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感乡位于保亭县西部,距县城37公里。东邻响水,东南连新政、西南与三亚市交界,北依畅好。土地面积130平方公里。属高山区,地势险峻。构成西部边界的马嘴岭、才共岭、甘蔗岭、牙日岭,仙安岭,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构成西南边界的改教岭、贺汉岭、仙安岭,海拔在900~1071米之间;构成东南界山的同安岭是该乡海拔最高的山脉,其最高海拔1144米;青运岭为东部界山,海拔728米。境内的贺灶岭、贺茂岭、知结岭、新雅岭把毛感地区划割成毛岱、毛位、毛胆、南好等4个盆地。境内主要河流为毛感河和响水河支流。毛感地区处在高山地域,属高山寒冷气候区。每年雾日在200天以上,日照时间短,气温回升慢、结霜现象常见。年平均温度21.6°C,年平均降雨量2176.8毫米,是全县降雨最多的乡镇。
毛感原称母感弓,属陵水县宝停巡检管辖。据《明府志》卷二十记载:"陵水生黎距县城一百里……自县城西一百一十里入生黎界,凡十八弓……母感、母岸、指仑……等十六弓环居小五指两山之间"。又据《广东图说》卷七十七记载:"宝停司巡检一员,驻宝停市,其属峒三十二,……母感弓,城西北一百十里,……指仑弓,城西北一百四十五里……"。母感即现毛感,指仑即现石伦。1935年划归保亭县。
该乡镇境内物产资源丰富:主要的旅游资源有远近闻名的仙安石林和仙龙溶洞。仙安石林位于毛感乡千龙村境内,距海榆中线公路35公里。总面积达500多亩的仙安石林屹立与海拔700米的仙安岭上,其最高者可达11米。整座石林千奇百怪,雄伟壮观。仙安石林也以其形状奇特 ,造型鬼斧神工而响誉四方;仙龙溶洞是目前为止海南发现的较大的溶洞,其占地面积2000多亩,因其洞中有山,山上有洞,鬼斧神工,神秘诡异,而吸引了众多的旅游探险者来此旅游探险。此外还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全乡有林业用地12.7万亩,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65.1%。有天然林74617亩。境内国有山林面积8977亩。木材种类繁多,有珍贵树种母生、子京、坡垒、绿楠、陆均松等,药用植物有沉香、降香、巴戟、杜仲、砂仁、益智、槟榔等20多种。土特产有红白藤、木棉花、山竹、红藤子等。珍贵野生动物有海南坡鹿、海南山鹧鸪、孔雀稚、山龟、山鳖、巨蜥、蟒、猊猴、穿山甲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130平方公里 | 469029202 | 570000 | 0898 | 查看 毛感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毛感村 | 0 | 0 |
---- |
查看 毛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南春村 | 0 | 0 |
---- |
查看 南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南好村 | 0 | 0 |
---- |
查看 南好村谷歌卫星地图 |
毛位村 | 0 | 0 |
---- |
查看 毛位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保城镇 |
保城镇位于保亭县东北部,是保亭县城的环城郊区镇,东北接什玲,南靠六弓、加茂,西南依响水,西北联毛岸、南圣。全镇辖2个社区、8个村委会,60个自然村,11112户,总人口33503人,其中农业人口户数2260户13002人,非农业人口户数8852户20501人;民族结构有黎、苗、汉族,其中:黎族人口21463人,苗族人口1258人,汉族10455人。全镇土地面积共计1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727.06亩,水田面积11548.1亩,旱田面积4178.96亩,坡地面积坡地772.94亩,林地面积6.3万亩。辖区内共有水库7宗,山塘3宗。2014年全镇税收总额1.0463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2元。 保城地处热带,旅游资源丰富,在西北部山地拥有23000亩陆均松、坡垒、绿楠、青梅等天然林木,蕴藏着丰富的水晶矿和花岗大理石矿。北部的七仙岭温泉度假区是我县自然保护区,是温泉沐浴、观风瞻景、登山探险、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温泉度假区内有7个自喷的温泉口,温泉主题酒店11家,七仙岭特有的“热带雨林+温泉”资源组合模式,堪称世界一绝,年均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 保城镇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农业为主,橡胶、椰子、槟榔、龙眼、芒果、红毛丹等热带作物。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通过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着力推动种养业发展。