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海南省 >>定安县 >> 新竹镇 >> 白堆村

白堆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白堆村谷歌卫星地图)


白堆村简介

  白堆村坐落在新竹镇西部,与澄迈县接壤,海屯高速公路从白堆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有402户,共2095人;村党支部设有7个党小组,党员48人,其中女党员3人。耕地面积1347.99亩,其中水田面积911.41亩,坡地面积236亩,旱田面积200.58亩。
  白堆村在发展水稻、瓜菜、橡胶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禽畜养殖和淡水养殖业,年出栏定安鹅20余万只,定安黑猪10000头,肉鸭60万只,鸡32万只,鱼3000吨,总产值1亿多元,获纯利润3100万元以上。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69021101 570000 -- 查看 白堆村谷歌卫星地图

白堆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白堆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禄地村

  禄地村委会位于新竹镇西南部,东临祖坡,西与白堆村接壤,南接卜优村,北以卜效村委为界与新序市场为邻。全村共个11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有558户,共2818人;村党支部设有5个党小组,党员47人,其中女党员6人。村域面积5.78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6050亩,耕地面积1828.65亩,水田面积1244亩,坡地面积144.2亩。   禄地村委会村民主要以热带农作物橡胶和槟榔为主,其中橡胶种植面积达5105亩,其中收割面积3267亩,年产量在86吨以上。禄地村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民合作社建立,重点发展冬季瓜菜和芋头等重点热带高效农业;每年都有大量冬季瓜菜上市,尤以豆角和青椒种植为主,年种植面积都在30亩以上,年产量在30吨左右,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9096元。   

大株村

  大株村委会是隶属新竹镇较大的行政村,位于新竹镇东南部,全村共12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有800余户,共3000多人;村党支部设有6个党小组,党员46人,其中女党员3人。   全村委会共有耕地2575亩,其中水田1322亩,旱地455亩,坡地597亩。辖区内共有水库2宗,生产用水比较方便。主要经济作物有橡胶、槟榔,农作物以水稻、冬季瓜菜、芋头为主。   坐落在龙州河畔的三滩村,三面环水,一条溪水、一处奇湾、一片沙滩、一群古树,构成了一幅自然秀美的山水画。2014年来,镇委镇政府以连片建设美丽乡村带为契机,依托本镇处于海屯高速路口距离海口41公里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三滩良好的旅游资源,计划发展水上娱乐和乡村生态旅游,打造别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连片生态旅游产业。   

卜优村

  卜优村位于新竹镇西南部,中线高速边上。全村共6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有658户,共2613人;村党支部设有6个党小组,党员66人,其中女党员12人。村域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0亩,水田面积1800亩,坡地面积860亩。   卜优村盛产橡胶,橡胶的种植面积达2180亩,已开割1950亩;卜优村素有种植瓜菜的优良传统,瓜菜的种植面积达450亩,年产量在800吨以上,其中又以种植豆角、辣椒为主,年种植面积都在300亩以上,年产量在600吨左右。   卜优村因紧邻中线高速,界内上通屯昌,下通澄迈,村里除了种植以外,其运输产业也较为成熟。   

白堆村

  白堆村坐落在新竹镇西部,与澄迈县接壤,海屯高速公路从白堆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有402户,共2095人;村党支部设有7个党小组,党员48人,其中女党员3人。耕地面积1347.99亩,其中水田面积911.41亩,坡地面积236亩,旱田面积200.58亩。   白堆村在发展水稻、瓜菜、橡胶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禽畜养殖和淡水养殖业,年出栏定安鹅20余万只,定安黑猪10000头,肉鸭60万只,鸡32万只,鱼3000吨,总产值1亿多元,获纯利润3100万元以上。   

