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海南省 >>陵水县 >> 椰林镇 >> 勤丰村 >> 田尾二自然村

田尾二自然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田尾二自然村谷歌卫星地图)


田尾二自然村简介

  田尾二村是椰林镇勤丰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庄,它由四个经济社(9、10、11、12)组成,主要姓氏有:王、彭两姓等,全村总户数97户,总人口572人,有耕地面积243.93亩,水田217.81亩,旱地26.12亩,村民主要靠耕作水稻、番薯,种植蔬菜和外出务工,2014年人均5500元。
  村中而有老王仔、老王村。田尾二村均以王氏居者众,据村里的老者说,王氏的祖先是从福建、四川、山东等地方拾荒迁入。
  村中的老彭村。田尾二村以彭姓居众,祖籍均从山东曹州府陇西郡钜野县(今山东省菏泽地区钜县)迁入,彭氏在田尾二村居住已有十二代至今。田尾二村是以田洋取其名,因从一村搬出,故得二村之称。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69028100 570000 -- 查看 田尾二自然村谷歌卫星地图

田尾二自然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田尾二自然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新村仔自然村

  新村仔村是椰林镇勤丰村委会地处最边缘的一个自然村庄,它东邻安马洋,西接岭头岭,南靠岭下埇,北与坡园村相接。2014年,全村总户数56户,总人口318人,有耕地面积114.22亩,水田63.21亩,坡地51.01亩,林地58亩,年人均收入5300元。新村仔由两个经济社组成(十九经济社、二十经济社),正副社长分别是许李茂、许林再、许亚辉、许业忠。祖祖辈辈以农作为主,种植的粮食有水稻、番薯,热带经济作物有槟榔、椰子、芒果、香蕉、荔枝等。在小山坡上放养的牛、羊,在田间饲养的有鹅、鸭,在村子饲养的猪、鸭、鹅、鸡,种植瓜菜有节瓜、青瓜、角豆、白菜类,近年比较热衷的是西瓜、圣女果,因为它经济效益较高,是村民们的首选种植的种类,也是农作物主要收入的经济手段。   新村仔村主要居住姓氏为两大姓(许、符),据传是清末民初从福建省莆田地区为逃避战乱而渡海入琼的拾荒者,民国初年,为了生存逐从本岛文昌一带搬迁至此,后又陆续来了拾荒者入住形成新的村落,故取村名“新村仔”至今。新村仔村有著名的土特产,即“酒饼叶”,专为酿酒所用,新村仔村的酒饼叶最有鲜显的特点,青色、翠绿、酥酒、芳香,以免为酿酒引子,其效果不一,数量增加,酒质香醇可口,为此名扬乡邻,很受喜爱和青睐。   新村仔村是解放战争时期陵水县革命老苏区村庄。   

坡园自然村

  坡园村是椰林镇勤丰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庄,共有六个经济社(分别是13、14、15、16、17、18)组成,经社长分别是王亚拾、欧吉冲、王金强、王兴定、王开传。全村总户数243户,总人口1158人,主要居住姓氏:王、顾两姓,有耕地面积430亩,坡地面积180亩,居住面积35亩,以农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有水稻、番薯和反季节瓜菜西瓜、圣女果蔬菜及养殖业为主,2014年人均收入6500元。   坡园村东邻安马洋,南靠东高岭,西接后埇,是椰林地区的平原地带,该土地黑质肥沃,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宜于农业经济,是一块生息的“风水宝地”。据传明代有一放鸭人,有一天所放的鸭群到此,放鸭人发现此地宽阔,田洋间鱼虾甚多,放养鸭群的好地方,他决定搭棚在此定居饲养,后来他搬来家眷,专职在此放养,二个月过去了,鸭子成了成年鸭,很肥壮,肉质可口,母鸭下蛋很多,一夜一蛋,所产的鸭蛋均是“双仁蛋”,经济效益甚好。后来很多的拾荒者都来到此处定居,精心放鸭饲料,市场看好,效益甚高,生活过的舒心。从此以后养鸭后给坡园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养鸭也自然形成了坡园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久而久之村里有传统的说法:“不养鸭不认祖”。   坡园村地处多坡多园,以坡园取得其名至今。   

