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海南省 >>陵水县 >> 黎安镇

黎安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黎安镇谷歌卫星地图)


黎安镇简介

  黎安镇位于陵水县东南部,北与椰林镇接壤,西与三才镇毗连,东南临南海,与新村镇隔海相望,海岸线长6公里左右,行政区域面积42.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719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渔农结合的沿海乡镇。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75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97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34元。
  全镇辖有6个行政村,其中农业村4个,渔业村2个,共有6个自然村,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979人,总户数3690户,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44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2.8%。
  黎安港是我县第二大天然养殖良港,海域面积10000亩,可养殖面积6000亩,现有麒麟菜养殖面积4000亩,我镇自然资源丰富,是反季节瓜菜生产基地和海水养殖基地,主产西瓜,红灯笼辣椒,红葱等经济瓜菜以及经济价值较高的麒麟菜、鲍鱼、珍珠、鸡腿螺、对虾等海产品。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以提高农渔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大幅度增加农渔民收入为目标,重农强渔,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点,着力抓好麒麟菜养殖,鲍鱼养殖,特色产业如西瓜、红灯笼辣椒,红葱,日本蕃薯等品种的种植,加快发展种植和养殖产业并重的发展思路,走农业稳定,养殖富民,科教兴镇的路子,把黎安镇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社会稳定的乡镇。.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6万人 42.8平方公里 469028108 570000 0898 查看 黎安镇谷歌卫星地图

黎安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黎安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椰林镇

  椰林镇位于陵水的东南面,是陵水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9.6万,占全县人口三分之一,主要由汉、黎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人口的20%,全镇总面积77.1平方公里,2004年省政府批准规划城区面积为16.34平方公里,占21%,现有耕地面积21063亩(其中:水田15483亩、旱地5245亩、坡园335亩),全镇辖区有6个社区居委会、15个行政村委会和1个镇农场,共有66个自然村,239个经济合作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我镇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农副产品丰富,盛产的冬季瓜菜、热带作物如西瓜、圣女果、尖椒、苦瓜、豆角、茄子、槟榔、香蕉等远销国内外。2004年我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867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为9686万元,第二产业为3448万元,第三产业为15545万元,农村农民人均收入2736元,城市居民人均收入3915元,全镇人均收入2950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   我镇经济主要以无公害蔬菜和海水养殖为主体,2004年全镇共种植蔬菜14136亩,高位池虾塘1500亩。因槟榔而在省内外享有盛誉,我镇依托桃万槟榔交易市场,汇集了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乐东县、三亚市等市县的槟榔贸易,形成了槟榔、西瓜、南药、香蕉等产、供、销一条龙的农贸市场。也是我镇对外发展经济的主要窗口。.  

光坡镇

  光坡镇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北部,距县城5公里,东线高速路出口处1公里,东临大海,南和椰林镇相接,西连提豪乡,北依岭门农场,土地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全镇下辖7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总户数4310户,总人口20987人。其中:黎族人口8541人,耕地面积13850亩。二00四年,全镇生产总值达6600万元,比上年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2235元,比上年增长6%,地方财政收入288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全镇在职人员30人(除教师,财政,地税外),村干部35人,村级计生专干10人,离退休人员21人,财政供养人员4人,累计全年财政工资支出58万元(除教师上级拨款)。全镇共有8所学校,其中:一所是初级中学,7所小学。全镇在职教师204人,在校中小学生4516人。其中:中学教师81人,小学教师123人,中学生1730人,小学生2786人。光坡初级中学被省评为先进单位。全镇共有医院1所,医生人数7人。   光坡镇是陵水黎族自治县北区的粮食产区,有三个大田洋即全县最大的田洋——大潜洋。港坡洋、新岭洋,水利过关(除坡尾村委会外)。米埇村委会、武山村委会除了种植农业以外,有相当部分群众上镇经商。武山、妙景、章宪村委会的群众以农业收入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和冬季瓜菜。新岭、港坡、坡尾村委会除了农业生产以外,还有捕捞业和种植热作水果,如槟榔、荔枝、芒果等。光坡镇冬季瓜菜主要有西瓜、豆角、圣女果、尖椒等其他瓜菜,2004年种植冬季瓜菜9800亩。   近几年来,光坡镇委、镇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大力投入生态文明村建设,到二00四年止,全镇共建设生态文明村7个,建设沼气池523个,全镇7个行政村,村村实现通路、通电、通电视广播、通电话。2个村委会(即武山村委会、坡尾村委会)获得世界银行贷款建设2个自来水厂,目前镇政府所在地,各机关单位、学校及周边附近居民已饮用自来水。   光坡镇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风景秀丽的香水湾,全镇海岸线长13.8公里,目前已有2个旅游项目建成营业,即分界洲岛潜水项目和铭泰旅游度假村大酒店。此外还有正在兴建的爱迪科公司旅游项目和县政府近期规划的B区旅游项目正在规划招商。   光坡镇社会治安比较稳定,辖区内设立一所边防派出所,警力14人,一个边防机动中队30人。全镇7个村委会设立联防队,队员35人,经常性开展严打活动。.  

