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呼伦贝尔 >> 阿荣旗 >> 查巴奇鄂温克族乡

查巴奇鄂温克族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查巴奇鄂温克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查巴奇鄂温克族乡简介

查巴奇鄂温克族乡   查巴奇鄂温克族乡于1956年建乡,是一个以鄂温克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乡。位于阿荣旗北部,大兴安岭南麓,阿伦河东岸。东邻三岔河镇,南邻霍尔奇镇,西北与扎兰屯市相连,北与博克图相临。全境在东经123°01′至123°53′,北纬48°30′至49°01′之间,属中温带大陆性半温润气候。总面积726.3平方公里,辖区内耕地面积24.6万亩、林地55.5万亩,草场28万亩。辖11个行政村,37个自然屯,40个村民小组,13个乡直机关和查巴奇、大时尼奇、阿力格亚、库伦沟4个国营林场。全乡有汉、满、蒙、回、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朝鲜和锡铂等9个民族。2009年末,总人口12279人,共3906户,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83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1.2%,其中主体民族鄂温克族887人,211户,占全乡总人口的7.2%。查巴乡的交通便捷,301国道、绥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全旗的交通要道,全乡共有通村水泥路5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查巴奇乡林下资源丰富,盛产木耳、蘑菇、蕨菜、黄花菜、榛子等绿色山产品,大面积的森林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条件,主要有驼鹿、马鹿、棕熊、狍子、野猪、猞猁、雪兔、雉鸡、飞龙野生动物。
   查巴奇鄂温克族乡,是一块极待磨砺原始而又神奇的璞玉,各族人民正在用勇气、勤劳智慧去不懈的进行雕琢,我们坚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宏业中,她将闪烁出夺目的光华,焕发出更加迷人的神采。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50721201 021000 0470 查看 查巴奇鄂温克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查巴奇鄂温克族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查巴奇鄂温克族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那吉镇

那吉镇那吉镇   那吉镇是阿荣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物流中心。位于大兴安岭南麓,阿荣旗西南部的阿伦河谷地,地处东经123°28′、北纬48°07′,总面积3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8平方公里,总人口9万人,由汉、蒙、朝鲜、回、鄂温克、达斡尔、满等民族组成。辖8个社区、1个行政村。301、111国道和那吉屯至广西北海省际大通道贯穿全境。镇内建有9个主题休闲娱乐广场和一个占地面积30.4万平方米的那吉村特色种植园。    那吉镇在历届领导班子和全镇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下,各项建设在改革中与时俱进,综合实力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城镇面貌在创新中日新月异。如今的那吉镇已从一个建筑总面积不到1万平方米的小镇发展到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物流畅通的现代化小城。特别是近年来,全镇以打造“文明城、卫生城和生态园林城”三张名片为目标,先后实施了“万株大树进那吉”、“和谐家园”和“广场公园”工程。十年来,共栽植树木120多万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28㎡,公园广场总面积达到96.7万平方米,多处生态林被命名为“幸福林”、“团结林”、“卫生林”。并逐步建立健全了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实现了环境整洁、道路畅通、秩序井然的目标。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以“无公害蔬菜、食用菌、花卉、蔬菜贮存” 四大基地为依托,积极发展富民产业,不断增加村民收入。    如今的那吉镇已是全国文明县城、全区环境优美乡镇、自治区级卫生镇、自治区十大魅力名镇、全区择优扶持小城镇、自治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满载硕果的那吉镇将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巩固“三城”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奋勇拼搏,在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征程中开创辉煌的未来。  

六合镇

六合镇   六合镇位于阿荣旗东北部,东经123°30′—124°01′,北纬48°1′—48°27′,距阿荣旗政府所在地那吉镇40公里,东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南以金界壕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西接霍尔奇镇,北靠亚东镇。总面积878.04平方公里,是阿荣旗行政管辖面积最大的乡镇。全镇辖30个行政村、161个村民小组、130个自然屯、22个镇直单位,外驻格尼河农场7个连队。全镇有13800户、51000人,有蒙古、鄂温克、达斡尔、朝鲜等多个少数民族。    六合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主要农作物有大豆、玉米、水稻、葵花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白瓜籽、马铃薯、中草药等。近年来畜牧业快速发展,牲畜年度存栏已连续3年突破50万头只;特色养殖有笨鸡、白鹅、柞蚕等。    六合镇工业经济潜力巨大,境内石油、天然气正在勘探中、乌吉木矿泉水、沸石、玛瑙石等具开发潜力的工业资源。非公经济齐头并进,以稻米、马铃薯、大豆、玉米为基础的仓储、收购加工企业迅速崛起。    六合镇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草场21万亩、耕地68万亩、林地38万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金界壕诉说着历史的沧桑;红军岗是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砬山遥相呼应,风景如画。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六合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日新月异。各族人民描绘着六合镇更加美好的明天。  

