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海南省 >>澄迈县 >> 永发镇 >> 大山村

大山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山村简介

  大山村委会位于永发镇南部,距县城40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东与参军村委会交接,南与永跃居委会交接,西与定安县新竹镇加京村交接,北与瑞溪镇仙儒村委会相连。大山村委会辖有4个自然村民小组,总户数287户,总人口1458人,党员49名,耕地总面积6500亩,其中耕地面积1236亩,林地7302亩,农业是大山村委会的主要经济来源,除了种植水稻、瓜菜外,主要产业还有鱼鸭混养业,种植橡胶68亩,鱼鸭混养业76户,养殖鱼塘76宗,养殖水面积达128亩,已形成规模养殖产有76户,养猪专业户2户,养鸡专业户3户,2013年人均纯收入达9870元,是澄迈县扶贫村庄,属省级重点扶贫村庄之一。大山村委会领导机构设置为大山村党支部和大山村委会,支部委成员3名,设书记1名,支部委员2名,村民委员会成员3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1名,全村委会有党员49名。2000年以来,党支部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强堡垒,抓机遇,兴产业,带领群众共奔小康之路。重点抓经济发展,促增长,2013年的人均纯收入9870元。
  大山党支部在两委干部带领下,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大力发展种植反季节瓜菜、小黄牛饲养和鱼鸭混养业。2008年全村委会种植瓜菜有130户,瓜菜面积396亩,饲养小黄牛有176户,使大山村委会经济收入有了新的发展。大山村委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和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抓机遇创建了大山、面前坡等文明生态村,积极筹资改造了大山村绕村路1.5公里,种植槟榔1万株,硬化村巷2000多米,硬化面前坡村村道0.7公里,解决群众走路难问题。农村改水改厕30户,沼气池建设16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处处呈现和谐和经济大发展的好气氛。
  大山党支部通过这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大解放了党员的旧的传统生产形式,不断规范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大山新农村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发展,为创建和谐文明大山、为创建文明村庄提供坚强有力的信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69023103 570000 -- 查看 大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山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山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永跃社区

  永跃社区位于永发镇南部,距县城34公里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东与本镇赛玉村委会交接,南、西与定安县新竹镇毗邻,北与本镇参军、大山村委会相连。海榆中线公路贯穿全境,是原新吴镇政府机关所在地。永跃社区居委会下辖永跃墟和11个自然村民小组,744户,3115人,党员84名,耕地总面积10300亩,其中耕地面积2705亩、林地3992亩。农业是主要经济来源,除了种植水稻瓜菜外,主要产业还有鱼鸭混养。现有鱼鸭混养农户176户,养殖鱼塘201宗,养殖面积达1180亩,已形成规模养殖的农户有173户。2013年社区全社区总产值334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0786元。社区村级领导机构设置为永跃社区党支部委员5名,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支部委员3名;居委会成员5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3名,全社区有党员84人。2000年以来,社区党支部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强堡垒、抓机遇、兴产业,带领群众共奔小康之路。连续几年社区各项工作走在全镇前列,连续多拉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党支部”“农村基层先进单位”等称号。社区居委会采取群众集一点、支部筹一点、上面争取一点的办法,筹集12.8万元资金新建办公楼270平方米,配齐了办公设施和党员电教设备,完善硬性化了通道,结束了党员长期活动无阵地、为民服务无场所的局面。   永跃社区居委会在“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反季节瓜菜、小黄牛饲养和鱼鸭混养业。2013年,全居委会种植瓜菜有558户,瓜菜面积1312亩,241户饲养新吴特色小黄牛,年产出量1025头,特别是鸭鱼混养发展较快。2002年以来,永跃社区居委会以“支部+农民”模式创办了鱼鸭养殖协会,从种苗供给、饲料销售到产品推销形成一条龙服务来扶持鱼鸭混养,全社区今年因鸭鱼混养增加的收入就达2413元,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5万元。   永跃社区居委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坚持以“暖民心、合民意”作为工作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和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抓机遇创建永跃、尖岭、头乙岭、湾田、岭下等到文明生态村,积极筹资改造、美化、亮化永跃墟街道,解决永跃墟居民饮水、路灯等问题,各自然村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实施改水改厕、沼气建设、禽畜圈养、垃圾处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处处呈现安定祥和的繁荣景象。   永跃社区党支部通过这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互动,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强化村民自治,不断规范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永跃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发展,为创造和谐文明永跃,带支社区新变化新发展,为创建文明单位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永发社区

