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鄂尔多斯 >> 杭锦旗 >> 锡尼镇

锡尼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锡尼镇谷歌卫星地图)


锡尼镇简介

  杭锦旗锡尼镇位于鄂尔多斯西部,是杭锦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下辖10个嘎查、1个村、11个居委会,总面积为1132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6100人,农牧民人口3800人。是一个集牧、贸、工、商为一体的新型城镇。
  近年来,锡尼镇党委、政府坚持“解放思想求发展,实事求是争第一”的指导思想,全力以赴发展工商业、畜牧业、城镇市容、菜篮子工程四大建设,各项事业均创佳绩,走在全旗前列。2003年锡尼镇国民生产总值达12292万元;财政收入完成788万元,乡镇企业个数达1200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2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020元,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锡尼镇交通便利,109国道、穿沙公路、锡磴公路、阿锡公路穿镇而过,四通八达;牧业经济发展较好,现有140万亩草牧场,其中一等草场110万亩,现牲畜头数近7万头(只),畜种改良率达100%,绒山羊平均产绒量在0.6公斤以上,个体产绒量最高达1.4公斤;工商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锡尼镇工业园区的建设,现引进各类企业30多家。
  到2005年的奋斗目标:国内生产总值达2亿元,财政收入100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2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00元。
  今后的发展思路:全面贯彻落实“-”重要思想,以招商引资统领经济工作全局,大力发展工商业经济,强化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农村居民的收入。
  一是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随着“锡尼镇工业园区”建设日趋完善,利用锡尼镇便利的交通和杭锦旗工业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高载能企业,到2005年,使工业园区的高载能企业达30家。
  二是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锡尼镇140万亩草牧场,发展畜牧业,到2005年,新增水浇地1万亩,新增绒山羊养殖示范户120户,新增奶牛2000头,使牲畜总头数达到11万头(只)左右。
  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改善经济运行环境,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目标,解放思想,拓宽视野,进一步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高城镇品位,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造、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以企业带动城镇建设,实现产业聚集、人口聚集和城镇繁荣的目标。.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5万人 1132平方公里 150625100 014300 0477 查看 锡尼镇谷歌卫星地图

锡尼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锡尼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锡尼镇

  杭锦旗锡尼镇位于鄂尔多斯西部,是杭锦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下辖10个嘎查、1个村、11个居委会,总面积为1132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6100人,农牧民人口3800人。是一个集牧、贸、工、商为一体的新型城镇。   近年来,锡尼镇党委、政府坚持“解放思想求发展,实事求是争第一”的指导思想,全力以赴发展工商业、畜牧业、城镇市容、菜篮子工程四大建设,各项事业均创佳绩,走在全旗前列。2003年锡尼镇国民生产总值达12292万元;财政收入完成788万元,乡镇企业个数达1200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2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020元,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锡尼镇交通便利,109国道、穿沙公路、锡磴公路、阿锡公路穿镇而过,四通八达;牧业经济发展较好,现有140万亩草牧场,其中一等草场110万亩,现牲畜头数近7万头(只),畜种改良率达100%,绒山羊平均产绒量在0.6公斤以上,个体产绒量最高达1.4公斤;工商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锡尼镇工业园区的建设,现引进各类企业30多家。   到2005年的奋斗目标:国内生产总值达2亿元,财政收入100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2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00元。   今后的发展思路:全面贯彻落实“-”重要思想,以招商引资统领经济工作全局,大力发展工商业经济,强化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农村居民的收入。   一是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随着“锡尼镇工业园区”建设日趋完善,利用锡尼镇便利的交通和杭锦旗工业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高载能企业,到2005年,使工业园区的高载能企业达30家。   二是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锡尼镇140万亩草牧场,发展畜牧业,到2005年,新增水浇地1万亩,新增绒山羊养殖示范户120户,新增奶牛2000头,使牲畜总头数达到11万头(只)左右。   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改善经济运行环境,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目标,解放思想,拓宽视野,进一步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高城镇品位,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造、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以企业带动城镇建设,实现产业聚集、人口聚集和城镇繁荣的目标。.  