亚东镇

亚东镇亚东镇  亚东镇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东北部,在大兴安岭南麓,东与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毗邻,西与霍尔奇镇和查巴奇鄂温克民族乡接壤,南与六合镇相连,北与得力其尔鄂温克民族乡为邻。全镇总面积609.2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1个外驻单位(格尼河农场),总人口3.57万人,居住着汉、满、回、蒙古、朝鲜、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12个民族。亚东镇是阿荣旗和莫旗的交通枢纽,是周围乡镇集贸中心,是国家标准粮生产基地。近几年,亚东镇小城镇建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央街实现了水泥路面硬化,建有多功能亚兴广场,路灯整齐划一,风景树、花草五彩缤纷。小城镇建设被呼伦贝尔市委、政府和阿荣旗委、政府评为先进镇,2005年被自治区评为四星级文明镇,2009年被评为全区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    亚东镇总耕地面积53.64万亩,土质肥沃,牧草旺盛,主要盛产大豆、马铃薯、玉米、水稻、甜菜、白瓜、芽豆、中药材等农产品。这里牛羊多而壮,2009年牧畜存栏达78万头(只),六家子育肥牛养殖小区和东兴、山里屯奶牛小区的相继建成,对全镇畜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龙头带动作用。鹿、獭兔、笨鸡、白鹅等特色养殖已成为全镇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这里林业资源丰富,繁茂的浅山柞林区是放养柞蚕的理想场所。这里有粮豆、肉乳、柞蚕、禽蛋、淀粉、山野菜等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所需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亚东镇交通便捷,“111”国道穿境而过;这里通讯灵畅、程控电话和无线寻呼网络健全,可与区内外各地取得联系;这里水资源丰富,用电充足,金融服务周全,文教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经济发展环境优越,是投资办厂的好地方。目前,已有富民肉类加工冷冻厂、亚东淀粉厂、太平庄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洪喜砖厂等工业企业。这里山青水秀,林海连天,资源丰富。亚东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创造开放的环境,欢迎广大客商来这里发展,亚东镇的未来将是一个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的新亚东。  

霍尔奇镇

霍尔奇镇  霍尔奇镇位于大兴安岭南麓支脉白桦山下,301国道贯穿全境,嫩江支流阿伦河流经境内,是阿荣旗九个乡镇之一。东北与亚东镇接壤,西邻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北靠查巴奇鄂温克民族乡,南与新发朝鲜民族乡毗邻。全镇在东经123˙19ˊ——123˙31ˊ,北纬48˙21ˊ——48˙31ˊ之间,总面积615平方公里。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摄氏1.8度,年积温2100—2300℃,年平均降水59毫米,无霜期105-120天。全镇现有8605户,共32365人,全镇共辖17个村民委员会(其中2个鄂温克民族村)、1个自然屯,105个村民小组。1个部队农场、1个种畜场、镇直机关23个。    全镇交通十分便利,301国道 从南到北贯穿全镇,镇政府所在地驻霍尔奇村,在阿伦河左岸,301国道923公里处西侧。距全旗政府所在地那吉屯29公里,北距牙克石市296公里。    全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壤由暗棕壤、黑土、沼泽构成,土质肥沃。境内有天然大理石、沸石、珍珠岩、玄武岩、石灰石、花岗岩、油母页岩等矿藏。洛娃、蒙西两大知名企业入驻我镇,2008年新注册3家企业(仲凯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裕粮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北方地质公司注册资金30万元),全镇有奶牛、中草药、林果业、柞蚕、大鹅等特色产业,形成奶牛、草药、林果、柞蚕、遍地鹅的块状经济格局。  

