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合村是昌江县七叉镇的镇关村,位于七叉镇政府所在地,仅有一个自然村,辖有6个村民小组,共256户,1099人,其中劳动力861人,党员43人,低保户31户66人,五保户5户5人。重合村是全镇村域最小的村落之一,土地面积11430.29亩,耕地面积2320.66亩,水田面积763.2亩,旱地面积1317.8亩,林用地1336.6亩,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于甘蔗种植,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群众致富发动机动力不足。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69026106 | 570000 | -- | 查看 重合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大仍村 |
大仍村位于七叉镇西部,与东方市东河镇相邻,是一个纯黎族的少数民族山村,辖新村、老村两个自然村,有6个村民小组,人口368户1700人。其中劳动力943人,党员57人,低保户27户43人,五保户6户6人。大仍村土地面积37678.12亩,耕地面积2100.43亩,水田面积675.89亩,耕地面积1037.8亩,林用地33864亩,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于橡胶、花梨、沉香、香蕉、甘蔗等,另有南弄水库相对库容353万立方米,部分群众以捕鱼为主要谋生手段。 由于位于水库淹没区、矿山开采地带,大仍村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近几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为大广坝水库淹没区补偿款,以及华盛矿山每年补助的10万元,其中补助村集体4万元、村民小组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开展道路建设、饮水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以及缴纳新农合、新农保。总体而言,大仍村集体经济面临着收入渠道狭窄,集体资产尚未盘活,容易“坐吃山空”。 |
大章村 |
大章村位于昌江县七叉镇政府西南方向,距镇政府8公里,辖有宝山、大章二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共有275户,1330人。其中劳动力608人,党员49人,低保户17户34人,五保户7户8人。大章村土地面积10484.09亩,耕地面积977.2亩,水田面积261.89亩,旱地面积451亩,林用地8794亩,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于甘蔗种植和水稻种植。近年来,大章村依托全镇野生木棉最为集中的区位优势,全力配合镇政府的木棉风情旅游小镇创建项目,全力打造美丽、和谐、文明的宜居生态村落,目前大章村已获得省级文明生态城的荣誉称号。 大章村依山傍水,是七叉镇野生木棉树最为集中之地,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在现有木棉旅游景观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推动大章水库、南达河旅游栈道、宝山木棉园的建设步伐,逐步实现“退蔗还田”保护独有的梯田景观,同时加强村域木棉、花梨、沉香等树种的保护和种植,以乡村旅游带动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的产销。 大章村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把绿化宝岛、木棉树种植和保护、梯田保护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机结合村规民约、卫生公约、美丽乡村、生态文明等工作开展制度建设,依靠长效机制,大章村生态环境得以规划和保护。近几年来,发动群众造林3000多亩,种植橡胶树5万多株,花梨树6万株,木棉树8000多株。大章村“一村一品”生态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生态乡村品位明显提升,让农民“品”出生态美,也为全镇经济发展增添后劲。 |
红峰村 |
红峰村位于昌江县七叉镇政府东北面,距离镇政府8公里,辖有田头村、新村、乌烈村、玉地村、王化村五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498户,2357人。其中劳动力1750人,党员60人。红峰村是七叉镇村域面积最大的村,土地面积47364.85亩,耕地面积2360.05亩,水田面积871.7亩,旱地面积511.1亩,林用地43622亩,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于甘蔗、水稻、香蕉、橡胶等各类作物种植及土地承包等。 |
尼下村 |
尼下村位于昌江县七叉镇政府北面,距离镇政府2公里,辖有昂托村、机保村、保湾村、尼下村和尼下新村等五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共有526户,2330人。其中劳动力1710人,党员58人,低保户25户60人,五保户10户13人。尼下村土地面积36830.5亩,耕地面积2805.6亩,水田面积463.1亩,1317.8亩,林用地32244亩,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于甘蔗种植、香蕉种植和捕鱼业,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临近矿山征地。 由于尼下村毗邻昌化江,每年2月临江两岸、沿村道路木棉鲜花盛开,具有十分优越的旅游资源。因此,近两年来,镇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着力开发昌化江畔旅游产业,经过干群的长期努力,昌化江畔已建成观景平台一个,赏花栈道一条,游船码头一个,极大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
七叉村 |
七叉村位于昌江七叉镇政府东面,距镇政府约2公里处,辖有七叉村、保营村、万顶村与苗村4个自然村,共756户,3736人,下辖15个村民小组,组长30人,劳动力1780人,党员76人,低保户32户73人,五保户14户18人。土地面积13960.27亩,耕地面积3190亩,水旱田面积2453.79亩,林用地8316亩,环村路18条,长8公里。群众收入主要依靠的是甘蔗、水稻的种植及外出务工,2014年人均纯收入约2900元。 2013年,昌江县委、县政府把七叉苗村列为美丽乡村建设村庄。2014年苗村已完成17套苗族风情特色民居改造、道路硬化、绿化、路旁装修和路牌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村内硬化4条水泥道路,共长752米,蜿蜒伸往苗寨小居,交通极为便利,出色完成七叉镇危房改造工程示范乡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村庄工作任务。目前,七叉村已经打造成为具有苗族风情的旅游村庄,在“昌化江畔木棉红旅游月”活动期间迎接到访游客近5万人次,民宿接纳过夜游客约1000人次。 2014年,昌江县政府开展三年扶贫攻坚工作来,县-镇-村三级根据七叉村农户的发展需求和能力,为帮扶户量身定制帮扶方案,实现精准扶贫。其中共发放鸡苗23740只,鹅苗11535只,鸭苗5900只,蜂箱200箱,复合肥406袋,有效帮助七叉村363户群众实现脱贫目标。 |
