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海南省 >>陵水县 >> 椰林镇 >> 城内村 >> 旧学自然村

旧学自然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旧学自然村谷歌卫星地图)


旧学自然村简介

  旧学村是椰林镇城内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庄,地处陵水县城西南侧(原旧县城境内),全村总产数62户,总人口286人,村庄占地面积45亩,基地面积145亩,以农和手工业为生,种植的粮食作物有水稻,番薯,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榔,加工业主要是以槟榔果、椰子果加工。2014年,年人均收入4700元,现届经济社正副社长分别是冯石海、冯石昌。
  据传旧学村原是就县城办学的地方,后因办学场所迁徙他所而得其名,是一个以人文资源取名的村庄。旧学村均居汉民,祖籍来自福建,操海南方言。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69028100 570000 -- 查看 旧学自然村谷歌卫星地图

旧学自然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旧学自然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旧学自然村

  旧学村是椰林镇城内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庄,地处陵水县城西南侧(原旧县城境内),全村总产数62户,总人口286人,村庄占地面积45亩,基地面积145亩,以农和手工业为生,种植的粮食作物有水稻,番薯,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榔,加工业主要是以槟榔果、椰子果加工。2014年,年人均收入4700元,现届经济社正副社长分别是冯石海、冯石昌。   据传旧学村原是就县城办学的地方,后因办学场所迁徙他所而得其名,是一个以人文资源取名的村庄。旧学村均居汉民,祖籍来自福建,操海南方言。   

老龙自然村

  老龙村是城内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庄,地处旧县城内,全村总户数70户,总人口337人,其中男136人,女201人,村庄占地面积72亩,耕地面积280亩。老龙村亦农亦工,粮食作物有水稻、番薯,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郎、花生、香蕉、荔枝、龙眼等,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种植西瓜、圣女果、青瓜等反季节瓜菜,有家禽家畜放养也是当地村民的一种经济来源,2014年,全村年人均收入2700元,现届经济社社长分别是龙仕辉、龙田雄。   老龙村是椰林镇乃至陵水县龙氏族群最早入住的地方,以单一姓氏居住的村落。龙氏的始祖在福建莆田地区,明成化年间入琼,最早在文昌县(今文昌市)的龙家村定居,后人口渐多,加上当地土地瘦脊有一支龙氏兄弟南下拾荒至陵水旧县城住下,最初是垦荒耕田,自供自给,并兼顾市圩商贩生意,最后在此地定居安顿至今。老龙村文化底蕴极为深厚,明成化武德将军(正五品)曾授督守桐栖港(今新港)将军之职,龙王庙在其内,老龙村解放战争时期陵水县革命老区村庄。   

老张自然村

  老张村是城内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落,主要居住姓氏为“张”氏,是旧县署城中之村。全村总户数135户,总人口657,居住面积125亩,水田面积45亩,坡地面积100亩,旱地面积12.3亩,亦农为主,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番薯。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郎、花生、芒果、香蕉等,瓜菜种植有西瓜、圣女果、青瓜、节瓜、苦瓜、白菜、通心菜、芹菜等,有家禽家畜放养,2014年,全村年人均收入2800元。现届经济社长:张宏杰,副社长:陈开玲。   在张村的张氏人群,其祖籍福建福州府莆田地区,据传当地发生战乱,为了躲避战争,百姓们纷纷涉海南逃拾荒,张氏就是其中的一支拾荒群体,首先在琼山地区安居,后在明成化年间迁至陵水旧城至今。   

西门自然村

  西门村是椰林镇城内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全村总户数189户,总人口994人,居住面积95亩,耕地面积60亩,亦农亦工,农业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槟郎、芒果,有家禽家畜放养。2014年,全村年人均收入5200元。   西门村是以老县署的东、西、南、北中定位而命名,因其处所在旧治所的西面故取西门,乃城中之村。据《陵水县志》记载,明正统元年(1436)知府程莹涛迁县治于南山所千户城,永乐年间指挥张恕督建,砌以砖石,周344米,高1丈8尺,广1丈5尺,铺八,启门四,西门得取其名,明成化年间(1465—1487),增高城镇尺许,堵塞西门,后由于战乱及其他原因,旧城址西门今荡然无存,但西门村各朝各代仍沿袭至今。村社长:龙良民,副社长:张秋连。西门村是陵水县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庄。   


旧学自然村特产大全




旧学自然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