2、环境优势:黄加村依傍太阳河,四季长流不断;生态面积较大,植被茂密,青山绿水,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理环境。 3、资源优势:黄加村土地肥沃,宜种槟榔、瓜菜等农产品。淡水资源丰富,宜开发淡水养殖产业,适合发展建设乡村旅游业等。 4、风土人情:民风朴实,热情好客,村民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自觉性较好。村内无治安、刑事、群体性案件发生,全村呈现出了一片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
山架村 |
山架村辖区有10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农户331户,总人口1198人,劳动力500人;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交叉任职1人,书记、主任“一肩挑”。 全村总面积9750亩,其中耕地面积677.98亩,林地3256亩;村委会距东线高速公路(国道)22公里,村中心距镇墟8公里,村内主要道路已全部硬化。全村农业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523.98亩,蔬菜156亩,槟榔3200亩。辖区内无工业,年经济总产值534.06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533.1万元,集体经济收入0.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50元。 【发展优势】 山架村与镇政府相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地段相近,有通往山架村的主道,交通方便,区域优势明显,能带动相关产业有较好的发展。 1、基础条件:现有通向镇的道路8公里,村道9.2公路,人行水泥路户户相连,出行方便。全村住房223间,其中平顶水泥结构有75间11250平方米,砖瓦结构148间1330平方米,公共卫生厕所15间。 2、环境优势:生态林业面积较大,平源群山相连,青山绿水,自然条件好,环境优美,产业发展前景好。 3、资源优势:土地平整、多而肥沃,宜开发利用。种养殖条件好,宜种植富硒农产品。由种植大户3户,有致富能人6名。 4、风土人情: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
福田村 |
福田村位于万宁市长丰镇西北部,辖区内18个村民小组,24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农户766户,总人口3302人,劳动力1120人;村“两委”班子成员8人,交叉任职2人,书记、主任“一肩挑”。 全村总面积7680亩,其中耕地面积2395亩,坡地550亩,岭林地4735亩;村委会距镇墟3公里,村内主要道路已全部硬化,全村农业产业主要以种养业和外出务工;其中槟榔3280亩,橡胶470亩,椰子18380棵,胡椒103亩,诺丽果1260亩,鱼塘淡水养殖95亩,养羊1130只,黄牛178头,水牛156头,全村经济总收入约2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9280元。 【发展优势】 福田村与223国道、镇政府邻近,交通方便、网络覆盖信息联通。 1、基础条件:现有通向镇政府的道路4.8公里,村道18公里,人行水泥路户户相连,出行方便。全村住房953间,其中平顶水泥结构有623间33770平方米,砖瓦结构330间5400平方米。 2、环境优势:地处半山区丘陵地带,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宜开发种养利用。 3、资源优势:土地平整、多而肥沃,宜开发利用。种养殖条件好,有种植大户4户,有致富能人多人。 4、风土人情:村民善良朴实、勤劳,热情好客。 |
长丰村 |
长丰村辖区有9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农户535户,总人口2085人,劳动力1038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交叉任职2人,书记、主任“一肩挑”。 全村总面积3750亩,其中耕地面积1842亩,林地542亩;村委会距东线高速公路(国道)5公里,村内主要道路全部硬化。全村农业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24亩,蔬菜150亩,槟榔450亩,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年可出栏生猪2000多头。辖区内无工业,年经济总产值604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8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68元。 【发展优势】 长丰村与镇政府相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地段相近,有通往长丰村的主道,交通方便,区域优势明显,能带动相关产业有较好的发展。 1、基础条件:现有通向镇的道路1.5公里,村道21公路,人行水泥路户户相连,出行方便。全村住房402间,其中平顶水泥结构有286间71500平方米,砖瓦结构116间10440平方米。 2、环境优势:生态林业面积较大,平源群山相连,青山绿水,自然条件好,环境优美,产业发展前景好。 3、资源优势:土地平整、多而肥沃,宜开发利用。种养殖条件好,有种植大户1户,有致富能人3名。有槟榔加工、菠萝种植等专业合作社3家,覆盖农户118户,502人。 4、风土人情:民风朴实,热情好客。 |
长安村 |
