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镇地处县城东南部,西南与阿盟阿左旗接壤,东北与哈腾、补隆、渡口搭界,东南与鄂尔多斯的杭锦旗隔河相望,总面积493平方公里,是磴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镇辖沙拉毛道、南粮台、旧地、北滩、城关北粮台、镇南、西环、钢铁、东升、团结等6个村(嘎查)、5个街道办事处,共29个村民小组、14个居委会,15030户54875人。有蒙、回、满等1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共有4597人。
全镇有耕地24450亩,播种面积141170亩,主要农作物古;小麦、玉米、葵花、番茄、籽瓜、甜瓜,全镇牲畜总数为35816头(只),该镇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全镇有各类工商企业3000多户,从业人员8696人,其中工业企业375户,从业人员8696人,完成产值7120万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5.5万人 | 493平方公里 | 150822100 | 015000 | 0478 | 查看 巴彦高勒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巴彦高勒镇 |
巴镇地处县城东南部,西南与阿盟阿左旗接壤,东北与哈腾、补隆、渡口搭界,东南与鄂尔多斯的杭锦旗隔河相望,总面积493平方公里,是磴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镇辖沙拉毛道、南粮台、旧地、北滩、城关北粮台、镇南、西环、钢铁、东升、团结等6个村(嘎查)、5个街道办事处,共29个村民小组、14个居委会,15030户54875人。有蒙、回、满等1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共有4597人。 全镇有耕地24450亩,播种面积141170亩,主要农作物古;小麦、玉米、葵花、番茄、籽瓜、甜瓜,全镇牲畜总数为35816头(只),该镇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全镇有各类工商企业3000多户,从业人员8696人,其中工业企业375户,从业人员8696人,完成产值7120万元。. |
隆盛合镇 |
隆盛合镇地处套区平原,南接协城镇,东北与杭锦后旗查干敖包乡相邻,西至公地乡,总面积92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42个村民小组,共2335户,9104人。全镇有耕地面积54000亩,人均占有耕地5.9亩。 隆盛合镇土地除塔布村一部分在沙漠边缘外,绝大部分在套区平原。耕地土质良好,冲击土层深厚,加之二百余年的耕种历史和便利灌溉糸统,是全市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番茄、制种玉米、花葵、黑籽瓜等。 镇政府驻地隆盛合,是先协公路与陕哈公路的交汇处,也是附近百八十里闻名的集市。近年来这里的农畜产品流通业兴起,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市场。全镇已实现通电、通邮、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 公地乡地处沙漠北部,东与隆盛合相连,西与沙金套海苏木搭界,南与巴彦套海农场、沙金接壤,北与杭锦后旗毗邻,总面积为57.9平方公里。 隆盛合镇所辖同心、公地、海岗、黎明4个村24个村民小组,1260户5031人。全乡有耕地31800亩,总播面积2200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葵、番茄、玉米制种等。该乡结合当地的自然状况,把种草养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制定了发展养畜的优惠政策,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发展养殖大户100多户,牲畜总头数15785头(只)。. |
渡口镇 |
渡口乡位于县域东部,地处套区平原。东界黄河,西界总干渠,南接巴镇,北达杭锦后旗黄河镇,总面积114平方公里。辖新地、东地、永胜、南滩、城西、城东、南套子、大滩8个自然村,57个村民小组,3813户14260人。有蒙、回、满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70人。 渡口乡属河套平原气候,其耕地足在黄河冲积平原上经过二百余年耕种熟化而成。耕地土层深厚,含养水肥较高。加之纵横交错的灌溉网,是磴口粮经主要产地。全乡总播面积41800亩,主要种植小麦、番茄、制种玉米、工业辣椒。全乡牲畜75263头(只)。 别磴公路贯通全境、境内长24公里,乡村公路网络健全,交通十分便利,近年来该乡所在地的集镇建设加快,街区已硬化、绿化、安上路灯,铺设了排水管道。. |
补隆淖镇 |