一是做大传统产业。辖区内种植橡胶12491.9亩,年产干胶808.13吨,椰子1144.9亩,年产,129.51吨,槟榔6516.5亩,年产1347.76吨,每年种植冬种瓜菜5000亩以上;二是开发新产业。完成建设大棚27亩,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常年叶菜近150亩,种植可可213亩,北京青柠檬60亩,林下种植益智1680亩,鱼塘养殖920亩,同时扶持养蜂业、养羊业及香草兰种植等产业发展。 按照“稳定是发展的硬道理,项目是发展的硬载体”的理念,全力推动神农大丰、双大雨林等重点项目建设,牵头完成美丽乡村骑道线路划定和路牌设计制作,引导鼓励沿途群众大力发展民情民宿、特色餐饮、亲子教育等体验式休闲观光农家乐。扶持成立养殖、瓜菜、织锦等农民专业合作社46家,建成服装加工厂1间,利用城边村区位优势发展房屋出租产业,建成家庭旅馆9家60间客房,150户出租铺面房屋863间,面积31166.2㎡。据统计,由当地农民经营的农家乐年均收入在705万元,农家旅店及出租屋客房年均收入333万元,就近务工工资收入年均196.4万元,带动就业81人,拉动占我镇促农增收的收入的14.8%。 高度重视党建工作,自“三信三爱”活动开展以来,通过构建农村基层治理“树型模式”,全镇469名农村党员主动联系带动2800户群众,收集分类整理群众意见建议145条,全镇共组织群众商议重大事项129件,并一一得到了落实。 保城镇以围绕“雨林温泉谧境,国际养生家园”的奋斗目标,结合“三信三爱”活动,依托七仙岭的区位优势,做好“旅+农”文章,全面稳步推进全镇各项事业发展。 |
什玲镇 |
什玲镇位于保亭县东部,地处北纬18°39′~18°44′,东经109°44′~109°46之间,北、东北与琼中县毗连,东与陵水县相邻,西南与保城镇连接,西与五指山市接壤,素有保亭“东大门”之称。距离保亭县城11公里;距离省会海口市238公里;面积122.5平方公里。辖内有什玲村,镇依村而名。下辖12个村委会,81个村民小组,辖区总户数4134户,总人口15632人。 什玲镇地处山区丘陵结合地带,境内整体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南部地势平坦,北部山峰众多,河沟密布。属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极少霜害。年均气温23℃,月平均气温高于20℃。干湿季节明显,季风较大,台风频繁,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800~2400毫米;降雨集中在5~10月,8月最多。全年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森林覆盖率达85%。 什玲镇水力资源丰富,境内河流众多,大小河流共71条。主要河流有什玲河、八村河和大田河。因高温多雨,雨量充沛,水资源充足。发源于抄寨村的八村河和发源于大田村“世外桃源”的大田河是全镇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河流。发源于水贤山及香蕉岭的什玲河,纵贯全境。河内有石鲮鱼、镰刀鱼、鳗鱼、鲫鱼、黄鳝等众多野生鱼类。 |
加茂镇 |
加茂镇位于保亭县东南部,距离县城10公里,东连六弓乡,东南与三亚交界,南邻三道镇,西靠新政,北依保城,是保亭出入海棠湾(即藤桥)的交通要道,因村名而得名,原属崖州瑯瑥峒。1948年民主建政,在此设加茂乡,后成立公社,1983年改区公所,1987年置镇,均以加茂命名。土地面积11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60亩,其中水、旱田7100亩,坡地1460亩;山地面积3.9万亩。全镇有6个村委会,57个村小组,1个橡胶加工厂,有大旺场、石建场、连章场3个经济场。聚居着汉、黎等民族。至2011年底,总人口数11154人,其中农业户口为10196人,非农业户口为958人,汉族人口数为851人,黎族人口数为10293人,苗族人口数10人。据统计2015年全镇农产品总产值26439.58万元,增长12%,农村人均农业产值26722.4,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8673元,比去年增长11.3%,全镇呈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加茂镇属热带雨林山地,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宜于发展粮食作物和热带水果、经济作物生产,是保亭县主要的粮食生产和热作生产基地,农作物及热带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县占有主要的位置,至2004年全镇种植橡胶8861亩、槟榔2053亩、芒果1487亩、荔枝1534亩、龙眼724亩、香蕉476亩,种植冬季瓜菜5100多亩,产量达11380吨,产值达936万元,种植的品种由单一转向多样化。至2004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480万元,农村人口人均收入1747元,地方财政收入52.3万元,完成推广沼气池建设532个,民房改造完成94户,完成科技联结371户,面积2560亩,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面积49000多亩。