长安村辖9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农户268户,总人口1656人,劳动力500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交叉任职3人,书记、主任“一肩挑”。 全村总面积54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00亩,林地918亩;村委会毗邻东线高速公路(国道),村中心距镇墟1公里,村内主要道路全部硬化。全村农业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632亩,蔬菜510亩,槟榔450亩,养殖业以生猪、生牛为主,年可出栏生猪700多头,年可出栏生牛450头。辖区内无工业。全村经济总收入884.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无,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元。 【发展优势】 长安村与镇政府相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地段相近,有通往长安村的主道,交通方便,区域优势明显,能带动相关产业有较好的发展。 1、基础条件:现有通向镇的道路2公里,村道15公里,人行水泥路户户相连,出行方便。全村住房278间,其中平顶水泥结构有95间9500平方米,砖瓦结构183间18300平方米,无公共卫生厕所。 2、环境优势:生态林业面积较大,平源群山相连,青山绿水,自然条件好,环境优美,产业发展前景好。 3、资源优势:土地平整、多而肥沃,宜开发利用。种养殖条件好,有种植大户18户,有致富能人5名。有槟榔加工专业合作社8家,覆盖农户50户、150人。 4、风土人情:民风朴实,热情好客。 |
马坡村 |
马坡村辖25个村民小组、34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农户1166户,总人口5182人,劳动力1687人;村“两委”班子成员8人,交叉任职1人,书记、主任“一肩挑”。 全村总面积2400亩,其中耕地面1301多亩,林地600亩,人均耕地0.35亩;村委会距东线高速公路2公里,村中心距镇墟1.8公里,全村大部分自然村座落于223国道两侧,村内主要道路全部已硬化。以反季节瓜菜、槟榔、胡椒种植为主,以槟榔加工为主导产业,是万宁市最大槟榔初级加工集散地之一,村内进驻有海南自主槟榔品牌“海南雅利槟榔”等企业,万宁职业技术学校,万宁思源学校、科星学校等多间学校入驻办学,教育事业发达,全村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 【发展优势】 马坡村与镇政府相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地段相近,有通往马坡村的主道,水陆交通方便,区域优势明显,能带动相关产业有较好的发展。 1、基础条件:现有通向镇政府的道路1.8公里,村道15公里,人行水泥路户户相连,出行方便。全村住房1453间,其中平顶水泥结构有853间76770平方米,砖瓦结构600间5400平方米,公共卫生厕所3间。 2、环境优势:生态林业面积较大,青山绿水,自然条件好,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产业发展前景好。 3、资源优势:土地平整、多而肥沃,宜开发利用。种养殖条件好,宜种植富硒农产品。由种植大户6户,有致富能人钟昌雄、章伯勤等多名。有槟榔加工、槟榔种植等专业合作社58家,覆盖农户292户,728人。 4、风土人情:民风朴实,热情好客,有多名历史名人,历史风貌保存完好。 |
南联村 |
南联村辖区16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农户767户,总人口2823人,劳动力1370人;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交叉任职3人,书记、主任“一肩挑”。 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00亩,林地430亩;村委会距东线高速公路(国道)0.8公里,村中心距镇墟9公里,村内主要道路全部已硬化。全村农业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700亩,蔬菜250亩,槟榔350亩,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年可出栏生猪620多头,辖区内无工业,年经济总产值2004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20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00元。 【发展优势】 南联村与万城相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地段相近,有通往南联村的主道,交通方便,区域优势明显,能带动相关产业有较好的发展。 1、基础条件:现有通向万城的道路3.1公里,村道6.8公路,人行水泥路户户相连,出行方便。全村住房576间,其中平顶水泥结构有395间59250平方米,砖瓦结构181间21720平方米,公共卫生厕所1间。 2、环境优势:生态林业面积较大,有长水河从村中穿过,青山绿水,自然条件好,环境优美,产业发展前景好。 3、资源优势:土地平整、多而肥沃,宜开发利用,种养殖条件好。由种植大户3户,有致富能人5名。有槟榔加工专业合作社5家,覆盖农户38户,125人。 4、风土人情:民风朴实,热情好客,地灵人杰,有多名外出创业者。 |
七甲村 |
