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海南省 >>琼中县 >> 红毛镇 >> 坎茂村

坎茂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坎茂村谷歌卫星地图)


坎茂村简介

  红毛镇坎茂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69030105 570000 -- 查看 坎茂村谷歌卫星地图

坎茂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共建村 ·琼中旅游·琼中特产·琼中十大特产·琼中十景·海南品牌网·海 0

----

查看 共建村谷歌卫星地图

坎茂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罗解村

  罗解村距镇政府驻地约11公里,由罗米一、罗米二、解族、什响、方洞、皇阳、什丘猿和合赖8个自然村组成。总户数298户,总人口为1211人,劳动力718人,外出务工175人。耕地面积2077.42亩,其中,水田470.62亩、旱田161.4亩、旱地1445.4亩。公益林面积3159.5亩,商品林面积2062.8亩。橡胶3400亩,已开割1500亩;槟榔2500亩,已收获1590亩;益智2300亩,已收获1886亩。   

牙挽村

  牙挽村委会由牙挽一、牙挽二和报胶3个自然村组成,是黎族村庄,3个村小组均位于海榆中线上,距镇政府5-8公里。总户数151户,总人口为751人,劳动力480人,外出务工57人。耕地面积1019亩,其中,水田326亩、旱田102亩、旱地591亩。橡胶1322亩,已开割640亩;槟榔730亩,已收获435亩;益智330.5亩,已收获167亩。   

罗担村

  罗担村位于红毛镇东北面,地势以山地为主。村域范围内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优越,自然植被覆盖面广,国家重点公益林、省公益林保护完好,森林覆盖面积超过90%以上,常年气候宜人、温润凉爽。罗担村下辖黎凑、草文、毛立和罗担等4个村小组,总户数220户,总人口为932人,劳动力298人,外出务工62人。耕地面积1264亩,其中,水田599亩、旱田40亩、旱地625亩。橡胶3225亩,已开割1167亩;槟榔455亩,已收获247亩;益智6530.2亩,已收获6140亩。   

毛西村

  毛西村委会由毛西一、毛西二和罗虾3个自然村组成。总户数194户,总人口为788人,劳动力531人,外出务工42人。耕地面积1139.84亩,其中,水田415.04亩、旱田37.8亩、旱地687亩。橡胶1218亩,已开割487亩;槟榔84.2亩,已收获53亩;益智185亩,已收获120亩。   

金屏村

  金屏村委会由金屏、什裕、上托、南流和美林5个自然村组成。总户数130户,总人口为551人,劳动力356人。外出务工劳动力39人。耕地面积617亩,其中,水田269亩、旱田51亩,旱地297亩。橡胶2570亩,已开割976.6亩;槟榔459亩,已收获230亩;益智210亩,已收获160亩。   

罗坎村

  469030105210 220 罗坎村委会   

坎茂村

  红毛镇坎茂村  

草南村

  一、基本情况   草南村委会位于红毛镇西南162公里处,草南村委会由草南、草会、合老3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760人,190户,劳动力360人,贫困人口61户232人(其中草会13户47人,草南26户97人,合老22户88人)。耕地总面积1087.33亩,其中,水田443.53亩、旱田23.2亩、旱地620.6亩。公益林面积3698.3亩,商品林面积972.1亩。   二、主要经济产业   草南村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冬季瓜菜、种桑养蚕是特色产业,益智、槟榔、橡胶等种植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5%以上。全村从事种桑养蚕产业25户,种桑136.9亩,其中贫困户10户,种桑50.11亩,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500元,全村从事冬季瓜菜种植户59户,目前全村冬季瓜菜种植面积70亩,其中30亩苦瓜成规模种植。2015年,冬季瓜菜总产值1188640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564元。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8322元。   三、下一步建设   1.继续加大对草南村的扶贫工作。扶持村集体发展经济,加大冬季瓜菜种植规模,继续发动贫困农户从事种桑养蚕产业,做好草南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工作。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草南村委会至合老村“村村通”道路的建设。   3.配合完成合老村新安置点建设。配合镇委镇政府按县委县政府要求,因地制宜,依法依规对草南村50户农户进行集中安置,将合老新村打造成富美乡村,从而促进村民增收。   

什卓村

  红毛镇什卓村委会,位于罗担公路1.5公里处,距红毛镇政府2.5公里,全村委会有193户,893人,下辖罗天村、什卓村、龙简村、什冲村、草响村、建蒙村6个村小组,劳动力518人,耕地面积658亩,党员43名。近年来,在镇委、镇政府正确领导下,县联村帮扶工作队的指导帮助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一村一品工作发展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201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6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972元,连续三年被评为县农村示范党支部、镇级优秀示范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一、党建方面   近年来,什卓村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为契机,把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切实加强党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把支部委员会与每月例会结合,传达上级指示精神,支部书记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带头讲党课,帮助党员提高思想觉悟。大力开展“五个带头”、“五星”党员评定争创活动,先后组织党员志愿活动15次,服务全村及附近村民2000余人次。在重大事项决策中,推行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会议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村民共同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实现了农村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增强了农村工作的透明度,真正把农村党支部建成了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服务农村科学发展的坚强堡垒。   (二)民生方面   近年来,什卓村党支部坚持以人为本工作思路,在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对什卓村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高标准硬化、美化、亮化了村内主要道路,全面实现6个村小组水泥硬化道路。落实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制定农村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设立垃圾桶21个,成立农村环境卫生三员队伍,实现农村清扫保洁体系全村覆盖。一事一议”的投工投劳机制全面启动,新建了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改善了办公条件,提升了服务水平。实施富美乡村建设项目,完成27间房屋立面改造;建设景观亭、乡村舞台修建。全村低保户实现了应保尽保;“五保户”集中供养达到100%;新农保、新农合的群众参合率达到10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各项工作指标达到100%。   三、产业方面   过去什卓村委会经济比较落后,群众生活水平比较低。为寻找出路,近年来,村党支部立足产业富民工作思路,多次召开支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并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实施了“百村百社,千人万户”创业致富带头计划,每年协调镇里邀请县、镇专家培训养殖技术6次以上,发展了桑蚕大户17户、养蜂大户28户。深入开展大宗农作物单产提升计划,发展了种植橡胶2138亩、槟榔589亩、益智113亩、水稻1241.6亩。成立特色产业工作小组,实施特色产业三年发展计划,截至目前,什卓村发展种桑902多亩,打造了什卓、龙简、什冲、建蒙种桑养蚕示范基地,养殖蚕茧34864斤,产值59万元。农户自编蚕架增收1500张,增收6.8万元。为全镇建设高产桑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文化方面   在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建设网络资源和远程教育平台,成功实施了远程教育入户试点,为群众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党员经常受教育创造了条件。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戏下乡8场次,播放电影62场次,组成15人歌唱文艺队,先后参加了全镇农民文艺汇演,全县民歌大赛,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番响村

