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10111115 | 102488 | 010 | 查看 二龙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大自然新城社区 |
大自然新城社区居委会概况
一、地理位置 大自然新城社区位于房山区韩村河街道的西部,东(临、接)韩村河村,西(临、接)东南章村,南(临、接)七贤村,北(临、接)西营村。面积235386.6平方米。 二、辖域和人口 社区常住居民1823户,人口总数2715人,户在本社区305户,户在本社区的人口数683人,流动人口数1054人。民族有汉、回、满、朝鲜族等。其中男1331人、女1384人、育龄妇女733人;60岁以上老人671人;待岗人员为15人,外来务工人员为28人,残疾人为6人。 三、居民自治情况 我们紧紧围绕上级有关领导制定的关于社区自治方案,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居民从健全居民参与制度入手,认真调研,讨论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统一思想认识,建立完善社区7项自治制度。 即:1.社区代表大会制度;2.社区工作协调委员会制度;3.社区居务公开制度《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4.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二委联系制度;5.养犬自律协会;6.文化团体引进登记制度;7.社区论坛制度,现在正在酝酿之中,由居民自发成立了一个网上社区论坛,发表一些对社区的看法和认识。 社区还成立了乒乓球队、台球队、象棋队、书画协会、银龄美舞蹈队和社区歌舞队、曲艺队等组织。通过组建各种问题活动,吸引不同群体的居民参加,并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比赛,居民们在文化活动和比赛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促进了社区的和谐。 四、社区历史 社区形成之前是一片田地。社区建于2003年,因社区内绿化得名“大自然新城社区”。现社区2006年由雅苑小区、西小区2个社区合并而成。 居民自治的经验和做法: 1、完善各类制度,规范社区居民行为,建立居民公约八条。 2、充分发扬民主、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居民代表会,随时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并改进工作。 3、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小区文化业余生活。 4、在维护小区治安和国家重大政治活动,充分发挥居民作用,站岗、执勤、宣传国家重大新闻、自办板报、专栏、开展重大节日自娱自乐,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汇演,充分发挥居民和宣传栏作用。 5、居民自觉参加环境绿化美化活动,在植树节期间有80多名业主参加社区绿化活动,移栽丁香60余株。 五、社区类别 社区属于新建商品房,社区内有楼房40栋,200个楼门。 六、党组织和居委会 社区党支部(党总支、党委)成立于2006年,2009年有党员34名,下设1个党小组(支部)。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6年,2009年下设11个居民小组,有居民代表27名。 社区居委会办公地址租用雅苑物业一楼,邮政编码102423,电话80387030。居委会办公用房为80平方米。 社区有银龄美舞蹈队、社区歌舞队、曲艺队、合唱队、书画班、歌咏队、英语班、老年诗社、社区志愿者队伍、老年合唱队等。 2006年以来曾获得北京市垃圾分类示范单位、首都绿色社区、北京市先进社区居委会、房山区和谐社区提名、房山区文明社区、房山区妇联系统先进集体、房山区巾帼文明岗、房山区奥运培训工作先进社区、房山区十星先进社区、房山区文明社区、奖荣誉称号(全国、市、区)。 |
上中院村 |
|
曹章村 |
曹章村
元以前成村,因姓得名。位于房山区中部。1983年设村民委员会,辖曹章、毛家营2个自然村。村民有满族、汉族,先祖从何处迁此定居,无考。村址海拔约37米。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产苹果、桃、梨、李子、葡萄等果品。1988年粮食总产271.2万公斤,干鲜果品年产1.06万公斤。有小学、中学各(现无中学)1所。村内有汉代陶井一眼。1979年、1986年、1988年三次遭受雹灾。 |
