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海南省 >>昌江县 >> 乌烈镇 >> 长塘村

长塘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长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塘村简介

  长塘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长塘村位于乌烈镇南部,距离乌烈镇镇区3.2km,县城石碌镇31km。至2011年底,全村总户数410户,总人口2060多人,其中:劳动力680多人,党员53人。土地总面积4087.73多亩,主要经济来源有:外出务工、水稻种植、圆茄、辣椒、南瓜、圣女果、火龙果等农产品种植、养殖业、林业等收入。
  二、党建工作
  长塘村现有党员53名,其中女党员13名,男党员40名。60岁以上15名(含60岁),55岁至59岁4名,46岁至54岁4名,36岁至45岁5名,35岁及以下25名。2015年培养建党对象3名。同时,按要求成立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小组、妇代会等组织。村“两委”班子现有11名成员(含挂职的第一书记),党组织班子成员以“五个好”及“五个带”为标准来规范日常工作。严格执行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并按时在每季度结束后次月15日内公开。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以会议记录、照片等形式记录每次开会讨论通过的事项,及时公开重大事项并归档;制定村“两委”干部花名册、党员花名册、共青团员花名册、妇女花名册、治保会花名。制定党费收缴管理制度,对党员的流动情况进行登记,跟踪管理。以“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为契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促进长塘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经济发展
  长塘村东联纳凤村,南临昌化江,西与昌化镇相连,北与乌烈镇接壤,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现有70%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余的30%的青壮劳动力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通过历年来的统计,群众经济收入主要是外出务工、水稻、瓜菜种植和养殖家禽。全村耕地面积约1683.73亩,园地248亩,林地1625亩。经过种植户的科学管理,农产品获得了较好的收获,大部分产品在在省内外需求量大、价格稳定,特别是圆茄、火龙果、圣女果、辣椒、南瓜等农产品在内地市场十分畅销,种植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69026103 570000 -- 查看 长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塘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长塘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白石村

  白石村隶属海南省昌江县乌烈镇,地处平原地带,北临海尾镇,西临昌化镇,距离海口市204KM,据离昌江县城石碌镇36KM。总户数413户,总人口1984人,劳动力人口1200人,常年外出务工600人,分四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土地面积7800亩,水田面积2000亩,坡地1200亩,园地400亩,林地4200亩。这里气候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4.3摄氏度,气候温暖,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常青,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为1646.9毫米,五月至十一月为雨季,十二月至四月为旱季。白石村经济作物主要有水稻、甘蔗、花生等,其中黑米是白石村的特色农产品。村里的生产与生活用水主要是取自石碌水库。   白石村党组织概况:村党总支部下辖一个党支部,下设7个党小组。党员40名,其中女党员2名,预备党员4名。少数民族党员40名。35岁以下6名,36-49岁党员11名,50岁以上党员23名。初中及以下党员29名,高中(中专)党员8名,大专以上党员3名。  

道隆村

  道隆村地处昌江县乌烈镇西北侧,东北边设有棋子湾高铁站,是乌烈镇道隆村委会辖区的一个自然村,总人口为2372人,542户人,道隆村村现设有一个党支部,党员50人。全村劳动力为1460人.全村耕地面积7360亩,其中种植水稻2420亩,甘蔗2150亩,2990种植辣椒、蔬菜等。道隆村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一是硬化进村公路和环村公路15公里,完成危房改造65户,电视、电话入户率达到98%,改水、改厕分别达到92%和95%;二是沿进村道路景观树,在农户房前屋后种植花梨木、龙眼树、黄皮、翻石榴、非洲楝、木棉树等树种,村庄面貌大为改观;三是建成集办公室、标准化卫生室、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篮球场、警务室、农家书屋为一体的多功能村民文化广场;四是以建设黎族风情文化长廊为契机,利用保存千年古榕树集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黎族风情,成功承办了多项省、县大型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峨港村