  番响村位于海榆中线158公里处往北800米,番响村共有90户,总人口328人,劳动力175人,外出务工人员20人。耕地面积451.32亩,其中,水田204亩、旱田40.5亩、旱地206.82亩;公益林面积68.8亩,商品林面积693.8亩。种植橡胶200亩,已开割20亩;槟榔300亩,已收获30亩;益智70亩,甘蔗10亩,早稻186亩,晚稻150亩,花生4亩。年均生猪出栏量140头,年均黄牛出栏量7头,年均水牛出栏量20头,“三鸟”出栏量200只。   在镇政府的主导下,调动村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三年来,镇政府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有种桑养蚕、橡胶割胶、槟榔种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养猪、养鹅、养鱼技术等,村民根据自己所需积极参加培训,累计培训120人次,为种养业的优质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村民勤劳务实,除采纳政府提供的市场信息外,还自行寻找供求信息。这三年来根据相关市场信息,除了进一步扩大橡胶、槟榔的种植面积外,增种了砂姜、裸花紫珠、甘蔗等,2014年人均增收6350元。   在畜牧业变化不大的基础上,传统种植业中的橡胶、槟榔开割、挂果面积逐年增多,且2014年槟榔收购价走高,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人均纯收入。   番响村同本镇大多数村委会一样,系纯黎族村庄,传统三月三也是番响村每年要庆祝的节日,在那天全村委会也会载歌载舞来庆祝,举办一些传统黎族传统活动如黎族织锦、钻木取火等活动,番响村通过这些活动来传承、纪念黎苗少数民族文化。番响村还组建了番响黎族文艺队,番响文艺队还多次获得县里“三月三”民族歌舞比赛的一、二等奖等奖项。   2014年,番响被列为琼中县富美乡村重点创建村,目前已做好了对番响村“富美乡村”建设的初步规划,将结合建设共建村的经验,采用整村推进的方式,整合各项资金,对番响村开展“富美乡村”建设。   

什寒村

  红毛镇什寒村位于海榆中线160.5公里,内进9公里处,北面临界白沙县,处在黎母山和鹦哥岭之间的高山盆地中,海拔近800米,生态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常年凉爽,在空气湿度较高时,峡谷间常汇集大量云雾,形成“云海”景观,房前屋后云雾缭绕,村落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有着“天上人间什寒”的美誉。   该村由苗村、冲沙、什托和元也等4个村小组组成,共100户520人,其中,苗族340人、黎族180人。什寒村曾是琼中县最贫困、落后的行政村之一,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946元。近年来,通过走扶贫开发、基层党建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科学发展新路子,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由于高海拔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气候条件,橡胶、槟榔等传统产业不适合在什寒村种植,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水稻、益智和养蜂。在了解制约什寒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后,村“两委”班子认真分析研究,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富民强村路子,将益智、铁皮石斛、高山茶产业种植、泥鳅养殖项目定位为特色支柱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种植铁皮石斛35.2亩,收获5.2亩,产量1300公斤,创收65万元。种植益智2200亩,创收311.8万元。养蜂1100箱,产量16500斤,产值165万元,10万亩天然山林每年产出的野生蜂蜜也是什寒的特色之一,每年能够提供将近3000斤蜂蜜,产值约30万元。计划备地30亩,用于泥鳅养殖,相关工作正在筹备当中。截至目前,什寒村总共接待游客4万多人,过夜人数为7370人次,为当地农民创收113.3万元。据统计,2014年该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28元。   县委利用什寒村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黎苗民族文化资源,将党员驿站“服务进山游客”的功能延伸成为“奔格内”原生态民俗体验游,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山区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新模式。自2012年7月挂牌成立什寒“奔格内”原生态乡村休闲游驿站以来,先后投入约2000万元,修建了民族文化广场、整村立面改造等基础设施,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为户外探险游、自驾车游、自行车爱好者等提供餐饮、住宿、露营、探险、爬山、涉溪等多项旅游服务。游客们在什寒村品尝了黎苗族美食、饮山兰米酒、唱山歌、跳竹竿舞,休闲养生,尽享黎苗民俗生活乐趣。什寒村荣获了“2013年最美中国乡村”、“海南最佳婚庆旅游目的地”、“2014年中国最美乡愁旅游村寨”、“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历史古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称号。  


坎茂村特产大全




坎茂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