巴拉贡镇

  巴拉贡镇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北靠黄河与巴彦淖尔盟相望,东邻杭锦旗百万亩河套灌区,西连乌海市,南接鄂尔多斯高原,属典型的以少数民族为主体,蒙汉杂居的民族地区。巴拉贡镇1984年撤乡设镇,2001年与原巴音恩格尔苏木合并为新的巴拉贡镇。   全镇总面积1859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4个嘎查、6个居委会,总人口16105人。拥有耕地3万亩,可利用草场220万亩,牲畜总头数达12万头(只)。   巴拉贡镇基础设施齐全、交通发达、电力充足、通讯便捷,京兰铁路、110国道、锡磴线、巴杭线及丹东至拉萨高速公路穿镇而过。黄河铁路大桥、公路大桥,使该镇成为连接鄂尔多斯市、乌海市与巴彦淖尔盟、包头市等地工交型城镇。境内村村通油路,程控电话、调频广播、有线电视、自来水覆盖全镇。镇区服务设施齐全,宾馆、饭店、金融、农贸市场、商业市场、娱乐场所、公交车提供一条龙服务,达到了三星级文明城镇标准。   巴拉贡镇资源富集。有5万亩宜农待开发土地,开发前景广阔。境内已探明石英砂、杭锦2号土、石膏、泥炭等矿床储量大、品位高,大都具有结构简单、矿层稳定、厚度大、埋藏浅,易开采等特点。是甘草、羊绒、羊皮、瓜子等农副产品集散地。   巴拉贡镇工业、乡镇企业发展迅速。1992年以来,先后引资1.2亿元,建成鄂尔多斯利欣化工有限公司、西河陶瓷公司、蒙豫耐火材料公司、兴隆塑钢门窗有限公司、中缅瓜子加工公司、东达集团巴拉贡奶牛养殖基地、鄂尔多斯小尾寒羊繁育基地、国家粮食储备库等20多家企业;特别是2002年引资1460万元,建成精细化工园区、蒙威纸业公司、启动玉米淀粉厂,为工商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450个。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298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6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85元。.  

吉日嘎朗图镇

  吉日嘎朗图镇地处杭锦旗北部,位于黄河南岸,东西长90公里,总面积1464.8平方公里,下辖1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该镇常住人口达13200人,是一个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大多数,蒙汉杂居、农牧并举的大镇。   吉日嘎朗图镇现有耕地15万亩,甘草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素有“甘草之乡”的美称,从2002年开始大面积种植优质牧草(主要以紫花苜蓿为主),优质牧草面积达51990亩,其中紫花苜蓿12195亩。   该镇依靠东达等龙头企业,充分利用丰富的饲草料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大搞农区畜牧业,“为养而种,以养增收”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吉日嘎朗图镇交通便捷,巴杭公路横贯全镇,乡村道路建成网络,黄河浮箱桥沟通与巴盟和周边地区经济往来。110国道横贯东西,包兰铁路从近处穿过。数字网、有线电视覆盖全镇,程控电话遍布全镇各村。35kv输变电工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动力保证。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吉日嘎朗镇将成为杭锦旗西部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中心,鄂尔多斯地区的特色种植大镇、高效农区畜牧业大镇、第三产业强镇、财政税收富镇。   吉日嘎朗图镇以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开放的胸怀欢迎区内外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投资,共建美好家园。.  