  永发社区位于南渡江畔,镇政府机关所在地,距县城24公里,距海口20公里,东与永灵村委会接壤,西与永灵村委会南洋村交界,南与排坡村委会毗邻,北与儒林村委会相连,与永发墟连成一体,海榆中线公路贯穿全境,金永公路南北两条起终点,交通十分方便。   永发社区下辖永发墟和2个自然村民小组,总户数1866户,总人口8397人(含流动及长居人口),其中两村农业户614户,人口2981人,党员82名。耕地面积1215亩,林地1280亩。农业主要经济来源:种植水稻和反季节瓜菜。还有相当一部分第三产业服务行业,全居委会在永发墟上经营饮食业有25家,经营副食批零售店20家,酒店住宿有14家,经营茶店冷饮27户,修理业、三轮车客运业及各种水果零售105家,第三产业人数近848人。2013年总产值9311万元,人均纯收入11089元。社区村级领导机构,设置为永发社区党支部和永发居委会,支部委员成员5名,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支部委员3名。居委会成员5名,设主任1名(支部书记兼),副主任1名,委员2名。   在此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本社区党支部坚持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以作风建设为聚焦点,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扎实推进永发社区经济建设,全心全意服务民众,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大山村

  大山村委会位于永发镇南部,距县城40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东与参军村委会交接,南与永跃居委会交接,西与定安县新竹镇加京村交接,北与瑞溪镇仙儒村委会相连。大山村委会辖有4个自然村民小组,总户数287户,总人口1458人,党员49名,耕地总面积6500亩,其中耕地面积1236亩,林地7302亩,农业是大山村委会的主要经济来源,除了种植水稻、瓜菜外,主要产业还有鱼鸭混养业,种植橡胶68亩,鱼鸭混养业76户,养殖鱼塘76宗,养殖水面积达128亩,已形成规模养殖产有76户,养猪专业户2户,养鸡专业户3户,2013年人均纯收入达9870元,是澄迈县扶贫村庄,属省级重点扶贫村庄之一。大山村委会领导机构设置为大山村党支部和大山村委会,支部委成员3名,设书记1名,支部委员2名,村民委员会成员3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1名,全村委会有党员49名。2000年以来,党支部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强堡垒,抓机遇,兴产业,带领群众共奔小康之路。重点抓经济发展,促增长,2013年的人均纯收入9870元。   大山党支部在两委干部带领下,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大力发展种植反季节瓜菜、小黄牛饲养和鱼鸭混养业。2008年全村委会种植瓜菜有130户,瓜菜面积396亩,饲养小黄牛有176户,使大山村委会经济收入有了新的发展。大山村委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和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抓机遇创建了大山、面前坡等文明生态村,积极筹资改造了大山村绕村路1.5公里,种植槟榔1万株,硬化村巷2000多米,硬化面前坡村村道0.7公里,解决群众走路难问题。农村改水改厕30户,沼气池建设16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处处呈现和谐和经济大发展的好气氛。   大山党支部通过这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大解放了党员的旧的传统生产形式,不断规范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大山新农村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发展,为创建和谐文明大山、为创建文明村庄提供坚强有力的信心。   