三才镇

  三才镇北接陵城,南靠新村镇,海榆东线公路贯穿其境,境内驻有航九师、机场站、雷达菅等部队,是全国驻军最多的乡镇之一。   全镇共有6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53个经济社,人口1.24万人。面积4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04万亩,坡地面积1.46万亩,海域面积1800亩,海水养殖基地500亩,全镇产业以种植粮食为主,牧、副、渔、热作各业并举,矿产资源主要有钛矿、石矿等几种;三才的萝卜干、红葱头、花生等产品闻名岛内外。   三才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全镇乡村路网络纵横交错,村村通公路。   三才镇四季如春,土地肥沃,镇的领导班子结合三才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帮助群众分析本地的自然条件,市场需求和区位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高效农业。沿海滩涂养殖鱼(鱼苗)、虾、蟹,平原地带粮、菜瓜,冬种生产以西反、豆角、尖椒、苦瓜、红葱头、香瓜为主,山地带以芒果、槟榔为主,采取“市场、基地、服务一条龙”的方式,大抓特色产品生产和反季节瓜菜生产,设立临时瓜菜购销市场,提供准确信息,使生产出的产品及时销售出去,解决农民生产后顾之忧。   今年以来,我镇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财政税收工作的领导。强化税收征管,加大城建税征收力度,征收好驻军部队的建安税,至今为止,全镇的财政收入17万元,做好农村和社会保障工作。   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镇经济不断发展,交通、供水设施不断改造与完善,社会治安稳定,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英州镇

  一、地理位置    英州镇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西部南沿海,镇区位于全镇中部,直距陵城23公里。海榆东线和东线高速公路均通过本镇,交通优势明显,以农产品种植和商贸业为主,已初步形成以商贸、旅游服务和农产品加工业、热带高效农业为主的城镇。下辖英州、新坡、岗山、鹅仔、古楼、赤岭、大坡、五合、高土、天堂、大石等17个村委会,97个自然村,155个村小组。   全镇现有土地总面积135.1平方公里,2004年全镇部人口38178人,黎汉族杂居,其中黎族人口32619人,汉族人口5559人,小城镇人口7800人,城镇化水平20%。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25292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534元,增长3.4%。   本镇东与隆广、新村毗邻,南部面临浩瀚的南海,西部与三亚市海棠湾镇、国营南田农场交界,北部与保亭县六弓乡相接,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15公里,海界线长17公里。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   ①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全镇镇域面积为135.10平方公里,占全县陆地面积的12%,仅次于本号镇;②具有优越的生态资源,主要为常绿季雨林山地雨林,沟谷雨林和常绿阔叶林,动植物资源丰实,有多种世界珍稀植物和国家保护动物;③旅游资源与众不同,全镇现有旅游渡假村3家,分别为土福湾世知度假村、万绿园、凤车国际旅游中心等,开发面积2839亩,2003年产值2550万元,就业人数350人。其他的旅游景点主要有台新海味馆,日销售海产品达10万元以上,黎族苗族文化风情村等,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有自涌水量有4000吨/日的高峰温泉,自涌水量为1000吨/日的红鞋温泉。镇区内有英州、钱庄、樱花和明珠等四家宾馆,拥有床位250张。全镇区内现拥有田仔、公田岭、五岭、龙岭、古楼、猴子蛹、廖次、响水、红星、甘丁岭等中、小一、小二型水库10宗。主要矿藏有钛矿、石英矿。英州海岸线质地为沙土,含钛量丰实,石英砂矿场面积800亩,含石英沙量达99.8%。水产资源丰实,全镇现状海岸线长17公里,海水养殖284吨,拥有机动渔船263艘,全年海水养殖284吨,海洋捕捞1548吨,淡水养殖面积249.9亩,现有高位池养虾场45家,面积2500亩。.  

