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引村,这座历史悠久的火山村,村民皆姓王,所有的房屋皆用火山岩垒砌而成,因而又被称为“石屋村”。古村墙绕村而建,村口有火山岩铺就的小道,村中随处可见年代久远的石屋、石制用具,处处散发着浓郁的火山味。火山石成为村人“宝贝”,代代相传。
“火山石”是南引村最突出的元素,火山石建成的房屋、火山石铺就的村道,随处可见。
定安县龙河镇的南引村——一座年代久远的古村落,穿越火山爆发后的历史烟尘,以天然去雕琢的质朴,
南引村位于龙河镇东南部,一踏进村子,如同走进了世外桃源。村子很安静,鸟儿轻灵地在丛林间跳跃,不时有几声水牛的哞哞声传来。弯弯曲曲的村道在丛林中伸延,道路两侧都是火山岩石。微风一吹,树上的槟榔花、黄皮的气味扑鼻而来。
村民的房子散落在丛林之间。村民都下地干活去了,但房门都没有上锁,可见此处民风淳朴。
站在南引村村口,由火山石垒起的村道以及房屋地基依稀可见,古村道弯弯曲曲一直向村中延展,因多年无人行走,杂草丛生。一排排整齐的石头,就是古村落的地基,一直排列到村后。
南引村归属于定安县龙河镇龙介村委会,村民都姓王。现年68岁的村民王发深家中,一直保留着族谱。据《话说南建州》记载,南引村是王官第五代孙子于元末明初迁而居的村庄,村名“南引”,读音“南沿”,因从王官祖居的南雷村迁来而得名。QQ图片20150618143944
据《定安县志》记载,王官的先祖是先秦时期中原之王琅琊,南宋时期戊守边陲,全家移居南雷峒(今定安岭口地区)。至治元年(1321年),因宫廷内争,图帖睦尔流放到定安,王官以礼相待,1328年,图帖睦尔登帝位,称文宗,他为报王官礼遇之恩,1329年将定安县升格为南建州,封王官为世袭知州(五品)。
据《王氏族谱》记载,南建州仅存在四十年后,就被撤销。到王官之后第五代后裔时,因受到外界的压迫,王官后人搬迁至南引村。南引村一直是个小村庄,500年过去了,村民仅200人左右。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69021106 | 570000 | -- | 查看 南引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龙塘社区 |
龙塘居委会位于龙河镇的中心位置上,面积256亩,人口3023人,共有党员61人,汉族为主,也有黎族与苗族的居民。水田面积132亩,旱田面积23亩,坡地面积86亩。 龙河镇政府及其镇七所八站均在本辖区内,龙塘居委会是龙河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一个三百平方米的乒乓球活动基地和2个供青、中、老年人条广场舞的活动广场。 龙塘居委会共有大小街道17条,新建街东西走向,长约1.5公里,商贸活动主要在本街道进行。一横街、二横街、三横街也是重要的经商地段,与新建街相交汇。建国街、民主街是解放初期形成的街道,改革开放前是龙河镇的商贸区,金龙街道路宽广,是规划中的重要经济街道。 龙塘居委会居民的收入主要以经商为主,饮食业、修理业、副食业。服务行业等类别齐全,也有部分居民向外承包土地,主要种植橡胶、槟榔、龙眼、荔枝等作物。 |
天池村 |
天池村委会原名天群村委会,于2012年更名天池村委会。天池村委会距离龙河镇墟7公里,村庄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分为东南西北中5个片区,共有4个自然村、15个经济社,330户,1571人。 近年来,天池村各项工作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省级社会综合管理示范村、省级生态文明村、县、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县“文明生态村先进村”和镇“综合工作一等奖”、“计生工作二等奖”、“农保工作三等奖”等殊荣。 天池村原为社会治安问题较为突出的难点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观念守旧,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近年来,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强核心工程”,不断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以党建工作项目化为抓手,以发展壮大乡村生态游经济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从打造文明生态村着手,带领群众转变观念、发展经济、促进村风民风好转,着力为民办实事。党员带头发动群众筹资314万元,完成入村大门、3公里长的主村道路阶、水泥硬化各片区村主道9条和大小巷道143条,总长约7公里。通过成立村治安联防队,开展“无毒村”、“无赌村”活动,改善农村社会风气;建立村文化广场,成立村健身舞蹈队,不断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促进村风文明。现在,天池村-酗酒、打架斗殴的事件少了、下棋、打球运动的人多了,村民经济发展意识、法律意识得到明显提升,村党支部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明显加强,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威望得到明显提高。 |
菉林村 |
