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北京市 >>房山区 >> 大石窝镇 >> 镇江营村

镇江营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镇江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镇江营村简介

  镇江营原名镇紫营,这里是回、汉两个民族共同寄居的村落。是通往山西的最佳捷径,也是去清十三王坟,西陵观光旅游的必经之路。村南原有旧时北京去山西的皇家管路—黄差道。全村总人口1589人,劳动力1000人,总户数729户,村域面积4827.8亩,其中耕地面积2182.2亩。
  镇江营村与南尚乐村、水头村、半壁店村、郑家磨村、岩上村、辛庄村、下庄村、土堤村、塔照村、南河村、前石门村、蔡庄村、惠南庄村、后石门村、广润庄村、独树村、下营村、下滩村、王家磨村、三岔村、北尚乐村、高庄村、石窝村相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10111109 102488 010 查看 镇江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镇江营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镇江营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南尚乐村

  南尚乐村汉代建村,当时属尚义乡,称北乐城。后乡村合为南尚乐,还曾叫卧虎庄。全村包括六个自然片,总人口3358人,其中农业人口2605人,劳动力2103人,总户数1561户,其中农户数1023户,村域面积8460亩,其中耕地面积4243.2亩。
  

水头村

  水头村位于房山西南大石窝镇北部山区,千年古刹云居寺坐落于该村境内,村域山青水美、文化底蕴厚重,是集观光、休闲、民俗于一体的市级民俗旅游村。全村农户186户,农业人口490人,农村劳动力人数380人,土地面积1.58万亩。2007年度,水头村获房山区“魅力新农村”荣誉称号。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发挥山青、水秀、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民俗旅游新环境,实施了四清、四化等多项环境整治工程,靓化了村容村貌,完善了住房等服务设施,提升了民俗游服务水平。目前,已建民俗旅游接待示范户18户,接待游客400多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万余元。
   从云居寺到水头村的路右侧南泉河水头段,水面宽15米,1米多深。过去两岸垃圾成片,水面各种废弃物漂浮一片狼藉,夏季还冒出难闻的臭气。今年3月该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将河道治理列为村环境整治首要工程。经过近一个月的综合治理,共出动车辆240台次,2700人次,清淤泥1200多方,动土石6000方,用石砌河墙2000多延米,使多年来又脏又臭的污水沟变成了清澈见底的蓄水河。与左侧的云居寺风景区形成了山水一体的盛景。
   该村还加大了村容整治力度,实施了以清垃圾、清乱堆乱放、清卫生死角、清私搭乱建等为内容的“四清”工程;实施了道路硬化、亮化、美化、绿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靓化”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村容环境整治工作,硬化路面8700平方米,安装路灯46盏,绿化街巷500平方米。修缮、粉刷墙面5000余平方米。
   该村对民俗接待户提出了严格要求,做到统一规格、统一指标、统一管理,建立了管理规章,确保服务质量。实施了客房装修、改厨、改厕等改造工程,安置了太阳能热水器等各项配套服务设施。让游客住的舒心,吃的放心。五一前夕,该村163户中,已有18户通过民俗旅游接待示范户验收,并接待游客400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万多元。年内该村民俗接待户将增加到100户。
   该村还不断丰富民俗游文化内涵,组建了秧歌队、腰鼓队、高跷队等民间文艺演出队,定期为游客演出,打造良好的文明旅游新环境,让游客充分享受民间艺术。
  

半壁店村

  半壁店村位于大石窝镇东部,属平原地带,交通方便,省级公路房易路穿村而过。该村村域面积6689.4亩,1777户,3766人,是大石窝镇人口大村和东大门。在清乾隆时期皇帝每年去西陵扫墓,沿途修了四座行宫,其中一座就在大石窝镇东部的半壁店村。
  

郑家磨村

  郑家磨村因明代有郑姓人家,在拒马河旁设立水磨、水碾加工粮食而得名。全村总人口363人,其中农业人口295人,劳动力292人,总户数179户,其中农户数123户,村域面积698.7亩,其中耕地面积415.6亩。
  

