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鱼塘社区基本情况
沙鱼塘社区位于海尾镇的南部,距离海尾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沙鱼塘社区委会有2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共有135户,总人口458人,常住人口350人,流动人口108人,耕地面积0亩。
二、沙鱼塘社区党组织建设情况
沙鱼塘社区现设有一个党支部,全村有党员22人,其中女党员3人,现在村“两委”干部7人,沙鱼塘社区是一个以渔业、养殖业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2006年沙鱼塘社区居委会建起了新办公楼、卫生所、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
三、沙鱼塘社区产业发展情况
沙鱼塘社区是一个以渔业、养殖业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农业用地面积0亩,沙鱼塘社区按照镇委镇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建设了石斑鱼养殖基地。养殖基地占地面积2000亩,总投资200万元,每年收益可达150万元,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13208元,比上年净增1802元,增幅15.8%。为沙鱼塘社区的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点,加快美丽乡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69026105 | 570000 | -- | 查看 沙鱼塘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海尾社区 |
一、基本情况 海尾社区位于昌江县海尾镇的镇区西部,距离海尾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海尾社区委会有4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共有1328户,总人口6536人,常住人口6320人,流动人口216人,耕地面积0亩。 海尾社区是一个以渔业、养殖业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2008年海尾社区居委会建起了新办公楼、卫生所、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2008年建起农家书屋、大戏台和篮球场。2008年沙地村委会建设的老人活动中心投入使用。 二、产业发展情况 海尾社区是一个以渔业、养殖业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农业用地面积0亩,海尾社区按照镇委镇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建设了麒麟菜种植基地。种植基地面积1800亩,总投资3600万元,每年收益可达15万元,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6950元,比上年净增41.7元,增幅0.6%。2015年海渔社区依托国家一级渔港以及海岸线较长优势,抓住市场机遇种植2000余亩麒麟菜,恰逢今年市场价格回暖,市价由原来的每斤3-4元提升到了每斤16元,较去年市价提升了400%,年产值达320万元。 为海尾社区的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点,加快美丽乡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
新港社区 |
新港社区简介 一、基本情况 新港社区位于海尾镇的西南部,距离海尾镇政府所在地23公里。新港社区委会有5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共有552户,总人口3450人,常住人口2547人,流动人口903人,耕地面积0亩。 二、党组织建设情况 新港社区现设有一个党支部,全村有党员55人,其中女党员6人,现在村“两委”干部10人,新港社区是一个以渔业、养殖业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2014年白沙村居委会建起了新办公楼、卫生所、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2013年建起农家书屋、2009年建起大戏台和2014年建起篮球场;2005年白沙村委会建设的老人活动中心投入使用。 三、产业发展情况 新港社区是一个以渔业、养殖业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新港社区按照镇委镇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建设了东风螺、石斑鱼养殖基地。养殖基地占地面积22亩,总投资200万元,每年收益可达270万元,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3800元,比上年净增300元,增幅8.57%。为新港社区的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点,加快美丽乡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
沙鱼塘社区 |
一、沙鱼塘社区基本情况 沙鱼塘社区位于海尾镇的南部,距离海尾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沙鱼塘社区委会有2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共有135户,总人口458人,常住人口350人,流动人口108人,耕地面积0亩。 二、沙鱼塘社区党组织建设情况 沙鱼塘社区现设有一个党支部,全村有党员22人,其中女党员3人,现在村“两委”干部7人,沙鱼塘社区是一个以渔业、养殖业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2006年沙鱼塘社区居委会建起了新办公楼、卫生所、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 三、沙鱼塘社区产业发展情况 沙鱼塘社区是一个以渔业、养殖业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农业用地面积0亩,沙鱼塘社区按照镇委镇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建设了石斑鱼养殖基地。养殖基地占地面积2000亩,总投资200万元,每年收益可达150万元,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13208元,比上年净增1802元,增幅15.8%。为沙鱼塘社区的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点,加快美丽乡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
白沙村 |
白沙村位于昌江县海尾镇的南部,距离海尾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白沙村委会有四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共有132户,总人口846人,常住人口520人,流动人口326人,耕地面积3650亩。 白沙村是一个以输入劳动力、种植、养殖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2006年白沙村居委会建起了新办公楼、卫生所、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2008年建起农家书屋、大戏台和篮球场;2008年白沙村委会建设的老人活动中心投入使用。 白沙村产业发展情况 白沙村是一个以输入劳动力、种植、养殖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农业用地面积3650亩,白沙村按照镇委镇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建设了白沙菊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200亩,总投资160万元,每年收益可达180万元,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7455元,比上年净增1500元,增幅20%。为白沙村的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点,加快美丽乡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