菉林村委会下辖菉林、石岭2个自然村,共有12个经济社,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615户,常住人口2237人,林地面积280亩,耕地面积2530亩,其中水田850亩,坡地1680亩,土地承包农户为435户,主要种植水稻、橡胶、槟榔等经济作物,其中橡胶475亩,槟榔699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槟榔加工业、运输业、建筑业和劳务经济。全村共有槟榔加工作坊71家,运输车辆36辆,建筑队3支,省内外务工人员570人。 在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菉林村党支部联合热心公益事业的村骨干和外出工作人员代表,成立了村创建文明生态村领导小组。党员干部和村骨干积极抓好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组织群众集资投劳,外出人员代表负责技术指导和发动多方筹资,先后筹集创建资金197.5万元,用于建设村门一座,硬化入村主道护墙3.5公里,硬化村中主道、小道960米,巷道5780米,建设三级无害户厕92个,沼气池85个,挖深井4口,建水塔4座。去年,在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建成集村“两委”办公室、文化室、卫生室、警务室、计生服务室、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等为一体的村级组织办公大楼。2010年,被评为县文明生态村建设先进村,在全省农村通畅路建设评比中,菉林村的3.5公里农村通畅路建设工作被评为全省一等奖。2014年,菉林村委会实施整村扶贫推进,通过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广大群众热情参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通过对传统的槟榔初加工、苗木及林下饲养等产业的打造,使村民收入有了较大增长。 |
岭寨村 |
岭寨村委会地处龙河镇北部,距离龙河墟8公里,下辖6个经济社,全村255户,共1285人,村党员20人。耕地面积1692亩,林地面积2075亩,主要经济作物橡胶、槟榔等农作物,种有槟榔844亩,年产量达78吨;橡胶2530亩,年产量达66吨;瓜菜200多亩,年产量达81吨。 岭寨村两委班子积极配合镇政府做好农业生产转型工作,丰富农业种植结构。现种植山柚80亩、菠萝蜜10亩、芋头4亩,麻竹15亩,同时发动群众发展养鸡、养羊、养牛业,养鸡合作社年出栏量10600只,养羊规模达250只,养牛规模达300只。 岭寨村委会共有6个自然村,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筹集资金,目前已完成岭寨村、后山村、下坡村、后坡肚村四个自然村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实现了村道水泥硬化。另外,多渠道争取到县里相关部门的资金用来修建灯光排球场,目前已完成6桩照明灯光架设和球场围墙修建工作,并对球场进行划线上漆。作为龙河镇第一批试点设立的村级便民服务站之一,岭寨村委会办公室的办公条件更加完善,配套有办公电脑3台、打印机1台、复印机1台、音响设备1套,并且更新了液晶电视机,更好地收看远程教育节目。 |
西坡村 |
西坡村委会地处龙河镇西部,距离龙河墟6公里,下辖13个经济社,全村480户,共2051人,耕地面积2810亩,林地面积2880亩,主要经济作物橡胶、槟榔、瓜菜,全村党员39人。 全村沿西坡至龙塘的主要两旁居住,东面是龙州河上游马湾至龙塘大桥河段,西面九顶岭山脉环抱,风景秀丽,地灵人杰。村的西南面与原部队和屯昌县交界。村庄民居里因地势原因,因此有东西南北不同走向。开展生态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洁,现今存有泥木石结构的古住宅。 特色景观方面,龙州河上游的马湾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人工兴建的马湾坝水轮泵三台,用于生产灌溉,河水从坝上飞流直下,击打在石头上水花四溅,颇具观赏性。 特色产业方面,有历史悠久的光岭萝卜,该产品脆嫩可口,味道极佳。 |
水竹村 |
水竹村委会地处龙河镇东南部,距离龙河墟6公里,下辖12个经济社,全村333户,共1517人,耕地面积1573亩,林地面积200亩,主要经济作物有槟榔、橡胶、水稻。全村党员33人。 水竹村地处龙河镇东南部,属火山熔岩区,毗邻白石岭,土壤肥沃,含有丰富的硒元素,是全国罕见的富硒地级村。全村山青树绿,保存了良好的山区自然植被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与白石岭的白石景观遥相呼衬更显“白色巨鸟”的风采!水竹村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村中火山岩是最突出的元素,随处可见火山岩建成的房屋、火山岩铺就的村道、火山岩制成的用具,古色古香!别有一般风味。水竹村人文风物丰富,传承不失传统、道德、文明、向上。琼剧的传唱,排球的竞技等都是村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每年的军坡节,春节年会是村中最热闹的节日,全村大大小小,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归来,处处洋溢着热闹而祥和的氛围。