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海南省 >>昌江县 >> 昌化镇 >> 光田村

光田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光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光田村简介

  光田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革命老区村庄,民风纯朴,村庄环境优美。全村共有光田、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6户,总人口1426人,总劳力640人,有五保户4人,残疾人48人;村委会办公楼设在光田村入口100米处,办公楼里设有农家书屋,打印服务、广播室,村委会四周绿树成荫,有各种健身运动器材提供村民休闲娱乐运动等。
  一、经济发展
  光田村耕地总面积7200亩,其中水田面积1900亩;坡地面积5300亩。村里的农业生产用水主要是取自靛村水陂。光田村经济作物主要有香蕉以及冬季瓜菜辣椒,每年3月至9月是以种植香蕉为主,到了10月至2月以冬季瓜菜青椒为主;
  光田村人有着哥隆人的特点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一批又一批靠着自己的双手劳动致富,村庄里楼房每年都如春笋般冒出,一年比一年过得更好。
  二、党建工作
  近年来,在昌化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光田村党支部以党的群众路线为契机,以“打基础、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为主线,以“十星两委”指导,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村党支部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突显,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全面提高。荣获2015年昌江县六星级村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69026104 570000 -- 查看 光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光田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光田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昌化社区

  昌化社区位于昌江县西南部,昌化江入海口处,西北濒临北部湾,海岸线长14.216公里,总面积0.358公里,有防洪堤长600米,天然港口1个,行政村建制,属海南省小城镇规划建设村,社区共有380户2245人。社区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1名。其中女党员10名,占党员总数的14.08%。预备党员1名,占党员总数的1.4%。少数民族党员2名,占党员总数的2.81%。35岁以下24名,占党员总数的33.8%。36-49岁党员20名,占党员总数的28.16%。50岁以上党员27名,占党员总数的38.02%。初中及以下党员20名,占党员总数的28.17%。高中(中专)党员36名,占党员总数的50.7%。大专以上党员15名,占党员总数的21.13%。社区两委干部有6人,其中党支部4人(3人交叉任职),居委会专职2人。党支部书记:陈华龙;党支部副书记:林雪花。   居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海水养殖、海上捕捞,以外出务工、售卖海产品、餐饮和店铺经营为辅助经济来源。   昌化社区紧紧抓住创建文明生态建设的有利契机,注重创建实效,以创建“平安社区”为载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平安建设工作平台,一方面,不断完善社区、组综治网络,构建社区、组两段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调解会、治保会等有关组织,确保有人做事、有人管事。另一方面,以干部坐班制为抓手,架起居委会委会与居民相互沟通的桥梁,创造了良好的稳定环境,实现“零-”,促进了社区的经济发展。2014年,社区开展“共产党员户挂牌”活动,进一步强化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昌田社区

  昌田社区居委会位于镇辖区,昌化江入海口处,濒临北部湾,属行政村建制。社区有4个村民小组,常住居民为319户,常住人口约有1326人,总劳动力为630人。由于社区无土地,主要经济来源以海洋捕捞及海水养殖为主,打工经济为辅,其中从事海洋捕捞的居民有68户231人。   据统计,2015年共有渔船19艘,海洋捕捞总收入约305万元;虾塘养殖户8户,21口塘总面积89亩,产值243.4万元。海洋捕捞及海水养殖已经成为社区的支柱产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和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大风村

  大风村委会是昌化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昌化镇的东南部,东与乌烈镇长塘村毗邻,南隔昌化江同东方市相望,西与昌化镇耐村接壤,北与乌烈村地界相邻,距离镇辖区15公里。共有1个自然村,12村民小组,总户数697户,总人口3560人,总劳力2081人。已婚育龄妇女623人,有五保户20户20人,低保户79户204人,特困户73户73人,军烈属3户。全村共有党员98名,其中男性党员85名,女性党员13名,超50党龄28人。全村总面积6400亩,其中林地面积1700亩,基本水田970亩,水旱田1200亩,坡地1700亩。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种植水稻、甘蔗、外出务工等,副业有运输、餐饮、市场摆摊等。辖区有海红糖业大风糖厂1家,有大风农贸市场1家,大风小学一所,大风卫生室1所,大小商店10家,饭店2家,目前进驻村内的企业有大风糖厂,专业种养合作社有8家。  