补隆淖镇地处套区平原与乌兰布和沙漠衔接带为一狭长区域。总面积70.7平方公里。辖7个村,35个村民小组,共2408户8643人,其中蒙、回、满等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7%。 补隆淖镇东傍总干渠,西接沙漠,80%属于套区,包兰铁路、110国道、东风干渠贯穿全境,耕地土层深厚,且有200余年时垦殖历史,适宜农牧业生产。全镇有耕地41700亩,人均耕地4.8亩。目前主要的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番茄、花葵、油葵、西瓜、华莱士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镇农民思想观念随之发生了变化,订单种植和特色种植已成为该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占总收入的65%。畜牧业比重占大农业产值的35%。补隆淖政府驻地位于110国道旁,这里集市贸易繁荣,已成为磴口县农畜副产品的销售集散地。. |
沙金套海苏木 |
协成镇位于县境中东部,绝大多数土地处于套区平原,总面积40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4960人。有耕地面积34650亩,人均耕地6.8亩。 该镇以农牧业为主,境内土层深厚肥沃。目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豆类、番茄、酒高粱、制种玉米、花葵籽瓜等。近年来,全镇注重农牧结、合,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产值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已达到35%;全镇大小牲畜总头数达2.8万头(只)肉类总产792吨。 全镇坚持引资促发展,到目前已有工业企业27家,包括脱水蔬菜厂,面粉加工,农机具修理,电气焊,炸油厂,奶站等。2002年的工业总产值达2000多万,全镇所有村全部实现了通电、通邮、通公路。有线电视普及率达20%。. |
乌兰布和农场 |
[农场概况]乌兰布和农场位于磴口县境内,隶属于巴彦淖尔市农垦管理局。南与磴口县城相连,北和哈腾套海农场相望,西跨乌兰布和沙漠,东有110国道、包兰铁路、磴青高速公路贯穿而过,交通便捷,通讯方便。全场下辖8个农业分场,总人口4040人。土地总面积27万亩,其中耕地3.2万亩,林草地5万亩,天然水面1.5万亩。 [经济发展]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葵花等为主。农作物种植总面积 万亩,粮豆总产 吨。养殖业以奶牛和肉羊为主,农场有牲畜2.75万头只。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实现4317万元,职工人均纯收入达到4182元。 [资源优势]农场土地资源丰富,发展沙草林产业,极具开发潜力。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发展绿色、特色、无公害食品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适宜发展纯天然、无污染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工业。枸杞、沙棘、肉苁蓉嫁接、纯天然饮料、保健品生产正在兴起。农场林草资源丰富,畜牧业养殖前景广阔,主要养殖品种有澳大利亚荷斯坦奶牛、鲁西黄牛、德美羊、无角多赛特羊、绒山羊等,农场现建有标准化奶站一个,奶牛养殖小区两个。农场有天然湖泊20多个,发展旅游业、水产业养殖业潜力巨大。 |
巴彦套海农场 |
|
哈腾套海农场 |
[农场概况]哈腾套海农场蒙语意为“黄河之湾”,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场部地理座标东经107°01′,北纬40°35′,位于磴口县境内,隶属于巴彦淖尔农垦管理局。场部距离巴彦淖尔市42公里,距磴口县38公里,距包兰铁路头道桥火车站货运场12公里,110国道、京藏高速公路擦场而过并与农场油路相连,场内建有35×2千伏高压变电站以及移动、联通电信塔和自来水供给设备,交通运输方便、电力供应充足、信息传递快捷,基础设施十分完善。农场下设11个农业分场,有学校一所(包括初中),总人口3995人。农场总面积147平方公里(22万亩),其中耕地3万亩、林地2万亩、水面0.6万亩,可开发宜农荒地2.5万亩。 [资源优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无霜期136—144天,利于各类农作物干物质和糖份的积累;以黄灌为主、井灌为辅,非常适宜各种农作物种植和生长。 |
包尔盖农场 |
