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内蒙古 >>呼伦贝尔 >> 鄂伦春自治旗 >> 甘河镇

甘河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甘河镇谷歌卫星地图)


甘河镇简介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4.13万人 3.563平方公里 150723102 021000 0470 查看 甘河镇谷歌卫星地图

甘河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甘河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阿里河镇

  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镇,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是鄂伦春自治旗各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阿里河东连北国林城加格达奇,西邻鄂伦春自治旗吉文镇和甘河镇,全镇总面积为4541.4平方公里,镇区面积为16万平方米,耕地面积5580亩,草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林地面积为4000平方公里。阿里河镇辖15个社区,4个行政村,镇内外驻企业有阿里河森工公司。全镇居住着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蒙、汉、回、满等13个民族,总人口51402人 , 其中农业人口2415人。   阿里河镇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在4000平方公里的森林和150平方公里的草场里栖息着30多种珍贵的野生动物,生长着100多种中草药和300多种树种。兴安木耳、北国红豆、猴头、蘑菇、都柿、草莓等山珍享誉国内外。   阿里河镇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拓拔鲜卑石室旧墟嘎仙洞、鄂伦春民族博物馆、相思谷原始森林、拓拔焘森林公园、布苏里军事度假山庄等景区,让人们感受到人类文明遗迹,体会到阿里河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阿里河镇交通便捷、通讯发达。特快列车直达首都北京,111国道、S301省级公路穿镇而过。数字化通讯畅通全球,为沟通全镇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改善阿里河的投资环境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在党和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全镇各族人民艰苦创业, 团结奋斗,改革开放,科教兴镇,发挥区域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如今在阿里河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已形成了森林工业、农业、畜牧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体系。木制品加工、食用菌栽培、商品粮和蔬菜生产等已形成特色,并有了长足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建设、商贸金融、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均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为鄂伦春旗的腾飞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杨树镇

  大杨树镇位于呼伦贝尔市境内的鄂伦春自治旗东南部,它北依大兴安岭林区,南临松嫩平原,镇辖区面积101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6平方公里 ,镇内居住着鄂伦春、鄂温克、达翰尔、蒙、汉等13个兄弟民族。长期以来,由于优越的地缘经济条件所致,形成的大杨树镇为中心的物资集散地和经济区域,辐射自治旗及莫旗九个乡镇,总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20余万。大杨树镇属于城乡结合的田园城镇, 准县级建制镇,包括镇区和库勒旗管理处( 正科 )全镇辖25个居委会 ,14 个行政村 ,1个畜牧业示范区 ,1个农林队。大杨树镇由农、林、地、铁四部分组成。镇内驻有大杨树农垦集团、大杨树林业局、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农工商联合公司、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大杨树面粉厂、大杨树铁路车站五家地、县级企业。林业局、联合公司、铁路车站与镇区浑然一体 ,农场局、煤矿、面粉厂与镇区形成辐射之势, 互为依托。   全镇拥有耕地面积45万亩,农业主要盛产一麦( 小麦 )两菜 ( 甜菜、油菜 ) 三豆 ( 大豆、芸豆、土豆 ) 。拥有森林面积301330公顷 , 矿产资源如煤、珍珠岩、膨润土等二十多 种,夏日矿泉水畅销全国各地,水产品有鲤鱼、细鳞鱼等十多种, 野生动物有飞龙、雪兔、狍子、野猪、犴、鹿等60多种,山野菜有蕨菜、柳蒿芽、山芹菜等二十多种,名贵药材有黄芪、龙胆、贝母等80多种,野生浆果有都柿、山丁子、稠里子、草莓、山葡萄等,食用菌类有猴头、蘑菇等,本地还特产榛子。   大杨树镇拥有自治旗三分之一的人口, 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商贸集散地的特点, 使本镇非公有制经济撑起了全镇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构筑鄂伦春旗非公有制经济的“隆起带”给大杨树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02年,大杨树工商业联合会成立,现有会员108人。以双娃乳业为龙头,大搞奶牛养殖基地建设是本镇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2004年大杨树镇投入380万元筹建农牧业产业化奶牛扶贫基地,整个小区可建牛舍 50栋,现已建成10栋,每栋可养奶牛50头,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 奶牛已陆续入住。.  

