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国有六号农场始建于1951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中型农场。位于通辽市奈曼旗最东端,东北两侧同开鲁县、奈曼清河乡接壤,南面、西面与治安镇相邻。全场总土地面积13.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7万亩;林地面积2.2万亩;其余是碱甸子和坨沼地。总人口4360人,在册工人1648人。
1990年后农场新增劳动力1050人。农场场部距国道111线和京通铁路6.2公里,场境内全部是土路,交通十分不便,在场管委的积极努力和争取下,场部距111线6.2公里油路建设项目于2005年通过相关部门评审已经立项,目前上土方工程已全面启动,预计2006年11月份可竣工投入使用。全场八个分场仍有三个分场不通程控电话(四、六、八三个分场),有一个自然屯不通电,场内没有有线电视和差转台,文化广播事业仍属空白。
-气候
所以区域属北温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0℃-6℃,全年日照时间为2868至3111小时,属干旱地带。
-师资力量
2005年8月,全场实现集中办学,教职工43人,在校学生360人(原六号农场中学于2000年9月撤并到治安中学)。 农垦体制改革后原六号农场卫生院划归治安镇中心卫生院,设立农场卫生所,由治安中心卫生院负责管理,医务人员由旗卫生局统一管理。
-分场
全场辖八个分场,每个分场设党支部-兼场长、核算员、计生员各一人,各分场的基本情况是: 一分场:位于农场场部2公里处。总面积12985亩,辖三个自然屯。158户, 总人口595人,在册工人237人。以农为主,耕地面积1805.3亩。 二分场:六号农场场部驻地。总面积18657亩,辖一个自然屯。178户,总人口771人,在册工人268人。以农为主,耕地面积2106.9亩。 三分场:位于场部驻地西12公里处。总面积24330亩,辖一个自然屯。293户,总人口1052人,工人456人。以农为主,耕地面积3798.7亩。 四分场:位于场部驻地北2.5公里处。总面积17618亩,辖两个自然屯(其中一个自然屯不通电)。76户, 总人口285人,工人123人。耕地面积901.7亩。 五分场:位于场部驻地西北8公里处。总面积19106亩,辖两个自然屯。116户,总人口425人,其中工人177人。耕地面积1299.3亩。 六分场:位于场部驻地西北4公里处。总面积14132亩,辖一个自然屯。91户,总人口352人,工人165人。以农为主,耕地面积1160.8亩。 七分场:位于场部驻地西北12公里处。总面积18625亩,辖两个自然屯。134户,581人,其中工人257人。以农为主,耕地面积1856.8亩。 八分场:位于场部驻地西5公里处。总面积10544亩,辖一个自然屯。42户,159人,其中工人55人。耕地面积495.68亩。
-特色产业
1.2008年在农场三分场境内投资18万元建成的50亩设施农业园区,于10月份竣工,现各种蔬菜正式投入市场出售。2009年预计再建日光温室大棚50亩;场内沙地西瓜、红干椒、万寿菊等种植前景良好,2010年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从而提高职工群众的经济收入。 2.一分场境内的硅砂矿,主要生产油田压裂砂和工业铸造型砂
-自然资源
全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农牧结合是农场发展特色,农业生产的大量剩余秸杆资源,可以用来发展畜牧业生产、种植业以优质高产玉米、高粱及杂粮、杂豆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大,产量高、销路好,同时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预计2009年建日光温室大棚50亩,沙地西瓜、药材及玉米制种达2000余亩;场内林木资源丰富,以用材林为主;地下水丰富,发展农牧林业生产有保障;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以硅砂为主,用以油田压裂和工业铸造;全场区域为教来河上游冲击平原、三面环沙,境内土壤多由黑粘土,沼泽土及风沙土组成,其中盐碱地居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奈曼旗旅游·奈曼旗特产·奈曼旗十大特产·奈曼旗十景·通辽品 | 150525400 | 028000 | 0475 | 查看 国有六号农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大沁他拉镇 |