卜厚村

  卜厚村委会位于永发镇北部,距县城22公里,到镇政府所在地约6公里,东北与本镇东兴村委会交接,南西与本镇永灵村委会交接,海屯中线高速公路贯穿卜厚村委会,有5个自然村,村民小组有5个,有736户,总农业人口2605人,党员共有52名,总耕地面积3950亩,其中耕地面积有2754亩,林地1857亩,主要经济作物为水稻、甘庶、木薯、还有各种海南品牌无公害瓜果菜。卜厚村委会坵陵地带,有土地肥沃,灌木丛生,素有山东奶之乡美称。全村委会年出卖乳羊为3500只,收入350万元,现在的养猪专业户年出栏有1897头。几年来两委干部及党员抓机遇,兴产业,带领群众共奔小康之路,一批农户迅速富裕起来,盖建很多楼房,水泥硬化路串通整个村委会,交通非常方便。   卜厚村委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坚持以做到“暖民心合民意”为卜厚村委会工作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和关心群众有阻碍群众发展事业的事。   卜厚村委会党支部通过农村党支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支部进一步加强了村级组织建设。强化会民自活心识,不断规范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卜厚村委会广大村民都意识到建设新农村,和创造和谐文明农庄,是为已经科学发展贯穿富民就硬是道路。   

儒林村

  儒林村委会位于永发镇北部和秀英区东星村委会交接,位于海榆中线路32公里,儒林村委会下辖7个自然村,367户,人口1442人,党员35名,耕地总面积4045亩,其中耕地面积1827亩,林地2021亩,农业是主要经济来源,除了种植水稻、瓜菜外,主要产业还甘蔗种植,人均纯收入10286元,村委会领导机构设置为儒林村党支部儒林村委会,支部委员成员5名,设书记1名,支委2名,主任1名,副主任1名,村委1名,全村委会党员35人。近几年来,党支部按上级引导,发动群众走致富道路,村委会采取发动青年捐款在18000元,县文体局拨一点,新建灯光球场510平方米,新建儒谢村30吨水塔,美墩村硬化道路300米长,儒林村委会在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着力调整经济,大力发展瓜菜、甘蔗种植,使群众收入大大提高。   儒林村委会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坚持以“暖民心,合民意”,切实解决群众的吃水、电、路。特别是儒林村文明生态村建设,实行改水改厕,沼气建设,圈猪养、垃圾处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处处呈现安定,繁荣景象。   儒林村支部通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村组织建设,强化村自治气象,使儒林村建设农村工作规范有序发展,创造和谐文明儒林,带动村新变化新发展,为创建文明儒林继续发展。   

东兴村

  东兴村委会位于永发镇北部,距永发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与东星村委会交接,西与美罗村委会交界。南与卜厚村委会交界,北与永丰村委会毗邻。一共有10个自然村民小组,981户,3267人,设一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9名。耕地面积5642亩,林地3127亩。农业以水稻、反季节瓜菜为主,2013年总产值348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0671元。   东兴村党支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从东兴村委会实际出发,带领全体党员振作精神,与广大群众团结一致,掀起大抓生产,为群众服务,为广大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走上致富奔小康道路打下良好经济基础。   一、结合本地区特色,发展养殖黑山羊产业   黑山羊营养十分丰富,肌纤维细、硬度小、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极小、营养价值高,具有滋阴壮阳,补虚强体,提高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和美容之功效,特别对年老体弱,多病患者有明显的滋补作用,老幼皆宜,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东兴村委会一年四季气候温和,雨量充足,连接火山口海榆中线高速路从境内穿过,现有大面积天然草地与灌木丛,境内植物种类繁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养殖黑山羊提供丰富的饲料资源。适宜黑山羊养殖。目前养殖黑山羊规模在100只的,一年可以收入10-15万元,经济效益可观。村中已有58户在养殖,下一步,将发动全村积极部分农户进行养殖推广,逐步带动全村养殖,并探索黑山羊产品加工,如羊肉干、羊肉罐头等,打造永发乳羊的品牌,促进农民增收。   二、利用东兴村历史名胜古迹,发展旅游业。   东兴南轩村建县地址已有2000多年历史,村有明代崇祯9年(即1936年)江南卢州府通判王讷故居中庭石照壁、东边的古石桥等历史古迹和56座的小山塘、30米深的大小瀑布(即大泻小泻)等自然景观,在全面美化、恢复村容村貌的基础上,利用历史文化遗址和古建筑打造南轩“古村”。同时修建村小河道三公里的两边筑防洪堤,方便人们行走游览。以东兴村邻近金江镇美亭村委会的宋代兴建之美榔姐妹塔,选址建起“农庄”或“农家乐”。吸收人们前来观光、消费。   