七甲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22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农户895户,总人口3173人,劳动力2033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交叉任职1人。 村庄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8287亩,其中水田面积1437亩,坡地5000亩,村内主要道路全部已硬化,全村农业产业以种植、养殖业、外出务工,其中水稻1437亩,槟榔300亩、胡椒30亩、椰子200亩、诺丽果120亩、鱼塘100亩、柠檬50亩、莲雾50亩,全村经济总收入约95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 【发展优势】 七甲村民委员会位于万宁市西南部,是革命老苏区,距兴隆8公里,304省道从七甲村境内穿越,交通方便,合作社带动七甲村产业有较好的发展。 1、基本条件:自创2000年起创建文明生态村以来,七甲村将所在的辖区后边溪、新村、上坡、外园等4个自然村全部开展文明生态村连片创建活动,形成七甲文明生态村片区,修建进村道路11条、总长4945米,环村道路4条,总长1510米,横纵道路8条总长3085米,水泥硬化排水沟21条,总长3000多米;建起宣传文化室1间;购置进1万种各类文化丛书;标准化篮球、排球场各1个;宣传栏10个等一系列基层设施,实现了七甲文明生态村的全面覆盖。 2、环境优势:七甲村地处牛漏、三更罗分界上邻近鳌盆岭,环境优美,有着发展经济独厚的优势。 3、资源优势:土地平整、多而肥沃、宜开展利用,种植条件好。有种植大户1户,有致富能人11户44人。 4、风土人情:七甲村民风朴实,热情好客,全村多年没有打架、斗殴等治安案件发生,没有-、吸毒等违法现象出现,邻里和睦。 |
大洲村 |
大洲村委会位于万宁市西南部,与兴隆旅游经济区临近,距223国道2公里,西面和三更罗镇接壤,北连七甲村委会,面积7.12平方米。其中耕地面积991.86亩,林地2376亩、坡地287亩。辖区11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575户,人口2543人。是一个半山区的村庄,太阳河支流大洲溪贯穿全村,村庄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民风淳朴。村委会“两委”干部5人,交叉任职,书记主任“一肩挑”。 【发展优势】 1、基础设施:大洲村委会距223国道2公里,紧靠兴隆旅游经济区,距离东线高速莲花出口18公里,距离石梅湾风景区22公里,村道路网四通八达,实现村村通。全村路网、电网、宽带网络全面覆盖,气候温和、乡村秀丽、是理想休闲的养生地方。 2、环境优势:全村坐落在半山区,无低洼地,有一半处在国家森林保护区内,环境幽雅,是一个背靠青山,望得见海,摸得着水、宜人宜居、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有着巨大发展空间,适合开发休闲旅游、养生、种养业、民宿等项目。 3、资源优势:大洲村委会的主导产业是种养业,种植经济作物的品种主要是槟榔、橡胶,有着万宁市万亩槟榔基地产业园,养殖业主要是黑山羊、罗非鱼等。槟榔年收入350万元,70%的农户居住钢筋混合平顶房、楼房。 4、风土人情:黎族、壮族、汉族、侗族等多民族的集聚地,民风淳朴。 |
边肚村 |
边肚村位于万宁市西南部,与兴隆旅游区接壤,是一个黎族群众聚居的革命老区村庄,全村有353户1388人,8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区域面积5.6平方公里。主要收入靠水稻、橡胶、槟榔、淡水鱼养殖和外出打工。近年来,村党支部结合边肚村现有的环境条件,按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正和气候优良等条件,通过以农旅融合的方式,发展乡村旅游事业,使边肚村变成自然环境保护好、民族风情浓烈、村庄整洁、民风正的美丽乡村。2015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提名“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并获得“2014年海南最美乡村”的美誉,2016年村党支部书记黄业平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6年边肚村获得“海南五星级美丽乡村”的荣誉称号。 【管理】 (一)推进有力。1、市、镇建立农村社区建设协调议事机制,由市、镇主要负责人召集农村社区建设协调议事会,每月15日定期召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研究农村社区建设和部署工作。2、聘请雅克设计有限公司对边肚农村社区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并把村庄规划与边肚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配套衔接,坚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近几年,边肚村按照规划的要求分步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3、边肚村党建经费和工作经费、村干部待遇、人员培训等经费由市财政列支。村支部书记待遇由原来的1200元提高到2050元,工作经费由原来的4万元/年提高到7万元/年,同时按5元/人·年增加工作经费。 (二)管理民主。1、边肚村坚持党组织领导,村民委员会牵头的原则。采取多元化主体共同治理农村社区的格局。