乙洞村 |
乙洞村委会是一个文明和谐的黎族行政村,位于昌江县七叉镇西南方向,距七叉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约2公里处。辖有乙洞村、致牧村、保由村等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共有431户,2850人。其中,劳动力1017人,党员63人,低保户40户95人,五保户7户8人。乙洞村土地面积13297.3亩,耕地面积1745.84亩,水田543.46亩,旱地539亩,林用地10469亩,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于甘蔗种植,村集体收入有华盛天涯水泥有限公司用地补偿款。 在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民生方面,完成了村文化广场的建设、新建文化舞台、新安装自来水管、重新辅设篮球场、、太阳能节能环保路灯的安装、加固水利沟与道路排水沟、接下来计划在保由建设一所积学习和宣传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室。 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建立健全以村党支部、村委会为主体的、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明确组织分工,打造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组织队伍,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体系。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保证各项制度长期、正常运转。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党务村务运作体系。加大党务村务公开透明力度,确保党务村务公开的内容真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建立干部和群众行为规范,全面推进法制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依法行政、依法治村。 在发展经济方面,努力抓好种养殖项目的推进和向外输出富余劳动力的工作,向外输出劳动力人。主导产业为种植甘蔗、香蕉、芒果、橡胶。此外,饲养、劳务输出等也成为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以“发展为先,发展为大,发展为快”原则,立足本地自然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化农业、科学规划建设以沉香、花梨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使全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格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文化建设方面,不断加大经济投入,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坚持以党支部为主导,以村委会为辅助,以自然村为依托,以村民小组为重点,以农户为工作对象,发展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初步形成村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先进文化,以文化下乡活动等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提高认识。坚持以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农家书屋、文体活动中心、文化舞台等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 未来的乙洞村委会将打造成“管理民主、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
乙劳村 |
乙劳村位于镇政府西南方向,距镇政府6公里,辖有金炳村、乙劳村、机构村、乙件村、苗蒲村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共有362户,1517人。其中劳动力820人,长期外出务工84人;党员39人,低保户18户38人,五保户17户19人。乙劳村土地面积15929.09亩,耕地1736.61亩,水田438.34亩,旱地459.14亩,林用地13295亩,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与水稻种植、甘蔗种植、橡胶种植和林下养蜂。近年来,乙劳村紧紧把握住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林下养蜂产业的契机,着力发展乙劳村养蜂产业,形成了乙劳金丰养蜂专业合作社和“五朵金花”养蜂专业合作社等养蜂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全村54户群众发展林下养蜂。目前乙劳村全村有蜂箱1200箱,年产蜂蜜达到20000斤。 |
乙在村 |
乙在村位于昌江县七叉镇政府西南方向,距镇政府约3公里,辖有乙在村、只萼村、白石村、南在村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有370户,1197人。其中劳动力673人,党员45人,低保户26户58人,五保户9户12人。乙在村土地面积14623.04亩,耕地面积1832.28亩,水田面积735亩,旱地543.76亩,林用地11512亩,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于水稻、橡胶、芒果、香蕉、木瓜、甘蔗等作物种植。 近年来,乙在村大力响应镇党委、政府提出的林下养蜂项目,结合当地优势,做大做强养蜂产业。目前乙在村的何富种养合作社以创建“木棉红”蜂蜜品牌,并投入30余万元购置蜂蜜压缩机、真空泵等专业生产工具扩大产业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机制为乙在何富种养合作社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合作社的何青坚同志当选为昌江蜂业协会理事长,备受业界肯定。 |
重合村 |
重合村是昌江县七叉镇的镇关村,位于七叉镇政府所在地,仅有一个自然村,辖有6个村民小组,共256户,1099人,其中劳动力861人,党员43人,低保户31户66人,五保户5户5人。重合村是全镇村域最小的村落之一,土地面积11430.29亩,耕地面积2320.66亩,水田面积763.2亩,旱地面积1317.8亩,林用地1336.6亩,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于甘蔗种植,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群众致富发动机动力不足。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