后坡村

  后坡村委会位于永发镇的南部,距县城20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北边与长福、卜罗毗邻,海南中线高速公路从后坡村西边穿过。高速公路出入口距离后坡村仅有100米。后坡村委会仅辖一个自然村,有317户,人口1305人,有党员32名。总耕地面积1250亩,耕地面积1250亩,林地250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地区。我们村委会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生产及劳动力转移输出打工。农业生产主要是种植反季节瓜菜,种植反季节瓜菜有750亩,输出劳动力打工有290多人,2013年人均纯收入有在10139元。   村级机构的设置为后坡村委会党支部和后坡村民委员会,支部委员成员3名,设书记1名,委员2名;村民委员会委员3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1名。几年来村“二委”干部为了解决民生问题,积极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根据后坡村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反季节瓜菜,种植面积750多亩,积极组织劳动力转移输出打工,2019年就350个青壮年外出打工。   后坡村委会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在,着手打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住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近两年来,我们抓住建设文明生态村的机遇,积极组织资金,建起了二座拦水坝,一个五十吨自来水塔,硬化了村中大道,装上了40支路灯,并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建设沼气池、养猪圈养,促进了村容村貌的改造。处处呈现安定祥和的繁荣景象。   后坡村委会通过这次深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强化村民自治,不断规范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发展,为创造和谐文明的生态村,为创建文明单位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永丰村

  永丰村委会位于永发镇北部,是个羊山地区,距镇政府有8公里,永丰党支部有书记1名,支部委员2明,永丰村委会有主任1名,副主任各1名,委员3名,共有党员39名,有61.1万元的固定资产,有六个自然村,468户,1783人,有耕地3074亩,其中水旱田869亩,坡地11783亩,主要资源靠甘蔗、水稻、芝麻、花生,饲养猪、牛、羊,永丰村委会有最好的有利条例,有松涛二级渠道灌穿,开通15.16.17号水斗,解决了四个村200多亩,水旱田缺水,便利我们发展冬季节瓜菜打下深实的基础,有近年来,永丰村委会大力发展橡胶、槟榔,多种经济作场。2013年永丰村委会全社区总产值1850万元,人均村收入10377元。   村委干部坚持抓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暖民心,合民意”,解决扩大群众的遇难问题,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实施改水改厕,建沼汽,抓好社会治安工作,处处呈现安定祥和的繁荣景象。   永丰村党支部通过这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村组织建设,强化村民自治,不断规范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永丰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发展,为创造和谐文明永丰村委会,带动全村委会新变化新发展,为创建文明单位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   