向阳峪镇

  向阳峪镇是由原红花梁子镇和原三道沟镇合并组建的农业重镇,位于阿荣旗东南,东经125°07′——120°06′,北纬47°57′——48°51′。西邻音河乡,南隔古文化遗址金界壕与黑龙江省甘南县双龙山接壤,东以阿伦河为界与新发乡毗邻,北与霍尔奇镇相接,是阿荣旗的南大门。总面积557.92平方公里,耕地36.9万亩,全镇辖18个行政村,1个社区,108个自然屯,1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万人,其中非农人口2302人。301国道、111国道、省际大通道贯穿全境,交通便捷。林业资源丰富,有次生林23.3万亩,是阿荣旗重要的柞蚕生产基地。境内山势较缓,属浅山区。阿伦河、音河境内流过,水利资源丰富。常年有效积温2200——2400℃,无霜期120天左右,年降雨450——480毫米,降雨集中,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是阿荣旗重要的瓜籽、豆、薯、玉米、杂粮生产基地,“沟里牌”小米和小笨鸡响誉旗内外。  

三岔河镇

  三岔河1975年建人民公社,1996年撤乡设镇,2005年合并乡镇到亚东镇,2008年设办事处。三岔河办事处现有15个行政村,112个自然屯,112个村民小组,辖区总面积552.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02078.9亩,5797户,人口23449人,劳动力4071人。由全国13个省市区的123个旗市县迁来此处,有汉蒙满等9个民族组成。现有15个村党支部和2个机关党支部,共有党员380人。三岔河距阿荣旗98公里,现有四条水泥路与外界相通,分别为:亚三线、得三线、查三线、太三线,交通便利。以农业为主,主要生产大豆和杂粮,是阿荣旗的大豆主产区。次生林覆盖面广,山产品丰富,有猴头、木耳、蕨菜、蘑菇,野生中草药品种繁多,成为广大农民创收的有利条件。三岔河人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号召下,走以退为进的路子,在退耕地里种植中草药,试种成功的品种有:赤芍、防风、小黄芩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境内有含量丰富的硅石矿。这里曾是抗联将军冯治纲战斗和牺牲的地方,冯治纲将军殉难处被列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卫生院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科文卫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商业发展迅速。自来水项目正在施工中,变电站建设项目已经立项。  

复兴镇

  复兴镇位于阿荣旗西南部。东邻霍尔奇镇,南接新发乡和向阳峪镇,西部与音河乡接壤,北部与查巴奇乡相连,境域呈鲤鱼形分布,总面积55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万亩,辖12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满、蒙、达斡尔、鄂温克等5个民族,总人口1.95万。复兴,庆贺解放复兴之意,1984年设乡,1996年设建制镇。   复兴镇区位优越,距旗政府所在地仅15公里,镇内公路连接成网,交通便捷。复兴镇土质肥沃,物产丰富。耕地集中连片,适合规模经营,主要农作物有马铃薯、玉米、大豆、水稻等。复兴镇是阿荣旗马铃薯主产区,依托资源优势,淀粉加工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呼伦贝尔市重要的粉丝粉条加工基地。复兴镇生态良好,有林地面积36万亩,林上林下资源十分丰富。复兴镇水利资源丰富,境内主要河流为大索尔奇河,该河上游建有中型水库(复兴水库),总库容量达1852万立方米。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复兴镇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今天,一个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新复兴正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征途上阔步前进。  

兴安镇

  兴安镇位于阿荣旗东部,距那吉镇68公里。全镇辖区总面积406平方公里,在册耕地面积30.15万亩,现有5265户,人口21571人,党员534人。共有14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60个自然屯。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农作物有大豆、玉米、水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白瓜籽、马铃薯、中草药等。  