镇江营村

  镇江营原名镇紫营,这里是回、汉两个民族共同寄居的村落。是通往山西的最佳捷径,也是去清十三王坟,西陵观光旅游的必经之路。村南原有旧时北京去山西的皇家管路—黄差道。全村总人口1589人,劳动力1000人,总户数729户,村域面积4827.8亩,其中耕地面积2182.2亩。
  镇江营村与南尚乐村、水头村、半壁店村、郑家磨村、岩上村、辛庄村、下庄村、土堤村、塔照村、南河村、前石门村、蔡庄村、惠南庄村、后石门村、广润庄村、独树村、下营村、下滩村、王家磨村、三岔村、北尚乐村、高庄村、石窝村相邻。

岩上村

  岩上村村域面积3178亩,耕地面积1241亩,611户,1200余口人。元代石狮、磨碑寺是该村的文物古迹,有着悠久的历史。元代石狮已有八百年历史,据老人讲石狮是金王府门前的狮子,磨碑寺位于岩上村北,由于石窝采下的汉白玉"荒料"在此地加工磨制成碑形,寺因此得名。
  岩上村与南尚乐村、水头村、半壁店村、郑家磨村、镇江营村、辛庄村、下庄村、土堤村、塔照村、南河村、前石门村、蔡庄村、惠南庄村、后石门村、广润庄村、独树村、下营村、下滩村、王家磨村、三岔村、北尚乐村、高庄村、石窝村相邻。
  

辛庄村

  辛庄村,原名石窝辛庄,相传最早村民是从石窝迁来的石匠。因地上物而得名。辛庄村历史上以盛产优质石材著称,有案可考始建于隋唐时期的佛教圣地云居寺的经板。辛庄村村域面积5973亩,耕地面积2181亩,820户,1876口人。
  

下庄村

  下庄,得名相传与云居寺有关,到寺内朝拜的文武-到此处下马下轿。另一说,与上庄(水头)对应,故叫下庄。下庄村域面积7380亩,耕地面积803亩,417户,867口人,采摘、观光、休闲产业的健全和完善使下庄村成为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
  

土堤村

  土堤村地处南北拒马河之间。由于河道变迁,于村东南形成一条高地,状如河堤。1963年发大水时,附近各村都集中在堤上避难。因堤而得名。全村总人口278人,其中农业人口226人,劳动力213人,总户数144户,其中农户数99户,村域面积751.6亩,其中耕地面积368.4亩。
  

塔照村

  塔照村村北有山,名叫金栗山,山顶有座辽代密檐塔。塔下有村,晨曦塔形映照村庄而得名。该村照塔建于辽代。塔坐北朝南,为八角形七级密檐砖塔,通高15米。全村总人口1141人,其中农业人口933人,劳动力800人,总户数539户,其中农户数367户,村域面积4505.6亩,其中耕地面积1622.6亩。
  

南河村

  南河村位于大石窝镇最南端,与河北省涿洲、涞水交界。全村共有农户420户,总人口1234人。全村总面积4784亩,其中耕地面积1595亩,林地面积120亩。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营业收入40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20元。
   2006年,该村被列为北京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目前该村半数以上农户都用上了清洁能源和新型太阳能,街道全部硬化并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全村面貌焕然一新。该村坚持以生活宽裕为载体,全面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目前又投资20万元,完成了产业基地标志雕塑。并新建蔬菜大棚100栋,累计完成投资600万元,蔬菜大棚达到400栋,实现了“全村有劳动力的家庭每户一棚,户均年增收万元以上”的三期目标。
   以“乡风文明”为关键,全面营造和谐氛围。村里先后投资15万元,建成了占地2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站;投资45万元,新建了47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新建文化墙500平方米,精神文明宣传灯箱10块、文化长廊20平方米。加大文化活动开展力度。组建了40人的腰鼓队,接连不断地搞起了文化娱乐活动,陶冶群众情操,引导群众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习惯,极大地丰富了文化生活。在定期组织党课学习的同时,把“-歌”制成光盘下发各户,并利用电影、参观、请人做报告、分片对照检查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大范围的教育培训活动。
   坚持以“村容整洁”为重点,全面改善村域环境。南河村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仅今年,就完成道路硬化改造11200平方米、安装道路装饰栏板900延米;安装路灯100盏、华灯6盏;旧墙改造1000平方米,粉刷墙壁31000平方米;道路绿化2250平方米。二是改厕。完成户改厕300户,建公厕1个,全面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完成户改厕300户,建公厕1个,全面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在成立专门组织对各户改厕和庭院卫生状况进行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免费为300多户安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并以此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
   该村全面加快民主治村步伐,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南河村村民自治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并结集出版了《南河村管理制度汇编》发给全体村民,在教育村民自觉约束自身行为的同时,加大了村民对干部民主管理的监督力度,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
  