隆广镇

  隆广镇位于陵水的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东与文罗镇毗邻,北部与南平接壤,西南与英州镇交界,全镇有9个村委会,66个自然村,96个村小组,4001户,总人口20688人,男10925人,妇9763人,黎族人口占98%以上。全镇土地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445亩,其中水田9400亩,旱田8163亩,坡地8882亩,山林地3.5万亩,全镇现有山塘水库6宗。   隆广镇有便捷的交通条件,丹录、广坡、万岭、广新、石关、万星、五一、新光、红旗9个村委会,村村通路,东线高速公路从我镇石关村委会通过,小妹干渠灌溉红旗、新光、石关、万星村委会农田5000多亩,墓山渠道灌溉丹录、广坡、广新等村委会农田3000多亩。全镇照明用电村庄农户覆盖面达98%以上,通讯设施迅速发展,全镇移动电话程控电话2000多部,村村有电视,全镇有1所初级中学,学生886人,小学11所,学生3400人,现有一所卫生院,医院医疗设施明显改善,医务人员素质明显提高。   隆广镇土地肥沃,适宜热带作物生产,主要种植芒果、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到目前为止,已种芒果7000多亩,荔枝4000多亩,龙眼100多亩,槟榔1500亩,冬季瓜菜主要种植苦瓜、豆角等。另外,还可以利用有利的资源养鱼、养猪,养羊和饲养家禽。   今年来,该镇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惯彻党的-、省委县委的经济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调整产业结构,以经济统揽全局,以三农为中心,抓好冬季瓜菜种植,种植早造水稻3100亩,番薯1000多亩,其他粮食经济作物2000多亩,到目前为止,全镇收获的芒果800多亩,荔枝2000亩,槟榔800亩,经多方筹资投入500多万元建设硬化红旗岭仔村路3.3公里,硬化石关公路6公里,修复五一变电站至桥上村路1.5公里,建设广新新村坡生态文明村1个,并修建2个拦水坝和东光抽水站,打井70多口,民房改造60多间,沼气池建设20多口,中小学入学率达98%以上,计划生育符合法定生育率96%,节育及时率71%,人口自然增长率千分之7以下,全镇经济社会事业迅速发展。.  

文罗镇

  文罗镇以原邦文村(此村已废)的“文”和鹦哥罗村的“罗”字命名,于1950年4月解放,1952年成立文罗、属隆广区,1961年从隆广分出,组成文罗公社驻鹦哥罗。1987年2月改建文罗镇。   -、基本概况      (一)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文罗镇位于陵水县中部,北纬18.31度,东径109.57度。东南部与椰林、三才镇接壤,西部和隆广镇毗邻,北至陵水河。镇政府地处陵群和陵田公路交叉口处,距陵城9公里。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丘陵地区,一般海拨30-50米,最高点英秋岭海拨96米,北部陵水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大海。属热带气候特点,多热少寒,高温多雨。年平均温度24.6度,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降雨集中秋季,台风每年4-5次,出现在7-10月份。      (二)土地资源和经经济总量。全镇土地面积51.6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1505亩),其中耕地面积14746亩,占总面积的19%(水旱田9946亩、坡园地4800亩),林地47340亩,占总面积的61%(经济林地10391亩、生态林36949亩);交通用地1030亩,占总面积1.3%;城镇村庄月地7939亩,占总面积的10.3%;水域面积3259亩,占总面积的4.%;荒山岭地3165亩,占总面积4.3%,经济作物以水稻为主,次为蕃茨、玉米:热带作物有橡胶、腰果、荔枝、茺果、胡椒、椰子、槟榔等。冬季瓜菜面积8200亩,畜牧业以牛、羊、猪为主要饲养。2004年底统计,粮食总产2427吨,水稻亩均产量300公斤,国内生产总值613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637万无,第二产业750万元,第三产业7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30元,地方财政收入35万元。   (三)行政区划和人口。文罗镇管辖6个行政村,1个镇农场,共59个自然村,71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17298人,(其中黎族16970人,汉族328人),属少数民族地区。0党员684名,下设14个党支部。.  

