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坡村是椰林镇坡留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庄,2014年全村总户数98户,总人口415人,村庄占地面积200亩,耕地面积600亩,坡地面积500亩,以农为主,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有水稻(分早、晚兩造)、番薯;热带经济作物种植有椰子、槟郎、香蕉、荔枝、龙眼、芒果等;蔬菜类有韭菜、白菜、通心菜、芹菜、节瓜、苦瓜、毛瓜,家禽家畜饲养有鸡、鸭、鹅、猪、牛、羊,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000元。
水流坡村是有水流的荒坡,后来有人丁入住,取名下山水村,解放初期,下山水村改名为水潮坡村,1982年更名为水流坡村至今。
水流坡村是以冯、关、宋、赵、谭为居住姓氏,此村子很久以前,村庄田小坡多,居住环境是三梁六柱九间房,田间种的是一点点种籽田,到秋天收得东西三、两斤,生活过得辛苦;解放后,党的富民政策象春风化雨,乡村美丽了,农民富了,村子旧貌变新颜。
水流坡村是具有优良传统的村庄,是陵水县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69028100 | 570000 | -- | 查看 水流坡自然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水流坡自然村 |
水流坡村是椰林镇坡留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庄,2014年全村总户数98户,总人口415人,村庄占地面积200亩,耕地面积600亩,坡地面积500亩,以农为主,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有水稻(分早、晚兩造)、番薯;热带经济作物种植有椰子、槟郎、香蕉、荔枝、龙眼、芒果等;蔬菜类有韭菜、白菜、通心菜、芹菜、节瓜、苦瓜、毛瓜,家禽家畜饲养有鸡、鸭、鹅、猪、牛、羊,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000元。 水流坡村是有水流的荒坡,后来有人丁入住,取名下山水村,解放初期,下山水村改名为水潮坡村,1982年更名为水流坡村至今。 水流坡村是以冯、关、宋、赵、谭为居住姓氏,此村子很久以前,村庄田小坡多,居住环境是三梁六柱九间房,田间种的是一点点种籽田,到秋天收得东西三、两斤,生活过得辛苦;解放后,党的富民政策象春风化雨,乡村美丽了,农民富了,村子旧貌变新颜。 水流坡村是具有优良传统的村庄,是陵水县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庄。 |
大兴自然村 |
大兴村是椰林镇坡留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庄,地处县城西北部,以沙质土结构。2014年全村总户数250户,总人口1300人,耕地面积500亩,坡地面积400亩,农作物种植有水稻、番薯等,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郎、香蕉、芒果、荔枝、龙眼、胡椒,家禽家畜主要饲养有鸡、鸭、鹅、猪、牛、羊;蔬菜种植有韭菜、空心菜,白菜、芹菜、节瓜、青瓜、毛瓜、苦瓜、角豆,全村年人均6000元。 大兴村意为兴旺发达之胸意,是椰林镇坡留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原居住在老陈村的几位祖辈为了图谋发展,他们独自迁居在一块光秃秃的坡地繁衍生息。当然那里非常荒凉,没有水源,没有树木,只有草被,也有沙滩,甚是荒原,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令人叹为观止。人们常言:“天道酬勤”这个道理,几十年过去了,而今的大兴村绿树成荫,人畜兴旺,有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象。2005年以后,随着陵水县经济的腾飞发展,县城幅员拓展伸延,大兴村广宽的沙漠坡地越来越被众人所青睐,有“忽闻一夜梨花开”之感。人们纷纷前往购地置业,据2010年资料统计,在大兴村购置一亩沙漠地须要上百万元,一时大兴村土地大热。2006年至2014年是大兴村发展规模迅猛的黄金时期。原来的荒滩坡地,现已成高楼林立的小城镇,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正享受着舒适的生活。 大兴村建村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回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村取名之时,谁也不会想到今天如此兴旺发达,其应了冥冥之中修正果之理。 |
老吴自然村 |
老吴村是椰林镇坡留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庄。村子位于滨河南岸,与伯明顿大酒店互相呼应。村庄占地面积100亩,耕地面积200亩,全村总数198户,人口900人,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分早、晚兩造)、番薯等,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郎、胡椒、龙眼、芒果、荔枝香蕉等,种植的蔬菜有大白菜、通心菜、韭菜、芹菜、节瓜、冬瓜及青瓜;家禽家畜养殖有鸡、鸭、鹅、猪、牛、羊,人均收入6000左右。 相传老吴村是陵水河上游南岸是一块丘陵地,这里杂草丛生,野兽出没。明末清初时,有一户姓吴人家数口为了躲避战乱,从福建福州府横渡琼州海峡入琼居海府地区。若干年后,兄弟分家各寻生计。在家排行老四,人称吴老四,只身来陵河水口庙逆水而上,说来也巧,来到现有的村子,大雨倾盆,为躲雨,他在那个大榕树下坐歇下来,那时的吴老四又饥又渴,实感无助。此时,从此村深处茅草屋走出一位青春少女,撑着雨伞来到他的跟前,说一声,大哥请跟我来,然后把他带进她的家。姑娘的家住进这个村子,家中有一个年迈的父亲,父女相依为命。吴老四来到姑娘的家中,姑娘给他烧火做饭把他安顿下来。后来,姑娘家召他为上门女婿,结婚生子,繁衍后代。后来也来了一家姓陈的拾荒者入住该处,但,老吴村子是吴氏最先入住的,故叫老吴村沿袭至今。 老吴村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是陵水县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庄。 |