光田村

  光田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革命老区村庄,民风纯朴,村庄环境优美。全村共有光田、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6户,总人口1426人,总劳力640人,有五保户4人,残疾人48人;村委会办公楼设在光田村入口100米处,办公楼里设有农家书屋,打印服务、广播室,村委会四周绿树成荫,有各种健身运动器材提供村民休闲娱乐运动等。   一、经济发展   光田村耕地总面积7200亩,其中水田面积1900亩;坡地面积5300亩。村里的农业生产用水主要是取自靛村水陂。光田村经济作物主要有香蕉以及冬季瓜菜辣椒,每年3月至9月是以种植香蕉为主,到了10月至2月以冬季瓜菜青椒为主;   光田村人有着哥隆人的特点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一批又一批靠着自己的双手劳动致富,村庄里楼房每年都如春笋般冒出,一年比一年过得更好。   二、党建工作   近年来,在昌化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光田村党支部以党的群众路线为契机,以“打基础、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为主线,以“十星两委”指导,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村党支部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突显,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全面提高。荣获2015年昌江县六星级村庄。  

黄姜村

  一、村委会基本概况   黄姜村委会位于昌江县昌化镇的东南部,东临耐村,西临旧县,南至昌化江,北至石昌公路,距离镇辖区10公里。全村共有4村民小组,总户数210户,总人口1028人。总耕地面积1700亩,其中水田510亩,坡地1190亩。黄姜村“两委”干部共7名,其中支委3人,村委4人,交叉任职1人。   二、党建情况   目前共有党员42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占党员总数的2.44%。女党员3名,占党员总数的7.32%。少数民族党员0名。35岁及以下的党员10名,占党员总数的24.39%。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1名,占党员总数的2.44%。阵地建设按照县委组织部要求设有一个便民服务站,一个党务村务公开栏。村委会还配有一个篮球场,一间厕所。   自2014年7月起,黄姜村整合村级资源,围绕县委组织部的文件精神开展黄姜村农村“十星两委”建设,黄姜村于2015年9月昌江县第三轮“十星两委”评比中获得了6颗星,分别是阵地建设星、制度建设星、社会管理星、文明生态星、财务管理星和廉洁自律星。   三、经济发展   1、农业:黄姜村经济作物主要有辣椒、香蕉,玉米等,其中香蕉和辣椒是黄姜村的两大支柱产业。2015年黄姜村香蕉种植面积为150亩,平均亩产在6000斤左右,亩产值在6000元以上;2015年辣椒种植面积为600亩,亩产5000斤,亩产值4500元。全村75%农户种植。由于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农村科技培训也得到了强化,农民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70%以上的农户都掌握1-2项实用科技或增收致富项目。   2、务工:黄姜村共有劳动力约550人,约280人在外务工,60人在黄姜村做零活,其余的均靠农业为生。   3、其他:截止2015年12月,黄姜村家庭饲养禽畜共677头(只),其中牛35头,羊3只,生猪196头,乳猪134头,禽类309只。   四、文明生态建设   黄姜村现有硬化道路1500米,其中进村公路500米,环村路1000米,路灯19盏。村内配有两名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目前,黄姜村两条巷道硬化道路正在建设中。  

旧县村

  旧县村坐落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江畔边的一个村落,旧县村是革命老区,在旧县村曾经出过许多为国捐躯的英豪烈士。现旧县村共有3280人,共有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85户,总人口3200人,总劳力1554人,总面积2.34公顷,有耕地面积216公顷,其中水旱田42.5公顷,旱地173.5公顷,主要以农、牧业为主,旧县村经济作物主要有辣椒、香蕉,花生等,养殖业主要有猪、牛、羊,其中尖椒为旧县村的支柱产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   旧县村的“一村一品”是尖椒,旧县村的经济农作物以辣椒为主,旧县村有“万亩瓜菜种植基地”之称。旧县村辣椒种植面积为2000亩。其余都是以香蕉、木瓜、甘蔗、玉米为辅,旧县村的一村一品农作物是尖椒,旧县村共400多户人种植尖椒,共有4000多亩,每亩可以收2000斤左右,收成好的时候可以达到3000斤,一般平均收购价格是1.5元一斤,价格好的时候达到3元一斤,盈利时可以达到每亩上万元的收入,大大促进了旧县村民的整体收入。   旧县村村民自主建立了2个农村经济合作社,一个是绿得宝农村经济合作社,一个是晨旭农村经济合作社,都主要都是以种植为主,以合作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利益。  