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主要抓好乡村公路建设,各自然村皆通汽车,村村通电,村村饮上卫生水,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路、通水。通讯设备为程控交换机,电视覆盖率达95%,广播覆盖率达100%。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生产水源畅通,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重点整治了半弓、加答田洋。 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镇中小学入学率均达98.9%以上,巩固率达99%以上,卫生医疗条件逐渐改善,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电视覆盖率达95%,广播覆盖率达100%;认真落实实施“2131”电影放映工程。创建了番松等文明生态村。. |
响水镇 |
响水镇位于保亭县中部,距离县城15公里,北纬18°35′,东经109°34′,东连南茂农场农场,南邻新政镇,西南接毛感乡,西北依畅好,东北与南圣交界。国营金江农场、五指山茶场、保亭水泥厂等企业在本辖区范围内,海榆中路贯穿中间,保亭出口公路经过大本村委会,通往三亚、五指山市,交通十分便利。全镇辖8个村委会,61个村小组,2个镇办农场,总人口14050人,其中农业人口12636人;民族结构主要有黎、苗、壮、汉,其中黎族人口10755人,苗族人口2363人,汉族人口857人,壮族人口63人,其它民族人口9人。全镇土地面积14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00亩,水田6256.05亩,旱田1153.43亩,坡地14590.52亩。 响水地处热带,自然资源丰富。西北部多山;东南部开阔平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南、西南边界地势较高,分别有尖岭、铁砧岭、岔岭、毛端岭,海拔均在700米以上。境内主要河流有响水河、陡水河,北部山区属山地湿润气候,东南部为丘陵暖和气候,年平均温度24°,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降雨量在3773.3毫米以上。全镇辖内共有四个水库,分别为什在水库,红合水库,毛真水库,什漏水库,并于2010年完成全部除险加固工程,为响水镇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 响水镇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发展水稻、玉米、橡胶、槟榔、椰子、龙眼、荔枝、红毛丹、柠檬、菠萝蜜等,全镇种植橡胶14587亩,槟榔5196亩,冬季瓜菜5786亩,椰子1020亩,荔枝253亩,龙眼828亩。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响水镇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和冬季瓜菜种植,积极推广高新技术,农、林、牧、副、渔各业都取得很大的成绩,农民生活水平均逐步提高,2015年全镇人均收入达8728元。 |
新政镇 |
新政镇位于保亭县城西南部,海榆中线自北向南穿过,南至三亚市56公里,西至保亭县城21公里,北至五指山市38公里。全镇下辖10个村委会,71个村小组,4个镇农场,是个黎、苗、壮、汉族聚居的乡镇,共3830户,15428人(其中黎族2340户、11716人,苗族366户、2237人),农业人口13282人,非农业人口2146人,劳动力8769人。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0万元,全镇财政收入75万元,人均年收入8691元,土地面积172.1平方公里,其中:水旱田面积13257亩,坡地1854亩,人均耕地0.8亩。地势西部高,东部平缓,西部山区是境内河流的发源地和分水岭,是水源林区,全镇大部分的森林皆分布于此,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共有6宗水库,目前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83.6%。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镇委、镇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经济,一方面大力巩固橡胶、槟榔、冬季瓜菜等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橡胶12600亩,497360株,年产干胶460.8吨;槟榔10236亩,约72万株,年产量1910.7吨;冬季瓜菜6242亩,年产量4826.9吨;荔枝、龙眼、菠萝蜜等2108.5亩。