厚皮头自然村 |
厚皮头村是椰林镇坡留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庄,地处陵水县城郊西北部。全村有51户人家,全村总人口386人,有耕地面积110亩,坡地100亩,以耕为生。主要的农作物种植有水稻(分早、晚兩造进行)、番薯、花生等;热带经济作物种植有槟郎、椰子、芒果、荔枝、龙眼、荔枝、香蕉等,全村年人均收入6000元。 厚皮头村土地结构坚硬,岩层土质较多而厚由而得村名。解放以前,这里安居的百姓人家,由于地处较高,地质坚硬之故,生活较为贫困,是椰林地区较为落后的村庄。解放后特别二十一世纪2006年以后,厚皮头村高度享受着陵水县发展的硕果,村子被县政府规划征用,所有的村民都得到了可善的安置。村子的名符还在,村民已进入城中安居乐业去了。 |
排留自然村 |
排留村是椰林镇坡留居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庄,位于陵水河长堤上游(木棉湾)旁。东北面边连接陵水河,西南面毗邻老符村(有一条涓涓的小溪交界)。排留村地处沿河而居,长达千米方圆的村庄被西侧水系衬托,有“水中村”之美称,风光无限。 排留村由五个经济社组成,全村总人口1450人,总户数248户,村庄占地面积480亩,耕地面积1000亩,旱地面积300亩,坡地面积300亩,以农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番薯等,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郎、芒果、荔枝、龙眼;瓜菜有白菜、韭菜、青瓜、角豆、苦瓜、丝瓜、节瓜和圣女果,全村年人均收入6500元。 说起排留村名的其由,它有案说的传奇。相传很久以前,有一木材商贾多作木材生意,当时陆路交通不便,他便择路于水路运输,当然陵水之水甚溢久盛不衰,浩荡东流。在保亭地区采伐木料后,在陵河上(保亭段)把所采购的木材用绳子匀揉成排,沿河顺流而下,但河道迂回,水流湍急,途中险境重重,每逢成排的木料运至当时一个村子时总作稍停举行庆贺(当时这个村子还没有名符),贺其木材原排保留无损,久而久之,很多伐木人都这样搞运输,这时,村子渐渐地住进很多人,早晨看陵水河成排木材顺流而下,在这里都作停留歇息,故而取此村名叫做“排留”村沿袭至今。 排留村山奇水秀,地杰人灵,是个值得爱恋的家园。2001年至2014年全村有大学生近20多个,尤其是全县第一个清华大学生郑文乐就是排留村的弟子。 排留村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是陵水县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庄。 |
老符自然村 |
老符村是椰林镇坡留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庄,2014年全村总户数55户,总人口280人,村庄占地面积80亩,耕地面积140亩,园地约50亩,山坡面积30亩。地处普流沟南侧,北靠“古东园”,南邻水潮坡村,东环高铁从村旁穿插而过,晚间犹如一条巨龙。老符村以农为主,农作物种植有水稻(分早、晚兩造)、番薯,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郎、香蕉、胡椒、芒果、龙眼;家禽家畜饲养有鸡、鸭、鹅、、猪、牛、羊;蔬菜种类有白菜、芹菜、韭菜、通心菜、节瓜、毛瓜、苦瓜、角豆及圣女果等。2014年全村年人均收入5500元。 老符村是以符姓人家最先入住而取其村名,老符村除符姓以外,还有邱、朱等姓混住。据说,老符村建村的时间比较长久,可追溯至清末民初时期,有一符姓人家为逃当时的战乱,从福建省渡海入琼,在海府地区小住一段时间后,举家来陵,来到此地以后,被这里的环境和美景所吸引:大河水涓涓而流,青山环抱,土地平坦,气候宜人,从此,此家人就在这里安居乐业。勤劳创造了村庄,形成了新的村落,一些拾荒者也闻名而至,渐渐入住置业安家,开辟他们的美好生活。后来居者众,未取村名,人们就以“符姓”取名至今。 老符村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1992年被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确认为:解放战争时期陵水县革命老苏区村庄。 |
老陈自然村 |
老陈村是椰林镇坡留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庄,2014年,全村总户数98户,总人口550人,村庄占地面积150亩,耕地面积210亩,坡地面积200亩,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老陈村以农耕为主,粮食作物种植有水稻(分早、晚兩造)、番薯,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郎、香蕉、荔枝、芒果、龙眼;蔬菜种植有芹菜、白菜、韭菜、节瓜、毛瓜、苦瓜、南瓜,家禽家畜饲养有鸡、鸭、鹅、猪、牛、羊。 老陈村是以陈姓、徐姓、周姓三大姓氏为主要居住的村庄。据说最先入住者为陈氏人家故取名“老陈”村至今。 2007年至2009年间,历史上的老村子——老陈村,随着陵水县基础建设的需要,一村一户全部搬迁,远离祖祖辈辈旧居被安置在新开发区里安居乐业去了,村民们享受着改革的成果,告别了老村子,老陈村也许永永远远远离了他们,但守候着仅仅是一种寄托。 老陈村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这里的百姓听党的话,热爱和平,向往新生活,1992年老陈村被陵水黎族人民政府确认为,陵水县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