独贵特拉镇

  独贵塔拉镇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南靠库布其沙漠,北依黄河,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全镇总户数2679户,总人11000人,其中蒙古族2800人,总面积1165平方公里,土地面积165万亩,耕地面积8.1万亩,下辖10个村,4个嘎查,69个自然社,两个居委会。   黄河流经独贵塔拉镇北缘,境内黄河西起刀图嘎查沙拐子,东至解放村贡格尔湾,全长93公里。巴杭油路由东至西横贯本镇,纵贯库布其沙漠的锡——乌公路穿越本镇,沟通了110、109国道和包兰铁路大动脉。全镇现拥有10万千伏变电站1处,高低压输变电线路横贯14个村嘎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电力保障。全镇水利设施齐全,渠系配套,形成排灌无忧的格局。   全镇经济以农牧业经济为主,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900万元,财政收入完成204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650元,主要以种植油葵、玉米、甜菜为主,盛产甘草、枸杞、麻黄等中药材。其中,种植油葵、花葵28000亩,枸杞2400亩,种植青贮玉米13305亩,种草39975亩,其中紫花苜蓿6060亩。畜牧业主要以养殖奶牛、小尾寒羊、绒山羊为主,其中奶牛数量已达756头,小尾寒羊2.5万只(其中纯种小尾寒羊8000只),绒山羊存栏达36609只,全镇牲畜总头数达105150头(只)。   镇境内有神光大漠、沙日召庙、道图海等旅游景点,亿利资源投资8000万建成初具规模的道图沙漠生态旅游区,亿利资源和伊泰集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态建设,投资300万元,利税达100万元的华源铁合金厂于2004年3月投入生产。独贵塔拉黄河大桥计划于2004年开工建设。   今后该镇的经济发展思路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发展农区畜牧业,优化软硬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发展地方经济。.  

呼和木独镇

  呼和木独镇位于杭锦旗西北部,分布在黄河两岸。西与巴拉贡镇相连,东与吉镇接壤,北与巴盟临河市、杭锦后旗隔河相望。呼和木独镇于1999年3月23日由原巴拉亥乡和呼和木独苏木合并为新建制镇,属半农半牧区。全镇总面积1196平方公里,牧区占总面积的3/4。下辖7个嘎查村,35个合作社,农牧户1892户,8294人,少数民族1785人。总耕地6.5万亩,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000万元,财政收入15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0元。   黄河三干渠横穿全境,农业灌溉水利资源充足,牧区有近60万亩的宜农待开发土地,境内有30公里长的牧干渠,延伸到库布其沙漠深处,马头湾有2000多亩的鱼海,年产鲜鱼l万吨,芦苇120吨左右,水面景观秀丽,是旅游开发的好地方。矿产资源丰富,有储量1800吨的芒硝,面积为30平方公里的砂场和30万亩保存完整的天然大白柠条,麻黄、甘草、枸杞资源丰富,这里的食用葵花、油用葵花以品质好、面积大,数量多而闻名全区,号称葵花之乡。农作物桔杆年产量在5000万公斤以上。   全镇现有牲畜6.5万余头只,其中纯种小尾寒羊1.2万只,波尔山羊200只,黑白花奶牛300余头,白绒山羊3万余只,目前,全镇发展高标准养殖户750多户;建有标准化棚圈750多户,青贮1200多窖,青贮作物4万多立方米。引进的东达乳业公司还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2004年引进的蒙牛集团建福茂西奶站一处,可发展1000头奶牛的规模养殖。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全镇区利用三年的时间发展优质牧草紫花苜蓿2.8万亩,建设苜蓿采籽基地2000亩。年产苜蓿草850多万公斤,产籽7万多公斤,成为草业大镇。   “十五”期间,农牧业以奶牛,肉羊,肉牛养殖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不断加强对农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发展高效集约型农业,计划到2005年,全镇牲畜达到10万头只,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对60万亩宜农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并将马头湾渔海子建成全区旅游景点,加快资源转化,上一批工业项目,力争使工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开端。.  

伊和乌素苏木乡

   伊和乌素苏木乡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下辖:    150625200001 210 摩林河社区   150625200002 123 盐海子社区   150625200200 220 巴音乌素嘎查村   150625200201 220 脑高岱嘎查村   150625200202 220 陶日木嘎查村   150625200203 220 哈夏图嘎查村   150625200204 220 沙日摩仁嘎查村   150625200205 210 锡尼其日格嘎查村   150625200206 220 巴音孟和嘎查村   150625200207 220 乌日更嘎查村   150625200208 220 阿日善嘎查村   150625200209 220 巴音嘎查村   150625200210 220 敖楞布拉格嘎查村   150625200211 220 巴音温都尔嘎查村   


锡尼镇特产大全




锡尼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