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纳日松镇位于准格尔旗西南部,东与沙圪堵镇毗邻,南与陕西省府谷县庙沟门镇和大昌汗乡接壤,西与伊金霍洛旗新庙镇搭界,北与暖水乡相连。地理坐标东经110°19′15″—111°50′北纬39°15′38″—39°24′02″,全镇总面积838平方公里,辖19个村、201个合作社,有常住人口2.4万,外来流动从业人员2.7万。
二、主要经济资源及发展情况
纳日松镇资源富集。煤炭是主要资源,已探明储量91亿吨,发热量高,易开采,适宜进行深加工。此外,有相当数量的石英砂资源和高岭土资源。旅游资源也独具特色,充满神奇色彩的千年古松“油松王”被内蒙古自治区列为重点保护对象,油松王景区每年接待朝拜游客达数万人。阿贵庙自然保护区林木茂盛,是鄂尔多斯古陆原始植被区,人们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农业是纳日松镇的传统产业。6.4万亩耕地大部分相当贫瘠,居住在这里靠种地为生的农民,过去生活一直都非常艰辛。近年来,伴随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农业项目的实施,农业方面的收成才有所突破。
畜牧业是纳日松镇农民增收的一部分。从实施禁牧到现在虽然羊的数量较以前有所减少,但经济效益减幅不大,且从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中得到了补偿。纳日松镇现有大小牲畜7.3万头(只),其中羊3万只,以舍饲养羊为主。
工矿业是国家税费收入的主阵地。抓住储量丰富的优质精煤优势,大力开发煤炭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经过煤炭资源整合,目前全镇有各类煤矿58座。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走之路。伴随在工矿企业带动下的劳动力转移、机具安置,围绕在交通运输业下兴办起来的餐饮、住宿、修配等服务企业,“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986元增加到11800元,增长68.9%,农业,畜牧业,特别是工业经济和乡镇服务企业的迅猛发展,使全镇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三、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
经济的快迅发展,有力推动了全镇水电路迅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旗水利局、汇能公司实施了勃牛川1号、2号等4大供水工程,彻底解决了矿区生产生活用水短缺问题。支持供电部门建成1个110千伏和8个35千伏输变电站,支持煤炭生产企业配置供电双回路电源线路230公里,解决了矿区生产生活电力不足问题。支持煤炭企业修筑了曹羊路、边贾路、指羊路和20多条运煤支线,使全镇19个村通了油路,解决了煤炭产品外运瓶颈制约。全镇程控电话装机总量达595门,建起移动、联通基站14座,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各个角落。
经济的快迅增长,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工青妇、人口和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煤炭企业实现零死亡,非煤企业没有死亡和一次性损失在10万元以上事故;组织实施每年给各村办一件实事、给考入本科院校新生发放助学金和无煤村群众补贴取暖费等惠农工程。
四、“十二五”预期目标和工作打算
未来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原煤年产销量突破1亿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较2010年底的水平“翻一番”,全面实现初步小康生活水平。经济实力更加雄厚,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亿元。矿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农牧业产业稳定发展,煤炭资源回采率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基础建设全面加强,重新规划建设勿图门镇区,建设形成供水、供电、交通三大网络体系。社会发展更加和谐。民主法治建设大力推进,公民素质不断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01万人 | 951.2平方公里 | 150622103 | 014300 | -- | 查看 纳日松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松树墕村 | ·准格尔旗旅游·准格尔旗特产·准格尔旗十大特产·准格尔旗十景 | 0 |
---- |
查看 松树墕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兴隆街道 |
兴隆街道成立于2010年11月,位于准格尔旗政府所在地,薛家湾城区中心地带。辖区范围东起乌兰苏木图沟,南至塔哈拉川,西到薛家湾镇巴润哈岱村,北与大路老山沟毗邻。辖区总面积58平方公里,下辖3个村、26个合作社,3个居委、20个居民小组,总户数9020户,总人口3.66万,其中少数民族2599人。街道党工委辖党支部7个,党员总数131名。 总耕地面积7615.1亩,退耕还林6220.8亩,草地面积约62083亩。 辖区内交通便利,呼准铁路通车里程6公里,呼大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5公里,准东铁路通车里程8公里,酸周铁路7公里、准东铁路重车线13公里正在建设。 辖区内拥有3所幼儿园,1所小学,1所中学,3所医院,1条商业步行街,大型商场4家,银行9家,大型企业2家,私营及个体企业33个,个体工商户2169户。 |