甘河镇

吉文镇

  吉文镇,1959年8月1日建镇,是典型的林业城镇,地处大兴安岭腹地,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西北部,东临阿里河镇,南连托扎敏乡,西至克一河镇,北靠甘河镇,全镇总面积3628.91平方公里,占自治旗总面积的3.84%,其中林地面积35579公顷,草场面积7330公顷。2006年,吉文镇与托扎敏乡合并,重新设立托扎敏镇。   吉文镇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现已探明有铁、石莹石、铅锌矿、石墨、大理石等。铁矿石品位高,净铁含量达68%,储量为3.4万吨,石莹石矿品位60-70%,储量为8.9万吨。吉文镇属大 兴安岭 寒温带湿润性气候,生长着茂密的落叶松、白桦等树木,在这山峦逶迤的森林里,栖息着种类繁多的珍禽异兽,有野猪、狍子、熊、灰鼠、榛鸡、沙鸡、野雉、飞龙等,林间隙地中生长着黄芪、贝母、桔梗、金莲花、五味子等数十种中草药材,在灌木丛中有榛子、红豆、山葡萄、都柿等多种野果,还有有猴头、木耳、 蘑菇 等食用菌类。  

诺敏镇

  诺敏镇是鄂伦春自治旗四个猎区乡镇之一,位于自治旗最南端,辖区面积7825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3167平方公里,草场面积2650平方公里 , 耕地面积134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五十二个自然屯,40个村民小组,29个企事业单位。外驻单位有毕拉河林业局、武警驻毕拉河森林大队。2002年末总人口2.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万人,民族有蒙、回、汉、达斡尔、满、朝鲜、鄂伦春、鄂温克等12个民族构成,其中鄂伦春族280人,鄂伦春族猎民36户135人。   诺敏镇俗称小二沟。是自治旗建旗所在地,一九五一年建旗并称诺敏努图克,一九六八年改称诺敏公社革命委员会,一九八一年改称诺敏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一九八四年更称诺敏乡人民政府,一九八六年经自治区人民政 批准撤乡建镇。   若敏镇辖区属大兴安岭南麓向松辙平原过渡地带,平均海拔287.9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具体属大兴安岭林牧湿润半湿润气候,无需期95---105天,年均气温-0.5 ℃左右,年日照时数2716.5小时,年均风速斗4.8 米 / 秒,年均降水363-465.1mm。   诺敏镇河流分布较广,主流河为诺敏河,支流有毕拉河、扎文河、北大河、大二沟河、小二沟河等,形成了诺敏河水系网络,水资源十分丰富。诺敏河年均流量为每秒784.5立方米,拟建毕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现已申报国家水利部,正在积极争取申请立项。   诺敏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林地以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中草药有黄芪、知母、五味子,桔梗、龙胆草、柴胡、芍药、柴胡、白眼皮等近150种。野菜有蕨菜、柳蒿芽、山韭菜、黄花菜、鸡尾菜等十余种。动物资源有狍子、獐子、马鹿、野猪、狐、猞猁、马熊、黄鼠狼、野鸡、野鸭、飞龙等十几种。同时,诺敏镇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自然景点占全旗80%以上,四方山、石门子、神指峡、达尔滨罗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乌鲁布铁镇

宜里镇

  宜里镇位于鄂伦春自治旗东南部。1990年原龙头乡撤消,其属地归宜里乡管辖。其东南与莫旗一水之隔,东与本旗大杨树镇为邻,西南与诺敏镇相接,西与温库图乡、托扎敏乡毗邻,北与乌鲁布铁镇相连。辖区面积3229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宜里,下辖21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镇内外驻企业有大杨树农场局所属的宜里农场、诺敏河农场;大杨树林业局所属的宜里林场、乃木河林场、卧罗河林场、库莫林场;毕拉河林业局所属的羊其河管护地。镇内居住着汉、蒙、回、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民族的人。   宜里镇座落于鄂伦春旗东南部,大兴安岭南麓,东南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隔卧罗河相望,东邻大杨树,距大杨树约37公里,西南与诺敏镇(小二沟)毗邻,北邻乌鲁布铁镇,西北与托扎敏乡相接。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镇区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岭起伏,层峦叠嶂,溪河如织,山川秀美,空气清新,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有“鹿鸣山下的明珠”之美誉。   宜里地区资源富集、物产丰富,森林茂密、水草丰美,奎勒河、诺敏河流经宜里,小湖泊(也叫泡子)星罗棋布,出产细鳞、赭鳞、鲶鱼、滑子鱼等。土质肥沃,适合种植大豆、芸豆、小麦、玉米、马铃薯、白菜经济作物。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初步探明的有钼、硅石、石墨、云母等金属和非金属矿,并且极具开采价值。  