卜罗村

  卜罗村委会位于永发镇的西南部,距县城有21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有4公里,东与本镇排坡村委会岑后村土地交接,西与本镇长福村委会田地交界,南与本镇后坡村委会相连,北至南渡江边。金永公路东西贯穿全境,卜罗村委会由一个自然村组成,为17个生产队单位组成一个村民小组,共有757户,2845人,党员55名。土地总面积3650亩,其中耕地面积2215亩,林地面积787亩,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除了种植水稻和瓜菜外,还有饮食店和零售副食店,卜罗村委会是处于人多地少的地方,除了在家种田的劳力外,还有350多人长期外出各地打工,有40多人组成两个建筑队长年与私人建设房屋和有其他畜牧业收入.2014年全村委会总产值达2941多万元,年人均纯收入约10338元。   卜罗村委会村级领导机构设置为卜罗村党支部和卜罗村委会。支部委员成员5名,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支部委员3名,村委会成员5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3名。全支部有党员55名,2000年以来,卜罗村党支部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强堡垒,抓机遇,兴产业,带领群众共同奔小康之路,连续几年支部各项工作走在全镇前列,连续多年被授予“先进党支部”、“农村基层先进单位”等称号,几年来,村委会采取群众集一点,支部筹一点,上面政府争取一点的办法,筹集6.6万元资金新建办公楼110平方米,配备了办公设施和党员电教设备,完善硬化了通道,结束了党员长期活动无阵地、为民服务无场所的局面。另外,近三年来,村委会还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和集资一部分和上面国家投资建设三条长1.5公里硬化的村道路和饮水自来水塔一个,两项工程总造价170多万元,解决了村道路畅通和长期以来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   卜罗村委会在“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反季节瓜菜,扩大发展多种经营作业,2008年,全村委会种植瓜菜有500多农户,种植瓜菜面积有2516亩(包括重种),共收入1000多万元。   卜罗村委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坚持“暖民心、合民意”作为工作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和迫切要求的主要问题,抓机遇,创建卜罗文明生态村,积极筹资改造、美化、亮化卜罗村庄,加快文明生态村建设步伐,解决实施卜罗村群众饮水、路灯、改水改厕、卫生环境处理和道路完善等问题,使卜罗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处处呈现安定和谐的繁荣景象。   卜罗村党支部通过这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村组织建设,强化村民自治,不断规范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卜罗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发展,为创造和谐文明卜罗村委会,带动全村委会新变化新发展,为创建文明单位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   

永灵村

  永灵村委会位于基东路8公里,永灵村委会下属辖区永灵村、南洋村、山头村、文安村4个自然村民小组725户,2764人,党员44人,林地面积1856亩,水田面积784亩,农民经济来源反季节瓜菜为主,人均收入10579元,永灵村委会领导机构为党支部3名,其中书记1名,支部委员2名,村民委员4名,主任1名,副主任1名,村委委员2名,全村委会有党员44名。2003年以来,村党支部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强堡垒抓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带领群众共奔小康之路,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7月拨款7万元建办公室180平方米。今年县纪检拨了办公桌7套,结束了长期村委会开会无场地,为民服务无场地的局面。   永灵村委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坚持以“关民心,合民意”作为工作要点,解决了永灵村、南洋村都吃上永发供水厂的自来水,农村实施改水、改厕、沼气池建设,禽畜圈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永灵村委会党支部通过这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强化村民自治,不断规范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永灵村委会新农村工作,规范有序发展,为创造和谐文明永灵,为创建文明单位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龙楼村

  澄迈县永发镇龙楼文明生态村位于永发镇东南部,与南昌村委会毗邻,与海口市东山镇和定安县接壤(海榆中线43公里处向东,沿着水泥路走5公里)。龙楼村的四周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道路整洁。村的东边有一片美丽富饶的龙楼洋,有一条川流不息的龙洲河,这里人杰地灵。全村由井头山、中间村、深田村和加长岭四部分组成,分为9个村民小组,310户,总人口1600人。土地面积60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1110亩,林面积1528亩。主要产业是种养业,以种植水稻、瓜菜种植和鸭鱼混养及养猪为主,全村每家每户都种植冬季节瓜菜,年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现有鱼鸭混养户12户,养殖鱼塘12宗,养殖的面积达218亩,2013年全社区总产值168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0549元。   领导机构设置为:龙楼村党支部委员会和龙楼村民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设有3名委员,书记1名,共有党员45名;村民委员会有3名委员,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两委”交叉1名,共5名干部。   创建文明生态村前的龙楼村,人畜混居、垃圾成堆、村民长期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2005年初,村干部为了改变龙楼村的面貌,决心把龙楼村建设为文明生态村。从2005年至今,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按照龙楼村的长远规划,以改善环境为主要目标。主要从村道路环境卫生入手,以“四化五入五改”为核心内容,改造了村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可喜成绩。现已硬化村主道5公里,村巷100条,2.5公里,全村环村路总长4.6公里,建一间村党支部和村委办公楼,面积290平方米;建一间文化室,面积110平方米,设有农民书屋、党员电教室;建一个文化广场,面积3000平方米,分别设篮球场、排球场、健身场地、宣传栏等;建设一座60吨的自来水塔,配备清化消毒水源,村民都饮上安全卫生水;创建一间村级卫生室,面积225平方米,解决了村看病难问题;村中主道路安装上路灯55盏,建垃圾池30个;沼气池70个,厕所130个;安装老年人健身器材一套,使村中老人能够锻炼身体。   这里绿树成荫,村主道两旁种上风景树、建花池,保留原生态翠竹林、椰子树、灌木等。树中有百年以上的古榕树、凤凰树等,在古树底下建起了乘凉地,供村民在树荫下乘凉。   龙楼村的历史悠久,还保留着一座泰华庙、一座龙王庙,每年六月十二是龙楼村泰华三仙文化节,每逢节日演戏三天三夜,亲戚朋友们络绎不绝,喜气洋洋,共庆佳节。   