祖坡村

  祖坡村委会位于新竹镇西北部,距新竹墟1.2公里。共有8个自然村,12个经济社,490户,总人口2210人,其中男1200人,占总人口的54%;女1010人,占总人口46%,村党支部设有5个党小组,党员53人,其中妇女党员6人,占党员总数的11.1%。   全村委会共有耕地2560亩,其中水田1800亩,旱地760亩。辖区内有山内水库和民青水库,生产用水比较方便。主要经济作物有橡胶、槟榔,农作物以水稻、冬季瓜菜、芋头为主。   近年来,祖坡村以芋头种植为龙头产业,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工程,2014年从广东引进690亩芋头新品种并试种成功,目前全村委会共种植芋头1200亩,其中新品种“新竹香芋”800亩。   

卜效村

  卜效村位于新竹镇西北部5公里处,东临祖坡村委会,西与白堆委会接壤,南接禄地村委会,北与澄迈县新吴社区为邻。S202公路自东向西经过,G224国道从村域东侧经过,交通便利。全村共5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有667户,共2631人;村党支部设有5个党小组,党员70人,其中女党员13人。村域面积861.8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904.2亩,坡地面积632亩,林地面积8886亩。   卜效村主要以传统种植业(橡胶、瓜菜、水稻)和养殖业(定安黑猪、新竹鹅)为主。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养殖业、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   卜效村琼剧演出历史悠久,名伶辈出,基础雄厚,人们又称为“琼剧村”、“戏班村”。   卜效村原名“卜聘村”村,后改为“卜效”村。早在清乾隆年间,这个村就开展了琼剧活动。据说最初是一位名叫吴应钦的老艺人先来卜效村创办木偶戏班。不久,老艺人吴文焕在此开设科班招徒授教琼剧,不少青年、中年、老年人都入科学戏。所教科班为“桂”字班和“富”字班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老艺人吴凤文牵头继续组织剧团到各地演出,最初没有钱买戏服,他们一方面发动群众捐款,另一方面组织群众搞副业解决困难。50年代末期,剧团解体,1962年又恢复,1982年这个村又办起了两个业余剧团,主要演员有:汝魁、月花、月成、发凤、金英等。演出剧目有《珠宝玉》、《卖胭脂》、《李三阳》、《洞房嫁嫂》等。从50年代到80年代,卜效村先后组织了12个民间业余剧团,几乎全村每户都有人登台演过琼剧,尤其是吴凤文一家至今共有9代人登台演出,被誉为“琼剧世家”。   1991年,卜效村被海南省群众艺术馆确认为全省第一个琼剧村。定安县文化局、文化馆在服装、道具、布景、音乐、灯光、播音等器具给予全力支持。卜效村拥有一个近300平方米的排练场,省、县两级艺术馆还派出4名文艺技术骨干蹲点,给卜效“琼剧村”在舞台艺术、唱腔艺术上给予指导,使卜效村的琼剧活动又活跃起来。先后排练演出了《秦香莲》、《七星梅》、《苦凤莺连》三台大型古装琼剧和《宴请谁》、《纪念冯白驹将军》等现代小琼剧,受到城乡观众的好评。1994年卜效村代表队参加全省琼剧表演电视大奖赛,荣获业余组第2名。1993年至1994年间,“琼剧村”表演队参加全县性的两次琼剧表演比赛,都获得业余组二等奖。在个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表演奖2名。   

新竹村

  新竹村位于新竹镇东北部,东临澄迈县,西与祖坡村接壤,南以富文镇为邻,北接大株村。全村共10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有533户,共2151人;村党支部设有6个党小组,党员81人,其中女党员14人。村域面积9.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99.97亩,水田面积1571.97亩,坡地面积578.68亩。   新竹村种植槟郎等热带经济作物,成为新竹村的一道绿化和生产相结合的经济作物带,年种植面积达3341亩以上,年产量在343吨以上,既生态又经济;新竹村素有种植蔬菜的优良传统,每年都有大量蔬菜上市,尤以豆角、辣椒种植为主,年种植面积都在500亩以上,年产量在1400吨左右。新竹村养殖业主要以农家黑猪养殖、新竹鹅养殖为主,养殖模式主要以自家养殖为主。   


白堆村特产大全




白堆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