克一河镇

  克一河镇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有汉、鄂伦春、蒙古、鄂温克、达斡尔、满、朝鲜、回、锡伯等民族。克一河镇1995年3月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内蒙古自治区百强镇。   克一河镇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东邻甘河镇、吉文镇,南与诺敏镇接壤,西至牙克石市伊图里河镇、图里河镇,北与根河市毗邻,距旗政府驻地阿里河镇98公里。辖7个社区居委会,1个行政村,镇内驻有内蒙古牙克石林管局所属克一河林业局,伊图里河林业局的库布春、银阿林场,库都尔林业局的哈牙世德林场;海拉尔铁路分局的克一河车站,根河电业局驻克一河供电等。总人口19653人;有汉、鄂伦春、蒙古、鄂温克、达斡尔、满、朝鲜、回、锡伯等民族。   镇内设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新华书店、医院,有小学校4所、完全中学1所,有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组、工商银行分理处、供电所、邮政支局、电信支局、移动通讯公司、保险公司办事处、寿险公司办事处、派出所、法庭等派出机构。   克一河镇主要树种以兴安落叶松为主,其次为白桦、山杨等阔叶树,还有少量的樟子松。克一河镇也是天然的药材宝库,药用植物达100余种,主要有黄芪、金莲花、掌参、防风、柴胡、唐松草、车前子、透骨草等。克一河镇的动物资源占全市首位,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动物调查组调查,镇内有鸟类119种,兽类40种,其中保护动物占国家保护动物的14%,如黑熊、丹顶鹤、马鹿、驼鹿、水獭、獐子、啄木鸟、雪兔、白鼬、花尾棒鸡、灰鹤等。至今保持原始森林面貌的克一河原始森林,已被内蒙古自治区命名为诺敏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8770公顷。   3资源编辑克一河镇的地下矿产资源已发现和开采的有萤石、珍珠岩、硅石、膨润土、石油等。   克一河镇气温变化大,春季多风并且昼夜温差较大,夏季短促多雨,秋季早凉,冬季漫长并且严寒干燥。极端最低气温-48.1℃,降雪期7个月,积雪天数126天。最高气温36.1℃,年平均气温-2℃,无霜期90-100天左右,采暖期212天。镇区为狭长的河谷地带,四周群山环绕,镇内地貌平坦,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克一河和霍都奇河交叉通过镇内,汇聚成克一河流入甘河。   克一河兴安岭森林公园位于克一河镇南,园内落叶松挺拔,山上长满白桦、黑桦、杨树和人工移植的杨、柳、松树、丁香、木香、桃红、云杉、山丁子等各种植物,树木100多种。有人工饲养的狍子、梅花鹿、野猪等珍稀动物园。-   4经济编辑克一河镇是一个以林业为主导产业的城镇,森工企业是克一河镇经济的主体,实现地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是推进克一河镇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切入点。全镇从实际出发,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在研发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业项目的同时,重点加大对诺敏山牌绿色食品开发培植和扶持力度。通过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推动地方工业经济恢复性增长。克一河镇委、镇政府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制定了工作职责和服务承诺制度,按照“外引内联,借助外力发展自己”的思路,采取有力工作措施,制定《招商引资实施方案》,加大招商引资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并依托本地区绿色食品、天然保健品、山野菜等资源,建立起一个多领域、高质量的项目库。   实现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克一河镇聘请专家对《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进行重新编修,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开展城镇建设。三年来,通过林业企业的大量投入和镇政府的积极争取,使我镇每年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上都有了较大的改观。对中央街、杜鹃路等7条主要街道进行了路面硬化,硬化道路达到6785延长米。在主要街道两侧栽种云杉等树木,现主街两侧的云杉已达600余株,垂柳1000余株,种移植草坪4550平方米,使镇容镇貌大为改观,街道两旁绿化达20000平方米,使全镇人均绿化达600平方米。现我镇拥有一座占地2500公顷的杜鹃村植物园,经过近十几年的建设,利用现有的自然地形、地貌和林分,并经过移植栽培和引种,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以吊桥为主的景观游览区、以供人们系统地研究林区各种木本和草本植物为主的移植植物观赏区、以山顶了望塔的高山了望区和野生动物饲养区。   5文化教育编辑文化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大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1999年,实现了“两基”验收达标。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健全。以星级文明城镇创建活动为主线的精神文明建设异彩纷呈,有旗级文明单位15个,市级文明单位6个,市级文明标兵2个,文明社区4个,文明示范小区2个。2002年,克一河镇被自治区精神文明委员会授予“三星级文明镇”。  

古里乡

托扎敏乡

  托扎敏乡位于鄂伦春自治旗中部,距旗首府所在地阿里河镇100公里,全乡面积2800平方公里,人口1817人,该乡是以鄂伦春族为主体,由汉族、朝鲜、满7个民族构成的民族乡。托扎敏乡水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名贵中草药20余种,国家保护野生动物30余种。土壤适宜种植大豆、亚麻、中医药、小麦等。   该乡农牧业总产值979万元,其中农业占73%,牧业占27%,猎民人均收入21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3元。该乡距铁路沿线较远,主要以公路为主,目前基本实现了公共汽车村村通,2003年开通了铁路固定电话,2004年开通了移动电话。   该乡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极大的开发潜力,走进诺敏大山,可以让你感受到优美的自然风光,走进猎民家庭,可以让你感受到鄂伦春族的风土人情,可开发旅游资源项目有月亮湾民族村和南大桥。.  


甘河镇特产大全




甘河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