南昌村

  南昌村委会位于永发镇南部,距县城37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东与本镇龙楼村委会交接;西与赛玉村委会交接;南与定安县龙州镇相隔;北与秀英区东山镇哩噉村交接。南昌村委会共有5逐步形成自然村,281户,1335人,党员67人,耕地总面积3000亩,其中耕面积1410亩,林地1278亩,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除了种水稻外,还大力发展反季节瓜菜、养猪,现在已有10户规模养猪20头以上的农户。2008年村委会总产值140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0553元,村委会领导机构、支部委员3名,设书记1名,支委2名;村民委员3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1名。全村委会有党员67人。在2001年以来支部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强堡垒,抓机遇,生产业,带领群众共奔小康之路,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南昌村委会在“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反季节瓜菜,大力发展养猪业、黄牛养殖业,全村委会种植瓜菜有200户,瓜菜面积629亩,养猪249户,年产出栏量1550头,黄牛出栏200头。全村委会在养猪增加人均收入就达2050元。   南昌村委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坚持以“暖民心,合民意”作为工作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和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抓机遇创建昌文村、南白村、加马村等文明生态村,特别是昌文村现在是省级文明生态村,全村现在已硬化环村路2000米,沼气池、猪栏、厕所配套已有70套,其他各个村庄都建沼气池,全村委会建沼气池140个,农村实施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处处呈现安定和繁荣新景象。   南昌村委会党支部通过这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强化村民自治,不断规范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南昌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发展,创建和谐文明南昌,带动南昌新变化,新发展,为创建文明单位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参军村

  参军村委会位于永发镇南部,距永发镇政府驻地7公理,东与本镇龙楼村委会接壤,南与永跃社区相连,西与本镇侍郎村委会毗邻,北与本镇卜岸村委会交接。参军村委会下辖3个自然村,设村民小组3个,全村委会304户,总人口1445人,党员69人,耕地面积1634亩,林地面积4073亩,农业是主要经济来源,除了种植水稻瓜菜外,主要产业还鱼鸭混养21户,养殖鱼塘25宗,养殖面积310亩,现已形成规模养殖的农户有6户。2013年社会总产值1450万元,人均纯收入10034元。村委会领导机构设置为参军村党支部和参军村委会,支部委员3名,设书记1名,支部委员2名,村民委员会成员3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1名。2000年以来,村委会党支部按照“五个好”为目标要求,强堡垒,抓机遇,兴产业,带动群众共奔小康之路。2000年在上级的支持下,筹集奖金8万元,新建粉公楼120平方米,配齐办公设施和党员电教室。   参军村委会在“两委”干部的带动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反季瓜菜种植,小黄牛饲养和鱼鸭混养业。2008年,全村委会种植瓜菜195户种植面积为928亩。120户饲养新吴特色小黄牛。2013年小黄牛出栏量1005头。特别是鱼鸭混养发展较快。2002年以来,参军村委以“支部+农民”模式创办鱼鸭养殖协会。从种苗供给,饲料销售到产品推销形成一条龙服务扶持鱼鸭混养。2013年全村委会肉鸭出栏量39万只,产鸭肉792.08吨,出产鱼苗量1072吨,有效转变了参军村的经济增长方式。目前,参军村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村村道路得到了硬化。各自然村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建设文明生态村的步伐,实行禽畜圈养,实施改水改厕,村村通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变。   通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的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强化村民自治,不断规范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参军村创建文明村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赛玉村