浪炳村

  一、基本情况   昌化镇浪炳村现有238户,1384人(不含外出人口),村两委干部9人,下辖8个村民小组,村民小组长16人,耕地面积4700亩。其中水旱田1200亩,坡地2100亩,林地1400亩。以农业、养殖业、外出务工、车辆营运等为经济收入载体,人年均收入5800元。支部党员78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女党员7人,少数民族党员1人。35岁以下党员21人,大专以上党员14人,16名村民小组长中9人为共产党员。   二、文化产业建设情况   解放几十年来,浪炳村人民牢记先人古训:“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自古圣贤,圣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特别是恢复高考以后,广大村民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领悟到没有文化迟早会被社会淘汰,没有文化想干的事也将一事无成。只有读书,读好书才能改变个人命运,改变家庭状况,才能有所作为。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有了正确的理念,村民都把培养子女上学读书视为头等大事,毫不吝惜地投资于智力建设,形成了“勒紧裤腰带供子读书、砸锅卖铁供子读书、延缓建房供子读书”的攀比氛围。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至今,全村考上大中专的有375人,其中博士后2个,硕士6人,现有外出工作的领导干部职工700人,副科级以上干部(含待遇)41人,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8人。   三、经济建设情况   1.农业。以种植为主,除了粮食种植外,普遍种植甘蔗、香蕉、辣椒、玉米、南瓜、圣女果、黄秋葵等经济作物1500多亩。   2.打工。目前浪炳村大中老板有4人,外出打工人数370多人(都已加入农民工公会)   3.其他。浪炳村现有客运、营运车辆21台(户),家庭饲养禽畜共2030头(只),其中牛130头,猪1200头,禽类700只,种养户5户,种植香蕉50亩,养鱼水面20亩。   四、文明生态建设情况   浪炳村现有水泥路7.2公里,其中进村公路3公里,环村路2.2公里,中心道1.3公里,巷道0.7公里,村委会楼380平米,旧学堂修复70平米,戏台一个,球场一个,围墙修饰400米,铺设路面彩砖500平米,农户新建平顶房,楼房共125栋,改水改厕200户,建沼气池170个,路边种树2000多株,农户庭院种树4000多株。   五、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2010年以来,建设自来水厂一宗,路灯52杆,老人活动场所一处。  

耐村村

  耐村位于昌化镇南面,东至大风村,西至黄姜村,南至昌化江边,北与乌烈镇接壤,距离镇区14公里,县城石碌44公里,是昌化江流域下游的一个较大村庄,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哥隆村。耐村土地面积5380亩,辖16个村民小组616户3265人,劳动力1880人。近年来,村民经济收入主   要有三大块,一是靠种植辣椒、圣女果、毛豆、连雾等经济作物收入;二是靠糖厂运输队收入;三是靠外出务工收入。   村“两委”干部9人,其中支委班子5人,党员86人,村委班子7人,“两委”交叉任职3人,流动党员33名,女党员11名,35岁以下党员25名,大专以上学历党员8名。   

先田村

  先田村委会位于昌江县昌化镇东部,东至史克明地,西至原供销社,南至公路,北至芒果树,距离镇辖区6.5公里。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79户,总人口3093人,总劳力1565人。总面积21555.6亩,其中林地面积16850亩,基本水田643.7亩,水旱田895.91亩,坡地3166亩。   先田村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和地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香蕉、甘蔗、花生和辣椒等。除了部分村民在家务农外,其余的先田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以外出打工。   为了加快先田村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先田村委会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引进大企业,在先田村委会利来田洋种植雪茄。目前,已完成雪茄基地的征地工作,共征用我先田村村委会先锋和江门坑两个自然村的土地共200余亩。这将带动先田村的其他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大企业的进驻也将为先田村民增加务工就业率,提高先田村人均收入。总体提高先田村的经济。   先田村目前共有6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其中先南村民王海明的昌江县野猪育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全镇的主打特色养殖品牌。野猪养殖合作社有猪圈12间,养殖人员6人,每一季度的野猪出栏量约500只。先田村委会打算将这一特色品牌在全村进一步扩大推广,将野猪养殖打造成先田村的特色品牌养殖业之一。  