水竹村更是一个爱心村,多年来村民一直坚持着筹资“爱心助学”资金的优良传统,用爱心托起了属于水竹村自己的“大学梦”。 近年来,水竹村村委会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在各项建设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从村主干道路面的硬化到建塔、导流实现村中全覆盖通水再到村文化广场、文化室和村邮站的兴建,使得村委会基建有了质的提高;在经济建设方面:目前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外出务工、个户村民经营槟榔收购与烘烤生意为辅。其中种植业主要是槟郎、橡胶、水稻等,畜牧业主要是养殖黑山羊、黄牛、猪、山鸡和土家鸡。下一步,水竹村将立足自身实际,参考定安“百里百村”乡村旅游策划方案,充分利用硒资源,努力探索特色新产业。 |
安良村 |
安良村委会地处龙河镇东部,距离龙河墟8公里,下辖15个经济社,全村480户,共2178人,耕地面积2709亩,林地面积1356亩,主要经济作物橡胶、槟榔,全村党员36人。 安良乡土民情淳朴,人民热情好客,有悠久的民间军坡传统文化,盛产丰富的富硒大米,境内有2处天然冷泉鑫豪(廉塘)冷泉和清水塘冷泉有待开发,可供居民游客避暑游乐。廉塘地处安良小学西边,面积46亩,常年水温在20℃左右,水源清澈无污染,是避暑的好去处。清水塘地处安良原军医院一八五医院旁,面积达138亩,由多个冷泉眼汇聚而成,池塘呈长方形,泉水清澈透明,适宜休闲养生,是定安境内少有的原生态无污染的冷泉。 |
南勋村 |
南勋村委会地处龙河镇西部,距离龙河墟5公里,下辖11个经济社,全村492户,共1966人,全村党员30人。耕地面积575亩,林地面积6500亩,主要经济作物橡胶、槟榔、水稻、瓜菜等农作物,槟榔种植面积约300亩,槟榔种植约450亩,冬季瓜菜约500亩。 近年来,南勋村委会集中进行乡村环境整治,开通和修整3000多米的主要田洋路、村路,铺路石灰达到200立方,并将村委会广场进行硬化,大大改善南勋村村容村貌,总投资(包括政府资金、群众集资、村委会配套资金)约8万元。 |
旧村村 |
旧村村委会位于龙河镇北部,全村委会715户,总人口为3568人,13个自然村,23个经济社,旱田面积为1825亩,坡园面积为2014亩,橡胶种植面积为2248亩,槟榔种植1225亩,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为主。 旧村于龙塘墟相邻,地理位置较好,特色农副产品丰富,如长邦村特有的毛薯,农户手工腌制的芋头杆,冬季的辣椒基地,深掘村农户手工腌制龙河镇特色萝卜干等;村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自2013年起,在村“两委”干部带领及党员带动下,旧村村委会通过镇政府扶持资金及发动旧村村外出人口捐款筹集资金,先后完成湖边文化广场建设与完善,包括池塘堤的硬化加固,水泥戏台建设、平整、绿化广场、广场路灯建设等。2015年起,旧村将打造荷花湖项目,包括环湖护栏、农家乐,钓鱼台,跨湖横桥等项目。 |
平塘村 |
平塘村委会地处龙河镇腹部,距离龙河墟1公里,下辖22个经济社,全村816户,共2715人,耕地面积2315.59亩,林地面积222.15亩,主要经济作物橡胶、槟榔、水稻、龙眼、荔枝、菠萝蜜、香蕉、花生等,全村党员32人。 平塘村委会主要干道已完成80%的水泥硬化建设,已有16个经济社完成生态文明村建设,有文化风俗历史悠久的祠堂、神庙一共3间,村里有一口几十亩大的池塘,水面粼粼在阳光的倒映下显得十分秀丽迷人。 |
石塘村 |
石塘村委会地处龙河镇北部,距离龙河墟2公里,下辖12个经济社,全村286户,共1363人,耕地面积1914亩,林地面积2400亩,主要经济作物橡胶、槟榔、水稻。全村党员40人。 截止目前,已实现通电、路、电视、电话,但是村里无路灯。全村通自来水,石塘村到乡镇道路为水泥混凝土硬化路,村内自然村之间的土路未硬化。全村201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16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800元,是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村。人均水田面积0.34亩,粮食总产量249600公斤。农民以种植橡胶、槟榔,养猪、鸡、牛为主要经济来源。常年外出打工人数130人左右,全村参加从村养老保险360人,参保率95%,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250人,参合率98%。享受低保38人口,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和镇卫生院。石塘村党支部党员总数40人,其中男党员37人,女党员3人,下设7个党小组。 “平安醮会”是石塘村的特色文化,每5年举行一次小平安醮会,10年举行一次大平安醮会活动,通过活动让村民烧香求福,国泰民安,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富足安康。“闹军坡”,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是石塘村的军坡节。这一天比过年都要重要,家家户户杀鸡、鸭、鹅、猪,用来举行祭祀仪式,并接待远道而来吃军坡的亲朋好友。 |
南引村 |