  赛玉村委会现有自然村7个,经济社7个总户数400户,总人口1900人,现有党员57名,总耕地面积1845亩,其中水田1305亩,坡地2850亩,现种植橡胶20000株,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水稻、反季节瓜菜,鱼鸭混养。每年种植反季节瓜菜500亩,收入350万元,建鱼鸭混养山塘120宗,水面积700亩,年产值680万元,养黄牛1350头,年产值180万元,现有林木1300亩,年产值75万元,水利灌溉700亩,人均年收入9440元。   通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全体党员振作精神,与广大群众团结一致,掀起大抓生产,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潮,为广大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走上致富奔小康道路打下良好经济。   

新吴村

  新吴村委会地处永发镇最南端与定安县新竹镇毗邻,下辖6个自然村,现有总户数589户,总人口2246人,党员66人,耕地面积2293亩,其中水旱田1494亩,主要经济来源有传统的冬季瓜菜1058亩,橡胶2080亩和鱼鸭混养,其中橡胶85%的农户都有200—500株不等,鱼鸭养殖是经济的主要来源,共有山塘95宗,面积892亩,形成规模户的有130户,年养鸭量787万只,产值每人年均收入5500元。   村委会领导机构设在新吴村,两委班子7人,其中支委5人,村委会4人,3人交差任职,支委书记一名,副书记一名,委员3名,村委会主任1名,村委3名,党员66人。   2000年以来,两委一班人按照支部“五个好”目标和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改造村容村貌、美化、绿化问题,环境卫生问题,使经济发展前景欣欣向荣,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处处显现祥和繁荣景象。   

侍郎村

  侍郎村委会位于永发镇的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东与本镇卜岸村委会交接,南与参军村委会交接,西与瑞溪镇仙儒村委会交接,北与本镇排坡村委会相连。侍郎村委会有8个自然村民小组,共有905户,有3494人,党名54名,预备党员0名。耕地总面积2806亩,其中承包地耕地面积1638亩,林地6230亩。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种植水稻与反季节瓜菜为主,另外产业还有鸭鱼混养。现有鸭鱼混养农户27户,养殖鱼塘28宗,养殖面积达238亩,已形成规模养殖的农户有12户。2013年农民收入总产值3755万元,人均年纯收入10746元。侍郎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7名,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支部委员3名;村民委员成员5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3名,村支部中有党员54人。2003年以来,村党支部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强堡垒、抓机遇、兴产业,带领群众共奔小康之路。连续3年来各项工作走在全镇达标基础上,村委会采取重点性为生态文明自然村中,并在侍郎村民小组和黄家村民小组采取资筹673万元创建生态文明村。为完善首路上,并在从侍郎村直达村委会的沙道,为硬性道路畅通。   侍郎村委会“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反季节瓜菜,小黄牛饲养和鸭鱼混养业。2013年,全村委会种植瓜菜有532户,瓜菜面积2075亩,532户饲养水牛587头黄牛,284头水牛,年出栏量528头,鸭的出栏量达到12万只。   村委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坚持以“暖民心、合民意”作为工作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和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抓机遇创建侍郎村、黄岭村等到文明生态村,并在吃水难的情况下,创造好饮水的基础设施的完成。为加快自然村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并在2009年在黄岭村创建文明村主点,在生态文明设施已达标完成,同时为在改厕中村委会已完成在09年度25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处处呈现安定祥和的繁荣景象。   侍郎党支部通过这次深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强化村民自治,不断规范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侍郎新农村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发展,为创造和谐文明侍郎,带动社区新变化新发展,为创建文明单位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排坡村