打显村 |
一、打显村基本情况 打显村位于昌江县海尾镇的西北部,距离海尾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打显村委会有6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共有331户,总人口2100人,常住人口1563人,流动人口573人,耕地面积16000亩。 打显村是一个以种植冬季瓜菜、甘蔗、水稻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2000年打显村居委会建起了新办公楼、卫生所、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2011年建起农家书屋、大戏台和篮球场。 二、打显村产业发展情况 打显村是一个以种植冬季瓜菜、甘蔗、水稻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农业用地面积16000亩,打显村按照镇委镇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建设了甘蔗种植基地。种植基地占地面积2400亩,总投资144万元,每年收益可达488万元,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4500元,比上年净增1000元,增幅8%。为打显村的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点,加快美丽乡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
大安村 |
一、大安村基本情况 大安村位于海尾镇的北部方向,距离海尾镇政府所在地23公里。大安村委会有7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共有524户,总人口3286人,常住人口2828人,流动人口458人,耕地面积20000亩。 大安村是一个以种植冬季瓜菜、甘蔗、水稻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2000年大安村居委会建起了新办公楼、卫生所、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2013年建起农家书屋、大戏台和篮球场。 二、大安村产业发展情况 大安村是一个以种植冬季瓜菜、甘蔗、水稻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农业用地面积20000亩,大安村按照镇委镇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建设了辣椒、冬瓜种植基地。种植基地占地面积1800亩,总投资900万元,每年收益可达1600万元,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7800元,比上年净增1200元,增幅15%。为大安村的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点,加快美丽乡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
高石塘村 |
一、高石塘村基本情况 高石塘村位于海尾镇的东北部,距离海尾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高石塘村委会有3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共有126户,总人口526人,常住人口386人,流动人口140人,耕地面积4530亩。 高石塘村是一个以橡胶、木瓜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2014年高石塘村委会建起了新办公楼、卫生所、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2011年建起农家书屋。 二、高石塘村产业发展情况 高石塘村是一个以橡胶、木瓜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农业用地面积4530亩,高石塘村按照镇委镇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建设了橡胶种植基地。种植基地面积4500亩,总投资360万元,每年收益可达380万元,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13270元,比上年净增3300元,增幅25.6%。为高石塘村的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点,加快美丽乡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
海农村 |
一、基本情况 海农村位于海尾镇的镇区,距离海尾镇政府所在地0公里。海农村委会有7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共有1192户,总人口5436人,常住人口5100人,流动人口336人,耕地面积3300亩。 海农村是一个以农业、服务业、养殖业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2010年海农村居委会建起了新办公楼、卫生所、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2013年建起农家书屋、大戏台和篮球场。2013年海农村委会建设的老人活动中心投入使用。 二、产业发展情况 海农村是一个以农业、服务业、养殖业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农业用地面积3300亩,海农村按照镇委镇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建设对虾养殖基地。养殖基地占地面积200亩,总投资800万元,每年收益可达200万元,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7821元,比上年净增1564元,增幅25%。为海农村的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点,加快美丽乡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
南罗村 |
一、基本情况 南罗村位于昌江县海尾镇西南面20公里处,周边与长山村、新港社区接壤。总户数381户,总人口2180人,常住人口1921人,流动人口200人,耕地面积27710亩。 二、经济发展 为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南罗村的“两委”班子积极投身农业生产,发展“一村一品”。积极协助村民构建“菜篮子”工程,占地230亩,总投资300万元,每年收益可达130万元。南罗村利用地理位置优越,发展瓜菜种植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为菜农修路、修建灌溉工程、路灯、捕虫器等防护机制,保障菜农的经济利益,实现农户收益最大化。目前已带动南罗村154户近431余农民共同致富。 三、党建工作 南罗村党员48名,其中女党员8名,本科以上学历党员6名。35岁以下15名,36-49岁党员9名,50岁以上党员24名。坚持开展“三会一课”学习教育制度,提高党员领悟能力,在各方面工作中都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2015年全县第三轮十星“两委”评定中,通过南罗村两委干部积极努力,各个建设星成绩突出,获星合计7星,特被选为海尾镇“十星”两委示范点。 南罗村将继续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村级建设鼓实劲、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
三联村 |