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发展新型经济,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项目,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到目前为止,新政镇已经成功引进了泓缘生物科技有机猪示范基地、广胜食用菌示范基地、贮存2 0万吨瓜果菜冷藏库和莱士单采血浆站等项目,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新型工业一体的产业格局,这些企业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市场,辐射、带动了当地发展,形成新建、毛朋“养蜂村”,什那“养猪村”,报导 “养鹅村”等“一村一品”特色经济。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旅+农”的发展思路,贯彻落实“绿色高端,进位赶超”的发展要求,新政镇积极推进半山半岛琦园养生谷、脚下河漂流等旅游建设项目。 |
三道镇 |
三道镇位于保亭县西南部,距县城31公里。北纬18°18′,东经109°39′。东南与三亚市交界,西南邻南林,西北连新政,东北依加茂。土地面积100.7平方公里。地处半山区,西南部和东北部为山丘陵,中部为由西北向东南延伸的带状盆地。境内河流分为东、西、北三水,分别流入藤桥东河和藤桥西河。属于丘陵暖和气候区,年平均温度24.6°C。年平均降雨量1623毫米,冬春雨水稀少,常闹春旱。 三道镇范围大致为原崖州椰根峒隶属的百万首弓和加扎弓。1935年百万首弓和加扎弓部分属村划归保亭,并于解放后与南林、新政报什合称赤南乡。1950年撤销赤南乡,这里分出首弓和什道二乡。后又调整为首弓、三道、田滚、三弓四乡,属脚下河区管辖。1958年成立乐园人民公社,后与新政、金江场合称幸福公社。1959年3月分出,称三道公社。1983年成立区公所,1987年置镇,1990年设有管理区4个,村委会49个,有自然村49个。镇办农场2个,管理区办农场2个,全镇总户数1702户10133人(含非农业人口489人),其中劳动力3964人。在总人口中黎族9606人,苗族122人,汉族404人,壮族1人。 富饶美丽的三道镇,聚居着黎、苗少数民族10825人。勤劳善良、具有悠久历史和开拓精神的黎、苗族人民,世世代代一直在这片荒蛮的土地上顽强地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拼搏,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开创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三道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这里地处热带,强光高温、多雨、长夏无霜、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植被覆盖面大,是保亭县最适宜于热带作物生育的天然环境。橡胶、椰子、芒果、红毛丹等热带作物应有尽有。特别是以公司+政府+农民的体制,推动了保亭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 以品牌项目带动帮助老少边穷山区,在保亭三道镇三弓、田滚村委员会创办开发了闻名中外的中国唯一的两个万亩红毛丹基地--保亭县万亩红毛丹有限公司和亨通万亩红毛丹有限公司。红毛丹因口味独特肉质鲜嫩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优先发展的"四大水果"之一。. |
六弓乡 |
六弓乡位于保亭县东南部,距县城27公里。北纬18°13′,东经109°46′。南与陵水交界,西南邻三亚,西接加茂,北连保城,共有土地面积81.7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委会,38个村小组,1个乡属农场。2014年末全乡户籍总人口7591人,农业人口7180人,常驻人口6895人,少数民族人口7459人,是全省为数不多的赛黎聚居地之一。乡党委下辖3个直属单位党支部,5个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19名,其中农村党员342名。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乡级卫生院1所。 全乡土地面积8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18亩,其中水田2513亩,旱田1560亩,坡地345亩。林地面积6.25万亩,森林覆盖率84.5%。现有山塘水库9宗,其中小一型水库1宗,小二型水库8宗。有红土水电站,灌溉方便、旱涝保收,是全县粮食生产主要产地之一。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番薯;热带经济作物为橡胶、槟榔、椰子等,荔枝、龙眼、甘蔗、玉米、红毛丹等也有零星种植。 全乡主要经济来源为水稻、橡胶、槟榔、瓜菜种植以及水产养殖等,2014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521元。