大沁他拉镇位于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北邻巴嘎波日和苏木、西与敖汉旗常胜乡、义隆永镇毗邻,东与白音他拉镇相邻。 大沁他拉镇是旗政府所在地,总区域面积556平方公里,总人口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辖八个居委会、44个嘎查村,现有耕地面积8.9万亩,有林地面积18万亩,荒山、荒沙面积40万亩,有机电井800眼,实现机井灌溉面积6.8万亩,森林覆盖率18.8%。 交通、通讯:京通铁路和国道111线交叉从大镇境内穿过,南与库伦旗、阜新市赤峰市等地专线相连,北与科尔沁区、开鲁县也直通班车、火车。西部的双常线是奈曼旗与赤峰市相连的捷径。镇内各村之间都有公路相通。交通条件极其便利。通讯条件:境内有奈曼旗电信局和移动电信局,是奈曼旗通讯中心,有移动电话和家庭电话1.5万门能与世界各地联网。 基础设施:近十几年,在旗政府和大镇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基础设施建设空前发展,积极引资承建综合办公楼,居民住宅楼,沿着奈曼旗、青山路两侧80%地段都建起了楼房,大大改善了镇内居民的办公条件、居住条件、经商条件,镇内有主街五条,路八条,都全部硬化,路两侧安装了路灯,还实施“绿化”、“亮化”、“硬化”工程。使大镇内总体环境有基本的改善,规范了专业市场,建起了规范化北方市场和北方蔬菜批发市场,兴隆庄集贸市场和常胜集贸市场,使镇内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农村牧区以生产投入为主,启动了生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共打机电井800眼,永久性明渠20万延长米,建牛舍1500间,羊舍200多处,畜草窖池1000多个。. |
八仙筒镇 |
八仙筒镇地处奈曼旗中东部。镇政府座落在京通铁路和国道111线附近。南邻固日班花苏木;西邻白音他拉苏木及苇莲苏乡;北邻平安镇及明仁苏木;东邻东明镇,地理位置优越,国道111线和京通铁路横贯境内,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基础设施完备。全镇土地总面积7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9万亩;辖区5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4.52万人,其中镇区人口0.8万人。是一个以商贸工为主体,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市场建设为基础,以开发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贸易和绿色旅游业为重点的经济综合发展类型区。 八仙筒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基础设施完备。国道111线和京通铁路横贯境内,客运四通八达;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寻呼业务、因特网络全部开通。2000年以来,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坚持狠抓以水源建设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共打配机电大井89眼,小管井5020眼,发展节水管灌900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89万亩,新上变压器8台1540KVA,新架设高压线路53.1KM,低压线118KM,解决了无电嘎查村的通电问题,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狠抓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共投资717万元,用于城镇道路亮化、绿化、排水、住宅、商贸流通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
青龙山镇 |
青龙山镇位于通辽市奈曼旗最南部,地理位置优越。南与辽宁省阜新市接壤,是奈曼旗与周边省市发生横向经济联系的窗口。青龙山镇距沈阳市252公里,距奈曼旗政府所在地及京通铁路65公里,与周边大中小城市阜新、北票、朝阳、赤峰、锦州等最远距离不超过260公里。省道大阜线从境内南北纵向穿过,与各市均有国道或省级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青龙山镇总土地面积61.5万亩,其中耕地13.1万亩,林地22万亩。镇政府下辖29个行政村,108个自然屯,总户数6,969户,人口近28,000口人,其中镇区人口3000人。2003年青龙山镇财政总收入308.62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456元。粮食总产量0.54亿斤。. |
新镇 |
新镇1954年为奈曼旗第六区,1956年撤区划为马家洼子乡,1958年改为新镇(生产大队),1983年改为新镇乡,2000年撤乡建新镇镇,同年12月,原朝古台苏木与新镇镇撤乡并镇,定名为新镇。新镇位于奈曼旗东南部,科尔沁沙地前缘。南与阜新市毗邻,东与库伦旗相连,北边与科尔沁区勾通。全镇辖33个行政嘎查村,87个居民小组。镇政府所在地为新镇村,地处大扣线距大沁他拉镇50公里处。 全镇总土地面积8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2万亩,沙地面积18万亩,林地面积27万亩,森林覆盖率32.1%,境内有牦牛河、杜贵河、保安河三条河流通过,是柳河的发源地。全镇总户数6365户,总人口26700人,其中蒙古族7956人,占总人口的 29.8%。 2003年,全镇粮食总产量3594万斤,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5.4万头(只),其中生猪21300口、牛2800头、羊19600只;全镇工农业总产值7853万元;财政总收入353.8万元,人均纯收入过到1000元。 全镇三级以上公路总里程70公里,大扣线公路从境内穿过,长20公里;固朝穿沙公路经固日班花苏木至科尔沁区,境内长26.5公里;朝——太线,朝——三线,西接太山木头,东至库伦旗六家子镇,境内总长23.5公里。33个嘎查村全部通电、通路、通邮、通广播电视,有15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其中10个村为无线介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络覆盖全镇;有4个村安装了有线电视;有高标准畦田4000亩,有效灌溉面积12000亩。 全镇现有中学2所,小学29所,教育普及率98%,有地区中心卫生院一处。. |