昌城村

  昌化镇昌城村位于海南西部,昌化江入海口,素有山海石林沙的美称。周边与六个村庄相距2-3公里,距昌城镇区政府2.5公里。公元110年置为至来县县府所在地。公元607年改为昌花县,民国1914年改为昌化县,1949年12月县城迁往东方改为昌感县后历经被设置为昌城区公所、昌城公社、昌城乡政府,2002年机构精简降为昌城村委会。面积:24580亩,林地8500亩,基本农田:3450亩,水旱田450亩,坡地5600亩。昌化江直流河岸:8.8公里。省道卫生区:5公里,通畅公路卫生区:10.5公里。   昌城村共有人口3228人,户数826户,11个经济小组,8个民族,45个姓氏,方言共有海南话,军话。主要经济收入为养殖、建筑、装修、运输,其中装修业为昌城村的特色产业,昌城村从事装修行业一般为家庭式,夫妻两人为一组即可工作,昌城村从事该行业人员保守约有250多人,年创造经济收入达两百多万余元。  

昌农村

  昌农村简介   明代先祖从福建莆田县迁此昌城乡西边巷建村,为西边巷村,后迁昌化村,生产方式以农业耕地为主,故更名为昌农村。1953年9月设互助组,1954年1月改为初级设,1955年12月改为高级社,1958年8月改为大队,1964年6月改为革命委员会,1983年12月改为乡政府,1986年7月改为管理区,1995年7月改为昌农村委会至今。   昌农村隶属昌化镇,昌农村委会坐落于镇区,临近昌化社会居委会和昌田社区居委会。辖区东至新船厂,西至水塔,南至海丰街,北至昌化中学,距离镇政府1.3公里。昌农村有1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14户,总人口945人,总劳力276人;总面积27728亩,其中林地18571亩,基本农田690亩,干旱田1615亩,坡地6352亩。2004年建设文明生态村;主要特产:桉树、海鲜。   由于昌农村林地面积大,基本农田少,天气干旱以及土地干旱缺乏灌溉水源,农业种植较少。因此,昌农村农业生产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畜禽养殖业,农户饲养鸡、猪和羊等;二是虾塘养殖业。目前,昌农村共有6人养羊,共计201只;1人养猪,7头,1500只鸡;昌农村共有渔船8艘;海虾养殖户共9人。   一、党建情况   昌农村村两委干部7人,其中党支部5人(3人交叉任职),村委专职2人。全村共有党员40名,35岁及以下的党员11名,36至49岁党员10名,50岁以上党员18个;其中流动党员10名,占党员总数的24%;女党员11名,占党员总数的25%;少数民族党员1名,占党员总数的0.25%;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4名,占党员总数的1%。   二、地方旅游   棋子湾度假区位于昌化镇昌农村委会北部滨海地带,南邻昌化港,东起昌化大岭山脚,西北濒临北部湾,距昌江县城石碌镇58公里,至海口230公里。   棋子湾是海南唯一保留着原始、天然景观的海岸线。不仅景观奇美,而且流传着许多美丽传说的地方。历代慕名而至的名人有苏东坡、赵鼎、郭沫若等,他们无一不被它美丽的景色所吸引,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棋子湾海湾呈现S形状,湾长20多公里。海湾水面平静,海水清澈见底,海沙细软且洁白如银;海岸奇峰林立,怪石嶙峋。银色的沙滩与湛蓝的大海连成一片,让人的心灵享受飞翔。   昌化岭下的一处5公里长的海湾,海底坡度平缓,海水清澈,沙质细白,距岸200米远,海水深度仍不能过胸。岸边礁石间有一片面积约几百平方米撒满彩色棋子的卵石滩,白色、宝石绿色、土红色、蛋黄色,像翡翠、似玛瑙,十分精彩绝妙。   相传从前有两位仙人降临棋子湾边,一边享受着美丽的海景,一边下棋,从清晨战到中午,彼时烈日当空,二仙渴饿交加。当地渔民看到了,拿来鲜鱼、酒肉和茶水为仙人消饥解渴。两仙边吃边下,棋罢,待要重谢渔民,已不见他们的踪影。为感谢渔民的好心肠,仙人把棋子撒到海里,抵住风浪,造福黎民,从此棋子湾内海水清湛,奇石秀岩层叠至岸,风平浪静,鱼虾丰盛。棋子湾由此得名。   棋子湾旅游度假区的建立,给昌农人民带来了福音,不仅提供了就业岗位,也带来了商机。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改变了以往人们单一的养殖、种植或捕捞等传统农业经济生产模式,逐渐向规模化、产业化和信息化转变。  