南引村,这座历史悠久的火山村,村民皆姓王,所有的房屋皆用火山岩垒砌而成,因而又被称为“石屋村”。古村墙绕村而建,村口有火山岩铺就的小道,村中随处可见年代久远的石屋、石制用具,处处散发着浓郁的火山味。火山石成为村人“宝贝”,代代相传。 “火山石”是南引村最突出的元素,火山石建成的房屋、火山石铺就的村道,随处可见。 定安县龙河镇的南引村——一座年代久远的古村落,穿越火山爆发后的历史烟尘,以天然去雕琢的质朴, 南引村位于龙河镇东南部,一踏进村子,如同走进了世外桃源。村子很安静,鸟儿轻灵地在丛林间跳跃,不时有几声水牛的哞哞声传来。弯弯曲曲的村道在丛林中伸延,道路两侧都是火山岩石。微风一吹,树上的槟榔花、黄皮的气味扑鼻而来。 村民的房子散落在丛林之间。村民都下地干活去了,但房门都没有上锁,可见此处民风淳朴。 站在南引村村口,由火山石垒起的村道以及房屋地基依稀可见,古村道弯弯曲曲一直向村中延展,因多年无人行走,杂草丛生。一排排整齐的石头,就是古村落的地基,一直排列到村后。 南引村归属于定安县龙河镇龙介村委会,村民都姓王。现年68岁的村民王发深家中,一直保留着族谱。据《话说南建州》记载,南引村是王官第五代孙子于元末明初迁而居的村庄,村名“南引”,读音“南沿”,因从王官祖居的南雷村迁来而得名。QQ图片20150618143944 据《定安县志》记载,王官的先祖是先秦时期中原之王琅琊,南宋时期戊守边陲,全家移居南雷峒(今定安岭口地区)。至治元年(1321年),因宫廷内争,图帖睦尔流放到定安,王官以礼相待,1328年,图帖睦尔登帝位,称文宗,他为报王官礼遇之恩,1329年将定安县升格为南建州,封王官为世袭知州(五品)。 据《王氏族谱》记载,南建州仅存在四十年后,就被撤销。到王官之后第五代后裔时,因受到外界的压迫,王官后人搬迁至南引村。南引村一直是个小村庄,500年过去了,村民仅200人左右。 |
龙介村 |
龙介村委会地处龙河镇东南部,距离龙河墟2.5公里,下辖27个经济社,全村807户,共3304人,耕地面积3742亩,林地面积4520亩,主要经济作物橡胶、槟榔等农作物,全村党员37人。 龙介村委会南引村现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村中现保留有十几间明末清初建成的石室,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器、莲花石栓及各种古文物。 |
茶根村 |
茶根村委会地处龙河镇西部,距离龙河墟半公里,下辖7个自然村,15个经济社,全村476户,共2365人,耕地面积2900亩,林地面积320亩,主要种植水稻、橡胶、槟榔等农作物,农民主要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建筑工为主,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10亩,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8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1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 目前茶根村委会已实现通电、路、水,但是无路灯。茶根村、加东村和越东村共3个自然村的村道路巷未硬化,长约2500米。 201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8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00万元,畜牧业收入40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800头,肉牛40头,肉羊120头);工资性收入3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外出务工收入6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00人,有170人从事建筑工。 到2014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680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238元。享受低保33人,五保户20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设立党支部1个,设党小组4个,党员总数51人,党员中男党员46人,女党员5人。设有团支部1个,团员125人。 |
鸭塘村 |
鸭塘村委会地处龙河镇东部,距离龙河墟2公里,下辖19个经济社,全村530户,共2471人,耕地面积2700亩,林地面积2500亩,主要经济作物橡胶、槟榔,全村党员52人。 自创建美丽乡村以来,每个自然村都有垃圾室,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的村民为人厚道,民风淳朴,热情好客。鸭塘村成立一支八音队,还有一年一度的传统风俗——闹军坡。有史料记载,鸭塘村委会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建立了红色政权,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墓园尚未完善。还有鸭塘冷泉,米筛塘、秧园黄灶。特色产业有秧园富硒辣椒、富硒大米、富硒鸡等。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