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区是呼伦贝尔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湖东部,大兴安岭西麓的伊敏河畔,北纬49°06′-49°32′,东经119°32′-120°35′。东部与牙克石接壤,西部、北部和陈巴尔虎旗毗邻,南部与鄂温克自治旗交界。总面积1440平方千米。总人口26万人(2004年),有汉、蒙古、回、达斡尔、鄂温克、俄罗斯等25个民族。
邮编:021000 代码:150702 区号:0470 拼音:Haila"er Qu
海拉尔区“三山环抱,二水中流”。东山、西山、北山形成一个钱簸形状。区境内有两条河流,总长1000多千米。平均海拔612.9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无霜期一般在110天左右。
行政区划
海拉尔区辖7个街道、1个镇:正阳街道、向华街道、靠山街道、健康街道、胜利街道、呼伦街道、奋斗街道、哈克镇。区人民政府驻广场路。
历史沿革
海拉尔,原称“海兰儿”,以海拉尔(海兰儿)河得名。海拉尔,蒙古语和鄂温克语,意为“野韭菜”。一说为“流下的水”。海拉尔地区秦以前为东胡之地,后为匈奴驻地,后汉为鲜卑所居。唐时为室韦地,辽为上京道辖。元属岭北行省和林路辖,明为奴尔干都司斡难河卫所辖。
清初,属黑龙江将军辖区,为乌拉特蒙古部落的游牧地。清雍正十年(1732年)从布特哈地区迁3796名索伦(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巴尔虎壮丁和家属,编为索伦左、右两翼八旗五十佐,驻牧呼仑贝尔。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今正阳街一带建城,因其地居呼伦湖和贝尔湖附近,取名“呼伦贝尔城”,后简称“呼伦城”。先后为呼伦贝尔总管、呼伦贝尔副都统和呼伦兵备道、呼伦直隶厅驻地。清末,民间以城在海拉尔河附近,故称之为海拉尔城。1902年后铁路两侧归东省铁路管辖。
1912年1月,额鲁特总管胜福与沙俄勾结发动叛乱,攻占呼伦城,宣布“独立”,成立所谓“呼伦贝尔自治政府”。1915年11月,中俄签订条约规定为“特别区域”,直接受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节制,并受黑龙江省长官监督。1920年2月,取消“特别区域”,设置善后监督办公署和呼伦县,为督办公署和县署驻地。1923年4月,将海拉尔铁路交涉分局改为海拉尔市政分局,隶属东省特别区管辖。1925年设置呼伦道,为道署驻地。1927年,设置海拉尔乡,在呼伦城成立乡政公所。1929年2月,废止道制,设置呼伦市政筹备处。
东北沦陷后,1933年1月,伪满取消呼伦县,改设海拉尔办事处,行使铁路附属地外一切行政管辖权,并成为兴安北分省省会。1935年3月,中东铁路由日本人接收。1936年1月,改设海拉尔市政管理处,将海拉尔市政公所辖新市街(原铁路附属地)和海拉尔办事处(呼仑贝尔城)所辖一切权利合并,统一归海拉尔市政管理处,从此“海拉尔”一名取代了古老的名称“呼仑贝尔城”及其他所有称呼。1940年5月,设置海拉尔市,建立市公署,隶属兴安北分省管辖。1943年10月,改隶兴安总省管辖。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建立临时市政府。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进驻海拉尔,8月建立海拉尔市政府。隶属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1949年4月,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纳盟。1953年4月,改由内蒙古自治区直辖。1954年5月,改隶呼伦贝尔盟,并为盟公署驻地。1955年8月,市政府改为市人民委员会。1968年1月建立了海拉尔市革命委员会。
1969年7月,与呼伦贝尔盟一起划归黑龙江省管辖,仍隶呼伦贝尔盟。1979年7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仍隶呼伦贝尔盟。1980年8月,成立海拉尔市人民政府。
1990年全市总面积1440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28平方千米;总人口20.9万人,汉族占绝大多数。
(参考资料:“海拉尔政务网”、《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2000年,海拉尔市辖6个街道、4个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26218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正阳街道 22174 向华街道 20912 靠山街道 38313 健康街道 38546 胜利街道 39824 呼伦街道 32413 谢尔塔拉镇 7157 奋斗镇 27512 建设镇 27477 哈克镇 7856
2001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原县级海拉尔市改设海拉尔区。
?年,海拉尔区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正阳街道:辖 天润、北大、草市、开发区、西山5个社区居委会;礼拜寺居委会。
向华街道:辖 兴华、木兰、仁德礼、陵园、文化5个社区居委会。
靠山街道:辖 牡丹、合欢、桃园、梅园、迎春、友谊、松源、芳园、育英9个社区居委会。
健康街道:辖 南门、贝尔、福利、艺苑、青林、南开、东海、建新、幸福9个社区居委会。
胜利街道:辖 园丁、广场、新春、富华、康居、阳光、华联、秀水、爱民、东升10个社区居委会。
呼伦街道:辖 伊敏、绿园、三元、海啤、农垦、09、建设7个社区居委会。
奋斗镇:辖 校园、蓝盾、绿苑3个社区居委会。
建设镇:辖 海联、向阳、明海、海东、海宝、谢尔塔拉6个社区居委会。
哈克镇:辖 哈克、团结、扎罗木得、十六号、孙家屯、联合6个村委会。
2003年,海拉尔区辖6个街道、3个镇:建设镇、奋斗镇、哈克镇和正阳街道、向华街道、靠山街道、呼仑街道、胜利街道、健康街道。
2005年,海拉尔区辖6个街道、3个镇:正阳街道、向华街道、靠山街道、健康街道、胜利街道、呼伦街道、奋斗镇、建设镇、哈克镇。
2006年,奋斗镇、建设镇、市哈克镇调整为哈克镇和奋斗街道。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6万人 | 1440平方公里 | 150702 | 021000 | 0470 | 查看 海拉尔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正阳街道 | 0 | 0 |
---- |
查看 正阳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健康街道 | 0 | 0 |
---- |
查看 健康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靠山街道 | 0 | 0 |
---- |
查看 靠山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胜利街道 | 0 | 0 |
---- |
查看 胜利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呼伦街道 | 约3.2万人 | 10.8平方公里 |
---- |
查看 呼伦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奋斗街道 | 0 | 0 |
---- |
查看 奋斗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建设街道 | 0 | 0 |
---- |
查看 建设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哈克镇 | 约9000人 | 527.5平方公里 |
---- |
查看 哈克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扎赉诺尔区 |