得力其尔鄂温克族乡

   得力其尔鄂温克族乡位于阿荣旗东北部,全乡总面积340平方公里,有林地64万亩,草场14万亩,耕地24.5万亩。辖9个行政村(其中1个是少数民族村),48个村民小组,13个乡直单位。全乡3727户,总人口13041人(其中,鄂温克族278人),有鄂温克、蒙古、汉、满、回、朝鲜、鄂伦春、达斡尔、锡伯等民族。    得力其尔鄂温克族乡一九五六年十二月批准建立索伦(鄂温克)民族乡,一九六一年组建得力其尔人民公社,一九八七年六月经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恢复得力其尔鄂温克族乡。    得力其尔鄂温克族乡属低山丘陵地形,格尼河水量充足,两岸草甸子宽阔平坦,适宜种植水稻和发展牧业生产。全乡有丰富的次生林资源,可放养柞蚕和蜜蜂。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宜农宜牧。    近年来,得力其尔乡的经济社会有了飞跃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2010年得力其尔鄂温克族乡人均纯收入达到7750元,粮食产量达5.5万吨,同比增长44.7%。农业主要种植作物有大豆、玉米、水稻、马铃薯、谷子等,近年来又发展了部分中草药种植,农业以优质、高效绿色农业为特色。实施草场围栏,有计划地放牧,具有健全的乡、村、组三级防疫网络,牲畜年存栏数由80年代几千头(只)发展到2010年37万头(只)。目前,退耕还林面积达6500亩,林业树种有杨树、柳树、松树、桦树等。得力其尔乡有个体工商户达140多户,市场功能比较完善,市场交易繁荣。    得力其尔鄂温克族乡现有中学1所,小学1所,公办幼儿园1所,有卫生院1所,在全旗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电视网络,覆盖了全乡95%以上的住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达94%;75%以上的户拥有摩托车,买上小轿车的达300余户;得力其尔乡是全市著名的“篮球之乡”,目前有群众业余文化队伍5个,群众性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居住在得力其尔乡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民间有很多古老的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物和文化,对研究鄂温克族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查巴奇鄂温克族乡

查巴奇鄂温克族乡   查巴奇鄂温克族乡于1956年建乡,是一个以鄂温克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乡。位于阿荣旗北部,大兴安岭南麓,阿伦河东岸。东邻三岔河镇,南邻霍尔奇镇,西北与扎兰屯市相连,北与博克图相临。全境在东经123°01′至123°53′,北纬48°30′至49°01′之间,属中温带大陆性半温润气候。总面积726.3平方公里,辖区内耕地面积24.6万亩、林地55.5万亩,草场28万亩。辖11个行政村,37个自然屯,40个村民小组,13个乡直机关和查巴奇、大时尼奇、阿力格亚、库伦沟4个国营林场。全乡有汉、满、蒙、回、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朝鲜和锡铂等9个民族。2009年末,总人口12279人,共3906户,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83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1.2%,其中主体民族鄂温克族887人,211户,占全乡总人口的7.2%。查巴乡的交通便捷,301国道、绥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全旗的交通要道,全乡共有通村水泥路5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查巴奇乡林下资源丰富,盛产木耳、蘑菇、蕨菜、黄花菜、榛子等绿色山产品,大面积的森林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条件,主要有驼鹿、马鹿、棕熊、狍子、野猪、猞猁、雪兔、雉鸡、飞龙野生动物。    查巴奇鄂温克族乡,是一块极待磨砺原始而又神奇的璞玉,各族人民正在用勇气、勤劳智慧去不懈的进行雕琢,我们坚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宏业中,她将闪烁出夺目的光华,焕发出更加迷人的神采。  