[农场概况]包尔盖农场位于磴口县境内,隶属于巴彦淖尔市农垦局。东与农垦纳林套海农场为伴,南、北、西三面均与磴口县哈腾苏木为邻,农场始建于1960年,1966年体改为内蒙古军区生产建设兵二团,1969年组建为北京军区内蒙占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五团,1975年体改为巴盟农垦包尔盖农场。下辖9个农业分场。辖地总面积14.6万亩,现有耕地3万亩,林地面积2万亩,全场总人口3421人,是一个蒙、汉、回、满等民族聚居的地方。 [经济发展]包尔盖农场是一个以农为主,农、林、牧、工、商、贸全面发展的农业企业。农场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花葵、蜜瓜等,是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制种玉米基地油料生产基地,青红椒、西甜瓜和蕃茄生产基地。黄河水自流灌溉,良好的井灌配套工程,为农作物适时浇水提供了便利条件。 [资源优势]农场境内的农电网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场部及分场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农场自有公路贯通各分场,2004年开通了磴口至农场的“黑”色公路,是通住阿贵庙、“人根峰”等旅游景点的必经之路。 |
纳林套海农场 |
[农场概况]纳林套海农场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属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地区之一。纳林套海农场系蒙语音译,汉语意为阳光明媚的地方。场部所在地红旗镇距磴口县政府所在地巴彦高勒镇39公里,磴(磴口)吉(吉兰泰)公路横穿而过。农场现有9个农业分场,总人口2615人。农场总面积11万亩,已开发耕地1.9万多亩,林果地1.91万多亩,现有水面1.5万亩,其余为弃耕地及林地,开发潜力极大。现有耕地及宜农宜林荒地均可引黄河水自流灌溉。 [资源优势]2003年农场被农业部农垦局确定为全国百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农场;2004年农场被农业部农垦局确定为全国农垦20家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和质量追溯系统试点农场之一。 农场内古墓群立,漠中有湖。这里曾是汉朝三封县县址,现在农场基础设施建设齐全,交通便捷,通讯发达,地域广阔,旅游资源丰富,是有识之士投资开发,施展才华的理想之地。大漠明珠--纳林套海农场欢迎国内外友人、客商前来投资合作、观光旅游! 多年来,农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蜜瓜、葵花、蕃茄、籽瓜及制种玉米、制种蓖麻。“五爷地甘草”、“纳林甜瓜”为自治区名牌产品,枸杞产品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化验认定为-绿色食品,苹果梨属梨中之王,小麦为国家优质商品粮,制种业规模逐年扩大,现已成为全国种子公司制种的争抢地之一。农场境内纳林湖(又称敖勒逊湖)。长8公里,宽1公里,平均水深3.5米多,万亩水面年产优质芦苇2000吨,湖中适宜鲫、鲤、草、鲢、鲶、蟹、虾、龟等多种鱼类和水生动物生长,白天鹅、白鹤、野鸭等二十多种珍稀鸟类在湖中生息;湖中6个岛屿占地300亩,可建水上游乐园。纳林湖已实现路通、电通,是理想的旅游区和渡假村,也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风水宝地。 一、“纳林”甜瓜 “纳林”甜瓜是纳林套海农场的拳头农产品,单瓜重3—5公斤,含糖量14—16度,果型美观、网纹细密、抗病性强、贮运性好,深受消费者喜欢。每年的种植面积保持在3000亩左右,年产商品瓜6000多吨。2004年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是内蒙古自治区名牌农产品。产品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广洲、南宁和东北三省等地。 二、“纳林湖”水产品 “纳林湖”中的主要水产品有草鱼、鲤鱼、鲫鱼、黑鱼等,全部是纯天然野生鱼类,2004年通过了-绿食品认证。其中草鱼单尾重量4—8公斤,大的可达以15公斤,以其致密的肉质和独特的风味在周边地区久负盛名。 三、“纳林湖”旅游资源 农场境内的“纳林湖”总面积1万亩,其中净水面占60%,平均水深2.5米,最深处达6米以上。湖中芦苇茂盛,水质清澈,景观秀丽,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现已完成了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场把“纳林湖”旅游开发定位为沙漠、湖泊自然风光和特色农业旅游观光,以优质的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吸引游客,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以旅游业带动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
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农场 |
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农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