扎赉诺尔是中国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市所辖的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县级行政区,拥有19个民族,15万人口,总面积279.5平方公里。这里是一片资源富饶的土地,堪称“大草原、大湖泊、大煤田”。全区坐落在世界三大草原之一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西部水草丰美的地方,濒临我国第五大淡水湖、内蒙古第一大湖——呼伦湖,地下蕴藏着104亿吨优质褐煤的扎赉诺尔煤田。这是中华民族三大文化之一草原文化发源地。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扎赉诺尔文化;这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十二个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拥有百年开采史的扎赉诺尔煤矿在2007年“喜嫁”中国华能集团,非凡的际遇,促成了企业的快速腾飞。预计到2010年将发展成为年产15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煤炭企业。 近年来,扎赉诺尔牢固把握发展机遇,以发展能源重化工业为突破口,全面改善投资环境,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 ——重工业发展迅猛。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区位、政策等比较优势,于2004年规划建设了总面积22平方公里,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能源重化工的核心区之一的扎赉诺尔重化工业基地,着力打造煤炭、电力、高载能、化工、进出口加工、新型建材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基地凭借优越的投资环境,科学的管理模式已成功引进2×20万千瓦热电厂、60万吨煤制-、鑫富活性炭、三强化工、瑞丰实业、蒙西水泥等26家企业入驻发展。 ——投资环境日益优化。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全力推进旧城改造和扎赉诺尔新区建设,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全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加快完善城市路网建设,城市发展框架得以科学构建,初步形成空间结构合理、主导功能突出、区域特色鲜明的组团式发展格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一座功能配套、布局优化、环境优美的新扎区初露端倪。 ——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古老的文化,悠久的历史,美丽的草原,秀美的湖泊,现代化的煤矿及“三元圆融”(汉、俄、蒙)的文化构成了扎赉诺尔独特的旅游资源。小河口景区可以一睹方圆八百里、烟波浩淼、鱼跃鸟翔的呼伦湖;国家矿山公园可以亲历扎赉诺尔亿万年来的地质变迁和百年来煤矿的发展史;少年宫有我国目前发现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猛犸象化石;扎赉诺尔博物展厅珍藏了大量文物,真实地再现了悠久的扎赉诺尔历史。 新世纪的扎赉诺尔正以其自身的无尽魅力和富饶的资源,向世人敞开她宽阔的怀抱,15万热情的扎赉诺尔人民诚挚地欢迎各界友人前来投资建业、观光旅游。 |
海拉尔区 |
海拉尔区是呼伦贝尔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湖东部,大兴安岭西麓的伊敏河畔,北纬49°06′-49°32′,东经119°32′-120°35′。东部与牙克石接壤,西部、北部和陈巴尔虎旗毗邻,南部与鄂温克自治旗交界。总面积1440平方千米。总人口26万人(2004年),有汉、蒙古、回、达斡尔、鄂温克、俄罗斯等25个民族。 邮编:021000 代码:150702 区号:0470 拼音:Haila"er Qu 海拉尔区“三山环抱,二水中流”。东山、西山、北山形成一个钱簸形状。区境内有两条河流,总长1000多千米。平均海拔612.9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无霜期一般在110天左右。 行政区划 海拉尔区辖7个街道、1个镇:正阳街道、向华街道、靠山街道、健康街道、胜利街道、呼伦街道、奋斗街道、哈克镇。区人民政府驻广场路。 历史沿革 海拉尔,原称“海兰儿”,以海拉尔(海兰儿)河得名。海拉尔,蒙古语和鄂温克语,意为“野韭菜”。一说为“流下的水”。海拉尔地区秦以前为东胡之地,后为匈奴驻地,后汉为鲜卑所居。唐时为室韦地,辽为上京道辖。元属岭北行省和林路辖,明为奴尔干都司斡难河卫所辖。 清初,属黑龙江将军辖区,为乌拉特蒙古部落的游牧地。清雍正十年(1732年)从布特哈地区迁3796名索伦(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巴尔虎壮丁和家属,编为索伦左、右两翼八旗五十佐,驻牧呼仑贝尔。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今正阳街一带建城,因其地居呼伦湖和贝尔湖附近,取名“呼伦贝尔城”,后简称“呼伦城”。先后为呼伦贝尔总管、呼伦贝尔副都统和呼伦兵备道、呼伦直隶厅驻地。清末,民间以城在海拉尔河附近,故称之为海拉尔城。1902年后铁路两侧归东省铁路管辖。 1912年1月,额鲁特总管胜福与沙俄勾结发动叛乱,攻占呼伦城,宣布“独立”,成立所谓“呼伦贝尔自治政府”。1915年11月,中俄签订条约规定为“特别区域”,直接受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节制,并受黑龙江省长官监督。1920年2月,取消“特别区域”,设置善后监督办公署和呼伦县,为督办公署和县署驻地。1923年4月,将海拉尔铁路交涉分局改为海拉尔市政分局,隶属东省特别区管辖。1925年设置呼伦道,为道署驻地。1927年,设置海拉尔乡,在呼伦城成立乡政公所。1929年2月,废止道制,设置呼伦市政筹备处。 东北沦陷后,1933年1月,伪满取消呼伦县,改设海拉尔办事处,行使铁路附属地外一切行政管辖权,并成为兴安北分省省会。1935年3月,中东铁路由日本人接收。1936年1月,改设海拉尔市政管理处,将海拉尔市政公所辖新市街(原铁路附属地)和海拉尔办事处(呼仑贝尔城)所辖一切权利合并,统一归海拉尔市政管理处,从此“海拉尔”一名取代了古老的名称“呼仑贝尔城”及其他所有称呼。1940年5月,设置海拉尔市,建立市公署,隶属兴安北分省管辖。1943年10月,改隶兴安总省管辖。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建立临时市政府。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进驻海拉尔,8月建立海拉尔市政府。隶属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1949年4月,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纳盟。1953年4月,改由内蒙古自治区直辖。1954年5月,改隶呼伦贝尔盟,并为盟公署驻地。1955年8月,市政府改为市人民委员会。1968年1月建立了海拉尔市革命委员会。 1969年7月,与呼伦贝尔盟一起划归黑龙江省管辖,仍隶呼伦贝尔盟。1979年7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仍隶呼伦贝尔盟。1980年8月,成立海拉尔市人民政府。 1990年全市总面积1440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28平方千米;总人口20.9万人,汉族占绝大多数。 (参考资料:“海拉尔政务网”、《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2000年,海拉尔市辖6个街道、4个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26218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正阳街道 22174 向华街道 20912 靠山街道 38313 健康街道 38546 胜利街道 39824 呼伦街道 32413 谢尔塔拉镇 7157 奋斗镇 27512 建设镇 27477 哈克镇 7856 2001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原县级海拉尔市改设海拉尔区。 ?年,海拉尔区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正阳街道:辖 天润、北大、草市、开发区、西山5个社区居委会;礼拜寺居委会。 向华街道:辖 兴华、木兰、仁德礼、陵园、文化5个社区居委会。 靠山街道:辖 牡丹、合欢、桃园、梅园、迎春、友谊、松源、芳园、育英9个社区居委会。 健康街道:辖 南门、贝尔、福利、艺苑、青林、南开、东海、建新、幸福9个社区居委会。 胜利街道:辖 园丁、广场、新春、富华、康居、阳光、华联、秀水、爱民、东升10个社区居委会。 呼伦街道:辖 伊敏、绿园、三元、海啤、农垦、09、建设7个社区居委会。 奋斗镇:辖 校园、蓝盾、绿苑3个社区居委会。 建设镇:辖 海联、向阳、明海、海东、海宝、谢尔塔拉6个社区居委会。 哈克镇:辖 哈克、团结、扎罗木得、十六号、孙家屯、联合6个村委会。 2003年,海拉尔区辖6个街道、3个镇:建设镇、奋斗镇、哈克镇和正阳街道、向华街道、靠山街道、呼仑街道、胜利街道、健康街道。 2005年,海拉尔区辖6个街道、3个镇:正阳街道、向华街道、靠山街道、健康街道、胜利街道、呼伦街道、奋斗镇、建设镇、哈克镇。 2006年,奋斗镇、建设镇、市哈克镇调整为哈克镇和奋斗街道。 |