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2、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开展农村社区民主协商议事会,村内的重大事项必须召开民主协商议事会来讨论决定执行,并把民主协商会融入到“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之中,形成一征询、二提议、三商议、四审议、五决议、六公开的工作程序,为边肚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3、村务监督委员会依法参与村务民主监督,每年对村委会员进行民主评议1次,并将评议结果向村民公布;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来规范村民言行。 (三)参与广泛。为切实保障村民参与民主权利得到落实,村成立了乡贤参事会,把非户籍居民、-、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老党员、离退休的老干部、在外创业的边肚村籍企业家和进步青年纳入社区协商的组织之中,给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发声,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市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到边肚村开展联系活动,驻边肚村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共驻共建;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边肚村各项治理工作;每年向村民开展教育培训1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服务】 (一)乡村建设。2012年,市政府把文通村列为重点建设的特色村庄,采取国家扶持、个人投入资金的做法,改造房屋。市政府拨出民房改造专款资金280万元(每户补助5万元),将文通村56户的房屋全部拆除,重新规划,按照黎族传统风格,建设特色新黎村。民宗部门拨出200万元,采用黎族传统吉祥图腾甘工鸟、大力神、稻穗、黎锦等作为黎村民居图样,对全村所有房屋进行装饰,使文通村变成“彩瓦斜檐飞鸟房”建筑群。同时又筹措资金建起了黎族特色的村大门、村牌、路灯,装饰了图书室和戏台,使文通村处处呈现出黎家居住、饮食、农耕文化的内涵,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3年2月,海南梦想休闲农业有限公司看重文通村风光秀丽,自然生态良好,村民文明,便与村民达成协议,采取土地入股的形式,在“不征地、不拆屋、不砍树”的原则下,保护群众的利益,投入巨资建设集民俗风情、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健身、乡村体验、吃、住、玩为一体的“黎家乐”旅游景点。第一期投资8000万元建设休闲景点、道路、湖上水车、水边餐厅、林中别墅、观光带等景点,建起10幢别墅共35间客房接待游客,让游客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市文明办又投入资金建设旅游观光道路及基础设施。2014年该公司规划建设兴隆咖啡风情小镇,计划开发用地80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投资额为16亿元,建设周期5年。采取“公司+农户+股权”的合作形式,公司对项目所辐射区域内的村庄进行改造,建设基础设施,打造宜住的生活环境。如今,边肚村全公共场所安装太阳能路灯9盏,通路灯120盏,电力供应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照明设施覆盖主要公共场所和道路。完成农村电网、安全饮水和农村厕所等基础设施改造,建有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备和室外活动场所,建设篮球场和村民活动场所约3000平方米,辐射全村8个自然村1000多人。还设有便民服务站、党员活动室、建成标准化农村卫生室1个,基础医疗器械齐全,医护人员1人,能提供基础医疗服务,方便村民就近就医,计生服务室、远程教育站、农家图书屋(藏书5000册),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200平方米。 (二)体系健全。1、综合警务、人民调解、社会服务、卫生卫计、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进入边肚村,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困境儿童,残上疾儿童等特殊群体服务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2、建立农村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充分发挥志愿者特色,为社区群众提供了关于计生、医疗、法制等方面服务,并广泛开展居家养老、扶困助残等志愿服务,努力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称赞。 (三)机制创新。1、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全场委托代理机制,市、镇、农村社区实现服务协同。2、建立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联动机制,社区社会组织积极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发展把农村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社区配有1名社会社区工作专业人才,负责组织丰富乡村活动、调解村里矛盾纠纷等工作。 【文化】 (一)创建环境优美、打造咖啡风情小镇。