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族乡

  一、基本情况    (一)名称的由来    音金鸣史作颜河、音河的语,“水流缓慢之意”。乡政府驻地“九三站”,是“旧三站”之误。“旧三站”起源于清驿路台站,按顺序从齐齐哈尔至海拉尔的第三站,因此得名。1956年建立索伦达斡尔民族乡,1984年成立音河达斡尔民族乡,现改为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    (二)位置面积与行政区划    1、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位于东经123°56′,北纬48°,东与向阳峪镇为邻,西以音河为界,与扎兰屯市达斡尔族乡隔河相望,北靠音河林场,是阿荣旗的西大门。    2、面积    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总面积558.34平方公里,其中次生林面积27万亩,草场8.2万亩,耕地17.2万亩。    3、行政区划    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44个自然屯,42个村民小组,2个民族村,1个猎民村。    (三)人口民族    1、人口    2004年全乡总人口13196人,3281户。其中:农业人口12586人,占全乡人口的95.4%。    2、民族    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是以达斡尔鄂温克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蒙族、满族、锡伯族、朝鲜族、回族、日族10个民族构成的民族乡,全乡有少数民族居民488户、1884口人,占全乡人口的14.3%。其中达斡尔民族1299人、鄂温克族528人,鄂伦春43人,分别占总人口的9.8%、4%和0.3%。    (四)建置沿革    1947年旧三站建立努图克,1949年撤归阿荣旗努图克管辖,1956年正式建立索伦达斡尔乡,1961年成立人民公社,1980年改为音河达斡尔民族公社,1984年成立音河达斡尔民族乡。    (五)自然条件    1、地貌    地貌形态以低山、丘陵、漫岗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地理形态南北狭长,南北最长处为80公里,东西最宽处15公里。    2、气候    气温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日照2800-2900小时,平均降水量在450-55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110-125天,年平均积温在2200-2300℃,结冰期在10月中、下旬,主要气候是干旱、低温、洪涝、冰雹、早霜、大风等。    3、水文   音河乡境内有1条河流,主干水系是音河,发源于音河顶,流量2m3/秒。    4、土壤    音河乡境内的土质构成可分为三部分,北部多半由黑土呈粘状构成,南部多半由黑土和黄沙土构成,靠近音河流域多半由黄沙土和黑粘土构成,土壤以黑为主,适宜种南瓜、马铃薯、玉米、大豆。    5、植被    树木主要有:杨树、柳树、山丁树、桦树等。草木植物主要有:大叶章、猪宗草、三棱草、车前子,药材类主要有:黄花、赤勺、柴胡、桔梗、龙胆草。    6、自然资源    音河乡地表资源有:辖区占地面积为558.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2万亩,拥有次生林面积27万亩,自然草场面积8.2万亩。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实力    2004年,音河乡的国内生产总值987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8609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362万元。第三产业(社会服务业)生产总值907万元。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人均纯收入3474元。    (二)农林牧渔业    1、农业    农业为音河乡基础性产业和主导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撑点。2005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2万亩,总产量达到28147吨,其中南瓜面积4017公顷,马铃薯2538公顷,水稻54公顷,在2002年由原来的粮经二元结构转变为三无结构,调整比例为3:3:3:1,即马铃薯3,白瓜籽3,大豆和玉米3,其它经济作物饲料为1,是呼伦贝尔市的白瓜籽、马铃薯之乡。    2、牧业    音河乡的畜牧以奶牛、绒羊、绵羊、育肥牛、猪为主,充分发挥了地缘优势,以伊利集团扎兰屯乳业集团为依托,建成了富吉、音河两个奶牛基地,走上了“奶牛兴乡,牛羊富民”之路,逐渐由粗放散养向舍饲圈养经营方式的转变,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5年,牧业年度性畜存栏118457头(只),其中奶牛8377头,羊存栏101073只,生猪0.8万头,建有三个奶牛养殖小区--九三站奶牛小区;长发奶牛小区;东富吉奶牛小区。三个奶牛小区总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小区建设总投资达到464.4万元,容纳奶牛养殖户91户,养殖奶牛491头。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迈进。    3、林业    音河乡是以次生林和林果业为主,次生林主要是柞树,占地约27万亩,适应放养柞蚕。2004年全乡总计放养优质柞蚕144把。2005年,退耕还林,灭荒造林保有面积14454.4亩,其中退耕还林5997.9亩,荒山造林8456.5亩。全乡有专业工作人员3名。    4、渔业   灌溉能力2万亩,全乡共修干渠2条,长10公里,各类闸门10座,桥涵6座,打抗旱井57眼,喷灌设备91套,有抗旱水箱3021个。    5、农机    音河乡农机业发展迅速,由原来的牛马人工耕作,逐步向农业机械发展基本摆脱了牲畜耕作的格局,全乡有大中型拖拉机1537台。    (三)交通邮电    音河乡近年来交通发展迅速,“111”国道横穿东西,音维路纵贯南北,旗、乡村公路四通八达,2005年,有乡级公路75公里,村级公路40公里。全乡每年搞春秋两次农民义务修路大会战,用以保证交通运输业的正常运转。全乡境内实现了“公共汽车村村通,手机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全乡有邮政所1个,电话总数1720部,其中固定电话537部,移动电话1883部。    (四)商贸    2004年,全乡个体工商业网点297家,从业人员520人,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3262万元,年总收入达678万元,上交税金36万元。    (五)财政金融    2004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3万元,财政管理实行了统一预算,统一划拔和“零户统管”,达到了“收支两条线”管理目标。2004年全乡城乡居民社会储蓄额突破二千万元大关,达到2380万元,投放三农贷款达760万元,农村小额信贷-率达98%。    (六)城镇建设    音河乡的城镇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引进外资建成了九三站新村、富吉新村、维古奇新村,共计住宅112栋,0.8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    (七)绿色食品开发    2005年,绿色食品生产具有本乡特点的“音河乡白瓜籽”已进入市场,全乡种植白瓜籽6万亩,产量3696吨,投入市场受到城乡居民的青睐与好评。绿色养殖业也有较大发展,绿色养殖专业户170户,并达到了一定规模,获得了可观的效益。    (八)教育    达斡尔、鄂温克民族历来重视教育,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受教育程度及教育率显示,达斡尔人口远远高于汉族人口的教育程度和教育率。2005年,全乡初级中学1所、中学9所,其中:民族小学3所、中心校1所。在校中学生562名,小学生793名,中小学校设施齐全,教学环境达到标准化。    (九)科技    2004年音河乡科技事业发展迅猛,水稻早育稀植,配方施肥、无公害农药喷洒、覆膜、奶牛冷配等农牧业适用新技术得到全面普用及推广,科技贡献率达85%,每年送科技下乡达到50期,培训农牧民13000余人次。    (十)文化    音河乡总计8个村民委员会,44个自然屯,全部实现了村村有广播,组组有广播,户户有电视,有9个村民小组上了有线电视、广播,电视覆盖面达100%。    (十一)体育    2002年音河乡参加了全旗第十届运动会,并成功地举办了全乡中小学第三届运动会,这次体育盛事,促进了全乡全民及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别具特色的达斡尔运动项目摔跤、抢枢获得了发展。    (十二)卫生    2004年,按照旗卫生体改革要求,发展乡卫生院,全乡卫生防疫医生2名。村级卫生网点14个,村医14名。    (十三)计划生育    2004年,全乡有计划生育专职干部13人,四术大夫1人,计生协会8个,计生人口学校8所,生殖保健医疗设施5台,负责全乡各族人民的生殖保健工作。    三、人民生活    (一)农民生活    2004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3474元,标准化砖瓦住房1080户,9200平方米,电视机拥有率达到100%,摩托车2860台,收录机740台,放像机1250台,洗衣机3950台。    (二)救灾扶贫    2003年,全乡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全乡组织干部职工捐款42850元,救助贫困学生118名,捐款11750元,重建翻建住房5栋,7栋危房得到了维修,发放衣物150包,发放面粉3.5万公斤,玉米2万公斤,大米6万公斤,切实保证了灾民有房住、有衣穿、有学上、有饭吃。    五、风俗习惯    (一)日常生活    达斡尔人非常注重礼节,见到长都或上一辈人要请安,作法是将右腿向后拉一步,肢尖着地,左腿在原地屈膝,上身挺直,左手轻轻下垂,左手放在左膝盖上,眼睛注视对方,妇女请安和男人一样,只是两手重叠放在膝盖上。    对出门借宿的人,只要没有特殊情形决不拒绝,并且还要做饭,准备床铺款待。    媳妇对公婆非常孝顺,不和公婆同席对话,一般是站在炕下很敬重地说话。每天早晨起来要给公婆端洗脸水,装烟。    随着时代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衣着也趋于大众化,但至今仍有一些长者依然穿着长袍,腰扎带子。    达斡尔人喜欢吃手扒肉、糜子米饭和酸0,还喜欢吃山菜“柳蒿芽”、“四叶菜”。大多数人爱饮烈性酒,拿酒待客是他们的礼节。    达斡尔民族的住房和汉族的盖法上基本相同,所不同是达斡尔族不但留前后窗,而且还要留西窗除了南北炕外,如果是三间房,东屋要有东炕,西屋要有西炕,炕的长知通南北炕。    (二)结婚仪式    他们的结婚仪式是很讲究的,新婚之日,新郎要穿盛装骑马,由先导引路迎接新娘,女方家有男宾三、四各乘坐骑,女宾二、三各伴随新娘乘车。接亲的新郎一行回到男方家时,男方的亲属都到门前相迎。新娘亲属中的首要人领先进屋,接着新娘由女伴搀扶着进屋,安排在南炕,和亲属及其他客人就坐后纱绸巾,盘腿而坐。男宾落坐西炕,和亲属及其他客人就坐后开宴,宴席时客人都要表示祝贺。酒宴中间新郎要忙于接待客人。宴毕,男女双方近新留下,这时才开始叫新娘、新郎和父母近亲想见,礼仪完毕。    (三)葬祭仪式    人死后净脚抬进(有西厢房要抬进西厢房)屋内,安放在跟炕一般高的板铺上,头朝南,身旁摆放他日常爱用的烟具等,枕边放一个小桌子,供一只鸡和酒、食品。    儿媳要在地上铺炕席或干草,坐守在遗体旁边,待客人来时举杯斟酒,客人接过沾唇以表示吊意。    关于丧服,对于父母、叔伯父母,用白棉布做长袍,下摆毛边。丧服穿在衣服上面,用同样白棉布做带子扎上,把一头搭在肩上,用白布围住头,两头搭在身后,鞋也是白的。对祖父母或兄弟姐妹不穿丧服,只在帽子上钉白布做为丧章,扎白带子、穿白鞋,其它情况只扎白带子。    已故人入殓后家人佩戴丧章,穿丧服,在棺材旁边铺炕席或干草,近亲者和主祭人坐下来守灵。    葬礼前,要把已故人所用之物放在棺材旁,然后由一个人拿一根绳子拴在棺材旁边,已故人近亲跪在地上边啜泣边听赞场已故人生前功绩的祭文,读完祭文后参列的人们也一齐瞌头祈祷已故人的冥福,仪式结束后,有的人家则将灵柩送入墓地埋葬,也有的人家则在第二天送入墓地埋葬(在农放的时间长短主要看生活条件和看皇历选期情况定,一般认为日期不佳,有碍于已故人的冥福,这也是放时间长的一个原因),如果这样就需通宵守灵。    棺材送往墓地一般还是讲究用人抬,到墓地后先选好方位安置棺材,举酒杯冥福,把祷文、金箔、纸钱、幡旗、衣服等冥途上的礼物一并烧掉。主祭人领先培第一锹土之后,按亲戚顺序埋土,回家后在大门口让送葬人选洗手,每人喝杯酒入宴席。    (四)娱乐、体育    达斡尔人最喜欢骑马、摔跤,舞蹈更是他们最擅长的一项娱乐活动。    每当到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人们就聚集在一起,有的是一个家庭,他们唱着歌摆动手臂跳起旋转的民族舞,有时竟通宵达旦,歌曲一般是传统的,但歌词有些是即兴创作,一般不用乐器,仅用脚打拍子。    (五)宗教信仰    达斡尔人主要信仰“萨满教”。  