阿荣旗 |
阿荣旗因境内阿伦河而得名,系满语“清洁、干净”之意。地处呼伦贝尔市东南部,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东以扎格敦山岭为界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邻,西与扎兰屯市隔音河相望,南以金界壕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北以毕拉河为界与鄂伦春自治旗相连,西北靠大兴安岭与牙克石市接壤,是呼伦贝尔市连接东北三省的南大门。全旗总面积1.36万平方公里,辖8个建制镇、4个少数民族乡、7个地方林场和2个国营农场,共有148个行政村,居住着汉、蒙古、朝鲜、回、满、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27个民族,总人口32万。 阿荣旗作为内蒙古东部向东北三省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享受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小兴安岭林区经济转型、促进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等叠加政策。同时,地处兴安东麓、嫩江右岸,农牧结合,林草结合,发展优势得天独厚。交通条件便利,301国道、111国道和绥满高速公路贯通全旗,旗政府所在地那吉镇是阿荣旗至广西北海省际通道的北起点,阿荣通用机场、阿莫一级公路和阿扎铁路已经建成,阿莫铁路和阿扎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半径300公里内4个机场,形成了立体化交通网络。农业资源丰富,境内有耕地471.6万亩,优质天然草牧场234.7万亩,林地8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4.2%,活立木蓄积量3145.13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白桦、蒙古栎、杨树、柳树等,主要山野菜有蕨菜、黄花菜、四叶菜、榛子、蘑菇、木耳、猴头等,主要野生动物有驼鹿、獐、狍、野猪等,主要野生药材有黄芪、党参、桔梗、柴胡、赤芍、人参等,主要作物有玉米、马铃薯、大豆、水稻、杂粮等,常年粮食生产能力30亿斤,是全国441个优质商品粮基地、自治区5个大豆主产区之一和全区最大的柞蚕生产基地,素有“粮豆之乡”“肉乳故里”“绿色宝库”的美誉。水利资源充沛,属嫩江水系右岸支流,境内有阿伦河、格尼河、音河等16条河流,流域面积10586平方公里,地表水年均径流量18.7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21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8.97亿立方米,即将建设的晓奇子水利枢纽位于诺敏河支流格尼河中游,已列入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和水利部松辽委诺敏河流域规划。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点有铜、铁、铅、锌、油页岩、大理石矿、莹石、石英石、石灰石、玛瑙石、珍珠岩、高岭土、沸石、硅石等83个,其中石灰石远景储量50亿吨,氧化钙含量高达54%。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移民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交融汇集,是黑土地文明、草原文明、森林文明的交汇地,是东北抗日联军三进呼伦贝尔的主战场,也是英雄王杰的故乡,2009年被内蒙古自治区确认为革命老区。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索尔奇国家湿地公园和地质、水域、古遗址、原生态等旅游资源,初步形成抗联英雄园红色游、大兴安岭东麓原生态游、东光朝鲜民俗游和金界壕遗址观光游四大精品旅游板块,库伦沟景区被评为中国十大休闲胜地之一。 近年来,阿荣旗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为统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突出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坚定农工贸旅多业并举、立体化发展模式,依托“5112”工程,全面推进“2211”发展战略。驱动“两轮”(建材产业集群和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谋划“双翼”(近期打造哈大齐呼大通道上重要商贸物流基地和独具农区特色的旅游休闲产业基地,远景打造煤化工和有色金属采选冶炼两大基地),全力抓好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狠抓民生社会事业,着力打造岭东强旗,全旗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201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9.5亿元,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7.8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55亿元;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53.2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8.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分别完成5.54亿元和29.2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24939元和14055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旗、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首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佳休闲小城、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全国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荣誉。实现了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文明村、全国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创建国家级荣誉大满贯。 |
莫力达瓦旗 |