迎泽街道 |
迎泽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11年1月,辖区面积43.8平方公里(东至龙王沟桥,南至103省道,西至巴汉图村与大西黑岱交界处,北至塔哈拉川),辖区人口40680人。下设一村三社区(即巴汉图村、曙光社区、南山社区、湖西社区)。现下设有5个党支部,内设机构3个,即党政办、社会事务办、城管办;事业机构3个,即计生服务中心、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社区建设服务中心;派出机构3个,即司法所、文化站、统计站。现有正式职工70名,“4050”人员35名,大学生村干部4名,社区民生志愿者9名,临时协管员4名,临时工作人员25名,借入工作人员6名,借出工作人员5名。 |
蓝天街道 |
准旗蓝天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10年11月,辖区东至唐公塔村、南至塔哈拉川、西至乌兰苏木兔沟、北至阿岱沟村,总面积22平方公里,管辖阿岱沟村和白云、阳光、铁北、贾家湾、张家塔、关地塔等六个社区,辖区居民18516户51400人;辖区单位674个,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16个,个体商业网点636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22个。街道办事处内设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3个职能机构;设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劳动保障中心和社区建设服务中心3个事业机构,核定编制30名,现有干部职工160名,其中正式干部67名,大学生村干部12名,4050人员76名,临时工5名。 |
友谊街道 |
友谊街道办事处于2010年11月26日批准成立,位于薛家湾镇东南部,东与薛家湾镇柳青梁村交界,南与薛家湾镇马家塔村、点岱沟村相连,西与迎泽街道巴汉图村毗邻,北与蓝天街道接壤,总面积91平方公里,辖和泰(原友谊社区)、张家圪旦(原32平方公里,被露天矿占去约10平方公里)2个社区:新划入唐公塔整村(西梁、玻璃沟、玻璃圪旦、阳塔、沙圪洞、张家圪旦、上南窑、下南窑、董家阳坡、吕家圪卜、白庙梁、前唐公塔、后唐公塔、田家石畔)17个社、长胜店整村(长胜店、新窑湾、侯家阴湾)三个社、苏计沟整村(小纳林沟、胡家圪卜、小巴汉图、王家圪塄、葛家圪旦、梁家圪卜)6个社。现有人口34908人,常住人口33063人。党工委管理党支部6个,党员总数142名。辖区有煤矿4座,集装站3个,电厂1座。 |
薛家湾镇 |
薛家湾镇总面积1250平方公里,辖28个村、268个合作社,总户数18118户,总人口45043人,其中少数民族1195户3096人。镇党委辖党支部31个,党员总数1469人,全镇干部职工总数197人,村干部105人,大学生村干部29人。 境内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有煤矿26座,其中大型露天矿2座,小型露天矿5座,井田面积389平方公里,年设计生产能力8835万吨。全镇有驻村企业51家,从业人员2878人;个体工商户1615户,从业人员2250人。2010年,薛家湾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700元和9050元。 薛家湾镇先后被命名为十强苏木乡镇、文化示范镇、全区科普示范镇、十佳文明示范城关镇,并被建设部、民政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2007年度晋升为八星级文明镇,2008年挂牌命名为自治区级卫生镇,2000年—2009年连续十年被评为全旗工作实绩突出单位。 |
沙圪堵镇 |
沙圪堵镇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端,位于准格尔旗中西部,东经110°32′-111°6′,北纬39°26′-39°56′,2005年由原西营子镇、纳林镇、沙圪堵镇合并而成。总面积1567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23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7个社区居委会50个居民小组。总人口75500人。总耕地面积8.8万亩,森林面积83.6万亩,林地58.6万亩,草地68万亩,森林覆盖率38%。现有个体工商户3820户,工业企业28家,餐饮服务网点856个。 我镇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旗委十三届十一次全委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富民强镇为主旨,以统筹城乡为路径,全面贯彻落实 “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构建经济文化繁荣、社会政治安定、民主法制健全、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良好的和谐沙圪堵镇,为全旗“率先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幸福准格尔”贡献力量。 |
大路镇 |