崇义村 |
|
东南章村 |
|
东营村 |
|
东周各庄村 |
东周各庄村
明以前成村,与西周各庄相对而称,皆因姓得名。位于房山区南部,东南2公里是尤家坟,西邻西周各庄。1983年设立村委会。村民有满族、汉族,先祖从何处搬迁至此,无考。村处卧牛山阳,村址海拔55米,村落呈块状。产玉米、小米、杂物等粮食,产柿子、苹果、桃等果品,1988年粮食总产量58万公斤,干鲜果品年产12.5万公斤。有小学1所,(现无小学,与天开小学合并)。村西旧有二龙庙,村中有座贞节牌坊,村东有座关帝庙,村西南有座天主教堂,均已拆除。1939年水灾,1972年大旱,粮食减产大半。1976年唐山地震时一些旧房出现裂痕。 |
二龙岗村 |
|
孤山口村 |
孤山口村 原名许家村,辽代建一座寺庙开山,第一代主持和尚法号孤山,死后弟子为纪念师傅所以改名为孤山口村。位于房山区南部,东南2.5公里是天开,西南2.5公里即罗家峪,西北2.5公里为上、下中院。1983年设村民委员会。村民均为汉族,先祖从何处搬迁至此,无考。村处两山间,有牤牛河自西而东流,河床干涸,砾石遍地。村址海拔90.8米,村落呈方形。产玉米、小麦、谷子、白薯等粮食,产柿子、杏等果品。1988年粮食总产量80公斤,干鲜果品年产12万公斤。有小学1所。村东修天开大水库时,村址曾有搬迁。村西有座菩萨庙,现存大殿,为小学校舍旧址。村北有一座塔,明弘治年间建造,为八角形七级密檐式砖石结构,通高18米。塔身南面有砖雕仿木双扇假门,门上端嵌石英一方,上刻“僧录司左善世钦命掌印兼敕建大慈大仁并大觉寺开山第一代住持周吉祥大师塔”,该塔遂称为周吉祥塔。1939年遭水灾,有数人丧生,大牲畜被冲走很多;1975年旱灾,粮食减产;1976年唐山地震时,有部分房屋出现裂缝。
|
皇后台村 |
|
龙门口村 |
|
罗家峪村 |
罗家峪村
明以前成村,因姓得名。位于房山区南部,东南3公里即长沟镇北甘池、西甘池,东北2.5公里为孤山口,东北3公里是天开,西南2.5公里至三座庵。1983年设立村民委员会。村民均为汉族,先祖从何处搬迁至此,无考。村处石灰岩丘陵地,北、西、南三面环山,西北部最高处名大站尖,海拔467.5米。村址海拔100米左右。产玉米、小麦、杂粮等粮食,产柿子、苹果、桃、杏、梨等果品。1988年粮食总产量66.5万公斤。有小学1所。1939年水灾。近年,年年有雹灾,造成粮食减产。 |
韩村河村 |
韩村河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距北京市区约40公里,是集浏览、观光、会务、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据1991年出土的墓志铭记载:唐开成年间,副将军孙英葬于“韩村”西南3里处的孙家祖坟。据考,韩村河历史可追溯到1300年以前。景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村民910户,2700口人。
自1994年开始对全村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建成了11个高标准的住宅小区,581栋别墅楼,欧式、美式、民族式,中西融合,风格迥异,其中最大的面积为360平方米,最小的面积也在240平方米左右。此外,还有21门共210户公寓式的多层住宅楼,村民住宅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68平方米。电信支局、邮政局、卫生院、影剧院、公园、教育中心、星级宾馆等多项配套公共设施齐全;景村实施了“立体绿化工程”,栽种了银杏、樱花、法国梧桐等名贵花木,全村绿化面积达0.6平方公里,林木覆盖率达到60%;过去贫穷落后的“寒心河”现已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公共设施齐全、家家住别墅楼、人人安居乐业的美丽和谐的新农村。 主要景观有:鲁班公园、韩村河公园、国防教育主题园、高科技蔬菜园区等。其中,高科技蔬菜园区占地0.17平方公里,用于发展种植无污染绿色蔬菜,可常年周期性生产各种名、特、优、新、鲜蔬菜,已引进种植以色列樱桃西红柿、韩国黄香蕉西葫芦、荷兰无刺黄瓜、美国加州牛角王菜椒、无土栽培泰国生菜等50多个品种。 自建立景村以来,广泛开展“观新村景,吃农家饭,住别墅楼,摘特色菜”,享受“农家乐”系列旅游活动。 鲁班公园:内设观景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览室、农耕展览馆等。其中,观景台高19.99米,可登台远望,景村美景尽收眼底;农耕馆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农耕器具300多种,真实再现农耕文化的历史变迁。