治安镇 |
1965年设乡时定为治安,后沿用至今,镇政府所在地为百家村。 治安镇位于奈曼旗东北部边缘,东北距称尔沁区70公里,西南距大沁他拉镇120公里。东邻开鲁县东来镇,南与库伦旗的额勒顺镇为邻,西与奈林苏木、得胜镇接壤,北部与六号农场、清河苏木相连。东西长11.5km,南北长32km,地域面积240.34平方公里。 自然概况:治安镇地处科尔沁沙地中部,松辽凹陷的低坡带上,地表起伏不大,地形平缓,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热同期,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少雨,冬季漫长寒冷。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50小时左右,年均气温为6.4篊,年均降水量262.8mm。本镇地下水较丰富,贮量在4600万立方米左右,森林覆盖率为13%。 社会经济现状:治安镇现辖20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2002年底为13703人。民族主要为蒙古族和汉族,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6.7%,截止2002年牲畜存栏26432头只,其中牛8010头、羊5666头。2002年底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18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800万元,工业总产值8000万元。京通铁路和国道111线横贯镇域中部,20嘎查村全部通电、通邮、通路、通电视,13个嘎查村通程控电话,镇区通自来水和有线电视。镇内有一座库窖100万立方米的小水库。全镇有2所中学,19个小学,中小学普及率已达100%。有地方中心卫生院一处。. |
东明镇 |
东明镇位于奈曼旗东部,西距奈曼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镇80公里,东距科尔沁区100公里。辖区东邻得胜镇,西接八仙筒镇,南邻奈林苏木,北部与兴隆沼林场和清河苏木相接。 东明镇辖区总面积50.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93万亩,沼地6.8万亩。林地面积总体地貌特点为南沙北沼中平原。全镇辖38个行政村,共6424户,总人口28925人,其中农业人口2732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4%。全镇工业生产值1.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为1亿元,粮食总产量1亿斤,牧业大小畜年度存栏数3.8万头(只)。 京通铁路和国道111 线穿过全境,铁路设有货运站台。东茫线公路由北向南通过库伦旗与辽宁省相接。镇内公路总里程40公里。全镇38个行政村全部通电、通路、通邮、通广播电视、通程控电话或无绳电话,中国移动和联通信号覆盖全境。. |
沙日浩来镇 |
奈曼旗沙日浩来镇位于奈曼旗的中南部,距奈曼旗所在地大沁他拉镇35公里,东与新镇、白音昌乡接攘,北与黄花塔拉相连,西与义隆永、赤峰市敖汉旗毗邻,南与青龙山、土城子相接。 沙日浩来镇共辖18个行政嘎查村,54个自然屯,共有人口13800人,其中农业人口13230人,非农业人口537人。蒙汉各占二分之一,是个典型的蒙汉杂居地区。全镇总土面积339.7平方公里(50.9万亩),南北长19公里,东西宽18公里,其中耕地9.3万亩,草牧场3.5万亩,有林面积20万亩,河流、沟壑面积7.5万亩,未利用土地6万亩,工农业总产值5,684万元,财政总收入183万元,人均纯收入1253元,粮食总产量6935吨,牧业大小畜年度存栏数22,646头(只)。 全镇的交通、通讯条件优越,大阜线、大和线贯穿其中,国道111线和义扣线沿界穿过。全镇平坦宽阔的乡间公路共有15条,交通可谓是四通八达。信息通讯条件良好,全镇已有1/3的嘎查村开通程控电话,程控电话用户已达600户,有2个无线电话通讯网,即联通和网通,无线电话拥有量为2000余部。. |
义隆永镇 |