大路镇位于准格尔旗东部,是鄂尔多斯市的东大门,距旗政府所在地薛家湾仅17公里,大路镇总面积733.9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有112个农业合作社。现有人口8170户、20258人,其中少数民族2527人。全镇总耕地面积6.27万亩,其中水浇地2.5万亩,全镇已实现机械化种植6100亩,完善建设温室大棚712栋、450亩,发展养鱼水面3200亩,大小畜存栏70019头(只),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300元。大路新区坐落在大路镇境内中东部地区,控制面积232平方公里。 大路镇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与环境优势非常显著,境内环境优美,全镇森林覆盖率达53% 。煤炭、砂石、水资源储藏丰富。 呼准铁路、103省道、阳吉线及城大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沿黄一级公路、薛大快速干道即将通车,大何铁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农牧业发展实现特色化、产业化、机械化。科学规划城郊蔬菜区、观光农业区、特色经济区和生态恢复区,引进宏盛肉联厂、雄鹏公司、久荣公司等农字头实力企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番茄种植加工基地、肉驴养殖加工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 工业发展体现环保型、规模型、园区型。投资29亿元年产量1000万吨的蒙泰不连沟煤矿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投资3亿元年产量200万吨的内蒙古三维集团小鱼沟煤矿已进入主副井建设阶段、投资12亿元年产量600万吨的华兴能源唐家会煤矿已进入前期建设阶段。与此同时,久泰集团、伊泰集团、三维集团、奈伦集团、锦化机石化内蒙古(装备)有限公司等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纷纷入驻大路新区工业园,合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煤化工基地。 三产经济突出集中化、专业化、规范化。年吞吐能力500万吨的官牛犋集装站已投入运营,投资24.5亿元的前房子煤炭物流园已动工兴建、占地面积460亩的乌兰不浪公路服务区建设全面启动。目前镇政府所在地阳市圪咀有大小商铺285家。 “十二五”时期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将以-理论、“-”、-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着力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强镇、和谐兴镇”三大战略,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到2015年,力争全镇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万元,群众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
纳日松镇 |
一、基本情况 纳日松镇位于准格尔旗西南部,东与沙圪堵镇毗邻,南与陕西省府谷县庙沟门镇和大昌汗乡接壤,西与伊金霍洛旗新庙镇搭界,北与暖水乡相连。地理坐标东经110°19′15″—111°50′北纬39°15′38″—39°24′02″,全镇总面积838平方公里,辖19个村、201个合作社,有常住人口2.4万,外来流动从业人员2.7万。 二、主要经济资源及发展情况 纳日松镇资源富集。煤炭是主要资源,已探明储量91亿吨,发热量高,易开采,适宜进行深加工。此外,有相当数量的石英砂资源和高岭土资源。旅游资源也独具特色,充满神奇色彩的千年古松“油松王”被内蒙古自治区列为重点保护对象,油松王景区每年接待朝拜游客达数万人。阿贵庙自然保护区林木茂盛,是鄂尔多斯古陆原始植被区,人们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农业是纳日松镇的传统产业。6.4万亩耕地大部分相当贫瘠,居住在这里靠种地为生的农民,过去生活一直都非常艰辛。近年来,伴随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农业项目的实施,农业方面的收成才有所突破。 畜牧业是纳日松镇农民增收的一部分。从实施禁牧到现在虽然羊的数量较以前有所减少,但经济效益减幅不大,且从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中得到了补偿。纳日松镇现有大小牲畜7.3万头(只),其中羊3万只,以舍饲养羊为主。 工矿业是国家税费收入的主阵地。抓住储量丰富的优质精煤优势,大力开发煤炭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经过煤炭资源整合,目前全镇有各类煤矿58座。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走之路。伴随在工矿企业带动下的劳动力转移、机具安置,围绕在交通运输业下兴办起来的餐饮、住宿、修配等服务企业,“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986元增加到11800元,增长68.9%,农业,畜牧业,特别是工业经济和乡镇服务企业的迅猛发展,使全镇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三、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 经济的快迅发展,有力推动了全镇水电路迅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旗水利局、汇能公司实施了勃牛川1号、2号等4大供水工程,彻底解决了矿区生产生活用水短缺问题。支持供电部门建成1个110千伏和8个35千伏输变电站,支持煤炭生产企业配置供电双回路电源线路230公里,解决了矿区生产生活电力不足问题。支持煤炭企业修筑了曹羊路、边贾路、指羊路和20多条运煤支线,使全镇19个村通了油路,解决了煤炭产品外运瓶颈制约。