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许多农民开始发展新兴养殖业,其中六弓鹅、水库鱼、黄秋葵等是保亭比较有名的特色品牌产业,另外外出务工也是农民群众增加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截至目前,全乡共种植橡胶15963亩,槟榔4902亩,养鹅45858只,养猪3524头,养羊1896只,有鱼塘1500余亩,养鱼800多吨。 2009年以来,六弓乡先后与保亭银地投资有限公司、保亭港海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保亭新民兴饲料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在新农村建设、优质大棚瓜菜、黄秋葵种植、六弓鹅种苗孵化、水库鱼养殖等方面展开合作。在与保亭银地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中,将六弓乡未来规划建设为低碳农艺经济开发区,制定了《六弓美丽低碳之乡总体规划》。目前田圮、岸节第二期23套安置房建设已完成群众返迁工作,100亩农业生态产业园、生态绿色学校和10个村庄整村推进也完成了初步规划设计方案,预计2020年建成农艺经济产业区、生态新农村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热带雨林复育保护、风情小镇、企业绿都、康体养疗等。 除了大力推进六弓低碳美丽之乡项目建设外,促农增收也是六弓乡今年的工作重点。在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农艺经济的同时,六弓乡还根据本地资源优势,重点扶持黄秋葵、六弓鹅、水库鱼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建成常年蔬菜种植基地1个,发展种植黄秋葵300亩、叶菜20亩、树仔菜80亩。以六弓鹅孵化养殖基地为平台,共投放27858只鹅苗和1000只种鹅扩大全乡六弓鹅养殖规模,带动500多户农户养殖六弓鹅,打造“一村一品牌”。创建辣木种植基地32亩,发展林下经济,成立山羊圈养基地300余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今年3月以来,我乡在5个村党支部28个村党小组深入开展“信党信法信组织,爱村爱邻爱亲人”的“三信三爱”活动,通过构建“支部抓小组、小组带党员、党员联系农户”的农村基层治理“树型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村治理水平,使党的政策落实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基层、和谐社会建设在基层,通过半年的开展,全乡形成“人人争做美丽村民,家家共创美丽村庄”良好氛围,村庄呈现村容整洁、秩序井然、乡风文明的新风貌,助推六弓低碳美丽之乡的建设与发展。 |
南林乡 |
南林乡位于保亭县南部,距县城47公里。北纬18°24′,东经109°36′。东接三道镇,西南与三亚市交界,北连新政镇。南林乡土地面积:59.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4%,是生态核心区,也是水源保护区。2015年全乡户籍人口6067人,常住人口5204人,农业人口4788人,下辖3个行政村(东方、南林、罗葵),24个自然村。居民大多数为黎族、少数汉族。行政代码:469035201;邮政编码:572317;电话区号:0898。 南林乡属山区盆地,西半部为罗葵盆地,东半部为南林盆地。境内唯一河流为南林河,从西向东贯穿全境。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4.5°C,年平均降雨量1500~1700毫米。冬春雨量稀少,夏秋两季风害现象明显。南林乡属于传统农作物种植乡,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冬季瓜菜、槟榔、香蕉及林下经济作物。 建制沿革:南林乡解放前由罗葵、南林二峒组成,原属崖州。据《采访册》记载:“罗葵、南林二峒属村:打守、打坐、打迎、昂解、番延、番统、打吼、打马、打首、打癃、打乐、抱寅、空蛇、空逸、番爱妹。”1935年罗葵、南林二峒属村划归保亭县辖。1948年4月民主建政,在此成立南要、罗葵二乡。1962年建公社,1983年改区公所,1987年置乡,均以南林命名,南林源出于南要峒。1990年设置管理区4个,村委会24个,有22个自然村。 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责:依照这次改革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内容和乡党委、政府内设机构不搞党政分开,不搞上下对口和实行综合设置的要求,南林乡党委和政府设置党政综合办公室(加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3个内设机构。 乡机关党政内设机构的主要职责分别为: 1.