在祖国辽阔的东北部,大兴安岭横亘南北,松嫩平原坦荡无垠。在这高山阔野之间,大兴安岭东麓、嫩江右岸,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县级民族自治地方,它就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部,东隔嫩江与黑龙江省的讷河市 、嫩江县相望,西南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北、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的阿荣旗、鄂伦春自治旗山水相接。地处北纬48°05′10″~49°50′50″,东经1233255 1251614。地域中部宽,南、北部窄,呈纺锤形,南北长299.2公里,东西宽125公里,全旗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 2、行政区划 2001年,莫旗辖11镇6乡。 镇:尼尔基镇、红彦镇、哈达阳镇、汉古尔河镇、阿尔拉镇、西瓦尔图镇、宝山镇、塔温敖宝镇、奎勒河镇、腾克镇、登特科镇 乡:卧罗河乡、坤密尔堤乡、库如奇乡、额尔河乡、巴彦鄂温克民族乡、杜拉尔鄂温克民族乡。(甘河农场)(巴彦农场) 3、人口民族 2001年末,全旗总人口为298865人。男性人口154908人,女性人口143957人,各占总人口的51.83%和48.17%。在人口总量中,居住在农村的人口240131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8734人,各占总人口的80.35%和19.65%。 4、民族 2001年,全旗有16个民族。达斡尔族为28310人,占总人口的9.47%;汉族为238534人,其他少数民族为32021人,各占总人口的79.81%和10.71%。全旗有两个鄂温克族民族乡,巴彦鄂温克民族乡、杜拉尔鄂温克民族乡。 |
鄂伦春自治旗 |
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南侧,东邻黑龙江省。总面积59800平方千米,总人口28万人(2004年)。旗人民政府驻阿里河镇。 邮编:165450 代码:150723 区号:0470 拼音:Elunchun Zizhiqi 行政区划 鄂伦春自治旗辖6个镇、1个乡:阿里河镇、大杨树镇、甘河镇、托扎敏镇、诺敏镇、乌鲁布铁镇、古里乡。境内有: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诺敏河农场、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宜里农场、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扎赉河农场、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古里农场、加格达奇区、松岭地区、大杨树林业局、甘河林业局、克一河林业局、吉文林业局、阿里河林业局。其中,关于“加格达奇区、松岭地区”介绍见本站“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历史沿革 因民族名得名。鄂伦春,系鄂伦春语,意为“住在山岭上的人”。 清代,属黑龙江将军布特哈总管(副都统)管辖的游猎地区,民国时期属布西设治局境内。(注:“布西设治局”详见本站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沿革介绍) 1951年4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以莫力达瓦旗所属的甘奎、诺敏、多布库尔和喜桂图旗的托扎明4个苏木设置鄂伦春旗,驻小二沟(今诺敏镇),由内蒙古自治区呼纳盟领导。1952年5月31日,经内务部批准,将鄂伦春旗改设为鄂伦春自治旗。1953年4月,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1954年5月,改隶呼伦贝尔盟。1959年1月15日,国务院批准,自治旗驻地迁至阿里河镇。 1969年7月,随同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70年4月,划归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1979年7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隶属呼伦贝尔盟。2001年,隶属地级呼伦贝尔市。 2000年,鄂伦春自治旗辖8个镇、4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29209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阿里河镇 48911 大杨树镇 85940 甘河镇 36981 克一河镇 22357 吉文镇 19820 诺敏镇 20722 乌鲁布铁镇 18067 宜里镇 24117 讷尔克气乡 4822 古里乡 7843 托扎敏乡 1802 温库图乡 715 ?年,鄂伦春自治旗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阿里河镇:辖 平安、奋飞、青山、群英、晨光、向阳、康宁、康乐、林海、兴林、沿河、西郊、富民、东风、兴盛15个社区居委会;齐奇岭、昆仑山、阿里河、阿东4个村委会。 大杨树镇:辖 顺和路、路路通、康博安、静化美、百绿春、正阳里、大华街、南湖美、北方街、庆丰满、金线顶、友谊路、新华街、万泉路、百汇街、天星河、文化街、益民河、农垦美、兴农愿、保丰满、安民居、能源桥、平安里、库勒奇25个社区居委会;街西、北郊、大架子山、桥南、新华、半拉山、四平山、富饶、富民、前进、振兴、红星、东胜13个村委会。 甘河镇:辖 铁丰、繁华、胜利、镇西、育才、兴华、临河、兴旺、昌盛、兴安、爱林、镇东12个社区居委会。 克一河镇:辖 克上、阳光、杜鹃、二环路、东升、霍都奇、河东7个社区居委会;斯木科村委会。 吉文镇:辖 先行、四合、光明、振兴、吉文河、繁荣、育英、吉运8个社区居委会。 诺敏镇:辖 旗原、宏林2个社区居委会;猎民、团结、护林、马克拉、额尔肯、胜利、吉克腾迪、兰巴库、卧罗迪、烟囱石、海尔堤、江北、小二沟一村、小二沟二村、小二沟三村、小二沟四村18个村委会。 乌鲁布铁镇:辖 甘奎社区居民委会;朝阳、乌鲁布铁、讷尔克气、二十里、友谊、铁东、毛家铺、朝阳沟、向阳、红旗、春林、马尾山、春亭阁、跃进、五岔沟、东升、兴盛、新发、乌尔其、新兴、新丰21个村委会。 宜里镇:辖 宜兴社区居委会;奎勒河、小库莫、大库莫、库维地、二根河、都柿沟、马鞍山、卧北河、青松沟、乃木河、小二红、渔场、诺敏河、团结、十六栋房、龙头、卡日楚、岭南、扎西、东升、卧罗河21个村委会。 古里乡:辖 猎民、兴牧2个村委会。 托扎敏乡:辖 托河社区居委会;希日特奇、木奎、勃力河、陶力罕4个村委会。 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诺敏河农场:一队~八队。 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宜里农场:一队~十四队、十六队。 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扎赉河农场:一队~十三队、十五队~十八队。 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古里农场:一队~九队。 加格达奇区:见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松岭地区:见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2005年,鄂伦春自治旗辖8个镇、2个乡:阿里河镇、大杨树镇、甘河镇、克一河镇、吉文镇、诺敏镇、乌鲁布铁镇、宜里镇、古里乡、托扎敏乡。 2006年,鄂伦春自治旗撤并3个乡镇,具体为:宜里镇并入大杨树镇,克一河镇并入甘河镇,托扎敏乡与吉文镇合并(重新设立托扎敏镇)。 |
鄂温克族自治旗 |