全镇程控电话装机总量达595门,建起移动、联通基站14座,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各个角落。 经济的快迅增长,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工青妇、人口和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煤炭企业实现零死亡,非煤企业没有死亡和一次性损失在10万元以上事故;组织实施每年给各村办一件实事、给考入本科院校新生发放助学金和无煤村群众补贴取暖费等惠农工程。 四、“十二五”预期目标和工作打算 未来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原煤年产销量突破1亿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较2010年底的水平“翻一番”,全面实现初步小康生活水平。经济实力更加雄厚,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亿元。矿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农牧业产业稳定发展,煤炭资源回采率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基础建设全面加强,重新规划建设勿图门镇区,建设形成供水、供电、交通三大网络体系。社会发展更加和谐。民主法治建设大力推进,公民素质不断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龙口镇 |
龙口镇地处准格尔旗东南部,与山西省河曲县、偏关县、呼市清水河县隔河相望,与陕西省府谷县、准旗薛家湾镇毗邻接壤,2005年7月由原马栅镇、魏家峁镇、长滩乡台子梁村“两镇一村”合并而成,属典型的丘陵沟壑山区,是准格尔旗最早的革命老区。全镇总面积594.5平方公里,辖19个村、1个社区,234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39281人,其中农业人口34196人。沙榆线、薛魏线横穿东西,103省道纵贯南北,三条出省通道拉近了对外开放的距离,也为我镇的发展大开方便之门。 龙口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资源丰富,有煤炭、石灰岩、硫矿、铁矿、高岭土等十余种,以煤炭和石灰岩为最,且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品位高、易开采等特点。旅游资源更具魅力,两大水电共聚一镇,世属罕见。黄河岛屿、黄河湿地、黄河峡谷、高峡平湖,以其“扑朔迷离、山川秀丽、鬼斧神工、气势雄浑”而响誉区内外,境内72.5Km的黄河风情旅游已列自治区黄金旅游线路。 丰富的物产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独特的地理位置,宽松的投资环境,为我镇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重多有识之士慕名而来,一大批煤炭、建材等项目相继上马,现已成为龙口的支柱产业;正在建设的42万KW龙口水电站计划2009年并网发电,投资3亿元的北方电力魏家峁煤电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年产500万吨的开滦宏丰煤矿已经着手前期工作,智能公司煤矿、汇隆公司煤矿等几个大型煤炭开采项目正在进行综采设计,满世罐子沟煤矿、云飞串草圪旦煤矿、蒙南三道沟煤矿三个综采煤矿进行设备安装,年内全部投产。龙口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已经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启动。龙口经济建设已经拉开帷幕。 按照“收缩转移、集中发展、城镇聚人、减少农民”的建设初衷,遵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可持继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理念,围绕“美化环境、提高品味、增强功能、促进发展”的总体思路,完成了镇区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立足实际,着眼长远,重点突出生态、旅游两大特色,努力打造独具个性、山水城林为一体的山地人居环境,建设黄河河滨上一流的生态旅游小城镇。 |
准格尔召镇 |
准格尔召镇由原准格尔召乡和神山镇合并而成。位于准格尔旗西部,地处准旗、伊旗、东胜三旗(区)交界,包府复线(包头至府谷)纵贯南北,包神铁路、准东铁路和呼东高速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镇总占地面积为471.5平方公里, 其中水浇地6745亩,其中壕塔地20%;梁峁丘陵地45%;流沙、半流沙地各占35%。共有耕地5.8万亩,其中水浇地6745亩,有林面积212175亩;草地面积282900亩;植被覆盖率达70%。全镇辖8个行政村,92个农业合作社。全镇共有在编干部51名,村干部28名。全镇总人口12758人,其中农业户4103户11793人,城镇人口965人,少数民族1028人,有流动人口近5000人。镇区面积为2平方公里,人口5702人。2013年,我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00人,同比增长15.4%。 准格尔召镇党委辖1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32名,其中农民党员447人,少数民族党员41人,妇女党员90人,35岁以下党员148人,60岁以上党员138人,流出党员274人。 |
暖水乡 |