  峨港村是乌烈镇下辖的行政村,位于乌烈镇镇区北边,距镇区约3公里,全村共设村民小组46个,总户数2334户,总人口11352人,是全国最大黎族村庄。全村设立党总支部1个,下设3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05名,其中女性党员25名;现有两委班子成员15人,其中党支部7人,村委会9人,1人兼任。全村土地面积约13767.9亩,其中耕地面积约8142.6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发展养羊、羊牛和反季节瓜菜等种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且村内拥有1.2万亩的峨港田洋集中连片,已建成昌江广地常年蔬菜基地。   近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组织部的支持帮助下,峨港村借助“区位、土地和人口资源”三大优势,依托峨港田洋的农业、水系、山岭、林地等资源,以基层党建为核心,以现代农业为主线,增加经费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现代农业,完成农业产业升级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2011年,成功引进了昌江广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了常年蔬菜基地3200亩,添加务工岗位500个,有效解决了当地劳动力转移难等问题。同时还带动峨港村农户及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创建了毛豆基地5230亩,香蕉基地3200亩,辣椒基地1200亩,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   2014年以来,峨港村党总支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重点抓农村(社区)十星“两委”的创建工作,认真执行坐班制,深抓“一簿一卡”发放和回收工作。截止2015年7月,全村发出民情卡451张,收回301张,解决问题164件。此外,峨港村还加强了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投入资金185万元新建了村委会办公楼及活动场所,配套戏台、蓝排球场、停车库、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投入资金38万元,配置会议桌、大厅服务台、办公桌椅等,夯实了基础,有效解决了村“两委”干部服务群众难等问题。整合资金200多万元,建设太阳能90盏,硬化村道2.6公里,修建排水沟0.54公里等,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解决群众出行难等问题,直接服务群众,为村民发展生产,提高收入打下了坚实基础。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7142.8元,同比增长14.7%。   在下一步工作中,峨港村将借助峨港田洋和西环铁路建成的优越条件,充分发挥峨港村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克难求进,锐意改革创新,凝心聚力建设活力峨港、富裕峨港、美丽峨港。  

峨沟村

  一、基本情况   峨沟村位于乌烈镇东面三公里处,东临十月田镇,南连纳凤村,北与白石村相邻,西与乌烈镇接壤。总户数400户,总人口1980人,全村共有土地面积11033.06亩,人均耕地面积1.56亩。这里气候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4.3摄氏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常青,雨水充沛。峨沟村的农业以基本农作物水稻和反季节瓜菜为主,村里的生产与生活用水主要是取自油岭水坝。2014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268.9元。   二、经济发展   为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峨沟村的省劳模书记李圣皇同志积极投身农业生产,发展“一村一品”。积极引进养羊专业合作社——昌江瑞拥种养专业合作社,其建成于2012年4月20日,注册资金170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现位于峨沟村北侧,占地面积150亩,地理位置优越,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专业合作社对养殖有困难的农户建立帮扶机制,保障农户的经济利益,实现农户收益最大化。目前已带动峨沟村154户近431余农民共同致富。   三、党建工作   峨沟村党员34名,其中女党员6名,预备党员4名。少数民族党员34名。35岁以下3名,36-49岁党员10名,50岁以上党员21名。坚持开展“三会一课”学习教育制度,提高党员领悟能力,在各方面工作中都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在2011年,峨沟村党支部被县委表彰为昌江黎族自治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在2014年昌江县“十星”两委创建活动中,峨沟村两委干部积极努力,各个建设星成绩突出,特被选为乌烈镇“十星”两委示范点。   峨沟村将继续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村级建设鼓实劲、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纳凤村