咸田村

  咸田村委会位于昌江县昌化镇镇的东部,东至杨柳地界,西至大海边,南至昌化江,北至后面河,距离镇辖区8公里。全村共有1个自然村,4村民小组,总户数240户,总人口960人,总劳力550人。总面积2300亩。有五保户5人5人,低保户27户40人,特困户22户,军烈属1户,现有危房20户。残疾人共计48人。   由于咸田村靠海,所以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海水养殖、出海捕鱼、下河摸螺、外出打零工为主,副业有运输、店铺等。村“两委”班子以增收为基础,大力引导村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利用咸田特有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打造特色品牌。目前咸田村共有20艘渔船、217口虾螗,年经济收入可达3050多万元,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杨柳村

  杨柳村位于昌江县西北部,昌化江入海口处,南北被昌化江分支,阻隔形成“孤岛”,总面积0.722平方公里。与新城、咸田、昌城相邻。全村共有1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08户,总人口769人。其中党支部党员共46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占党员总数的2.17%。女党员8名,占党员总数的17.39%。35岁及以下的党员10名,占党员总数的21.73%。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6名,占党员总数的13.04%。五保户5人,低保户16户,计33人。   其中集体所有农用地面积1690亩(水旱田1384亩,坡园地296亩,其他10亩),林地120亩,其他土地100亩。全村“二轮”土地承包面积384亩,发证户数140户,其中未确权到农户的村集体地45亩。共有38户虾塘养殖户,虾塘面积达600多亩。杨柳村有两个农村经济合作社一个以种植为主,一个以养殖为主,带动村民发展产业经济。经济结构构成为种植、养殖。   杨柳村2005年被评为抗洪救灾先进单位。2013年获得昌化镇新农合一等奖。以棋子湾的开发契机,以行政村为目标建设,分期分批逐年完善,引进国家资金,外出务工人员捐助,村长出力。重点抓稳定宣传,引进企业,服务项目,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经济发展,强化全村环境整治,提升环境为杨柳村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通过几年的努力,路网、水网、电网、覆盖率达100%。生活饮用水合格率100%。  

新城村

  新城村坐落山海黎乡昌江著名旅游景点风情小镇——昌化镇,整个村落东至黄姜,西通浪炳,南与旧县相接,北与先南相连,村委会设立在镇的东部,距离镇辖区10公里。新城村貌新阳,气候干热,取饮自昌化江先南水库。全村共有650人,分立5个村民小组,党支部1个,两委干部7人,党员人数31人。林地面积16850亩,水田643.7亩,水旱田895.91亩,坡地3166亩。   新城村村民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作物种植和外出打工。种植作物主要有椰子、白菜、芒果和辣椒等。近年来,为增长村民的经济收入,建设新农村,镇委提出“一村一品”打造品牌,培植特色产业。新城村土壤属于沙土质,适合椰树种植。提出了“椰子新城”,打造昌江最大的椰子村。目前,开发河田荒地近300亩,用于种植椰树。目前椰树产量平均亩产值30000斤以上,亩产值可达9000元以上。此外,新城开拓创新,发展新产业。新城村王书记带领17户农户代表申请共计2万只咸水鸭苗养殖,目前投入到养殖生产中来的农户已有50户左右,具备大规模棚养条件。   全村阵地建设齐全,规划统一的村委会办公楼,二层小楼民宅,建有歌舞台,篮球场、广场等,丰富村民的娱乐生活。闲暇时分,村民会组队跳广场舞;设有法制宣传栏,弘扬法治文化;新城在建立新农村时,保护古建筑,修补了00多年的古城墙,修建治平寺碑、治平寺亭。新城村貌干净,种植绿色植物,走进去,能看到盘根而立的酸梅古树、苦荔树,绿意盎然。   民族以汉族和回族为主,民风淳朴,治安良好,村民勤劳善良、平和进取地创造美丽的生活。  


光田村特产大全




光田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