本号镇

  本号,位于陵水县西北,国家森林公园——吊罗山脚下,北接岭门,南与文罗交界,蜿蜒绵长的陵保公路从境内穿过,距陵水县城约15公里,本号镇土地面积398.1平方公里,总人口32582人,人口比例为100:130。下辖22个村委会,131个自然村,169个村民小组,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45882,是全县土地面积最大的边远少数民族乡镇,辖区内居住2个苗族村庄。   本号镇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是发展热带作物的绝佳之地,境内有闻名遐迩的白水岭热带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和枫果山瀑布,大里瀑布以及吊罗山国家原始森林保护地带,有水清见底,轻波涟漪,倒映着一座座小山的美丽壮观的小妹湖,境内丘陵低山遍布,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20度,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是适宜发展种植荔枝、龙眼、槟榔、橡胶等热作高效农业的绝佳之地。   1、主要优势产业   目前,我镇的优势产业有荔枝,美国超甜玉米,槟榔等。   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抓好税收工作,在免收农业税和特产税的情况下,税收收入达47.6万元。   2、计划生育工作,结扎27例,人流引产3例,上环25例,征收社会抚养费4050元,调查核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44户,53人。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做好春节期间人员值班安排和社会治安维稳人员值班安排,春节期间没有发生一例治安案件和其他案件,同时加大打击-和-力度,捣毁10个-销售点和5个赌场,在黎盆村委会破获一宗-案,缴获人民币20000元。   4、争取省商务厅、县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黎跃、黎盆、白石、本号等11个村委会打饮水井共27口,解决635户,3490人饮水困难问题,同时在长村委会全面开展“一池三改”沼气池建设。   5、为了做好困难群众过好春节,春节期间组织镇干部分片到各村进行春节慰问困难群众,共慰问122户困难群众和6名特困党员,发放慰问金6100元,大米1400斤。   6、抓好-期间森林防火工作,部署安排好人员巡逻值班,没有发生烧山毁林现象。.  

新村镇

  湾等地。大力发展港外深水网箱养殖,去年我镇有3家养殖户在港外进行深水抗风浪升降式网箱养殖,共投放网箱15组60个网口,饲养各种优质鱼苗13万多尾,今年初已陆续销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5年全镇共出售海养品产量3837吨(其中:活鱼1280吨、活虾495吨、麒麟菜10728吨),产值10728万无,分别比去年增长4.5%和6.2%。   三、农业生产方面:我们在抓好早晚造粮食生产的同时,创建长坡洋无公害种植生产基地,特别是针对去年的旱情,我们一方面积极组织发动群众抗旱保冬种,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广种植适销的优质的无公害冬季瓜菜。2005年全镇共种植冬季瓜菜9000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乡镇企业方面:我们对发展企业始终坚持“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积极鼓励集体、个体、股份一起上,采取多轮驱动的作法,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类型的企业。目前全镇各种类型的企业已发展到80多家,全镇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员增加到1900多人,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运销服务一条龙新格局。2005年全镇乡镇企业(包括第二、三产业)产值达17685万元,比去年增长6%。   五、旅游业方面:著名的南湾猴岛自然保护区坐落于我镇境内南湾半岛,近年来,三特索道公司和天朗度假村投入大量资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全面更新改造客房,同时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使前往猴岛旅游观光的游客与日俱增,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05共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000多万元。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近年来,我镇在狠抓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积极多方筹集资金280多万元投入小城镇建设,特别是加快道路、饮水和用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但重新修编新村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而且还前后把总共6000多米长的12条街(村)道建成水泥硬化路面,并建设桥梁一座。投入资金80多万元,高标准高质量地创建九所文明生态村,现正在着手创建长生文明生态村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镇环境明显改善,镇容街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教育、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电视等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黎安镇

  黎安镇位于陵水县东南部,北与椰林镇接壤,西与三才镇毗连,东南临南海,与新村镇隔海相望,海岸线长6公里左右,行政区域面积42.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719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渔农结合的沿海乡镇。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75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97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34元。   全镇辖有6个行政村,其中农业村4个,渔业村2个,共有6个自然村,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979人,总户数3690户,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44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2.8%。   黎安港是我县第二大天然养殖良港,海域面积10000亩,可养殖面积6000亩,现有麒麟菜养殖面积4000亩,我镇自然资源丰富,是反季节瓜菜生产基地和海水养殖基地,主产西瓜,红灯笼辣椒,红葱等经济瓜菜以及经济价值较高的麒麟菜、鲍鱼、珍珠、鸡腿螺、对虾等海产品。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以提高农渔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大幅度增加农渔民收入为目标,重农强渔,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点,着力抓好麒麟菜养殖,鲍鱼养殖,特色产业如西瓜、红灯笼辣椒,红葱,日本蕃薯等品种的种植,加快发展种植和养殖产业并重的发展思路,走农业稳定,养殖富民,科教兴镇的路子,把黎安镇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社会稳定的乡镇。.  