为让村民早日过上好生活,在边肚村干部领导下,村民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形成机关干部、公司与村民共同创建美丽乡村的局面。全体村干部天天奔波于各个村庄,日日干在文通村。现如今,边肚村建设成兴隆咖啡风情小镇,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农业产业、创意文化产业、健康产业为辅的新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生产上以咖啡等农业产业为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综合发展体系,带动农民走可持续发展路径。去年文通村人均纯收入11600元,是2009年的2倍多,村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生活有幸福感和自豪感。村中硬化道路纵横交错,房屋崭新,村庄整洁,树木苍郁,花果飘香,空气新鲜,景色迷人,并安装了“二维码身份证”和WIFI,村民和游客可以免费无线上网,成为万宁市最美丽的村庄。历史悠久。边肚村有着注重环境保护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不征地、不拆屋、不砍树”的原则,自然生态良好,绿化率高,绕边肚文通村建有一条4千米的绿色休闲观光长廊,沿线种植观赏花木,风景宜人,景色秀丽。传统村落、古老建筑和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遗产保存完好。 (二)创建良好秩序。1、组建一支20人组成的村级联防队,负责辖区治安巡逻、森林防火、重大活动安保工作等,确保“时时有人巡逻、刻刻有人防控”,有效的发挥了群防群治的防控作用,防止突发性治安事件、重大治安问题和火灾隐患的发生。2、班子团结、制度完善。2016年村两委换届一次性直接选举产生村干部5人,在村两委选举过程中,不出现任何阻碍选举、投诉-等事件。村两委干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真正成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建立了《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工作职责》、《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四议两公开》等一系列制度,实施制度上墙。通过规范制度管理,能及时有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3、建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机制。4、边肚村委会民风淳朴、村民相处融洽,实现了“零犯罪、零吸毒、零暴力、零-、零-”的“五零村”目标。 (三)村民关系和谐。1、边肚村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每年向村民组织1次“文明家风家庭”评比活动,做到文明创建进村入户。2、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行为。建成农民休闲文化广场3000平方米,配套篮球场、健身活动场所,太阳能路灯等设施,完成广场硬化、绿化、亮化、美化,闲暇时,村民白天“书屋读书”,晚上“广场跳舞”。组建一支民族歌舞表演队和一支广场舞蹈队,既增加了乡村旅游的内容,又丰富村民的娱乐生活。3、成立民主协商议事会。2016年,边肚村成立了17人组成的民主协商议事会和25人组成的乡贤参事会,把老党员、离退休的老干部、老族长、在外创业的边肚村籍企业家、祖籍在村的政企届精英和进步青年、种植大户、贤德女性纳入民主协商组织之中,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边肚村经济发展、参与民主协商工作的热情。 |
牛漏村 |
牛漏村辖区7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农户292户,总人口1186人,劳动力750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交叉任职3人,书记、主任“一肩挑”。 全村总面积6688亩,其中耕地面积648亩,林地44180亩;村中心距镇墟7公里,村内主要道路全部已硬化。全村农业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533.27亩,蔬菜126亩,槟榔3180亩,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年可出栏生猪320多头,养殖淡水鱼620000公斤,辖区内无工业,年经济总产值620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8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 【发展优势】 牛漏村与镇政府相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地段相近,有通往牛漏村的主道,交通方便,区域优势明显,能带动相关产业有较好的发展。 1、基础条件:现有通向镇的道路7公里,村道8公路,人行水泥路户户相连,出行方便。全村住房165间,其中平顶水泥结构有58间5800平方米,砖瓦结构106间7420平方米,公共卫生厕所1间。 2、环境优势:生态林业面积较大,群山相连,青山绿水,自然条件好,环境优美,产业发展前景好。 3、资源优势:土地平整、多而肥沃,宜开发利用,种养殖条件好。由种植大户12户,有致富能人5名。 4、风土人情: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