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载村是华东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2015年共设2个经济社,即第8、9经济,第8社社长李连江、副社长王英朝,第9社社长李国辉,副社长李引存。现有175户,总人口790人,总土地面积850亩,村民年人均收入3660元。
桌载村坐落于村委会辖区的东面,傍居陵水河下游出海口右侧。有时村民多以海河为生,吃“海”靠“海”,而大河出海口又是一个自然海港渡口,平时很多渡船、渔船也都在渡口停泊避风,故取名“桌载”沿袭至今。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69028100 | 570000 | -- | 查看 桌载自然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溪杞园自然村 |
溪杞园村是华东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设有1个经济社,即第12经济社,社长杨金道,副社长杨亚乙。2015年全村有129户,总人口568人,总土地面积720亩,村民年人均收入3660元。 本自然村坐落在村委会辖区的西北部,村旁有一高岭,与多华岭相遥呼应,自然形成一个蝴蝶物状的丘陵景观,有时称蝴蝶展翅。后很多拾荒者至地建房入住。房子总是坐南向北,和多华村民房坐向正好相反,一南一北相互依靠。岭脚的边下有一条小溪,小溪溪水透底底可见鱼虾,小溪的两旁有平宽的土地,很肥沃,适合耕作各种农作物。故拾荒者在这安居乐业,繁衍后代,为感谢上苍的恩赐,给村民这条生命的彩带以此生存,逐取其“溪杞园”村名至今。 |
卓流自然村 |
卓流村是华东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庄。2015年共2个经济社,即第10、11经济社,第10经济社社长陈海国、副社长王金亮。现有174户,总人口774人,全村土地总面积820亩,村民年人均收入为3660元。 本自然村坐落在村委会辖区的北部,位于陵水河下的右侧,傍河而居。农耕种植,出海靠海,长期在大海漂流作业,象一叶轻舟运载漂游,故取村名为“卓流”沿袭至今 |
桌载自然村 |
桌载村是华东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2015年共设2个经济社,即第8、9经济,第8社社长李连江、副社长王英朝,第9社社长李国辉,副社长李引存。现有175户,总人口790人,总土地面积850亩,村民年人均收入3660元。 桌载村坐落于村委会辖区的东面,傍居陵水河下游出海口右侧。有时村民多以海河为生,吃“海”靠“海”,而大河出海口又是一个自然海港渡口,平时很多渡船、渔船也都在渡口停泊避风,故取名“桌载”沿袭至今。 |
大亩自然村 |
大亩村是华东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2015年现有3个经济社,即5、6、7社,第5社社长郑起学、副社长林亚云,第6社社长李玉雄、副社长林伯恩,第7社社长林文波副社长林树强。全村现有380户,总人口1688人,总土地面积1520亩,村民人均收入3660元。 本自然村位于村委会辖区的东南面,是该地区距大海最近的村庄,是一个亦农亦渔的村落,既靠种植为生,也靠出海捕捞过活。由于该地区是台风多发地带,每逢秋后村民出海必向天后圣母(也称三江水底正顺夫人)祈祷入海域平安及捕捞海品丰收,同时,村里也雕刻木樽永久祀奉,尊称天后圣母为大母,意像亲生母亲一样尊敬爱护。不知哪个时代村里的后人在登记村名时错把“大母”写成“大亩”,自那时起“大亩”村名就沿袭至今。 |
多华自然村 |
多华村是椰林镇华东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共设4个经济社(即1—4社)。正副社长分别是第一社社长李亚二、副社长王连清,第二社社长王进基、副社长陈亚雄,第三社社长陈亚扬、副社长郑卫扬,第四社社长郭玉球,副社长王后云。全村有381户,总人口1698人,2014年,全村年人均收入3660元。 多华村位于村委会辖区的西面,村中有一较高山岭。皆称为“多花岭”,相传清末民国初年,该岭上到处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百花竞开,芬芳万里,故取名为多华村(花的谐音)沿袭至今。1945年至1950年,多华村是陵水县农军结集的地方,1992年被陵水县确认为陵水县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