田尾二自然村

  田尾二村是椰林镇勤丰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庄,它由四个经济社(9、10、11、12)组成,主要姓氏有:王、彭两姓等,全村总户数97户,总人口572人,有耕地面积243.93亩,水田217.81亩,旱地26.12亩,村民主要靠耕作水稻、番薯,种植蔬菜和外出务工,2014年人均5500元。   村中而有老王仔、老王村。田尾二村均以王氏居者众,据村里的老者说,王氏的祖先是从福建、四川、山东等地方拾荒迁入。   村中的老彭村。田尾二村以彭姓居众,祖籍均从山东曹州府陇西郡钜野县(今山东省菏泽地区钜县)迁入,彭氏在田尾二村居住已有十二代至今。田尾二村是以田洋取其名,因从一村搬出,故得二村之称。   

田尾一自然村

  田尾一村是椰林镇勤丰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它由四个经济社(5、6、7、8)组成,村中有村,即老陈村、外坡仔村、姓氏有:陈、万、王、刘等。它东邻城东下村,南接坡园村,西邻水通坡,北与深路村相连,全村总人口790人,总户数125户,总耕地面积319.74亩,水田269亩,旱地50.74亩。村民主要以耕作水稻、种瓜菜为主,2014年人均收入5000元。   村中的老陈村。田尾一村绝大多数是陈姓人家,村中崇尚文化,读书的后生较多,故劳力甚少,家庭一切杂物均有妇女料理。据传其祖先由福建迁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村0现第一个工程师,名叫陈毅,原“南平大桥”、“陵水大桥”均由本人设建造,是当今有名的才子。   村中的外坡仔村。全村是姓万氏者多,很久以前此处是一块荒坡地,全村均种植“酸豆”树,一到花开果熟季节,人们就到村中摘酸豆果吃,小孩还摘果花放在竹筒里,用木棍搅烂,当做吃料,果熟拿来做豆浆料,挑到街上去叫卖,口感酸甜有味,是开胃消化的食品,至今村中还保留着几棵“原始”酸豆村。   田尾村是以田洋命名的村庄,因为地处田洋尾端而得其名至今。   

深路自然村

  深路村是椰林镇勤丰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庄,位于村委会驻地北面,和城南村委会交界,东与城东村委会相隔,西与南门岭链接,南靠丽安大道右侧,共四个经济社(1,2,3,4),社长分别是陈金昌、陈忠北、万琼柏、陈李炳。全村总人口657人,总土地面积576.91亩,其中,居住面积110亩,耕地面积466.91亩,2014年年人均收入4800元。主要居住姓氏有:陈、朱、万、王、黄,粮食作物种植有水稻、番薯,热带经济作物有椰子、芒果、凉薯、豆角、土豆、圣女果、菜椒等。   深路村是陵水县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老苏区村庄,以陈姓人口居住较多。相传在很久以前,陈氏祖先是从大陆中原地区拾荒入琼至此,一部分迁往福建省泉州仙游(今莆田县),南逃拾荒最后在此定居。   深路村地势西高东低,荒地、坡地连结成片,到处都是荆棘丛生。解放以前,全村子只有十几户人家,他们的生活方式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荒、种田、找野菜,挑着竹筐到别个村子拾稻谷,回来后摘点南瓜叶煮,一起充饥,一天来回要走几十公里路程。解放后,村子旧貌变新颜,人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特别是近十年,随陵水社会经济的腾飞,村民渐渐地富了起来,几乎每家每户都盖起了小洋楼,过着舒心的生活,日子过得红火,他们期盼着明年的春天。2014年止,全村有大学生33人,国家公务员5人。   


田尾二自然村特产大全




田尾二自然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