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派村委会距昌江县城52公里,是个黎族聚居的村庄,也是王下乡政府所在地,大部分村民居住瓦房,少部分村民世代居住茅草屋。辖三派、椰子、牙劳四队、牙劳五队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248户,人口共1091人,现有劳动力669人。
全村国土面积60034.4亩,规划内林地面积21760.7亩,其中集体商品林地3231.97亩,集体公益林18528.73亩。耕地面积为770.44亩,其中水、旱田面积344.44亩,坡地426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木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橡胶、芒果、芭蕉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69026200 | 570000 | -- | 查看 三派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大炎村 |
大炎村委会位于昌江县王下乡的西北边,距乡政府10公里,是王下乡最偏远及交通最不便的村委会,辖有3个自然村,即浪论、新村、老村。总人口707人,145户,现有劳动力480人,外出务工29人。耕地面积644亩,其中水旱田面积为300多亩。主要农作物有小稻、山兰稻、木薯等。主要经济来源是橡胶,2003年起,乡委、乡政府立足王下良好的地理环境特色,大力发展橡胶种植业,大炎村委会共种植橡胶3000多亩,现以全部开割。 |
洪水村 |
洪水村委会位于昌江县王下东南边,距离政府12公里,辖俄力、南力、南方、桐才四个自然村,人口698人,163户。2012年农村剩余劳动转移3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650元,五保户19人,低保对象39户178人。现有水旱田面积309.8亩,橡胶面积3248亩,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山兰稻、木薯;经济作物是橡胶。 洪水村船型茅草屋洪水村是海南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黎族船形茅草屋村落,共有153间船型茅草屋,目前香港探险协会已改造8间。洪水村的船型茅草屋既保留古代黎族住宅的营造技艺,又融合了汉族传统的建筑艺术,是迄今海南保存最完整的金字形茅草屋部落,堪称黎族文化的活化石。黎族茅草屋冬暖夏凉,是黎族人民传统智慧的结晶。它属于传统竹木结构建筑,形似覆舟,故称“船形屋”。洪水船形茅草屋村落以其独特的原始风貌,浓厚的人文气息,向世人展现了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始生态景象,被誉为“活着的文化标本”。 |
钱铁村 |
钱铁村委会位于昌江县王下乡东南边,距乡政府8公里,辖康驼、番丁两个自然村,人口607人,120户。2009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2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010元,五保户11人,低保对象27户,138人。现有水旱田面积249亩,橡胶面积3360亩,主要农作物小稻,山兰稻、木薯;经济作物是橡胶。生态补偿566人,110户。 2009年,乡委、乡政府立足王下良好的生态资源,充分利用山多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经济,积极动员和引导农民发展以养殖蜜蜂为主的林下特色经济,通过了“公司+农民”的模式,成立钱铁村委会养蜂经济合作社。 |
三派村 |
三派村委会距昌江县城52公里,是个黎族聚居的村庄,也是王下乡政府所在地,大部分村民居住瓦房,少部分村民世代居住茅草屋。辖三派、椰子、牙劳四队、牙劳五队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248户,人口共1091人,现有劳动力669人。 全村国土面积60034.4亩,规划内林地面积21760.7亩,其中集体商品林地3231.97亩,集体公益林18528.73亩。耕地面积为770.44亩,其中水、旱田面积344.44亩,坡地426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木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橡胶、芒果、芭蕉等。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