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总面积19111平方千米,总人口14万人(2004年)。 邮编:021100 代码:150724 区号:0470 拼音:Ewenkezu Zizhiqi 行政区划 鄂温克族自治旗辖4个镇(其中1个矿区)、5个苏木、1个民族乡:大雁矿区、伊敏河镇、巴彦托海镇、红花尔基镇、巴彦嵯岗苏木、巴彦塔拉达斡尔族乡、锡尼河巴润苏木、锡尼河准苏木、伊敏苏木、辉苏木。旗人民政府驻巴彦托海镇。 历史沿革 1934年设索伦旗,1956年改为今名。因民族名而得名,鄂温克语意为“住在山林中的人”。 2000年,鄂温克族自治旗辖4个镇、7个苏木、1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146808人,其中各镇苏木人口(人): 大雁矿区镇 68349 伊敏河镇 28071 巴彦托海镇 24458 红花尔基镇 4137 巴彦嵯岗苏木 1655 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 2181 锡尼河巴润苏木 4489 锡尼河准苏木 2056 伊敏苏木 4492 辉苏木 2674 阿尔山诺尔苏木 1762 孟根楚鲁苏木 2484 ?年,鄂温克族自治旗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大雁矿区:辖 雁南、农牧、东升、富强、站西、前卫、兴华、胜利、兴隆、新和、和平、向华、向利、向前、艳华、顺民、永安、矿东、新立、兴民、雁东、向辉、东岭、东山、迎宾、育才、雁北27个居委会。 伊敏河镇:辖 兴和、兴盛、建材、团结、创业、友联、兴安、星火、兴华、新建、牧场11个居委会。 巴彦托海镇:辖 第一~第八8个居委会;巴彦托海、雅尔斯、马蹄坑、团结4个嘎查。 红花尔基镇:辖 兴安、公园2个居委会。 巴彦嵯岗苏木:辖 莫和尔图、扎格德木丹、阿拉坦敖希特3个嘎查。 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辖 巴彦布拉尔、巴彦诺尔、巴彦朝格、巴彦温都尔、巴彦伊兰、巴彦纳文6个嘎查。 锡尼河巴润苏木:辖 特莫胡珠、好力保、巴彦胡硕、西博4个嘎查。 锡尼河准苏木:辖 布尔都、哈日嘎那、韩勿拉、哈日陶海、孟根楚鲁、孟根托娅、萨如拉托娅、维特根8个嘎查。 伊敏苏木:辖 吉登、红花尔基、毕鲁图、巴彦塔拉、阿贵图、伊敏、永丰、苇子坑8个嘎查。 辉苏木:辖 翁公陶海、辉道、哈克木、乌兰宝力格、西贵图、巴音勿拉、伊拉利特、乌日切希、乌兰图格、阿尔善诺尔、查干诺尔11个嘎查。 |
陈巴尔虎旗 |
陈巴尔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西邻俄罗斯。总面积21192平方千米,总人口6万人(2004年)。 邮编:021500 代码:150725 区号:0470 拼音:Chenba"erhu Qi 行政区划 陈巴尔虎旗辖3个镇、5个苏木:巴彦库仁镇、宝日希勒镇、完工镇、西乌珠尔苏木、东乌珠尔苏木、巴彦哈达苏木、鄂温克民族苏木、特泥河苏木。境内有:国营哈达图牧场、国营特泥河农牧场、国营浩特陶海牧场。旗人民政府驻巴彦库仁镇。 历史沿革 清置旗。巴尔虎,系蒙古族喀尔喀部落之一部名。由于巴尔虎蒙古人迁至呼伦贝尔的时间不同,故称先来为陈巴尔虎,后来者为新巴尔虎。 2000年,陈巴尔虎旗辖3个镇、7个苏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67882人,其中各镇苏木人口(人): 巴彦库仁镇 22632 宝日希勒镇 19473 完工镇 4079 西乌珠尔苏木 1647 东乌珠尔苏木 1998 哈尔干图苏木 1208 巴彦哈达苏木 1893 鄂温克民族苏木 5516 哈达图苏木 4647 特泥河苏木 4789 ?年,陈巴尔虎旗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巴彦库仁镇:辖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6个居委会。 宝日希勒镇:辖 新兴、胜利、创业、向阳、奋斗5个居委会;布敦胡硕、库热格太2个嘎查。 完工镇:辖 第一、第二2个居委会;巴音布日德、哈腾胡硕、哈日诺尔、乌布日诺尔、完工、安格尔图、宝日汗、哈尔干图8个嘎查。 西乌珠尔苏木:辖 西格登塔拉、萨如拉塔拉、乌珠尔3个嘎查。 东乌珠尔苏木:辖 海拉图、额尔敦乌拉、巴音乌拉、查干诺尔4个嘎查。 巴彦哈达苏木:辖 乌兰础鲁、巴彦哈达、格根胡硕、呼和温都尔、呼和道布5个嘎查。 鄂温克民族苏木:辖 阿尔山、辉屯、毕鲁图、那吉、哈吉、恩和、雅图克、孟根诺尔8个喳查。 特泥河苏木:乡直。 国营哈达图牧场:场部;第一~第十六16个生产队。 国营特泥河农牧场:场部;第二~第十一10个生产队。 国营浩特陶海牧场:第一~第六6个生产队、那吉分场。 |
新巴尔虎左旗 |
新巴尔虎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西南端,大兴安岭北麓,东经117°33′-120°12′,北纬46°10′-49°47′。东与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为邻,南与兴安盟接壤,西与新巴虎右旗相依,西北连接满洲里市,北与俄罗斯以额尔古纳河为国界,西南与蒙古国交界。总面积22000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旗总人口为4138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1万人。 邮编:021200 代码:150726 区号:0470 拼音:Xinba"erhuzuo Qi 介于大兴安岭和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蒙古高原北部。东南部为山地丘陵,中部为高平原,北部海拉尔河一带为低山丘陵,南部为大兴安岭北麓山林区,多山,最高处为乌尔根乌拉山,海拔1573米。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积雪期为14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0.5℃,1月平均气温-24.2℃。 行政区划 新巴尔虎左旗辖2个镇、6个苏木:阿木古郎镇、嵯岗镇;巴音诺尔苏木、甘珠尔苏木、莫达木吉苏木、乌布尔宝力格苏木、吉布胡郎图苏木、罕达盖苏木。共有53个嘎查、8个居委会。境内有6个国营林场。旗人民政府驻阿穆古郎镇。 历史沿革 巴尔虎,系蒙古族喀尔喀部之一部落名,因该旗的巴尔虎人比陈巴虎旗的巴尔虎人进驻呼伦贝尔的时间迟两年,故名新巴尔虎。蒙古语称东为左。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新巴尔虎左翼四旗。1932年,改为新巴尔虎左翼旗。1959年,改称新巴尔虎左旗。 2000年,新巴尔虎左旗辖2个镇、11个苏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41647人,其中各镇苏木人口(人): 阿木古郎镇 13743 嵯岗镇 3309 塔日根诺尔苏木 1441 巴音塔拉苏木 1606 阿木古郎宝力格苏木 1394 新宝力格苏木 1220 新宝力格东苏木 2507 新宝力格西苏木 1564 乌布尔宝力格苏木 4519 吉布胡郎图苏木 3225 嘎拉布尔苏木 2007 阿拉坦哈达苏木 724 诺门罕布日德苏木 987 嵯岗牧场虚拟镇 3401 2001年,新巴尔虎左旗区划调整:塔日根诺尔苏木和新宝力格西苏木合并为巴音诺尔苏木;新宝力格苏木和新宝力格东苏木合并为莫达木吉苏木;巴音塔拉苏木与阿木古郎宝力格苏木合并甘珠尔苏木;将阿拉坦哈达苏木并入乌布尔宝力格苏木;诺门罕布日德苏木驻地移至罕达盖嘎查,并更名为罕达盖苏木。2002年末,户籍总人口39740人,其中蒙古族人口29009人;非农业人口20025人。 ?年,新巴尔虎左旗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阿木古郎镇 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5个居委会;巴音敖嘎查。 嵯岗镇 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5个居委会;嘎拉布尔、伊和乌拉、巴音乌拉3个嘎查。 巴音诺尔苏木 辖:阿拉达尔图、巴音诺尔、呼格吉乐图、贡布日德、呼吉日诺尔、新宝力格、巴音宝力格、塔日根宝力格、塔日根诺尔、鸿图10个嘎查。 甘珠尔苏木 辖:巴音塔拉、呼和温都尔、乌尔顺、巴音温都尔、巴音高乐、浑都伦、阿木古郎宝力格、阿木古郎布日德、巴音布日德、伊和呼热、乌兰宝力格、甘珠尔12个嘎查。 莫达木吉苏木 辖:莫达木吉、敖伦诺尔、芒来、贡诺尔、塔本敖都、布勒呼木德乐、呼德乐木日、善达宝力格、巴音希勒9个嘎查。 乌布尔宝力格苏木 辖:巴音贡、萨如拉扎木图、萨如拉图布、呼和诺尔、乌兰诺尔、萨如拉图雅、西林贝尔、诺干诺尔、阿拉坦哈达9个嘎查。 吉布胡郎图苏木 辖:甘珠花、团结、乌尔逊、呼伦、红旗、好力宝6个嘎查。 罕达盖苏木 辖:查干诺尔、诺门罕布日德、罕达盖嘎、巴音布日德4个嘎查。 嵯岗牧场:呼和哈达场部、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六队、七队、八队、九队。 |
新巴尔虎右旗 |