党政综合办公室(加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主要承担乡党委、政府的日常事务;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稳定、工青妇及各部门各方面的综合协调工作;负责环境卫生、路政设施等乡容乡貌管理工作;督促检查有关工作的落实和做好各种统计报表工作。 2.经济发展办公室主要负责本乡经济建设、农业发展规划与技术推广、农田水利建设与基本农田保护、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公有资产管理、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投资发展环境的营造等指导工作;负责协调财税、工商、金融等部门关系及其他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工作;承担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职能。 3.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主要承担科教文卫事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民政优抚、民族宗教、农村低保、劳动和社会保障等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协调与社会事务相关的其他工作;主管全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负责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和人口理论的宣传、贯彻与执行;做好人口计划的编制和统计上报。 乡人大、纪委、人民武装部、工会、团委、妇联等机构按有关法律、章程规定设置。 人员编制:乡机关不搞一事一职,提倡乡党政干部交叉任职,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核定南林乡行政编制共19名。 乡领导职数:乡党委设党委委员7名,其中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2名,1名副书记兼乡长。其他党委委员分别兼任纪委书记、组织委员、人武部长、副乡长等职。乡党委委员为副科级领导职务;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由镇党委副书记兼任,设专职副主任1名。乡人大设主席1名(由党委书记兼任),可配备1名专职副主席。乡政府设乡长1名,副乡长2名。 人大、纪委、人民武装部、工会、团委、妇联会按有关规定配备领导。 南林乡党政综合办公室 电话:83889206 传真 :83889206 |
毛感乡 |
毛感乡位于保亭县西部,距县城37公里。东邻响水,东南连新政、西南与三亚市交界,北依畅好。土地面积130平方公里。属高山区,地势险峻。构成西部边界的马嘴岭、才共岭、甘蔗岭、牙日岭,仙安岭,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构成西南边界的改教岭、贺汉岭、仙安岭,海拔在900~1071米之间;构成东南界山的同安岭是该乡海拔最高的山脉,其最高海拔1144米;青运岭为东部界山,海拔728米。境内的贺灶岭、贺茂岭、知结岭、新雅岭把毛感地区划割成毛岱、毛位、毛胆、南好等4个盆地。境内主要河流为毛感河和响水河支流。毛感地区处在高山地域,属高山寒冷气候区。每年雾日在200天以上,日照时间短,气温回升慢、结霜现象常见。年平均温度21.6°C,年平均降雨量2176.8毫米,是全县降雨最多的乡镇。 毛感原称母感弓,属陵水县宝停巡检管辖。据《明府志》卷二十记载:"陵水生黎距县城一百里……自县城西一百一十里入生黎界,凡十八弓……母感、母岸、指仑……等十六弓环居小五指两山之间"。又据《广东图说》卷七十七记载:"宝停司巡检一员,驻宝停市,其属峒三十二,……母感弓,城西北一百十里,……指仑弓,城西北一百四十五里……"。母感即现毛感,指仑即现石伦。1935年划归保亭县。 该乡镇境内物产资源丰富:主要的旅游资源有远近闻名的仙安石林和仙龙溶洞。仙安石林位于毛感乡千龙村境内,距海榆中线公路35公里。总面积达500多亩的仙安石林屹立与海拔700米的仙安岭上,其最高者可达11米。整座石林千奇百怪,雄伟壮观。仙安石林也以其形状奇特 ,造型鬼斧神工而响誉四方;仙龙溶洞是目前为止海南发现的较大的溶洞,其占地面积2000多亩,因其洞中有山,山上有洞,鬼斧神工,神秘诡异,而吸引了众多的旅游探险者来此旅游探险。此外还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全乡有林业用地12.7万亩,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65.1%。有天然林74617亩。境内国有山林面积8977亩。木材种类繁多,有珍贵树种母生、子京、坡垒、绿楠、陆均松等,药用植物有沉香、降香、巴戟、杜仲、砂仁、益智、槟榔等20多种。土特产有红白藤、木棉花、山竹、红藤子等。珍贵野生动物有海南坡鹿、海南山鹧鸪、孔雀稚、山龟、山鳖、巨蜥、蟒、猊猴、穿山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