一、基本情况 三联村位于海尾镇的东北部,距离海尾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三联村委会有7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共有344户,总人口1608人,常住人口1600人,流动人口8人,耕地面积678.2亩。 二、党组织建设情况 三联村现设有一个党支部,全村有党员41人,其中女党员4人,现在村“两委”干部11人,三联村是一个以种植辣椒、养殖羊、鸭、鸡、和前往核电打工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2009年白沙村居委会建起了新办公楼、卫生所、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2009年建起农家书屋、大戏台和篮球场;2008年白沙村委会建设的老人活动中心投入使用。 三、产业发展情况 三联村按照镇委镇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建设了三联辣椒植基地。三联村的辣椒种植基地当地面积446亩,总投资13.38万元,每年可创造72.252万元的经济收入。为三联村的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点,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6500元,比上年净增800元,增幅12%。加快了海尾镇美丽乡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
沙地村 |
一、基本情况 沙地村位于昌江县海尾镇的西南方向,距离海尾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沙地村委会有9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共有871户,总人口3770人,常住人口2000人,流动人口1770人,耕地面积7200亩。 沙地村是一个以农业、养殖业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2010年沙地村居委会建起了新办公楼、卫生所、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2010年建起农家书屋、大戏台和篮球场。2011年沙地村委会建设的老人活动中心投入使用。 二、产业发展情况 沙地村是一个沙地村是一个以农业、养殖业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农业用地面积7200亩,沙地村按照镇委镇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建设了对养虾海产品的养殖基地。养殖基地占地面积84亩,总投资270万元,每年收益可达20万元,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6522元,比上年净增1262元,增幅24%。为沙地村的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点,加快美丽乡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
进董村 |
进董村位于昌江县海尾镇的北部方向,距离海尾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进董村委会有4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共有90户,总人口645人,常住人口250人,流动人口395人,耕地面积5000亩。 进董村是一个以种植农作物和桉树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2010年海尾社区居委会建起了新办公楼、卫生所、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2010年建起农家书屋、大戏台和篮球场。2015年沙地村委会建设的老人活动中心投入使用。 |
五大村 |
一、五大村基本情况 五大村位于海尾镇的北部,距离海尾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五大村委会有5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共有375户,总人口2140人,常住人口1900人,流动人口240人,耕地面积21620亩。 五大村是一个以种植哈密瓜、甘蔗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2014年五大村居委会建起了新办公楼、卫生所、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2015年建起农家书屋、大戏台和篮球场。2014年五大村委会建设的老人活动中心投入使用。 二、五大村产业发展情况 五大村是一个以种植哈密瓜、甘蔗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农业用地面积21620亩,五大村按照镇委镇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建设哈密瓜种植基地。基地占地面积562亩,总投资450万元,每年收益可达1180.2(含投入)万元。为五大村的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点,加快美丽乡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
五联村 |
一、五联村基本情况 五联村位于海尾镇的北部,距离海尾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五联村委会有五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共有343户,总人口1799人,常住人口1620人,流动人口179人,耕地面积3560亩。 2007年五联村居委会建起了新办公楼、卫生所、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2009年建起农家书屋、大戏台和篮球场。 二、五联村产业发展情况 五联村是一个以种植水稻、甘蔗、瓜菜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农业用地面积3560亩,五联村按照镇委镇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建设了五联红豆、白王瓜等农产品的种植基地。种植面积800亩,总投资20万元,每年收益可达400万元,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8250元,比上年净增2000元,增幅20%。为五联村的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点,加快美丽乡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
长山村 |
一、长山村基本情况 长山村位于海尾镇的北部方向,距离海尾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长山村委会有3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共有213户,总人口912人,常住人口707人,流动人口205人,耕地面积1898.45亩。 二、长山村党组织建设情况 长山村现设有一个党支部,全村有党员42人,其中女党员4人,现在村“两委”干部10人,长山村是一个以种植水稻、甘蔗、蔬菜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2013年长山村居委会建起了新办公楼、卫生所、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2013年建起农家书屋、大戏台和篮球场。 三、长山村产业发展情况 长山村是一个以种植水稻、甘蔗、蔬菜等收入为主的行政村,农业用地面积1898.45亩,长山村按照镇委镇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建设了咸水鸭(海里香)的养殖基地。养殖规模2万只,总投资80万元,每年收益可达100万元,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5100元,比上年净增900元,增幅20%。为长山村的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点,加快美丽乡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