新巴尔虎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总面积25102平方千米,总人口3万人(2004年)。旗人民政府驻阿拉坦额莫勒镇。 邮编:021300 代码:150727 区号:0470 拼音:Xinba"erhuyou Qi 行政区划 新巴尔虎右旗辖1个镇、9个苏木:阿拉坦额莫勒镇、达来东苏木、达来苏木、阿敦础鲁苏木、克尔伦苏木、赛汉塔拉苏木、杭乌拉苏木、贝尔苏木、宝格德乌拉苏木、呼伦苏木。境内有:敖尔金牧场。 历史沿革 巴尔虎,系蒙古族喀尔喀部之一部落名,因该旗的巴尔虎人比陈巴虎旗的巴尔虎人进驻呼伦贝尔的时间迟两年,故名新巴尔虎。蒙古语称西为右。 2000年,新巴尔虎右旗辖1个镇、11个苏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36764人,其中各镇苏木人口(人): 阿拉坦额莫勒镇 18081 达来东苏木 2326 达来苏木 1099 额尔敦乌拉苏木 909 阿敦础鲁苏木 2229 克尔伦苏木 1461 赛汉塔拉苏木 1752 杭乌拉苏木 1524 宝格德乌拉苏木 1996 呼伦苏木 1895 贝尔苏木 1736 阿尔山苏木 980 敖尔金牧场虚拟苏木 776 ?年,新巴尔虎右旗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阿拉坦额莫勒镇:辖 贝尔、宝格德乌拉、克尔伦、呼伦、额尔敦乌拉5个居委会;东庙、希日塔拉、赛汉呼热、那日图、塔日根花、西庙6个嘎查。 达来东苏木:辖 伊和诺尔、五一、达石莫、呼伦诺尔、五三5个嘎查。 达来苏木:辖 布日德、阿尔山布拉格、阿尔山、额尔敦乌拉、罕乌拉、巴彦布拉格6个嘎查。 阿敦础鲁苏木:辖 阿敦础鲁、巴彦乌拉、克尔伦、呼德勒木日、布勒和木德勒5个嘎查。 克尔伦苏木:辖 巴彦查干、乌力吉图、额日和图、克尔伦、巴音5个嘎查。 赛汉塔拉苏木:辖 呼和温都尔、巴彦诺尔、巴彦胡热、宝音塔拉、好力保图5个嘎查。 杭乌拉苏木:辖 萨如拉、庆格勒、芒来、乃日木德勒、其其格勒5个嘎查。 贝尔苏木:辖 莫能塔拉、贝尔、布达图3个嘎查。 宝格德乌拉苏木:辖 乌尔逊、呼伦、哈如拉、宝格德乌拉、达来、刚嘎图6个嘎查。 呼伦苏木:辖 勃迪乌拉、巴彦陶日木、海拉斯、单德、白音德日斯5个嘎查。 敖尔金牧场:生产一队、生产二队、生产三队。 |
满洲里 |
满洲里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邻接俄罗斯,总面积696平方千米,总人口16万人(2004年)。 邮编:021400 代码:150781 区号:0470 拼音:Manzhouli Shi 行政区划 满洲里市辖10个街道、1个镇:道北街道、兴华街道、新开河镇;(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下面2个街道)东山街道、道南街道;(扎赉诺尔矿区管理下面6个街道)第一街道、第二街道、第三街道、第四街道、第五街道、灵泉街道。 历史沿革 满洲里市,以满洲民族故里而得名。 清代,属黑龙江将军呼伦贝尔副都统衔总管(后为呼伦贝尔副都统)辖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东铁路西部线建成后,建立火车站,因是从俄国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当时惯称“满洲”)的首站,故名“满洲里站”。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设满洲里铁路交涉分局。宣统元年九月(1909年10月),黑龙江行省于满洲里正式设置胪滨府,1912年1月被废止。 1920年2月,复设胪滨县。1923年4月,将满洲里铁路交涉分局改为满洲里市政分局,隶属东省特别区管辖。东北沦陷后,1933年1月,伪满取消胪滨县,设满洲里办事处。1936年1月,改为满洲里市政管理处,1940年改为满洲里街。1941年1月,改为满洲里市,隶属兴安北分省管辖。1943年10月,改隶兴安总省管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1949年4月,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纳盟。1953年4月,改由内蒙古自治区直辖。1954年5月,改隶呼伦贝尔盟。1969年7月,与呼伦贝尔盟一起划归黑龙江省管辖,仍隶呼伦贝尔盟。1979年7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仍隶呼伦贝尔盟。 1990年全市总面积696.3平方千米;总人口13.7万,汉族占绝大多数。 2000年,满洲里市辖10个街道、1个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18111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道北街道 18904 兴华街道 19542 东山街道 10458 道南街道 25025 扎赉诺尔矿区第一街道 17736 扎赉诺尔矿区第二街道 17924 扎赉诺尔矿区第三街道 15648 扎赉诺尔矿区第四街道 14623 扎赉诺尔矿区第五街道 14162 扎赉诺尔矿区灵泉街道 17056 新开河镇 10034 ?年,满洲里市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道北街道:辖 文明、海关、富华3个社区居委会。 兴华街道:辖 湖北、湖东、湖西3个社区居委会。 东山街道:辖 怡圆、新世纪、东兴3个社区居委会。 道南街道:辖 云杉、丁香、阜城、天桥4个社区居委会。 扎矿区第一办事处:辖 新开街、友谊、联营3个社区居委会。 扎矿区第二办事处:辖 新华、胜利、光荣、道北、东风5个社区居委会。 扎矿区第三办事处:辖 强盛、同心、西铁3个社区居委会。 扎矿区第四办事处:辖 榕欣、清泉、新村3个社区居委会。 扎矿区第五办事处:辖 灵北、建设、西山3个社区居委会。 扎矿区灵泉街道:辖 光明、航运、建华、边疆、建材、兴盛、兴泉7个社区居委会。 新开河镇:辖 胜利、站前、兴农、铁北4个社区居委会。 地图 |
牙克石市 |
牙克石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总面积27590平方千米,总人口40万人(2004年)。 邮编:022150 代码:150782 区号:0470 拼音:Yakeshi Shi 行政区划 牙克石市辖6个街道、12个镇:胜利街道、红旗街道、新工街道、永兴街道、建设街道、暖泉街道、牧原镇、免渡河镇、乌奴耳镇、博克图镇、巴林镇、绰源镇、塔尔气镇、煤田镇、乌尔其汉镇、库都尔镇、图里河镇、伊图里河镇。境内有:莫拐农场、牙克石农场、免渡河农场。 历史沿革 牙克石,似系满语,意为“要塞”、“城堡”。一说意为“河滩”。一说系蒙古语,意为森林,因地处大兴安岭林区而得名。1950年设喜桂图旗,1983年改置牙克石市。 2000年,牙克石市辖6个街道、15个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40580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胜利街道 19769 红旗街道 20035 新工街道 21027 永兴街道 19954 建设街道 30888 暖泉街道 18854 牧原镇 20596 免渡河镇 35448 乌奴耳镇 14041 博克图镇 23771 巴林镇 12491 绰源镇 16921 塔尔气镇 20939 煤田镇 10574 乌尔其汉镇 31710 原林镇 9582 库都尔镇 17886 新帐房镇 4264 西尼气镇 3656 图里河镇 27404 伊图里河镇 25996 ?年,牙克石市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胜利街道:辖 胜利、胜宾、胜南、胜东、胜和、胜华6个居委会。 红旗街道:辖 红旗、红光、红华、红建、红新、红升、红伟7个居委会。 新工街道:辖 新卫、新风、新兴、新林、新胜、新工、新华7个居委会。 永兴街道:辖 永兴、永红、永和、永建、永明、永新、永强7个居委会。 建设街道:辖 建设、建林、建宏、建丰、建工、建明、建业、建联、建和、建民、建安11个居委会。 暖泉街道:辖 暖泉、暖兴、暖新、暖祥、暖建、暖强6个居委会。 牧原镇:辖 牧原、牧强、牧东、牧西、牧丰、汇流河6个居委会;黎明、永兴、海满、前进、暖泉、护林、利农、胜利、卓山、巨丰10个村委会。 免渡河镇:辖 免晖、免祥、免丰、免铁、免东、免政、免新、免西、免伟、免矿、免林11个居委会;丰收、团结、胜利、先进4个村委会。 乌奴耳镇:辖 乌岚、乌峰、乌岭、乌山、三根河、兴安岭、伊列克得7个居委会。 博克图镇:辖 博政、博南、博晖、博东、博铁、博通、博兴、博西、博强9个居委会;沟口、二道河子2个村委会。 巴林镇:辖 巴林、巴强、巴南、雅生、雅光、旗山、喇嘛山7个居委会。 绰源镇:辖 绰源、绰建、绰林、绰新、绰兴、绰尔、乌丹河、梨子山、苏格河9个居委会。 塔尔气镇:辖 塔政、塔星、塔伟、塔光、塔强、塔宏、塔明、塔岭8个居委会。 煤田镇:辖 煤政、煤田、煤建、煤海、煤祥、煤安6个居委会。 乌尔其汉镇:辖 乌政、乌胜、乌林、乌明、乌荣、乌祥、乌铁、乌强、乌建、乌新、乌兴、乌华、乌丰13个居委会;西五旗村委会。 库都尔镇:辖 库政、库西、库林、库强、库东、库森、库新、库兴、库中、爱林、新峰、新岭、原林、原兴、原和、原祥、岩山17个居委会。 图里河镇:辖 图林、图新、图兴、图铁、图强、图宏、图政、图建、图安、图成、图伟、图胜、图辉、西林、西柳15个居委会。 伊图里河镇:辖 -、伊铁、伊林、伊兴、伊伟、伊岭、伊政、伊建、伊强、伊西、伊新、伊辉12个居委会。 莫拐农扬: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六队、七队。 牙克石农场: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六队、七队。 免渡河农场: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六队、七队。 |