镇政府所在地位于奈曼旗西南部,国道111线642公里处。东邻黄花他拉镇,南与沙日浩来镇土城子镇接壤,西与敖汉旗下洼镇、新窝铺乡毗邻,北临舍力虎水库。 义隆镇于2001年1月由原义隆永镇与太和乡合并而成。合并后全镇总土地面积5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6万亩,所辖33个行政村,共有5785户,2.2万口人,全镇大小畜存栏12万头只,其中:牛1250头,羊16500只,鸡2.5万只,拥有林地面积22.8万亩,全镇财政总收入214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535元。全镇地形呈狭长、大部分村分布于国道111线两侧,叫来河横贯全境。叫来河南岸大部分耕地属叫来河冲击平原,土地平坦、肥沃,河北大部分为沙沼地,土地较瘠薄,全年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回暖快,夏季雨热同期,适宜作物生长,秋季凉爽,降温迅速,冬季较长,年平均气温6℃左右,年平均无霜期15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50小时,年降雨量在340-450毫米之间。 交通通讯:义隆永镇与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毗邻,地处辽宁阜新、朝阳、北票、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交汇中心,国道111线、京通线铁路横贯全境每天有12对客车对开往返于赤峰、通辽之间,“三横四纵”的村间公路,全部形成畅通网络。村村通有程控电话,全镇开通程控电话1500门,无线寻呼、通信覆盖全镇各个角落,图文传真等通讯设备全面投入使用,信息沟通方便快捷。 农业基础设施:全镇有6万亩耕地全部修成了高标准畦田,并有配套齐全的机电井708眼,扬水站13座,且有1.1万亩全部实施了节水管灌。 牧业基础设施:全镇共有标准化棚舍1万间,砖石窖池950座,纯正鲁西黄牛151头,本地绵羊及小尾寒羊16500只,并建有可存栏200只基础母羊的小尾寒羊繁殖基地一处。 林业基础设施:镇内建有1000亩的“123”果树种苗繁育基地,100亩美国红提葡萄示范基地,甘草种苗繁育基地。 基础设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镇内水电齐全,柏油路街。. |
固日班花苏木 |
固日班花苏木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北部,东经119°14′至125°57′,北纬43°50′至45°50′。具体位于奈曼旗东南部,教来河南岸。东部与库伦旗茫汉苏木、六家子镇接壤;南部与新镇连边,西部与大沁他拉镇靠拢,北部与八仙筒镇以教来河中心为界,隔河相望。距京通铁路、国道111线60华里。全境东西宽约80华里,南北长约120华里。全苏木总土地面积122万亩,其中,南部主要以沙丘和坨间甸子草地为主,北部地势较为平坦,耕地面积约10.1万亩,林地约30.4万亩,草牧场约40.3万亩,其它以荒沙和村屯道路约41.2万亩。地貌形态以低山、平原、漫岗为主。全乡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之势,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零下2.4℃,年降水量为300-450毫米,无霜期为113天。 全苏木小学校点6个,在校学生448名。全苏木党员共603名,分别在25个支部;农村受补贴干部88名。苏木有旗级中心卫生院1座,负责全苏木及附近农牧民群众的就医求药和健康服务。固日班花苏木电力供应充足。全苏木行政嘎查及自然村全部通电,完全能够保证农户照明和动力用电。 -人口情况 全苏木22个行政嘎查村40个自然村,共3548户1.46万口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21万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蒙汉人民杂居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通讯和交通 固日班花苏木交通四通八达。主要以大奈线、固朝线为主干线,村间路基本形成网络。赤通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个进出路口均在我苏木境内。通辽至新镇(途径)、通辽至固日班花客运班车每日往返一次,旗所在地大沁他拉镇至固日班花客运班车每日往返4次。 固日班花苏木通讯覆盖全境。固定电话装机容量达到500多部,移动电话3600多部;移动通讯实现全球漫游,宽带网已经接入。 -扶贫工作 固日班花苏木是少数民族贫困苏木。扶贫工作主要以国家项目扶贫为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进行扶持。全苏木有9个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村,10个千村扶贫项目村;3个整村推进项目村,1个新农村建设项目村。通过实施项目扶贫,目前基本解决了贫困户温饱问题,正迈向小康目标。 -农业资源 资源丰富。有天然草场56万亩,牲畜饲料地11.42万亩;地下富含矿石、河流沙、膨润土、黄沙土;树木 固日班花苏木 有:柳树、灌木等;草本植物有:碱草、三棱草、大叶章、山韭菜、马莲等;药材类植物有:黄芪、防风、芍药、玉竹等。全乡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境内流经伊敏河、辉河两大水系。 草原风貌保存完整,是唯一汇集内蒙古九大类型草原的地区,也是中国北方草原最华丽、最壮美的地段,素有“天堂草原”之美称。这里,绿草如海,畜群如云,毡包如扣,河曲流银。所辖景点有集蒙古族衣食住行民俗文化为一体的“蒙古浩特”;有再现古老草原游牧民族生活景观的“游牧部落”;也有展示森林草原向草甸草原过渡带特色的“森林草原生态区”。