提蒙乡

  "鼓谷园是提蒙乡的一个村庄,也是0革0据地之一。   73年前的彭谷园,在-凶残的枪声下,0陵水县委-许邦鸿等313名革命农军战士为了琼崖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这里血战到底,壮烈牺牲,用鲜血染红了这方土地。陵水河为之哭泣,吊罗山也为之低头默哀,提蒙初级中学里的烈士纪念碑永远留住了这些革命英魂,永昭日月,千古流芳……   提蒙乡位于陵水县西北部,土地面积6.6万亩,耕地面积1.9万亩,总人口1.7万人,居住以黎族为主,杂居有汉族和苗族。新建成通车的钢筋混凝土道路--陵保公路贯穿其中,交通十分方便。   提蒙既位于全县最大的水库--小妹水库猪总灌溉区的""水头""位置,在该乡北部还有一个中型水库--小喃平水库,水源十分充足,有""天旱三年也吓不着提蒙""之说。提蒙又位于吊罗山脚下,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个地肥水美的好地方。早在60年代就已经""水利过关""的提蒙一直是陵水著名的""粮仓"",提蒙的曾山更是以盛产粮食与光坡的武山、军田的岗山合称""三山"",一时名噪海南。提蒙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种植品种繁多,主要作物有:水稻、玉米、花生、果蔗、椰子、香蕉、橡胶、芒果、荔枝、黄皮、菠萝、菠萝蜜、杨桃等35个品种以及冬季瓜菜:养殖有:沟尾鹅、提蒙鸭、老长羊、甲鱼、欣赏鱼、青蛙等。   70年代以前,单一落后的农业生产只是沿着""水稻、蕃薯、水稻""的方式年复一年,尤其在冬季,农田都处于闲置状态,造成极大的土地资源浪费。70年代,提蒙""田庄妇女读书班""的读书声飘过琼州海峡,传到广东省,当时任省委-的-同志亲自来到田庄村考察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田庄,赶田庄……""赞歌传遍陵水,田庄远近闻名,""田庄妇女学习班""掀起了一股学文化、用文化的热潮;而改革开放,像东风,似春雨,滋润万物,以科技促进生产之歌在广阔的田野上唱响……   80年代初,提蒙开始利用""冬闲田""种植""反季节""瓜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和丰厚的经济收入,这里的泥土开始发出特有的芳香。从此,冬季瓜菜生产成为全乡的""龙头""产业。.  

群英乡

  群英乡位于陵水县西北部,北邻保亭县什玲镇,南邻隆广镇,东邻国营南平农场,西邻保亭县六弓乡,与陵水县城之距28公里。全乡方圆29.8平方公里,面积约449970.6亩。全乡有4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39个村小组,总人口7160人,其中:男4563人、女2597人,总户数1413户,其中农业户1382户,非农业户31户。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山区黎族乡。全乡有一所初级中学、二所原小,三个教学点,师生共1240人。   群英是一个土地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光温条件好、气候适宜,非常适合发展多种热带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二十年前,群英还是一个完美的处女地。公路不通,交通闭塞,劳作还处于刀耕火种阶段。近年来,随着改革春风的吹拂下,群英乡有了较大的变化。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扶贫办、各联系单位的大力扶持下,全乡共种植芒果2400亩,种植株数9.6万株,遍及户数200户:橡胶10358亩,种植株数41.4万株,日前己开割1580亩,株数约6.1万株:槟榔410亩,种植株数5.8万株。全乡的优势产业主要是橡胶。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乡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经济有了良好的发展。今年,全乡各芒果基地(2400亩)已陆续收获,总产量是500吨,产值120万元:木薯5400亩,总产量2700吨,产值约216万元;冬季瓜菜约843吨,产值约157万元。全乡呈发展势头。.  


黎安镇特产大全




黎安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