  排坡村委会位于海榆中线38公里,属交通比较繁华地段,是我镇供港、澳瓜菜主产区,排坡村委会下辖:排坡、上排坡、彩云、岑后、新村园五个自然村民小组,715户,2672人,党员61名,耕地面积2265亩,林地面积2639亩,反季节瓜菜是排坡村委会的主要经济来源,201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865万元。村委会领导机构设有排坡村委党支部,支部委员5名,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支部委员3名,村委会成员4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2名,全村委有关党员61名,一直以来,村委党支部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一心一意谋发展,2008年度,被评为“省先进团支部”。   排坡村委会在“两委”干部的积极引导下,大力发展冬季反季节瓜菜,我们大胆创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取经方法,所谓请进来就把农业科技人才多次请到排坡村委会传授种植技术,走出去就组织党员大的种植户,到各个农业基地参观学习,促使排坡村委会已初步形成“无公害”供港、奥瓜菜基地,全村委会去年瓜菜总收入达320万元。   排坡村委会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先后群众大洋道路的扩建和群众灌水难等问题,我们采取群众捐一点,政府拨一点的方法修复道路8公里的土路,新建水坝一个,使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实惠。   排坡村党支部通过这次深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强化村民自治,不断规范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排坡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发展,为创造和谐文明排坡,带动村委会新变化新发展,为创建文明单位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卜岸村

  卜岸村委会是永发镇的一个基层组织。位于永发镇的南部,即海榆中线公路41公里东侧,东毗邻海口市东山镇城西村委会,西邻侍郎村委会弄水岭村,南邻参军村委会参军村,北邻东山镇东升村委会、排坡村委会排坡村。管辖三个自然村,土地面积3510亩,其中耕地面积1844亩,水旱田1194亩。总人口1999人,总户数503户,其中妇女人数1011人,总劳动力1112人,其中女劳动力528人。   卜岸村委会两委干部6人,支部党员46人。几年来,按照“谋利益,求发展,多经营”的路子,大力发展瓜菜种植,和第二、三产业(运输、制瓦),创销岛内各市县、村庄,水面养殖鱼鸭等多种经营方式格局。   在村两委干部的引导下,年产值10万元以上的个体运输业有28户,年产值5万元以上的有8户,挖堀机4部,年产值20万元3部,种植业20户,年产值1万元以上的有9户。2013年全村委会社会总产值2233万元,年人均收入11171元。   卜岸村委会-人员没有,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妇女吸毒。对青少年不断的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对学法、懂法、守法的观念大大地提高,稳定了本辖区的社会治安工作,计划生育、文教卫生、文明村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同步的发展,2009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长福村

  长福村委会位于永发镇西南部,距县城18公里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南与本镇卜罗村委会、后坡村委会交接,西与瑞溪镇北桥村委会山内村毗邻,北有南渡江,长福要村委会共有5个自然村,5个自然村分布环绕在金永公路两旁,全村委会748户,2372人,党员60人,耕地总面积2449亩,除了水稻种植外,还有冬季瓜菜920亩,已形成规模种植,养殖鱼塘80亩,2008年全村委会社会总产值251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0596元,村级领导机构设置为长福村民委员会,支部委员成员5名,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支部委员3名,全村委会有60名党员,村民委员成员5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3名。2000年以来,村委会党支部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强堡垒,抓机遇,因地制宜带领群众奔小康之路。村委会采取支部筹一点,上面争取一点的办法,筹集5万元资金新建办公室80平方米,结束了党员活动无陈地,为人民服务无场地的局面。   长福村民委员会在“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着力调整经济植物,大力调动群众发展冬季瓜菜种植,并因地制宜发动群众搞乙手工业生产,三禽养殖,调整多余劳力外出务工,增加群众收入。   长福村委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坚持以“暖民心合民意”作为工作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和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水电设施问题,抓机遇以点带面,创建新村文明生态村各自然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也加快,农村实施改水改厕,沼气建设,禽畜圈养,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有所变化。   长福村委会党支部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村组织建设,强化村民自治,不断规范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长福村委会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发展,为创造和谐文明长福,带动村委会新变化新发展,为创建文明单位而努力奋斗。   


大山村特产大全




大山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