这三处景点是海内外游客观赏秀丽草原景色、领略游牧民族风情的首选之地,到这里来旅游,会给您无限美好的精神享受。 -自然资源 具有分布广、品位高、易开采的特点。已探明矿产60种,矿产地310处,其中大型矿床14处,中型矿床20处,小型矿床37处,矿点239处。煤、盐、硝、石膏、石灰岩、铁、铜、金、石墨、大理石、膨润土、白 固日班花苏木 云岩、花岗岩等储量可观,其中煤储量14.7亿吨,盐1.3亿吨,芒硝4960万吨,石膏1亿吨,膨润土4.4亿吨,铁3850万吨,黄金60吨。全旗拥有草原6900万亩,林地120万亩,耕地24万亩,特别是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原始次生林36万亩,是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华北的天然生态屏障。 先后开发建设了腰坝滩、查哈尔滩、格灵布隆滩、西滩四个井灌区和巴音毛道、老崖滩、孪井滩、漫水滩四个黄灌区,农产品以小麦、玉米、高粱等优质粮料、牧草、油料豆类、瓜果蔬菜等为主,阿拉善双峰驼和阿拉善型白绒山羊是当地两大优良畜种,“王府驼绒”荣获国际“阿米卡驼毛奖”,年产21万公斤。被誉为“纤维宝石”的阿拉善型白绒山羊绒荣获意大利第三届国际“柴格那羊绒奖”,其细度、光度、白度列世界同类产品之首,实为绒中极品,年产16万公斤。阿拉善左旗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盛产肉苁蓉、甘草、麻黄、黄芪、锁阳等中药村,有雪豹、盘羊、野驴、鹿、兰马鸡、獐、猞狸等野生动物资源。 |
白音他拉苏木 |
白音他拉镇位于通辽市西部,奈曼旗中部,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镇东北30公里处。 概况:全镇总土地面积74.1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7万亩,有林面积17.5万亩,其中乔木5.1万亩,灌木12.4万亩。辖29个行政嘎查村,白音他拉村、希勃图村、多日奔百兴、界花土村、那木彩甸子村、卧风甸子村、南道仑毛都村、北道仑毛都村、大镐图村、伊和乌素村、苏布日嘎村、东奈林好来村、西奈林好来村、高音敖力木村、哲日都村、当海嘎查、东荷叶敖嘎查、西荷叶敖嘎查、东勿他拉嘎查、腰勿他拉嘎查、四合敖包嘎查、小镐头嘎查、庙屯嘎查、尧斯图嘎查、满都拉呼嘎查、拉民他拉嘎查、散代嘎查、南宝古图嘎查、北包古图嘎查。镇政府所在地白音他拉村。全镇共有3576户,14315人,其中蒙古族6139人,占总人口的42.8%,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2002年,全镇总产值4400万元;粮食总产量2500万斤,家畜总头数为2.3万头(只),畜牧业已成为强镇富民的主导产业。 镇内交通便利,国道“111”线和京通铁路贯穿镇境内,里程分别达到15公里和12公里。有火车站一处,每天过往客车两趟,货车八十余趟。公路客车每日对开二十余趟,可分别直达旗内大沁他拉镇、八仙筒镇、东明镇、明仁乡、清河苏木、得胜镇、治安镇、青龙山镇及旗外敖汉旗、开鲁县和通辽市。乡村公路总里程达80公里,各嘎查村除四合敖包嘎查未通电外,全部通电、通邮、通路、通广播电视。镇内有木材加工厂6处,集贸市场1处,学校16所,其中中学1所,医院1所,村级卫生室18个,商店、饭店、旅店等服务行业120家。电信业篷勃发展,程控电话早已开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相继在镇内建立网站。镇内建有电视转播台一座。. |
明仁苏木 |
明仁苏木位于奈曼旗北部,西辽河南岸,地处东经120°45′—121°30′,北纬43°35′—43°30′,南邻治安镇、东明镇和六号农场,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东与开鲁县北兴乡船营子村(原开鲁县船营子乡)毗邻,西与八仙筒镇接壤。政府所在地为清河乡,距大沁他拉镇110公里,辖区面积76万亩。全苏木6846户、26511口人,其中蒙古族10584人,占总人口的38%。交通四通八达,11.8公里明孟线油路经孟家段水库与开八线相连,25.5公里东清线油路与国道111线相连,30公里明清公路纵贯东西,10公里清开线公路北与开鲁相连。 1947年 4月 12日,为救掉入西河中的战友康殿而壮烈牺牲,时年 33岁。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人民政府将烈士牺牲的地方命名为明仁乡,当地邮政编码为 028327。 为纪念辽吉功臣吕明仁,现明仁大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等,通辽市人民公园有其塑像。 -行政区划 明仁苏木辖27个行政村(嘎查),辖 清河、庆丰、福兴、公益、丰胜、大段、永安、太平屯、四方地、四合福、兴隆、南庆丰12个村委会;当海、乌兰艾勒、斯布呼勒敖包、图力格、辣椒铺5个嘎查。全苏木总户数6848户,总人口2.7万口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口人,占总人口96.3%,少数民族10584人。2006年全苏木国内生产总值2.7亿元;粮食总产量2亿斤,牲畜年度存栏总数16万头只(口),地方财政收入12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 -地形地貌 明仁苏木地处科尔沁沙地的边缘带上,西辽河冲积平原上游,地表微见起伏,沼坨由南向北逐渐消失,以冲积平原为主。