暖水乡位于准格尔旗西部,境内沟壑纵横,属砒砂岩严重裸露地区,周边分别与沙圪堵镇、纳日松镇、准格尔召镇和达拉特旗敖包梁镇毗邻,全乡总面积639平方公里,辖11个村,65个社,总人口1407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1013人,常住人口4200人。境内109线、荣乌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曹羊双线、德萨线纵贯南北。全乡现有煤矿企业6家,矿泉水厂2座,有丰富的石英砂、高岭土等资源,适宜发展沙棘、旅游产业。 从2007年开始,尤其是2009年确定为整乡生态自然恢复区建设试点乡以来,已完成生态移民4683户11513人,占总人口的84.3%,共涉及10个村56个社,区域面积599.28平方公里,占全乡总面积的93.8%。 在生态移民实施过程中,坚持“人口退出、生态跟进”原则,在已有生态建设成果基础上,结合各级农牧林水项目和旗委政府生态建设三年规划,动用政府、企业、社会、农民各方面的力量,统筹推进生态建设。截至目前,全乡生态造林面积达到62.2万亩,全乡植被覆盖度达到85%以上。2013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文明乡镇。 |
十二连城乡 |
十二连城乡地处准格尔旗最北部,黄河南岸,库布其沙漠北部边缘,是全旗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农村人口密集区域。全乡下辖19个行政村,152个生产合作社,总人口23413人、9246户;总面积695.85平方公里,近80%的面积划入优化发展区,占全旗优化发展区的60%。气候类型属中温带大陆型气候,年均气温7.3℃,无霜期150—180天,日照时数3119小时,≥10℃的有效积温3350℃,年平均降水量350mm。东与大路新区、大路镇毗邻,南与布尔陶亥苏木接壤,西与达旗吉格斯太镇相连,北与包头土右旗、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隔河相望,交通便利。境内现有耕地21万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林草富集,又拥有十二连城遗址等人文资源,发展现代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市委“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指引下,准格尔旗提出在沿河优化发展区优先发展高效农牧业,十二连城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按照“以资源定产业,以产业定就业,以就业定人口,以人口定社区”的总体思路,推进全乡规模化种植、园区化养殖、社区化居住。其中五家尧地区被确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鄂尔多斯市精品移民小区。目前已列入鄂尔多斯市、内蒙古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十二连城乡正逐步成为全市乃至全区的绿色基地,投资沃土。 目前,呼包鄂一体化进程加快,沿黄经济带建设提速,由此为准旗经济发展寻求到了新的空间,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寻求到了新的舞台,深度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有了新的机遇。十二连城乡兼有准旗沿黄农牧业开发与“优化发展区”的双重角色,是准旗参与沿黄经济带分工协作的前沿阵地。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十二连城乡审时度势,以呼包鄂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沿黄经济带提速发展为契机,以提高乡域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产业布局和农村居民点调整为手段,以种植、畜牧、水产养殖与设施农业发展为基础,打好绿色生态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快农产品加工、物流和休闲旅游产业精深发展,努力建成自治区人文旅游生态、鄂尔多斯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两大基地”。 |
布尔陶亥苏木乡 |
布尔陶亥苏木位于准格尔旗西北部,北部是库布其沙漠南缘,南部为梁峁山区,属半农半牧地区。周边分别与十二连城乡、大路镇、薛家湾镇、沙圪堵镇和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毗邻。辖区总面积为654.41平方公里,下辖3个嘎查,6个行政村,81个合作社。总人口1023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106人,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常住人口4123人。 布尔陶亥苏木是准格尔旗唯一的苏木,农牧业为主导产业,全苏木现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2万亩,水浇地面积1.9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00亩,正常年份粮食总产量1200万公斤左右。境内共有林地70万亩,草地(草场)保存面积20万亩,植被覆盖率达到90%。水产养殖面积3200亩。牲畜总头数63000头只。特色养殖梅花鹿110只,野猪240头,大雁900羽。 布尔陶亥苏木旅游资源丰富,蒙古族风情浓郁。有清代准格尔王府,始建于同治六年(1868年),规模宏大,建筑布局考究,且原府邸主体部分保存较为完整。境内有“点素敖包”传统祭祀点一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