前石门村

  前石门村,因村西一山的崖壁上的纹络状如大门,崖壁前称为前石门。前石门村村域面积3043亩,耕地面积1057亩,458户,911口人。近几年来,该村通过发展矿洞蘑菇和肉鸭养殖使群众走上富裕之路。
  

蔡庄村

  蔡庄村:位于大石窝镇以西10公里处。
  

惠南庄村

  惠南庄村村域面积5205亩,耕地面积2725亩,1115户,2385口人。1953年由互助组合成合作社,该村在五、六十年代是农业生产的一面红旗,各项成绩在地区名列前茅,被誉为“京西乌克兰”。 惠南庄村与南尚乐村、水头村、半壁店村、郑家磨村、镇江营村、岩上村、辛庄村、下庄村、土堤村、塔照村、南河村、前石门村、蔡庄村、后石门村、广润庄村、独树村、下营村、下滩村、王家磨村、三岔村、北尚乐村、高庄村、石窝村相邻。
  

后石门村

  后石门村因村西一山的崖壁上的纹络状如大门,崖壁后侧称为后石门。该村位于大石窝镇北部三公里的山沟里,距云居寺佛教圣地四公里,地处丘陵,山多、林多、土地少,村域面积约为9.6平方公里。全村600户,1525口人,东至长沟镇三座奄村、六间房村、黄元景村,西至张坊镇、广禄庄、蔡家口村。
  

广润庄村

  广润庄村位于大石窝镇的西南,全村总人口2224人,其中农业人口1878人,劳动力1420人,总户数1044户,其中农户数3243.9户,村域面积5262.7亩,其中耕地面积3243.9亩。该村加强设施农业结构的调整,成立“北京大石窝兴润种植专业合作社”,并通过努力,取得无公害食品的认证。
  

独树村

  独树村建于1500多年以前的北魏时期。北魏的郦道元著的《水经注》称独树水(即今南泉水河)。独树村名字见于云居寺内唐代石经题记中。该村是大石窝镇一个中等村,全村210户,678口人,有党员27名,村域面积1709亩,耕地684亩。
  

下营村

  下营村位于大石窝镇中部,属丘陵地带,南距房易公路1.5公里,北距周张公路2公里,下营村有常住居民287户,人口655人,土地总面积1450亩,其中耕地面积323亩,荒山荒坡1200亩,下营村不仅拥有砂岩石等矿产资源,村内水资源尤为丰富,三处大泉常年喷涌,泉水养殖的虹鳟鱼远近闻名。
  

下滩村

  下滩村位于大石窝镇最南端,北拒马河的南侧。属平原地带,村域面积2526亩。其中耕地面积1617亩,全村498户,1008人。据记载:北拒马河南岸原有两个带滩的村庄,在拒马河上游地势略高的村叫上滩,相距不远地势较低的村子叫下滩
  

王家磨村

  王家磨村位于大石窝镇西部,属平原地带,老房易路经村而过,村域面积1175亩,其中耕地面积417亩,全村274户,549人。王家磨村形成是由于明代有王姓人家,在拒马河旁设水磨、水碾加工粮食而得名。
  

三岔村

  三岔村位于大石窝镇域北部,西临旅游胜地云居寺,京原铁路、周张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村359户,1050人,耕地面积1500亩,总土地面积16853亩,该村围绕打造菱枣主导产业的主线,利用荒山、荒坡,发展菱枣种植特色经济,富裕农民。
  

北尚乐村

  北尚乐村:位于大石窝镇西南4公里处。
  

高庄村

  高庄村:位于大石窝镇西北3公里处。
  

石窝村

  石窝,因地产汉白玉等多种建筑材料,且开发历史悠久而得名。因优质汉白玉被元明清皇家大批开采、广泛应用久负盛名。石窝村现有900多户、2800多口人。该村在金代末形成村落,当时主要以采石为生。该村石雕产品享誉国内外,成为京郊走出国门第一村。
  


镇江营村特产大全




镇江营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