扎兰屯市 |
扎兰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东邻黑龙江省,与龙江县、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毗邻。总面积16800平方千米,总人口44万人(2004年)。 邮编:162650 代码:150783 区号:0470 拼音:Zhalantun Shi 行政区划 扎兰屯市辖7个街道、6个镇、3个民族乡:兴华街道、正阳街道、繁荣街道、向阳街道、铁东街道、河西街道、高台子街道、磨菇气镇、浩饶山镇、洼堤镇、卧牛河镇、成吉思汗镇、大河湾镇、达斡尔民族乡、鄂伦春民族乡、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境内有:大河湾农场、绰尔河农场、扎兰屯马场、成吉思汗监狱农场、公安部后勤供应处农场。 历史沿革 原为雅鲁县、布特哈旗。1983年改布特哈旗为扎兰屯市。“扎兰”系满语,意为“参领”,为清代官职名。雅鲁县,以流经境内之雅鲁河得名。雅鲁,满语“田边”、蒙古语“河边”之意。 清代,属黑龙江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辖区。民国初期归黑龙江省龙江道管辖。1916年3月和7月,先后设济沁河稽垦局和扎兰屯稽垦局。1925年12月1日,黑龙江省长公署训令,将扎兰屯、济沁河二稽垦局所属地区合并,设置雅鲁设治局。翌年2月,正式委官设局,隶属黑龙江省龙江道。1929年1月,将雅鲁设治局升改雅鲁县,同年12月行政院核准,由黑龙江省直辖,时为三等县。 东北沦陷后,1933年1月,划归兴安东分省管辖,伪兴安东分省公署驻扎兰屯。同年3月,将雅鲁县改为布特哈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隶属兴安省纳文慕仁盟。1949年4月,改隶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1953年4月,改隶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1954年5月,改隶呼伦贝尔盟。1969年7月,随同呼伦贝尔盟一并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79年7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仍隶呼伦贝尔盟。 1983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布特哈旗,设立扎兰屯市(县级),翌年1月1日,正式撤旗设市。 2000年,扎兰屯市辖6个街道、10个镇、8个乡、3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40905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兴华街道 26733 正阻街道 23588 铁东街道 13989 河西街道 12556 繁荣街道 21429 向阳街道 30422 成吉思汗镇 31019 蘑菇气镇 14169 卧牛河镇 29507 中和镇 16723 哈拉苏镇 9573 柴河镇 8189 大河湾镇 22944 雅尔根楚镇 15383 务大哈气镇 15694 哈多河镇 12339 库堤河乡 13402 关门山乡 11267 团结乡 15728 达斡尔民族乡 11157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 8748 鄂伦春民族乡 8453 洼堤乡 9992 惠风川乡 7089 牤牛沟乡 6385 太平川乡 7705 浩饶山乡 4868 ?年,扎兰屯市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兴华街道:辖 迎春、铁路、春雷、铁西、绿林、秀水、站前、宏伟、青松9个居委会。 正阳街道:辖 大桥、永安、昌盛、民乐、繁荣、正阳、沿河、红旗8个居委会。 繁荣街道:辖 胜利、兴隆、立新、光明、新风、兴安、小溪、育红8个居委会。 向阳街道:辖 重阳、东方红、新城、金星、卫东、纸浆、红光、红星、糖厂、建设、朝阳11个居委会;向阳村委会。 铁东街道:辖 五里、平安、东山、石山4个居委会;铁东村委会。 河西街道:辖 坝西、振兴、雅鲁、南市4个居委会;回民村委会。 磨菇气镇:辖 利民居委会、团结2个居委会;蘑菇气、凤凰窝、兴隆沟、太平沟、杨树沟、三合、东风、惠风川、爱国、先锋、南平、北安、中宁13个村委会。 中和镇:辖 振兴居委会;头道沟、前进、兴龙、福兴、光荣、红星、福泉、龙头、库堤河、新林、幸福、架子山12个村委会。 雅尔根楚镇:辖 新华居委会;五道沟、集体、黎明、明星、三道沟、新建、水甸沟、四道沟9个村委会。 柴河镇:辖 石桥、振兴2个居委会。 哈多河镇:辖 幸福居委会;边北、泥沙河、哈多河、罕达罕、太阳坡、泥沙气6个村委会。 哈拉苏镇:辖 黎明居委会;道南、大兴、三道桥、四道桥、东窑、双北6个村委会。 卧牛河镇:辖 卧北、马场2个居委会;富裕、长发、五星、一心、红石、靠山、卧牛河、新立、大坝、红卫、红旗11个村委会。 高台子镇:辖 永平居委会;鲜光、沙里沟、高台子、古里金、尖山子、朝阳岗、近郊、马家、石桥、大旗、五一、光明、长青、建设、奋斗、河口16个村委会。 成吉思汗镇:辖 益民、友谊2个居委会;西德胜、灯塔、繁荣、新民、红光、大甸子、红升、和平、立新、东德胜、新站、火车头、前进、永丰、永兴、金星16个村委会。 大河湾镇:辖 大兴居委会;大水泉子、幸福之路、大河湾、东升、红光、明星、暖泉7个村委会。 达斡尔民族乡:辖 九村、满都、巴图、中心、白音、海力堤6个村委会。 鄂伦春民族乡:辖 南木、猎民2个村委会。 浩饶山乡:辖 东平台、西平台、浩饶山3个村委会。 洼堤乡:辖 色吉拉胡、孤山子、铁矿、青山、德格吉勒胡5个村委会。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辖 马隆沟、护林、团结、猎民、红炮台新村、哈拉口子6个村委会。 关门山乡:辖 宫家街、苇莲河、炕沿山、野马河、湾龙沟、东明6个村委会。 大河湾农场:第一~第十10个生产队。 绰尔河农场:第一~第十10个生产队。 扎兰屯马场:第一~第八8个生产连队。 2005年,扎兰屯市辖6个街道、10个镇、3个乡、3个民族乡:兴华街道、正阳街道、繁荣街道、向阳街道、铁东街道、河西街道、磨菇气镇、中和镇、雅尔根楚镇、柴河镇、哈多河镇、哈拉苏镇、卧牛河镇、高台子镇、成吉思汗镇、大河湾镇、达斡尔民族乡、鄂伦春民族乡、浩饶山乡、洼堤乡、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关门山乡。 2006年6月30日,扎兰屯市政府《关于调整扎兰屯市乡镇、街道办事处布局的通知》:乡镇由原来的16个调整为9个,街道办事处由原来的6个调整为7个,达斡尔民族乡和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行政区划不变。乡镇办事处布局调整如下: 一、撤销哈拉苏镇分别并入卧牛河镇、鄂伦春民族乡。 将原哈拉苏镇的三道桥村和四道桥村并入卧牛河镇。并入后的卧牛河镇总面积1550.43平方千米,人口27864人,辖13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驻地卧北。镇名:卧牛河镇。 将原哈拉苏镇的双北村、道南村、东窑村、大兴村和黎明居并入鄂伦春民族乡。并入后的鄂伦春民族乡总面积2160.53平方千米,总人口16761人,辖6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驻地南木,乡名:鄂伦春民族乡。 