  纳凤村下辖2个自然村(新村、老村),总人口1650多人,其中:青壮劳动力800多人,党员54人。主要经济来源有:外出务工、瓜菜种植、香蕉种植、甘蔗种植、林业等收入,   纳凤村地处海南省昌江县乌烈镇的西部。西面靠近长塘村。跟东方市岭村相隔着昌化江。距离昌江县城石碌镇45公里。距离乌烈镇11公里。悠久的文明史孕育了纳凤人“艰苦朴素、重信义、讲礼让”的质朴民风。让不少的外来朋友都赞不绝口。   近年来,昌江黎族自治县乌烈镇纳凤村委会在现有领导班子带领下,积极开展村经济建设,不断引进外来企业,为村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兴建道路便利全村交通,完善教育设施和引进优秀教师,不断提高学生教学质量水平,从各方面促进全村健康可持续发展   昌江黎族自治县乌烈镇纳凤村委会--企领网商铺。纳凤村是直辖区县一个自然村、相邻峨港村、白石村,空气好,山清水秀,广聚人气,气候温和那里有美丽的风景:有生长在一起的木棉和榕树、有三棵相依为命的大榕树生长在一处,给我们儿时带来无穷的乐趣、有美丽的昌化江、在新老村间有一片的田野,包围着村子的全是绿色。晚上可以抬头看到满天繁星,那里有织女牛郎相对望、有北斗七星、有猎户星。如果你去到那里,你将抛开城市中的压抑,尽情感受田间地头的美丽和宁静,如果你去到那里,你将吃上无公害瓜菜让你回味无穷,如果你在江边游离,你将感受对面的一道绿色“防线”那是邻村为了防洪而留下的宝贵财富,如果你要是去那里夜宿,你将和自然融为一体。我可爱的家乡————纳凤村。  

乌烈村

  一、乌烈村基本情况   乌烈村位于昌江县西北部,乌烈镇中部,距县城石碌镇36公里,是乌烈镇辖区内的一个行政村,也是乌烈镇委镇政府驻地所在村。乌烈村划分为三个片区,共有67个经济合作社,农户近3000余户,现有人口13180人,是我县乃至我省人口最多的自然村之一。   二、乌烈村党组织建设情况   乌烈村现设有一个党总支部,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共有党员192人。(其中,第一支部党员63人,第二支部党员58人,第三支部党员71人。)其中,女党员32人,占党员总数的16.67%。35周岁及以下党员64人,占33.33%。   三、乌烈村产业发展情况   乌烈村现有农业用地面积16111.16亩,其中,耕地面积9980.06亩,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瓜菜种植专业户134户。近年来,乌烈村按照镇委镇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通过大项目(即广地常年瓜菜基地和万恺通设施农业基地)及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全村冬种瓜菜近100000亩,西瓜3500余亩,木瓜1000多亩,以及种植黄秋葵、柠檬等特色产业近500多亩,养殖乌烈羊20000余只。特别是今年来,一批民生大项目相继落户,知言壹号房产项目、乌烈村水厂改造矿建项目、乌烈田洋综合整治项目、屠宰厂建设项目以及近3000多亩的林地复垦项目等,加快美丽乡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长塘村

  长塘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长塘村位于乌烈镇南部,距离乌烈镇镇区3.2km,县城石碌镇31km。至2011年底,全村总户数410户,总人口2060多人,其中:劳动力680多人,党员53人。土地总面积4087.73多亩,主要经济来源有:外出务工、水稻种植、圆茄、辣椒、南瓜、圣女果、火龙果等农产品种植、养殖业、林业等收入。   二、党建工作   长塘村现有党员53名,其中女党员13名,男党员40名。60岁以上15名(含60岁),55岁至59岁4名,46岁至54岁4名,36岁至45岁5名,35岁及以下25名。2015年培养建党对象3名。同时,按要求成立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小组、妇代会等组织。村“两委”班子现有11名成员(含挂职的第一书记),党组织班子成员以“五个好”及“五个带”为标准来规范日常工作。严格执行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并按时在每季度结束后次月15日内公开。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以会议记录、照片等形式记录每次开会讨论通过的事项,及时公开重大事项并归档;制定村“两委”干部花名册、党员花名册、共青团员花名册、妇女花名册、治保会花名。制定党费收缴管理制度,对党员的流动情况进行登记,跟踪管理。以“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为契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促进长塘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经济发展   长塘村东联纳凤村,南临昌化江,西与昌化镇相连,北与乌烈镇接壤,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现有70%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余的30%的青壮劳动力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通过历年来的统计,群众经济收入主要是外出务工、水稻、瓜菜种植和养殖家禽。全村耕地面积约1683.73亩,园地248亩,林地1625亩。经过种植户的科学管理,农产品获得了较好的收获,大部分产品在在省内外需求量大、价格稳定,特别是圆茄、火龙果、圣女果、辣椒、南瓜等农产品在内地市场十分畅销,种植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长塘村特产大全




长塘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