农家别墅:建筑造型别具一格,欧式、美式、民族式风格迥异。人均居住面积68平方米,室内宽敞明亮,装饰装潢新颖别致。 韩村河公园:绿树成荫,碧波荡漾。大理石精雕细刻的水光桥、生辉桥、硕果桥横跨南北,双人飞天、碰碰车、跳跳床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公园内摆设了退役的坦克、高射炮、苏联“伊尔”客机、“神舟5号”飞船模型以及-、彭德怀等十大元帅的图片,张思德、董存瑞等英模的雕塑画像等。其中,由南苑机场赠送的“伊尔18”客机,是-总理1964年访问莫斯科时乘坐的专机。 据1991年出土墓志铭记载,唐朝开成二年(837年四月二十六日)副将军孙英葬于良乡县金山乡“韩村”所属的西南二里处的孙家祖坟。据考,韩村河历史可追溯到1300年以上。 韩村河位于房山区南部,东南部1.5公里即潘家庄西南1.5公里是七贤北1.7公里为西营,1983年设村民委员会,村民有满足、汉族,先祖从何处搬迁至此无考。村处平原,海拔34米。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产大枣、桃、梨等果品。1939年水灾,此村土地全部被淹。 改革开放后1994年新村规划,新建581栋别墅,21门单元多层,幼儿园、小学、中学各一所。韩村河村成为国家旅游景村。 |
七贤村 |
|
郑庄村 |
|
圣水峪村 |
圣水峪村
因地近汉唐以来佛教圣地上方山,为牤牛河谷上游,故名。上太湖清代成村,但“太湖”之名始见于辽代,当因山间有天然湖泊而得名。五眼井清以后成村,因地下水源缺乏,曾一连打五眼井皆不见水,村因以得名五眼井,有人急读为“温井”。位于房山区中南部,1983年设村民委员会,辖圣水峪、老山背、大什锦塔、上太湖、下太湖、斗圈、华云寺、滑尖、上苇子铺、下苇子铺、五眼井、南岭12个自然村。村民均为汉族,先祖从何处搬迁至此,无考。地处山谷,村址海拔约194米,上太湖村址海拔约736米,五眼井村址海拔约780米。产玉米、谷子、高粱、白薯等粮食,产柿子、杏、梨、核桃等果品,1988年粮食总产量38万公斤。有小学1所。村东北上方山和云水洞是京郊著名旅游胜地之一。上方山是大房山支脉,以“九洞十二峰七十二庵”的天然风光和文物古迹而著称。云水洞在上方山兜率寺西南,以洞穴深幽,内景奇妙而诱人。1939年发大水;1972年大旱,近年有雹灾、虫灾、水灾。 |
天开村 |
天开村
唐代已有天开寺之名,为燕、易间巨刹,因寺前山谷天然开朗,故名天开寺。后成村落,因寺得名,历代不废。位于房山区南部,东南1.5公里为皇后台,东北1.5公里是西周各庄,西南3公里即罗家峪,西北有天开水库。1983年设村民委员会。村民均为汉族,先祖从何处搬迁至此,无考。村处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中,村址海拔70米左右。村落呈散列型。产玉米、小麦、花生、豆类等粮食,产柿子、杏、桃、梨等果品。1988年粮食总产量125万公斤,干鲜果品年产量8万公斤。有小学1所。村东古刹天开寺已无存,村南里许有辽建天开塔,为八角形三层空心楼阁式,通高15米,已残损。村西有应公长老寿塔为六角形五级密檐砖塔,造型秀丽挺拔。村西天开水库于1959年修,库容1495万立方米,因漏水,已干涸,仅有拦洪效益。1939年此村遭水灾。 |
五侯村 |
|
西东村 |
|
西南章村 |
西南章村
明已成村。原与东南章为一村,明火烧燎,当因地势低洼,遍地杂草,最初开辟时放火烧荒而得名,后改名南章,疑与姓氏有关。清以后被牤牛河冲析为二,遂有西南章、东南章这名。位于位于房山区南部,东隔牤牛河与东南章相邻,东南0.7公里是七贤,西南0.8公里至北京市界,西南0.8公里与河北省东仙坡北务村相邻。西北1.5公里为五侯。1983年设立村委会。村民均为汉族,先祖从何处搬迁至此,无考。村处平原,村域海拔38.9米,村落呈方形。产玉米、小麦、杂粮,1988年粮食总产量50万公斤。有小学一所。现已废除。村中原有一座天主教堂,已拆除。天主教堂东北侧有一座庙,名为周武庙在文革期间已被拆除。1939年大水;1976年唐山地震时部分房屋倒塌,后重建。 |
西营村 |
|
西周各庄村 |
西周各庄村
明以前成村。与东周各庄相对而称,因姓得名。位于房山区南部,东邻东周各庄,西南1.5公里是天开,2公里即皇后台。1983年设立村民委员会。村民均为汉族,先祖从何处搬迁至此,无考。村处卧牛山阳,村址海拔64.5米。村落呈方形。产玉米、小麦、杂粮等粮食,产柿子、梨等果品,1988年粮食总产61万公斤。有小学1所。1939年水灾,1987年雹灾,粮食减产。 |
下中院村 |
|
小次洛村 |
|
尤家坟村 |
|
岳各庄村 |
|
赵各庄村 |
|
潘庄村 |
|
暂无数据