二、撤销雅尔根楚镇、高台子镇,并入成吉思汗镇。 将原雅尔根楚镇整体并入成吉思汗镇,把原高台子镇朝阳岗村、石桥村、奋斗村、古里金村、建设村、长青村、大旗村、马家村、河口村、光明村和永平居并入成吉思汗镇。并入后的成吉思汗镇总面积1176.14平方千米,总人口62537人,辖29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居民委员会,驻地成吉思汗,镇名:成吉思汗镇。 三、将原高台子镇2个村和成吉思汗镇5个村并入大河湾镇。 把原高台子镇的沙里沟村、尖山子村和成吉思汗镇的前进村、金星村、火车头村、永丰村、永兴村并入大河湾镇。并入后的大河湾镇总面积581.11平方千米,总人口33998人,辖1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驻地镇德川,镇名:大河湾镇。 四、成立高台子街道办事处。 由原高台子镇的五一村、近郊村、鲜光村、高台子村和向阳办事处建设居、糖厂居组成高台子办事处,新成立的高台子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47.9平方千米,总人口16474人,办事处设在原高台子镇政府所在地。 五、撤销中和镇、关门山乡,并入蘑菇气镇。 3个乡镇合并后的蘑菇气镇总面积1435平方千米,总人口78495人,辖31个村民委员会和3个居民委员会,驻地蘑菇气,镇名:蘑菇气镇。 六、撤销哈多河镇、洼堤乡,合并组建洼堤镇。 两乡镇合并后新组建的洼堤镇总面积1189.59平方千米,总人口22085人,辖11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驻地河北乡,镇名:洼堤镇。 七、撤销浩饶山乡、柴河镇合并组建浩饶山镇。 两乡镇合并后新组建的浩饶山镇,总面积6386.67平方千米,总人口8602人,辖3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居民委员会,驻地四五六山下,镇名:浩饶山镇。 八、在已撤销的乡镇设置办事处。 在原中和镇政府驻地设置蘑菇气镇中和办事处;在原关门山乡政府驻地设置蘑菇气镇关门山办事处;在原雅尔根楚镇政府驻地设置成吉思汗镇雅尔根楚办事处;在原洼堤乡政府驻地设置洼堤镇色吉拉呼办事处;在原柴河镇政府驻地设置浩饶山镇柴河办事处;在原哈拉苏镇政府驻地设置鄂伦春民族乡哈拉苏办事处。 |
额尔古纳市 |
额尔古纳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西邻俄罗斯。总面积28000平方千米,总人口9万人(2004年)。 邮编:022250 代码:150784 区号:0470 拼音:E"erguna Shi 行政区划 额尔古纳市辖1个街道、2个镇、1个乡、2个民族乡:新城街道、莫尔道嘎镇、黑山头镇、三河回族乡、上库力乡、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境内有:拉布大林农牧场、三河马场、上库力农场、苏沁牧场、恩和牧场、室韦牧场。 历史沿革 1934年设额尔古纳右旗。因额尔古纳河而得名。额尔古纳,系蒙古语,意为呈递、奉献。蒙古语称西为右。1993年设额尔古纳市。 2000年,额尔古纳市辖5个镇、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8782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拉布大林镇 37005 莫尔道嘎镇 24761 三河镇 7772 黑山头镇 2286 室韦镇 1367 上库力乡 7391 苏沁回民乡 4542 恩和俄罗斯民族乡 2705 ?年,额尔古纳市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新城街道:辖 第一~第十10个居委会。 莫尔道嘎镇:辖 第一~第十10个居委会。 黑山头镇:辖 第一居委会。 三河回族乡:辖 第一、第二2个居委会;乡直。 上库力乡:辖 前进村委会。 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 拉布大林农牧场:第一生产队、第二生产队、第三生产队、第四生产队、第六生产队、第七生产队、第八生产队、05生产队、10生产队、20生产队;新力队;粮种站。 三河种马场:第五~第十二8个生产队。 上库力农场:第一、第二、第五、第六、第七、第八6个生产队;粮种站;伊根队。 苏沁牧场:机耕队、建设队、团结队、永胜队、红旗队、泉山子生产队。 恩和牧场:七卡、八卡、正阳、向阳、朝阳5个生产队。 室韦牧场:第一、第三2个生产队。 |
根河市 |
根河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北段西坡,与鄂伦春旗、额尔古纳市、牙克石市以及黑龙江省漠河县、塔河县毗邻。东经120°12′-122°55′,北纬50°20′- 52 °30′。南北长240.4千米,东西长198.8千米。总面积19659平方千米。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172263人。 邮编:022350 代码:150785 区号:0470 拼音:Genhe Shi 行政区划 根河市辖3个街道、3个镇、1个民族乡:河东街道、河西街道、森工路街道、金河镇、阿龙山镇、满归镇、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境内驻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所属的五个林业局和一个板业集团,分别为根河林业局、得耳布尔林业局、金河林业局、阿龙山林业局、满归林业局、根河板业集团。 历史沿革 因境内根河得名。根河是蒙古语“葛根高勒”的谐音,意为“清澈透明的河”。 1934年设旗,因额尔古纳河而得名。额尔古纳系蒙古语,意为呈递、奉献。蒙古语称东为左。 1945年8月9日伪满垮台,8月10日苏联红军进驻三河并成立维持会。1946年,经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批准,成立了额尔古纳左翼旗公署和额尔古纳右翼旗公署。1947年11月,中国共产党派工作团进驻三河街(今额尔古纳市三河镇),将额尔古纳左、右翼两旗合并为额尔古纳旗。1966年4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消额尔古纳旗,设额尔古纳左旗和额尔古纳右旗,额尔古纳左旗政府所在地根河。 1994年4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额尔古纳左旗,设立根河市,市政府驻根河。 2000年,根河市辖3个街道、5个镇、1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15733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中央路街道 18567 河西街道 197S7 森工路街道 21650 好里堡镇 11415 得耳布尔镇 19315 金河镇 17950 牛耳河镇 6508 阿龙山镇 21791 满归镇 19886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 498 ?年,根河市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河东街道:辖 西爱国街、林海街北、华利区、光明街4个居委会。 河西街道:辖 沿河路、铁西、幸福街3个居委会。 森工路街道:辖 红旗区、林电、创业路、新兴路、沿山5个居委会。 好里堡镇:辖 友谊路、育林路2个居委会。 得耳布尔镇:辖 友谊街、和平街、建设街、胜利街4个居委会。 金河镇:辖 胜利、平安、东光、创业、振兴5个居委会。 阿龙山镇:辖 镇西、镇南、镇东、镇北4个居委会。 满归镇:辖 正阳、林安、林源、团结、共建5个居委会。 敖鲁古雅乡:辖 敖鲁古雅社区居委会。 2005年根河市辖3个街道、5个镇、1个民族乡:河东街道、河西街道、森工路街道、好里堡镇、得耳布尔镇、金河镇、阿龙山镇、满归镇、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 2006年,根河市撤销好里堡镇和得耳布尔镇,这两个镇整建制并入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乡镇总数由原来的6个精简为4个;确定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和金河镇为中心乡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