整个地形地貌体现了由南向北,从风积冲积波状平原与冲积沉积河谷平原的两大部分,形成南沙北川。 -气候 明仁苏木属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多风,夏季降雨集中,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少雪,日照充足,热量充足,雨热同时。全年总辐射量122.7—126.3千卡/cm2,日照时数2941—2952小时,年均温度6.2℃,无霜期128—168天,≥10℃积温3151.2℃,年平均降水量360mm,湿润系数0.35—0.48。年平均风速3.6—4.1m/s。 -土壤 全苏木总土地面积546平方公里,土壤共分3个土类,5个亚类,13个土属,26个土种。 -水资源 该苏木属孟公灌区,教来河、西辽河沿界流过,可利用地表、地下水资源都比较丰富,其年经流量和贮量为2400万立方米和7600万立方米。 -林业资源 木现有林地面积36.5万亩,植被覆盖率48.5%,林木贮藏量254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该苏木有丰富的粘土资源,可开发利用制造红砖,现建有砖厂4座,年产红砖2800万块。南部沙质属高硅砂,可用来制造硅制品。 -特色产业 1、冷配黄牛 是采用西门塔尔、皮埃蒙特等大型肉牛品种,改良当地蒙古牛的0牛, 体格明显增大,体型明显改善,肉用性能明显提高,增重强度增大,市场价格是传统蒙古牛的2倍。全苏木存栏冷配黄牛0.6万头。 2、绒山羊 绒山羊繁殖快,抗病能力强,肉质鲜美,且羊绒市场一直稳定在240.00元/千克以上。平均每养一只基础母羊年纯收入可达到300余元,且绒山羊食性好,耐寒耐热,适合舍饲。该苏木不断引进优质种公羊,提高绒山羊品质,发展较为顺利。目前,全苏木绒山羊存栏1.5万只。 3、小尾寒羊 小尾寒羊繁殖快、抗病力强,肉质好,适口性强,营养丰富,价格适中,是当前人们消费的主要对象。该苏木党委、政府组织养殖户自山东省购进纯种小尾寒羊,使苏木小尾寒羊的品质进一步提高,推进了苏木小尾寒羊产业进程。目前,全苏木小尾寒羊存栏量达到2万只。 4、细毛羊 在该苏木养羊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科尔沁细毛羊,由于毛质轻软而闻名海内外。该品种耐寒性强,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产毛率稳定在4-5kg/只,且该品种肉质细腻,味道浓重,是市场高消费品种。目前,全苏木存栏科尔沁细毛羊1万只。 5、长白猪 近年来,该苏木相继引进几个优良生猪品种,推广四良四改养猪。长白猪是比较成功的品种,该品种猪毛为白色或乳白色,体质结实,耐寒耐热,食性广,骨骼粗壮,全身肌肉发达,屠宰率一般为60%—70%,胴体瘦肉率为80%,深受市场消费者喜爱。目前存栏2万口 6、优质玉米 玉米是该苏木目前的支柱产品。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形成了郑单958、郝玉98、内单402等系列玉米,产品色泽鲜艳,籽粒饱满匀称,含水量低,市场销售价格看好,且是生产玉米油的绝佳原料。目前,全苏木年产量稳定在1.2亿斤。 7、优质大米 该苏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所产松梗6等大米米质好、适口性强,营养丰富,色泽圆润,市场销售看好。年产量保持在3000万斤左右。 8、千斤谷 该苏木所产千斤谷,穗大粗壮,色泽鲜黄,加工成小米肉质爽口,营养丰富,口味纯正,回味悠长。该品种亩产量在800—1000斤之间,综合效益较高。 9、大明绿 该苏木与通辽市绿色食品开发中心联合开发的绿色食品—大明绿,是采用A-产品生产技术,精心培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豆类新品种,其色泽嫩绿,质感圆润,无工业污染,是制作绿色食品,合成入药的首选产品,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每年的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年产大明绿2000多万斤。明仁苏木以可靠的信誉,周到的服务诚招八方贵客来此考察、洽谈。 10、大粒黑 该苏木所产大粒黑籽粒饱满,光泽鲜艳,无工业污染。年种植量在1.5万亩以上,年产量稳定在700万斤。 11、红干椒 红干椒是该苏木种植业中的“后起之秀”。所产红干椒个大,肉厚,色泽鲜艳,含水量低,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为制作化妆品的首选原料,远销韩、日等国,年种植量始终保持在1万亩以上,年产干椒500万斤以上。 12、油葵 油葵是明仁苏木近年来兴起的又一新型种植品种。所种植油葵品种以沈阳农科院研制的F-51油葵为主。粒籽饱满、匀称,色泽黝黑,产油率高。年种植在1万亩以上,年产量在350万斤以上。 13、杞柳 多年生落叶灌木,枝条可以编箱、笼、筐、篮等物,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多年来,该苏木党委、政府一直把生态建设作为立乡之本和经济发展的基础,采取乔灌草相结合,人工造林和自然封育并行的治理模式,在南部沙沼村构筑了40公里的生态林带;在中南部推行退耕还林2.2万亩;在西辽河南岸建设了5万亩的生态防护区,使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真正成为奈曼旗东北部的重要生态防线。 -14、蛋鸡 现存栏蛋鸡6.425万只,总户数现已达到20户,养鸡小区水、电配套齐备,总投资124.5万元,年利润可达120.8万元。按照“统一管理、统一进料、统一防疫、统一消毒、统一销售”的经营理念,已走向一条小规模、大群体的规模化、商品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全村大农业生产也走上了农牧结合、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施用鸡粪小麦亩增产50公斤,玉米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种植业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农业产业链条得到了进一步延伸。由于采取集中养殖的办法,将养殖户集中到养鸡小区来搞养殖生产,既形成了规模,又方便了管理和服务.蛋鸡养殖业将会真正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 |
黄花塔拉苏木 |
黄花塔拉镇地处奈曼旗中南部,东临新镇,西临义隆永镇,南与沙日浩来镇相接,北与大沁他拉镇和章古台苏木连边,是由原太山木头苏木和原黄花塔拉苏木撤苏木并镇而成。 全镇辖45个嘎查村,两个自然村,即:西界日哈麻台、东界日哈麻台、西奈林他拉、东奈林他拉、西敖汉沙日、东敖汉沙日、乌兰额尔格、合热营子、上黄花塔拉、中黄花塔拉、下黄花塔拉、前白音花、后白音花、前塔布乌素、后塔布乌素、朝日图、道伦胡图嘎、温都包冷、哈日特斯格、前查干套卜格、后查干套卜格、木头营子、伊拉麻图、三道古街、布和乌苏村、新发、道力歹一村、道力歹二村、道力歹三村、东道力歹、西太山木头、东太山木头、护桥、小黑山、哈日套布格、西毛盖图、东毛盖图、塔卜歹、白音敖包、腰营子、北乌兰尔格、赛汉塔拉、莫合、查干吉日莫、宝格真,两个自然村即:合作村、牧场;总户数4589户,总人口20860,人口以蒙古族为主,占全镇总人口的73%,现有耕地14.1万亩,机电井654眼,其中大井291眼,小井363眼,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其中:节水灌溉0.5万亩,有林面积19万亩,益林荒山荒沙15万亩,草牧场10万亩。地形地貌南北差距较大,南部以丘陵、沙沼地为主,地利条件较差,属旱作农业区,北部多为教来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区,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有效积温2900—3200℃,年平均气温6.4℃,年日照时数2941—2950小时,无霜期127—168天,平均降雨量380毫米,平均风速3.5—4.1m/s。大小畜存栏数3198万头。财政总收入556万元,人均纯收入1344元。 镇内交通、通讯、电力条件便利,国道111线、大奈线、大库线、大阜线穿境而过。公路总里程21.8公里,乡村道路已形成联网,现有固定电话560部,8个嘎查村开通程控电话,中国移动通信和中国联通已在全镇开通,目前除1个自然屯外,全镇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镇内社会服务机构健全,1个道班,2个电讯所,1个邮政所,1个变电所,2个电管站,2个信用社,2个粮库,1个水管所,有个体工商户210户,文教卫生事业长足发展。目前,全镇电视播转台1个,已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有镇级卫生院2个,村级卫生室33个,从医人员57人,有中学2年,小学26所,教职工290人,中小学生3078人,普及率达到100%。. |
土城子乡 |
土城子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东南部科尔沁草原腹地,西与赤峰市敖汉旗毗邻,南与辽宁省北票市接壤、北与旗政府大沁他拉镇交界。土城子镇为历史古镇,此原为燕国都城。大安6年在此设置属饶州道。。因当时防匪,筑有巨大的土城墙,所以取名土城子。 土城子镇蒙古语意为(忠实)位与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东南部科尔沁草原腹地,东经118°21′,北纬43°05′,西与赤峰市敖汉旗毗邻,南与辽宁省北票市接壤、北与旗政府大沁他拉镇交界。全镇南北长34公里,东西宽15公里,总面积207.49平方公里。 土城子镇为历史古镇,此原为燕国都城.大安6年(1090)在此设置属饶州道.。因当时防匪,筑有巨大的土城墙,所以取名土城子,并沿用至今。 土城子镇下辖12个村53个村民组,现有住户3588户,14690人,其中绝大部分为汉族,还有部分蒙族。总耕地面积7.46万亩,水浇地面积33776亩。全镇有林面积6.8万亩,全部为人工造林。2013年6月,全镇家畜总头数5.12万头(只)。 镇政府设在土城子村,镇区坐落于苇塘河西岸,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0.5公里,镇区内现住人口1655人。国道306线从该镇过境2.8公里,每天过往的车辆数千辆次,交通十分方便。镇区内有商店、旅店、饭店、信用社、税务所、粮店、电信支局、邮政支局、工商所、派出所、文化站、电影院、中学、小学、医院、广播站、等单位,并开通了程控电话。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解放初建土城子区,1948年改建为四区,1956年建土城子乡,1958年以驻地村命名建土城子人民公社,1984年改建土城子镇。 |