新发朝鲜族乡

  新发朝鲜族乡位于阿荣旗东南部旗直所在地那吉镇周围,南以金界壕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兴隆乡相邻,西阿伦河为界与向阳裕镇隔河相望,北圣水水库分水岭为界与霍尔奇镇山水相连,东邻那吉屯农场。海拔高度320米,地质构造属于大兴安岭新华夏构造地带,土壤结构以黑土为主。气温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在2800-2900小时,年平均降水450-550毫米之间,平均积温在2200-2300度,无霜期在120天-130天。新发朝鲜族乡是全区唯一的朝鲜族乡,1956年建乡,301、111国道贯穿南北,交通、通讯十分便利,也是阿荣旗至广西北海省际大通道的北起点。全乡总面积为16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6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5万亩,林地面积8740亩,放养柞蚕200把,辖7个行政村、28个自然屯,其中新发、东光两个村是朝鲜族聚居区。总户数2808户,贫困户612户,2400人,总人口11712人,其中朝鲜族人口1236人,占总人口的10.5%,少数民族人口1500人。全乡由朝鲜、汉、蒙古、鄂温克、达斡尔、满、锡伯等7个民族组成,主体民族为朝鲜族,主导产业为种植业、畜牧业、旅游业和劳务输出。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富民、强乡”两大主题,依托资源、工业、区位和民族四大优势,突出“餐饮、文化”两大特色,以“两村一带”建设(章塔尔村新村建设、东光村打造内蒙朝鲜族第一乡和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查巴奇鄂温克族乡特产大全




查巴奇鄂温克族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