苇莲苏乡 |
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分类代码 名称 150525205200 210 卧风甸子村委会 150525205201 220 西奈曼营子村委会 150525205202 220 东奈曼营子村委会 150525205203 220 光辉村委会 150525205204 220 新庙村委会 150525205205 220 兴安庄村委会 150525205206 220 苇莲苏村委会 150525205207 220 大林子村委会 150525205208 220 五十家子嘎查 150525205209 220 新安屯村委会 150525205210 220 西二十家子村委会 150525205211 220 东二十家子嘎查 150525205212 220 东风村委会 |
国有六号农场 |
奈曼旗国有六号农场始建于1951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中型农场。位于通辽市奈曼旗最东端,东北两侧同开鲁县、奈曼清河乡接壤,南面、西面与治安镇相邻。全场总土地面积13.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7万亩;林地面积2.2万亩;其余是碱甸子和坨沼地。总人口4360人,在册工人1648人。 1990年后农场新增劳动力1050人。农场场部距国道111线和京通铁路6.2公里,场境内全部是土路,交通十分不便,在场管委的积极努力和争取下,场部距111线6.2公里油路建设项目于2005年通过相关部门评审已经立项,目前上土方工程已全面启动,预计2006年11月份可竣工投入使用。全场八个分场仍有三个分场不通程控电话(四、六、八三个分场),有一个自然屯不通电,场内没有有线电视和差转台,文化广播事业仍属空白。 -气候 所以区域属北温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0℃-6℃,全年日照时间为2868至3111小时,属干旱地带。 -师资力量 2005年8月,全场实现集中办学,教职工43人,在校学生360人(原六号农场中学于2000年9月撤并到治安中学)。 农垦体制改革后原六号农场卫生院划归治安镇中心卫生院,设立农场卫生所,由治安中心卫生院负责管理,医务人员由旗卫生局统一管理。 -分场 全场辖八个分场,每个分场设党支部-兼场长、核算员、计生员各一人,各分场的基本情况是: 一分场:位于农场场部2公里处。总面积12985亩,辖三个自然屯。158户, 总人口595人,在册工人237人。以农为主,耕地面积1805.3亩。 二分场:六号农场场部驻地。总面积18657亩,辖一个自然屯。178户,总人口771人,在册工人268人。以农为主,耕地面积2106.9亩。 三分场:位于场部驻地西12公里处。总面积24330亩,辖一个自然屯。293户,总人口1052人,工人456人。以农为主,耕地面积3798.7亩。 四分场:位于场部驻地北2.5公里处。总面积17618亩,辖两个自然屯(其中一个自然屯不通电)。76户, 总人口285人,工人123人。耕地面积901.7亩。 五分场:位于场部驻地西北8公里处。总面积19106亩,辖两个自然屯。116户,总人口425人,其中工人177人。耕地面积1299.3亩。 六分场:位于场部驻地西北4公里处。总面积14132亩,辖一个自然屯。91户,总人口352人,工人165人。以农为主,耕地面积1160.8亩。 七分场:位于场部驻地西北12公里处。总面积18625亩,辖两个自然屯。134户,581人,其中工人257人。以农为主,耕地面积1856.8亩。 八分场:位于场部驻地西5公里处。总面积10544亩,辖一个自然屯。42户,159人,其中工人55人。耕地面积495.68亩。 -特色产业 1.2008年在农场三分场境内投资18万元建成的50亩设施农业园区,于10月份竣工,现各种蔬菜正式投入市场出售。2009年预计再建日光温室大棚50亩;场内沙地西瓜、红干椒、万寿菊等种植前景良好,2010年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从而提高职工群众的经济收入。 2.一分场境内的硅砂矿,主要生产油田压裂砂和工业铸造型砂 -自然资源 全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农牧结合是农场发展特色,农业生产的大量剩余秸杆资源,可以用来发展畜牧业生产、种植业以优质高产玉米、高粱及杂粮、杂豆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大,产量高、销路好,同时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预计2009年建日光温室大棚50亩,沙地西瓜、药材及玉米制种达2000余亩;场内林木资源丰富,以用材林为主;地下水丰富,发展农牧林业生产有保障;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以硅砂为主,用以油田压裂和工业铸造;全场区域为教来河上游冲击平原、三面环沙,境内土壤多由黑粘土,沼泽土及风沙土组成,其中盐碱地居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